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大秦政治管理的出色(5):当儒生遭遇专制

秦朝兵马

为加强对百姓和文人的控制,巩固王朝的政权,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武方面采取销毁兵器,在文方面实行焚书坑儒。从前者说,为了防止天下人民的反抗,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以外,嬴政下令收缴世间所有兵器,铸成各重24万斤的12个铜人立于其阿房宫前,以贯彻他“中土将永不见兵革”的决心。按照传说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在甘肃境内的临洮发现有5丈高的大人,足履6尺,都穿夷狄(即当时少数民族)服装,一共12人,所以始皇帝才将收缴的兵器铸成12个铜人。这就是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作为千古著名“暴君”的两桩特大“罪行”之一(另一个就是修建万里长城、阿房宫和骊山陵)。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之后,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推行一系列法教政令,引起朝廷内一些人的非议。这种不同政治主张的争论愈演愈烈,终于发展成公开的斗争,并演变成震惊全国的焚书与坑儒事件。事情的起因还是围绕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王朝的政治体制问题而展开的。

关于秦朝究竟应实行何种政体,曾经在王朝的统治集团内部分歧非常严重。早在秦朝刚刚建立之时,持不同政治主张的双方还有过数场针锋相对、尖锐激烈的较量。但是这种分歧一直没有消除,因而引发成了公开的斗争。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在一次庆祝军事胜利,宴赏文武群臣的酒会上,仆射(博士长,一种官职)周青臣盛赞立郡县、废分封,颂扬始皇帝的威德功勋前无古人。嬴老头被这番马匹拍得飘飘然,得意得很;当然也更加专断跋扈,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尤其是“逆龙鳞”的劝谏。这时,博士淳于越却公然站起来,很不识趣地指责周青臣为“面谀”,认为不恢复分封制,就无法使秦的统治长治久安。这个既保守又迂腐的书呆子,大概是喝多了点酒,一时激动,胆子大起来,就什么想法都甩出来了。

秦始皇最信任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斯,这时已荣升为百官之首——丞相。他针对淳于越的看法,称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自古因时代不同,治理方法也随之改变。如今天下已定,法令统一,儒生“不师今而学古”,指责当世,惑乱百姓,很不应该。他们以“私学”诋毁“法教”,指斥朝政法令,“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史记·秦始皇本纪》),甚至造谣诽谤。这种现象如不禁止,必将削弱皇帝的威权,臣下也可能结成反对的派别。李斯议论的核心问题,即“私学相与非法教”,有碍于“定一尊”。于是,李斯主张禁私学,焚《诗》《书》(即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类),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李斯的建议还包括:1,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籍外,其余的史书和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等,一律限30日内交官府烧毁,逾期不烧即处以黥刑,罚筑城4年的苦役;2,凡议论《诗》、《书》的弃市,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不举的与犯禁同罪;3,禁止私学,愿意学习法令的,以吏为师。

秦始皇基本上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诏令付诸实习。(可悲又可怜的“博士”淳于越自然首当其冲,大祸临头,被当场杀了头;而且,按照李斯的建议,以古非今的灭族,则他还要连累全家也跟着被满门抄斩。)这样以来,大规模的焚书令使得许多古代典籍都被付之一炬,到处浓烟滚滚,连续烧了一个多月,其中六国史籍的损失最大。秦始皇焚书的目的,为的是定法家于“一尊”。在“定一尊”的口号下,各种学派的言论遭到禁止,百家思想受到禁锢。一句话,杜绝一切异端思想,这就是焚书的实质。这种以焚书为手段的文化专制,是我国古代文化史无前例的大劫难,使长期积累的大量丰富文化遗产遭到了极大破坏。唐朝诗人章碣曾作诗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秦始皇焚书的结果,引起了许多士人的强烈不满,因而又演化成镇压读书人的坑儒事件。焚书的第二年(公元前212年),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仙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惟恐骗术败露反遭杀身之祸,便私下攻击始皇帝(这更是“一不做,二不休”,丧失理智,将错就错,变本加厉,把自己推上速死路的愚蠢做法)。他们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独裁朝政;“专任狱吏”,不用博士;“乐以刑杀为威”,骄横自用。而且,这两人还非常侥幸,竟能得以双双赶紧逃走,亡命天涯,来了个“人间蒸发”(不过在秦始皇独裁天下,撒开天罗地网的情况下,他们亡命天涯的日子也一定很不好过,甚至生不如死,因而也一定死得很快。)秦始皇闻讯后,震惊,暴怒,以方士行骗诽谤,耗费巨万;咸阳诸生,“为妖言以乱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作为罪名,连性情宽厚的公子扶苏的好言进谏都听不进去(还把他贬到北方蒙恬守边的军队中去当监军),下令追查诸生罪状,结果将犯禁的460余人,统统活活坑杀于咸阳城外,制造了历史上罕见的血腥大屠杀。这真是“宁可错杀一千,也决不使一人漏网”。唐朝诗人司空图曾写道:“秦求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遂覆。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从事件的引发及结果看,其主要意图是定思想于“一尊”,实行思想箝制,其方法则采取以暴力的手段对待非暴力的思想文化。本质是维护皇帝独裁,形式是法家打败儒家(包括其他文化学术团体及其学说)。这种文化专制的政策,不仅使古代文化遭受了严重破坏,束缚了学术思想的正常发展,也堵塞了议政的言路。它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进步产生了很不良的影响。

不过也有人提出,对那些夸夸其谈、眼高手低而“百无一用”的迂腐书生们,何况他们还很守旧、顽固,不合时宜、不识时务,所以偶尔打压、训教一下也是可以的。问题是嬴政老头与李斯君臣同心,其措施与镇压过于残忍、彻底,竟然根本不许人家说话,甚至连命都要了人家的。但要是从当时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集权、专制独裁的历史背景来看,人家当皇帝的为维护朝廷统治、保持自己威严,手段又怎么能不强硬一点呢? YPM2+aI5+aHKRoiCOlLxJvNpbAaxjI0SFlVieUbN/WxFJyhBsY0vRyz/1SVsR+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