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性格带给你好运
华业

第1章

你了解性格吗?长期以来,人们的性格就向蒙着一层面纱,让人看不清其背后真实的“脸”。人们只是单纯的知道“性格决定成败”,只知道性格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但是,人总是无法驾驭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兜兜转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性格的神秘领域,去了解性格,探索性格,让性格真正为己所用。

第一节 诠释性格的内涵

1.性格是什么

性格,又称性子或脾气,是指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勇敢、刚强、柔和、懦弱、粗糙、细腻等等,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影响。性格先天的一面和遗传基因有关,和大脑皮层及神经类型联系在一起;性格与身俱来,是不易改变的。后天的一面是在原有素质基础上,经过生存环境的刺激影响发展起来或得以强化的那些特点。就拿勇敢的性格特点来说,经过环境的良性刺激影响,可能发展成英勇而又坚定,或英勇而又机智等等。但勇敢的性格如果经过劣性的刺激影响,也有可以发展成为粗鲁莽憧、愚蠢蛮干,或强悍刁钻、铤而走险等等。所有特点的发展或强化都可以此类推,都是在原有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的刺激影响发生变化的。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性格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性格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人,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下面,我们把性格分为:外向、内向、双重三种基本性格加以说明:

1.内向性格

内向的人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喜欢幻想,情感敏锐,常把多姿多彩的人生社会浓缩在自己的脑子里一遍遍地过滤、筛选、放映,不和外界做任何接触。因此,他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内向的人时时刻刻关心着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和团体中的地位,并时刻检讨着自己、体验着自己、设计着自己,不愿意,也不善于与外界社会打交道,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在公共场合,更是懒于开口或羞于开口。迫不得已需要交往时便面红、心跳;说话行事小心谨慎,惟恐有错,惟恐遭人耻笑;有时也表现为自信心不足,不愿意抛头露面,开会喜欢蹲在角落里。

因此,内向型性格的人要积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人,使自己的性格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得到良好的塑造。如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体育比赛等,以扩大交际范围,创设交际的环境。

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并解决心理冲突,内向性格的人常常把烦恼与痛苦往自己心理憋,这些苦闷长期压抑在心中,则会性格变得更加内向,甚至产生心理变态,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内向性格的人要学会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遇到心里不愉快的事可以向知心朋友、长者、老师或同学诉说一番,把心中苦闷释放出来,以使自己的心情轻松愉快,心理健康得到保障。

此外,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可学到很多知识,培养出多种才能,不仅陶冶人的情操,还可提供交际的机会,扩大交往圈,从而有益于活泼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外向性格

外向的人好像一团火焰,走到哪里就能燃烧到哪里,好交朋友,即使常常不能深交也并不减少热衷交际的热情。这种人参与意识强烈,好抛头露面,可以和陌生人一见如故,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陌生人面前,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可能擅长演说,鼓动性强,无所谓谦虚骄傲,不善心计,大大咧咧。

外向人有时也因其言行不够谨慎而得罪了人时,他自己都不知道,但人们也因其本性不坏而容易原谅他,因而他的人际关系总是不至于太糟。外向的人几乎不能安静地坐下来沉思默想,而只着重于行动。运动充斥着他的全部生活,成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走。

他们大都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期望与理想。他们也是充分自信的人,认为依靠个人的不懈努力能够在崎岖的世道上开辟出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他们相信行动哲学,而不太重视内省和慎独的意义;他们是创造者,而且就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来说,他们也是伟大的成功者。梁漱溟对于这类人作过一个评价,他认为这些人“就是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他的要求;换一句话说就是奋斗的态度。”

3.双重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绝对内向的人和绝对外向的人很难找到一个,一般人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内向成分重于外向成分,或者外向成分重于内向成分,或者在某一方面某种场合表现为外向型,而在另外的方面另外的场合表现为内向型。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人物》一书中写道:“我所认识的所有伟大的领袖,在内心深处都有丰富的感情,换一种说法就是很有人情味。有些人,如邱吉尔,公开表露他们的感情;有些人,如赫鲁晓夫,肆无忌惮地利用感情;戴高乐、阿登纳、麦克阿瑟和吉田则是善于控制感情、律己很严的领导人的典型。他们给公众的是一副掩盖着个人感情的外表。但是任何了解他们的人都会发现,他们的内心深藏着强烈的感情,但是把这视为个人的事情,不愿为外人所窥知。”

外向型的人,无意识态度属于内向性格,会补偿缺失感,以免外向态度露出破绽。但是,当无意识的压抑过度时,便会打出反抗旗帜,以自我为中心,出现利己的、原始的、幼儿的倾向。极端下产生的神经症,多半为歇斯底里。

内向型的人,无意识态度属于外向性格,有补偿作用,当压抑过度时,意识和无意识交战,直到疲劳困惫为止。内向型最容易罹患的神经症是精神衰弱症(不安、神经衰弱、神经质、各种强迫症状、恐惧症、疑病症等)。

2.性格牵动命运的纤夫

性格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关心性格,因为他们知道了性格对他们的重要性。同时,人们对性格的疑问也越来越多。

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因而,它们的形成与人类出生时的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刚出生的婴儿啼哭的方式就各有不同,有的比较吵闹,有的则比较安静,这些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所以,人类的这些差异是先天造成的,性格是与生俱有的。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活泼开朗,富有感染力;有的沉着冷静,内敛成熟;有的尖锐苛刻,不易与人相处……从一个人的动作、表情、语调和为人处世上就可以推测出他所拥有的性格。

人类天生具有不同的性格,所以即使处于相同的环境之下,因存在着心理差异,和所承受的环境影响的方式不同,导致每个人的人生和命运的不同。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杰若米凯根提出人类至少四种基本性格:害羞、大胆、乐观、忧郁,各源自脑部不同的活动模式。因情绪路径的根本差异衍生出不同的性格,任何一种情绪,每个人引发的速度、情绪维持的长短与强度都不尽相同。

黑格尔曾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心灵从这对立的矛盾中挣扎出来,才使自己回到统一,环境的相互冲突愈众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大,而心灵仍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只有在这种发展中,理念和理想的威力才能保持住,因为在否定中能保持住它自己,才足以见出威力。”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务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足,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于惊天霹雳。他曾绝望过,也曾丧失过生活的信心,但最终他还是勇敢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他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心态也因此而改变,他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奇迹,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一个人。”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

医生用他坚强的信念战胜了病魔,也战胜了自己。我们每个人只要能给自己一点信心,同样可以做到。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但我们可以安排眼下的生活;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你。

所以说,性格是牵动命运的纤夫。

3.成功人格的基本素质

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一个人除了要充分洞察现实环境之外,没有成熟人格很难适应这些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

谈到人格是什么,应该讲它是先天体质结合的“气质”,后天发展的“性格”,以及“能力”等等归纳而成的。通常我们称之为“人品”。它和一个人的素质、情绪性、行动倾向、行动样式、习性、态度等都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被称为“人格研究界第一人”的哈佛教授奥尔波特(1897~1967),运用现象学中的观察法研究人格的成熟度,并在他的《人格形态与成长》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要素,作为“人格成熟的基准”。

(1)自我意识的扩大

人在婴儿时期,只知道爱自己,不久,自我意识扩大到母亲、朋友身上。成人以后,不管是谁,对于自己的衣服、金钱、所有物,都有“这是我的东西”的意识。若不限于这么低的层面,而能扩及到职业、家庭——甚至扩大到所属的集团、地域社会、国家的话,便可视为成熟人格的表征之一。

(2)情绪的安定

把自己的愤怒、恐惧、激情、性的冲动,都当作是一种“自我情绪”来处理。不盲目地压抑,也不钻牛角尖,所以没有罹患恐惧症及强迫神经症之虞。而且,碰到挫折、欲求不满时也具有相当的耐力,不会乱发脾气、牢骚,也不会随便责怪他人、自怜自艾。时时反省自己、等待时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情绪不高,或是能克服情绪不安。

当然,一个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也不是就能随时保持冷静、沉着。人都有“七情六欲”,就免不了有喜、怒、哀、乐等心情的转换,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忧郁。但他绝不会被这些情绪影响,去做出冲动的行为而有损别人的福利。既能保持自己的情绪状态,又能愉快地生活,这种情绪的安定,是由“均衡感”以及能自我控制所造就的。即使遭遇危险,也不会慌慌张张、不安畏怯,对别人的情绪表现也不会感到有威胁感。

(3)面对现实的知觉、技能

能够正确的认知现实,而且具备解决问题的技能。虽然有高度智慧的人,不一定都是具有成熟人格的人,但是,智慧却是成熟人格所不能欠缺的部分。在自己的职业方面欠缺必要技能,即使在其他方面合格,也不能说是成熟的人格。

另外,投入自己工作的能力,也和正确的认知、技能一样重要。所谓投入工作的能力,是指有某个课题的时候,那种忘我投入的工作热心感而言。

(4)自视客观——洞察和幽默

以自我为对象,客观地视察,也就是说要真正地洞察自己、了解自己。很多人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实真能称得上了解自己的人并不多。

除了洞察自己之外,还要有幽默的感觉。真正的幽默,是保持某种距离凝视自己,认知理想的自己和实际上自己的对照,并感到的“滑稽”。幽默和粗野的嘲笑、无意义的笑料、攻击性的调侃等不同。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戏,能够客观地凝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以幽默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起起落落,才是成熟人格的表现。

(5)如梦如幻的人格解体

人格解体作为一个症状,在许多精神疾病中都能见,尤其常见于抑郁症、癔病、疑病症等。有一位抑郁症病人准确地描述了自己患病后出现的人格解体症状:“自从发病以来,我不但情绪不高,有自卑、自责的念头及对前途感到无望,还有一个症状也让我难以忍受,就是自己与别人及外界事物间总有一种难以打破的隔膜感,比如我看日出、看花,都如在梦里,与人交往时也有一种似真若梦的感觉,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在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过这种经历,尤其是那些爱幻想的诗人、小说家,更是常常“如堕五里雾中”,而且,有许多人还将这种经历记录下来,成为传世佳作。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保罗萨特曾写过一篇小说,名叫《恶心》,其中详细而逼真地描写了“我”的人格丢失的感觉。书中的“我”已丧失了独立存在的人格,而被其“替身”所替代了,连呼吸、写字等一举一动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为那位“替身”存在的,“我”为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显然,在萨特的笔下,这种人格解体(萨特称为“非存在”)是一种痛苦的心理经历。

正常人群中,也有许多人有这种人格解体的体验,但一般不会到医院去就诊,只有当事人觉得这种“似真若梦”的感觉妨碍了自己的生活时,才会求助于医生。

(6)把握好自尊的弹性

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为人处事若毫无自尊,脸皮太厚,不行;反过来,自尊过盛,脸皮太薄,也不好。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我们应把看问题的立足点变一下,不要光想着自己的面子,还要看到比这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事业、工作、友谊等。另外,还应坚持把实现交际的宗旨看得高于自尊,让自尊服从交际的需要。有了这种思想,对自尊就有了自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恼,哈哈一笑,照样与对手周旋,表现出办不成事决不罢休的姿态,直至交际成功。

第二节 血型、气质、人格与性格的关系

1.血型左右性格

不同血型的人在各方面的想法及做法有其差异,而同血型的人则往往有其共同的特性,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质,后天的因素极难对之造成太大的改变。

长久以来,从许许多多的实例显示,一个人的血型确实与他的思想、心态、性情及行为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不同血型的人在各方面的想法及做法有其差异,而同血型的人则往往有其共同的特性,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质,后天的因素极难对之造成太大的改变。

一般说来,各种血型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性如下:

1.O型的特性顺应生存欲望,因此对于生命的要求也最为纯真,且富于活力。

一旦决定了目标,就有非达成不可的趋向。另一方面,当目标模糊不清时,则比较缺乏意愿。

虽然具有罗曼蒂克及理想主义的想法,但在性格中仍存有极强的现实性。

团体性强,重视伙伴,追求心灵上的联系。

对于伙伴以外的警戒心强,抱有分清敌我的倾向,对于他人好恶的眼光颇具神经。

政治性强,但特别讨厌被人以权力施压于自己。

虽具有率直而直接的想法,以及率性而为的性格,但如果这些特性太过分,便会呈现过于单纯的样子。

自我表现及自我主张特强。

极易根据本身在社会上的立场及地位,而改变自己外在的表现。

擅于言词,且深具逻辑性。直觉了解事务,擅于视觉性的记忆。

喜欢并尊重具有创造性与个性的事物。

具有坚持信念这种人生的倾向。

一旦成为专业人员,往往就会有卓越的表现。

对于感情不会拖泥带水。

遇困境时常会突然感情用事。

深爱大自然及一切生物。

2.A型的特性

经常抱持着使命感及道义感过人生。

强烈地希望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能够安定、稳静,因此对于自己的周围都会很用心地维护。

对于刺激的反应,稍易生气而暴躁。

3.B型的特性

属于对多方面均感兴趣的记者型。

对于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东西非常考究,甚至将之当做人生的价值所在。

想法不拘泥于任何型态,喜欢创意,本身亦富于创意。

对于事物的是非要求严格,不喜欢形式性的判断。

所存有的想法往往较具实用性,缺乏罗曼蒂克的梦想。

比较不会对周围过度费神,或是遭受环境的影响,行动稍为大意。

意识上喜欢预先计划对将来的展望,对未来亦常抱乐观态度。

易于相信别人,不喜欢按照固定模式与人交往,常予人不和蔼或者粗枝大叶的感觉。

感觉相当敏锐,对于愉快、不愉快以及美的感觉尤其敏感,因此容易变成善变的人。

希望坚持道理,喜欢把事情的段落、黑白分清楚,但有依循老套的倾向,予人顽固的印象。

对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表现常有矛盾。

内心常常抱持否定现状的心态。

具有优越的忍耐力,对肉体上的苦痛能够忍耐,所子人的印象是努力型的人,有坚忍不拔的向上力。

在多变化及流动性的状态中,对人际关系及自己生活模式有困难之处,缺乏耐久性。

比较讨厌强烈的自我主张,极端喜欢充满温暖感的气氛。

虽然很会抑制感情,但一旦受伤害,则颇难恢复,往往需要长久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

极少能够以心相许的朋友,由于深具责任感,极重视自己所属的伙伴。

重视体贴及彼此的了解。

开始采取未曾经验过的行动时,会特别细心慎重。

在情感方面的动摇及表现虽大,但当情感消失时,则不会拖泥带水。

对于变化具有应对的能力。

存有固执于本身行为及想法的倾向。

一极少存有一般所谓的野心。

有关饮食及睡眠,所造成精神上的影响不多。

4.AB型的特性

想要参与社会服务的意愿颇强。

对于人际关系经常保持固定的距离及冷静。

与人交涉方面很圆滑、擅于和别人斡旋等有关人事方面的活动。

个性亲切,有人拜托时,往往无法说“不”。

有A面和B面双面性的倾向,A面为感情安定而冷静,B面则是任性,而感情也极易动摇。

想法通常很合理,有时甚至不重视感情,不喜欢如胶似漆的人情。

擅于做多角性的思考,有分析能力。

对于未来往往只抱持着负面的悲观主义倾向,而这点使其成为完美主义者。

对于机械性的事物兴趣颇高。

在吃饭及睡眠等方面,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批评、批判锐利,挖苦别人也是高人一等。

虽然计划、设计、及准备能力强,但过于干脆,稍缺耐性和执着。

重视工作及社会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分担范围,而非常讨厌被人侵害。

憎恶伪装的正义感。

对权力的欲望并不大。

嗜好方面,喜欢童话般或是幻想的事物,有时陶醉于戏剧性的感伤。

对于事情的决断,有点过于慎重。

对于睡眠不足,极端地无法应付。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虽然血型分为四种,但并非如同用四张设计图制造出四种不同特性的人,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血型,其性格特质也会呈现多样化。换句话说,人类的性格特质并非一分为四,而是或多或少含有其他血型的特征。

2.不同气质成就不同性格

气质与性格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尤其是那些著名的作家更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特与德谟克利特是同时代人。他在医疗实践中认识到脑是一种心理的器官,认为是由于脑,我们才能思维、理解、看见、听见,才知道丑和美、恶和善、合适与不合适。他认为人体有四种液体,它们来自不同的器官。粘液生于脑,黄胆汁生于肝脏,黑胆汁生于胃,血液生于心脏。而这四种液体的比例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体质。四种液体调和,人就健康,如果比例失调,人就会生病,感到痛苦。希波克拉特的四液体说不只是生理学的假说,它还涉及人的气质问题,所以后来加伦就把它发展为气质学说。

古罗马名医加伦继承了希波克拉特的四液体说,并把它进一步与气质联系起来。他指出,我们想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不是被星星或者神灵所主宰的,而是取决于我们身体中的液体平衡情况,即被称作四种“体液”的东西。他认为人的气质不同是由人体中的某一种液体占据了优势所决定的。根据观察,他把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的人表现为热心、活泼、好动;粘液质的人表现为冷静、善思考;神经质的人黑胆汁多,表现悲观,但有毅力;黄胆质的人容易发怒、动作激烈。

希波克拉特和加伦的气质学说,虽然缺乏生理科学根据,但却比较确切地划分和描述了人的气质类型特点,引起了后人对气质的生理基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至今它仍在心理学中占有一席之位。

加伦的观点使人类第一次有了这样的主张:人的态度和行为不是由神灵或天体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生理机能决定的,他的这个观点在多年后被莎士比亚采纳。

其实人的心理特征同人的神经生理学特征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即神经系统的类型。这种类型是由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不同过程的活动性和隐蔽性、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系统的状态等参数决定的,属于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的不同特点,它可以促进或阻碍人的相应性格的形成。

这些特性的组合决定着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和气质属于何种类型。在心理学著作中,把人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暴躁型,这样的人坚强、不沉着、急躁,他们在生理上属胆汁质;第二种是活泼型,这样的人坚强、沉着、好动,属多血质;第三种是恬静型,其性格比较坚强、沉着但有惰性,属粘液质;第四种是软弱型,其中有好动的,也有与人交往。新的人和新的环境往往令他感到束手无策,非常尴尬,所以他害怕与人交往。这种人宁愿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也不愿与他人接触。

一个人的气质不但取决于他所属神经系统的类型,还与这个人生长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有关。如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就受到家长的压制,这就会促使他形成恬静型或阴郁型的那些缺点。相反,如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就受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这就会促使他形成活泼型的那些优点,即使这些人的气质比较接近阴郁型或恬静型,也没有多大关系。

凡事有利也有弊,所有的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神经系统类型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神经系统类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不同的场合具有其不同的用处与功能。

3.消除人格障碍

所谓人格,心理学上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也称为个性。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等。它们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逐渐形成和巩固的。它表现出个别差异,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质或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其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就被认为是正常的人格。而有少数人,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的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与世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其人格偏离常态,即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也叫病态人格、变态人格、偏离人格、精神病态人格等。人格障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术语。严格意义上的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因而其患者既不是“精神病”,又不能说是“正常人”。

因此,有人格障碍的人,常常难以正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和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的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和周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对工作缺乏责任感,经常玩忽职守,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做出违反法律或扰乱他人和危害社会的行为。

概括起来,人格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1.一般始于青春期

人格是从小逐渐发展形成起来的,人格障碍也是如此。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期就开始显露,到青春期开始显著。因为年龄愈小,人格的可塑性就愈大,因而在青春期以前不宜轻易诊断为人格障碍。

2.属于严重的人格缺陷

有人格障碍的人,生理上可能有某些神经系统功能上的障碍,但是一般没有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它只是一种人格结构上的某些方面过分与畸形地发展或严重发展不足,偏离了正常人格而出现的严重的人格缺陷。

3.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

有人格障碍的人一般意识是清醒的,认识能力也保持完整。只是其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或对人感情淡薄甚至冷酷无情。无论是被动的或主动的行为变异,如偏执情绪、自我爱恋、被动性侵犯等,都给他人造成极大的困难,甚至带来祸害。

4.缺乏自知力

有人格障碍的人一般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也能理解社会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评价标准。因此,他们不能免除自己的责任能力,但他们缺乏自知力,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处,因而他们不能感觉自己有缺点,不知道有什么需要改正,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5.没有责任感

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是没有责任可言的。如对不道德的行为没有罪恶感,对伤害别人不觉后悔,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以为是。他们的行为后果和伤害别人,使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而自己则泰然自若。

6.形成后难以矫正

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就比较恒定而难以改变。偏离正常愈远,就愈不容易改,无论使用什么治疗手段,采取什么环境影响和教育措施,对患者都是无效或收效甚微的。

其实,要使普通人改变性格、气质也是不容易的。当然,也不是有了人格障碍就毫无办法,实际上,有的人到中年后,由于饱经沧桑或精力不足等,可部分或全部自动缓解。患者也可从心理治疗专家那里得到帮助,改善人际关系、缓解精神痛苦。

人格障碍表现十分复杂。《国际疾病与分类》(第九次修订版)把人格障碍分为偏执型、分裂型、情绪高潮型或情绪低落型、反社会型、强迫型、癔病型和衰弱型等。

那么,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临床经验表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有人格障碍的人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1)生物遗传因素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虽然这种说法很难验证,认为人格障碍患者的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

(2)病理生理因素

人格障碍患者虽然没有发现神经系统解剖、生理上的病变;但一般认为他们在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方面,有不健全的地方。人格障碍患者倾向于缺乏焦虑,因而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等等。这就表明,人格障碍在某种神经系统功能上是存在障碍的,但是一般没有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

(3)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形成人格障碍的关键因素。可以说,人格障碍是有缺陷和不完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必然结果。很多的人格障碍都植根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土壤之中。如生活的不安定、面临失业和潜在失业的危险、没有安全感、婚姻不和、家庭的不稳定战争等,这些都将给人带来烦恼和困境,乃至人格障碍。

另外,青少年期的心理失调、成年人的心理失调,都可能造成心理压力过重和自我贬值,毫无疑问,这也将引起人格障碍。

第三节 影响性格的三大因素

1.遗传对性格的影响

在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在形态外貌上会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然而你可否知晓,人类性格竟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呢!

在众多的人群中,性格没有完全一样的,有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不怕挫折、感情容易外露,有的人则观察敏锐、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有的人善于忍耐、缺乏生气、性格内向,又有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性格外向,这种截然相反是性格是由什么决定的,性格是不是也会与遗传有一定的联系呢?

回答是肯定的。任何生物都能把自己的一些特性遗传给后代,这也是说性格也可能是遗传的。

l996年l月,以色列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人类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叫作D4DR的基因,和人类性格有关。这个基因决定了一种喜好追求新奇的性格。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不“安分守己”,总想“跳槽”,寻求新的刺激。富于冲动,喜欢冒险。而相对应的性格则是:喜欢思考、冷漠、沉着、个性拘谨、恬淡寡欲。这种性格上的差异,过去一般都认为是由于孩提时代不同教养方法造成的,可是现在认为,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真实的原因还和其内在因素一遗传基因有关!

原来第11号染色体上的D4DR基因,含有遗传指令,具有支配在大脑中形成某种“受体”的能力。这些受体分布在神经细胞表面,能够接受一种叫作多巴胺的人脑化学物质,从而引发了追求新奇的欲望。

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学者们终于发现,D4DR基因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一种比较长,由7个重复的DNA结构序列组成;另一种比较短,由4个重复的DNA结构序列组成。较长的D4DR基因,可以形成较长的“受体”,它们对多巴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两者结合后,将引起人脑感应,从而使他产生了想要蹦跳、冲动的念头。而较短的受体,对多巴胺亲合力较小,引起的后果也就截然不同了。

这就是人类首次把一种性格特征和一个具体基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的实例。当然,这也是性格研究方面迈出的开创性—步,它至少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理素质,同样存在着遗传基础,受着遗传规律支配。

但是,性格的遗传影响只是相对的,而且在同父母的子女中也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后天条件,不同的环境与教养等对同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性格作为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受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及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的性格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一个集多元因素为一体的复合体。

即使可能有遗传形成的性格,通过后天的努力也会发生改变。有些人认为自己从小性格内向,长大后,这种性格也是难以改变。或者认为自己的父母就是性格内的人,自己由很难有所突破。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的。性格是先天和后天条件相结合的产物,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先天因素,但可以利用后天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改变和完善,以培养成健康良好的性格。

2.个人成长与性格形成密切相关

心理学已经清楚地证实了人的性格受一种自动引导系统的控制,这种系统支配着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反应。并且基于这样的原则而运行;人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成功型的人都乐于接受这一原则,而失败型则并非如此,他们总是等待着按照别人的指令行事。因此,这个系统本身的工作,将会维护成功型的个性而制约失败型的个性。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父母亲的影子、自己童年时代的影子,以及成年之后的自我同时并存。这种观点涉及到了弗洛伊德的许多不同层次的概念。这一理论根据人们的“生活脚本”展开分析,失败型性格的人和成功型性格的人都基于这样的“生活脚本”来行动和作出反应。你应当认识到,这些不同阶段在你的情感形成过程中,不只是产生某些影响,而它们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某种心理上的现实。你的“生活脚本”从童年时便开始写下来,要抹去这些烙印,是不大可能的,即使可能,那也很困难。

1.双亲的影响

“生活脚本”中,父母所留下的部分,包括一个孩子幼年时起从他父母那里学来的所有章程惯例,它们都未经加工而被当作原始材料记录下来——父母的信仰、告诫都被作为“真理”吸收下来,而不管这些“真理”是否合乎理智。你不可能完全抹去这些早期的烙印,因为它们是你最初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并将伴你终生。

2.童年的影响

“生活脚本”中,孩提时代的那部分与父母留下的那部分同时贮存于头脑里,这部分内容是小孩运用感情时父母作出的反应。这段经历包括从出生到5岁这段时间,它主要是帮助孩子去感受和理解一些事物,并不必要求他们去干什么事。在这一基本上不能自理自助的阶段,孩子必须同来自于父母的数不清的命令和要求作斗争。在这一过程中,孩子遭到了许多的阻挠,并因此而体验了很多消极情绪;孩子也通过从父母那里得到惩罚或赞扬,体会到自己是依赖于父母的。如同从父母那里受到的影响一样,童年的生活经历留下的影响也是不可抹去的,它们会永远伴随着你。幸运的是,那里面有着许多积极的因素,如想象、探索、创造、生活中充满欢乐。

3.成年时期的影响

成年人的某些特征,在你生下来10个月时便显现出来。按照美国当代心理学家E伯勒的说法,成年人最基本的功能是“把外界的刺激转变成为一条条信息,并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和处理”。从这方面来讲,成年人是一台处理资料的电子计算机。他作出的决断,既是基于他作为成年人的经验,同时也基于父母和童年生活给他的影响。成年人的另一个功能是预测可能性,在这方面,他处理旧资料,作出取舍,重新归类以便今后使用,同时收集新资料。

4.“生活脚本”与性格的关联

失败型性格的人,至少在某种程度说,他们靠父母和童年时代留下的那些影响来支配自己的生活,他们不是利用和加工新的资料,而是回过头去借助父母给他们留下的资料。然而,童年时代的那种创造性,只有在成年人的指导下才可能获得成功。但你必须重新估价父母留给你的一切,它们应该要么被你认可,要么被你抛弃。

成功型性格的人意识到,行动和反应是以父母、孩童和成年时的经验的巨大积累为基础的。成年人必须检查父母和孩童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和处理。成功型性格的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

3.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一个人的性格的形式除了与先天遗传的因素有关外,还跟后天的教化有关。所谓后天的教化,也就是人所成长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

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和职业状况等因素相互联系,共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如低收入阶层,高收入阶层,工人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不同阶层人群的价值观念、人生观等彼此不同,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要求和教养方式也不尽相同。通常,低收入家庭对子女较为严厉,对孩子的责骂或惩罚较多。贫困也是影响家庭稳定的因素,造成较多的家庭矛盾,家庭气氛紧张,如父母心情不佳,消极情绪向孩子发泄造成孩子的压抑,或者缺少对孩子的关心,缺乏良好管教方式,或者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忽视孩子的教育。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本身也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若不注意引导,则导致适应不良的人格特征。 VOkkr9D7tfqzVbWUcY0oE/erwg/sBCeK7BW5kS2Sh+ZzjHUPPDpNv1WldPSv24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