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幸运地得到了上方印鉴

咸丰帝在弥留之际,看到留下的孤儿寡母,心中的酸楚油然而生,就特别赐给了孝贞皇后和幼子载淳各一方印鉴,幼子的印鉴归懿贵妃掌管。这两方印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1岁的咸丰帝,由于不加节制,病情愈益加重了。一年间,诸病缠身,每况愈下,迫使他不得不考虑皇权的交接问题。他思忖着,皇后慈安方25岁,懿贵妃仅27岁,皇子才6岁。如他一旦离去,留下的便是势孤力单的孤儿寡母。咸丰帝必须设想一个万全之策,以使皇权不致旁落。

结合历史经验,经过苦思冥想,他首先设计了一个庞大的顾问班子。

咸丰帝追溯到了幼年即位的先祖,只有6岁的顺治帝福临和8岁的康熙帝玄烨。他总结历史教训,感到顾问班子二人不行,太少。52岁的皇太极无疾而终后,其第九子6岁的福临即位,辅政大臣为同姓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后来,多尔衮排挤了济尔哈朗,攫取了皇权。这就是说,二人不行,太少,如其中一人图谋不轨,排挤另一人,极易造成皇权由该人独揽。

清帝寝宫烟波致爽殿,咸丰帝在此殡天

那么,四人行不行呢?也不行。24岁的顺治帝福临患天花死,8岁的玄烨登基。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和玄烨一起主政。孝庄太皇太后鉴于前车之鉴,第一不敢用同姓王,第二不敢用叔辈王。而特意任命了异姓四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参与辅政。但经三下五除二,大权还是被狂妄专恣的鳌拜独揽。只是后来工于心计的康熙帝玄烨,在韬光养晦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下,智擒了专横跋扈的鳌拜,才使皇权归一。可见,四人也是不行的。

鉴于此,咸丰帝考虑索性设立一个八人的庞大的顾问班子,以使他们互相牵制,免得大权旁落。顾命大臣如此之多,这也是咸丰帝的一个创举。

于是,他在临死前口授遗嘱,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赞襄政务”。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病危的咸丰帝发下两道谕旨。

第一道谕旨:“奉朱谕:皇长子御名(载淳),着立为皇太子。特谕。”

这是以备载淳将来继承皇位。

第二道谕旨:“奉朱笔:皇长子御名(载淳)现立为皇太子,着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清帝接受后妃朝拜处

顾命八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他们的实际首领是户部尚书肃顺。由他们“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尽管如此,咸丰帝感到仍不可靠,必须给予皇后和皇贵妃特别的权力,也使她们能够在关键的时刻自保,并借以保护皇子。

同道堂与御赏印

因此,赐给皇后一方“御赏”印;赐给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此印由懿贵妃掌管。并申明,凡谕旨,起首处盖“御赏”印,即印起;结尾处盖“同道堂”印,即印讫。只有盖了这两方印鉴,谕旨方才生效。这两方印鉴非同小可,它是皇权的象征。

《热河密札》第十二札记道:“两印均大行皇帝所赐,母后用御赏印,印起;上(皇帝)用同道堂印,印讫。凡应用朱笔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皇帝刚死,停棺待葬,叫大行皇帝,也叫大行。《清后外传》记道:“文宗临崩,以印章二赐孝贞后及帝。后曰御赏,帝曰同道堂。凡发谕旨,分钤起讫处。”“同道堂印后由孝钦后(慈禧)执用,想因穆宗(同治帝)年幼,故孝钦代钤。母后圣母,两宫分负其责焉。”

咸丰帝赐给皇后和幼帝的两方印是有深意的。他遗命八位王大臣辅弼幼主,而不是一两位,说明他考虑到了不使权力倾斜于一两人之手,造成王大臣大权独揽的局面。因为人多,八位王大臣可以互相牵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使八大臣一心扶持幼主,又赏给了皇后和幼帝两方印,代替朱笔,不钤印的谕旨不生效。这就授予了皇太后与幼帝某种程度的否决权。

实践证明,这两方印鉴起到了遏制顾命八大臣权力的重要作用。 6YqMLSyF9/EEvLNSq8uzRFjSUwStuLr1vekXnIZkqaGl/BPtuoqn4lyqmXrsSE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