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聚集人气集结人缘2

4、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宽厚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人与人之间原本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太大的厉害冲突,偶尔发生一些小摩擦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只需要你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这些细小的矛盾,要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你的人气指数才能越来越旺。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饶人并不是没有个限度,见到别人做了坏事,还要饶恕他替他掩藏几分,这就不能称之为饶恕,应该换个词叫做姑息,这似乎与人们惯用的处世原则相抵触了。

而明人吕坤对此却有另一番看法,他认为宽厚待人,可以使自己心胸宽广,同样也可以令犯错者改过自新。许多人对他的这种想法提出了疑问,可是事实证明,他的想法一点错也没有,这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古往今来屡试不爽。

南宋的沈道虔为人宽宏大量。他家的菜园里,种有萝卜。一天,沈道虔从外面回到家刚要推门,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菜园里偷他家的萝卜,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大喊捉贼或上前与其厮打,而是连忙躲避起来,等偷萝卜的人走后他才出来。

还有一次,沈道虔发现有人拔他屋后的竹笋,他命人告诉那偷笋人说:“这片笋还小,留着它们长大后可成竹林。如果你要竹笋我可以送你比这个更好、更大的。”他命人到集市上买了两个又新鲜又大的竹笋,给偷笋人送到了家里,那人惭愧地低下了头。

沈道虔的家庭并不是非常富有,为了生活他经常带孩子们到田里去拾麦穗。一次,他在拾麦穗的过程中,遇到两个为麦穗而争吵的人。他二话没说,把自己拾到的所有麦穗都给了争抢人,二人见状顿时停止了争抢,惭愧得羞红了脸转身离开了。

宽容是制止争吵的良药,同时也是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好方法。生活中的小事,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就大度一些,没什么大不了的,吃点亏就吃点亏,更何况宽容也未必就一定会吃亏啊!吕坤不是说宽容可以让人的心胸宽广吗?经过事实验证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论断。其实,依照吕坤的说法,你吃了点亏宽容了他人,自己的心胸也随之宽阔了,这怎能算是吃亏呢?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的仁厚在乡里广为流传。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丢了,碰巧曹节家的猪与邻居家跑丢的那头猪长得几乎一样。邻居找到曹家,说曹节养的猪原本是他家的。曹节没有与邻居争吵一句,就把猪交给了邻居。

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才知道搞错了,连忙将猪给曹节送了回去,并连连道歉,曹节宽厚地笑了笑,并没有责备邻居。

沈道虔和曹节这种饶人看起来似乎有点愚,对他人的坏毛病也照单全收,宽容忍让了事,在一些人眼里他们似乎显得有些窝囊懦弱。而事实上,这才真正说明了他们宽大厚道的为人。

偷萝卜、拔笋、争麦穗,虽然是错误的行为,但也是出于贫穷的无奈,有什么必要穷追不舍争吵不休呢?争吵甚至殴打可以替他纠正错误、一改常态吗?不能。

而吕坤的这种宽容却让偷盗之人自行感到自惭从而改过自新。邻居错认猪,虽然显得有些自私,但同样都是为了生计,一头猪对贫穷家庭来说相当于是全部家产,丢失了自然会情急,着急之下认错自家猪也是有情可原的。

古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宁愿自己吃亏,由此可见其高尚的人品与完美的处世方法。

生活中,与他人相处时不采取极端的方式揭穿打击他人的坏处,而是本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用宽容予以包容,让对方自觉惭愧岂不更好?他人还会感激你为他保留面子,维护他的尊严,还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你。否则,只会搞得两败具伤,毁了自己的名誉也坏了双方感情。

做人悟语

做人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人们想像得那么复杂。只要本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去笑看人生,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而自己的心胸也会宽广许多。做人不难,做个受欢迎的人同样不难,只要你能做到用仁爱之心去包容一切,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宽。

5、忧他人之忧,凡事别光想着自己

把爱心奉献给他人的人,在危难之际能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而自私自利、惟我独尊的人,势必会孤立无援,即使被困难束缚得即将窒息,也不会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做人的一个大道理。

姜太公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同享天下利益的人而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人失去天下。”这种说法正是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诠释。他又说:“获得大胜不是靠斗争取得,指挥大兵而没有创伤,与鬼神相通,微妙啊!微妙!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所以没有用兵而能取胜,没有冲锋而能进攻,没有战壕而能防守。不想取得百姓的人,却能取得百姓;不想取得利益的人,百姓得到利益;不想取得国家的人,国家得到利益;不想取天下的人,天下得到利益。”

忧他人之忧的人,人们同样会为他的烦恼而忧虑;以帮助他人为乐的人,他人也同样会乐于帮助他;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的人,别人也快乐着他的快乐;以施恩于人为做人准则的人,别人同样会将恩惠赠送于他;以道德对待他人的人,人们同样会以同等的道德回报他。

爱别人就等于是爱自己,施恩于别人就等于把恩惠留给了自己。古代哲人曾经说:“喜爱人们的人,人们也常常喜爱他。恭敬人们的人,人们也始终恭敬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很大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哪一个不懂得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道理;哪个人的周围没有“贵人”帮忙。所以说:“施恩于人就等于把恩惠存进了银行,急需时再取出来。”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天惟独宠爱那些将爱心献给他人的人。”这就告诉那些想成就大业的人,要谨记把爱心送给别人,成功在等待着你。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能获得大众帮助的人,成功的几率就大;而只有少数人能够帮助你的人,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做人方法了,这样的人成功几率自然要小了很多;而那些根本没有人帮的人,就不只要思考自己的做人方法,而是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了,像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获得成功也是纯属侥幸,即便成功了也不会太持久。

有人认为:把爱心给别人自己就吃亏了,要知道吃亏就是投资,吃亏在前,获利在后。先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记住吃亏不是一味地吃亏,吃亏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

一旦养成了服务他人的习惯,自己的思想意识不自觉地就会支配行动,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表现在行动上。如果你早已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那么就坚持下去,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把爱心献给他人的重要性,现在就开始以此为准绳衡量自己的行为。

做人悟语

俗话说得好:“天上掉馅饼,不是圈套就是陷阱。”事实也正是如此。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如果你还没有付出就得到了回报,这就要思考一下回报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了。所以,为了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平时就要以帮助他人为乐,必须做到“无我”的境界。

6、君子成人之美,小人乘人之危

君子与小人只有一线之隔,君子有成人之美的豪情。要想获得好人气,就必须充当君子,有胸怀成人之美的大气。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则相反。”又说:“毁人以为善,狡奸以为智,希望他人出过错,耻于学习又羞于无能,这就是小人。”

每个人都希望听到他人称赞自己的长处,也希望自己的美德受到他人成全,这对他来说将是无比的喜悦。

把别人的美抢过来,当做自己的美;别人立下的功劳,掠过来作为自己的功劳;别人种下的善因收获了善果,也要不择手段地夺取过来,这便是不打折扣的小人所为。

在现代社会的处世中,这种做人方式要严格杜绝。颜之推曾说过:“凡是有一个字可取于人的人,都要显示他称赞他,不能偷窃他人之美作为自己的美。”

李翱也说过:“古代的君子,对于他人的善,害怕不能知道;既知道了,又耻于不能称赞他;能称赞他,又耻于不能成就他。”

由此可见,古人心胸之开阔,人格之伟大。事实上,古人的这种胸襟正是现代人所缺的,古人的这种成就他人之美,正好为现代人的为人处事做了好榜样,同时成人之美是明哲保身的一大法宝。

现代人要修炼古人的这种大胸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练得的,需要大功力、大涵养。要深深地体会到,当你称赞他人时,他人也会称赞你;你成就了他人之美,反过来他人也会成就你,由此看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成了一句亘古不变的大哲理。

成就他人之美,一副小肚鸡肠是不行的,必须胸怀坦荡,善于推荐他人,善于赞美他人、成就他人。

如遇到他人需要你帮忙时,只要是你力所能及的,一定要给予支持与帮助,千万不可被自私自利的小人想法左右,思想意识中只有自己,对身处逆境需要帮助的朋友袖手旁观,让他自生自灭、自成自败,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要把他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去办,把他人的荣耀当做自己的荣耀,这是人世间做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做到了,君子的头衔非你莫属;反之,有可能只是一个平庸的人,如若这种人被自私嫉妒填满了心胸,还可能被烙上小人的印记。

为天下举才,首先要做到惜才。如果你推举的人能力、才力都不及你,推举后要帮他赶上你甚至是超过你;如若他的各方面都比你强,也没有必要心生嫉妒。因为,他迟早也会为你所用,这是人之本性使然,投桃报李的道理凡是有良心的人都懂。

假如你是一位领导,就更需要掌握这一做人之理。

鲍叔牙推举管仲的故事一直留传到今天,正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才使得齐桓公依靠管仲而称霸天下。

管仲病时,桓公问他谁能够接替相位。桓公问管仲:“易牙、开方、竖刁,这三者何人能胜任?”

管仲说:“易牙为了适应君主而杀子,没有人情,不能用;开方背亲而事君,也没有人情,不能用;竖刁白官以事君,同样没有人情,同样不能用。”

桓公听了管仲的意见,却落得个身死不葬的下场,齐国的霸业也因此衰落了。

当然这件事不能将责任完全推到管仲身上,但是他也应该担负一部分。身为人臣的他没有成人之美,将易牙、开方、竖刁三者全部否掉,这也是齐国衰落的一个原因。

宋朝时期,王沂公掌管大权,朝中所有官员的升迁调动、人才的选拔,都由他掌管。

范仲淹曾经讽刺过他说:“使天下世人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责任,王沂公的盛德惟独缺少这一条。”

王沂公说:“执政而想使恩归于己,这个怨恨归谁呢?”

这句话不但让范仲淹钦佩不已,而且也被后人认可。

做人悟语

成人之美,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他人梦想的同时,也塑造了自己的美名,人人皆近之,此乃大智者所为;乘人之危,打碎了他人的美梦也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世人皆远之,此乃迂腐者所为。君子成人之美,自己也美。

7、友善待人,人人为你所用

将心比心、投桃报李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懂得的道理。你善待了你身边的任何人,他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善待你。会做人的人会善待身边的每个人,不会做人的人只会善待自己。

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无论是地位卑微、一贫如洗的人还是身世显赫、腰缠万贯的人;无论是年幼还是年长无一例外。

聪明人会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适当的时候,满足人们希望被他人称赞的这个愿望,以获得他人的好感;迂腐人即使知道别人需要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也不会开口夸赞他人,更有甚者还会给人当头一棒,如同向热炉子上浇一盆冷水,打消别人为之自豪且等待他人夸赞的念头,这种人说其迂腐一点都没有夸张。

只要是有心人都不难发现,时下的广告语就有点这样的味道:“聪明的人都会使用……审美观念强的人都会使用的……想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就要使用……”等等。商家早已摸透了人们希望被他人称赞的心思,而把它作为自己的经营方法,运用到混乱的商战中。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平凡者,不可能一下子由平庸变成世人瞩目的传奇人物,就好像一个丑陋的村妇不可能因为使用了某个广告上宣传的产品,而一下子变成为贵妇,但可能的是,虽然她明知道自己不会变成贵妇,她也舍得花大价钱购买那些名贵的产品。原因很简单,因为销售人员对她们的赞美,使她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正因此聪明的商家才能财源滚滚。

由此可见,只要抓住他人的心理,让他人愿望得到满足,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重要性,你再求他办事他会为你肝脑涂地、义无返顾,这样一来你的人气也逐渐升高,办起事来自然顺畅得多。

因此,我们可以把满足他人希望得到赞美的愿望,当做做人的一件法宝。怎样才能将此法宝应用得活灵活现呢?这是人们急切想知道的问题。

大多数人做理论探讨时夸夸其谈,但在实际生活之中,却忽视了赞美他人的重要作用。所以,善待生命中的每个人,满足他们内心的愿望,就等于为自己的成功增添了一片瓦。

在交往中,人们经常可以听到“你算什么东西”、“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你以为你有多么了不起”等等之类的话,这种言语是最伤人的。说这种话的原因是,大部分人看到别人尤其是那些似乎无关轻重的“小人物”时,不把他们放在心上,总感觉这样的“小人物”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用,因此就忽略了他人的作用。殊不知,这种“小人物”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也有可能帮你大忙。俗话说得好:“不走的路都要走三遍。”你自己也不知道哪个“小人物”什么时候能够帮到你。所以,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人悟语

若想成为人上人,就必须拥有一颗宽大的心;要想受他人尊敬,就要从热情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做起。

8、多点人情味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假如在你的做人准则里只存在争、抢、夺,那便失去了帮助你的人,众人尽可能地远离你。不用说有人帮你,有人理你已经是给面子的事了。所以,做人必须要有点人情味,该留情面的就没有必要让人下不来台。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人,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了,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找他人算账,不管对方是出于什么原因,他都恨不得让别人在众人面前颜面扫地,才能解他心头之恨。这样的人可以被看作是个无情无义者,确切地说是没有人情味。试问谁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谁愿意帮助这样的人呢?

任何人在工作生活中都脱不了人际关系这张大网,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处处为他人留些情面,别人也会保全你的面子,毕竟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一个农场主的牛偷吃了一农夫家的庄稼,农夫为此十分生气,没有通知牛的主人就擅自把牛杀了。农场主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决定与农夫去理论。

农场主带着一个仆人上路了,不巧半路上遇到了寒流,主仆二人全身被冰霜覆盖,差点冻僵。当他们到达农夫家门口时,出来迎接他们的是农夫的妻子,丈夫外出还没有回来,农夫的妻子热情地招待主仆二人进屋烤火,等待她丈夫回来。

农场主进屋后,发现农夫家简陋的摆设,农夫妻子消瘦憔悴的脸,还有6个躲在桌椅后面窥视他瘦得像猴儿一样的孩子,他选择了沉默。

过了不一会,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主仆二人是冒着狂风严寒来的。

农夫上前紧紧握着农场主的手,把他拉到了暖炉旁烤火。他的这一举动使原本想说明来意的农场主感动了,他又选择了沉默。农夫盛情地挽留他们留下来吃晚饭。“不过,我只能请两位吃些豆子。”农夫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家里生活比较贫寒,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而由于起风牛没能宰好,所以……”

农夫的盛情令主仆二人难以推却。自始至终,仆人一直在等待主人开口向农夫因杀牛的事讨个说法,可农场主只跟这家人说说笑笑,“正事”却只字未提,这让仆人有些不解。

晚饭过后,天气仍然没有好转,农夫和妻子再三挽留主仆二人在家过夜。于是两人又在那里度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农妇为两人准备了黑咖啡、热豆子和面包,主仆俩吃饱后上路了。路上仆人责备农场主对此行来意闭口不提,农场主若有所思地赶着路,在仆人再三追问下,说:“我本来想进门就狠狠地教训一下那个农夫,可是,后来我决定放弃了那个念头。你知道吗?其实,我们并没有损失什么,虽然我丢了一头牛,可是我却得到了世间最难得的人情味儿,我没有吃亏反而受益不小呢!世界上的东西可以随便就能买到,可是,人情却稀少得很呀!人世间就这个东西太少了。”

社会就是由矛盾构成的,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矛盾,用过激的方式处理矛盾绝对不是一个合理的方法,伤了人情不说,还毁了自己形象。何不理智地去看待矛盾,加一些感情因素去面对矛盾呢?说不定矛盾中有你可以理解的成分。

人既然是感情动物,说明有一定的人情味,凡事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番,把自己当做对方,思考一下如果你遭遇同样的事故,自己该怎样处理,然后再返回自己的角度看待该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自然豁然开朗。这种做法不失为人性化所为。

当你为了生计而奔波时,你会发现社会是如此的残酷,竞争又是那样地激烈,使你感觉到人与人之间除了冷漠便是竞争,那是权利与利益的争夺。这时,不免会觉得社会的无情。其实,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儿太少了。

做人悟语

随着社会商品化趋势的逐渐加剧,人情味儿显得更加珍贵。不论社会将如何发展下去,只要你慷慨地将人情味撒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得朋友的帮助、家人的关爱都不是问题。 ESiXYblNc0ACEQss8c+V+2ik0INhMz/Kb/bYj9LqiWwBXBbeWjYigjK7sjb8xH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