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人际关系,源于良好的交际(下)

赞扬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默壳集团公司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预定于一个特定日期之前,在费城建造一幢高大的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厦接近完工阶段时,突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铜器装饰的承包商宣称,他无法如期交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整幢大厦都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承受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许多努力都没效果。于是汤姆奉命前往纽约,要当面说服铜器承包商。出发前,他仔细考虑了如何顺利完成任务的相关细节。

“你知道吗?在布鲁克林区,用你这个姓名的,只有你一个人。”汤姆走进那家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之后,立刻就这么说。

董事长有点吃惊,“不,我并不知道。”

“哦,”汤姆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就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在布鲁克林的电话簿上,有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人。”

“我一直不知道。”董事长说。他很有兴趣地查阅电话簿。“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这个家族从荷兰移居纽约,几乎有二百年了。”一连几分钟,他继续说到他的家族及祖先。当他说完之后,汤姆就恭维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汤姆说他以前也拜访过许多同一性质的工厂,但跟他这家工厂比起来就差得太多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干净整洁的铜器工厂。”汤姆如是说。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了这个事业。”董事长说:“我对它十分骄傲。你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汤姆爽快地答应了。在参观过程中,汤姆恭维他的组织制度健全,并告诉他为什么他的工厂看起来比其他的竞争者高级,以及好处在什么地方。汤姆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赞赏,这位董事长就宣称是他发明的。他花了不少时间,向汤姆说明那些机器如何操作,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多么良好。他还坚持请汤姆吃午饭。

到这时为止,你也一定注意到,汤姆一句话也没有提到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

吃完中午饭后,董事长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费城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即使其他的生意会因此延误也无所谓。”

汤姆甚至未开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由于那些器材及时运到,大厦得以在契约期限届满的那一天完工。

从赞扬人的方式开始,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却能消除苦痛。要想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的话,应该学会从称赞和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入手。

求人办事,很多时候必须对对方做深入细致的了解,仔细琢磨,寻找能够打动、说服对方的得力武器。而赞扬他人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能够说服他人的要害所在。切中了要害,成功几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换个角度看问题,难事变简单

社交高手在与别人交流时,善于回避由己及人的反应,他们经常采取换位思考方式来看待问题。但是更多的人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联系他们自己的经历,常常自以为是。

不少人给朋友打电话可以扯上一两个小时,跟父母却无话可说,或者把家当成吃饭睡觉的旅馆,为什么呢?曾有人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结果发现人们常常自以为是,家长总感觉自己的观点要比孩子正确,想问题比孩子全面。但是,善于交际人士的做法却是:站在对方的观点去了解对方,再决定对对方的意见是接受还是不接受。他们不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但不把意愿强加于对方。

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这才是聪明、宽容、善于与人沟通的做法。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会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会得到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你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问题。

假如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当时的困难中,我将有何感受,有何反应?”这样你就可省去许多时间与烦恼,也可以学到许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多年来,卡耐基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骑马,以此作为消遣,像古时高尔人的传教士一样。卡耐基很喜欢橡树,所以,每当他看见一些小树及灌木被人为地烧掉时,就非常痛心。这些火不是由粗心的吸烟者所致,它们大多数都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摧残所致。严重的时候,火蔓延得很凶,必须叫来消防队员才能扑灭。

公园边上有一块布告牌,上面写道:凡引火者罚款或者拘禁。但这布告竖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儿童看见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在照看这个公园,但他对自己的工作不大认真。有一次,卡耐基跑到一个警察身边,告诉他一场火正急速地在园中蔓延着,要他通知消防队。他却冷漠地回答说,那不是他的事,因为不在他的管辖区内。卡耐基非常生气,所以从那时起,当卡耐基骑马的时候,他总是自愿担负起保护公共地方的责任。最初,他没有试着从儿童的角度来对待这件事。当他看见树下起火时就非常不快,急于阻止他们。他上前警告他们,用威严的声调命令他们将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他就恫吓要将他们交给警察。卡耐基只是在发泄他的不满,而没有考虑孩子们的观点。

结果,那些儿童虽然遵从了,但是却是怀着一种反感的情绪遵从的。当他离开以后,他们又重新生火,并恨不得烧尽公园来作为报复。

多年以后,卡耐基学会了一些有关人际关系学的知识与技巧。面对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不再发布命令,不再威吓他们,而是走到火前,向他们说道:“孩子们,这样很惬意是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当我是一个孩童时,我也喜欢生火,而且我现在也很喜欢。但你们知道在公园中生火是极危险的,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但别的孩子们不会这样小心,他们过来见你们生了火,也会学着生火,回家的时候也不扑灭,以致于火在干叶中蔓延烧毁了树木。如果我们不再小心,这里就会没有树林了。因为生火,你们可能被拘捕入狱。我不干涉你们的快乐,我喜欢看到你们快乐地玩耍。但请你们现在将所有的树叶耙得离火远些,在你们离开以前,你们要小心用土将火盖起来,下次你们取乐时,请你们在山丘那边沙滩中生火,好吗?那里不会有危险。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快乐。”这种说法产生的效果很明显,它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同你合作的欲望,没有怨恨,没有反感。因为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并保全了面子,所以他们觉得好。当然,卡耐基也感觉很好,因为他在处理这件事情时,考虑了孩子们的观点。

哈佛商学院的一位院士说:“在与人会谈以前,如果对于我所要说的,及他似乎要回答的东西没有一个极清楚的概念,我情愿在那人办公室外的人行道上踱上两小时,而不愿走进他的办公室。”

如果你能够做到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去看事,那么,矛盾和差异就会减少,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及合作、公事就会顺利得多。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就要真诚地尽力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认识一个人是容易的,但要真正理解一个人却很难。不过,若替别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那么与他人交流起来就容易多了。

不要无谓地抬杠

曾经有个叫哈里的人,他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凡事总喜欢与他人争个明白。他曾当过汽车司机,后来又转行进入了推销行业,但是,由于推销卡车不顺利,而导致心灰意冷,无奈之下来求助于卡耐基。受到卡耐基课程的教诲后,他改变了处事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卡耐基给他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发现了他喜好抬杠。他还告诉卡耐基,如果客户挑剔他的车子,他会立刻涨红脸大声争辩。哈里承认了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胜利,可是却没能赢得顾客。后来他对卡耐基说:“每当与人进行一次争辩后,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但是,转念一想,我虽然赢得了争辩,却输掉了生意,这是得不偿失的。”

鉴于哈里的情况,卡耐基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哈里的自制能力上--如何避免与别人争个脸红脖子粗。

后来经过卡耐基的教导,哈里成了该汽车销售公司的明星推销员。哈里是这样做到的,他说:“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要,你就是白送给我,我也不要,我比较相信何赛的卡车。而我会对对方说:老兄,你的眼光的确不错,何赛的卡车的确很好,买他们的卡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我们的车也是优良产品。听到你的回话,对方也就无话可说了,也就消除了争执的因素。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就同意他的看法,只有他住嘴了,对方对你的提防才会减少,这样双方间的气氛也会融洽了许多。然后,我就开始介绍我们公司产品的优点。不但为自己争得了宣传公司产品的时间,而且还为成交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不抬杠的好处。”

后来哈里对卡耐基说:“回想起当年的种种处事态度,脸上总是有发烧的感觉。我那爱争论的毛病害了自己,却成全了竞争对手。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改变这种缺点果然有效。”

有的人总喜欢凡事都要与别人争个对错,大有不分上下誓不罢休的架势。结果不但落得个没人缘,而且事情也办砸了。其实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出现矛盾是在所难免的。精明的人都懂得求同存异,在小矛盾中忍让一步,不与人发生口角,这样就会更容易赢得朋友,生活也会快乐许多。

一些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说不了几句话就与人抬杠,而且非要赢了对方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给对方留下令人厌恶的印象,并直接影响到办事的效率和以后彼此交往的深度。

能够容人且容人

对于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打击报复只能为自己埋下更多的隐患,树立更多的敌人;而如果能用一颗宽大之心去包容他人,量才重用,给他人以平等的待遇,不但能够感化他,为己所用,更能够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拥戴,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以其心术权谋、手段残忍为人所怵,但她惜才、爱才之举却为世人所称道。

上官婉儿是李唐时期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后参与高宗的废后行动被武则天发觉,上官仪与其子被斩,上官婉儿与母沦为宫婢。婉儿14岁的时候,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后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亡命天涯。但上官婉儿则被武则天所赦。

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兴作出一首五律诗,并且要用《彩书怨》同样的韵。婉儿略加凝思,很快写出:“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婉儿是什么意思。婉儿答:“是说假的花,足以乱真。”“你是不是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接着她又问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接着,武则天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希望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

但是,事与愿违,婉儿不仅没有效忠武则天,反而又参与了政变。执法大臣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环境又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了些。尤其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为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决定把婉儿留在她的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武则天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感化天下”呢?

武则天不但没有杀自己,反而将自己留在她的身边,这使婉儿非常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武则天经常对婉儿进行精心的指导,不断地去感化她、培养她,并重用她。婉儿也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渐渐地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佩、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

宽恕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责罚。有权力责罚,却没有责罚;有能力报复,却不去报复,这就是一种宽恕,也是一种与他人沟通的法宝。宽容待人,以德感化他人,即便是敌人也会与你拉近距离,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人。

不要让矛盾跟自己作对

能否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是考验一个人人品的试金石。尽管一个具有良好人品的人不一定拥有良好的人缘,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道德品质低下、人品低劣的人绝对不会拥有好人缘。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与一个人品低下的人为伍的。所以,人品好坏将直接决定你的人缘好坏,当然,这里还需要掌握一些处事艺术。

同事与你在一个单位工作,几乎日日见面,彼此之间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这也是比较正常的。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秉性、优点和缺点各不相同,而当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的时候,就会自然地引起瓜葛和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的是表面的,也有背地里的,既有公开的,也有隐蔽的,这时各种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话还得说回来,同事之间虽然有了矛盾,但仍然可以来往。首先,任何意见往往都是起源于一些具体的事情,很少涉及个人的其他方面。事情发生后,虽然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被人们淡忘。所以,你不要因为一些小意见而耿耿于怀。如果你能够看得开,不把过去的事当一回事,那么对方会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你,与你改善关系。其次,即使对方仍对你有一定的成见,也不妨碍与他的交往。因为在同事之间的来往中,大家追求的不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友谊和感情,而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有矛盾不是问题,只要双方在工作中能够通力合作就万事大吉了。由于工作本身涉及双方的共同利益,彼此合作的结果怎样,事情成功与否,与双方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如果对方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自然会努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心存芥蒂,那么你不妨在合作中点明这一点,这样则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是正常的,只要彼此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去化解双方之间的分歧,那么双方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关系更好,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采取主动态度是化解彼此矛盾的最基本的要求,你不妨尝试着抛开过去的成见,更积极地对待对方,至少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地对待他。也许一开始,他会心存戒意,但只要你有诚心,并有耐心,将过去的积怨平息是能够做到的。你要坚持善待他,一点点地改进,时间长了,你们之间的问题就会自然地化解了。

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只要你从容些,大度些,那么一切不愉快都会消失,你的工作、生活也会更顺利、更愉快。

批评要委婉地表达出来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是现实中,被忠言相告的人往往不领情。而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会把“良药”裹上糖衣,抛给对方,使对方有一种“忠言不逆耳”的惬意。

指出别人的错误,是对别人的否定,而否定又有轻重之别。鉴于此,针对犯错误的人要区别对待,采用适当的方法分别指出。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当职员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你在指正他的错误时,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有的职员因为本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干劲,工作没有主动性。对于他们要调动其主动性,如果你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指责批评也无济于事,主动性必须从其内心激发出来。因此,对待他们,指责只能是隐晦的,对待他们激励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他喜欢养花,就先和他谈一些关于花的知识,然后,进一步再谈工作,这样就可以调动起职员的积极性,他便有信心认真、热情地去工作。不仅如此,这种激励的方法还能使职员产生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恰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如此一来,职员肯定会心服口服,愉快地接受你的指责。人们在受到责备时,都会感到不快,因此,此时采用何种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种特殊的人,任你使尽各种方法,他只是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有位女经理,精明强干,手下的一班干将也都十分出色。但前不久,一名助手因为迁居别处而调走了,接任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位新来的女大学生,人长得很漂亮,又很会打扮,洽谈业务的能力也很强。但另一方面,她做起工作来马马虎虎,常常将印过的资料不加整理便交上去,办公桌上也乱七八糟。女经理一开始还忍着,认为慢慢会好的,但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她却总是老样子。而且,这个女孩对于任何批评、责备都只当耳边风,让人急不得、气不得、恨不得、恼不得。后来,那位女经理决定改变责备方式,只要一发现她的优点就称赞她。

一天,这个女孩穿了一件碎花白裙,梳了时下流行的发式来上班,女经理一看机会来了,便称赞着说:“这身衣服真不错,再配上这个发式很漂亮,要是你以后的工作,也像你穿衣一样漂亮就好了!”女孩脸一红,马上体会到了经理话中有话。没想到这个办法真灵验,仅仅十几天,那女孩的工作改观了很多。一个月后,她工作马虎的毛病彻底改掉了。

俄克拉荷马州恩尼德市的江士顿,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工作的员工戴上安全帽。他说以前只要碰到没有戴安全帽的工人,他就官腔官调地告诉他们,要遵守公司的规定,必须戴上安全帽。员工虽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却满肚子不高兴,常常在他离开以后,又把安全帽摘下来。

后来,他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当他再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时候,他就问他们是不是安全帽戴起来不舒服,或者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然后他以令人愉快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的目的是保护他们不受伤害,所以,工作时戴安全帽是一种自我保护,这完全是为他们着想。

结果遵守公司规定戴安全帽的人愈来愈多,而且没有引发工人的愤恨或不满情绪。

粗暴的责备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利用委婉的批评来使他人改掉毛病,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避开别人的隐私和痛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挚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之不见。

但是,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儿玩耍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好友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长大的,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这位昔日的好友还在那儿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朱元璋的这位好友实在有些可怜,尽管他的话说得很真诚,但情况早已是今非昔比,假若朱元璋还一直是个平民,那么好友说的话再不顺耳,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意外。然而,此时朱元璋已经成为万人拥戴的皇帝了,身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现在要的是尊严和威信,岂容他人揭穿自己的隐私与痛处?

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那么就会给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含沙射影,更不能大作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或许是因为自己考虑的不周全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因此,为了尽量避免出现揭短的现象,自己在平时要加强修养,并且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群人正在看电视剧,剧中出现了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外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所以,在说话前一定要三思,切勿因为自己的实话而犯了他人的忌讳。真诚待人并不等于为人处事都实话实说,有些事情该忌讳的,还是不说为好。

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真诚是必要的,但也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隐私和痛处。

(全书完) N34H4P2f/gTjxWQkER8Mauk8miEeOQxKnNf7oKgKar39sixp8iNG4+uC5/PKci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