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

做生意是门大学问,生意场上既有一进一出的赚与赔,也讲究一进一退的人情练达。只一味地考虑赚钱,说不准什么地方就触到谁埋下的地雷。尤其与同行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但是千万不要树立死对头,不会做人生意就难做,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别挡了别人的财路,和气生财永远是生意场的不变法则,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对谁都不利,成功需要“生意不成人情在”的气度。

1.万事以和为贵,不要轻易与人翻脸

百龙绿色科技所(集团)总裁孙寅贵闯荡北京之前,曾在湖南家乡做了两年兼职律师。据孙寅贵讲,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觉得自己懂法,这绝对是比一般人高深的地方。在以后的那些年当中,一遇到什么不好解决的事,他的律师情结便会萌动,动不动就想打官司一决输赢。

事实上,在他经营百龙矿泉壶的那几年,大大小小的官司始终伴随着他。那么,企业从这接连不断的官司中得到了什么呢?

孙寅贵与别人打的大官司共有三个,一是与富豪的专利权官司;二是与德国大众的官司;还有一个是跟消费者韩成刚的官司。1992年,矿泉壶市场突然出了一匹黑马——“富豪”,它对百龙矿泉壶构成极大威胁,孙寅贵想把它“灭掉”。他发现富豪矿泉壶不仅在原理上有仿造百龙壶之嫌,而且在最初的外包装上直接印上了百龙壶图案。1993年,他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告富豪矿泉壶侵权,要求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百龙经济损失300万元。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是孙寅贵打胜了,可胜诉完全是精神安慰,至今孙寅贵没有得到一分钱的经济赔偿,还付出了近百万元的其他费用,包括诉讼费、审计费、代理费等。这场官司打得他满身疲惫,到后来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法庭赶快宣判,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当中。

与大众的官司,对孙寅贵在经济上和声誉上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接下来与韩成刚的那场官司,简直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时整个矿泉壶行业在宣传上大话讲得不少。1993年,山西一位叫韩成刚的消费者,不断在报上撰写文章批评矿泉壶企业的做法,其中不少话对矿泉壶行业来讲是致命的。其实,这件事情眼看就要过去了,因为读者已经对他的文章没有什么兴趣了。可孙寅贵偏偏旧病复发想告他,这一告,就把事情弄得复杂了。在新闻界的关注下,矿泉壶行业里的种种“内情”,都被公之于众,消费者对矿泉壶的信任降到了最低点,仅百龙在山西省太原市的直接损失就超过300万元。一审孙寅贵虽然胜了,但是虽胜犹败:整个矿泉壶市场已经无可救药。此后,韩成刚上诉,而孙寅贵已经没有打这场官司的心情了,二审仅判韩成刚言词失当。

现在对企业打官司这件事,孙寅贵的想法改变了:懂法和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没有错,相反还值得在企业大力提倡,但因此认为诉讼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根本之道则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百龙的经历证明“法庭上见”是要付出代价和风险的,无论胜败都将精疲力尽。孙寅贵刻骨铭心的体会是再也不想打官司了。孙寅贵觉得,打官司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远离诉讼更是一种自我保护,尤其对那些规模不大、时间不长、涉世不深的中小企业来说,更经不起诉讼的折腾。如果有一天企业间的诉讼少了,那将是中国企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处理任何事情,不可轻起争端,最好是采取中和的方法,或者在争讼初起时就中止,或者请德高望重、有权位的人来予以调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较为有利。

在时机转瞬即逝的商界,个人和企业一旦陷入官司中,很容易分神而使自己身心疲惫,从而错过发展的好时机。打官司是一件费力费时又费钱的事,所以,生意人应尽量避免诉讼、打官司,无争端、无诉讼对生意人来说是最有益的。

2.心平气和,做生意要有好心态

做企业的人必须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思想决定行动,心态不稳,行动就容易犯错误,最后毁人毁己。尤其是涉及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的时候,更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广东爱多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时公司有3个股东,胡志标和他儿时的玩伴,也是他的好朋友陈天南各占45%的股份,另外10%的股份由中山市东升镇益隆村以土地人股获得。据说胡志标和陈天南当时各人股公司的本金只有2000元。

胡志标是一个经营的天才,而他主打市场的手段便是广告,他所有的智慧和创造好像也都体现在广告上。1996年11月,爱多以8200万元人民币出价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电子类的第一名。过了一年,1997年11月,爱多又以2.1亿元的出价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广告招标的“标王”,全国轰动。那时候是爱多最兴盛的时候,也是胡志标最得意的时候。爱多日进斗金,胡志标喜不自胜。

然而,后来胡志标失败了,爱多没落了。原因是什么?失败不仅仅是因为争夺标王超过了自己的资本承受能力,也与胡志标因心态失衡而导致行动错误有关。当初爱多赚钱了,胡志标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了。爱多公司在胡志标的巧手经营下获得成功,赚到很多的钱,而爱多公司另一位与胡志标并列的大股东陈天南,从来不过问公司的事,却以2000元的出资,每年坐收其利,获得爱多45%的红利。这使胡志标心里很不平衡。

于是胡志标指使他的总经理助理,当时兼管爱多财务、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林莹封锁财务,不让陈天南查账。后来又在中山市成立了几家由自己担任大股东的公司,这些公司与广东爱多电器公司毫无关系,却盗用“爱多”的招牌,连注册资金也是从广东爱多电器公司挪用的。胡志标成立这些公司的目的不言自明,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产。

这些做法引起了陈天南的强烈抗议。陈天南先是发“律师声明”,后又与益隆村联合起来进行逼宫。1999年4月,胡志标被迫从广东爱多电器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位上“下野”。但富有戏剧性的是,在将胡志标拉下马来以后,陈天南和益隆村却因不懂经营,同时迫于经销商的强大压力,仅仅过了20多天,他们又将胡志标扶上马。经此一变,爱多元气大伤,最主要的是,坏了爱多的声誉,伤了经销商的信心。

2000年4月,胡志标以空头支票诈骗的罪名,被汕头一家公司举报被捕。2003年6月,胡志标被中山法院以“票据诈骗罪”、“挪用资金罪”、“虚报注册资金罪”三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0年。没有人会想到一代标王竟落个这样的下场。

自负的人通常有野心、自恃,对自己的成就感到相当骄傲,尽管表现得很自信,但是他们仍然会因为对形势估计不足而犯下大错。因为一个自负的人往往会被自己的成就蒙住了眼睛,看不清自己的真正面目,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3.让一步换来和气,争一步惹来晦气

经商做生意,与人合作,要懂得谦恭礼让之法。唯有这样,你的生意旅程才能顺畅通达。

三井银行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是一家著名的大银行。1891年,中上川彦次郎在政府高官井上馨的帮助下出掌三井银行,他被井上馨赋予了全盘改革三井银行的大权。

中上川彦次郎在认真分析、研究三井情况的基础上,订下了几项重要的方针:录用新式学校毕业生,为职员增加薪水,清理不良贷款,推掉官方托管资金,进军工业。中上川彦次郎做的第一件事是大规模的人事改革。中上川彦次郎首先让年老而无能的职员退休,大量聘用新式学校的毕业生。这些生力军给三井银行带来了勃勃生机,一扫旧日对官场唯唯诺诺的风气。但由于人事改革的动作过猛,牵涉面太广,虽然中上川彦次郎以坚定的改革态度取得了胜利,可得罪的人太多了,除了新进的毕业生,整个三井银行几乎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这为后来中上川彦次郎四面楚歌的境遇打下了伏笔。

在人事上做了重大调整以后,中上川彦次郎开始依靠他提拔的新人,风风火火地清理死账。他专门设立了“贷款整理股”,以集中力量解决不良贷款问题。这一举措遭到了几乎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反对,其中最为强硬的就是代理总裁西邑虎四郎。反对派认为中上川彦次郎清理死账,必然招致政府高官反对,结果是政府抽回官方资金,而三井银行也由此垮掉。

但中上川彦次郎理直气壮地反驳他们:“三井经手官方资金,已形成了难治的顽症。如果继续经手,银行的业绩会落后。现在正是大好时机,干脆和政府高官一刀两断,再去追求健康的经营,若不如此,今后只有死路一条。为了经手官方资金,三井在各地设立了那么多无用的分行、出差所。这只是我们的负担,应把那些无用的分行、出差所关掉。要想安渡危机,首要问题就是杜绝不良贷款。”

这一番话,使西邑虎四郎等无言以对。中上川彦次郎乘胜追击,把政府高官借款的数据登记造册,作为放出的款项预备追讨回来。中上川彦次郎任命高桥义雄为大阪分行行长,要求他把放给东本愿寺的款子收回来。东本愿寺与明治政府关系密切,长期以来,共向三井银行贷了大约100万日元(相当于现在50亿日元)的款子,但东本愿寺从未偿还过。中上川彦次郎要高桥义雄以扣押寺产相威胁收回款项。

东本愿寺得知后,甚为震惊,立即派执事长到东京与中上川彦次郎交涉。但中上川彦次郎异常强硬地表示:三井是不得已而为之,必要时不但要扣押寺产,还会扣押大殿的佛像。在中上川彦次郎的紧逼下,东本愿寺只有发动募捐来还债了。在中上川彦次郎的强硬态度下,100万日元的不良放款渐渐收回来,而且中上川彦次郎还命令各分行拒绝高官的贷款。

应该说,这一措施是正确的。但过犹不及,中上川彦次郎在1893年竞一口回绝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借贷要求,这立即使中上川彦次郎的处境艰难起来。包括原先看重并极力推荐他的井上馨,如今也对中上川彦次郎不满。于是,一场倒中上川彦次郎的运动铺展开了。

这时的中上川彦次郎自我感觉良好,完全未察觉四周的暗箭。由于一段时间以来,他的计划虽有阻力,但最终都实现了。中上川彦次郎似乎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的超人了,他仍在为三井的发展而殚精竭虑。

1900年4月,中上川彦次郎的敌人之一——秋山定辅办的报纸《二六新报》,以《三井一门的滥行》为题,报道了三井银行的总裁及部属,在京都日以继夜地召妓豪游,令三井财团狼狈不堪。接着《二六新报》又开始报道“三谷事件”,指责三井银行采用非正当手段鲸吞了市价100万日元的房屋与土地。这些报道,引来了对中上川彦次郎的纷纷指责。

以往,当三井受攻击时,会得到井上馨等高官的保护,但这次,井上馨无动于衷。更为严重的是,《二六新报》还指出三井银行的各个企业经营不善,银行现金余额已不足10000万日元了。这使得中上川彦次郎和三井的名誉大受打击,并引发了挤兑风潮。内部的反对派又开始四出活动,要求撤换中上川彦次郎,内忧外困之下,中上川彦次郎病倒了。

这给了中上川彦次郎的敌人可乘之机。6月25日,在井上馨干预和安排下,秋山定辅、三井高保、三井三郎助、益田孝等在三井集会所开会,中上川彦次郎在会上孤立无援。会议决定,三井将制定“三井家宪”约束同族,从7月1日起,与三井有关的重要事件,均需获得三井同族大会的认可。这实际上是夺了中上川彦次郎的权。

中上川彦次郎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生意人。他高傲自负,蔑视环境,敢于冒犯权贵,甚至连首相和位高权重的恩师井上馨的账也不买。由于一意孤行,树敌太多,最终导致众叛亲离,在舆论界和众多业内人士的联合攻击下,中上川彦次郎被剥夺了对三井银行的管理和领导权。

被打入“冷宫”后的中上川彦次郎,孤独地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1901年10月7日,中上川彦次郎在与疾病搏斗了两年后,凄凉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中上川彦次郎的教训在于,无论你是多么才华横溢,都不能一意孤行。有时一项正确的意见和措施可能会招来众多的反对,那就要采取变通的策略,不妨尝试一下以退为进,过分的强硬会招来不必要的敌人。

一个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也无论有多大成就,都应始终如一地保持谦恭。在商界交往中,骄躁乃是大忌,只有保持谦恭而不自大的态度,才能显示出对他人的尊敬,也只有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寻求上进,从而才能为自己以及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人要有谦德,做到谦,遇事就通达,就有好的结果。如果骄傲狂妄,他就会与别人疏远,他会把所有的力量都集拢于自身,并把自己遮住,得不到真理之光。做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切莫因不知道深浅进退而祸及自身,这是商战与人生都应时刻警惕的。

4.留条生路给别人,留条财路给自己

“多个朋友多条道,多个敌人多堵墙”,是生意场的名言。树敌过多,会使生意人遇到许多麻烦,失去很多机会。

做生意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伤害别人,不然,自己会反受其害。竞争,能交朋友,也难免树敌,这是生意人很难回避的。有的人自以为只要做自己的生意,走自己的路,便不容易树敌,但是,事情往往同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因为,假如想依照自己的理想走完一生,你绝不可能随便与他人妥协;就个人来说,“独善其身”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对别人来说,并不见得不是虚伪。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你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但不管你说得多么正确,仍会有人持相反论调,倘若你不理会他们,一味坚持己见,你们之间必有摩擦。而且,这种摩擦也会日益增加,最后势必导致你们反目成仇。

你若想依自己的信念生活,而不懂得适当的妥协,很可能是不论身处何地,你的四周一定树满了敌人。

当然,真正的强者是不怕他的敌人的。就拿对待恶势力来说,也许你是位餐厅的经理,这一天恰巧有几位地痞流氓前来捣乱,向你索要钱财。作为一个真正的强者,你是不会轻易屈服的,这样也许你会被打个头破血流。可是你要想到,在你身后有严正的法律和捍卫法律的执行机关,下次这帮流氓再来时,你就通知法律机关,让警察来对付他们。因为对方是流氓,没有屈服的必要,更何况这种人就算你不愿与他们为敌,他们也不会放过你,你如持有这种看法,那是完全正确的。

可是,这种态度用在生意场上,却不是聪明的方法。在生意场上,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抱着“对恶势力绝不妥协、绝不屈服”的态度,一定会伤害别人。假如你坚持下去,你就可能树立很多敌人。而且敌人愈多,对你赚钱愈不利。生意人要明白这个道理。

不要耍小聪明,也不要把别人当傻瓜,更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包括看门的。无论什么人,都不要得罪,不指望他能帮我们什么,但也不至于害我们,因为任何人总有用得着别人的时候。

做生意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财富的积累也是如此。不要指望一单业务赚很多钱,也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好了,业务自然会源源不断地堆起来。

在生意场,生意人是靠彼此互助才能够得以生存的,就连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也都要有一位名叫“星期五”的伙伴,更何况身处这一竞争激烈、社交往来频繁环境的生意人,所以,“得罪人”是一种剥夺自己商业生存空间的行为。

(1)得罪一个人,就为自己堵住了一条财路

虽然世界很大,不过,有时却会因得罪人而显得很小。

当然了,人还不至于得罪了几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吧。但世界虽然很大,有时却会因得罪人而显得很小,甚至有时连走在路上都会有仇人相见,更何况同行同事?同行有同行的交往圈子,得罪同行,彼此碰面的机会更大,那多尴尬!而且多么不利!本来你可以和他合作获利,却因得罪他而失去做生意的机会,这多可惜!

(2)得罪一个小人,会把生意做砸

在生意中,得罪君子,了不起大家不讲话,各干各的;但是,要是得罪了小人,事情可没完没了。就算他不采取报复手段,也要在背后对你造谣中伤,为你制造许多恶舆论,你有理也会变成无理,多不值得!

这里之所以强调“不轻易”得罪人,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当事有不可忍时,当正义公理不能伸张时,还是要有雷霆之怒的,否则就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这种雷霆之怒有时会得罪人,固然有可能为自己堵住一条财路,但也有可能开出更多的康庄大道。但除了这一点外,还是不得罪人的好。

因此,当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时,请想想,切勿轻易动气。此外,也切记不要气焰嚣张、盛气凌人,这种心里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的态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常不自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罪人会变成一种习惯,如果生意人老是压不住怒气,改不了个性,便会说“反正我就这样”,那就只能自己将自己推向狭窄的死胡同了。

不妨常想想这句话,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那么,反过来说,多得罪一个人就少一条财路!

5.气度就是风度,不骄不躁才和谐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高度。对于已经富起来的,已经成功的生意人来说,似乎更值得考虑一下。综观很多生意人积累财富的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经营者在发展过程中,其财富的多少,往往取决于生意人的决策。当然我们不是说企业只靠生意人一个人去做,而是说生意人的性格也即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对整个企业和财富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例如,同是互联网,其经营却存在着天壤之别,一家年赚几百万,一家则年亏损几百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不难理解,根本因素在于两个企业的管理者的理念上。

A、B两家企业老板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结果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在于虽然两人都坐在办公室里不出来,但所想的却不一样。A企业老板每天坐在电脑前,观察研究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形势,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商务部反馈回来的市场状况对企业方向和战略目标进行小范围的调整,以便更能迎合市场和客户需求。B企业老板每天不研究行业动态也不听取市场部门的汇报,企业里也有企划部,但企划部写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不被认可,就是认可了,到最后执行的时候也是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老板安排下来的东西也一定要按照老板的想法去做,尽管策划部已经说了,这种想法不可行,但还是要照着老板的想法去做。也就是说B企业老总总是固执地按照自己闭门造车的方法去管理企业,在不了解对手和市场的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企业家本人来说,要想使财富雪球越滚越大,企业家有自己管理企业的才能,这种才能包括领导者的管理艺术,也包括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的“气度”。

气度和高度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事业和财富的高度以及他受尊敬的程度。一个没有气度、没有责任心和不把创造财富当成事业的生意人,是很难把财富保持下去的。他们往往在财富面前所采用的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手段,不断敛财,更有甚者,以他们自己卑鄙的价值观和低俗的审美情趣使出一些怪招损招来哗众取宠,而这样没有气度的生意人也只能算是守财奴和一时的暴发户而已。他们的财富也最终会因他们的“事情”败露而逝去,有些最终还难逃法律和道德的指责。

只有那些真正有海纳百川气度的生意人,才能真正守住财富,为人们所敬仰,胸襟坦荡,气度不凡,才会建立自己的长久霸业。成功是有气度的结果,气度是获得财富的辅助条件。事实上,在生意中,唯有气度,才能让你真正领悟经商之道,为自己打造出一条通往财富与精彩人生的“钱途”。

有一个生意人,她是台湾数一数二的大药厂的创始人,旗下的产品众多,光是某个品牌饮料,就能在一个暑假为她赚进上千万元的净利。

她的孙子要创业,她一下子就赞助50万~100万美金;招待客户出国,信用卡一刷又是上百万美金,她全部承担。其气度更是无人能及。

她并不因为堆积如山的财富而自视甚高,相反地,因为白手起家的辛苦,她很能了解其中滋味,并且知足。

她的一个亲戚拜访她家,看到她家那豪华的排场,一下子给吓着了,她不但不怪亲戚的没礼貌,反而热情地招待了他。熟悉她的人都说跟她相处得很是自在,被她的智慧与那种肚里能撑船的气度所折服。就连平常老摆着富人架子的朋友,也唯有到她那儿,才看得见谦虚的一面。

亲戚朋友上她家拜访,想带点礼物去,但面对这样一个几乎什么场面都见过的人又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她能够看上眼的。这时她就对亲友们说,什么年纪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挑选你们喜欢的就行了。

在交朋友方面,她也特别用心,如果她不说,没有人知道她原来是个特别有钱的人。

她的一个朋友的女儿举行婚礼,按照当地的习俗,在教堂上致辞时,要向个有福气的人借一样东西,于是,朋友的女儿选择了她。

她笑得合不拢嘴,连声答应说没问题,还感谢朋友不计前嫌邀请她。她的雍容气度,自然也被她的孩子孙子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50多岁的儿子仍然虚心地向她讨教事业上的问题,只要她一生病,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儿孙们便会纷纷回国。

事实上,像这样以德服人的生意人,比起只会夸耀自己财富,只重自身感受,不懂体谅与礼貌,活像个暴发户的生意人,更能容易赚钱,而这也是生意人所应该拥有的气度。

42岁的李惠是以干修鞋美容起家的,虽然已经是一个拥有千万资产的富婆,但在旁人看来她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千万富婆。她甚至曾开着一辆黄色跑车在众人瞩目下驶到了一所大学校区门口,并拿出破旧修鞋木箱在食堂门口摆开摊子,扯起了嗓门喊着:“免费给同学们擦鞋,欢迎交流择业经验!”此举令过往的大学生个个瞠目结舌。疑惑中,一些同学提来了自己的旧皮鞋让她擦。言谈间,人们才得知:这位女士竟然是位身家千万的公司老总!而她此行的目的,正是用行动启发和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可以说,李惠也正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当初,在李惠做承包工程经理的丈夫眼里,妻子自立门户擦鞋的生意简直就是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可是几年后,夫妻年终合计当年所得时,丈夫惊讶地发现妻子做这行的收入竟是自己收入的数十倍之多!此后,凭着李惠的吃苦耐劳,她又在短短几年间抓住了机遇,成功地把生意从最初的一两个门面,扩展到了全国,打出了知名度。如今的她,已是在国内拥有2000余家擦鞋连锁店,身家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老总了,她的经营从当初的扩大规模发展到了今天依靠出售技术和品牌,成为业内的一个传奇。

拥有千万家产的李惠仍然保持着创业时的平和心态,她曾说,放下架子,冷静地面对形势,坚守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相信但不迷信,即使成功也要保持低调。从最平凡的工作着手,把一件事情做深做透,并最终将一个职业做成一份自己的事业!

6.有钱一起赚才是硬道理

做生意为的是赚钱,但不能只为利而伤和气,甚至背离做人的道德。只注重眼前的生意人总会在各方面挖利润,而眼光长远的大生意人则是舍小利,求大利。这不是简单的互换原则,而是对获利之道的深层理解,也是做人的原则。

李嘉诚认为,不会做人的人,终究成不了大气候。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有些人相信贪利,才能暴富,这是典型的暴发户心态,生意难做大。能把生意做大的人都是舍小取大的人,他们能取能舍,心态开阔,打造自己的财富天下。

李嘉诚控有香港最大的综合性财团,多年荣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华人首富。他同时又是个道德至上的生意人。

在西风氤氲的十里洋场香港,李嘉诚能将致富与守道德较好地结合为一体,实为难得。

对这么一个“德商”,谁不愿意与他做生意呢?

由此可见,既守道德,又生财有术者,实在是生意人之上乘者。

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为老板出力,这个企业必定大有前途。

李嘉诚出任10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佣金都归入长实公司账上,自己每年只拿5000港元。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年薪。按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佣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便递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李嘉诚20多年坚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

李嘉诚的高明之处在于:小利不取,大利自赢。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佣金,赢得的是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有公众股东帮衬,长实股价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而以李嘉诚所持股份看,佣金又算得了什么呢?

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年度,李嘉诚所持长实、生啤、新工股份,所得年息就共计有12.4亿港元——尚未计他的非经常性收入,以及海外股票的年息。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唯李嘉诚一类的商界翘楚,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又是其中最聪明的人。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一些人目光只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李嘉诚正相反,他舍弃了小利,而赢得了大利。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定则。

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之利益,而无视他人的利益,只能是做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7.和气生财,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市场竞争中,很多企业视竞争对手为敌人,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之势。于是不计代价打压对手,最后形成过度竞争,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以杀伤对方来获得自己的成长,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过度竞争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无法获得持续成长。

俗话说:和气生财。与其相互结怨因争斗而导致双方受损,倒不如化解矛盾彼此相安共存。竞争是难免的,但盲目树敌则是愚蠢的。我们说,商场犹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不消灭对方就会被对方消灭。而商场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几年前,格兰仕与美的就小家电收购一事大打口水战,引起一段商界恩怨。说起两家恩怨,可谓源远流长,当年格兰仕进军空调行业,并且宣布要做中国空调的制造大王,而空调恰恰是美的的拳头产业;同样,美的小家电也进入了微波炉领域,并且做到了全国市场第二,紧跟在格兰仕之后,而微波炉也是格兰仕的核心产业。两家都把对方进入自己的核心产业领域看作是对自己的侵犯,于是,仇恨就此形成。

其实,不光是格兰仕与美的之间互相视为仇敌,青岛的海尔和海信之间,合肥的美菱和荣事达之间,都发生过类似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恶性竞争。

同行相争只是一个极端的表现,实际上,更多的现象是在同一行业内,大家都寸土不让,有的不仅是要挤垮主要竞争对手,还要消灭一切对手,一统天下。20世纪90年代的彩电价格大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家为了争霸而起,当年的长虹举起价格屠刀,大杀四方,随后创维、TCL、康佳等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跟进,一时间烽烟四起,最后,大家都无钱可赚,彩电行业成为夕阳行业。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肯德基的地方,基本都有麦当劳,它们是竞争关系,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时候肯德基发动个什么“战役”把麦当劳给消灭了,相反,它们在互相竞争中促进彼此的进步,同时共同培育了市场。相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身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互相视对方为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两家企业却从来不搞恶性竞争,甚至连促销活动往往都有意错开。

也许,我们能够从蒙牛的发展中参透商业的大道。短短6年,蒙牛就崛起为中国乳业的领袖型企业,获得中国成长最快企业的称号。1999年,当时的蒙牛还名不见经传,但是,蒙牛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拼命打压竞争对手,相反,蒙牛几乎投入血本,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了“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旗帜。在它的广告里面,有其重要对手伊利,还有众多其他竞争对手。这样做的结果是,内蒙古的乳业整体发展迅猛,确立了中国乳都的地位,而蒙牛也借乳都之势迅速崛起,乃至最后与伊利双雄并立。

在蒙牛的崛起过程中,就是“同城相生”的典型范例。“同城相生”的本质,就是一种共存共赢。在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非零和博弈,是可以达到共赢的。很多行业,都可以通过大家一起努力,造就一个大的产业。现代商业社会讲的是在竞争中合作,最后大家一起成长。企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懂得共存共赢,这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大道。

离因异而起,合因同而生。离中有合、乖中有正、异中有同,此乃客观规律。经商要能够做到异中求同、去离趋合、共存共荣。

当别人与自己的想法不同时,不可一意孤行、排斥异己,而应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一意孤行只会使自己陷入无助的境地,这乃是企业经营者之大忌。只有各个方面的声音都听听、求同存异,才能团结一大批人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市场虽有竞争,但各公司之间并非一定是敌人。同行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妒忌,似乎已是常情了,由妒忌到倾轧,相互诋毁、相互拆台、大打出手、你死我活……这种低下的、卑贱的、无道的、愚昧的蠢行,全是自我作践的笨法。

“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可以成功。”清代大生意人胡雪岩这样说。因而精明生意人在生意往来时,往往能够通过巧妙调整而取得双赢的效果。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同行业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是相通的,不应有冤家路窄之感,而应友善相处,豁然大度。这好比两位武德很高的拳师比武,一方面要分出高低胜负,另一方面又要互相学习和关心,胜者不傲,败者不馁,相互间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与对手竞争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运用正当手段,也就是说,只能通过质量、价格、促销等方式进行正大光明的“擂台比武”,一决雌雄,切不可用鱼目混珠、造谣中伤、暗箭伤人等不正当手段损伤对手。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市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此时可能对甲企业有利,彼时又可能对乙企业有利。所以,做生意时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可以一时胜负论英雄,更不可以一时失利而迁怒于竞争对手。

8.和气才能生财,竞争不是恶斗

朋友是人生的财富,没有敌人,多交朋友,才是赢得人缘的根本。在生意场上大家要相互帮衬,做到和气生财。这就是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和气才能生财,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

一般来说,商场上很容易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执不下,甚至争斗不休。或者因为一笔生意受到伤害,从而耿耿于怀。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反目成仇、结成死敌的必要。这是一个深刻的做人哲理。

今天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或者为争一单生意搞得两败俱伤;然而,说不定明天相互携手,有可能共占市场,彼此得利。所以,有经验有涵养的生意人总是在谈判时面带微笑,永远摆出一副坦诚的样子,即使谈判不成,还是把手伸给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愉快!”

因为,生意场上树敌太多是经营大忌,尤其是如果仇家联合起来对付你,或在暗中算计你,你纵有三头六臂,也是难以应付的。况且,做生意的主要精力应用于如何开拓市场,如何调动资金,如何做广告宣传等方面,要是老在对付别人的暗算与报复,难免会顾此失彼。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不成人情在。生意人一般都较圆滑,这也是多年的经验使然。人与人之间,或许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同一行业里,这种仇恨一般不至于达到那种地步。毕竟是同行,都在为着同一目标而奋斗,只要矛盾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中国有句老话:冤仇宜解不宜结。同在商界谋生,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自己。不过,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

所谓世界很小,如果某天遇见曾经被你捉弄的同行,你将如何面对他?这岂非陷自己于危险境地?要是对方的实力比你更高就更不妙,所以何必自设绊脚石?奉劝你给人留下一个良好印象,不要做“小人”,所谓“少一个敌人等于多一个朋友”,开开心心地去做生意,又与同行保持良好关系,才是上上之策。

“如何化敌为友”,在生意场上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没有敌人,将使你在商业竞争中左右逢源,将使你所向无敌。 YHy482J6N/sNOaFApFRtpm/kYnqo/tNymZRuP8xrJ6uoAEN7mxH2m4J1irTUTP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