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进退有尺度,曲径通幽处

只退不进难成气候,一味地猛冲容易碰壁,所以,掌握好进退的尺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与其处处碰壁,不如迂回通达,适时进退。有时,“退”是一种做人的方法,“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1、关键时刻以“知之”对“不知”

任何人在为人处事时,都应学几招保身之术,关键时刻以“知之”对“不知”就是很好的一招。因为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没有点儿保全自己的方法是不行的,否则会处处吃亏。

古往今来,在关键时刻变“知之”为“不知”的事例很多,有人用这种办法摆脱困境,有人用这种办法摆脱别人的攻击。总之,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此法,不失为良策。

(1)泄愤嘲骂他人

明末清初,抗清英雄夏完淳巧骂洪承畴的故事广为流传。明朝总督洪承畴统兵抗清,兵败被俘,归顺了清朝。夏完淳被俘虏后,决定在受审之际要痛快地嘲骂他一顿,因为他平生最恨的就是叛徒。洪承畴对夏完淳说:“你小孩子家,造什么反?只要你归降,一定前途无量。”夏完淳却说:“人各有志,我岂能跟你们一样!要做也要做一名英雄,就像我朝的洪承畴先生那样。”他装作不认识洪承畴,装成对洪承畴叛变一事一无所知的样子,大大夸奖了洪承畴一番。

洪承畴被他这么一说,不由得愣了一下说:“你仰慕洪先生?”夏完淳装作自豪的样子说:“当然仰慕。当年先生在关外与清兵血战于松山、杏山一带,矢尽援绝,仍坚强不屈,最后英勇就义。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先帝为之垂涕。这样的英雄难道不值得仰慕吗?”

一番夸赞后,洪承畴被挖苦得面红耳赤,样子十分狼狈。洪承畴的随从连忙为他开脱,示意他洪承畴就坐在前方的正堂上。夏完淳继续装傻说:“你们胡说!洪老先生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你们这些贼子还想冒充他、败坏他的名声,先生在天之灵也不会放过你们的。”

此时洪承畴被羞得已经无地自容,只好匆忙结束这次审判,命人把夏完淳押下大殿,自己也灰溜溜地离开了。

(2)摆脱困境

《南亭笔记》“民女巧对彭宫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晚清时期,一女子站在高台上晾衣服,不小心晾衣服用的竹竿从高台上落下,恰巧砸到了从此处经过的彭宫保头上。彭大怒,女子非常害怕,她深知彭是个疾恶如仇的人。女子急中生智,她站在高台上向下一阵大骂说:“你大呼小叫的干什么?一听你言语就不像个斯文人,没有一点礼貌!你可知道彭宫保就住在这附近?他老人家一向爱民如子,如果我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他,恐怕他会砍了你的脑袋……”巧妙的话语,居然浇灭了彭心中的怒火。他心想,一名不认识自己的民女对自己竟然如此敬重,还夸耀他爱民如子、体贴百姓,不禁转怒为喜,默默地从女子家的高台下走过去。

(3)脱身有术

《左传襄公十五年》“师慧欲回郑”中记载这样一件事:一次,郑国为了向宋国要回内乱时逃到宋国的叛党,就把师慧---郑国的一名乐师当做礼品送给了宋国国王。虽然师慧很不情愿,可是他深知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清楚自己一旦被送到了宋国,想重归故土几乎不可能。于是,他急中生智决定装傻骗人。

抵达宋国后,他被扶进宫廷,伪装成一名盲乐官,刚刚步入大殿,便做出要小便的样子。搀扶他的人说:“不能在这里小便啊,这里是朝廷。”他说:“朝廷怎么了?朝廷没人嘛。”搀扶者又说:“这整个大殿都是人,怎么说是没人呢?”他说:“依我之见,这里肯定是没人,如果有人,还能让我这瞎子来?还能用千乘之相换我这演唱淫乐的瞎子?”一阵“疯话”将一腔不满发泄出来。言在此而意在彼、借题发挥。经他这么一说,宋国满朝上下都感到羞愧与扫兴,不久就将他送回故土。

(4)出名有方

《唐诗纪事》卷八《独异志》中记载了“陈子昂买琴摔琴”的故事:初唐时,年轻的陈子昂是一位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写得一手好诗文。可是学富五车却没人知晓,因此他非常苦恼。

一天,陈子昂漫步在长安街上,他见许多人都围着一把琴看,出于好奇也凑了过去。那把琴的要价是百万两银子,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人敢买,他便上前买下了,并对围观的人夸赞此琴的妙处。他告诉众人他精通音律,并邀请众人明日到某处听他的演奏。次日当众多慕名者前来听他演奏时,他却在酒宴招待之后,举起琴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说:“我陈子昂学富五车,有文百轴(卷),驰走京都,不为人知,此操琴小技岂是我留心的!”随即便把自己所有的诗文全部拿出来,让大家观看、评价。不久,陈子昂的名字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有时,把知道的事说成不知道未必是坏事,反而能够帮人摆脱困境,巧妙脱身,还可以达到出名的目的。

2、小事可糊涂,大事不含糊

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太多,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势必会使自己筋疲力尽。所以,在一些小事上最好糊涂一点,尤其是面对个人的名利问题时,不要过分强求。要做到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当然,遇到大事不但不能糊涂,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之道。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着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只会增加烦恼,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地生活。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够做到“小事糊涂”的人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大部分人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自己的生活包袱里装满了大事小情,而且还被琐事所困扰与牵绊着。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事时,对一些不要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对待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与聪明之间,不能丧失做人原则和起码的人格。

如果能做到大肚弥勒佛那样“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说明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纵观古今,达到这种境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也有很多。晋代的裴遐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裴遐到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作客。周馥命家人设宴款待裴遐,他的司马负责劝酒。由于裴遐下围棋正在兴头上,司马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为此司马非常生气,以为裴遐是故意怠慢他,顺手便推了裴遐一下,不料裴遐没有留意,被推倒在地,其他人见状都吓了一跳,以为裴遐会难忍这种“羞辱”而对司马勃然大怒。谁知裴遐慢条斯理地爬起来,神情自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与人下棋。后来王衍问起裴遐,当时为什么还能镇定自如、举止安详。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将视线从古人的身上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剑拔弩张、恶言相向,这些人不懂得小事需糊涂的真谛。有一次,许多老人围在一起下棋、观棋。其中下棋的两位老人,只为一步棋而争得面红耳赤,双方互不相让,他骂他是臭棋篓子,他骂他是卑鄙小人,骂得不过瘾还动了手,结果大家不欢而散。从此以后,双方成了仇人,再不一起下棋,即使双方见面也彼此翻白眼。

人际交往过程中,没必要事事在意,小事上糊涂一些,别太计较,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还可以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

俗语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一些,不要太计较,而真正遇到大事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

3、能屈能伸,能忍耐者成大事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讲的就是要人们在某种特殊情形下,不能一味地莽撞行事,而应冷静思考,纵观全局,适时忍耐,适时地退一步。透析以退为进的大道理,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

忍耐是大智者所为,它是一种生存智慧。在中国历史上大凡有智慧的人在面临危险时,都能从大局考虑,以忍耐化解险情,求得生存,然后再伺机而动,取得胜利。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最终报仇雪耻就是鲜明的一例。越国与吴国交战,吴国兵败。当时,勾践是越国国王,而吴王夫差刚好继位。为了替父报仇,夫差立志使吴强大起来,蓄势向越进攻。

两年的精心准备后,吴王在大将伍子胥的帮助下,向越发起了进攻,一举打败了越国。勾践走投无路,他对自己目前的状况非常清楚,要想日后东山再起,就必须把自己的心思隐藏起来,在吴国忍辱负重。否则,不要说东山再起,恐怕连命都保不住。因此,他通过关系与夫差达成了和议,条件就是要他和他的妻子到吴国做奴仆。不久,勾践夫妇就到了吴国,大夫范蠡随行。

为了替父报仇,夫差对勾践百般羞辱,令他们在父亲的坟旁养马。主仆三人从此便过上了忍辱负重的日子,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单衣,住的是一座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的破烂石屋,每天都是一身土、两手粪,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三年。夫差出门坐车时,为了羞辱勾践,他总是要求勾践在车前为他领马。每当勾践从人群中走过时,就会遭到他人的讥笑:“看,堂堂一个国王现在沦落成马夫,这样还活着,要是我啊,早就死了算了。”勾践每每听到这样的讥笑时,心在滴血,但他脸上仍然表现得笑容可掬,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他知道,一旦他不能将自己所有的情绪伪装好,自己东山再起的心思就会被夫差识破,到时候要忍受的就不只这些了。所以,勾践忍受了权势、地位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巨大痛苦,忍受了夫差的奴役。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前去探望,正好赶上夫差大便,待吴王出恭后,勾践尝了尝吴王的粪便后,便恭喜吴王说他的病即将痊愈,请夫差放宽心。

正是因为这件事改变了夫差对勾践的看法,因而也转变了勾践的命运。或许勾践真的精通医道;或许勾践是在奉承吴王;或许是上天给勾践东山再起的机会。总之,夫差在勾践探望过后,病情真的好转了,而且很快就痊愈了。夫差见勾践对自己忠心耿耿,经过这三年的磨难已经放弃了复兴越国的想法,便决定将他放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有哪些能与勾践遭遇到的相比呢?又有谁能像勾践一样,在近乎于残忍的羞辱上忍辱负重呢?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勾践之所以会忍耐、顺从与屈辱,是为了尽快回到自己的国土,卷土重来,一展雄风。他深知,要逃离夫差的掌控,只有用忍耐来隐藏自己的心思。否则,很可能会断送性命。

忍耐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这种做人态度似乎有些背道而驰。人们的内心深处早已经给英雄下了一个定义:大丈夫就应该具备“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只有这样才不愧人们那句英雄的赞语,忍辱则是懦弱无能,不能称之为英雄。但从勾践忍辱负重这个故事来看,人们的这种思想似乎有些偏激。勾践忍辱是为了更好地隐藏,以便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不是要人们向困难、权贵永远地低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对忍辱负重的最好诠释。

与勾践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正是人们一直称之为英雄的西楚霸王项羽,他的结局难道不能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吗?

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劝慰项羽说:“江东虽小,足够大王称王称霸,请大王速速过江。”而项羽是那种宁折不弯的人,对乌江亭长的劝说怎么能听得进去?最后自刎于乌江岸边。

假设一下,如果当时项羽忍耐一下,听从乌江亭长的劝说过江,结果有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一统天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虽然这些只是猜测,但是也不能否认机会的存在。

宁折不弯虽然是做人的一个原则,但是,忍辱负重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谋,结果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回头看勾践灭吴这件事,勾践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取决于他的忍。当然,忍也要有一定的度,一味地忍耐不是具备大智慧的表现,而是懦弱的象征。

用忍耐应对不利的局面是高明的办法,当人们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忍耐应对当前的屈辱与刁难是最理想的方法。很多人都无法体会到忍耐的好处,取而代之的是冲动、过激的行为,其实,适时地忍耐一下,以退为进,可以改变局势,转败为胜。

清人傅山说过:愤怒正到沸腾时,就很难克制住,除非“天下大勇者”。中国古语讲:“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与别人一同陷入愤怒中,就应想想这种愤怒后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认识到发怒会损害身心健康和利益,那么就应该约束、克制自己。

汉初名臣张良,年轻时外出求学曾遇到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一天,他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这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在那里坐着,见张良过来,故意将鞋子扔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于是约张良再见面。几日后,这个老人将《太公兵法》传授于张良。后来,张良从这本书上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最终成为了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的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才“孺子可教也”,今后才能担当大任,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情能保持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

林肯说得好:“与其为争路而让狗咬,不如给狗让路。被狗咬伤后,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受伤的伤口。”唐代僧人寒山曾写诗道:“有人来骂我,分明了知(心里明明白白)。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这话大有玩味。明人吕坤对忍耐理解得很透彻,早在四百多年前就说过:“忍、激二字是福祸关。”所谓忍是忍耐;激是激动。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能不能克制,能忍住就是福,忍不住就是祸。所以要认真把好这一关。

中国古代作战时,一方守城,一方攻城。守城的将护城河的吊桥高高吊起,紧闭城门,那攻城的便无可奈何。实在不行,攻城的便在城下百般辱骂,非要惹得那守城的怒火中烧,杀出城来---攻城的就可以乘机获胜。兵法上这叫“激将法”。但如果守城的能克制忍耐,对方也就无计可施了。不仅敌我作战需要有克制忍耐的大将风度,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也须有克制忍耐的涵养。

生活中因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为一些小事而争吵、谩骂、动手打架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句不恰当的话,一个无意识的举动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而发生的。

遇到过激事件时,要退让,不要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造成严重的后果。

4、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抢走,可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尤其是与职位高于你的人交往时,必须要注意不要总守着自己的荣誉不放手。要学得精明些,在激烈竞争时,有时需要把花环戴在职位比你高的人头上,虽然牺牲了自己的荣耀,但却不会招来灾祸。

大凡能成就大事的人,他们获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外界因素,部分取决于自己的做人方法。一旦小有成就便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兴奋,贪功的想法自然会有,这是人的本性使然。可是,不知大家是否想过,虽然功劳属于你,可等待你的将会是什么呢?聪明人懂得在关键时刻将“花环”戴在别人头上,即使内心不愿意,也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大方地将荣耀交到别人手上。接受荣耀的人自然会记得你这份人情,日后需要他的时候可能会助你一臂之力。

现实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功高盖主。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论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绝不能独霸荣誉,避免功高盖主。否则,轻则招致别人的怨恨,重则惹来不可预知的祸患。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那些能在关键时刻与人分享荣耀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把荣誉让给别人的人,总能全身而退,有个好结局。同样对那些可能有损别人名誉的事,主动承担一些,引咎自责,具备这种涵养的人是懂得做人的人。

汉代晁错自认为其才智超过文帝,朝廷中的大臣也远远不及他,他屡次向文帝暗示自己完全可以担任佐命大臣的职位,想让文帝将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全部交给他。晁错的这一行为正是功高盖主的表现。

提起韩信无人不知,他没有适时地将功劳放在别人头上,导致功高盖主,最终以悲惨结局收场。韩信从项梁、项羽起义时,就被任命为郎中。为其主屡献良策,可是却屡不被采用,后来便投奔刘邦,被萧何荐为大将。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制胜一举攻下关中。后来,刘邦与项羽相峙于荥阳、成皋间,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带领兵马攻打魏、平定赵、齐,而后被封为齐王。在韩信的协助下,刘邦很快建立了汉朝。后来有人诬陷韩信,说他要举兵造反,被刘邦降职为淮阴侯。陈豨叛乱时,有人诬陷韩信与其同谋,欲起兵长安,最后被吕后设计杀害于未央宫。

保全自己、避免功高盖主时必须谨记以下几点:

(1)遵守规定

历史记载表明,遵守法规是保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提出的循吏,正是遵循法规的意思。能严守法规依此行事者,才是识大体的人。后来,人们将循吏解释为慈爱、仁厚、和善、愉快。认为能够用仁义治理国家的官员才称得上“循吏”,其实这样的解释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遵守法令,严格地约束自己。

(2)公私分明

意思是告诉人们不要将个人利益与工作混淆。换句话说,就是不要以权谋私。把自己的私利参与在公事之中,即使能获一时之利,但是最终会遭他人唾弃。

(3)功成身退

古语有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居功自傲,要懂得谦让。功成名就时适当地将荣耀分给其他人一些,免得遭受他人嫉恨,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而不得善终。

以上三点不但适用于官场,同样也适用于职场,尤其是与领导的交涉中,就更应该懂得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谋求到发展的机会。

把花环戴在别人头上的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容易被人接受,被人认为是溜须拍马。但我们要知道,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把花环戴在他人头上,是明哲保身的好方法。

在处理事情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也许就在你承受忍耐的煎熬时,幸运可能悄悄地降临了。

5、适时示弱,免招人烦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是自保的好方法。事业上的成功者和生活中的幸运儿,是很容易遭人嫉妒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心理误会之前,适当地用示弱的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小到最低程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一下自己的奋斗过程,表明自己其实也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遇到的诸多困难等,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诉说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有过窘态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消除他人心中的嫉妒,还能够笼络人心,赢得他人的同情。

示弱时,可以推心置腹地交谈,也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诉己之短,说他人之长。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可能会成为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这位政治家就对急于想获得资料的记者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记者原来的那种挑战的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产生了一种亲近感。这整个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去对他抱有的恐惧和怨恨也就会消失,而且在同情心的驱使下,还会对他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切感。

在办事时,要想别人对你放松警惕,赢得别人的好感,不妨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而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放松警惕,少一些挑衅与拘谨,而多一些真诚。

6、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即使自己很得意也不要炫耀,要懂得适时地掩饰自己的才能,隐藏住锋芒,要知道树大招风。把自己适当地隐藏起来,不但不会招来妒忌,反而会让你的人缘越来越好。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薪水数万港币。这位女士当然为女儿的出色表现深感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水。偶然女儿发觉,便极力制止母亲,劝说母亲不要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伤害了他人。

在叙述自我时,要防止过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至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两位要好的女友,甲靓,乙平平。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的许多男士频频与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他人邀请,奉劝朋友们邀请乙,男士们听取了建议,便都去邀请乙,乙被男士们拥入了舞池,乙感到很开心。甲以友情为重,不想让女友被忽视受冷落,于是机智地采取一种平衡手段,使乙的心灵得到抚慰,这更加深了她们之间的友谊。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拼膊与奋斗,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的面子。无论是谁,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对手,与伙伴如此贴心,体现出一种宽广的胸怀。

以上故事告诉人们,当你得意时,不要骄傲而得意忘形,要顾及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学会抚慰竞争对手的心灵,不要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安然自慰,心情也会愉快舒适。

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这样做不太好。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人,甚至会认为你爱沾沾自喜、是不成熟的、卖弄过去好时光的人,所以,不要时时处处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比较矛盾的一面。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方式。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别人未谈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妥,所以先让对方发表演讲,然后自己再谈,这样就会给别人留下较好的印象。

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喜欢在他人面前吹嘘炫耀自己光彩一面的人,都是十分虚荣的人,这样的人锋芒毕露,会招来怨恨。

7、低姿态更能把事办好

自古有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应用到现代社会的经商、谈判中实在妙不可言。原本胆大如牛,却表现得胆小如鼠;原本足智多谋,却表现得寡言讷语。目的只是为了蒙蔽对手,伺机夺取主动权,让对手防不胜防,制造出其不意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日本航空公司与美国航空公司要洽谈一项合作业务,日方派了三名代表与美方谈判。作为卖方的美国公司为了抓住这次绝好的商业机会,在众人中挑选了几名最精明干练的高级职员组成谈判小组。

谈判的流程并不像常规的谈判方式双方进行交涉,谈判刚一开始美方就开始宣传自己的产品。他们将产品宣传图像和一些宣传资料贴满了整个谈判室,而且花费两个半小时,利用三台幻灯机,按照好莱坞电影的方式放映了公司产品的介绍。其目的有二,一是向对方展示自己公司的强大实力,二则是想向三位日本代表作一次精妙绝伦的产品宣传。放映过程中,日方三名代表全神贯注地观看着精彩的产品展放。

放映结束后,美方代表得意洋洋地站起身打开电灯。此时,在他们脸上就可以发现得意的笑容,流露出取得谈判胜利的信心。其中的一位毕恭毕敬地走向日方的三名代表并说道:“请问,你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公司的产品的?”不料其中一位日方代表不解地说:“我们还不懂贵公司的意思。”这句出乎意料的回答大大伤害了这位美方代表的心,笑容顿时凝结在脸上,一股怒火倏然而升。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问:“你们没有看懂?哪里不懂,我们可以加以解释。”日方代表彬彬有礼地说:“实在抱歉,我们全部不懂。”美方代表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似笑非笑地问:“那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懂的?”日方代表表现出一副愚钝的表情说:“自始至终我们就没有弄明白你们的用意。”听完日方代表的这句话,美方代表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可是,为了挽回局势,考虑到公司的利益,又不得不耐心重新放映宣传片,这一次的速度明显比上一次要慢得多。

影片放完后,美方代表再次问日方代表说:“这一次总该明白了吧!”三名日方代表若无其事地一口回答:“我们还是不懂。”美方代表彻底失去了信心,解开束缚他已久的西服纽扣,声音低沉地说:“你们……你们到底希望我们怎样做?”这时,日方的一位代表慢条斯理地站了起来,说出了他们的条件,由于美方代表受到了严重的挫伤,以至于稀里糊涂地就答应了对方的条件。结果,日方大获全胜,日方公司无一不为这次精彩的谈判叫好。

大智若愚,不仅可以为自己寻找机会,还可以消磨对方的信心与斗志,在谈判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将有示为无,明明聪明非要装糊涂,实为清醒却装醉。虽然很想得出结果,却不表明心迹,然后静待时机,待对方精疲力竭时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一次日本某个公司欲与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双方进行贸易谈判。谈判刚一开始,美方代表急于求成,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想立刻与对方达成协议。日方代表见此情况却一言不发,只是将美方代表的发言全部记录下来,就这样双方结束了第一次谈判。

一个半月后,日本公司又换了几名代表与美方继续上一次的谈判。谈判开始后,日方代表似乎根本不知道以前谈判进展到什么阶段,商谈的内容是什么,所以只好从头开始。美国代表和上次一样,依然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日方代表则又带着美方的笔记回国了。

又过了一个半月,双方代表再次相见,可这次也没有任何进展,日方代表依然是故伎重演,记下了大量笔记回国了。

接下来的谈判与以往的如出一辙。转眼半年过去了,商谈还是没有任何结果,使得美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抱怨日方根本没有与他们合作的诚意,认为日方在和他们开玩笑。

正当这时,日方公司派代表要求与美方进行谈判,这一次的谈判日方代表一反常态,对此次交易作出了决策,美方代表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显得十分被动,损失不小。

寻找恰当的时机,在对手防备心理降低的情况下使对手措手不及,往往可以使事情向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商场上,大多数商家都在用“糊涂”来掩对方耳目,实际上,糊涂背后蕴藏着重大心机,他们在等待时机成熟时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宁可有为而示无为,万不可无为而示有为。在办事过程中,原本聪明而装作糊涂,可助人一臂之力;而原本糊涂反装聪明,这样只会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 SoJEZQ5REJSmNVBZxfBAfvgRO+Tnpm7PkBu0c0csrAQp4+pJ1bfz2o/Ya9X5VQ8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