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1

人不能存有害人之心,但却不能没有防范之意。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处事老练者就为自己留好了退路,一旦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自己也有了心理准备,即使受到创伤也只是微乎其微;而刚刚入世者,因为,毫无防备就有可能遍体鳞伤。

1、不要贬损他人抬高自己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贬损他人的同时,也是在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有这种癖好的人,在抬高自己贬损他人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对方的感受与对你的看法,只顾自己享受虚荣心满足后的喜悦,殊不知,摒弃、孤立早已为你挖好了陷阱。

有这么一句神奇的妙语,它可以阻止人们辩论,消除他人产生的恶感,并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还能使对方注意聆听。那么,你是否急切想知道这一神奇妙语是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我一点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也会与你的感觉一样。”

而事实上,有些人恰好与此相反,对于别人强过自己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通过贬损别人,说明别人并不强于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

李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人缘不好。因此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是真的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非也!原来是李先生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喋喋不休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先生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于是大家都不买他的账,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显然,李先生人缘不好,其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现实生活中,像李先生这种人为数不少。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种种表现

(1)捏造事实贬损他人

有些人为了抬高自己、贬损他人竟达到了捏造事实的地步。尽管他所说的事实是捏造的,可也是有鼻子有眼的,颇能迷惑人。

面对捏造事实的指责,受害人有口难辩,无可奈何。例如唐某与李某同去某地出差。采购一种紧缺物资。他们到某地时,当地已无货供应,必须再等一个月才有货。于是,唐某与李某空手而归。可是在向领导汇报时,李某竟对领导说:“年轻人就是贪睡,那天早晨如果小唐早点起来,我们可能就买到货了。”唐某说:“本来就没有货了啊,这与起早起迟有什么联系呢?”领导连忙批评唐某说:“老李说得对啊!你应该接受,以后改正啊!”唐某听了领导的批评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气,还有什么可辩解的呢?不过从此以后,唐某对李某敬而远之了。领导再派他与李某一道出差,他都借故推辞。

(2)夸大事实贬损他人

有些人为了达到贬损他人的目的,将针眼大的事情说得比箩筐还大。

某科研单位赵某应朋友之邀,给朋友帮了两次忙,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巧让本单位的黄某知道了。于是在一次会议上,黄某说:“赵某受了金钱的诱惑,不好好做本职工作,竟去从事第二职业。这种做法是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表现。”赵某仅仅帮了朋友两次忙,黄某竟夸大成“从事第二职业”,并给其戴上“受了金钱诱惑”的大帽子。

(3)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对比贬损他人、抬高自己

一次某省高教局成人教育处组织政治经济学统考。哲学老师田某从高教局同学处获得了这一信息,于是回校对任政治经济学课的许某说:“你们政治经济学统考,你知道这个消息吗?”许某说:“我现在还没有接到这一通知。”在年终考评会上,田某说:“许某教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统考一点也不关心,统考消息还是我告诉他的,我比他还着急,许某太没责任感了。”这样一比,他似乎成了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人了,而别人倒是一点责任感都没有了。

(4)含沙射影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舒某与兰某同在一科研所工作。舒某勤于笔耕,一年之中竟发表了20篇论文,而兰某仅发表了一篇论文。兰某心中很不服气,因而在年终考评会上自我评述说:“我今年文章只写了一篇,但质量是很高的,绝不像那些写得多的粗制滥造的文章。”显然兰某这是在含沙射影地贬低舒某。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危害

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择手段地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呢?其原因显然是出于一种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虑的心理。

有些人为了充分地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因此往往喜欢找参照物,自以为通过贬损他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然而不管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出于何种心理,都是一种缺乏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危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和自我消沉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虚荣心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思想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形成一种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因而在单位无疑就会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因此无条件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尊重自己。别人一旦不服从自己、不尊重自己,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失落感。然而这种人的行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只会越来越激起别人对他的反感。这种高期望与实际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种人的自我消沉。

(2)影响团结,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由于这样贬损别人,势必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因为这种贬损与实际差距很大,实际上是对别人工作的一种主观的否定,所以一旦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还会严重地影响他人的正常的思想情绪。另一方面,贬损的言辞还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作为攻击或整治他人的材料,势必破坏彼此之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3)制造矛盾

由于这种贬损他人的行为往往戴着一副迷人的面具,甚至闪烁着某种光彩,因而很容易被一些不作调查了解的领导相信。而一旦领导相信,领导者就会对被贬损者产生一种不良看法,甚至会据此批评被贬损者,被贬损者就会认为领导不实事求是,而领导者又认为被贬损者不接受批评,这样就影响了双方之间的关系。而被贬损者一旦对领导产生了怨气,就很有可能不服从领导,甚至会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这样一来,矛盾可能越来越激化。

(4)引发民事官司

贬损他人从法律上说是一种侵犯他人人格的表现。尤其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这更是一种诽谤他人的行为。因而如果一个人经常捏造事实贬损他人,就必然地会激起别人极大的反感,而致使他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也就必然地引发民事官司的发生。

怎样对付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人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确实十分令人生厌。一个单位如果有几个这样的人,大家肯定难以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因此对待这种人绝不可姑息,应该设法纠正他们这种缺乏道德的行为,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1)当面澄清事实,使其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

对于捏造事实贬损他人的人,受害人应该敢于澄清事实。澄清事实不需要争辩。在心平气和的心境下将事实原原本本地陈述于众,并且列举证据,证明事实真相,使捏造事实者在证据面前无法交待,从而唤醒他们的良知,在铁证面前幡然悔悟。例如某校赖老师在一次教研会议上夸耀自己如何下班后组织辅导同学学习,而批评纪老师连学生寝室都未去过。纪老师说:“对于赖老师的批评,我有必要澄清一下,班主任对下班后辅导同学的老师都作了记载,我本学期共下班辅导12次,也许赖老师没作过调查吧?那么请赖老师去看看班主任黄老师的记录吧。”在事实面前,赖老师非常难堪。

(2)直率地提出批评,指出错误的实质

对一贯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人在年终考评中大家都应直率地对其提出批评,并分析其行为的实质,使其改变不良行为。某县委办公室干事张某一向喜欢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在年终考评中,办公室有5个干事对张某提出了意见,并指出了张某这种行为给办公室带来的不良影响。张某面对大家直率的批评,不得不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3)对一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者诉诸法律

因为一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对他人的身心造成了损害,因此受害人应该诉诸法律,让其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收敛这种不良行为。

做人悟语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是一种缺乏道德、缺乏修养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有这种行为的人非但不能把自己抬高,而且迟早会被摔个后仰八叉。

2、打人莫打脸,伤人莫伤心

有句话说得好:打人莫打脸,伤人莫伤心,一旦伤了人心就有可能让你失了人缘,成为孤家寡人。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军。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代表团的一位同志当场作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

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准确地翻译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苏驻军司令和其他将领看到这一情景,在干杯时眼里都含着热泪,那位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为什么在社交场合要特别注意为对方留面子、注意给对方“台阶”下呢?这是因为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人们会因你使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心,而对你更为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这些,对于今后的交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恰恰是不少人所忽略的。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也算是处事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否则对方没能下得“台阶”出了丑,可能会记恨你一生。相反,若注意给人“台阶”下,可能会让人感激一生。

由于自己的不慎和忽视,下列社交误区都可能使对方陷入难堪的境地。

(1)揭露对方的错处或隐处

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忌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需“点到而已”。

有这样一个事例:在广州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你,并按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账簿上,你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听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2)张扬对方的失误

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有些失当等等。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更不应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他的自尊心,使他对你反感或报复,而且也不利于你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的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如果把每个人的失误都当成笑柄,自己也就有了制造笑柄的失误。

(3)不要让对方败得太惨

在社交中,常会进行一些带有比赛性、竞争性的文化活动,比如棋类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尽管这是一些文娱活动,但大家都希望成为胜利者。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实力雄厚”、能绝对取胜的情况下,往往并不使对方失败得很惨而狼狈不堪,反倒是有意让对方胜一两局,既不妨碍自己总体上的获胜,又不使对方太失面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连赢几盘棋后,往往会有意走错几步,让对方最后赢一两盘。与人处事正像下一盘象棋,只有那些阅历不深的小青年,才会一口气赢对方七八盘,对方已涨红了脸、抬不起头,他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喊“将”。其实,作为社交活动,并非正式比赛,对输赢不必那么认真,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否则,计较起来,会给对方造成不佳的心情。据说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极爱下象棋,又把输赢看得很重,在一次宴会后与棋艺不凡的陈景夷对弈时,本来已一比一平局,却要下第三局,在残局时被对方打了个死车,顷刻间胡汉民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又急又恼,当场晕厥,三天后竟因脑溢血死亡。

我们不但要尽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造成别人下不了台,而且要学会在对方可能不好下台时,巧妙及时地为其提供一个“台阶”。否则,很可能会由于方法不当,本来是帮助对方下台,结果反而弄得对方更尴尬。这里也有几点应注意:

(1)要注意不露声色

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有一则报道很能启发人。一次,一位外国客人在天津水晶宫饭店请客,请10个人要3瓶酒。饭店女服务员知道10个人5道菜起码得有5瓶酒,看来客人手头不那么宽裕。于是,她不露声色地亲自给客人斟酒。5道菜后,客人们的酒杯里的酒还满着。这位外宾脸上很光彩,感激这位服务员给他圆了场,临走时表示下次还来这里。如果服务员想让这位外宾“出洋相”是太容易了,但那样就会失去一位“回头客”。善于交往的人往往都会这样不动声色地让对方摆脱窘境。

(2)要注意用幽默语言作为“台阶”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幽默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作家冯骥才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到公寓去看他。他们谈话间,那位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拼命蹦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也显得自己不够热情。于是,冯骥才便说了一句幽默的话:“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朋友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结果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风趣。

(3)要注意尽可能地为对方挽回面子

有时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这时,你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为对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会使对方更加感激你,譬如本文开头周总理对苏联翻译的做法。帮助对方挽回面子,会使他对你感激不尽。

做人悟语

与人相处过程中,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场面时,不妨给别人创造个“台阶”下,千万不能就此“良机”给人以颜色,即使你与对方有再大的冤仇,也不能当着众人面令对方下不了台,要知道打人不打脸,伤人不伤心。 kGfO00DtrTTZXYBLxMdgIX7KC+J9hnHxl7OM1qIn4mXEXaDB4izFxIvj3xgN4e9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