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一 南山经

本篇导读

《五臧山经》的次序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南”、“西”、“北”、“东”之次序,亦见于《海外四经》及《海内四经》,只有《大荒四经》的次序是“东”、“南”、“西”、“北”。其实,《五臧山经》、《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海内经》五者的作者及编写年代不同。有学者认为,“南”、“西”、“北”、“东”之次序,是以南方为首,编者当为南方的楚人。

《山海经》并不是一部纯粹的自然地理书。《五臧山经》所记述的祭神形式,皆与氏族图腾有关。图腾(totem)一字,源于北美“欧及布威族”(Ojibwe)的方言,意指“部族的标记”。例如《南次三经》末段说“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则此地域的氏族,很可能崇拜“龙”,以“龙”为图腾。今学者多以“龙”的真身为扬子鳄,将扬子鳄加以神化及艺术化,便成为“龙”。《山海经》所载诸怪物,并非全出于幻想,大部分实基于所见所闻,一些怪物更是两种或以上动物的复合体。《南山经》所载的主要怪物,包括狌狌、鹿蜀、旋龟、猪猼訑、赤鱬、长右、猾褢、瞿如、凤皇、鱄鱼、颙等。

《五臧山经》所记载的里数,当然不可能准确无误,但据学者考证,大体上仍然是有所依据的。《五臧山经》所载诸山水之名,所指的究竟是今天的何山何水?学者之间,意见有同有异。为免繁冗,每节皆标出一两处学者的研究成果,让读者对每一节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观念。

《南山经》首句“南山经之首曰䧿山”,袁珂《山海经校注》认为当无“经”字。但以《南山经》首句无“经”字为是,则“《南次二经》之首”、“《西山经》华山之首”等,亦当无“经”字。袁珂所说不无道理,惟本书不取此说。

《南山经》之首曰䧿山 1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 2 ,其名曰祝余 3 ,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 4 ,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 5 ,食之善走。丽廜之水出焉 6 ,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 7 ,佩之无瘕疾 8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 9 ,多黄金 10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 11 ,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释

1 《南山经》之首:一说此“首”字当有“一组”之意,即指山系、山脉。䧿(què):古“鹊”字。䧿山一说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诸山,大抵在今广西、湖南、广东、江西诸省。

2 华(huā):古“花”字。

3 祝余:或作桂荼,即贝母。

4 禺:兽类,状如猿,亦称狒狒。

5 狌狌(xìnɡ):即猩猩。《海内南经》说狌狌知人名。

6 丽廜(jǐ)之水:一说为广东连江。

7 育沛:有以为即琥珀。

8 瘕(jiǎ)疾:一说为虫病,一说为腹中结块。

9 水玉:亦称水精。

10 黄金:章鸿钊《石雅·三品》说:“《史记·平准书》云:‘虞夏之际,金分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汉书·食货志》云:‘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释之者皆以金、银、铜当之。”

11 蝮虫(huǐ):毒蛇。虫,古“虺”字。

译文

《南山经》的首个山系称为䧿山,它的第一座山叫招摇山,它矗立在西海边,山上盛长桂树,山里蕴藏丰富的金和玉。有种草,样子很像韭菜,开青色的花朵,这草名叫祝余,吃了它不会感到饥饿。有种树,形状像榖树,有黑色的纹理,其光华照耀四方,这树名叫迷榖,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里有种野兽,样子像禺,有白色的耳朵,匍匐前行,也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这兽名叫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走得很快。丽廜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注入海,水中多育沛,把它佩戴在身上,腹中就不会生虫病。

又往东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堂庭山,满山棪木,亦多白猿,盛产水玉和黄金。

又往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里有很多怪兽,水里出产大量怪鱼,白玉储藏丰富,也有很多蝮虫,有很多怪蛇和怪木,这山形势险峻不可攀登。

赏析与点评

熟读《南山经》首两节文字,则《五臧山经》全书的文理可知。

此节所说的“水玉”,传说为仙人赤松子所服。《列仙传·赤松子》说:“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1 ,其阳多赤金 2 ,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 3 ,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 4 ,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5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 6 ,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 7 ,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 8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 9 ,其名曰类 10 ,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 11 ,食之无卧 12

注释

1 杻阳之山:一说为广东省的鼎湖山,以下诸山皆在广东。

2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 如谣:如人歌声。

4 判木:如破木声。

5 为底:为,医治。底同“胝”,足茧。

6 陵居:陵,大土山,高地。“陵居”即居于高地。

7 魼(qū):与胠为同声假借字。胠,胁也,指腋下肋骨处。

8 冬死而夏生:指冬眠,冬天蛰伏,夏天苏醒。

9 髦:动物颈上毛发。

10 类:大灵猫。

11 (chǎnɡfū):鸟名,性急。

12 无卧:少睡眠,不眠。

译文

又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盛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有种兽,样子像马,头白色,身上的斑纹像虎纹,尾巴红色,鸣叫声音如同人在吟唱,这兽名叫鹿蜀,把它的皮毛佩戴在身上,可以使子孙繁衍不息。怪水从这山发源,向东流注入宪翼水。怪水里有很多玄龟,样子像龟,却长着鸟头虺尾,它的名字叫旋龟。旋龟叫声像破开木头的声音,把它佩戴在身上,耳朵就不会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又往东三百里,有座柢山,山中多流水,却草木不生。有一种鱼,形状如牛,住在高地土丘上,长蛇尾巴,有翅膀,翅膀就长在腋下,它的声音像留牛,这鱼名叫鯥,冬天蛰伏夏天苏醒,吃了它就不会患痈肿病。

再往东四百里,有座亶爰山,山间多流水,草木不生,不可攀登。有种兽,形状像狸,颈上长毛发,这兽名叫类,它是雌雄同体,可以自体交配,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嫉妒。

又往东三百里,有座基山,山的南面盛产玉,山的北面多怪木。有种兽,形状像羊,有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生在背上,这兽名叫猼訑,佩戴它的皮毛就不会恐惧。有种鸟,形状像鸡,却长了三个头六只眼睛,有六条腿,三只翅膀,这兽名叫 ,吃了它的肉,可以少睡眠。

赏析与点评

文中说“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学者认为,“自为牝牡”即雌雄同体(hermaphroditism)之意。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1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 2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3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4 ,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 5 ,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6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 7 ,其尾踆于东海 8 ,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䧿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 9 ,糈用稌米 10 ,一璧,稻米、白菅为席 11

注释

1 青丘之山:一说指福建以外海岛,例如台湾、澎湖列岛等。

2 青䨼(huò):当作“青雘”,赤石脂,可以做美好的颜料。

3 蛊:病名,指人腹中的寄生虫,或指妖邪之气。

4 灌灌:一说为鹳鸟。

5 赤鱬(rú):人鱼之类,一说为娃娃鱼。

6 疥:皮肤病,疥疮。

7 箕尾之山:一说在福建厦门。

8 踆:古“蹲”字。

9 毛:祭祀时宰杀有毛鸟兽,取其毛血以供祭献。“毛”亦泛指祭祀所用的祭品。瘗(yì):埋物于地。

10 糈(xǔ):祀神所用的精米。稌(tú):稻米,一说专指糯米。

11 菅:菅茅,多年生草本植物。

译文

又往东三百里,有座青丘山,山南盛产玉,山北盛产青雘。有种兽,形状像狐,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它会吃人。人若吃了它的肉,就可以不沾染蛊毒。有种鸟,形状像鸠,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斥骂,这鸟名叫灌灌,把它佩戴在身上可以不迷惑。英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即翼泽。水里有大量的赤鱬,形状像鱼,有一张人脸,声音像鸳鸯,吃了它的肉,可以不生疥疮。

又往东三百里,有座箕尾山,这山的尾部蹲踞在东海,有很多沙石。汸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淯水,水里多产白玉。

䧿山山系,从招摇山到箕尾山,一共有十座山,长达二千九百五十里。这些山的山神都是鸟身龙头的。祭祀诸山的礼仪如下:要用一块璋、一块玉和祀神时用的毛物,一起埋在地里,祭祀的精米用稻米,拿白茅来做神的座席。

赏析与点评

狐而九尾,一般称为“九尾狐”。此文说“其状如狐而九尾”,无实名。《东次二经》则说“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砩 蛭”。关于“九尾狐”,参看《海外东经》导读。

末段说“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是龙与鸟复合图腾氏族之象征。鲁迅认为,《山海经》“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

图1 九尾狐(明·胡文焕图本)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 1 ,西临流黄,北望诸 ,东望长右 2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3 。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 4 ,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 5 ,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 6 ,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7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其郡县大水。

注释

1 柜(jù)山:一说在湖南西北部武陵山山脉。

2 长右:猴类,此指猴类多的山,即下文所谓“长右之山”。

3 丹粟:即粟粒一般的丹砂。

4 距: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打斗时用以刺伤敌人。

5 狸力:一说为沙獾。

6 痺:雌性鹌鹑。

7 放士:被放逐的人。

译文

《南次二经》的第一座山系叫柜山,这山的西边靠近流黄鄷氏国,北边与诸山相望,东边又与长右山相望。英水发源于这座山,向西南流注入赤水,水里有大量白玉和丹粟。有种兽,形状像小猪,脚有鸡距,声音像狗叫,这兽名叫狸力,它出现在哪个郡县,该县一定会有繁重的水土工程。有种鸟,形状像鸱,脚像人手,叫声如痺,这鸟名叫鴸,因它自己叫声而得名。这鸟出现在哪一个郡县,当地的才智之士多被流放。

往东南四百五十里的地方,有座长右山,山上不生草木,水源却很丰富。有一种兽,形状像禺,长了四只耳朵,这兽名叫长右,它的声音像人呻吟,它所出现的郡县,定会发生大水灾。

赏析与点评

“诸 ”有两说:一说同“毗”,即相邻,指相邻之山。但此处与“长右”对举,《西次三经》又有诸 之山,似释作山名为宜。下一节“北望具区,东望诸 ”之诸 则为水名,《北山首经》有诸 之水。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 1 ,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 2 ,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 3 ,其音如斲木 4 ,见则县有大繇 5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 6 ,东望诸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 7 ,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8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䦠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注释

1 尧光之山:一说即湖南湖北之间的武功山。以下诸山,大抵在今湖南、浙江、江苏、安徽诸省。

2 彘鬣(zhìliè):猪毛。

3 猾褢(huái):一说像狗獾。

4 斲(zhuó)木:砍伐树木。

5 繇(yáo):一说当作“乱”。

6 具区:一说为今苏州太湖。

7 彘:此为“虎而牛尾”的怪兽,非一般所谓“猪”之类。

8 鮆(cǐ)鱼:一种刀鱼。

译文

又往东三百四十里,有座尧光山。山南多产玉,山北多产金。有种兽,形状像人,颈上长着猪一样的鬣毛,它住在洞穴里,冬季蛰伏不出,这兽名叫猾褢,它的叫声像砍伐木头的声音,它所出现的郡县,必定会有大乱。

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有座羽山。山下多水流,山上经常下雨,不生草木,颇多蝮虫出没。

又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瞿父山。山上草木不生,多产金和玉。

又往东四百里,有座句余山。山上不生草木,山里多产金和玉。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浮玉山。北面可看见具区泽,东面可以看见诸 水。有种兽,样子像老虎,却长了牛一样的尾巴,叫声像狗吠,这兽名叫彘,它会吃人。苕水发源于山的北面,向北流注入具区泽,苕水盛产鮆鱼。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成山。这山形是四方的,像垒起来的土坛,一共有三层。山上蕴藏丰富的金和玉,山下多青雘。䦠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虖勺水,水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 1 ,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2 。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 3 ,其中多芘蠃 4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枂 5 ,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沙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 6 ,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 7 ,糈用稌。

注释

1 会稽之山:今浙江绍兴南的会稽山。以下诸山,大抵皆在今浙江省。

2 砆(fū)石:武夫石,似玉。

3 阏:沼泽名。

4 芘蠃(píluǒ):一说为紫螺,即《东山首经》的“茈蠃”。“芘”当作“茈”。

5 梓、枂(nán):梓树与楠树。

6 博石:大石。

7 璧:袁珂校注本作“壁”,不确,当作“璧”。

译文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会稽山。山是四方形的,山上出产丰富的金和玉,山下盛产砆石。勺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湨水。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夷山,不生草木,遍布沙和石。湨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列涂水。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仆勾山,山上盛产金和玉,山下草木茂盛,没有任何鸟兽,也没有水流。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咸阴山,不生草木,没有水流。

又往东四百里,有座洵山,山的南面盛产金,山的北面盛产玉。有种兽,形状像羊但没有嘴,是无法杀死的,这兽名叫䍺。洵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阏泽,洵水盛产茈蠃。

又往东四百里,有座虖勺山,山上遍长梓树和楠树,山下满布荆、杞。滂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流注入海。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区吴山,不生草木,多沙和石。鹿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滂水。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鹿吴山,山上不生草木,而盛产沙石。泽更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滂水。水中有一种兽,名叫蛊雕,形状像雕而头上长角,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啼哭,这兽吃人。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漆吴山,不生草木,却出产很多博石,不出产玉。这山处于东海,向东望,面对丘山,有若明若暗的光影,这里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南次二经》的首个山系,从柜山到漆吴山,共有十七座山,长达七千二百里。诸山山神都是龙身鸟头。祭祀礼仪如下:祝荐用一块璧玉埋入地里,祭祀的米用精选的稻米。

赏析与点评

区吴之山与鹿吴之山两句相近,似是同一句重抄而出错。区吴之山一说为浙江省大盘山。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 1 ,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 2 ,多象。有鸟焉,其状如䴔,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 3 ,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4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1 天虞之山:一说在广东四会市。以下诸山,皆在广东。

2 兕(sì):独角犀。

3 泿(yín)水:一说指广东滨江。

4 已痔:治愈痔疮。

译文

《南次三经》的首个山系叫天虞山,山下多水流,山势险峻不可攀登。

往东五百里,有座祷过山。山上盛产金和玉,山下有很多犀、兕,多象。有一种鸟,形状像䴔,而头白色,三只脚,还长人脸,这鸟名叫瞿如,因它自己的叫声而得名,泿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海。其中有虎蛟,鱼身而蛇尾,它发出的声音像鸳鸯叫声。吃了它的肉,可以不患肿病,又可以治愈痔疮。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丹穴山。山上盛产金、玉。丹水发源于这座山,往南流注入渤海。有一种鸟,形状像鸡,披着五彩图纹的羽毛,名叫凤凰。它头上的图纹是“德”字,翅膀上的图纹是“义”字,背上的图纹是“礼”字,胸部的图纹是“仁”字,腹部的图纹是“信”字。这种鸟饮食从容不迫,悠然自得,它自歌自舞,只要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安宁。

赏析与点评

“其鸣自号”,即因它自己的叫声而得名。如上文的“瞿如”,其叫声正如“瞿如”,故以为名。下文所谓“其鸣自呼”、“其鸣自詨”、“其名自訆”之类,意思皆同。

“凤皇”即“凤凰”,为古代的神鸟,众鸟之首。《大戴礼记·易本命》说:“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山海经·海内经》说:“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与此文微有不同。《管子·小匡》则说:“夫凤皇之文,前德义,后日昌。”可以对读。由此可见,《山海经》所言“凤皇”,已受儒家思想影响。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 1 ,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2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 3 ,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 4 ,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 5 。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 6 ,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1 发爽之山:一说为广东龙门县的南昆山。以下诸山,大抵都在今广东省。

2 凯风:南风。

3 黑水:一说为广东韩江,因纪念唐代韩愈任潮州刺史时驱鳄而得名。

4 鲋(fù):鲫鱼。

5 条风:东北风。

6 颙(yónɡ):鸱鸮科的怪鸟。

译文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发爽山,不生草木,却流水处处,还有很多白猿。汎水发源于这座山,往南流注入渤海。

又往东四百里,便到了旄山的尾部。山的南面有山谷,叫作育遗谷,山谷中有很多怪鸟,凯风从这里吹出。

又往东四百里,就到了非山的首端,山上多产金、玉,没有水流,山下有许多蝮虫。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阳夹山,不生草木,多流水。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灌湘山,山上树木茂密,却不生草。多怪鸟,没有兽。

又往东五百里,有座鸡山,山上盛产金,山下多丹雘。黑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注入海。水中有鱄鱼,它的形体似鲋,却长了猪毛,它的叫声像猪叫,一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又往东四百里,有座令丘山,不生草木,却多火。山的南面有山谷,名叫中谷,条风就是从这里吹出来。有一种鸟,形状像枭,有人脸,四只眼睛,一对耳朵,这鸟名叫颙,因他自己的叫声而得名,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 1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䓘 2 ,可以血玉 3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稾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鵮 4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注释

1 仑者之山:以下诸山,大抵亦在今广东省。

2 白䓘(ɡāo):即皋苏,木名,木汁味甜。

3 血玉:染玉以成光彩。

4 鹓鵮(yuānchú):亦凤凰一类。

译文

又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仑者山,山上盛产金、玉,山下多产青雘。有一种树,形状像榖而有红色的纹理,树身流出的汁液像漆,味道像饴糖,吃了它不会饥饿,又可以消除劳累,这树名叫白䓘,可以用来染玉石。

又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禺稾山,多怪兽,又多大蛇。

又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南禺山,山上蕴藏丰富的金和玉,山下多流水。有一个洞穴,春天水流入洞穴去,夏天水又流出来,到了冬天,洞穴就闭合不通了。佐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注入海,有凤凰、鹓鵮。

《南次三经》的首个山系,从天虞山到南禺山,一共有十四座山,长达六千五百三十里。山神都是龙身人脸。祭祀山神的礼仪如下:杀了白狗取血祭祀,祭祀的米用精选稻米。

以上所记《南山经》内容,大大小小总共四十座山,总长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赏析与点评

如全书导读所说,袁珂认为“右南经之山志”的“经”当作“经历”解,“志”字为后人所加。这看法很有道理。旧说以“南经”为《南山经》、“东经”为《东山经》,如此类推,而《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末段皆有“志”字,亦可通。本书虽沿用旧说,并不以袁珂此说为非。 NlcwmS/Xmr5zoSaMxe47VoPquvRKVcfHo6d+uGQjSCMa+/x4yZPVxabYQoF2Ru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