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忠告之二

知识决定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他的发展潜力也就越大。

人一生都在学习,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学校。你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你才会有出路。因为知识决定你的命运。

1、把握住it时代的新步伐

一个人只有不断填充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不然你就会被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所超越。

从2000年开始,以生产塑胶花和地产业起家、被华人世界奉为创富天才的李嘉诚已经开始了其商业生涯中的又一次“变脸”:李嘉诚不再以地产商的面目出现,这一回,他摇身一变成了it时代的新资本家。

李嘉诚从传统产业突围,追赶时代脚步的一大明显例证是:1999年,这位香港首富在世人一片惊叹声中,抛售英国电讯orange49%的股权,一进一出之间,将上百亿美元轻松揣入腰包。李嘉诚经营之道最主要的一招就是:“低买高卖”。

李嘉诚的办公室非常典雅,在办公楼的顶层可俯瞰香港海景。他现年72岁,依然精神矍铄,每天要到办公室中工作。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非常熟悉,这和他几十年养成的良好习惯密切相关。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之外,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也是他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他回忆过去时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进步,这样离我的目标就不远了,现在仅有一点学问是不行的,要多学知识,多学新的知识。”

李嘉诚习惯在市场处于低潮时做重大的投资。他解释说,投资要看资产是否具备长远盈利能力,而不仅仅看价钱是否便宜。从1999年起,李嘉诚对全球电信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断寻找更新的发展机会。当年,李嘉诚以317亿美元出售英国orange第二代移动电话业务,而预计经营第三代移动电话的成本,总共不会超过140亿美元。

作为一位顶级的资本大玩家,李嘉诚的观点是,任何事情都有必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2001年上半年,李嘉诚最让人惊讶的举动就是:在第三代移动电话前景普遍看好时他居然顶住了诱惑,主动退出德国、瑞士、波兰和法国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经营牌照竞标。李嘉诚认为,第三代移动电话固然是未来方向,但在当时市场一片狂热之中,牌照竞价已大大超标,他只能选择退出。事后证明,李嘉诚的这一判断没有错。

随着市场狂热逐渐平息,李嘉诚又出人意料地重新进场。他拿出将近90亿美元,准备争夺英国和意大利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经营权。相信,他此番意图在于夺得具有未来美好前景的第三代移动电话的经营和市场,此举将对全球第三代移动电话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学习时间最宝贵

惜时如金,是李嘉诚的另一个成功秘诀。现代人个个都在感叹每天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做这个,没有时间做那个,那么日理万机的超人又是如何安排他的时间的呢?

李嘉诚坦言:我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了,运动一个半小时,打高尔夫球,晚上睡觉前是铁定的看书时间,白天精神是很好的,精神来自兴趣,你对工作有兴趣就不会累,最累的时候是开会,一个发言者讲了第一分钟,你已经知道他要讲的内容,可是那个人讲了10分钟,你就会感到很疲倦,因为无聊和无奈,有时候我要带花旗参去提神,中午我是不睡午觉的,太倦了,会喝点咖啡,两年前我试过上网,但是上网太花费时间了,一上就是两个小时,以后就比较少上了,我现在用电脑主要是为看公司的资料。

作为香港人中成功的典范,李嘉诚如此述说他的成功之道:“今天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途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在这个被李嘉诚比喻为赛跑的商业竞争过程中,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用李嘉诚的话说,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这些都是与李嘉诚勤奋学习,博阅群书和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分不开的。所以,有志于成大事者,应该学会学习。任何一个人,如果想成大事,可以没有学历,但不可以没有学识。那些盲目的认为读书无用的结论是错误的。

3、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重要

一个人的学识可转变为修养,而修养是人内在的精华,是精神的完美体现,它难以用固定的模式加以讨论,也不是能完全描述出来的东西。它往往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人的心灵,而且它更多的是靠我们的体会、领悟。而学识厚重,修养高深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必要条件之一,倘若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难以向更高的地位发展。

广东潮汕地区的河水碧波荡漾,亘古不绝地穿越潮汕平原,南流入海。潮州古城,北有金山,东有笔架山,西有葫芦山,三山一水,江山如画。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人都极富有学识,他们以吃苦耐劳,头脑灵活而著称。

在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有一座看上去十分寻常的古宅,这里既没有红墙碧瓦又没有雕梁画栋,但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古宅却吸引了众多的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前来瞻仰参观。

原来,这就是李氏家族的祖屋。

据李氏族谱记载,明末清初,一世祖李明山,为避战乱,举家由福建莆田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家史再往前溯,李氏家族的祖先在中原。从一世祖李明山定居潮州传至李嘉诚这一辈,正好第10世。

1928年7月29日(农历6月13日),李嘉诚就出生于这座古宅里。

李氏家族乃书香世家,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是清朝甄选的文官八贡之一。在李家门前还有一座3米高的碑台,上插贡旗,以记其事。李氏家族,世代教学治学,闻名乡里,深得四野乡村人崇敬。

李嘉诚祖父李晓帆是清末秀才,也是饱学之士,无奈未能求得功名,只好在村中做一个教书先生。20世纪初,懦弱无能的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人民痛苦不堪。同时,西方的先进文明也逐渐渗透进来。饱读四书五经的李晓帆梦想教育救国,他毅然送儿子李云章、李云梯东渡扶桑留学,一个学商科,一个念师范,他们学成回国后,分别在潮州、汕头从事教育工作。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秉承家训,走的也是治学执教之路。李云经从小聪颖好学,1913午(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名。无奈家境贫寒,无缘继续求学,中学毕业后,他便应莲阳懋德学校之聘,开始了执教生涯。

他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深得上司的赏识及当地群众的好评,在乡邻四野颇受尊重。1935年春,他被聘请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

李嘉诚来到人世,世界已不太平。尽管此时北伐已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中国依旧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世界经济经历长久繁荣后,接踵而来的是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

潮州偏安一隅,受时局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使得李云经得以在教书之余携长子嘉诚,流连于青山绿水间,享受安祥宁静的自然生活;生活清苦,却也乐得道遥自在。李云经心底也不时泛起忧国忧民之心,他对儿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家乡。

李嘉诚不负乃父厚望,他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咏诗诵文,是李嘉诚童稚时代的最佳娱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李嘉诚正是在这些童蒙读物中,最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深厚的家学培养了李嘉诚许多优秀品德。不可否认,这些优秀品德对他后来的发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如何,有时,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李嘉诚的父亲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热衷于教育事业,视教育为强国利民之本。

李嘉诚呢,也深受父亲的熏陶,一言一行皆按父亲要求的去做,更重要的是他酷爱读书,很有上进心,深得李云经的喜爱。

那时候,李嘉诚的童年梦想,是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博学多识的教师。

5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的引导下,祭拜孔圣人,进了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学堂是观海寺的庙产,诵经声与读书声此起彼伏。

此时,新文化运动已经历10多年的风风雨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正在经受工业革命的洗礼。而这里学堂的读书声与寺庙的诵经声一样亘古不变,“之乎者也”构成授课的主要内容,时光恍然凝固。

课堂的墙壁上,贴着一副醒目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李嘉诚对先生教授的诗文,自幼在家里早已烂熟于胸,他有着极强的求知欲,早已不满足于老师讲授的那些东西。对陌生的诗文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他虽然似懂非懂,竟也能沉醉其中。

李氏家族的古宅,有一间珍藏图书的藏书阁。每日放学回家,李嘉诚便泡在藏书阁,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

他涉猎甚广,《诗经》、《论语》、《离骚》、唐诗、宋词、元曲等。他尤其喜欢文天祥、陆游、岳飞、辛弃疾等人的诗词,渐渐地,他也能体味出其间的豪情与忧愤。

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美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之士尤其敬佩不已。

年少的他,将父亲奉为自己的楷模。他梦想着自己能够拥有父亲那样广博的学识,也像父亲那样受人尊敬。因而,他读书非常刻苦自觉,经常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

待父亲回家来,他便缠着父亲给他讲解不懂的诗文、历史背景、人文故事等。

李嘉诚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嘉许。1934年,李云经受聘担任宏安小学校长不久,李嘉诚便转入宏安小学就读,从此父子俩有机会天天相聚。

父亲时常向他讲起日本侵占东三省的暴行。随着父亲娓娓的话语和忧郁的神色,李嘉诚仿佛看到忧国忧民的屈原,仰天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壮怀激烈的岳飞,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位忧国忧民的杜甫,在寒冷的秋夜,对着自家的破茅屋,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嘉诚似懂非懂,但有一个理念却分外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

时局动荡,生活清贫,未能建功立业的李云经,眼见儿子如此懂事聪颖,便把厚望寄托于儿子身上。李嘉诚优异的学业,使郁郁不得志的父亲欣喜无比。

李嘉诚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读完了小学,却对李嘉诚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他认识到了学识的重要,懂得了做人处世的简单道理。

由此可见,学识在一个人一生中该多么重要。学识是社会交往中的基础。它不仅仅指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所取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从小就受到的文化熏陶。具有渊博学识的人,不一定都在成年进行教育,他们少年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早已丰富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同样少年时代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为李嘉诚后来的发展与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虽然没有遵循儿时的志向,走求学治学之路,但小时候所受的国学熏陶,却培养了李嘉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大志向。

4、知识就是“饭碗”

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很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一现状的很大原因是不思进取,而不思进取的突出表现是不读书、不学习。宁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闲谈中或消磨在娱乐场中,也不愿意看书,即使一些人靠小聪明和不光彩的手段,获得了某一显要的位置。他们也从来不把读书当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也许他们对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很满足,也许他们感觉到目前所处的境地很舒适。总之,意识不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他们总是抱怨下班后很疲倦,没有时间学习,这样做的结果使他们处于自甘颓废的境地。把很好的工作前景荒废了。尚未努力就承认了人生的失败,没有毅力进行自我培训。这种心态又如何把事业做大?

对于李嘉诚的成功,人们总是在问:“他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拥有巨大的商业王国,如何调控和管理这个商业王国?如何推动这个商业王国持久前进?对于这个管理学上的尖锐问题,李嘉诚只有一句话:依靠知识。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年轻人:知识决定命运,知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就是饭碗,“知识”在他心目中所占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李嘉诚至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书,有人问他前一夜看的是什么书,他回答,我昨天晚上看的是关于资讯科技前景研究的书,我想这个行业发展前景会非常大,未来两三年里,电影、电视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电话中显示出来,我比较喜欢科技、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最近对网络资讯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好读书的李嘉诚表示,自己从来不看小说,娱乐新闻也从来不贪图。这是因为他从小就要争分夺秒抢学问养成的习惯。

李嘉诚说:我年轻时没有钱和时间读书,几个月才理一次发,要抢学问,只能买旧书,买教师教学生用过的旧书,长大了也没有时间去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不过,我是喜欢历史的,小时候读书历史都拿高分的。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李嘉诚强调:知识不仅包括课本内容,更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他指出,不会学习的人就不会成功;不会总结的人就难以战胜失败。正因为如此,李嘉诚一直以不断学习和不断总结经验的精神督促自己,不断前进,不断进步。

李嘉诚认为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是连平时很难得的休息日,也不放过学习,每天仍然坚持从中英文报刊上吸收各种知识。长江实业的一位高级职员曾经将一篇有关于李氏王国的翻译文章送给李嘉诚看,李嘉诚一看马上说:“这不就是《经济学家》里面的那篇文章吗?”原来,李嘉诚早已看过原文。

不仅如此,李嘉诚的阅读非常广泛,他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来陶冶自己的性情,李嘉诚曾说:

“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事业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看关于那些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5.让知识为企业服务

对于学习,李嘉诚还有独特的观点。他指出:如今,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人们早已对“学习”有了崭新的认识。今天的学习已经不是我们头脑里记住了多少东西,不是看我们能背诵多少唐诗宋词、数学公式,而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能不能判断他该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何时进行学习。

因此,学识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从前的概念,而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已有知识的灵活应用、不断向新领域进军、时刻注意更新和完善已有的知识等等。此时,常识是充满活力的表现,富有常识的人可能是一个具有高超判断力、顽强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人,而肯定不是一个“书呆子”或死气沉沉的人。

在规划与统治自己的商业王国时,李嘉诚把深厚的国学渗透到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中,总结出日常管理的十个要点,以利于不断自我鞭策。

第一,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力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第二,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第三,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第四,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一个人的良好信誉,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第五,要信赖下属。公司所有行政人员,每个人都有其消息来源及市场资料。决定任何一件大事,应召集有关人员一起研究,汇合众人的资讯,从而集思广益,尽量减少出错的机会。

第六,给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集中讨论具体事情之前,应早几天通知有关人员准备资料,以便对答时精简明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应想好随机应变的方法而不冒险盲进。

第八,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对员工给予照顾;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对于年老的员工,公司应该给予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九,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一旦决策之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

第十,触类旁通,提升自己,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边缘科学和交叉科学,代表了科技发展的前识水平与未来方向。做生意也如此,吸收其他行业的有益经验,对公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各行各业生意的表面形式千差万别,但实质则是大同小异,李嘉诚指出:每一个刚刚创业的老板,往往是现场管理,一切都凭自己做主决策,亲自实施。过一段时间以后,事业必然要逐渐正规化。但正规化不是凭空想象的事情,靠老板自己摸索也是事倍功半。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向大中型企业学习,从大中型企业的正规化管理方法和制度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企业一步步的正规化,才能成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因为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志铭上。

的确,在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不努力学习知识,终究会被社会的浪潮所淘汰。也有一些人做事很有勇气,但就是不喜欢学习,所以做事总是大费周折,始终达不到自己想要成功的梦想。在这里我们一定要跳出原来狭小的圈子,学习各种有益的东西,并尝试移植到自己的身上。

6、假如你想成功,请多读书

每个人都有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理想,但是做大事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本,那么你的资本在哪里呢?其实它就在你自己身上---要求你以努力的态度、负责的精神、持续不断地去学习、去读书。

自古以来,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例子:年轻时打好根基的人,后来才能做成大事业。一般获得成功的伟大人物之所以在晚年能够收获一生的美满果实,大体是因为他们在年轻时就酷爱读书,也就是说播下了成功的种子。

一些青年人养成了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是非常不利的。他们不想读书,也认为读书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我们对任何事都不应该急于求成,不应该心存奢望,应该先在自己的大脑中一点点地储备知识与经验,作为将来成功的根本。要知道,今天社会上所需要的是受过良好教育、品质可靠、训练有素的人。

李嘉诚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是有知识的人。”的确,过去中国的企业需要大量的工人,任何人不管受教育程度怎样,只要品行尚可、做事有条理,随时可以获得一个工作职位,但如今的情况已非昔日可比。实事求是地说,一个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于那些自己毫无经验、又没有多少把握的工作,的确不敢担当。

也许你的家境使得你无法在专门学校或高等学府学习,甚至你还可能有很沉重的负担,但是你总可以抽出一些业余时间来强迫自己读书。如果你每天都能挤出一个小时来专门学习,长此以往,最后所积累的知识必定非常可观。这样的做法与习惯,要比那些没有生活目标,每天只知吃喝玩乐、混日子的人强多了。

李嘉诚在茶楼当学徒的时候,同事们闲下来就打麻将,李嘉诚却捧着一本《辞海》啃,日日如此,翻得厚厚的一本《辞海》都发黑了。李嘉诚形容自己“不是求学,我是在抢学问”。

正是靠了这种抢学问的精神,才会创造条件使幸运之神得以降临,否则,没有了精神的基础,天上掉下来的金钱也会拿不住。

一个青年人时时注重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学识,也不浪费自己的空闲时间。不仅如此,还经常注意与事业相关的东西,并且总能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做起事情来非常敏捷,善始善终,那么这样一个年轻人,可以断定他将来的前途一定很光明。

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体格强健、受过良好教育、也有处理事务经验的年轻人,照理说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但他们却过着平庸的生活,甚至在事业和生活上一败涂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少年时代不肯努力求知,以至到了必须处理各种困难时,竟然无力应付,只有后悔莫及!

最为可怜的是那些不学无术的人,上了年纪后再也无法弥补学识的不足了,加上他们没有好的经济条件,竟然连普通人的境地都达不到,他们既谈不上有什么志趣又缺乏自信,这样的人生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必须懂得,平时学问上的努力和经验上的积累,才能使一个人能胜任他的工作。一个人体内积累的学识与经验就是他获得成功的最重要资本。所以,你要在体内积累这些资本,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集中精力、毫不懈怠、积年累月地去做。这样一旦能储蓄这些能量就是无价之宝,所以,每个人都要趁着年纪尚轻,珍惜时间,刻苦努力,否则他将来的“收成”一定十分有限。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你是华人的首富,你认为在你的创业过程中,什么对你起到的作用最大。是别人所说的幸运吗?”李嘉诚谦逊地说:“坦白地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智慧的头脑。百分之九十得益于自己平时多读书,多思考。”

难怪有人说李嘉诚是儒商。的确,李嘉诚亦儒亦商,在经商中不断学习。这也许就是商神的超人之处。

7.有多大学问能成多大的事业

学问决定一个人的事业,至少可以说知识是事业的一种催化剂。

李嘉诚在召开董事会议的时候也经常告诫他的下属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升温的今天,我们如果不每天学习、不充充电,那么很快就会落伍,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充电。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界,个人必须随时充实自己,奠定雄厚的实力,否则便难以生存下去,一个有干劲的人,时不时地充充电,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的确,当你刚离开学校时,也许内心中抱着很大的希望,准备竭尽全力,成就一番大事业;或者打算勤学苦读,以求得学识上的进步;或准备拥有一种令人愉悦的社交生活;或想组织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家庭。但是等到你真正踏入社会、开始工作时,外界的各种诱惑就开始时时地来侵袭你,有时它们使你无法安心自修,无法安于目前的工作,甚至使你的一生就到此为止了,人生旅途中原有的一切快乐、幸福、舒适都会抛弃你。除非你能翻然悔悟,改过自新,痛下决心,重新做人。否则,尽管你的年岁会增大,但你的才能却会退化,以后的生活只能在失败、惨淡的气氛中度过。

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干劲以外,还需要有另一种观念,即学习充电的观念,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最好的启示。然而书本的知识只是基础,必须再以自己的理解力将其消化吸收才行,社会是更大的一本书,需要经常不断地去翻阅。须知,在现代社会中,不充电就会很快没电。

现代生活的变化迅速,节奏加快,要求我们必须抱定这样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你也应该记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成大事的人,而一个成大事的人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假如你想成功就从现在开始请多读书吧!如果因为目前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感到很放心,每天优哉游哉地过安逸日子,那么目前的情形就不一定能维持很久了。失败的日子一定不远了。

与此相反,能将这份工作当做一生的工作而埋头苦干,不断进修,不断创造新的东西,始终能“活到老学到老”,你的进步一定是无止境的。这种人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情,有效地做自己的工作。这样自然就有希望,不致于失去理想,当然也不觉得疲倦了。

现在就要立下决心,并立即行动!不管你现在的境况怎样,你千万要记住三个字:“求上进!”如果你确实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即使你遭遇到了经济上的失败,工作上的挫折,你也必定还有力量,必定还能东山再起。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就无须担心时运不济、阻力重重,即使没有大笔的财富,别人仍然会注重你,尊敬你。而你体内所储藏的巨大财富,更是别人无法抢走的。

8、知本资产是成大事的条件

一个成大事的人,必须拥有足够多的资本,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社会中永远处于胜利者的地位。就如李嘉诚所说:在商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不是平时的大吹大擂,而是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就是知本资产是商家最大的财富。

所谓知本,即一个人掌握的知识量与能够控制使用的知识量的总和;而知本资产,就是要学会将个人的知本当做资产进行经营,要最大限度地将知本变成财富。也就是如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变成财富。

一个人一生的时间、精力很有限,因此其所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而社会上芸芸众生可供生意人使用的知识量却是无限的。这个定义说明两个问题:其一,知本资产与生意人所掌握的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常情况下知本资产应该大于生意人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量;其二,生意人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丰富,并不等于其知本资产多,关键是要善于控制和使用其他人的知识。只有能够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的生意人,才可称得上知本资产真正富有的生意人。

李嘉诚在拥有知本资产上就做得非常恰如其分。在他的高级管理人员中,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不仅仅有像周千和、盛颂声一样的中国高级管理人才,同时还聘用了不少外国人。李嘉诚在收购英资公司的时候,不但保留洋人,还继续招聘英国人。把他们的知识都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上来。

另外,知本资产的定义还意在提醒生意人,应将自己所掌握和控制的知本当做资产好好经营,要使其升值,不要身在宝山不知宝。别忘了,生意人的知本资产再雄厚,都只能是潜在财富,如果不能将其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你的知本资产很可能会付之东流。

李嘉诚为了彻底从塑胶业脱身,全身心投入地产业,便聘请美国人erwinleissner任总经理,主管日常事务,而李嘉诚只参加重大事项的决策。其后,长江公司又聘请美国人panilyons为副总经理。使这些外国人才都各得其用,有效地发挥了知本资产的力量。李嘉诚知道做生意离不开知识。有知识可以走向成功,无知识则可能“鸡飞蛋打”,最后连老本都赔进去。

众所周知,全世界有华人十几亿之多,谁是首富?据美国《财富》杂志宣布,以拥有资产计算,在全世界98位亿万富翁中,李嘉诚以拥有25亿美元(约200亿港元)位属第26名,是最富有的华人(这还仅仅是早几年的数字)。香港1987年上市股票总币值4195亿港元,李嘉诚集团则为592亿港元,占总币值14.11%。李嘉诚是香港地产界巨子,著名爱国企业家。他拥有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国际城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青洲英泥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副董事长,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等一系列头衔。

也许有人想要了解李嘉诚成功的奥秘,而李嘉诚回答是知识,知识是获得一切财富的手段。

在谈到他的经营诀窍时,他概括为一个原则:把知识变为工作经验,企业利润。李嘉诚认为由小及大,循序渐进,抓准时机,果断发展,不逞一时之能,不怕世人批评,扎扎实实开展自己的事业,是企业家应采取的经营策略。他已过花甲之年,每天仍然工作十多个小时,未敢一刻松懈,素有“香港实干家”之称。为了掌握英语,他坚持14至15个寒暑,用业余时间自修英文,终于可以流利地用英文同外国人对话。

李嘉诚还说:“一切财产随时有被夺走的危险,只有知识和技能是惟一可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人是文化装备的,你身上装备了多少文化,就决定了你对社会有多少贡献。文化是今天经济的资源和保证。在企业生产的物质财富中,知识的比重与日俱增。在一些知识密集的行业中,财富大多来自生产者的大脑。”

在人类未来物质财富开发中,企业的发展将由物质发展为主转向精神发展为主,人的发展归根到底体现在智力和思维的创新上。把握时代脉搏,这的确需要有识之士的慧眼。未来的商场,决不是靠卖力气就能赚大钱的时代。

现实生活中,财富有财富的生长意志,市场有市场的特定规律。市场又如同一幕街头闹剧,圈内人演罢欲休,圈外人汹汹涌来,结果是圈内圈外搅成一团。胜与败的概率都是50%,这需要惊人勇气。

生意成功的大亨们普遍认为,生意人要有基本特性,那就是善于运用心术与谋略。财从才来,没有才哪来的财呢?本质是财从智来。因此人们常说“聪明才智”。

李嘉诚常说:“做生意不是硬技术,而是软科学。做生意不是仅仅靠物质的投入,而是靠智力开发。有两个类型与规模相当的企业,引进了同样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线。投产后,一个成为创利大户;一个连年亏损。兴与衰的谜底,就在于人的智力高低。不是物的过失,而是人的素质。”

智力作为生产力,与物质成果同样具有价值,这不仅是顺其自然,而且也是优胜劣汰。现代化生产力的力量源泉,已经从“物理空间”转向到“知识空间”。简言之,发展生产,关键不是增加物质、资金的投入,而是增加人的知识投入。

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智力,在军事上通过“计谋”变成战斗力;在生产上通过“主意”变成生产力;在经济范畴通过“思路”会获取经济效益;在生意场上则通过“远见”变成财富。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本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应非常熟悉。现代公司的管理者,不但是划船的,又是掌舵的,蛮力当然要,智慧和眼光更是不可或缺的。综观古今,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所有成功的生意人,都有超出竞争对手的知本资产。

今天的生意人最急需的是个人素质与知本资产的提高,用知识与智慧去开启一扇扇陌生的“财富之门”。

知本资产是生意人最大的财富,是要成大事者的财富。

9、给自己补上关键一课

一个人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这种品德是非常可贵的,因为这样会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欲成大事者必须懂得:自己要给自己补上人生关键的一课。

仅仅做一个地道的香港人,不是李嘉诚的目的。书香门第的熏陶,使李嘉诚抱定了一个信念,即在一切知识中,文化知识是最重要的,它不但是一个人的能力之本,而且是深造和达到高深境界的前提。艰难困苦的激发,更使他决心将来干出一番事业,以出人头地,彻底摆脱生存艰难的困境。

当时香港虽在战时,但科技的力量仍无所不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最终落败在美国手里,这一切无不与科技水平有关。可以想象,进入和平年代以后,科技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时刻关注时局发展的李嘉诚认识到,没有知识便成就不了大事业。他首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近期目标---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李嘉诚每天工作都在15小时以上。回家后,还要就着油灯苦读到深夜,有时经常会忘了时间,以至于想到要睡觉时,已到了上班的时间。

生活的艰辛已使李嘉诚的意志逐渐坚强起来,尤其在学知识方面,他更是有着顽强的毅力。他咬紧牙关,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尽管李嘉诚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却为无钱买教材而发愁。李嘉诚自小心性高傲,他不愿受人施舍,更不愿欠下人情。因此,他没有考虑去借。

然而,他工资微薄,不仅要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而且还要保证弟弟、妹妹的学费。他希望弟弟妹妹不要像自己这样因生活所迫过早地辍学打工,而能够一帆风顺地读完应读的学业。

那么,他哪来的钱买书呢?李嘉诚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将用过的教材当垃圾扔掉,而有些颇有心计的学生却将旧教材出卖换钱。这样虽然所得甚微,但毕竟换了钱。他猜测:既然有人收购旧书,就会有专做旧书生意的书店。然后他开始注意留心考察,结果很容易证实了他的推断。

于是李嘉诚到折旧书店买些旧教材,一次只买一两种。学完之后,又拿到折旧书店去卖,然后再用卖旧书的钱买回“新”的旧书。

就这样,李嘉诚不仅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真可谓一举两得。

李嘉诚后来在谈起这件事时,仍很得意,似乎那时节省几元钱比现在赚几亿元还兴奋。他说:

“父亲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的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别的旧教材。我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

从这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少年李嘉诚,已有了一些商业头脑。这可以说李嘉诚是天生的生意经。但凡成大器者,聪明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勤奋。虽然在艰辛的环境下,李嘉诚仍能积极“抢学问”,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十分难能可贵。与那些有充分的学习条件和充足的学习时间、却不思进取的人相比,的确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

李嘉诚学历不高,但学识很高、能力很强,从这里可找到答案。就是在李嘉诚荣膺为世界华人首富后,也在不断地学习。他说:“不读书,不掌握新知识、不提高自己的知识资产照样可以靠吃老本潇潇洒洒过日子,是旧时代不少靠某种机遇发财致富的生意人的心态。”

不错,许多成功生意人所赚的钱,如果不再寻求发展,而是存在银行吃利息的话,恐怕几辈子也吃不清,这样的话,就算不用费力去掌握新知识,也可能醉生梦死,吃喝玩乐,但这样的生活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异?如果他们不甘寂默,幻想着当年的“好运”会再次光顾时,很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老本也给“砸”进去。到那时,再后悔跺脚就已晚矣!

对于生意人来说,知识面越广越好,学到的东西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生意的发展,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生意场立足,最终只能为大时代所抛弃。

时代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的商家都认为:掌握丰富的生产知识和专业技术,对于经商活动是多么重要。他们越干越觉得买卖里头有很深的学问,越干越觉得自己需要提高。要搞好购销工作,就得懂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商品学;要增进效益,使资金周转灵活,把企业搞活,还得懂经济学、数学、物价学、企业管理学。只要你掌握了应该掌握的学问和知识,何愁你的生意不发达呢?

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任何人,如果想成大事,可以没有学历,但不可以不学习。在关键的时刻给自己补上关键的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8qfiK30ZgO+LHs46l4a2CkjaZfZtRXEwCHcUSL5msv+Mj27rPBXyu8mehmU73eC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