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说罢便放下碗筷,起身离开饭桌。老板听了母亲的话有些不知所措,他不知他母亲所说的“垃圾堆里的老板”是什么意思。

有一次连续假日,公司大放假,这位老板想到办公室去处理一些事情。他到了办公室后,发觉办公室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而且没有人清扫,显得有些零乱,和平日整洁明亮的情景大不相同。他想喝杯茶,却发觉自己连烧茶的大水壶也不会使用。开始工作之后,他发现一切是那么的不顺。他一会儿找不到相关文件,一会儿找不到档案,想发封信给客户也没有秘书帮他打字。结果忙了大半天,却几乎没有一件事做得成。这时他突然顿悟了母亲所说的“没有那些员工,你不过是“垃圾堆里的老板”这句话的含意。他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生意之所以能够成功,大都是靠我的下属的辛勤工作换来的。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啊!没有了他们,我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呢?我实在应该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宝贝才对啊!”

这位老板自从体会了这个道理之后,他渐渐改变以往对待员工的苛责、刻薄,代之而起的是对员工的鼓励、信任,并加强员工的福利。员工们感受到老板明显地改变后,除了惊讶之外,为了回报老板,无不加倍努力,结果公司的业绩更上一层楼。

礼貌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使老板获得员工的信任,努力工作,而且对于一生的成败得失都有着至关重要联系。反之,没有礼貌的人不仅事情处处不顺,而且有时候还可能毁掉一生的幸福。

清代的康熙皇帝,青年时励精图治,做过不少大事,到了晚年时,年纪大了,头发也花白了,牙齿已松动脱落。这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人老不服老,听到人说他“老”就不高兴,所以左右的臣子深知他的心理,特别忌讳说“老”一类的字眼,从不在皇上面前触这个霉头。康熙皇帝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有活力,常常率领皇后、妃子们去猎苑猎取野兽,在池上钓鱼取乐。

有一次,他率领一群皇妃们去湖上垂钓,不一会儿,鱼杆一动,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杆,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左边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光景,这只鳖是老得没有门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这时,在旁观看的一个年轻妃子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笑个不止,简直直不起腰来。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说的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回宫之后,康熙下了一道谕旨,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复出。到了这个时候,那个年轻的妃子才深深感到后悔,她叹息着说:“因为我不慎笑了一笑,却害了自己守寡一生,这都是我自己不检点带来的恶果啊。”

自然,康熙因妃子笑话他而给这样的重罚,暴露出封建帝王的冷酷,但如果是一个通常的人,别人这样笑话你的缺憾,你也不会高兴的,因为这样很没礼貌。

人总是有自尊心的,总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总不希望人们一见面就提自己不愉快的事。因此人人都不愿意人家触及到自己的憾事、缺点、隐私和使自己感到难堪的事,这也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因此在现实的交际生活中,一定要有礼貌,要注意尊重别人,交谈时千万不要涉及别人所忌讳的问题,不然就会使人际关系恶化,导致交际的失误。在生活中这样的失误真是不少。

一位胖顾客到服装店里买衣服,她对一件大花和横向条纹的上衣感兴趣,售货员劝道:“这种大花带横条的衣服适合瘦人穿,你这么胖,再穿上这种衣服,那不难看死了。”售货员是一片好心,但她触及顾客的忌讳,女顾客气得一句话都没说,就走了。

有一位从小双臂残疾,他靠自己的努力练出用脚趾头夹笔写字作画的本领,他的画被选送到国外展出。一位记者采访他时竟唐突地问:“你是靠脚趾头成名的,那么我问你,是脚有用还是手有用?”这一问使得那个画家十分恼怒,反问:“维纳斯雕像是以断臂出名的,你说她是有胳膊美还是没胳膊美?”问得那记者瞠目结舌,采访也随之失败了。

俗话说得好:“矮子面前莫说矮”,别人有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短处,心里已经是够痛苦的了,不能再雪上加霜了。碰上这些情况都应该加以避讳,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的,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已。

做人要懂礼貌,懂得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尽量避免给别人带来不愉快。这样,你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你自己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事业也因而顺利发展。

8.奉献精神永不过时

以爱国主义的情操来推动奉献精神;以奉献的实际行动来表达爱国主义的情操。二者紧密相联,否则爱国主义只一句空话,而奉献的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主义在社会上冈行,于是有很多人叫嚣,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奉献精神已经过时了。在这个时候,季老站出来,告诉我们,奉献精神永不过时,意义非凡。在季老看来,奉献精神的表现多种多样,而其本质却不会改变,就是牺牲自己,帮助别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令人感概万千。

当官的父亲,可以用权为自己的儿子疏通前途;经商的父亲,可以用钱为自己的儿子铺垫道路。可两手空空的农民父亲,他的力量却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有爱的力量为儿子支撑人生。

他来自农村,学的是医学专业,上了几年学,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上没了。医院不好进,没钱也没关系的他,混了几年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卫生员。

一辈子土里刨食、对他寄着太多希望的老父亲为此很着急,从百里外的农村老家赶来,带着他到医院求职。他成功地为某医院做了一例断肠接合手术。有热心人提醒他们父子要及时送礼。礼也送了——一壶家乡产的小磨香油,只是太轻了,轻得微不足道。院领导说,如果他能做断肢再植手术,就可以把他调进医院。

农民父亲听不出弦外之音,更着急不知要等到啥时候才会有断肢的病人来这小医院做接肢手术。即使有,也未必轮上儿子做。如果没有上手术台的机会,就意味着儿子还要一直等下去。

为了儿子的前途。生性笨拙的农民父亲突发奇想,一急之下剁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在手术台上指名要儿子做手术……

手术后拆线,看着还能弯动的手指,农民父亲笑了,儿子哭了,医院领导无话可说了。

人类的血缘之爱是上天赋予的对于儿子的奉献是一种亲情之爱。我们都知道奉献精神决不仅仅局限于这种爱,它是一种更博大的爱,是一种更博大的自我牺牲精神。

黄昏时候,洪水最终撕开了江堤。一个个小院子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清晨,受灾的人们三三两两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

忽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

一个黑点正顺着波浪漂过来,一沉一浮,像一个人!有人“嗖”地跳下水去,很快就靠上了黑点,但见他只停了一下,掉头回游,转瞬上了岸。

“一个蚁球。”那人说。“蚁球?”人们不解。

说话间蚁球正漂过来,越来越近,看清了:一个小足球大的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风起波涌,蚊球漂流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

人们看得惊心动魄。

蚁球靠岸了。蚁球一层层散开,像打开的登陆艇。蚁群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胜利登陆了。岸边水中仍留下了不小的一团蚁球,那是英勇的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来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然紧紧抱在一起。

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名叫萨波达,他心地善良,为人慈悲,经常济困扶贫,行善积德。

天帝释知道这一情况后,十分担心,感到自己的座位早晚会不保。因为天帝释这地位,并非终生制,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修善积德,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死后便能转生到天堂当天帝释。

天帝释害怕萨波达国王会来夺自己的帝位,就想试探一下萨波达国王,已修行到什么程度,到底想干什么,便找来手下的一个侍从对他说:“下界的萨波达王正在修善积德,名气很大,德行很深。他大概是想夺我的帝位!现在我变作老鹰,你变作鸽子,我追捕你,你就逃到萨波达王那儿,向他求救。他既然心肠仁慈,就一定会救你,然后我去向他索求鸽子。他既然答应救你,就不能把你交给我,也许会买点肉来做交换,但我坚持不答应,他就会割自己的肉,来抵鸽子的命。到时候我耍点小法术,教他无论如何割肉,哪怕把全身的肉都割下来总抵不过鸽子的重量,那他一定会后悔。这样,他以前行善积下的功德,就完全作废了,也就夺不走我的帝位。”

于是,天帝释变成一只体态雄壮的苍鹰,侍从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鸽子。苍鹰恶狠狠地扑向鸽子,鸽子便慌慌张张地一边呼救,一边向远处逃去。

萨波达王正在王宫处理政事,突然,听到空中传来呼救声。抬头一看,见一只苍鹰正在追逐一只可怜的白鸽。

鸽子东躲西闪,实在无路可逃,便一头扑到萨波达王脚下叫道:“大王!老鹰要吃我,请您救命!救命!”

萨波达王说:“你别害怕,我一定救你。”

苍鹰随后扑了过来,立在宫殿前,对萨波达王说:“这只鸽子,是我口中之食,现在逃到大王您这儿来了。请大王快把它还给我,我肚子饿极了。”

萨波达王说:“我曾发誓要救渡一切众生,更何况这只鸽子向我求救,我已经答应它了。人应当言而有信,我不能把这只鸽子交给你。”

苍鹰说:“大王!您说您要救渡一切众生,但我今天如吃不到这只鸽子,就会饿死,难道我不是众生之一吗?难道您就眼睁睁地看着我饿死而不闻不问吗?”

萨波达王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再拿些肉给你,你就别吃这只可怜的鸽子了。”

苍鹰说:“那也行。但您拿来的必须是刚割下来的新鲜热肉,否则我无法吃,还是会饿死的。”

苍鹰这么说,萨波达王心中暗感为难。他曾想随便找点熟肉打发苍鹰了事,但没想到苍鹰只吃刚割的新鲜热肉。

萨波达王想:“到哪里去找刚割下的新鲜热肉呢?如果为此而宰杀其他动物,则我为了救一命,又害另一命,这样的事情不能做。”想来想去,他决定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来喂苍鹰。

主意打定,便对苍鹰说:“既然你一定要吃刚割的热肉,那我就割一块肉给你吧!”

苍鹰见萨波达王中了圈套,心中暗暗发笑,却一本正经地说:“大王!您能这样做,足见您道德高尚。不过,既然您要普度众生,就应当平等地对待一切,我虽然只是一只鸟,保证也不偏不倚。因此,只要您割下的肉,与刚才的那只鸽子一样重,那么,我就不再吃那只鸽子。”

萨波达王说:“好吧!”便让侍者取来一具天平。

萨波达王把鸽子放在天平的一端,然后忍着剧痛,手持利刃从自己左腿上,割下一块大致相等的肉,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由于天帝释施了法,天平放鸽子的那一端,低低地向下沉去,而放肉的一端却高高地翘起。萨波达王见状,连忙又割下一块肉,但天平两端仍不平衡。一次又一次,一块肉连着一块肉,一会儿萨波达王两条腿上的肉全割完了,鲜血淋漓,流了一地。然而,天平放肉的那一端,仍高高地翘着。萨波达王无奈,只得继续割下自己胸脯、手臂上的肉,一段时间后,萨波达王身上可割的肉几乎要割完了,天平还是不平衡。萨波达王急了,挣扎着使出全身仅有的一点力气,一下子扑到天平上,昏厥了过去。

这时,天地震动,天神们纷纷下凡,为萨波达王的高尚行为而感动不已。

天帝释这时也恢复了原形,他唤醒萨波达王,问道:“你做出这种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善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想当转轮圣王?还是想当天帝释?在这三界之中,究竟什么是你所追求的呢?”

萨波达王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说:“对这三界中的一切我一无所求,我只希望普度众生。”

天帝释又问:“今天你为了一只小鸽子割尽全身的肉,吃了这么多苦,心里觉得后悔吗?”

萨波达王说:“我一点也不后悔。”

天帝释这才明白原来萨波达王不是要抢他的位子,但心中总有那么一点不放心,又追问:“你所说的全是真话吗?”

“当然全是真话。”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说的全是真话呢?”

萨波达王挣扎着站起来指着天地发誓说:“天在上、地在下,如果我刚才说了一句谎话,请惩罚我!如果我说的全是真话,请让我的身体平复如故!”

说也奇怪,萨波达王的话音刚落,全身突然长出了新肉,与没割过之前一模一样,甚至连个伤疤刀痕也没留下。

天地诸神看到这种情形,个个合掌赞叹萨波达王的高尚品德,为他恢复健康而欢喜雀跃。

佛经中关于佛家子弟焚身、剜肉,以代众生受苦、救赎众生的记载不胜枚举,千百年来之所以这样大肆弘扬这些故事,并不是要误导人们焚身、剜肉,而是为了向世人昭示一种大慈大悲的宏愿和决心,表明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为了解救他人的痛苦,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一切。其实,这正是奉献精神的真谛。倘若人人都能做到,世上处处都将是极乐。

1.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元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季羡林先生非常注重勤奋,对历史上那些异常勤奋的人极其推崇,他认为与天资相比,勤奋更为重要。事实上,季羡林先生自身也证明了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径,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工具,无论是在富裕还是贫困的环境中,只要肯勤奋做事,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天道酬勤。

勤奋工作往往能使你脱胎换骨,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是将勤奋当作金科玉律的人士,再也没有什么比做起事来磨磨蹭蹭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灭失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有人把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当作死人,而只有当他们对别人有价值时才把他们看作是活着的。这样的话,有的人实际上20岁才出生,有的人则是30岁,有的人则是60岁,而有的人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真正生活过。

理查德科布登是萨斯克斯的米德哈斯特一位农民的儿子。年纪很小时就被送往伦敦,在该市一个仓库受雇为童工。这是个勤奋、行为规矩的孩子,他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他的主人是旧式学校出来的人,警告他别读太多的书,但这孩子不听,继续他的事业,他把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财富贮藏在心里。他很快获得提升,从一个仓库管理员到旅行推销员——从中他建立起了大量的关系网络,这为他以后下海经商奠定了基础。最终,他从在曼彻斯特当一个印花布漆工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

由于科布登对公共事务颇感兴趣,尤其是对大众教育情有独钟,他的注意力逐渐地被有关谷物法的问题吸引过去了。为了废止该项法律,他可以说是把自己的财富和毕生精力都奉献进去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令人纳闷不已的事实:他首次在公众面前发表的演讲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但是,由于他具有非凡的毅力恒心、实干精神和充沛精力,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他终于成为了公共演说家中最具说服力和最具震撼力的人之一,就连一向不苟言笑、在赞扬别人方面一向吝啬的罗伯特皮尔爵士也不得不对科布登的演讲抱以赞美:“他是那些出身社会最底层的贫寒之士通过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个人的服务才能而跻身社会公共生活中受人尊敬的上层地位的人士中最完美的一个例子。最终,这么一个举世罕见的坚定品格的例子在英国人的性格中承传了下来”。

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在自我教养、在智慧的生长、在商业的兴旺等方面。

即使一个人出生于富贵和社会上层之家,他们个人要想获得稳固的社会声望的话,也得靠不知疲倦的实干才能成功。因为,虽然几英亩的土地可以承传给后代,但是,知识和智慧却无法承传!富裕之人也许可以雇佣别人为他们干活,但却不可能通过别人来获得为他干活的思想,或者说从中买到任何形式的自我教养的成果。

勤奋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能获得不断成功的精神,只有勤勤恳恳的付出心血,才会换来真正的人生不败。一生之计在于勤,而一个成功人生的关键,更在于勤奋努力,我们应该用有限的时间努力的去做一番事业。

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

有一天,如来佛祖把弟子们叫到法堂前,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世尊,这是为了滋养身体,保全生命啊。”弟子们几乎不假思索。

“那么,肉体生命到底能维持多久?”佛祖接着问。

“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大约有几十年吧。”一个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并没有明白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祖听后摇了摇头。

另外一个弟子想了想又说:“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间,春夏萌发,秋冬凋零。”

佛祖还是笑着摇了摇头:“你觉察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只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来了,人的生命在于饮食间,所以才要托钵乞食呀!”又一个弟子一脸欣喜地答道。

“不对,不对。人活着不只是为了乞食呀!”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们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又都在思索另外的答案。这时一个烧火的小弟子怯生生地说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吧!”佛祖听后连连点头微笑。

“对了!对了!人的生命在于呼吸间。你体会到了人的生命的真谛。这一呼一吸就是人的生命。所以你们大家要只争朝夕地修道,不可放松啊!”

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在于一分一秒之中,它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会复回。珍惜你的时间,珍惜你的生命。而只有不懈的努力,辛勤的劳作,才能让你的时间充实,才能让你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才能走向成功。

2.热情是成功的原动力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季羡林先生认为,对于成功来说,勤奋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可以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这就指出了人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一个人勤奋工作的前提是,他必须具备充足的热情。否则,每天处在情绪低落的状态下,勤奋又何从谈起呢?

有非常多的人这么说:“成功开始于想法。”但是,只有这样的想法,却没有付出行动,还是不可能成功。你必须研究成功者每一天都在做些什么,他们到底做了哪些跟你不一样的行为。假如你可以如法炮制他们的行动,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一个业务员要成功,必须拜访非常多的客户,如果他不知道,最顶尖的业务员一天拜访多少个客户,那么他根本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如果他无法付出顶尖业务员所做的行动,他就无法提高成绩。

成功的人永远比一般人做得更多,当一般人放弃的时候,他们找寻下一位顾客;当顾客拒绝他的时候,他问他们:“你到底要不要买?”当顾客不买的时候,他再问:“你为什么不买?”

他们总是在找寻如何自我改进的方法,以及顾客不买的原因;他们永远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行为、态度、举止和自己的人格;他们总是希望更有活力,产生更大的行动力。

你是否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满,常常发出怨言,工作上似乎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恨不得今天有路今天走,远离这个令人讨厌的工作环境呢?

工作有些是为了理想,有些是别无选择,而我们总是期望一切都在自己的选择范围内,但是,有些时候,难免会在不得己的情况下做了决定。既然无法选择,与其抱怨,不如接受,毕竟“接受”比“抱怨”来得积极。

每个人的生活是不同的,所以一件事情的发生,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性。当你想离开目前的工作岗位时,必须考虑到很多很多事情,因为这将是影响你一生的问题。这便是生活中的另一特性——终生性。

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很多事都是到时候了,便“应该”做了,如结婚、生孩子、买房子……总之,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有一定的“应该”,这也是生活的发展性。

人是会倦怠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也许是人际关系、工作本身,会使我们产生休息的念头。其实,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我们的疲惫常常不是工作造成的,却是由忧虑、破坏和怨恨所引起。”

人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想你最近是否脾气暴躁,缺乏耐性?一个懂得情绪协调的人,基本上是个比较可以成功的人,而人最高的需求是寻求成就感。

卡耐基说:“不妨去了解自己的情绪,意识自己的感觉。当你面对挫折时,给自己一点鼓励吧!就从今天起,每天对着镜子叫自己的名字,笑着说:你很好!”

美国哲学家、散文家及诗人拉尔夫沃尔德爱默生说过:“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成功。”

不管是什么样的事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需要的就是工作热情。推销事业尤其如此。因为推销员整日、整月、甚至整年地到处奔波,辛苦推销商品,其所遭遇的失败不用说了,就是推销工作所耗费的精力和体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吃得消的,再加上失败,甚至连连失败的打击,可想而知,推销员是多么需要热情和活力。可以说,没有诚挚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推销员将一事无成,所以,推销员不仅要锻炼出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具有诚挚热情的性格。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怎样劝慰她,亲戚朋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蓝盈盈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蓝盈盈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开了。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把双眼弄得咸咸地辣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完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热情洋溢的来信。又两年过去了,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的,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榜样。

对于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者来说,身体的残疾不是障碍,只要信心不垮,再加上必须的勤奋,仍能做出令人吃惊的成绩。

3.使事业成为喜悦

我并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活着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我的手段。前辈学人陈翰笙先生,当他一百岁时人们为他在人民大会堂祝寿的时候,他眼睛已经失明多年,身体也不见得怎么好,可是,请他讲话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工作。”全堂为之振奋不已。

“生活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许多成功学大师对此都有同感。曼狄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中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他写道: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热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它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与权势。热情摧毁偏见与敌意,摒弃懒惰,扫除障碍。热情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无往不胜。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一时的热情容易做到,把渴望的心思保持一天或者一周也不太难。但是我要做的是,养成习惯,使热情时常陪伴着我。热情是对工作的热爱。我不需要了解它,我只要知道它使我的身体健康,使我的头脑充实。

随着我的努力,热情将会变成一种习惯。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就我们。热情像一辆战车,带我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在微笑中期待美好生活的来临。

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

热情可以移走城堡,使生灵充满魔力。它是真诚的物质,没有它就不可能得到真理。和许多人一样,我曾一度以为生活的回报就是舒适与奢华,现在才知道我们热望着的东西应该是幸福。就我的未来而言,热情比滋润麦苗的春雨还要有益。

今后,我所有的日子都将与以往不同。我不再把生活中的付出当作辛劳,因为这样一来,工作便是迫不得已的苦差,伴随着无休无止的忍受。相反,让我忘记生活的艰辛,用旺盛的精力、充分的耐心和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每天的工作。有了这些素质,我将远远超过以往的成绩,时间飞逝,热情不绝,我一定会变得对自己和对世界更有价值。

我抱定这样的态度,那么一切都将变得无比美好。

我知道,没有衣食住所,生活不会幸福;但是当这一切都应有尽有的时候,生活仍然不会幸福。一条小溪,最大的优点在于不断流动,一旦停下来,就成为一汪死水。对我而言,最好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很少有人意识到,他们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之上,取决于他们是忙碌辛苦还是静止不前的事实。幸福的第一要素就是有所作为。

做任何事情,我将尽最大努力。

我不再拒绝前行,也不再懒于付出。

从此,我将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不仅要完成计划中的任务,而且还要多做一些。如果我遭受苦难,正像我经常会有的命运,如果我怀疑我的努力,正像我常常想的那样,那么我仍要坚持工作。我要将整个身心倾注在工作之中,那时,天空将变得格外晴朗,在困惑与苦难中,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即将到来。

让我遵循这条特殊的成功誓言:做任何事倩,我将尽最大努力。

罗素更明确指出:“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英国的狄斯雷利说:“行动并不总是带来幸福,但不行动就没有幸福。”

法国的纪德说:“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是为追求快乐而竭尽全力,而是在竭尽全力之中寻到快乐。”

爱你的工作,如果你悉心去做某桩事情,你决不会一无所获。不论你收获的是不是值许多钱,但你会过得很快乐,而这份快乐是没有人能够夺去的。

日本的水泥大王浅野一郎,23时从乡下来到繁华的东京时,看到有人用钱买水喝,感到很奇怪,水还用钱买吗?面对此情,有的人会这样想:东京这个鬼地方,连用点水都要用钱买,生活费用太高了,怕难以久居,于是离开东京。可浅野一郎并不这么想,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生机:东京这地方,连水都能卖钱。他一下子振奋起来,从此开始他的创业生涯,后来终于成为东京的水泥大王。

这就是一位乐观主义者的态度。乐观主义是建设性的力量,乐观主义对人就像太阳对植物一样重要,乐观就是心中的太阳,这种心灵中的阳光构筑生命、美丽,促进它范围所及的一切事情的发展。我们的心理它能在这种心灵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正如花草树木在太阳照射下茁壮成长一样。

那些总是只看到事物阴沉黑暗一面的人,那些总是预测自己可能不利和失败的人,那些只看到生命中丑恶肮脏和令人不快一面的人,将受到致命的惩罚。他们会使自己一步一步接近担心的那些东西。

一群因地震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各人的心态决定他们是否能在被困情况下顽强地生存下去,直到营救队的到来。那些将境地视为绝境的人因意志崩溃而导致体内能量系统不能有效工作,身体机能逐渐丧失,在缺水缺食物的情况下,这将是他们迅速走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那些意志坚强,坚信光明终究会到来的人,体内会制造出永不枯竭的生命能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就是乐观给我们提供的力量,它大到足以支撑整个生命。

乐观还能使我们产生超越常规思维的创造性灵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总经理叫来两位业务员,叫他们去非洲国家考察,以准备在那些国家拓展鞋市场。两个人到了一个非洲小国,看到的情景是一样的,这里的居民都光着脚,他们从来不用穿鞋子!

两位业务员结束工作,回到本国向总经理汇报工作。第一位业务员的调查报告里只有两行字“该国居民没有穿鞋习惯,在此拓展鞋市场毫无希望”。第二位业务员却写了十几页拓展计划书。他认为:该国居民没有穿鞋,在该国拓展鞋市场将不会遇到任何竞争对手,这里的市场空间极其广阔!可想而知,总经理对后者的报告非常满意,后来委以重任,使他在非洲市场上大展拳脚,成为公司的骨干成员。

我们要懂得利用乐观主义这一心灵的阳光,只有它才能为我们照亮光明的前途。只有乐观的心态才能吸引那些与成功体验相关的思想。如果你想吸引财富,就不应该继续想着贫穷。如果你想吸引健康的体魄,就不应该想着疾病的身躯。如果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不应该把工作当成一种苦难。

4.活到老学到老

像我这样的老知识分子,差不多就是文不如司书生,武不如救火兵。手中可以耍的只有一支笔杆子。我舞笔弄墨已有七十来年的历史了,虽然不能说一点东西也没有舞弄出来,但毕竟不能算多。我现在自认还有力量舞弄下去。我怎能放弃这个机会呢?我不能封笔。

“活到老学到老”在中国人的思想当中是极其普遍的,然而真正实行的人却屈指可数。季羡林先生以年近百岁的高龄,仍然笔耕不缀,同时还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学识与修养,的确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无独有偶,国外一位叫哈里?莱伯曼的老先生也实践了中国“活到老学到老”,“生命在于意义”的理论。

莱伯曼老人身材瘦长,脸上皱纹已深,下巴留着一撮胡须,头发花白,但却精神焕发,衣着也很讲究,看上去最多不过80岁。80岁!这正是他开始学习作画时的年纪。

莱伯曼是在老人俱乐部里和绘画结下缘分的。那时,老人歇业已有六年。他常到城里的俱乐部去下棋,以此消磨时间。一天,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作陪。看到老人的失望神情,这位热情的办事员就建议他到画室转一圈,还可以试画几笔。

“您说什么,让我作画?”老人哈哈大笑,“我从来没有摸过画笔。”

“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你会觉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来到了画室,平生第一次摆弄起画笔和颜料。他很快就入迷了,周围的人也都认为这位80岁的老翁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画家。81岁那年,老人去听绘画课,开始学习绘画知识。

1977年11月,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陈列馆举办了题为:哈里莱伯曼101岁的画展。这位百岁老人笔直地站在入口处,迎接参加开幕仪式的四百多名来宾,其中有不少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

老人说道:“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向那些到了60、70、80或90岁就自认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还不是生活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要想还能做些什么。着手干些事,这才是生活!”

“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理论,推而广之,其实就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也许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与决心,但只要坚信“今天要坚持,明天也不放弃”的信念,相信不久你就会以加倍的信心,勇于挑战更难的事情,并且成功地实现目标。

我们看看历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坚持到底的习惯,约翰R约翰逊身上就表现了这种良好的习惯。

约翰逊1918年出生于阿肯色州一个贫困家庭,曾就读于芝加哥和西北大学。尽管他从未修完学业,但他至今已荣获了16个名誉学位。

1942年,约翰逊以他母亲的家具作抵押得到500美元贷款,单枪匹马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现在该公司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黑人企业。他最初出版《黑人文摘》(现名《黑人世界》),后增加了《黑檀》、《黑色大理石》、《黑人明星》和《黑檀少年》等杂志。1961年,他开始经营图书出版业务;1973年又扩大了业务,买下了芝加哥广播电视台WGRT,同时经营新潮妇女时装化妆品。

约翰逊谈到自己艰苦创业和取得的成就感想时,谦逊而诚恳地说;“我母亲最初给了我很大鼓励。她相信并经常教诲我:“也许你付出了辛苦没有成功,但如果你不去勤奋工作,就肯定不会有成就。因此,假如你想成功,就必须抓住机会,努力去为之奋斗。任何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但办法要人去寻找。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停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943年,约翰逊的小出版公司刚刚创办不久。他想扩大发行自己的杂志《黑人文摘》。 gTlu+lHzeFRz8U/uQQ0xF75XOPXbAfox4a984PI6QYkWliMazCS+XGVIYXt1bE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