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一副好口才,处处受欢迎(下)

说话要抓住要害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愿意穷其一生去学习科学、文学和其他各种知识,但他们却完全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常常使他们显得木讷呆板。也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造诣很高,但在社交场合却羞于开口,沉默不语,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还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吗?看到那些才能不及自己十分之一的人,在公众场合滔滔不绝,自己却静静地坐在一旁,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其中的区别只是,有人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人对此却毫不在意。

谈话如果抓不住重点、拐弯抹角、不着边际,容易让人厌倦。假如与一个说话不着边际、洋洋万言却切不中要害的人谈业务,他人肯定会疲惫不堪,甚至会感到厌烦和恼火。

有一种人,你永远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他总是在问题的周围绕来绕去,尽力避免问题的实质。他们的思想衔接不起来,让人无法理清他们的思路。倘若说话总是如此不着要点,会让人无法忍受。

在生活中,人们都不喜欢和说话拐弯抹角、滔滔不绝,并且没有主题的人打交道。他们每次都会使人失去耐心,即便你多次看手表,提示时间,他们也视而不见,说起话来似乎没有完的时候。这样的人讨厌至极。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不能有这种习惯。这种习惯对事业的发展有严重影响,是成功的敌人。凡是工作效率高、有很高管理才能的人,无不说话简练、利落、主题明确。而人们也喜欢和这样说话的人做朋友,他们恰恰也是事业有成,口碑极好的人。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通电话,他们不会有多余的问候和致谢,而是三言两语,直奔主题,还没有等你反应过来,他们已经说“再见”了。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真是一种享受。他们不会烦人,更不会无端耗费别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这种人是思维敏捷、善于决断,以及高效率工作的人。如果一个人很早就注意自己的不足并能加以改进,做事思想集中,说话言简意赅,就可以培养出很高的经营管理才能。在与他的交往中,肯定能够体现出雷厉风行的素质。

汉代著名丞相名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

上林苑是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下令把萧何逮捕入狱,同时审查治罪。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廷尉官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

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事情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早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的情况下而不谋,反而会贪占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

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自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国安邦的大功。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也相信了,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被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

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未即位时,当时先皇留给您的玉玺在他手上,而且他还统率着主力部队,但是周勃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了陛下。现在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想起谋反呢?”听了这话,文帝的所有疑虑都打消了,并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可见,说话抓住关键是非常重要的。找到说话的重点,是每一个想要成大事者都必须修炼的,通过短短几句话切中要害,也许就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未来。

说话是需要技巧的,如果不能攻击到对方的要害,就起不到什么作用。那些善于运用说话技巧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不是与对方不停地周旋,而是抓住问题的关键,一语击中要害。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恰到好处,就可以帮助你成就许多事。

说话会圆场,听话会听弦外音

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就会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惯于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无论说话之人是不是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搞清楚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

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活,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

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视策略,更重视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为主动,更为巧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往手段,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家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表达我们的一些不满;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提醒,让对方清楚地明白你的用意。

但怎样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做到既能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确是不太容易的。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则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武器。

(1)要侧面点拨

所谓的侧面点拨,就是指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不要直言告诉他,而让他能够更明白自己的不满,从而打消他的不当想法。这个技巧往往会借助于一些问句的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张杰与刘强是一对不错的朋友,他们之间也都视对方为知己。

有一次,单位中的一个青年赵磊对张杰说:“张杰,我总认为刘强这小子为人有点太认真了,可以说是已经到了顽固的程度,你说是不是呀?”张杰听到赵磊的话后,顿然产生了一种反感,当时张杰心里就想:你还说别人,你这小子在背地里贬损我的好朋友,你不觉得自己缺德吗?可是他也不好发作,他假装一本正经地反问道:“赵磊,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背后和你一起议论他的缺点,他要是知道了,那他会不会和我反目为仇呢?他又会怎么看你呢?”赵磊听了张杰那句话后,脸“刷”地红了,不再吭声了。

张杰用的就是委婉点拨的技巧,即侧面点拨。张杰在面对赵磊的发问时,并没有直接回答出答案,而只是把话题转到另一个角度,他给赵磊出了一道难题,而他出的这道难题也正好起到了点拨对方的作用。他既表明了“刘强是我的好朋友,我决不会和你一起议论他”,而且在他的话中又隐含了对于赵磊在别人背后议论纷纷、贬损别人的不满。

同时,因为这种说法比较委婉含蓄,所以不会使对方太难堪。

(2)要类比警告

类比警告就是指通过两种具有某一个相似点的事物来做比较,从而能够收到暗示或警告对方言行不当的效果,使他明白自己心中的不满。

例如:某公司的经理张亮,在参加一次业务谈判时,遭到了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李某的顶撞。张亮就怒气冲冲地给李某公司的经理打电话说:“如果你们公司不能向我保证,撤销上次顶撞我的那个蛮横无礼的工作人员的职务,那么,显然你们公司就没有与我们公司达成协议的诚意。”

李某公司的经理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地说:“经理先生,关于我们公司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对他是处以批评还是处以撤职,这应该是我们公司的内部事务,没有必要向贵公司做任何保证吧!这就好比是我们公司并不要求你们公司的董事会一定要撤换与我们公司某个工作人员有过冲突的经理的职务一样。”张亮听了对方的话后,自觉无言以对。

在这里,李某公司的经理就很好地使用了类比警告的技巧。虽然说他们两个公司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它们之间也有相似的一点,就是这两家公司对于工作人员或经理的处分完全是各自公司内部的事务,与对方有没有诚意没有任何关系。

李某公司的经理就是抓住了这一个相似点做比较的,从而警告对方所提要求的过分和无理,也隐藏了对张亮态度蛮横的不满。

(3)要柔性敲打

柔性敲打,其重在柔,即在警告对方的时候,要避免一定的冲突,借用另一种说话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例如:大部分的女孩子为显示自己有个性,就经常地生男友的气,如果这个女孩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者是家庭兄长们的一个娇妹妹,她就更不能容忍他人对她的抱怨与不满了。可能也会有一部分痴情的男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哪一句话引起女朋友心中的不快,怕得罪自己的“小公主”,而忙不迭地向她赔礼道歉,甚至还会为了所谓的原谅而贬低自己,表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这里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柔性敲打对方。

(4)要进行幽默式的提醒

幽默可以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润滑剂,在一定的时机可以利用幽默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小幽默故事:在一个饭店里,有一位非常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看了看女侍者,就挑剔地说:“这种煎蛋要求,蛋白全熟,蛋黄是生的,而且还能在里边流动。不能用太多的油去煎,盐放得稍微少一点,还要加一点点的胡椒。其次,我要的是一个新鲜的鸡蛋,还是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

女侍者听后就温柔地说,“请问您一下,那只母鸡的名字叫阿珍,不知道能否适合您的心意呢?”

在这个小幽默故事中,那位女侍者用的就是幽默式的提醒技巧。她在面对这个爱挑剔的女顾客时,并没有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女顾客所提出的苛刻要求的不满,她是依照对方的思路,从而提出了比她更荒唐的一个可笑的问题来提醒对方:我们难以满足您过分的要求。女侍者用一个幽默的反问,从而明显地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的过分要求的不满。

另外,对怀有恶意之人,自不必拼个鱼死网破,采取打草惊蛇策略就可以自卫。置人于死地的事最好不要做,要做一位可方可圆之人,恰当地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使自己在人生之路上如鱼得水。

与人交往办事,既要善于说圆场话,又要会听他的弦外之音,还要会传达言外之意。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掌握了最实用的说话技巧。

通情达理好说话,变通原则事易成

有一患者的姐姐来到办公室,想请求护士长特许妹妹使用自备的微波炉:“护士长,我妹妹病得好可怜,她想吃点热饭热菜,我把微波炉带来了,请您允许我使用吧!”

护士长说:“我也很同情你妹妹,但病房是不允许使用电器的!因为使用电器很容易发生事故。你看,我办公室用的微波炉也需用电许可证才能使用,这样吧,把你妹妹的饭菜拿到我办公室来热,你看可以吧?”

患者的姐姐:“我已经把微波炉带来了,你就允许吧!”

护士长:“不好意思,我真的不能违反原则!”

患者的姐姐:“那就麻烦你了!”

护士长:“没关系!应该的!”

护士长在说服患者家属时,通过与其交流,既说服对方遵守规章制度,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解决了患者的实际困难。

举例来说:有某个住户到管理处,要求在自己家里装防盗网。作为管理处负责人,你首先要礼貌地接待住户。其次要认真倾听他的意见、申请的内容。第三,虽然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但在回复住户时,不要直截了当地说:“不行,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以免引起住户的反感。应该平静、温和地说:“先生,实在很抱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前已认真地讨论过,目前政府已明确规定不允许在外墙安装防盗网。”还要让他从外观上考虑,如果每家每户都安装防盗网,会影响整个大厦的美观。另外要让他相信,管理处会把这个大厦的治安工作做好,请他放心。这样不但从道理上让他理解,同时也给他一个信心上的保证,这样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坚持原来的想法了。

从以上的例子来看:在说服人时,除了技巧外,还需要以理服人。以事喻理,用事实说话,用事例佐证,避免说大话、空话。讲理要注意层次的高低和深浅,不可跨越别人的思想范畴,不着边际地大话连篇。

讲道理时,要善于用商量的语气来引发听者思考,使别人感到你不是强迫他接受你的意见,只是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而已。

用道理说服人,不要反反复复,唠叨不停。否则,一定会让人听了厌烦,甚至听不进去,也不会达到说服的效果,点到即可。

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番经验之谈,他说:“我立下一条规矩,我在说服他人时,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太武断,我甚至不允许自己在文字和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将当然、一定、无疑改用我想、假设说,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者目前我认为如果……当别人陈述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不会打断他,也不会立即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在回答的时候,先肯定他的意见在某些条件下没有错,再说出目前稍有不同,等等。这样,谈话的气氛就会很融洽。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一些冲突,这样即使我有错也不会有难堪的场面。而如果我是对的,别人也较容易赞同我。”

富兰克林说服别人的方法后来被人们称为富兰克林说服法,被推销人员广泛地运用到推销中去。那么,什么是富兰克林说服法呢?先听听这个故事吧!

有一位女子刚结婚,就回家向父母诉说丈夫的缺点。她父亲边听边微笑,等姑娘说完后拿出纸笔说:“你想到你丈夫有一个缺点,你就在纸上点一个点。”闺女点呀点呀,点了很多点,说这些都是丈夫的缺点。父亲问:“除了上面的点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闺女说纸上没有别的东西了。父亲说:“你换一个角度再看看。”这时候女儿明白了,上面除了点之外,还有那张纸上的所有空白。父亲说:“那个空白的地方正代表着你丈夫的好处,比比看,是点多还是空白多呢?”受到父亲的启发,女儿果然想到丈夫还有许多优点。

在故事当中,这位父亲就是用富兰克林法劝慰并说服女儿的。

很多时候,当某个人做错事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说对方错误,对方都会有一种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感觉,从而进行自我辩护或固执己见,而不接受你的说法。在说服他们时,如果我们以平静的心态、以事喻理、共同探讨的方式去沟通,别人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看法。

在沟通交流时,要说服对方,就要通情达理,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要适当的变通,让对方理解你的行为,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礼貌语言,化难事为简单

办事重视礼貌的人往往善于说话,而这些善于说话的人也很容易办成事。因此,要想顺利办事,必须培养良好的谈吐。

人类用来沟通的工具或媒介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语言和文字,也有态度、表情和姿态等。而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工具则是语言,人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沟通都是由语言来承担的。由此可见,良好的谈吐对一个人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有位名叫亚诺-本奈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你就会发现身边人的许多问题,谈吐的缺陷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危害、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父子不和、夫妻离异、兄弟反目乃至人际关系的紧张恶化。

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谈吐习惯,不仅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办事也比别人更易于成功。反之,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足,则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甚至被人低估了能力。

你也许会发现,办事注意细节的人平常说话有许多口头的“敬语”,可以用来表示对人尊重之意。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敬语,它们会给说话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请问”有如下说法:借问、动问、敢问、请教、借光、指教、见教、讨教、赐教等;“打扰”有如下词汇:劳驾、劳神、费心、烦劳、麻烦、辛苦、难为、费神、偏劳等等委婉的用词。如果你在办事的过程中,经常使用这些词汇,那么相互间定可形成亲切友好的气氛,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口角。

当你和人相见的时候,道一声“你好”,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可不要小瞧这声问候,它传递着丰富信息,表达了你的尊重、亲切和友情,显示了你的礼貌、教养和风度。

在国际上,日本人说话的时候,善于说“谢谢”。有人曾经做过统计,一个在百货公司工作的日本职员,最高一天平均要说571次谢谢,如果不是这样,就可能被认为不是一个好职员。这个数字或许有些夸张,但有一点须承认,顾客如果买了东西,营业员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再来”,顾客自然很高兴;如果顾客不买东西,只是逛了一圈,你仍对他说声“谢谢,欢迎光临”,那么顾客再买东西的时候,当然愿意光顾这样的场所。

美国人说话则爱说“请”。说话、写信、打电报都用,如请坐、请讲、请转告。美国人即使在打电报时,宁可多付点电报费,也绝不省掉“请”。正因为这样,美国电话总局每年从请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万美元。

在欧洲,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凡是请人帮助的事情,他们开口总少不了对不起。比如,对不起,我要下车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杯水;对不起,占用了您的时间。更值得人学习的是,英国警察对违章司机就地处理时,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如果一旦发生两车相撞的事故,双方都先彼此说对不起。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发生争吵的几率自然降低了。

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似乎还欠缺了点,有些人做得还不够。比如马路上,骑车者碰倒了行人,有的骑车者会先发难:“长眼没有!你怎么不闪开?”而被撞者是受害方,自然不会让步。于是,双方开始对骂,甚至互相厮打。试想,假如骑车人开始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您没伤着吧”,被撞者再大度一些,一场争吵也许就避免了。

语言沟通与个人的人格特质关系密切。人格是一个人恒常固定的行为模式。要想改善语言的沟通办事能力,可以参照以下建议:

学会赞扬别人。赞扬别人要对事赞扬,并表示真诚的意愿,而非做作;

尽量避免争辩,因为它是伤害人际关系和友谊的毒箭,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以商量和协调为第一选择;

说话不可任意下断言,也不说扫兴话。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不要借嘲弄来讽刺别人;

说话的时候,语气要温和客气,即便自己不满和愤怒,也要用客气的语气来处理,顶撞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避免以训诫的态度对待人,或者为了面子而勉强接受他人的意见,那对彼此都无好处。要平心静气讨论问题的本身,对事而非对人;

要学会聆听别人说话,欣赏别人的意见,仔细分析他人说话的意思。要常常提醒自己,任何难题都会解决;

当你被他人激怒时,应该控制自己,对自己说“让我想想”,争取十几秒钟的时间,让自己不说话。这样,你的情绪就会得到很好的控制,过激的语言也就不致脱口而出。

今天,说话在办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它对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办事过程中把握好良好的谈吐细节,会使你事半功倍。

良好的谈吐、礼貌的用语,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融洽彼此的感情。不要小看说话用语问题,一般来讲,一个办事比较顺的人,谈吐都是很讲究的,因为他们懂得良好的谈吐可以为自己增辉添色。

共同点是沟通陌生人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的认识都是从陌生开始的,没有陌生也就谈不上所谓的认识和交往。所以,生活中如何与陌生人交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般来讲,寻找共同点是最简单的方法了,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和陌生人间的相同点呢?

(1)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就是要寻找与陌生人的共同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会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

一位退伍军人乘车同一陌生人相遇,其位置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之后,仍没有修好。

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一绝活儿,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呆过吧?”“嗯,呆了六七年。”“噢,看来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好朋友。这就是他们在察言观色之后,发现都当过兵这个共同点的。

很显然,这察言观色发现的东西,当然还要与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这样的话才有可能打破沉寂的气氛。否则的话,即便是发现了相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同时也会使双方都处于尴尬境地。

(2)用话语进行试探

如果两个陌生人要相处很久,一直保持沉默就会感到无聊。为了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打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借火吸烟,这样也可以发现对方的特点,找到打开僵局的钥匙。

两个年轻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的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到南京来走亲戚的。”

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南京了解,都是走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双方的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到家里做客。

其实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非常偶然的,实际上也得益于:“火力侦察”,使双方从中发现了共同点。

(3)听他人介绍

假如当你去朋友家串门的时候,突然遇到朋友家里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当然会很快出面说明其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以及爱好等,这样从主人的介绍当中就能够了解到自己与对方有何相同之处。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县中的教师与县物价局的一位股长,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了,主人为这对陌生人做了一番介绍后,双方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都是主人的同学,他们就以“同学”为话题开始了谈话,并且还相互认识了、了解了,最后也变得熟悉起来。他们能够相互的熟悉也是因为在听介绍的时候,仔细地对对方进行了分析,一旦了解了相同点以后,以此为话题进行交谈,再进行更深一步地探讨,这样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了。

(4)听话听“音”

陌生人与自己虽说有共同点,但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留心分析、揣摩与对方谈话时的一些话语,从而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

在广州的某百货商店里,一位顾客对服务员说:“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还把“我”说成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的苏北土语,而在他身边的一位顾客也是苏北人,在广州某陆军部队服役。听了前者这句话的时候,他就用手指着货架上的某一商品对营业员说了一句相同的话,两句字里行间都渗透苏北乡土气息的话,这使两位陌生人相视一笑,买了各自想要买的东西后,边走出了商店边开始谈了起来。从自己的老家谈到部队,从眼下的任务谈到几年来走过的路,并互相介绍着将来的打算。

面对两位身在异地老乡的这股亲热劲,不知情的人无论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由于揣摩对方一句家乡话而引起的最终效果。显而易见,细心揣摩对方的谈话内容的确可以找出双方的共同点,并使陌生的路人变为熟人,成为好朋友。

(5)步步深入

发现一些相同点是很容易的,而这只能是谈话初级阶段的需要。随着交谈内容的继续,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

一个度假的大学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朋友家聚餐。经过主人介绍认识之后,两个人就谈了起来。慢慢地两人都发现双方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看法很相似,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讨论。

他们从令人深恶痛绝的社会现象,谈到产生土壤沙化的根源,从民主与法制的作用,谈到对党和国家的期望。越谈越深入,越谈双方的距离拉得越近,越谈双方的共同点越多。

如此一来双方都认为这次的交谈对大学生认识社会,对法院同志了解外面的信息和群众的要求,都有一定的益处。

另外,寻找一些相同点还有其他的方法,例如身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一旦发现了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后,陌生人之间无话可讲的局面是不难打破的。

与自己不认识的人说话,是训练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大难关,处理得好,可以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处理得不好,有可能导致四目相对,局促无言。

话要三思而后说

言语表达对人的交际非常重要,说的不对,或是说的让人听着不顺耳,这样就很容易影响人际交往。所以,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就需要讲究一些说话的艺术。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现在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请你等一下,”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可以,但你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怎么,还有三个筛子?是哪三个筛子呢?”那人不解地问。

“我告诉你,第一个筛子叫真实。现在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有把握是真的吗?”

“这个我还不知道,我是在街上听别人说的。”

“那好,现在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继续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那么是不是善意的呢?”

那人踌躇地回答:“不,事情恰好是相反的……”

这时哲人再次打断了那个人的话:“那么我再用第三个筛子来筛筛吧,请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

“并不是什么重要的消息,只是一般的情况而已。”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好了,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非事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请你不要说了!这样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我们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生活中,我们平时着急告诉别人的事,也许像这个人要告诉哲人的消息一样,对人对己都毫无益处。或许,先用“真实、善意、重要”这三个筛子筛一下我们要说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话其实根本不必说,也不用说。如此,你就会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生活。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就要注意以下的一些禁忌:

(1)不做无谓的争辩

在平日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几件事是值得我们拿友谊为代价去争辩的。如果你偏偏喜欢这样做,那么你的精力和时间会不值一钱,更不要说对彼此之间感情的损害了。

除了彼此都能虚心地不存半点成见,在某一个问题上专程讨论之外,其他一切的无谓争辩都应该避免。

如果和别人争辩,你当时可以用理论压倒对方,也许对方是口服了,但是他的心里却不平,这样你一点好处也得不到,相反害处会随之增多:你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别人对你产生反感;会使你很容易犯下专挑剔别人错误的恶习;它使你变得骄傲;你将因此失掉了朋友。

在朋友之间,偶然以质问来取笑是可以的,不过不可经常用这种方式,更不可使之成为习惯。以温厚的态度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如果向前冲得太猛,站不牢而摔倒时,那么伤得更厉害的可能是你自己。

(2)给别人纠错时要用温和的语气

假如一个人做了错事,而这件事能否得到纠正的关键就在于这件事是否是从做事的人口里说出来的,如果他自愿告诉你,他很可能会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倘若是由别人指出的,那么他就会为自己的错误做种种辩解。因此,在指正别人错误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纠正别人的错误时,要对对方有很大的同情心。因为这样,你不会吹毛求疵,同时还可以对别人犯的错误用大度的态度加以谅解。当然说话要用一种温和的语气。“你真糊涂,这件事完全弄错了!”这样刺激的极不舒服的字眼不要用,不管是父亲对儿子,还是雇主对下属,他们在听到这样的话以后,心里肯定会不服气。因此要用一种温和态度来对待对方。而在指出别人错误的时候,切忌罗罗唆唆,这样不但会使对方陷于窘境、难堪,而且还会导致别人反感。

其次,在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设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在修正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由于你的缘故。对于那些拒绝改变的人,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你仍应该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并不是严厉的责问,促使他有知过而改的想法。

再次,人们往往最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并不热心。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未必引起别人的共鸣。因此,做事的时候,你要竭力地把你自己忘掉,不要罗罗唆唆地谈你的个人生活、你的孩子和事业。

每个人最喜欢谈的是自己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尽量去鼓励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这种方法会令对方非常高兴。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的叙述,那么你肯定会给对方留下最满意的印象。

(3)不要自我夸耀

千万不要自吹自擂,与其自夸,倒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自认为伟大,但别人不一定同意。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嘘,纵使你平日备受尊敬,当他人听了这样的话后,也会对你非常反感。世间的确无一件足以向别人夸耀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吹嘘,那么别人会来称颂;假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你了。

一些爱自夸的人最终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的,这是由于他自视甚高,轻视一切,不太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因为,他只想找奉承和听从他的人,而不是朋友,于是朋友们都惟恐避之不及了。

另外,一定不要故意与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专门喜欢表达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处处故意表示与别人看法不同,比如说:你说这是黑的,他在这个时候就硬说是白的;后来你又改变了看法也说这是白的,他在这个时候就会反过来,说它是黑的了。这种人与那些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会被人看不起,最后还有可能会给人留下他是一个不忠实的人的印象。

说话讲究艺术能帮助你待人处世,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做一个口才好、到处受人欢迎的人。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为了展现你的口才,到处逞能只会惹人厌恶。所以,对自己的口才应正确且灵活地运用。

在谈话的时候,出现一些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这时立刻提出一些异议,这样对方一听就感到你对他不尊重,就会感到他的意见被完全否定了,这一结果显然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把事情说得清楚一点,要先说明哪一点是自己同意的,哪些地方不完全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再把有分歧的某一点说出来。对方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很容易接受你的批评或修正了,因为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双方在主要部分的意见还是完全一致的。

无论怎样,都要预先表示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各点,就算它是不重要的一点,也要说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缓和一下谈话的气氛。

总之,切忌在人前夸耀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者总向人说自己的儿子怎么怎么了不起之类的话。当然更不要在一般的公共场合,把朋友们的缺点与失败当做谈话的资料,更不要发一些无谓的牢骚。

说话应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长谈,这样的人才是通达世故的人。

与人交谈的目的在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要力求避免因说话不当而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所以,说话要讲究一些,出口前应该先为听者想一想,把好门,既不要因言语伤人,又要达到交际的目的。 39YX/mb+SxLwXtxPzllxd/YIHvn/9XLTKeFFmvrSD2qneDbSkw7BQB+mEEGgO3K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