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8章

一方面加强稳固他的大后方---“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继续在塑胶工业中保持独占鳌头的地位;一方面不动声色地将工厂利润和物业租金换成现金存放,并且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紧不慢,胸有成竹地用现金,以最低价格收购那些急于将物业脱手,急需现金,弃船而去的“有识”之士的地皮和旧楼。

也就是说,从1959年至1969年,在香港经济几度沉浮的动荡岁月里,在人们争先恐后地抛售大量地皮、物业的时候,不急功近利的李嘉诚在给自己留有余地---“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和大量物业的基础上,冒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风险。

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现金将购置的旧楼翻新出租,再用所得利润全部换取现金大量收购土地,并采取各个击破、集中处理的方式,使土地以点带面、以面连片、纵横交错地发展。

李嘉诚的这些举措,审时度势,充分掌握房地产发展趋势的做法,被商界人士们赞誉为商界奇才。

李嘉诚总能先人一步,因势利导地将逆境变为适应自己的顺境,在发展中镇定而不停滞,大展其拳脚,为他以后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任何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遇事都能保持轻松从容的心态。

成功的人在碰到逆境的时候,他的脑筋也会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从而随时准备好捕捉和发掘新机会,以及了解和对付新的问题。他的镇定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勇于进取。

因此,每一位要成大事的人,必须牢记这一点,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开启成功的大门。

4、居安思危,敢于推陈出新

成大事的人即使在舒适的环境中,也积极努力地寻找着前进的方向。他们永远保持着那颗积极进取的心。这是一股神秘的力量,使每一个人向目标不断努力。它不允许一个人懈怠,并且勇于推出自己的新方法。它让一个人永不满足,每当接近了一个目标时,它召唤着每一个锐意进取的人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世上有很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善于思考发展的方法,招数也是层出不穷,所以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但是在顺利、舒适的环境中却是安于现状,都懒地动一下,这种人的心理就是小富即安。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骄傲自大,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20世纪50年代。香港工业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工业制品主要是成品,已经源源不断进入了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香港经济的日渐繁荣,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使得在香港九龙地区和市区沿新界的一些新工业区,生产各种产品的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派繁忙景象。

长江塑胶厂经历过濒临倒闭的危机,经过李嘉诚力挽狂澜后,国内外的订单纷纷而来,工厂通宵达旦生产,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此时的李嘉诚始终牢记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逐渐使得长江厂在业界的信誉有口皆碑,银行不断放宽对他的贷款限额;原料商许可他赊购原料;客户乐意接受他的产品,派送大笔订单给他。

李嘉诚面对这样繁荣的景象,头脑非常的清醒冷静。他上次盲目地注重数量,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这次坚决不能再让胜利的喜悦冲晕了头脑。他变得谨慎起来,他时刻在思考长江厂的现状及未来。

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300多家,长江厂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家。在同业中,长江厂是一家很小的生产厂家,起步也比别的厂家晚,并没有任何特色。长江厂出产的塑料玩具同别的厂家相比,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只是在款式上有细微的变化而已。

除了同业和客户之外,谁还会关注一个“长江塑胶厂”的存在呢?李嘉诚感到不满且忧虑。

不可否认,香港的塑胶制品在国际市场卖得很“火”。但仔细探究一番,不难发现香港产品的优势仅在于廉价,这实在是件令人可悲的事情。

20世纪50年代,港英政府对外来人员,采取一概接纳,所以那个时候来港人员非常的多,这对促进香港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工厂的劳动力廉价,可以大量生产产品。所以产品的价格也很低廉。与欧洲市场相比,价格上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款式上却少得可怜。长江厂创办以来,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和日用品。这两大类产品,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先后变化了几十款。

但这大部分都是根据代理经销商的订单要求设计改型的。

厂家为商家所左右,使厂家并不能真正面对市场,难以真正把握市场风向。李嘉诚也曾想过站在消费者立场上,推出新产品左右商家,但因为太忙,风险又大,只能将这一构想暂且放在一边。

虽然从事塑胶业已有7个年头了,但李嘉诚却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这一行业的一个平庸之辈而已。他的天性从来就不甘于平庸,因此对现状越来越感到不满。他盼望有一天能有一个突破,以使长江厂从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独领市场风骚。

要想寻求突破,就要开阔视野,放眼全球,关注国际市场塑胶业的新动向。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少年时学成扎实的英语功底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李嘉诚不像别的业主那样,有一点小钱便声色犬马,沉迷于逸乐。他少年时所受的传统教育,使他的行为严谨,时刻牢记自己的目标,不愿意对自己有丝毫放纵。无论工作多忙,身体多累,他都时刻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不忘关注市场形势的细微变化。

他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常常是早出晚归,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涉猎的范围也很广泛,网络、电子、市场营销等。从中也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时候,从小酷爱英文的他,偶然在英文版《塑胶》杂志发现了一则消息:

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成批生产,推向欧美市场。

这条消息牢牢地牵动了李嘉诚的心。一直在苦苦寻找突破口的李嘉诚,真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的豁然开朗之感。他再也睡不着了,兴奋地在地上来回走动。

李嘉诚知道,欧美人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许多家庭主妇正逐渐成为职业妇女,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他进一步推想,欧美的家庭都喜爱在室内户外装饰各类花卉,以增添家庭情趣,但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无暇种植各种娇贵而美丽的植物花。在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人们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花在浇水、施肥、修剪、除草上,加之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换花卉品种,实在麻烦得很。

如果用塑胶花代替植物花卉,既装饰了室内环境,又不需要花费时间去照管它们,岂不是一举两得!

塑胶花与植物花相比,除了可以节省时间外,同样可以变幻无穷,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用塑胶花代替植物花,肯定大有前途。

李嘉诚判断,塑胶花的面市,必定会引起塑胶市场的一场革命。

李嘉诚不但想到了机会,更想到了可能存在的挑战。他认为,欧美人天性崇尚自然,塑胶花革命虽会兴起,但势必不会持久。因此,必须抢先占领塑胶花市场,否则就会丧失先机。

一直在苦苦寻找突破口却又茫无头绪的李嘉诚,此刻就如夜行的孤客突然看到了灯光,胸中一股希望之光油然升起。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满怀希望地跑遍了港岛各地。仔细做了一下市场调研,他很快观察到港九市区各大商店几乎没有款式新颖的塑胶花,有的只是过时的一些存押货。引不起别人注意,但随着香港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也日渐地提高。他们追求高节奏的生活,同时又越来越喜欢家庭环境的美好。香港是一个发展新型塑胶花的巨大市场,潜力很大肯定会“钱”途无量。

李嘉诚激动不已,再也等不及了,他必须快速行动。

1957年春天,李嘉诚满怀着美好的希冀和强烈的求知欲,以最快速度办妥了赴意大利旅游签证,亲自前往考察塑胶花的生产流程和销售市场。

意大利素以众多的文物古迹、浪漫的艺术氛围著称于世。

春天的意大利,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绚烂的阳光、明净的天空、旖旎的山色、形态各异的雕塑、古色古香的建筑,无不吸引着各国大批游客。但这一切,对李嘉诚都没有吸引力,他无心观光游览,心里惟有争奇斗妍的塑胶花。

他一下飞机,便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下来,来不及休息,便急不可耐地去寻访杂志上的那家公司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终于找到了这家工厂。当他打算进厂门时,却犹豫了。

他想买断这项专利权,但权衡之后,马上放弃了这种想法。因为长江塑胶厂,属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没有那么多的钱,用来购买塑胶花的专利权。也许把长江塑胶厂这些年所赚的钱全部押上也不够,那塑胶厂的员工吃什么?喝什么?再说如果掏出那么多钱来买这项专利,他们也未必轻易出卖专利,因为谁都知道独家的买卖好做,少了竞争对手,当然是自己想卖多少就卖多少了,他们要等到自己赚得钵满盘盈,直到没有多少利润可图时才肯出卖专利权。

可是如果不获取此项技术,长江厂只能跟在别人后头吃人家的残羹剩饭。谈何突破、占领国际市场呢?香港人太善于模仿跟风了,对于聪明、善于抓机遇的李嘉诚来说,等塑胶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再去模仿,是他极不愿看到的结果。

怎么办?李嘉诚犹豫再三,最后决定以香港经销商的身份,进入这家公司。他终于跨入了这家公司大门。他告诉接待者,自己准备在香港推销该公司的塑胶花。公司职员彬彬有礼地带李嘉诚进入产品陈列室,那里琳琅满目的塑胶花使李嘉诚大开眼界,他恨不能多长几双眼睛。李嘉诚一面拿着花束在手中端详,一面向接待者仔细询问有关塑胶花的知识。

这位满脑子都是问题的“港商”差不多在公司磨蹭了一整天,最后才购买了几种款式和颜色的塑胶花,声称准备先带回香港试销。

现在样品有了,脑子里也装满了塑胶花的常识。然而,仅仅是常识而已,要投入生产,就要了解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调色配方技术。对此,李嘉诚依然一无所知。

李嘉诚首先去当地图书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然而所见的专业资料,他在香港也看过,根本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李嘉诚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他放下厂里的事务远道而来,满心期待的目的却不能达到。如果真的两手空空回去了,怎么向全厂职工交待呢?自己又怎能甘心呢?难道就真的要拿着买回的这些塑胶花样品回去做摆设吗?就在李嘉诚愁眉不展的时候,突然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这家工厂准备招聘工人。李嘉诚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马上整装待发去应聘一个塑胶工人。

凭李嘉诚从事塑胶业的工作经验,马上就被聘用了。当然他不会在意老板给他工资的多少。他的目的是生产塑胶花的各个流程能全部掌握到手,回国发展自己的企业。

李嘉诚在异国的工厂,工作很刻苦、认真,并且勤于问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深受那些掌握关键工序工人的喜爱。有时候甚至手把手地传授这些技术。

经过几个月,李嘉诚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生产塑胶花的全部工序。

李嘉诚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他带着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满怀信心和希望,决定回国拓展事业。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大事的人,善于居安思危,寻找突破口,永远都向着一个更高目标迈进。

进取心是一个人摆脱目前颓废境地的最佳手段。

这是一种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前,向更高境界前进的习惯,形成这种习惯,你身上的那种随遇而安的坏习惯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

年轻人最容易染上那种小富即安的心理。甚至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声色犬马。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大事,就该养成居安思危,敢于推陈出新的习惯,这种习惯必将对自己的事业大有帮助。

5、旧的东西,终究会被新的东西所代替

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新与旧的交替,兴与衰的更新,都是很自然的事,一件商品过时了就要丢弃。一项技术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了就需革新。只有善于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才能使自己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才能长久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李嘉诚经营的塑胶花,款式新颖而又价格低廉,使自己的市场不断地壮大。利润也赚得钵满盘盈,但李嘉诚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塑胶花虽然一时地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却不能和有生命的植物花相比拼。终究有一天会被植物花所替代。

长江公司拥有稳固的大客户,作为塑胶业的“龙头老大”,自然还不愁市场问题。但是整个行业走下坡路,最后走到尽头,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这样的趋势,肯定会给自己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很有必要。

1972年,塑胶业的从业人员达到香港劳工总数的13.2%;塑胶企业达3359家。

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欧洲北美的塑胶花已被扫地出门。国际塑胶花市场,正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转移。

现在,香港塑胶行业也不乐观,已出现过多次塑胶花积压的情况。

李嘉诚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他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李嘉诚深知长江厂在塑胶业的地位和信誉是无价之宝,因此,李嘉诚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其自由发展。

李嘉诚在那次原料危机中挂帅救业之后,就基本不过问塑胶花事务。

在5年前,当比尔?盖茨以数百亿美元的家产和一本《未来之路》成为全球明星的时候,亚洲的经济评论家们一致认为,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时代,香港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那些靠地产、航运、港口致富的传统型富豪,将很快被新一代所淘汰。

事实证明,他们错了。在世纪之交,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李家父子三人靠着网络概念,赚了足足2000亿港元。李氏家族的总资产,已经昂然进入世界前5名。而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三个人,俨然成为亚洲高科技产业的新霸主。

雅宝的董事长苏启强在1999年11月9日雅宝重组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互联网商务作出通俗有趣而又清晰深刻的解释: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商务模式或者商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辅相成,活跃而高效的商务活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历史上,大概存在过这么几种类型的商务模式:最早是个人对个人的物品交换。后来出现收集产品再将其卖出去的专业户,出现了专做工具、衣料等的作坊;也有了皮货店、杂货店等这样的专业中间商。工业文明兴起后,与大规模的生产相对应的是,大规模发达的商业总代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等批发商,大型百货店、大型的超市、巨大的连锁店等零售商,组成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发达的商业画卷。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和商务活动,使物质文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发达而高效的商业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们突然发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所有交易模式都在互联网商务里得到了全新的展示---如果说亚马逊、8848展现的还是工业社会发展起来的商务模式的话,那么后来取得更大成功的cbaylyabmy就是典型的早期物品交换的模式了。正是由于互联网打破了空间的阻碍,而使传统商业模式获得了更有价值的新生。”

1999年年末,香港盈科数码动力的股价狂升12.5倍,盈科主席、素有“小超人”之称的李泽楷在一天之内赚进了370亿,连同其父名下的个人财富,李氏父子的总资产突破千亿,成为香港首个千亿元家族。

2000年2月18日,李嘉诚旗下的tom发行新股,香港万人空巷,疯狂抢购。这在香港股票史上前所未见。

2月29日,李泽楷成功收购香港电讯,由李光耀之子李显龙出任总裁的新加坡电信宣布放弃收购,传媒大王默多克也宣布取消10亿美元入股新电讯的计划。李氏家族一次次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新一代“小李”更是表现不俗。香港首富教子有方,这个以卖塑胶花起家的潮州人用了58年奇迹般地建立了今天庞大的商业王国,并以600亿港元的身家,荣登香港富豪的榜首。他的后代是否会像他一样成功,将他的商业神话延续下去呢?

香港网络大亨李泽楷不惜巨资在千禧年发出撼世绝响,盈科数码动力的创建人用飞机将美国歌星惠特尼休斯顿请到香港,为除夕晚会上通宵狂欢的人们放声歌唱。

从那以来,这位年轻的巨头做成了一笔笔的交易,充分地显示着他的财富与权势。他最为大胆的一步:打败新加坡电信公司,将市值370亿美元的香港电讯抢购到手。

小李这一惊人手笔在近来的香港并非绝无仅有,他父亲李嘉诚也有不俗之举。老李旗下的和黄与长实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港口业务、香港的高级房地产、以色列的一家顶尖蜂窝电话营运商及利润丰厚的零售连锁。如今老李又要以71岁的高龄在网络世界再展宏图。

如前所述在英国和德国电讯业的成就,不管他们是合伙还是分营,在这个将移动电话与高速网络相结合的全球性行业中,他们都会像美国线上的史蒂芬?凯斯父子和软库的孙正义父子一样成为顶尖高手。

令人吃谅的是,小李的盈动既缺少营业额也缺少利润。其股值飚升是因为该公司在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交易中进行投入,而且投资者相信小李的神奇妙手,所以盈动的市值几乎高达300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

一次成功的交易意味着新经济类型的公司与亚洲的老式公司分道扬镳,可以用股票来进行收购。所罗门美邦的区域网络分析员波特?希金斯说:“这只是开始。”他预计还会涌现更多网络公司收购老公司的交易。

然而,新的网络世界可要比香港这本乡本土大得多。小李可用于收购香港电讯的盈动股票之所以飞涨,是因为外国投资可炒作的网络选择不多。小李想抢在其他公司参加进来之前,赶快把账面收入换成现实资产。

经营webb-site网站的顶尖独立分析员大卫?韦布说:“你手头要是有泡沫股就得拿来买东西,我已经多年没有见过如此大胆的收购出价了。”

李家的这个老二显然希望有所成就。还在24岁的时候,小李就在老爸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涵盖泛亚地区的广播卫星电视公司。1993年李家将卫视卖给了默多克。小李因为这一大胆举动而颇受赞誉,但他实际上是想留住卫视加以发展。他父亲却坚持要抛出这一资产。小李接下来的一些生意不是非常精彩,直到网络热席卷亚洲,文弱而处事认真的小李,以惊人的速度大量买进网络和房地产,抓紧这两个机会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网络催化剂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盈动已经成为了一种市场现象。随着小李的交易引起投资者的注意,盈动在12月开始起飞。就连他的批评者也夸奖他促进了互联网在香港快速发展。

他在没有竞标对手的情况下与港府达成交易,建立一个16亿美元的技术中心。在香港努力摆脱历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的过程中,这个被称为数码港的项目也促进了网络新公司的大量涌现。从那以后奔涌而入的巨额风险资本使香港有机会重整经济。

近年来,李嘉诚及其两个儿子的企业,在电信和网络业展开了一连串的行动,包括在欧洲介入沃达丰和曼内斯曼两大电讯公司的购并;在香港主导数码港建设;参股香港最大的门户网站tom。分拆和记电讯,以及此次收购香港电讯,有分析家指出,李氏家族正成为香港产业升级的龙头,把香港带入新经济时代。而一部分券商认为,这一购并可能揭开区内其他行业收购合并的序幕。

对于一般投资散户而言,目前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盈动收购香港电讯后的股价去向。从长远看,当地券商一般都看好此项收购,认为对两者都有利。但短期而言,他们对盈动股价走势持不同看法,有人预期对盈动股价有利,有人认为不利,原因是盈动需要借贷来收购香港电讯,因其债务而受到压力。而也有券商指出,由于这次盈动举债的规模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庞大,因此,复牌后股价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这次盈动收购香港电讯受到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李嘉诚家族是否会借着收购香港电讯而垄断香港的电信市场,这是因为,李嘉诚家族拥有的和记黄埔已在经营移动电话及长途电话服务,且占有率庞大。而香港电讯是当地长途电话市场的老大哥,也经营移动电话服务,一旦被盈动收购,可能会与和记黄埔联手垄断香港的电信市场。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邝启新指出,估计李泽楷成功收购香港电讯之后,垄断的情形肯定会比前更加严重,特别是长途电话市场和移动电话市场,一定会更加垄断,日后必会令固定电话费上涨。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暂时看不出有这种可能性,自香港政府开放电信市场后,至今当地已存在几家有实力的电信公司,有一定的竞争力。况且未来香港电信业的竞争焦点,也不会是移动电话及长途电话,而是宽频网络及无线固网。香港行政会议成员唐英年在盈动宣布成功收购香港电讯后也指出,目前看不出有任何一方垄断本地电信市场的忧虑。

盈动此次以小博大吃进香港电讯和tom的成功推出,既是李家第二代在商场中的完全崛起,也是李氏王国在经营方向上从传统的地产巨头到高科技产业大亨转型的完成,有人戏言,李嘉诚家族如今已经从地产大亨快变成“香港.com”了,而其中所透露出来的资本运营的手法则更值得国内企业关注。

李嘉诚认为,网际网络对任何一家公司都重要,网际网络世界广泛,大家互补不足,不会有冲突,互相配合得益。

他说,和黄在网际网络已做了三年,网际网络有时候比资讯更重要,他的tom的口号是:“将中国带到全世界,也将全世界带到中国”,网站取名为tom,是因为方便中国人,因tom易记又易上口。

李嘉诚较早前透露,长实和黄投资十亿港元发展超级网际网络站tom,即时引起全城轰动,到底李超人对科技掌握多少呢?

他说:“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他指出,长实系的发展,并非单靠他个人对某项事业的认知,主要靠公司的员工带动发展,加上集团内有很多博士、硕士及大学毕业生任职,连同外国的伙伴一齐发展。

香港舆论认为,李泽楷成功购并香港电讯,两家合并后市值接近6000亿港元,超越和黄、长实,成为香港第三大公司,市值仅次于中国电信和汇丰。这标志着李嘉诚家族的电信和网络事业达到顶峰。

然而,李嘉诚父子所创造的神话远没有结束。用不了多久,包括微软、英特尔、戴尔电脑在内的7只纳斯达克的明星,将在香港股市第二次上市,这将大大激活香港股市,李家在参股、控股的很多上市企业如长江实业、和黄、港灯、香港电讯、盈科数码动力和tom都将受到正面的影响。

李嘉诚认为,这才是自己面临的最大的危险。李嘉诚也再次重申,他旗下的长实集团与和黄集团在过去、现在及将来都不会参与数码港。

在电讯收购战中,李嘉诚声称并未参与,更从未就盈动借贷“出力”,故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刘金宝随口说出与李嘉诚聊天时提及贷款给盈动时,超人随即作出反应,否认其事,并强调他也是在盈动决定收购的一小时前才知悉,显示李嘉诚希望在收购事件上,决心与盈动“划清界线”。

另外,从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李嘉诚80年代在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投资电讯产业可能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些投资一直都不赚钱。但去年,李嘉诚通过出售“橙子”把最初的84亿港元投资魔术般地变成1100亿港元和曼内斯曼12%股权的巨额收益后,人们才算真正领教到了资本投资的法力无边。这就是超前一步发掘出具有很高含金量的市场概念,通过投资的培育和孵化、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不断强化其概念的市场吸引力,最终通过股权转让(上市或购并)获得超额回报。

今天,如果将李嘉诚家族旗下的四家大公司,即是总市值约7450亿港元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香港电灯一齐计算,香港目前可真的是“李家天下”,所有与香港市民民生必需的行业,统统都被李嘉诚父子“一门包办”。

以电讯业为例,收购香港电讯之后,李家便占了固定网络电话市场97%和移动电话市场67%的份额。

李嘉诚自五、六十年代开始建立其商业王国以来,业务不断多样化。时至今日,这个王国的影响差不多遍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范畴。随着李泽楷名下的盈动成功收购香港电讯后,李氏家族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李嘉诚名下的长实集团,是香港主要发展商,业务较为单纯,以物业发展、物业代理和物业管理为主。香港不少市民均在长实集团策划发展的物业内居住,例如丽港城、黄埔花园、海边豪园、嘉湖山庄等。

不过,他名下另一家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则业务日趋多样化,包括电讯、货柜码头、酒店、零售等。

除零售业务外,和黄又拥有新城电台、和记电讯等。该公司早年便曾创办卫星电视台,但其后已转售于跨国传媒大亨。

除长实、和黄外,李氏家族亦通过上述两家公司控制香港电灯公司,向港岛区和部分离岛居民供应电力,与负责九龙和新界区供电的中电分庭抗礼。

当地新闻界将李嘉诚称为“超人”,他还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把握时机能力,不论是赶在1987年市场崩溃之前筹集资金,还是最近对曼内斯曼的收购。

从上面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总会碰到许多需要调整自己前进道路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应当换个角度,重新考虑问题。成大事者的心得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应自己,就立即改换方式,重新选择另外一条路。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个人行动的方向稍有偏差,就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初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个人假若不及时调整方向,结果可能是失败。所以一个人欲想成大事就得抛弃那种老旧的观点,用新的思想来填充自己。

6、以小博大---会使你实力大增

做事善于以小博大,才能算做是一位真正的成大事者。从李嘉诚经营他数以千亿的商业王国来看,以小博大的经营理念,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现代经营理论认为,评价一位现代企业家的能力,不仅要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还要看他能调动多少财富作为资本。因为在资金回报率同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家能够调动的财富越多,他所得到的资金回报也就越多。

融资问题无论是对于叱咤商场的大企业家,还是对于刚刚起步的小企业主,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白手起家和扩大企业规模的过程中,这一点体现得尤其明显。李嘉诚无法忘记他在创业之初,其塑胶厂资金紧张几乎倒闭的经历,也同样无法忘记事业发达之后在融资方面帮了他大忙的银行和股民。可以说,善于筹集足够的资金,是李嘉诚作为一个超级企业家的重要秘诀。

早在为适应北美市场需要,扩大塑胶花生产规模的时候,李嘉诚就为缺少必要的资金而深感苦恼。他说:“我深刻感受到:资金,它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之泉。”尽管李嘉诚通过到亲友中集资招股,解决了租赁厂房、添置设备的燃眉之急,但是从这时开始,他就为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寻找突破口。

他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时,深深体会到了西方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更对欧洲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觉得股份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种企业组织方式不仅不用承担无限责任,而且能较快地筹集到大批资本。对于想扩大规模,而又缺少资金的企业更为有利。于是,李嘉诚看准蓬勃发展的地产高潮后,一方面在现有的地盘上大兴土木,楼宇未等建成就有用户上门求租,获得租金后,又继续投入兴建楼宇;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申请上市,成为公众性的股份有限公司,以期利用股市大规模筹集社会游散资金。

李嘉诚是个对新事物抱有浓厚兴趣,渴望从事具有挑战性的事业的人。他已经树立赶超置地的目标,以其作为竞争对手。置地是一家上市公司,长江也非得跻身股市不可。除此,长江要想拓展别无他径。

李嘉诚的决策既是公司自身发展形势所迫,又出于香港股市发生的巨大变化所诱。关于香港股市在当时的发展状况,李泽楷先生在其著作中介绍说:“香港正式的股票市场活动早在1891年就已经开始。但股票市场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则是1969年前后的事。股票市场真正形成规模更是在70年代以后……”

香港股市,对众多欲上市的华资企业,可望不可及。香港上市条件之苛刻,使不少具备条件的华资大企业,长期被拒之门外。

证券经纪是股市与股民间的桥梁。香港证券交易所(俗称香港会)只使用英语,把不谙英语的华人经纪排斥在外,这样,无形中又把占香港人口大多数的华人投资者排斥在外。投资者难入市,股市自然萧条;股市萧条,投资者越发望而却步。

1969年12月17日,由李福兆为首的华人财经人士组成的“远东交易所”开始营业,打破了香港会一手垄断的地位。远东会放宽了公司上市条件,交易允许使用广东话,开创了香港证券业的新纪元。

时值内地政治趋于安定,香港经济经历大动荡后恢复并开始起飞,急待筹资的企业纷纷触发上市的需求。1970年,远东会的成交额高达29亿港元,占当时香港股市总成交额的49%。其后,金银证券交易所(金银会)、九龙证券交易所(九龙会),相继成立。加上原有的香港会、远东会,形成香港股市“四会”并存的格局。四会并存,使公司上市变得容易,为上市公司集资提供了更多的场所,大大刺激了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股市成交活跃,恒生指数攀升到1971年底收市的341点。低迷多年的香港股市大牛出世,一派兴旺。

李嘉诚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将长江实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的。

1972年7月31日,李嘉诚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实)。随即,委托财务顾问拟定上市申请书,准备公司章程、招股章程、公司实绩、各项账目等附件。同年10月,向香港会、远东会、金银会申请股票上市。11月1日获准挂牌,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实收资本为8400万港元,分为4200万股,面额每股2港元,溢价1港元。包销商是宝源财务公司和获多利财务公司,分别在香港、远东、金银等三家交易所向公众发售。

长实骑牛上市,备受投资者青睐。上市后24小时不到,股票就升值一倍多。“僧多粥少”,认购额竟超过发行额的65.4倍,包销商不得不采取抽签的办法,来决定谁是长实的(公众)股东。

股票升值一倍多,意味着公司市值增幅一倍多。消息传来,长实职员惊喜若狂,买来香槟庆贺。长实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并未显出特别的欣喜。股票升值,并不表明投资者独钟长实,而是大势的兴旺所致,其他上市股票均有升值,有的比长实股升值更惊人。要使投资者真正信任并宠爱长实股,最终得看长实的未来实绩,以及股东所得实惠。

李嘉诚还意识到:股票升值如此神速,那么缩水也就会是瞬间之事。证券市场变幻急速且无常,风险会远远大于其他市场。自从1950年创业,李嘉诚经历了独资、合股的漫长岁月,终于跻身上市公司之列,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不足、筹措无门的问题。

长实在港上市的同时,李嘉诚还积极谋求海外上市。

1973年初,由新鸿基证券投资公司代表与英国股票公司牵线搭桥,达成了协议,长实股票开始在伦敦挂牌。挂牌后,买者纷至沓来,受到了英国投资者的热烈欢迎。

1974年5月,长实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了“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实收资本为港币5000万元,双方各付出现金资本2500万港元,即各占50%的权益,积极在港拓展业务。这一联营公司的建立,对长实有重大意义,从此它可以引来大量加拿大外资,因而实力大增。同年6月,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鼎力促使下,加拿大政府批准长江实业在加拿大温哥华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此举首开香港股票在加拿大上市的先例,标志着长实在加入国际金融市场中又跨进了一大步。长实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与加拿大银行界建立伙伴关系,得益于当初李嘉诚从事塑胶花产销时,与北美贸易公司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加拿大帝国银行正是这家公司的主要关系银行。

李嘉诚全方位在香港和海外股市集资,为长实的拓展提供了厚实的资金基础,为长实发展成为庞大的集团公司拓开了一条宽广之路,这也是他跨入超级富豪行列的关键一步。后来,李嘉诚在股市中来回搏击,收获甚丰,显得比他办实业更具天赋。他从此找到了发挥专长的最佳舞台。

7、要成大事,有进还得有退

成大事者“敢为天下先”,因为有时“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可以获得大收益。不过有勇气不能盲目,要组织严密,才能达到胜利。

做事最可怕的就是在不知己不知彼的情况下,急功近利,这种盲目性曾使不少人碰的头破血流,而毫无收益。成大事者最忌盲目出击,误以为自己能得手,实则乱出手,结果导致失手。

李嘉诚时刻提醒自己谨慎做事,不打无准备之战。这也是他成功制胜的秘诀之一。李嘉诚进入房地产业的时候,房地产还不是大热门,但绝非冷门。房地产已经成行成市,个中好手在其中创出了许多新意。比如祖籍广东番禺的霍英东于1954年首创卖楼花的销售高招。

所谓卖楼花,就是一反原来地产商整幢售房或出租的做法,在楼宇尚未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位(单元)预售,得到预付款就动工兴建。

卖家用买家的钱建楼,地产商还可将地皮和未完成的物业拿到银行按揭(抵押贷款),可谓是一箭双雕。

银行的按揭制日益完善。用户只要付得起楼价的10%或20%的首期,就可以把所买的楼宇向银行按揭。银行接受该楼宇作抵押,将楼价余下未付部分付给地产商,然后,收取买楼宇者在未来若干年内按月向该银行付还贷款的本息。无疑,银行承担了主要风险。

霍英东售楼花的创举可以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笼,弥补地产商的资金不足。因此,急功近利的地产商纷纷效尤,蔚然成风。

李嘉诚面对地产界的主流新风潮,作为一个新进者,他冷静地研究了楼花和按揭。

李嘉诚得出结论,地产商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直接影响银行。正所谓唇亡齿寒,一损俱损。因此,过多地依赖银行,未必就是好事。

根据高利润与高风险同在的简单道理,李嘉诚制定方略。

一、资金再紧,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以加速建房进度。

二、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或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

三、不牟暴利,物业只租不售。总的原则是谨慎入市,稳健发展。 VNPBU5TD284RtAOchG0wAa8wbIc50xStmybSz+FEYoJJ8Hzu9q9mugAPhwa3Zc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