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朋友的等级

勇敢、宁静、无私、脱俗是我们的追求。也许,我们不能全部达到,但能有一二者,则是我们尊崇的,虽然,这样的人并不多,如果能交上这样的朋友,当是你的一大幸事。

人生是宝贵的,我们要好好珍惜,朋友也是宝贵的,我们也要好好珍惜。

(1)真诚正直的人

他们待人忠诚,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对事情热心负责,遇到困难,不推卸责任,作风正派,心胸宽广;关心朋友,说到做到。这种朋友信誉良好,乐于助人,既是很好的朋友,又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这类朋友往往志趣高洁、修养甚高;做人处事有礼有节,做事讲原则,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对这类朋友,要以诚相待;自身应注意修养,提高品位;做事干净利落,高质高效,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不易萎靡不振;在朋友面前应虚怀若谷,大度处之,这类朋友是难得的朋友。

(2)圆滑世故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目标远大,常常将身边的人或物当作前进的跳板,既不太重视,又惟恐失去;既不愿意维持现状,又不得不面对暂时相处。他们往往经历过多次、长时间的磨难与痛苦,缺乏心灵的关爱,缺少朋友的关怀;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但是实际上他们很渴望关怀。这类人往往又崇拜能力与金钱,他们深知素质与能力的用处,深知口才、社交手段与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又谙熟金钱的“魔力”,权力的作用,他们渴望能力、财富和权势;同时又对权力与金钱有着强烈的反感,他们强烈地渴望从权力与金钱中解脱出来。他们虽然表面老实,说一套做一套,但他们也渴望真心的朋友。

与这类朋友相处,应真心相待,同甘苦,共患难。只有时间长了才会体会到朋友间的友情。当不慎对朋友产生误会,不要紧,他不会太在意,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也用不着太多的解释,那样会让他患上“职业病”,怀疑你有什么阴谋,反而给你与朋友的关系抹上阴影。如果你有了好事,别忘了请他一起聚一聚,不可以“圆滑世故”而度君子之腹。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请记住这类朋友,与他同谋,可加深友情;当然,对于初交的此类朋友,还得留一手,以免被黑一把。

(3)若即若离的人

这些人有的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看起来冷漠无情,但是,正是由于长期沉默寡言,缺乏交流,他们心中淤积了很多感悟,有叛逆的思想,有独特的见解,有科学的创新,有对人生的感情,也可说这类人内涵丰富;有的由于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看清了世人的面孔,看破了红尘,或者心灰意冷,或者不屑一顾,他们开始有出世的心态,对世事不再热情,往往向往清幽淡雅的纯朴生活。

对于第一类人,若能时刻给予鼓励与支持,他将倍受激发,埋头苦干,奋斗不已,有所作为,但不可过于亲热,也不宜与他太入俗套,也不能对之惟惟诺诺,阿谀奉承,这样会令他们反感,不利于朋友间的相处。要与他们打成一片,可以少说话多办事;对于第二类人,可与之多沟通,有机会就一起谈天说地,讲人生,谈生活,在心灵上达成一致,不需太罗嗦,不需帮这帮那,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可以使你们成为知己。

和朋友相处,要善于识别。识别人既要看平时,也要看关键时刻。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本性、气质、才能。

真的朋友,是相濡以沫,是肝胆相照,是志同道合,是风雨同舟。广交朋友是职场生存之要,抓住你的好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

2、化敌为友善莫大焉

对于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打击报复只能为自己埋下更多的怨恨,树立更多的敌人;而如果能用一颗宽大之心去包容他人量才重用,给他人以平等的待遇,不但能够感化他,为己所用,更能够树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和拥戴,从而有利于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以其心术权谋,手段残忍为人所怵,但她惜才、爱才却为世人所称道。

上官婉儿,是李唐时期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后参与高宗的废后行动被武则天发觉,上官仪与其子被斩,上官婉儿与母则为宫婢。婉儿14岁的时候,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但上官婉儿则被武则天所赦。

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兴作出一首五律诗,并且要用《彩书怨》同样的韵。婉儿略加凝思,很快写出:“密叶因裁吐,新花逐剪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婉儿是什么意思。婉儿答:“是说假的花,足以假乱真。”“你是不是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接着她又问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接着,武则天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指出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希望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

但是,事与愿违,婉儿不仅没有效忠武则天,反而又参与了政变。执法大臣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环境又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为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决定把婉儿留在她的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武则天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感化天下”呢?

武则天不但没有杀她,反而留在自己身边,这使婉儿非常感激。在以后的日子里,武则天又经常对婉儿精心的指导,不断地去感化她、培养她、并重用她。婉儿也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用人艺术,渐渐的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佩、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

宽恕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责罚。有权力责罚,却没有责罚;有能力报复,却不去报复,这就是一种宽恕,也是一种与他人沟通的法宝。宽容待人,以德感化他人,即便是敌人也就自然与你拉近了距离,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人。

3、朋友相处宽以待人

交友,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做事尽量减少差错;宽以待人,便是对人要宽厚容让、和气大度。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叫章敦,后来做上了宰相,执掌大权。他把持政局时,把苏东坡发配岭南,又贬至海南。

后来,苏东坡遇赦北归,章敦正垮台被放逐到岭南的雷州半岛。苏东坡听到这个消息,给章敦写了封信,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惊叹,这么大年纪还得浪迹天涯,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雷州一带虽偏远,但无瘴气。并安慰章敦的老母亲,同时对章敦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多想想将来。苏东坡如此大度,章敦自是羞愧不已,一家人都对苏东坡心存感激。

汤姆由于好友彼得在自己公司的电脑上做了手脚,使他损失了几十万美元,尽管汤姆把彼得关进了牢房,但他还觉得不够,几年过去了,他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当彼得被保释出来之后,他觉得对不起汤姆,几次打电话向汤姆道歉,一听是彼得的声音,汤姆不容分说立刻将电话挂断。

汤姆的妻子知道后,多次劝他应该宽宏大量,放弃前嫌,更何况彼得是个电脑专家,对他的生意很有帮助。

汤姆经过深思,觉得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每次拿起电话来,无话可说,大脑中一直浮现着那几十万美元,于是又放下电话长叹一口气。

两个多月过去了,汤姆总是处于这种矛盾中,既觉得应该原谅彼得,又感到不能。这时他去看了一位心理医生,“你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仅会妨碍你与彼得的关系,也会妨碍与他人的交往,必须积极地清除它。”医生说。回到家后,汤姆终于鼓起勇气,给彼得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彼得明天可以到办公室见他。

第二天,他们见面后,谈得很顺利,汤姆还决定再次聘用彼得到公司工作,他对彼得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从此彼得全力与汤姆合作,在彼得的帮助下,汤姆取得了许多成就。

友谊的存在对于朋友双方都是有益无害的,“破镜重圆”的友谊通过间接的修补只会比当初更加灿烂。所以,你要学会宽待朋友,不要让暂时的不快影响了本该持续一生的友谊。

一个人不仅要让自己的胸怀宽广,度量恢宏,更要注意朋友的自尊。损失了金钱,还可以再赚回来,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甚至可能为自己树起一个敌人。

4、相互体谅能换来真正的友谊

相互体谅是双方友谊的桥梁。现在的人,越来越强调个性,好胜心极强,有时候把事做的很“绝”,表明自己的正确或胜利才罢手,如此,就会伤害朋友的感情。在一些小事小节上,你大可让朋友“赢”上一把,让他高兴。

每个人的思想程度、文化水平不一致,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个人有个人的标准,有人以为习以为常的东西,有人就认为很怪;而有人认为值得惊奇的东西,有人却毫不奇怪。

因此,一个聪明而有理智的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既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应该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一想。

学会理解人,也就是学会尊重他人,并以宽容、公平、冷静的心态与他人友好相处。

小梅和华是同事,也是多年的好朋友,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兴趣,那就是喜欢读书,都是书迷。可最近她们却因为读书,伤了以前的友好感情。

事情是这样,梅喜爱三毛的作品,而华却迷恋金庸的小说。两人对此表现出不同的见解,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梅却对华冷嘲热讽,把金庸的小说抨击得体无完肤,并力劝华转变读书兴趣。华很不服气,于是两人不欢而散。

梅还谈过一个对象,两人开始谈得很融洽,但后来在谈到对未来新房布置时,又闹僵了。原因是梅要她的男友在所有的见解与审美观上与她保持完全的一致。如果男友表示异议,她就认为对方古怪,不可理解。正是由于梅抱着这样一种不愿理解人的宗旨,使她在交友与恋爱上不断受挫,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失去了友谊和爱情。

要知道,没有谁愿意找一个过分挑剔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也没有人愿与一个只顾自己嗜好,而不许他人有嗜好的人结成终身伴侣。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交,历史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遗风”。这里面揭示了交友的许多真谛,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的理解及人性化的真诚关爱。

做生意赚了钱,多给家贫的管仲一些,这是大度的理解;带兵打仗时,在最危险的时候,鲍叔牙用身体掩护管仲,这是最真挚的关爱。

不理解他人,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强调他人的言行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吻合,这不但是办不到的,而且也是缺乏修养的一种表现。

理解是友谊的纽带,是沟通的代名词。

5、及时修补朋友间的裂痕

朋友间出现一些小裂痕,如果及时修补,就能防微杜渐。相反,如果放任自流,小裂痕会变成大鸿沟,终至友情断裂。

有了裂痕,无论对与错,你都要积极主动一些。

(1)主动、真诚

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谁的责任,既然友谊出现了裂痕就要及时弥补。光等待对方来找自己,来赔礼道歉,而自己没有任何主动修好的表现,只能说明你对友谊缺乏诚意。同时,光有表面的主动,而缺少实际行动,勉强应付,或是只有做给别人看的虚情假意的言行,非但不能奏效,反而会进一步损伤朋友间的情感。要记住,主动和好不是软弱,是对友谊的真诚和珍重。

(2)及时妥当

造成友谊裂痕,对方需要一个冷静思考、反复回味、平心静气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情况,你可以请另一位好友做一些协调工作,但不能一拖再拖,时间一久,裂痕也许已经无法修复了。

(3)耐心细致

不能做过一两次主动修好的工作之后,就认为你已经做了该做的,如果对方尚未做出较好的反应或还没到你理想的程度,就以为自己仁至义尽,甚至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恼羞成怒,又发起火来,这将使一切“弥补”的愿望灰飞烟灭。

(4)道歉要有诚意

自己做错事后,主动向朋友道歉,“很抱歉,请原谅,请接受我真诚的歉意……”一句真心诚意的道歉会使紧张的气氛迅速降温,你们的友谊也会继续维持下去。

(5)用书信的形式道歉

用书信的形式道歉,可以更详尽地表达你的感情,也是你表达道歉的一种方式,你的朋友可以一次次地读到它直到原谅你为止。所以,书面道歉是比较受人欢迎的一种方式。

(6)要及时改正

道歉能帮助你赢得朋友的谅解,但被谅解后如不思改正,同样也会失去朋友的友谊。只有及时的改正错误,你的道歉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友谊天长地久”是人们最崇尚的交友目标,但真正能达到目标却不是轻而易举的,很多人由于不善于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致使友情夭折,甚至几十年的友情也毁于一旦,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懂得一些保持友情的窍门,就可使生活少些悔恨。

6、朋友相处以诚相待

要想得到知心的朋友,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要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隐蔽的一面,同时,又有开放的一面,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中,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以诚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出,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人都不喜欢被批评,但意识到批评者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时,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得到发展。

但是,以诚待人,应当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便会与交友所期望的效果适得其反。

在中国,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境界。掌握了中庸之道,便掌握了为人处世交际的分寸。交友是处世交际的一部分,同样要讲中庸,既要“淡而不厌”,也要“简而文”,“温而理”,即简略而文雅,温和且合情理。

历来人们都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些真诚,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少一些戒备。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很多人交友是为求得心灵的沟通。人除了物质,还有意识,吃饱喝足,就要想事情,而这些事情,一个人“独吞”于腹是很难受的,必须找人来交流渲泄。无论是情感隐私,还是遭遇,憋在心里,时间久了,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道家的名言。与儒家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个道理。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源远流长。现代人将交友比作花香,说“友谊就像花香,越淡就越持久”,也与古人的交友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交朋识友最为真诚,以诚相待是种美德。客观实在地指出朋友的不足,为增强彼此心灵沟通添砖加瓦,深化双方友谊。

7、朋友之间要相互理解

一个人在世上可能有很多朋友,但知己却很少。“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如果能得一知己是幸运的。知己乃知音,理解才知己。

事情不必说他就能知晓,了解你心中的每一根弦和音调,你弹出第一个音符时,他就知道全部。这就是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欧阳修被贬后,因心中忧愤,于是寄情山水,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感伤之词,排解心中无人理解的不谐。

《世说新语》载:管宁和华歆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车子、戴着礼帽的显贵人物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不误,华歆却放下书本,走出去观望。管宁就割断席子,将座位分开,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古人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同师教导,其朋友之情的厚深,我们无须考证。但剪席绝交,却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情。古圣贤讲究君子安贫乐道,耻言富贵,管宁割席之由,正是因为华歆有崇尚富贵之嫌。人们历来赞赏管宁割席品节高尚,但从处世交友之道上看,管宁因华歆的这一小小的“富贵之嫌”,就无规无劝、轻而易举地“废”掉了这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友谊”,也未必可取。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管宁对朋友似乎太苛求了,期望值也太高了。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当然是友谊的最高境界。伯乐弹琴,音调高昂激越,砍柴人钟子期闻声驻足,叹道:“巍巍乎高山。”伯乐又奏出奔腾回荡的旋律,钟子期说:“潺潺兮流水。”两人于是成为知音。在交友时,我们当然推崇这种纯粹的心灵交流。但这种“高层次”的知音,也许我们终生不可遇也不可求。

我们交友,不能要求别人在各个方面都完全符合自己,我们只要取其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便可以与他交往成为朋友。做不了知己,也可以做一般朋友的。我们平常讲的谨慎择友,只不过是为了避免与那些凶恶的有破坏性的人交往。

有一天,有一位姑娘遇到一位资深作家。她苦着脸对这位作家说:“我至今未找到知音。我周围的人都不喜欢我,我现在真有点不知所措。你经常写文章,能给我出出主意吗?”

这位作家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女士,她的外表说不上端秀,但并不讨人厌。和她交谈以后,发现她善于动脑,有很宽的知识面,人也活泼。那她为什么不能赢得周围人的喜欢呢?但作家从她的谈话中了解到她有一个不足,即不善于理解人。也就是说,她对周围的人与事,往往以自己的观点与思想意识去猜度他人,以至于把自己孤立起来。

这种情况,并不是孤立地出现在某一个人身上,不少青年朋友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固执己见,以致把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真怪,她穿这种衣服,真难看!”“寻了这种人当丈夫,真是神经病!”“我最看不惯他了。”

诸如此类的议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议论者只从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待他人的一言一行。而一旦他人的思想、语言、行为与自己格格不入,他就认为不可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并加以非议。

殊不知,这种不善于理解人的处世之道,正是不能赢得他人喜欢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朋友之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世上的事物也是复杂多变的,而人的思想与见解也不可能绝对化地统一。理解是朋友间良好相处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友谊也难以继续。

8、沟通有度,有距离才有美

友情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与自由美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

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以及心灵的沟通,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连接带和润滑剂,而个性和距离则是友谊相吸引并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金无足赤”,人类的瑕斑也在友谊的光环中出现,过深的了解使你发现了对方人性自私甚至卑劣的一面。于是,瑕斑影子在你心灵里冲突,少许的违背都使你特别在意。于是,被欺骗感和不忠实感使你对友谊产生了怀疑、冷淡和争执,又将友谊根基动摇,再难恢复其原来的面貌。这时你会懊恼:为什么破坏了相互间的距离美和朦胧美?

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交新的朋友,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的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因此必须记住:好朋友一定要“保持距离”!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气质相互吸引的过程,因为你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甚至“一见如故,相识恨晚”。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无论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再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无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的挑剔、批评,最后结束友谊。

人就是这样奇怪: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又总想贴在一起,真正得到和靠近却又太过苛求。人总在无意中伤害着他们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保持距离”,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太过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的“海绵”。

朋友相处,重要的是双方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遇到困难时的互相帮助,而不是了解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信任,把自己的一切情况观念和盘托出,这种做法是一种轻视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所结交的朋友是一个值得信赖、品行端正的人,可以说是你的幸运,万一对方是居心不良、怀有歹意的人而你又没有识破,情况就会使你大伤脑筋。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经常出入的地点,某些专门活动和个人隐私等,均属于个人秘密,对方不是知己,是不能轻易告诉他人的,即使是你的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你的朋友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必定会劝告你、开导你,劝说你不要随便议论他人。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好惹是生非的人,很有可能把你的话传给被你议论的人,引起对方的怨恨。如果你的朋友用心不良,还会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有意挑起冲突,则很有可能使你在朋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严重的还会酿成大祸。

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要一味相信对方的友谊。如果对方是一个别有用心、居心不良的人,友情随时可能被玷污。因此,你必须谨慎从事,多设几道防线,预防“朋友”布下的陷阱。常言道:“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9、学会处理朋友间的不快

朋友之间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麻烦”,如争吵、别扭、意见不合、经济纠纷等等。如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友情断绝,甚至反目相向;处理得及时妥善,就会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朋友之间有“麻烦”是正常的,及时妥善处理是最重要的。

与朋友发生争论时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求同”以在争论中提高;“存异”以使不同的观点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争论问题就是这样。当时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了一本书,马克思认为“很好”。恩格斯却认为“没有任何价值”,通过反复、尖锐而又友好的争论,马克思终于接受了恩格斯的看法;而对另外一些问题,则持保留态度。这样求同存异,使各自的意见都向真理前进了一步。

无论怎样都不要正面冲突,使争论以缓和方式进行,正面冲突容易让双方都下不来台,由争论变为争吵,甚至升级为打骂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朋友间出现争论,必须持这样的态度:原则问题可以争论,细枝末节的东西大可不必争个“你死我活”。这样,在你和朋友间出现争论的机会就少得多。

与朋友发生分歧时

朋友之间有时见解殊离,甚至对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观点不是义气,观点可以争辩,但义气是容不得争辩的。所以,朋友间发生分歧时,观点疏离了,感情却不能疏离。

(1)继续保持忠诚和信任

不要因为双方存在分歧而诋毁朋友,甚至在某些场合还要维护朋友的威信、观点,帮他说话。要依然相信朋友的优良品质。

(2)暂时拉开距离

尽量使双方的分歧处在一个“冷冻”状态,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避免分歧继续扩大。

(3)保持平等和尊重

不要固执地认为你是对的而他是错的,朋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持自己百分之百正确的态度,即使对方的确错了,他也会感觉你对他不够尊重,而产生逆反心理,“错了又怎么着?”这是他很自然的反应。

(4)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时间愈久,分歧的副作用越大。不要让分歧一直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之间,要积极地想办法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与朋友关系闹僵时

建立朋友关系不易,不能因为一点小别扭,就破坏这层关系。处理好了,说明你们之间的友情能经得起风雨考验。与朋友闹僵时,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保持冷静

让自己激动的情绪稳定下来。只有冷静才有可能理智,才能客观地、实际地去修好。如果在气头上,就要暂时回避一下,不要贸然行事。

(2)自我反省

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自己在朋友关系上的责任,不推诿,不放大,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对的坚持,错的改正。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不要得过且过、宽容和放纵。

(3)不翻老账

不论闹僵的原因是什么,予以谅解,不可在这些细节小事上争个你输我赢,不翻老账,不揭人短,要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的气概和度量。

(4)积极修好

一般说来闹僵的责任往往是双方的,自己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去与朋友和好。在朋友之间采取主动,不但不会失面子,反而显得更为大度和宽容。同时,主动会使朋友感动,更加有利于对成见的消除,继而扪心自问或自责,使重修旧好立见成效。

与朋友发生经济纠纷时

一般说来,与朋友间特别是要好的朋友间尽量少些经济上的往来,比如向朋友借钱,当还不了或不按约定时间还款时,肯定会影响今后的长期交往。但对一些本来就是通过经济往来业务而建立的朋友关系,就难免不出现经济纠纷,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1)对症下药

把产生纠纷的原因弄清楚,是朋友误会了还是自己弄错了。“亲兄弟,明算账”,要把经济往来的账目全部向朋友交待清楚,让他相信你并没有隐瞒什么。

(2)坚决按约定或合同办事

因为这是事先商定好的依据,坚持按此来解决纠纷,谁都不会有话说。

(3)共商解决办法

朋友之间的纠纷,如果双方坦诚相待,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还是能达到的,所谓“朋友好商量”,只要你不存在欺诈,恶意使坏,是不难解决的。

(4)请求仲裁

当双方无法达成解决意见时,只能诉诸仲裁机构或法院来按有关程序解决,但一般情况下不要采用这种办法。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你站的更高,看得更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朋友之间的那些不快和误解是微不足道的,你也会为当初的斤斤计较而惭愧。

10、乐意为朋友付出才能赢得友谊

在与朋友沟通中,千万不要吝啬付出。如果心胸狭窄,总担心在交往中吃亏,甚至想占便宜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精于沟通的人都知道,乐意为朋友付出是一种灵活的、有效的交往方式,在这种前提下交往,收获一定大于付出。

汉斯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既没学历,也没资金,更没背景,那他到底是靠什么成功的呢?答案只有一个:靠朋友们的帮助。

其实,汉斯以前是一个很孤独的人,由于他一无所有,别人都不愿意与他往来。汉斯在忍耐寂寞人生的同时,渐渐地学会了与人沟通、交往,并付诸实践行动。

汉斯十分珍惜所有的朋友,他对朋友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只要是朋友来访,他热烈的欢迎,希望你能住几天。不管经济多么的拮据,他都好像随时在等待朋友的到来,并且真心实意的接待,有时在朋友回去的时候,还要你带些小礼物或土产之类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汉斯先生也不例外,但无论他多么忙碌,都不会把朋友来访看成是一种麻烦和困扰。朋友问他为何这样,他说:“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与朋友来往,就应该让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与益处。”

“绝不自私自利,乐意为朋友付出”,是汉斯赢得朋友、取得成功的秘诀。相反,如果你只想着如何从别人那里获取什么、得到什么,那么你将无法交到朋友。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同自私自利的人交往、做朋友。

与汉斯相比,沃特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他想凭着自己的“优厚条件”干出一番事业来。但是,当他与别人交往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个人对自己有没有利用价值。比如说: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可能会帮上忙;或许与这个人做朋友,能学到一些致富经验;也许会从某个人身上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也许……他就是如此这般地对待周围的人,想办法使与自己接触的人,带给自己某些利益。结果,他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更不用说得到别人的帮助了!

汉斯和沃特在交朋友时持两种态度,其结果完全不同。汉斯的做法是先为朋友付出,结果得到了很大的回报。沃特一心索取,其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指出,人际沟通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交换的过程。那么交换的任何一方都希望所做的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希望交换的结果是得大于失。在这一过程中,自己认为值得的人际关系,就倾向于建立与保持;而对于自己认为不值得的人际关系,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所以,人们自然乐于结交愿意为朋友付出的人,而不愿结交想占别人便宜的人。

由此可见,当你真心为朋友付出之后,这种付出会形成一种资源存储起来而不会消失,只要一有机会,必将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你,所以你在赢得别人尊重的同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11、与朋友沟通的禁忌

人们在与朋友交往时常常产生这样的想法:认为好朋友之间无须繁文缛节,而是越简单越好。因为好朋友间彼此熟悉,亲密无间,常常有福共享,如果有太多的讲究就显得太外道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朋友关系的存续应该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不能有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朋友之间,志趣相投则交,反之则断交。

对朋友不要过于随便

再亲密的朋友,也不能随便过头。如果随便过头,维持友谊的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因此,好朋友之间也要客气有礼,这样才不至于伤了面子或伤了和气。

朋友之间客气些,双方就不轻易跨越对方的禁区。朋友之间如果过于随便,就容易引起隔阂冲突。如果事出偶然,还好解决些,一旦形成惯性,那么双方必定会发生不愉快,导致朋友关系疏远,友谊的淡化甚至恶化。

所以说,好朋友之间也要讲究必要的客套,这才是交友之道。

对他人不要苛求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既然我们谁都免不了有不足之处,就不要对他人苛求,更不能要求他人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改变。那样,不仅不能达到愿望,相反还会造成双方关系紧张。我们本来就是不该对他人苛求的。

林肯说:“对人要以仁慈为怀。”这句名言一直流传到今天,它是林肯对自己一生的反省。

林肯在年轻的时候,待人处事不够谨慎,甚至有些任性。他常常写信指责别人,有时竟将这些信故意扔在乡间的道路上,让路人拾起。

直到林肯在伊利诺州的斯普林费尔德当了一名律师,仍没有改正这个缺点。

有一次,他又在《斯普林日报》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讽一位政客,当然,那位政客也不是好惹的,他看到这封信后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马上骑马来找林肯,要同他决斗,后来差一点就发生了一场流血事件。

林肯从这件事情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从此,他再也不写那些挖苦别人、伤害别人的信了,再也不去嘲笑或指责旁人了,而且他还经常告诫自己的朋友:“不要指责别人,你自己也不会受人谴责。”

“不轻易指责别人”成为林肯最伟大的优点之一,这也是值得每一个现代人借鉴之处。“不轻易指责别人”用在现代社会,也可以理解为“不苛求别人”,我们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能做到某些事、达到某些目标,那么又怎么能去苛求他人呢?

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投之以桃,才能报之以李,要想赢得真正的友谊,首先要能够宽以待人,这样对方才不会对我们刻薄。

与朋友交往的误区

要想与朋友间保持长久友谊,就要尽量少犯错误,尽量避免踏入与朋友交往的误区。

(1)朋友之物不可动

即使你与朋友间的关系再好,也不能乱动朋友之物,朋友之间也分彼此。

朋友之物,不经许可绝不擅用,如果动了,一次两次朋友可能会碍于情面,不好说你。但是,时间长了朋友就会产生厌恶、防范的心理,这自然而然影响到双方的友谊。

(2)不拘小节要不得

对朋友,也应该谈吐大方,而不矫揉造作。

如果在朋友面前不拘小节、不自制,将会使对方感到你粗俗厌恶,从而对你产生轻蔑、反感。

有些人和朋友相聚时,容易忘乎所以、信口雌黄,在朋友说话时肆意打断,讥讽嘲弄,或顾盼东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再亲密的朋友也会觉得你缺少风度和修养,难免对你产生轻蔑之感。所以,在朋友面前应自然而不失自重。 stN96r++qzhKimqwHAfMfc/rtla4OIhxUQiu2mulKvIDoylDhf4OqBxKhTGhny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