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给人方便,自己方便

做人要讲原则,做事要留后路。否则,遇到困难就不会有人帮你,一旦陷入绝境,没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不要说出路,恐怕连退路也没有了。

1、不越权,在其位谋其职

事不出位,要求说话办事不要超越自己的名分和地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该做什么,都以自己的职责为限。谨慎稳重,不要越权,防止惹火烧身。

李责力是唐代初年的大将,原名徐世责力,参加过瓦岗军,失败后投奔唐朝,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单名责力。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李责力任司空,为人机巧,行事谨慎。高宗李治想废掉王皇后另立武则天为后,便向大臣们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提议说:“王皇后是世家之女,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终前拉住陛下的手对大臣们说:‘我的好儿子好媳妇,现在托付给你们了。’陛下听到过这话,至今如在耳畔,王皇后并没有什么过错,怎么能轻易将她废除了呢?陛下如果一定要另立皇后,恳请从天下的望族中挑选,何必要选武氏呢?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的,天下众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挡得住呢?”韩瑗、来济也上书李治,力主不选武则天,但高宗听不进去。

后来,高宗问李责力的看法,李责力生性乖巧,心想这个关键时刻超越自己职权发表意见,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废立皇后成功与否,都与性命有关。同意废除王皇后,要是不成功,就将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废除王皇后,如果武则天被选中,无疑是自投罗网。李责力左思右想,含糊其辞地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问外人呢?”高宗听了这话便下定决心,将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马上废除王皇后和肖淑妃,下令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任用大臣许敬宗,排斥打击不同意拥立她为皇后的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一批人,这些人或者被贬逐,或者被诛杀。李责力却因为应付巧妙,避免了祸及自身,并且受到重用,负责审理长孙无忌等人的案子。

李责力圆滑以含糊其辞的回答方式,避免了杀身之祸,可谓方圆高手。

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越权的行为容易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做人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不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2、见好就收,留有余地

贪婪只会迫使人们走上绝路,而见好就收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利益,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常识。人生总会面临无数次选择与无数次放弃,在选择与放弃间,必须正确地权衡利害关系,否则会置自己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人们常说:“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就因为做人做得太绝,蔑视蔺相如,结果呢?还不是要肉袒负荆,向蔺相如赔礼道歉么?!郑庄公因说话太绝,无奈之下只能隧而见母。常言道:“凡事留余地,日后好相逢。”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走极端,堵自己的退路。事到难处须忍让,抽身退出要趁早。特别在权衡得失时,务必要做到见好就收。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都有高潮和低潮阶段。像搓牌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摸到好牌,一般情况下,一副好牌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坏牌,而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

其实,做人如同打牌,与人相交,不论对待什么样的人,同性知己或者是异性朋友,都要凭着适可而止的心态对待。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最好方法。真正的友谊,并不是要走得多么亲密,往往在平淡的交往中才能体现出真感情。越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双方若产生矛盾,就越容易反目成仇。因此说:著名诗句“思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也验证了见好就收的道理。

见好就收,凡事留余地,不光可以运用到利与弊的权衡上,还可以用做阐述退却与逃跑的道理。当别人的势力强过自己,而自己尚且没有因此受到太大损失时,适时地逃跑、退却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曰:“全师避敌,左次元咎,未失常也。”译为:全军退却,避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敌。

这一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退却和逃跑。当面临对方强大的压力,自己却无力回天时,只有三条道可选择,投降、和谈、退却。如果选择投降,那代表已经完全、彻底的失败了;选择和谈则是失败了一半的象征;可是逃跑、退却并不是人们眼中的懦夫所为,也不是失败的表现,而可能是转败为胜的关键。表面看来逃跑、退却不是光明磊落的作为,而实际却是最高的战法,它具有切实的可用性,可使人受益无穷。退却一步,海阔天空,留有余地,冷静思考,重整旗鼓,补充实力,以待他日卷土重来,重新再战。

其实,以上的说法只是为了阐述一条做人的大道理,那就是“随退随进”。所谓随退随进,并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生存的一种大智慧。苏东坡在《与程秀才书》中曾讲道,将自己的全部命运,完全交由老天爷决定,听其运转,顺流而行,如果遇到低洼就停止下来,这样不管是行,还是止,都没有什么不好的了。在苏东坡这一说法中,强调的是,人应当顺应天意,进退不强求,这就好比是大自然的阴晴,月亮的圆缺,四季的更换,天气的冷暖。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生在世能一帆风顺真的很难得,有失意的时候也有得意的时候,要做到能屈能伸,进退自如,见好就收,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庄子曾讲,穷通皆乐;苏轼则言,进退自如。不管是庄子的主张,还是苏东坡的看法,其实都指的是同一种做事策略。穷通说的是人实际的境况遭遇,而进退说的是人的主观态度、行动。

事不要做绝,话不要说尽,凡事留有余地,为自己留条后路。特别是在利弊面前,更应该见好就收,这是做人必须掌握的处事之道。

3、适可而止,办事有“度”

遇事较真儿、穷追不舍,这并不是做人应掌握的正确道理,这么做,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聪明人在争取个人利益时,从不把对手赶尽杀绝,而会适可而止。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说话、做事都喜欢赶尽杀绝,不给别人留余地,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事”,如此一来,原本和谐的场面,被搞得乌烟瘴气,使双方陷入尴尬中。其实,要想应付这样的人,就要让他亲自感受一下陷入尴尬局面的滋味。一旦他体会到其中的辛辣,再遇事时,也就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了。

人一旦处于窘困状态,就可能会惩罚自己,他气自己的无能,怀疑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一旦产生这种心理,人的情绪就会落入低谷,内心萌生出强烈的人生挫折感和失落感。如果你曾经体会过这种滋味,就应当用一颗慈悲的心,设身处地地为处于窘困状态的人想一想,不要对其做绝情的事。

如果你的能力、财力等各个方面都要强于对方,换句话说,也就是你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这时,更应该偃旗息鼓、适可而止,别赶尽杀绝。因为,以强欺弱,并不是光彩的行为,即使把对方赶尽杀绝了,在别人眼中你也不是个胜利者,而是一个无情无义之徒。

如果根本没有胜对方的把握,还一意孤行想把对方赶尽杀绝,这就相当于拿鸡蛋往石头上碰,自讨苦吃,毫无意义可言。

这时,无论是强的一方,还是弱的一方都应该权衡利弊,适可而止。

(1)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冤家宜解不宜结,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让他忘记你的仇,记住你的恩情。

求人办事难免会有吃亏受气的时候,如果受了气,不妨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上,千万不要停留在与人斗气上。与人斗气,百害而无一利,自己不仅心情不快,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可是对解决问题却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在遇事后,必须改变一下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解决后,你所受的气自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何不就此了事,适可而止岂不更好。

相反,如果你不给对方台阶下,使其丢尽颜面,将其赶尽杀绝,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这样,将来某日对方或许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你。

(2)别把事情做绝,化敌为友最好

有些人受了气后,便会产生报复心理,就千方百计寻找报复的机会。这种心理要杜绝,因为说不定哪天你还要有求于那个人。相反,如果一个人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却放弃了这个优势,以一种大度宽容的方式对待对方,不仅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也获得了对方的感激,这么做岂不是更加明智吗?不但排除了树敌的可能性,而且还有可能多一个好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自身实力就会强大,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在办事过程中,千万不要断了自己的后路。要适可而止,别赶尽杀绝,与其树敌,不如为友,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4、损人利己伊始,害人害己以终

大智慧者绝对不会做那些损人的事情,因为他们明白,损人的事未必会利己。

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时可以艳羡,但不能以毁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来解自己嫉妒之气。要想获得荣耀还需脚踏实地地劳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损人利己的事情绝对不能做。如能做到这一点,在与人交往中,会给自己和他人都留下进退的余地,这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双方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期,魏国与楚国分别在两国交界处设立界亭。两国亭卒们分别在各自国土上种了蔬菜。魏国的亭卒非常勤劳,每天都用心管理田里的蔬菜,锄草、浇水、施肥,忙个不停,蔬菜也没有辜负他们的厚爱,长得又绿又高。楚亭的亭卒则十分懒惰,整天只知道睡大觉,不管蔬菜的死活,蔬菜小苗长得又瘦又弱,与对面田里的蔬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楚亭的人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于是乘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魏亭的蔬菜全部破坏了。第二天早上,魏亭人发现菜地被毁,气得火冒三丈,急忙报告了边县县令宋就,并表示要对楚亭亭卒实施报复。宋就说:“毁坏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确实很卑鄙!他们这样对我们,我们很生气,那为什么还要反过来去效仿他们呢?别人不对,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这样吧,从今天起,你们竭尽全力去打理他们的蔬菜地,给蔬菜浇水、除草、施肥,不过你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让他们知道。”

魏亭人认为宋就的话有道理,就照办了。楚亭人的蔬菜,一天天好了起来,蔬菜比以前长得强壮、高大了许多,楚亭人觉得很奇怪,仔细观察才知道,原来每天早上菜地都被人浇过,而为菜地浇水的正是魏亭人。

楚国边县县令得知此事后,对魏人的做法敬佩不已,于是把这件事上报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赠送重礼给魏王,向魏王道歉,并表示愿意与魏国结成友好的邻邦。

宋就的做法显然要高明于那些亭卒,因为他知道,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做不得,所以他没有让魏亭的人再去破坏楚亭人的菜地。

害人等于害己,宽恕别人就等于为自己留了后路。这样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日常生活中,那些处世尚浅的年轻人,对社会上的一切都茫然无知,为人处世更是小心翼翼,左顾右盼想寻找一个参照物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以免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对社会阅历浅的青年人来说,产生这样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殊不知有时这样做,会造成南辕北辙的结果。

由于人的身份地位、脾气禀性都不尽相同,要想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供你参考实属不易,也可说是不可能。所以,没有必要去效仿他人,只要坚守“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即可独善其身,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也会皆大欢喜。

做损人利己的事自然会让人讨厌,更何况损害了别人也不一定对自己有利。自私自利之人,往往不能领悟到这一点,往往毫无顾忌地损害他人的利益,把苦转嫁到旁人身上。他们认为这样做自己才能找到一种平衡,自己的利益才能保住。其实,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以这种方式做事,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既害了他人又不能利己。

正直人之所以称之为正直,就是因为他们具备高风亮节的品格和坦荡的胸襟。而伪君子之所以被称作伪君子,是因为他们为了一己之利,可以不择手段地损害他人利益,殊不知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也未必可以维护,即使维护了又怎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呢?如果这种人懂得为自己留后路,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损人利己的事情发生了。

5、给他人留足面子,自己就有面子

社交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虽然不要求你去喜欢每个人,但至少也应学会给他人留足面子。谁都不愚钝,你给足他人面子,他人也同样会投桃报李给足你面子。所以说,要想自己有面子,就要给他人留足面子。

与人相处当双方意见不统一时难免会产生口舌之争,然而会做人的人,不会让这种争执成为破坏友谊的蛀虫,他们总是以和为贵,从而赢得别人的好感,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人气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过分地相信自我标准,别人述说某种感觉、态度和信念的时候,他们对别人的想法会立刻给予判定“说得不对”或“真是好笑”,“这种说法完全不合乎常理”、“这样说不行”、“这不正确”、“这不太好”。因而,在日常交际中,势必会与人产生争论,使彼此间出现隔膜。

争论一旦产生后,大多数人都会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那些并不全面、不成熟的观点。对那些没有必要深究的问题,过分看重,执著而偏执,这样容易激化矛盾。

此时,不妨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一下问题的实质,你会发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唇枪舌剑过后,人们得到的仅是心烦意乱,而失去的却是彼此间亲密的情谊,友谊将出现一种隔膜,彼此将日渐疏远。让你值得“庆幸”的是,你又多了一个“敌人”。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敌人树立后,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锻炼那“锐不可当”的口才了,却也为自己的成功道路设置了一个障碍。

卡耐基曾经说: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与人争论,并不是在向人显示自己的威风,确认自己的口才,而是在树立“敌人”,即使占了上风,获得了胜利,却证明了你并不是一个会做人的人。

会做事的人,在遇到此类事情时总会留一手,即使自己的口才出类拔萃,也不愿与人进行没有必要的无聊的争论。迫不得已被卷进争论中时,也甘愿充当个失败者。

争论对双方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与人发生争执时,不妨去体谅对方,给他人留足面子。争论无益于友情,在争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越来越坚信自己所持观点的正确性;二是基于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为了维护自尊心也不会向他人低头认输,加之人固执的本性,双方距离会越拉越远,争论结束也就意味着友情破裂。班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间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如果想在争论中改变他人的看法或态度,那么错得就有些太离谱了。每个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总将自己的优越性带进与人相处的社交当中,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即使有些人能够主动承认自己错误,蔑视自身的优越感,却很可能被他人称为“懦夫”、“胆小鬼”或“愚蠢人”。

其实,这种看法完全错误,那并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可供称赞的美德,是一种超越“优越”与“权威”的体现,也是在社会上即将取得辉煌成就的前兆。“认错”虽说是个简单的行为,可是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却比登山还要难。究其原因,是缺乏自我反省的勇气,是内心的“自我权威”在作祟,其实,消灭这种过分的“自我优越”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人们心中充满爱,与人交际过程中给他人留足面子,毁灭心中那多余的冲动,就有可能冲破那层古怪的心理障碍。

当所有人都对你失去好感时,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是一个喜欢与人争论的人,不要等到自己被众人孤立起来时,才幡然醒悟,那时已经为时晚矣,陪伴你的也只有孤独寂寞了。

佛祖有云:“恨不消恨,端赖爱止。”意思是告诫人们,与人争吵并不可能消除误会。只有尽量让自己去了解对方,在争论中主动认输,给别人留足面子,才可以在人们当中重新树立起“人气儿”。

有人可能会说,联合国中每天都在争吵,由此看来,杜绝争吵的道理似乎是错误的。我们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与联合国相提并论,说出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因为,我们个人属于一个小个体而他们属于一个大集团,与其相提并论,往往是荒谬而毫无意义的。

林肯曾经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成就的人,是不会将时间耗费在私人争执上的。争执的后果是失去了自制,这不是你能承担得起的。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如果你是对的,就让步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将其杀死,被它咬伤也不能治好。”的确,我们虽然不能改变争论引起的不良后果,但是却可以防微杜渐,避免与人发生过激的争论。

怎样才能避免争论呢?这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会“给他人留面子”就等于办事成功了一半。当与他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试着用这么一种句式:“原来是这样啊!你说的是正确的,我经常为此而出错,不过幸好这次有你的提醒,我才不至于犯相同的错误。啊,依我看,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将这些用语应用到与人交往时,别人在保留了面子的同时还会对你感激不尽。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领教过与人争吵的苦,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想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就不要刻意向对方显示你的口才,也不要随意践踏他人尊严,在公共场合给别人留足面子,要比自己死要面子强百倍。要知道避免争论,就能赢得好感。

6、常欺人者必自欺

人心都是肉长的,与人交往时,用欺骗的方式招呼对方,对方又怎么会真心实意地与你打交道呢?毕竟每个人都不是傻瓜,你欺骗了他,即使当时没有拆穿你的“把戏”,日久天长,你的欺骗行为也会露出破绽,轻则远离你,重则跟你反目成仇,这无疑是堵了自己的后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诚心诚意的人,对于他人的帮助会如数甚至加倍奉还,但虚情假意的人,恐怕会敷衍待之。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深受百姓爱戴,他不顾自己的身体,整日忙于国家大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随着时光的流逝,国王的年龄渐增,但他膝下并无子女,他担心死后无人能继承大业,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后来,朝中的一位大臣给国王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一个孩子并收为义子,从小培养,日后继承他的王位。

国王认为该大臣的办法很高明,于是决定在全国选一个他认为合格的继承人。国王给所有的孩子出了一道很独特的考题,他发给孩子们每人一包花种,告诉他们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谁就能成为他的义子。

孩子们得到国王赐予的花种后,开始精心培育,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忙个不停,每个孩子都期待着幸运之神的降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所有孩子播下的花种都发芽并茁壮地成长着。惟独这个叫诚心的男孩,虽然他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整天精心培育着花种,可是十天、半个月、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一点动静都没有,种下的花种不用说成长就是连芽都没冒出来。诚心为此非常苦恼,他去请教母亲,母亲告诉他大概是土没有营养,花种芽吸收不到充足的养料,没有力气钻出土来,建议他把土换一换,诚心按照母亲的建议做了,可是依然无效,母子俩束手无策。

国王规定的期限到了,无数个衣着光鲜的孩子整齐地站在街头,他们捧着各自栽种的鲜花,用期盼的目光看着缓缓巡视的国王。可国王并没有因孩子们培育出争奇斗艳的花朵而兴奋,相反却有些暗自伤神。他慢慢地巡视着,忽然,国王的视线被诚心端的那个空花盆吸引住了。国王走近诚心,见他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国王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种的花呢?为什么端着一个空花盆啊?”诚心委屈的泪水从脸颊流下,他把精心培育花的全过程向国王讲述了一遍,还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曾偷吃了邻居家的一个苹果。国王听过诚心的话后,笑容浮上了脸颊,他抱起诚心,高声说:“就是你了,你将是我未来的继承人。”大家不解地看着国王。国王神秘地说:“我发下的花种根本不可能发芽,因为那些花种全部是煮过的。”所有孩子中,只有诚心是诚实的,也正是他的诚实打动了国王。

办事过程中一定要以诚为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诚实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信任,很难找到真正的友谊,遇到困难时,别人也很难相信你,也没有人愿意去帮助你。所以说,欺骗他人,就意味着失信于人,等于堵死了自己的后路。聪明反被聪明误,骗来骗去骗了自己。

7、利益共享,荣耀均分

谁都明白:与人合作持一种“吃独食”的态度,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所以,最明智的做法是与伙伴一起分享成果,共担风险,别太自私,做得太绝,把合作的功劳全部抢到自己手里,而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在办事过程中,要注意彼此之间的和谐、互助与合作,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不可独吞,应该共享,只有双赢才能长久,才能和谐,以后的路才会更好走。

晚清名商胡雪岩,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却能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哲学,归纳起来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

胡雪岩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善于观察人的心理,他把士、农、工、商等各阶层的人都拢集到一起,用自己的盐业优势,和这些人共同创业。由于他长袖善舞,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和他联手合作,都很信任他。他与漕帮协作,及时地完成了粮食上交的任务。与王有龄合作,因为王有龄是知府,胡雪岩便有机会得到一些难得的商机。这种互利互惠的合作,使得胡雪岩这样一个小学徒工变成了一个执江南半壁盐业巨商。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其实这不单是胡雪岩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人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就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荣耀均分,采取一个双赢的竞争策略,这样才能让合作双方都能从中得到益处。

有一个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它们商量好共同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得很好,当野狼把小鹿扑倒后,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了。狮子起了贪心,它不想和野狼平分这只小鹿,于是它就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地抵抗,后来虽然狮子咬死了野狼,但是狮子也受了重伤,没有办法享受美味了。

试想一下,如果狮子不如此贪心,与野狼共享那只小鹿,岂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有人认为,人生就像是一场战场,但人生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不是消灭对方就是被对方消灭。而人生赛场不一定要这样的,与其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不如好好地合作。

在大自然中,弱肉强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是生存的需要。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有所不同,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个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十分紧密,大家除了竞争之外,还有紧密的分工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里,你不可能将对方绝对的毁灭,因为你的“单赢”策略将引起对方地愤恨,对你形成一种潜在的危机,从此陷入冤冤相报的一个恶性循环里。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进行争斗,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使本是强者的你,反胜为败。所以,无论是在团体合作中或是在日常生活中,从实质利益、长远利益来看,那种“你死我活”对人们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应该采取“双赢”的策略,不吃独食,大家彼此相依相存,共同发展。

在荣誉面前,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感谢、分享、谦卑。与人分享荣耀与胜利的喜悦,体现了一个人宽广的胸襟与大气,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

美国罗伯德家庭用品公司自成立以来,生产迅速呈直线上升,每年利润以18%至20%的速度向上增长。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司建立了利润分享制度。每到年终总结时,公司管理者都会把公司在一年中获得的利润,按比率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员工,这就给员工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公司获得的利益越多,自己分到的越多,“水涨了船自然会升高”。因此,每个人都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地为公司创造利益,经常还要为公司的发展提些意见,指出产品存在的缺点与毛病,并想方设法加以改进。

不管是在与人交往中,还是商业合作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赢得好人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你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时,自然要为之庆祝,不过千万不要忘记,自己为之高兴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下这成绩的由来。

如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当然应该为之高兴,别人也会祝贺你。但如果成绩是依靠他人的帮助或与他人合作取得的,这时如果只顾自己而忽略了他人,就有些吃独食的嫌疑了,他人不仅觉得你好大喜功,独占所有人的劳动成果,而且还会对你怀恨在心。轻则以后断绝与你合作,重则寻找时机对你施以报复。由此看来,获得成绩原本是一件好事,由于自己一点小小的贪念,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失去了朋友也毁了名声,这无异于自断后路。

凡森在一家图书出版社担任编辑。他为人随和也很有才气,平日里总喜欢与同事开些小玩笑,所以单位上下关系都非常融洽。舒心的工作氛围,给凡森创造了许多写作的机会,闲下来时,他就拿起笔随意地写点什么。

有一次,他编辑的图书在评选中获得了大奖,而且位居排行榜榜首。为此,他感到无比荣耀。大概是开心过了头,他逢人便说自己的图书获了大奖,同事们表面上纷纷向他祝贺。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他发现工作氛围似乎有些异常,平日里的笑容全部消失了。单位里的同事,似乎都在刻意地躲避他,有的还有意和他过不去。

一段时间以后,他终于找到了矛盾的根源,原来他犯了“吃独食”的错误。这本书之所以可以获得大奖,身为责编,他的功劳自然很大,可是那毕竟不是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其他人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份荣耀他们也应当分得一份。在荣耀面前,他们不会认为某个人的功劳最大,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分享一份荣耀是理所应当的,但凡森一个人独占了所有的荣耀,别人心里当然不舒服,尤其是他的上司,心里还可能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

以此为戒,当你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别忘了做人的原则,一定不能吃独食,应该与别人一同分享荣耀与喜悦,免得自掘坟墓、自断后路。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荣耀均分

生活中,其实有些人根本不在乎分得荣誉的多寡,他们想要的是获得荣誉时的那种满足感。意识到这种心理后,你应主动感谢他人对你的支持与帮助,主动把一部分荣誉与他人分享,别人会认为他在你心目中有个位子,你没有把他们忘记,在以后的合作中他们会尽力地帮助你。其实,与他人一同分享荣誉的方式很多,你还可以请大家吃顿饭,或出去消遣一下,这样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同时也为将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怀有感恩的心

获得荣耀后,别忘了感谢同仁的协助,不要认为所有的功劳全部属于你一个人。特别要感谢的就是你的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支持。假如上司确实给你很大的帮助,感谢他时更要真诚一些;但如果上司没有为你的成功付出任何努力,同仁的协助也很有限,照理说上司与同仁根本不值得你去道谢,不过,如果你是一个会做人的人,就应去感谢你的上司和同仁,特别是对上司的感谢。

参加过颁奖仪式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开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其中的含义就在于此。虽然这种感谢只是发自口头,缺乏“实质”意义,但听到这些话的人,会感到很舒服。

(3)谦卑谨慎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些人获得荣誉就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或者盛气凌人。虽然你愉悦的心情可以被理解,但是你却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要承受着你的气焰,出于情面又不好说些什么,因为你正在风头上。可久而久之,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同事或许会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所以,在获得荣耀时,必须更加谦卑,别人看到你如此谦卑,就不会对你产生反感,反而会欣赏你的气度与谦虚,愿意与你相处,愿意支持你。

会做事的人能够很好地维护人际关系中的和谐与发展,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所获得的荣耀,而且不会总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荣耀,以此避免遭到别人的妒忌,招惹麻烦。 EVzS9KtSdQF/jmio0Z+ECvMgqLB0tZ/KzHCAMRRNOqHSOrBRGmOThe/5tWqWKK3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