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从来都是后来者居上

殽之战图

秦穆公(?—公元前621)时,秦国势强盛,成为诸侯大国,“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名任好,秦成公之子,在位长达39年。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励精图治,国家的物质经济力量越来越强大。又用余谋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军事实力也咄咄逼人,为西方诸侯伯。

秦穆公初年,晋献公灭虞、虢。晋掠取了虞君及大夫百里奚,并将后者作为伯姬嫁给秦穆公的陪嫁媵人。穆公正值壮大秦国之际,求贤若渴,听说百里奚是位不世出的人才,欲重用他。然百里奚在来秦的途中逃到了楚国,秦穆公打算用重金将他赎回。可大臣公孙枝认为,这样将使得楚王得知百里奚的高才,反倒不会将其送回秦国。于是,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了日后秦国的名相,百里奚也因此得到了“五羊大夫”这样一个称谓。大概这五张羊皮称得上是历史上最昂贵的羊皮了。百里奚对秦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个人高尚的品德也赢得了秦国百姓的爱戴。而且,他还推荐了另一个对秦国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的人物——其好友蹇叔。蹇叔是一个颇具前瞻性思想的人才,在百里奚欲投靠齐君时就阻止了他,使其免于齐难;后来周朝王子颓想要百里奚去养牛,蹇叔又加以阻止,再次让挚友免于一死。对于虞君,蹇叔亦早有劝告,只是百里奚这一次没有听劝,后来才遭遇了一系列劫难。却也正是这一次偏执,才使得他于70岁时终于遇到伯乐,这一步恐怕是蹇叔当初没有预知到的。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秦穆公时期,从各个方面为日后的称霸做好了充分准备。在与各国的关系中,穆公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运用灵活的外交政策,一步步储蓄实力,等待最后的爆发。晋国大臣里克发生政变,穆公支持王子夷吾,这种援助的背后是以丰厚的利益为前提的,毕竟人家出兵护送你回去,让你当王,自然要对自己有好处。夷吾也知趣,答应事成后割让河西八城作为答谢。只是夷吾当上君主后,却不愿履行当初落魄时的诺言。这样的背信弃义,自然引起秦国上下愤慨。大臣们纷纷要攻晋,秦穆公却选择按兵不动,一方面时机未到,另一方面对穆公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人就是他的妻子伯姬,而伯姬正是夷吾的异母妹妹。不久后晋秦交战,穆公欲重惩夷吾,又是伯姬以死相逼,才使夷吾得以返回晋国。实际上,先前伯姬与夷吾兄妹之间本有私怨,但在危亡关头还是展示了一心爱国、大仁大义的光辉女性形象,这或许亦是秦穆公一直敬重其妻的原因吧。

夷吾死后,公子重耳继位。历史似乎再次重演,又是秦穆公派兵将这位晋文公送回晋国,并在日后出兵帮助晋国围郑。然秦晋之间并未因此而长久维系和平。晋文公死后不久,秦军攻打郑国未遂,返还途中遭到晋的袭击,全军覆没。而此次领兵的,竟是百里奚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以及白乙丙。在出兵袭郑之前,百里奚和蹇叔极力劝阻,认为两个年轻人眼高手低,言过其实,不能重用。然秦穆公固执己见,不改初衷。于是在出发当日,百里奚和蹇叔十分痛苦,并偷偷对儿子说,你们一定会在“殽”这个地方失败。这两位智慧老人再次显示了他们超乎常人的预见性。

而这次秦军惨败的战争,被称为著名的“殽之战”。三位大将的最终命运,竟然得益于秦穆公之女怀嬴,她是晋文公重耳之妻,她说服当政的晋襄公释放了三员大将。穆公此时早已对自己当初没有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的劝告而后悔不迭,于是亲自迎接三员大将回国。之后,秦国一直希望报殽战之仇。穆公亲率军队伐晋,渡河之后将船全部烧毁,以示必胜信心。晋军不敢应战。秦穆公来到殽地,亲自埋葬在战争中死去的将士,为其发丧,大哭三日,并当众为其昔日的决定悔恨。如此明君自然赢得了全部臣民的效忠。

虽然如此,秦晋交战之中,秦国始终未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谁叫晋国在文公治理下已变得同样强大了呢?于是,秦国将其战略方向转向西边。在西部战场,秦穆公发挥其勇武的战斗精神,并且自然也带有对东进屡屡受挫的怨气,终于取得大规模的胜利,成了西戎霸主,总算是对自己的些许慰藉吧。

秦国的辉煌未能继续下去,穆公之后,秦无奈地走向没落。接下来的继任君主,只是在尽己所能以维持昔日势力。这样的局面到秦献公时才有所转变。在与晋的石门之战中,秦再次展现强大战斗力,大获全胜,史书上称此次战役中秦斩首6万晋兵。不久献公卒,其子孝公即位,这位年轻有为的国王自此开始了他的富国强兵之路。

战国时期,秦孝公(公元前381—公元前338,名渠梁,秦穆公十五世孙)任用法家商鞅实行变法革新,为封建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秦国更加富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且是“七雄”之首。相关内容下节再详细解说。

从秦孝公到嬴政的100多年中,秦国的国力不断提高。在军事策略方面,他们改变了劳师远征而经常失利的战术,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实行有效占领。在军事制度方面,他们实行按郡县征兵,完善了军队组织,士卒勇猛,车骑雄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远非其他六国可比。

周郝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秦国灭了东周,经昭襄王嬴则、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三代,史家以秦王纪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史家仍以秦王纪年。

秦灭周后,又攻占了韩国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领土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史书上记载,当时秦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且军事力量远胜其他六国,“战车千乘,奋击百万”。这种优越的战略优势,为其统一六国打下了良好基础。相反,山东六国统治集团此时却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很不稳定,也非常有利于秦的统一和崛起之路。

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之子、13岁的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继位。嬴政于公元前238年(21岁)亲政。自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他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秦朝结束了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社会。嬴政也就成了大名鼎鼎的秦始皇。秦始皇在位11年(不含秦王时期的25年)。

只可惜,虽然秦国是个长寿的国家,可秦朝却是个短命的王朝(只在历史上突然崛起、辉煌了15个春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天下顿时混乱,经二世胡亥、子婴,江山才延续了短短4年,不久便亡国了(公元前206年)。 9rUBP9OjQVDMJlbi8h967mNI/hqk2YyjWxhVWWsSgAX5bIsKSogvtRGl2fgnRn0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