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咸阳不相信眼泪

李斯书法

秦王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国的最后一个国君(公元前246—公元前221年在位),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毛泽东主席笔下“秦皇汉武”之一,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

嬴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但这是名义上的,其实他的真正父亲是原卫国富商、后秦国相国吕不韦老人家。公元前246年庄襄王殁,嬴政即位为秦王,时年仅13岁。8年后,公元前238年嬴政21岁,韬光养晦、忍耐克制了8个春秋的年轻君主终于发飙了,正式实现亲政。老虎发飑,别人才不敢当他是病猫。当然,这个亲政的过程,也是一场极权路上的血腥杀戮。

因为在嬴政亲政前,作为一个才十来岁的少年,还未懂事,无法处理政务,国家大权都掌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史称“大阴人”的假宦官嫪毐之手,三人专权用事,构成了一个“金三角”。而且,这吕不韦本来就是太后的老相好;即使他并非嬴政亲生父亲,却至少也是嬴政母亲的昔日男人、今日姘头。而宦官嫪毐又是太后的面首也就是男宠。他们三人不但把持朝政,势力膨胀,为所欲为;且秽乱后宫,不成体统(据说假宦官嫪毐还与王太后生了两个儿子)。这就叫嬴政不但气愤而且难堪。他一再忍受,内心很不是滋味,日子度日如年。尽管贵为国君,却不免是在夹着尾巴做人。偏偏这又是个不甘人下的主,还是个千百年难得遇上的雄才大略之帝,这种忍气吞声、受尽屈辱的生活岂得长久?

也就是8年嘛!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弹指一挥间。公元前238年,21岁的嬴政羽翼丰满了,他要夺权亲政,清除路障,大开杀戒了。英明果断的他,一上得台,首先就不顾母后苦苦求情,诛杀了“长信侯”嫪毐——这种不男不女、不阴不阳的变态怪物。后来,他又把自己母亲也送去了故都。其实,嫪毐还只是个小人物、丑角,不过影响不好而已;最主要的路障还是堂堂相爷、秦王“仲父”、实系摄政王的吕不韦老先生,而嫪毐仅仅是他的一个替身。你可以说嬴政很残忍,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甚至从吕不韦是他亲生父亲的角度来说,他还很无耻,忘恩负义、大逆不道。但是,吕不韦自己做得也太过分了,他只知道嬴政还是个小孩子,或者是他的亲生儿子;却不知道对方是一国之君,而且是一代霸主。他头脑发热,得意猖狂,缺乏城府,不会收敛,忘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伴君如伴虎”等祖训,他平时的言行太嚣张跋扈,他在形使相权上太独断恣肆,显得炙手可热、威风盖主,也难怪嬴政要灭掉他。公元前237年,也就是嬴政亲政翌年,他便拿老吕开刀了。当时宫里发生了一场暴乱,牵连到了老吕。小伙子嬴政觉得他不听摆布,无视自己存在,便很是不满,旧帐新恨一起算,当场就免除了他的相职,又很快把他驱逐出都城(到河南),再驱逐得更远(到四川),还不放心,最后便逼得他饮毒自绝,方才了事。

扫除障碍,亲自掌权后,嬴政开始野心勃勃,大展宏图。他先是任用法家学派的李斯(先为长史、客卿、廷尉,后任丞相),后来还重用过尉缭子,对外发起挑衅和侵略,显然其志很不在小。李斯(?—公元前208),秦朝政治家,法家学派人物,楚上蔡(今河南境内)人。少时为郡小吏,后从荀况学。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游说秦王嬴政以统一六国之策,受到重用,开始长达40年的人生辉煌崛起之路,佐嬴政消灭六国,统一中华,治理秦朝,而他贵为丞相;始皇死后,拥立二世,终为赵高所杀(后文还将详细解说)。李斯才能全面,还工于书法,泰山、琅邪等刻石相传均为他所书;文章也写得很好,是秦朝唯一的一流作家,其《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写于公元前237年,铺陈排比,辞采出色,音韵铿锵,气势雄浑,有纵横家说辞遗风,是一篇政论名作,并开散文辞赋化先河。秦朝建立后他写的一些颂歌性刻石文,具有法家辞气,“铺张尽致”,“清峻峭悍”,对后世碑志文颇有影响。著有《仓颉篇》。

嬴政是一个好学青年,非常喜欢读书。在博览群书中,他发现了《孤愤》、《五蠹》,反复诵读,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叹息说:“我能见到这些文章的作者,跟他交游,虽死也无憾。”李斯告诉他,这些文章的作者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因为患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善言辞辩论,他的智慧全在这字里行间了。嬴政听了十分高兴,便知会韩国,邀请韩非来秦做客、访问。

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和李斯同为荀子学生。他曾多次上书韩国君,劝谏改革,未被采纳。却没想到传至秦国后,得到嬴政的极为赞赏。公元前233年韩非来到咸阳,受到极大的尊敬与欢迎,让他感到一种做人的尊严和自豪,不免为年轻秦王的知遇之恩而激动得热泪盈眶,而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热情。然天下事往往并不都是向正面发展的,庞涓、孙膑的师兄弟相残、同行是冤家的悲剧故事,在秦国再度上演。眼见韩非为秦王青睐,且较己才高,李斯为自己的职位起了恐慌,决心除掉韩非。他向嬴政提出警告(其实是诬告):“韩非是韩国贵族,不是普通平民,绝不可能忠于我大秦。与其用他,冒着被背叛、破坏的危险,倒不如早日送他回韩国。但与其送他回国后变法图强,成为大敌,倒不如杀了以绝后患。”

专制帝王大都翻脸无情、喜怒无常。再说,不管他们干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总会得到一帮自私、阴鸷、猥琐的走狗们称许。于是,嬴政马上把韩非从贵宾席上拉了下来,打入囹圄,并可以毫无理由,也根本不由分说。但是过了些时日,终究英明的嬴政有了悔意,改变初衷,想把韩非释放。但李斯(参与谗害的还有姚贾)却早已因害怕夜长梦多,在监狱中毒死了韩非。

韩非,这位“集荣耀与悲剧于一个焦点的学人,是法家学派的总汇”(柏杨语)。他的中心思想是,君主应实行中央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不必希望人民感恩,也不必在乎人民怨恨,只要赏罚分明,奖励耕战,就可使国家富强,使政府成为万能;并主张选拔“法术之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提倡不断变法、更新,“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韩非死后,崇拜他的学人把他的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韩文富有逻辑性、形象性,博辨明晰,也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韩非虽然被嬴政和李斯集团杀害了,但他们却接受了他的全部思想,建立他们日益扩张中的帝国。不管是眼下的统一六国,还是他日的治理秦朝,基本上用的都是他那一套。 axyDipMNxiG2JOZ05OjrkStP5icdFe6FWDLUA33pqhwV0hFG6zjlCSr85YXT5m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