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进退有度是保身之道2

5、三思而行,绝不义气用事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讲的就是要人们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能一味地莽撞行事,而应分析时局,做出一些忍让的决策,透析以退为进的大道理。

忍耐是大智者所为,它是一种生存智慧。在中国历史上大凡有智慧的人在面临危险时,都能从大局考虑以忍化解险情,求得生存,然后再伺机而动,取得胜利。

越王句践忍辱负重,最终报仇雪耻就是鲜明的一例。

越国与吴国交战,越王兵败被吴王擒获。当时,句践是越国国王,而吴王夫差刚好继位。为了替父报仇,夫差立志使吴强大起来,蓄势向越进攻。

两年的精心准备后,吴王在大将伍子胥、副将伯的帮助下,向越发起了进攻,一举打败了越国。句践走投无路,他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清楚,要想日后东山再起,就必须把自己的心思伪装起来,在吴王的脚下忍辱负重。否则,不要说东山再起,恐怕连命都保不住。因此,他通过伯的关系与夫差达成了和议,条件就是要句践和他的妻子到吴国做奴仆,与之随行的还有大夫范蠡。

为了替父报仇,夫差对句践百般羞辱,令他们在父亲的坟旁养马。主仆三人从此便过上了忍辱负重的日子,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单衣,住的是一座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的破烂石屋,每天都一身土、两手粪,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三年。夫差出门坐车时,为了羞辱句践,他总是要句践在车前为他领马。每当从人群中走过,就会遭到他人的讥笑:“看,堂堂一个国王现在沦落成马夫,这样还活着,要是我啊,早就死了算了。”句践每每听到这样的讥笑时,虽然心里在滴血,但他脸上仍然表现得笑容可掬,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他知道,一旦他不能将自己所有的情绪伪装好,自己东山再起的心思就会被夫差识破,到时候要忍受的就不只这些了。所以,句践忍受了权势、地位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巨大痛苦,忍受了夫差的奴役。

一次夫差病了,句践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在伯的引导下去探望夫差,恰巧赶上夫差大便。待吴王出恭后,句践尝了尝吴王的粪便后,便恭喜吴王说他的病即将痊愈,请夫差放宽心。

正是因为这件事改变了夫差对句践的看法,因而也转变了句践的命运。或许句践真的精通医道;或许句践是在奉承吴王;或许是上天给句践东山再起的机会。总之,夫差在句践探望过后,病情真的好转了,而且很快就痊愈了。夫差见句践对自己忠心耿耿,经过这三年的磨难已经放弃了复兴越国的想法,便决定将他放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有哪一件能比肩负富国强民的任务更重呢?又有谁能像句践一样,在近乎于残忍的羞辱上忍辱负重呢?也许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总观这一时期句践的忍,可以说成是顺从。之所以他会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尽快回到自己的国土,再次卷土重来。而他的这种忍正是他高明之处所在。他深知,要逃离夫差的掌控,只有用忍耐来伪装自己的心思。否则,很可能会断送性命。

忍耐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这种做人态度似乎有些背道而驰。人们的内心深处早已经给英雄下了一个定义,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具备“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情,只有这样才不愧人们那句英雄的赞语,而那些忍辱的人却被扣上了懦弱无能的帽子。就此看来,人们的这种思想似乎有些偏激。忍耐也要分清状况,一味的忍耐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但是这里所说的忍耐是为了更好地隐藏,以便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不是要人们向困难、权贵永远地低头。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忍辱负重的最好诠释。

与句践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正是人们一直称之为英雄的西楚霸王项羽,他的结局难道不能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吗?

乌江岸边,乌江亭长热情地招呼他说:“江东虽小,足可够大王称王称霸,请大王速速过江。”而项羽是那种宁折不弯的人,对乌江亭长的劝说怎么能听得进去?最后只好自刎于乌江岸边。

假设一下,如果当时项羽忍耐一下,听从乌江亭长的劝说过江,结果有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一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虽然这些只是猜测,但是也不能否认机会的存在。

宁折不弯虽然是做人的一个原则,但是,忍辱负重却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智谋,结果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回头看句践灭吴这件事,句践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取决于他的忍。当然,忍也要有一定的度,一味的忍耐不是具备大智慧的表现,而是懦弱的象征。

做人悟语

用忍耐应对不利的局面是高明的办法,当人们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忍耐应对当前的屈辱与刁难是最理想的方法。事实上,很多人都无法体会到忍耐的好处,取而代之的是冲动、过激的行为,使忍耐的作用黯然失色。

6、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抢走,可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尤其是与职位高过你的人交往时,必须要注意不要守着自己的荣誉不放手。要学得精明些,把花环戴在职位比你高的人头上,虽然牺牲了自己的荣耀,但却可以全身而退。

大凡成就大事的聪明者,他们获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外界因素,大部分原因要取决于自己的做人方法。一旦小有成就不免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兴奋,贪功的想法自然会有,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可是,不知人们有没有想过,虽然功劳属于你了,等待你的将会是什么呢?聪明人懂得在关键时刻将“花环”戴在别人头上,即使自己有一千分一万分的不愿意,也要隐藏怨恨的情绪,大方地将荣耀交到别人手上。接受荣耀的人自然会记得你这份人情,日后你需要他的时候定能助你一臂之力。由此看来,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不但没有吃亏,反而占了便宜。

现实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功高盖主。自古以来人们就很注意这一点,不论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绝不能独霸荣誉,避免功高盖主。否则,轻则招致别人的怨恨,重则惹来不可预知的祸患。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那些能在关键时刻与人分享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把荣誉让给别人的人,都能全身而退,有个好结局。

同样对那些可能有损别人名誉的事,主动承担一些,引咎自责,具备这种涵养的人才是懂得做人的人。

汉代晁错自认为其才智超过文帝,朝廷中的大臣也远远不及他,屡次向文帝暗示自己完全可以担任佐命大臣,想让文帝将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交给他。晁错的这一行为正是功高盖主的表现。

提起韩信无人不知,最终的下场悲惨至极。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地将功劳放在别人头上,导致功高盖主,最终以悲惨结局收场。

韩信从项梁、项羽起义时,被任命为郎中。为其主屡献良策,可是却屡不被采用,自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投奔刘邦,被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制胜一举攻下关中。后来,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间,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带领兵马攻打魏、平定赵、齐,而后被封为齐王。

在韩信的协助下,刘邦很快建立了汉朝。后来有人诬陷韩信,说他要举兵造反,被刘邦降职为淮阴侯。陈叛乱时,有人诬陷韩信与其同谋,欲起兵长安,最后被吕后设计杀害于未央宫。

保全自己、避免功高盖主时必须谨记以下几点:

(1)遵守规定

历史记载表明,遵守法规是保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提出的循吏,正是遵循法规的意思。能严守法规依此行事者,才是识大体的人。后来,人们将循吏解释为慈爱、仁厚、和善、愉快。认为能够用仁义治理国家的官员才称得上“循吏”,其实这样的解释就大错特错了,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遵守法令,严格地约束自己。

(2)公私分明

意思是告诉人们不要将个人利益与工作混淆。换句话说,就是不要以权谋私。一旦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公事之中,是很难用廉洁一词形容的,即使能获一时之利,可最终会被他人唾弃,即便以前的功劳再大,苦劳再多也是惘然。

(3)功成身退

古语有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居功自傲,要懂得谦让。功成名就时适当地将荣耀分给其他人一些,免得遭受他人嫉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而不得善终。

以上三点不但适用于官场,同样也适用于职场,尤其是与领导的交涉中,就更应该懂得这些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谋求到发展的机会。

做人悟语

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容易被人接受,也会被别人认为是溜须拍马,落下个拉笼人、虚伪的恶名。要知道,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及时地把花环戴在他人头上,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

7、凡事不逞强会获得好感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是自保的好方法。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心理误会之前,用适当示弱的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

在交际过程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奋斗过程,表明自己其实也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消除他人心中嫉妒因素,还能够笼络人心赢得他人的同情。

示弱时,可以推心置腹的交谈,也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诉己之短,说他人之长。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急于想获得资料的记者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

这整个的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和怨恨就会消失,而且由于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对方发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

做人悟语

为人处世中,要想别人对你放松警惕,赢得别人的好感,不妨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

8、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

即使自己很得意也不要炫耀,要懂得掩饰自己的才能,隐藏自身的光耀,要知道树大招风,必有后患。把自己适当地隐藏起来,不但不会招来妒嫉,反而会让你的人缘越来越好。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薪水数万港币。这位女士当然为女儿的出色表现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人家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可见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两位要好的女友,甲靓,乙平平。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的许多男士频频与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他人邀请,奉劝朋友们邀请乙,男士们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乙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为重,不想让女友被忽视,于是机智地采取一种平衡手段,使乙的心灵得到抚慰,这必定会使她们的友谊更加深一层。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无论是谁,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的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度。

以上故事告诉人们,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安然自慰,心情也会豁然开朗。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是不好的。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甚至会认为你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所以,不要时时处处提自己得意之事。

然而,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麻烦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妥,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然后自己再谈,那种坏印象也就淡薄了。

做人悟语

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喜欢在他人面前吹嘘炫耀自己光彩一面的人,都是十分虚荣的人,这样的人迟早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9、大智若愚赢人心,恃才放旷易吃亏

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平常,不让人家眼红。一味地耍小聪明,时时处处显露精明,不仅不会帮助你取得成功,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

有大智若愚,同样也有大愚若智,区别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

《老子八十一章》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反而会超出众人;不自夸成功,反而会进步。又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这是说:那些盲目自傲、不宽容、耍小聪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是很难成功的。

为人处事切忌只知伸不知屈;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深藏于密;只知自我显示不知韬光养晦。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于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是假聪明。

三国时的杨修就是一个看似聪明却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人。

《三国演义》记载:

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率领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有将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当做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众将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大家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是很切中杨修要害的。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兵出潼关,到兰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琰字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传入中原。曹操深怜之,派人去赎蔡琰。匈奴王惧曹操势力,将蔡琰送回。曹操把蔡琰许配董祀为妻。曹操一日去访蔡琰,看见屋里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杵臼”八个字。曹操问众谋士谁能解此八字,众人都不能答。只有杨修说已解其意。曹操叫杨修先勿说破,让他再思解。告辞后,曹操上马行三里,方才省悟。原来此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却要行三里才思考出来,可见急智捷才远不及杨修。

曹操曾造花园一所。建成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杨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敢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

曹操怕人暗杀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语道破天机。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犯着了曹操。

杨修至死也没有明白因为他的聪明会断送性命。其实这是小聪明,大智者心里明白而不随便表露出来,绝不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如果杨修知道他的聪明会带来灾祸,他还会耍小聪明吗?所以他的愚蠢处就是不知道耍小聪明会带来灾祸。曹操对他的厌恶、疑心越来越深,他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说,该聪明时他反倒真糊涂起来了。人们也许会说,杨修的死,关键在于曹操的聪明和多疑,但是,换了谁,作为上级也不大愿意让部下全部知道他的心思,他的用意。显然,杨修最终非死不可,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也只是说对了一半。他的才太外露了,从谋略来看,尚不是真才,不是大才,至少他不知道韬光养晦,不知道大智若愚,不知道保护自己。那么,除了灾祸降临,他还会有什么结果呢?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在他跟前,笨蛋当然不会受到重用,才能太露也有“功高盖主”之嫌,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实在是至理名言!

因而,杨修之死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教训和启示。

其一,才不可尽露。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且才华横溢,这恰恰犯曹操的大忌。孰不知,有些帝王将相不喜欢别人胜过自己。而杨修却恃才放旷,无所顾忌,碰上曹操这个生性多疑的“奸雄”,能不碰壁吗?

其二,人不可“小聪明”。杨修的确很聪明,他能聪明地看透别人看不到的许多东西,能猜透别人猜不透的许多东西。然而,他又太愚蠢了,愚蠢得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终于,他的表面聪明使他愚蠢地走上了绝路。他小聪明的过分外露,无节制的滥用,注定了他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成不了大气候;注定了他在通向权力的道路上成为失败者。

明人吕坤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的结论。他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惟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就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做人悟语

为人处事,一要虚心谨慎,切忌恃才放旷,无所顾忌;二要“胸有成府”,千万不要出不必要的风头。

10、“糊涂”点反而更能把事办好

自古有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应用到现代社会的经商、谈判中实在妙不可言。原本胆大如牛,却表现得胆小如鼠;原本足智多谋,却表现得寡言讷语。目的只是为了蒙蔽对手肆机夺取主动权,让对手防不胜防,制造出其不意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日本航空公司与美国航空公司要洽谈一项合作,日方派了三名代表与美方谈判。作为卖方的美国公司,为了抓住这次绝好的商业机会,在众人中挑选了几名最精明干练的高级职员组成谈判小组。

谈判的流程并不像常规的谈判方式双方进行交涉,谈判刚一开始美方就开始宣传自己的产品。他们将产品宣传图像和一些宣传资料贴满了整个谈判室,而且花费两个半小时,利用三台幻灯,按照好莱坞电影的方式放映了公司产品的介绍。其目的有二,一是向对方展示自己公司的强大实力,二则是想向三位日本代表作一次精妙绝伦的产品简报。放映过程中,日方三名代表全神贯注的观看着精彩的产品展放。

放映结束后,美方代表得意洋洋的站起身打开电灯。此时,在他们脸上就可以发现得意的笑容,流露出取得谈判胜利的信心。他必恭必敬的走向日方的三名代表说:“请问,你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公司的产品的?”不料其中一位日方代表不解的说:“我们还不懂贵公司的意思。”这句出乎意料的回答大大伤害了美方代表的心,笑容顿时凝结在脸上,一股愤怒之火正在往头上升。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问:“你们没有看懂?哪里不懂我们可以加以解释。”日方代表彬彬有礼的说:“实在抱歉,我们全部不懂。”美方代表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似笑非笑的问:“那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懂的?”日方代表表现出一副愚钝的深情说:“自始至终我们就没有弄明白你们的用意。”听完日方代表的这句话,美方代表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可是,为了顾全大局,考虑到公司的利益又不得不耐下心重新放映宣传片,这一次的速度明显比上一次要慢的多。

影片放完后,美方代表再次问日方代表说:“这一次总该明白了吧!”三名日方代表若无其事的一口回答:“我们还是不懂。”美方代表彻底失去了信心,他解开束缚他已久的西服纽扣,声音低沉的说:“你们……你们到底希望我们怎样做?”这时,日方的一位代表慢条斯理的站了起来,说出了他们的条件,由于美方代表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以至于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对方的条件。结果,日方大获全胜,日方公司无一不为这次精彩的谈判叫好。

大智若愚,不仅可以为自己寻找机会,还可以消磨对方的信心与斗志,在谈判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将有示为无,明明聪明非要装糊涂,实为清醒却装醉。虽然很想得出结果,却不表明心迹,然后静待时机,待对方筋疲力尽时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一次日本某个公司欲与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双方进行贸易谈判。谈判刚一开始,美方代表急于求成没完没了的说个不停,想立刻与对方达成协议。日方代表见此情况却一言不发,只是将美方代表的发言全部记录下来,就这样双方结束了第一次谈判,各回各自的国家了。

一个半月后,日本公司又换了几名代表与美方继续上一次的谈判。谈判开始后,日方代表似乎根本不知道以前谈判进展到什么阶段,商谈的内容是什么,所以只好从头开始。美国代表和上次一样,依然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日方代表则又带着美方的笔记回国了。

又过了一个半月,双方代表再次相见,可这次也没有任何进展,依然是故伎重演,记下了大量笔记回国了。

接下来的谈判与以往的同出一辙。转眼半年过去了,商谈还是没有任何结果,使得美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抱怨日方根本没有与他们合作的诚意,认为日方在和他们开玩笑。

正当这时,日方公司派代表要求与美方进行谈判,这一次的谈判日方代表一反常态,对此次交易作出了决策,美方代表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显得十分被动,损失不小。

这种寻找恰当的时机,在对手防备心理降低的情况下给对手以措手不及,往往可以使事情向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商场上,大多数商家都在用“糊涂”来掩对方耳目,实际上,糊涂背后蕴藏着重大心机,他们在等待时机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做人悟语

宁可有为而示无为,万不可无为而示有为。原本聪明而装作糊涂,可助人一臂之力;而原本糊涂反装聪明,这样只会把自己投进尴尬的境地,成为别人的笑料。

11、做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人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善于韬光养晦之术,这是保身求发展的大智慧。因为你的所做所为有很多人在盯着,为了打消别人对你的注意力,不妨用此策略,做一个让人看不破、猜不透的人。

《韩非子二柄》中说:如果君主将自己的真实性情、所好所恶肆无忌惮地表现在众臣子面前,臣子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投机的机会,在君主面前表现出好的一面,如果君主不将喜怒溢于言表,臣子们就会显出本色。这样,君主就不会受到欺骗。

春秋时期,郑庄公粉碎弟弟共叔段密谋造反时使用的就是“隐藏”这一策略。

郑武公于公元前743年将王位传给郑庄公。

庄公之母对武公的这一决定表示反对。因为,庄公出生时难产,其母武姜为此受到惊吓,从此就讨厌他,认为他是不祥之人。

庄公继位以后,其母屡次诋毁庄公,并为小儿子共叔段要了很多地盘,但姜氏并未满足,又逼迫庄公把京城划分给共叔段。

共叔段得到京城后,在那里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在其母的帮助下准备里应外合,谋权篡位。

庄公明知母亲不喜欢自己,也知道共叔段与母亲密谋造反的事。但他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心里有数。他明白想要破除弟弟的阴谋,必须欲擒故纵。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只有这样才能等待良机一举歼灭。

随着共叔段势力的不断扩大,郑国大夫祭仲向庄公进谏说:共叔段暗地里招兵买马、扩大势力,迟早要给郑国带来灾难。庄公却说:“这是国母的意思。”祭仲建议庄公立刻铲除共叔段防患于未然。可他却说:“你就等着吧。”在庄公的纵容下共叔段更加大胆,很短的时间内就又占领了京城附近的两座小城。

郑大夫公子吕劝庄公说:“一山难容二虎,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有两个国君,假如你要把国王的位子拱手相让于共叔段,那么作为臣子的我们就去为他当大臣;如果不想交权予他,就必须赶快铲除他,以免老百姓有二心。”庄公表面上假装很生气,实际上却将公子吕的劝告完全记在了心里,对他说:“这事你不要管。”

郑庄公对当时的局势很清楚,他知道过早动手,肯定会遭到别人议论,认为他杀害亲弟弟实在不仁不义,更何况其母也站在共叔段那边,牵连到母亲即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因而他故意放纵共叔段让其阴谋公开于天下,直到共叔段和姜氏密谋里应外合时,才下令讨伐。共叔段被迫过上了逃亡的日子。

其实,庄公对于共叔段招兵买马、扩大城池的行为并非视而不见,而是故意姑息,将自己置身于复杂时局之外,静观共叔段的一切举动,等待时机成熟后,举兵歼灭一举夺冠。

做人悟语

复杂的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假象,人也同样如此。遇到某些问题有些人表面看起来若无其事,实际上他们心中早已经预测到事情的发展方向。因为,在复杂的时局变幻中很多人都忽略了对“迂腐”人的防备,正因如此,才给那些“迂腐”人创造了观察、分析事情发展趋势的机会。所以才说:“迂腐”的人才能静观风云变换。

12、该藏则藏,该露则露

现实生活中,许多身怀绝技的人都显得谦虚谨慎,把自己的“绝世武功”隐藏得非常严密。其实,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里所谓的隐藏只是为了更好地释放,预示着他们正在寻求有利的释放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再充分地表现自己,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的焦点。

三国时期,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能人。但庞统天生怪异,相貌丑陋,因此不太受人喜欢。他先投奔吴国,孙权嫌他相貌丑陋没有留用他。

于是,庞统便投奔了蜀国的刘备。临行前,孔明交给庞统一封推荐信,表示一旦刘备见此推荐信定当重用他。

可是庞统见到刘备时并没有将推荐信呈上,而是以一个平常谋职者的身份求见,因此,刘备只让他去治理一个不起眼的小县。

虽然如此,身怀治国安邦之才的庞统,并没有为此而耿耿于怀,他深知靠人推荐难掩悠悠众口,他要在该露脸的时候才露脸。

于是,庞统当着刘备的心腹、爱弟张飞的面,将一百多天积累的公案,用不到半日就处理得干净利索,曲直分明,令众人心服口服。

庞统这种该藏则藏、该露则露的做人方式,使得他步步高升,不久后便被刘备提升为副军师中郎将。

该藏则藏该露则露实乃处世的最高境界。做人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许多人认为那是自我欺骗的象征,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团体交往中,如果表现得太拔尖、太露骨势必会遭人妒嫉,此时,就需要你将锋芒藏起来堵住别人的嘴。

当你认为一旦你施展才华就能够一举成名时,千万不能吝啬,把所有的技能展现出来,使自己脱颖而出,此时他人再生嫉妒心也没有实在意义了。

做人悟语

有些时候隐藏一下自己的才能,通过合适的机会向领导展示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样会加重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

13、保持沉默,远离祸水

保持沉默,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手段。

在激烈的竞争中,一般有能力的人大都会遭到他人的嫉妒与暗算。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可能不择手段排挤你,如果这时你沉不住气与对方发生争执,就上了对方的当,所以你不妨与对方耍个心眼,用保持沉默对付他,任凭他争论功夫再高也无济于事。

当你不愿与人交谈,你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你不想被卷入争辩中,你也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你不愿将精力浪费在无聊的解释中时,你同样可以保持沉默。

阿旺是某机关一名职员,工作能力十分出众,但他从不因此而炫耀,平日只是默默工作,不多言不少语,与同事闲谈时也总是面带微笑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

机关里来了一个嫉妒心非常强的职员名叫阿才,只要他发现有比他能力强的员工,他就主动向对方发起攻击,因此,机关里的老员工不是辞职就是请调。

最后,老员工中只剩下阿旺一个人,阿才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终于将矛头指向了阿旺。

一天,阿才无意中抓到了阿旺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劈头盖脸地向阿旺发起了一阵猛攻,不料,阿旺不但没有被阿才激怒,反而向他送去一抹微笑,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偶尔蹦出一个字:“啊?”

阿才见此状况,灰溜溜地离开了阿旺的办公桌,心里一肚子气,却不好发泄。

半年后,阿才也向机关领导递上了辞职报告。

其实,阿旺并非是听力不好,而是故意装出来的,他深知职场生存之道---置身于竞争之外,而要想不参与斗争保持沉默是最好的方法。

阿旺与阿才是职场中两个典型的代表人物,或许有人认为阿旺太过于阴险狡诈,用保持沉默的手段欺骗同事。

但是,那也是自保的一条原则,倘若阿旺没有用保持沉默的态度对待阿才的挑衅,而是与阿才针锋相对,一同陷入争斗的旋涡中,阿旺恐怕早已被阿才赶出了机关。

阿才代表了那些嫉妒心强,为了保全自己不择手段排挤他人的那种人,虽然他很成功地挤走了机关中许多老同志,但是阿旺却没有让他的阴谋得逞,反而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有争斗,你要做好面对外来袭击的心理准备。

你可以不去加害于对方,但为自己披上一身“防弹衣”还是有必要的,而保持沉默就可以起防弹衣的作用,让任何争论望而却步。

每个人都清楚一个道理:与痴癫人争斗,那是自讨苦吃,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到头来只能将气咽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生活中,很多人都既不聋也不哑,每每听到不顺耳的话,就要以同样甚至更强的力度回敬对方。

殊不知,这样的蠢行正好中了对方的计,如果你采取装聋作哑的态度以沉默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挑衅,对方自然觉得没趣。

如果再与你僵持下去,自己只能落得个无理取闹的名声。挑衅者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离开现场。

如果你依然装聋作哑,并且不时地表现出一副不解的表情,发出一些疑问的声音,如“啊?”,那么对方更觉得没有面子,只能仓皇逃离。

做人悟语

“沉默一次”容易“沉默多次”难,需要有一颗宽大的心,对他人的辱骂、挑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可以不战而胜,还可以防止祸水近身,堪称明哲保身的妙招。 EffD6AlpUW8S2NRqZ6QaLEQ7s4PamMlFFvz0VfCV49wOioIXM0ohMkG6jeIp9zf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