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谨防祸从口出管好嘴巴是根本3

8、口误当及时补救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任何人做事、说话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当你在与人交往时,不小心出现了口误,千万不要将错就错,要不失时机地把出现的口误纠正过来,让真理埋没口误。

紧张的生活中,人的精神状态总会有松懈的时候,一不小心说错话也是难免的。而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镇定自若、处变不惊,飞速地转动大脑思考弥补口误的方法。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虽然说出去的错话很难收回来,但却可以用妙语给予弥补。只要你是个精于处事的人,就可以将口误修补得天衣无缝。

丽莎是一名空中小姐,因此对语言的要求相当严格,她们经常要接受一些特别的训练。尽管是这样,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很难避免口误的出现。

有一次,丽莎和往常一样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热情地为乘客服务。

当她向一对外籍夫妇询问他们的幼儿是否需要早餐时,出现了一次口误。

出乎她意料的是,那位男乘客竟然用中国话告诉她:“不用了,我们的孩子吃的是人奶。”可是,丽莎没有听清楚他的话,为表诚意,她又补充了一句说:“哦,是这样,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请随时通知我好了。”

外籍丈夫被丽莎的话惊呆了,片刻后大笑起来。丽莎也为刚才的口误羞红了脸,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与人交际中,任何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上的失误。虽然其中的原因各有千秋,但造成的结果却大同小异,要么贻笑大方,要么纠纷四起。

基于口误造成的后果之严重,在口误产生之后,一定要用好脑子,选择适当的言语给予补救,挽回自己的面子,给他人搭建下台的台阶。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们认为及时纠正、弥补自己的口误是懦弱的表现,所以他们宁愿继续错下去,也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误,因而落得惨败的下场。

1976年10月6日,美国专门为总统的选举举办了一次辩论会,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此次选举活动。福特总统在《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波兰问题的质问下,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强调了“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

福特总统的回答出现了明显的失误,当时马克斯佛朗肯及其他很多记者立刻提出了质疑,反驳他的解释。起初,马克斯佛朗肯的反驳语气还比较委婉,他想给福特一次改正失误的机会。

马克斯佛朗肯说:“向您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从您的回答中,我可以理解为您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不是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的。”

然而,明智的人会立即弥补自己的口误,承认自己的过失并偃旗息鼓,可是福特总统却没有这样做,他觉得自己身为一国总统,当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是不明智的做法,于是他决定继续错下去,结果他为那次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选举辩论会结束后,各电台、报纸、杂志都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内容,并对福特的失策作了详细的报导,他们不由地问:

“难道福特总统是个不打折扣的傻瓜吗?为什么他要像驴子一样顽固不化呢?”卡特也再三强调了这个问题,结果,福特的错举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

大凡聪明的人不会在口误面前强词夺理,他们会欣然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给予补救。或许在别人还没有发现他们的口误时,就用长篇大论的真理将自己的过失埋葬了。不但为自己争得了面子,还让他人为其豁达的胸怀钦佩不已。

与福特总统相比,里根的表现更加出色。

有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去访问巴西,出于旅途中各方面的原因,在欢迎宴会上,他却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口误,他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能访问玻利维亚感到非常高兴。”

当他讲完这句话后,在场的许多人都在窃窃私语,里根的助手在一旁提示他出现了口误,里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连忙改口道:“很抱歉,前不久我们访问过玻利维亚。”

事实上,他并没有访问过玻利维亚,可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口误,而撒了一个小谎。在场的所有人,都还没有明白里根的真正用意,而他那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已经淹没了他的口误。这种弥补口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留住了面子。值得强调的是,出现口误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及时发现,不失时机地用巧妙语言加以弥补,否则等他人都注意到你的口误后,再想化解难堪就不那么容易了。

通常情况下,弥补口误有以下三种方法值得人们借鉴:

(1)转移法

所谓转移法,就是把说错的话转移到别人头上。例如:“这是某些人的观点,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一来就给自己弥补口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即使别人意识到了你的这一过失,可你这么一说,对方也不能抓住你的“尾巴”不放,因为你说的并没有错。

(2)转折法

所谓的转折法,意思是说不要在出错的地方继续纠缠下去,迅速将错误言辞撇开,避免越陷越深,然后再在错误言词后面接上一句:“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我刚才那句话还不够完善,还应加以补充……”这样一来也就将口误甩到了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你正确的言论。

(3)意思延伸法

意思延伸法就是说,将错误的意义延伸为其他的含义。当你意识到自己发生口误时,索性将错就错,然后把你原先错误的意思转变成其他的含义,让它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你修改错误含义时,一定要选用适当的言辞,小心弄巧成拙。

做人悟语

说话出现口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处事过程中,最好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或者说降低这种错误出现的频率。如果不慎出现口误,也不要为此而担惊受怕,动动脑筋想出最巧妙的语言给予弥补就可以了。

9、话多话少因人而异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留下有七分自己赏。”有些人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话,时刻都会为自己留条后路,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这是最机智的做法。

说话前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唠叨吗?

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涉及对方的事,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大事,你没有搞清对方的立场就高谈阔论,这样更容易招灾惹祸。

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这里讲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话,并不是不诚实,也不是狡猾的表现。

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另作长谈,这才是通达世故的人。

做人悟语

由此可见,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话说好了万事好,话说坏了毁前程。所以,在说话前必须考虑清楚,想好了再说,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个有口无脑、缺心少肺之人。

10、有话不一定直说,有理不一定强争

有的人说话,经常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场合,也不问对象是谁,不考虑说话会引起什么后果,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直来直去,想说啥就说啥。结果无意中便得罪了人。

在客客气气的社交谈话中,直话直说是致命伤。别误解,这不是在鼓励说谎。这里讲的是一种高深艺术。餐桌谈话的高手能够像斗牛勇士一样,挥洒自如地应付、闪避灾难。

有这样一个善于闪躲质问的人,他的厚颜与本领令了解他的人,想大喊一声“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问他:“你可曾读过《堂吉诃德》?”他会回答:“最近不曾。”其实他根本没读过,然而谁会煞风景去破坏融洽的谈话?

另有一次,有人问他可曾读过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他回答:“英文本没读过。”旁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这句百分之百的真话会让人产生三种误解:他读过这诗篇;他精通14世纪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学纯粹主义者,不屑读翻译本。真高明。

其实在社交谈话中有很多诀窍,可以给那些说话不懂得转弯的人作为参考。预备几个有趣的题目,侃侃而谈,但言辞须含糊,含糊到只有社交专家才能知道你是在瞎扯。怎样才能寻找安全话题呢?不防考虑以下几项:

(1)使用模糊性语言

就暧昧模糊而言,这题目是数一数二的,这个话题最重要的部分叫做“不确定性原理”。有位物理学家最爱以世界的本质为题,使用一些模糊性语言,讲些令人费解的话,然后看到周围的人个个满脸愕然、面面相觑,便忍不住偷笑,你也可以学他。

(2)选择某位不大出名的历史人物为话题

你可以选择某位不太出名的历史人物为话题,他不必有什么精彩的秘闻逸事,如果你不想再听某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当今国家大事,用这类题目转移话题再适合不过了。你可以说:“某某怎么样?”那人会顿时茫然,问道:“他怎么样?”“你刚才说的全部可以应用到某某身上。”你回答,你看看他的遭遇。政客就是这样的。谁能反驳?

不过要审慎的是:有时候,需要跟其他客人周旋时,谈些不相干的话,要摸清楚什么题目不能碰。王明有一次大谈“文化大革命”。谈了二十分钟,殊不知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史权威,其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3)用涵义广泛的形容词

所用的形容词最好能适用于任何一个方面。

如果有人要你对你毫无所知的某本书、某出舞台剧、某部电影或某首音乐发表意见,你应该说:“我喜欢他早期的作品,作风比较单纯。”或者说:“我喜欢他后来的作品。那比较成熟。”无论对方是否同意,都不能说你错。

(4)讲述一些历久弥新的趣闻逸事

你不必发表长篇大论也可以令人觉得你学问渊博。在节骨眼上讲出一桩人所罕知的事,会使人深信你满腹经纶。例如,你记住某某名作家的妻子,是哪个富豪家族哪一房的正室或偏房的表亲,然后在跟人家讨论文学、商界动态、名人花絮或鲜闻的时候,再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这样一来别人肯定会为你的博学竖起大拇指。

(5)发表别人无从驳斥的见解

闲谈中,难免会有人问你:“你认为如何?”

你不想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原因是你刚才没有注意听。其实你一直想的是,赴宴途中你汽车发出的怪声,或者某部电影里某演员叫什么名字。不过,有三种答案适用于任何话题,而且不会引起异议:“那完全要看情况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

“在某些地方,情况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6)高明地搪塞躲避

要是有个粗鲁的人竭力想戳穿你的把戏,千万别慌。你可以采纳如下几个对策:第一,含糊其辞。马上用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所讲的:“真理有大小之分。与小真理对立的,当然是错的;与伟大真理对立的,则同样是真理。”然后,趁质问你的人还在琢磨这一番话,找个借口离桌。第二,指着窗外大声喊:“瞧那个!”希望借此转移同桌人的注意。第三,把一块肉放进口里细嚼,同时作思索状,仿佛是在整理你的答案。接着屏息并慌张地指指喉咙,奔出饭厅,挺着肚子朝沙发背猛扑过去,使人人以为你食物梗塞,在自行救治。然后站起来,转身对吓坏了的众人从容地说:“没事了。”

如果你演技够好,大家便会忘记使你突发急症的诱因,反而称赞你有医学知识,救了自己。

做人悟语

有话不能直说,直说会害人,很多人都能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有些时候,你明明出于好意向别人献上你的忠言,而别人不但不领情,反而弄得你“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何在呢?大多数是实话实说、直来直去造成的。因此就要求人们,多掌握一些说话的艺术,管好自己的嘴,让直话婉说。

11、说话要分场合、看情况

有时候,老实话会招人厌烦,破坏气氛,所以,在一定场合老实话不一定受欢迎。会说话的人早已预料到这一结果,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他们会根据场合、对象区别对待。

实话实说固然可贵,但要分清状况,找准场合。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

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热爱真理,喜欢说实话的人”。于是,让他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中用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怎么会把它们卖掉呢?”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个人的大实话在集市马上传开了,所以没有人前来问他这些牲口的价钱了。

于是,这人只好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听完这人讲述卖牲口的过程后,修道院长发着火对他说:“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替你们带来什么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

“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人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的确,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但毕竟为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会办事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那些耿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鲁莽,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怎样理解真话有时并不被肯定的现象呢?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别人的优点总是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也就是说,某甲的直言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好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对别人的缺点也直言不讳,结果就不会是人人称赞了。

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说了,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所以,实话实说要因情况而定。

做人悟语

“待人真诚、实话实说”是前人留下的做人准则,要求人们照此去为人处事。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事情的发展也逐渐复杂化,真诚待人固然没错,但是,在说老实话前要好好动动脑筋,说老实话前要分清场合,找准时机。 zekZk42Wa5VH6ouBZfuhpmvl+FsVKB+QG7+d1O0c04fRb93rTY/PjDEyOSxoQ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