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厚积薄发,好钢用在刀刃上

办事时要睁大眼睛,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点上。当事情正在发生、发展、变化的时候,不急于出手,或思考、观察、等待,或者采取一些策略,引导事情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良机一旦来临,就应及时把握关键点,难事会顺势转化成易事。

1、有了意外,要学会如何“圆”场

生活不可能永远都是风平浪静,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如果手忙脚乱,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做事灵活的人,会找到事情的焦点,换一个角度去解决问题。

一般商家都希望别人说自己的产品质量好,惟恐有人说自己产品不行,可一旦发生了事情,顾客就会对该产品不信任,以往的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其实,发生意外并不可怕,在一个恰当的时间,为自己的产品巧妙地“圆”一下场,或许会重新赢得顾客的信任。

有一家手表厂生产了一种新式手表,自上市以后,一直无人问津,厂家作了许多正面宣传,但效果仍不佳。后来,该厂打出一则“贬低”新表的广告:“此种手表走得不太准确,24小时会慢一秒,购买时请三思!”该广告实际上是通过“明贬实褒”的方式来介绍新表的优点,果然达到了预期效果,引起了顾客的注意,随即销路大开。

1988年4月27日,美国阿哈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机自檀香山机场起飞后不久,突然,“轰隆”一声巨响,飞机前舱顶盖被掀开一个直径达6米的大洞,一名空姐当即被掀出机外。驾驶员采取紧急措施,把飞机降落在邻近的机场上。

令人惊异的是,除了那名不幸的空姐外,全机89名乘客和其他机组人员无一伤亡,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飞机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

波音公司虽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他们毫不惊慌。他们派出高级技术人员参与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波音公司还借助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大造舆论,对空难事件大加宣扬。

波音公司这样解释:这是一架已飞行了20年、起落9万多次的客机,按照技术规定,它早该退休了。飞机过于陈旧、金属疲劳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即使是一架如此陈旧的波音737,它还能保证乘客无一伤亡,这证明了什么呢?只能证明波音公司的飞机质量的确是上乘可靠的。

波音公司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挑战,仔细查清了造成空难的原因,并大加宣传,不但没有损害波音公司的形象,反而使公司“因祸得福”。

事故之后,波音公司的订货成倍增加,仅国际金融集团和美国航空公司两家就订购了130架波音737,公司在5月份的订货高达70亿美元。

遇事需要冷静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恰当的方法可能会使突发的意外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2、“放”一下,事情会变活

坚持自己的观点,勇往直前,固然可贵,但如果置身于僵局,在双方神经都绷得很紧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放”一下手,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如一盘死棋,如果丢了一个子却可能会使局面焕然一新,有了突破。

1984年,上海某无线电厂进行技术改造,需要从日本引进框架模具生产线。卖方是日本的某厂,该厂的设备属世界一流,该厂委托某商社作为商务代理。而某商社也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公司,它的业务渠道广阔。为了交易成功,该商社的一位部长与某厂厂长一同来上海参加谈判。谈判前,日本某厂已经获得我国政府部门批准的进口用汇额度情报,这对中方来说极为不利。

谈判刚开始,日方报价为350万美元,经中方代表努力,价格逐渐降至293万美元。这个价格基本上符合引进厂的要求,应该说是可以成交的。但中方主谈估量了当时的情况,凭他的经验,认为价格仍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于是,中方主谈对日方代表说:“贵方在设备的报价上做出了不少努力,我们深表感谢。可问题是经过我方核算比较,还是觉得有些高,希望贵方进一步考虑,明天上午报一个更优惠的价格。”第二天上午9时,双方在日本某商社的上海事务所继续谈判。该商社的部长发言说:“经过反复核算,价格实在是不能再降,再降就会亏本。我们总不能做亏本买卖吧?”中方主谈听后郑重地说:“如果情况确实是这样,我们的谈判只能到此为止了。不能成交我们很遗憾。不过,贵方为了这个项目曾多次来上海,我们深表感谢。”他一边说一边离开座位,中方的其他谈判人员也纷纷离开谈判室。

中方主谈在告辞时对商社社长说:“今天晚上6点,我方在上海大厦宴请各位,欢迎光临。”由于此事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情况,日方心情低落,答道:“主谈先生,宴请我们不去了,好吗?”中方主谈十分冷静:“我方安排今晚的宴请活动,事前是征得贵方同意的。至于去不去,贵方自行考虑。”

这次谈判仅仅用了29分钟,谈判没有成功。虽然中方代表对于这亟待上马的项目心急如焚,但也为主谈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走为上”的谈判策略充满了信心。

在晚上的宴会桌旁,中方主谈很随意地问那位社长:“上午我们离开后,你们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这位社长急急地说:“不瞒你说,上午你们一走,我们就进行了紧急商量。某厂表示再降价就亏本了,可不降价你们又不答应,为了促成这笔交易,我们商社愿意从佣金中拿出5万美元,不知贵方能否接受?”我方主谈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可却不露声色地说:“今晚我们好好喝一杯吧!业务上的事嘛,既然贵方愿意作出让步,那就明天再谈。”

本来某厂厂长买好了回日本的机票,可为了第二天的谈判,决定延期一天返回。结果,在第二天的谈判中,日方决定再让价10万美元,最后以283万美元成交。

办事就是这样,在关键的时候,如果绷得太紧,有可能会进退不得,无回旋的余地。相反,如果稍微地松一下,事情却可能会进展得更顺利。

3、利用对方的猎奇心理做文章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本是好事,当你出于好心去处理的时候,对方并不领情,甚至粗暴拒绝。这时,就需要给对方一点利诱,让其去体会、去感知,事情就会变得顺利些。

有一位法国农学家奥瑞帕尔曼特被德国人抓去做了俘虏。在集中营里,他曾经吃过马铃薯,觉得这种东西还不错。后来,他获释回到法国,决定在自己的家乡种植马铃薯。当时有不少的法国人都反对,尤其是那些宗教迷信者,把马铃薯视为“鬼苹果”,医生们也普遍认为马铃薯对人身体有害,连一些农学家也断言:种植马铃薯会导致土地贫瘠。

帕尔曼特怎么也说服不了他们。怎样才能使马铃薯顺利地推广起来呢?1789年,帕尔曼特得到国王的特别许可,在一块非常低产的地方栽种了马铃薯。

春去秋来,快到马铃薯成熟时,帕尔曼特向国王请求,派一支身穿仪仗队服的国王卫队来看守这片马铃薯。这样一来,马铃薯成了国王卫队保卫的“禁果”。对此人们感到奇怪,而且经不起诱惑,每天晚上都有人悄悄跑来,偷挖这些“禁果”。大家尝到马铃薯的美味后,又偷出一些“禁果”把它移植在自己的菜园里。于是,马铃薯便在法国推广开来。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园林,山青水秀,林木葱郁,流水潺潺,鸟鸣啾啾,一派迷人景象。园林吸引了不少人来这里度周末、采鲜花、采蘑菇、捉蟋蟀、观月亮、数星星,有的甚至燃起篝火,一边野餐,一边唱歌跳舞,余兴未尽者,干脆搭起帐篷,彻夜狂欢。因此,园林常常被搞得一片狼藉,肮脏不堪。

束手无策的老管家只得按迪梅普莱的吩咐,在园林的四周搭起篱笆,竖起“私家园林,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并派人在园林的大门处严加看守,结果仍然无济于事,许多人依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园中,令人防不胜防。后来管家只得再行请示主人另想良策。

迪梅普莱思忖良久,猛地想起园林中不是经常有毒蛇出没吗?直接禁止游人入内不见成效,何不利用毒蛇做文章呢?她叫管家雇人做了一些大大的木牌立在园林的显眼处,上面醒目地写明:“请注意!你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需半小时。”从此以后,很少有人再闯入园林。

从上面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在有些情况下,“常规性的措施”已完全不起作用。这时只有借助其他作用,换一个角度,迂回曲折地走一下弯路,再用巧妙的办法解决难题。

对于一些生活中的难题或障碍,如果我们没有必要的条件和充足的力量去改变它,只是一味地直线前进,盲目蛮干,势必收到不良效果,轻则徒劳无功,重则把事情越办越砸。所以,不如去利用人的好奇心来解决问题,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吊吊胃口,提起对方的欲望

人们对待事物,总是持有越朦胧越想弄清楚的心理。如果越把谜面说得扑朔迷离,人们就越想寻求真正的谜底。在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如果能恰当地吊起他人的胃口,事情可能会处理得更好一些。

有一天,一个推销员在温斯波罗市兜售一种炊具。他敲了公园巡逻员安徒先生家的门,他的妻子开门请推销员进去。安徒太太说:“我的先生和隔壁的史密斯先生正在后院,不过,我和史密斯太太愿意看看你的炊具。”推销员说:“请你们的丈夫也到屋子里来吧!我保证,他们也会喜欢我推销的产品。”

于是,两位太太把各自的丈夫也请进来了。推销员作了一次极其认真的烹调表演。推销员用他推销的那套饮具做了一道菜,然后又用安徒太太家的炊具以同样的方法做了同样一道菜。推销员的表演和菜的色、香、味之差给两对夫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男人们显然装出一副毫无兴趣的样子。

一般的推销员,当看到两位主妇有买的意思,一定会趁热打铁,努力鼓动他们去买。如果那样,还真不一定能将产品推销出去,因为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觉得它没有什么珍贵的,而对于得不到的总认为才是好东西。聪明的推销员深知人们的心理,他决定用“欲擒故纵”的推销术。烹调表演结束后,他洗净炊具,将其包装起来,放回到样品盒里,他对两对夫妇说:“嗯,多谢你们让我做了这次表演。我也希望能够在今天向你们提供炊具,但我今天只带了样品,你们以后再买它吧。”说着,推销员故意起身,准备离去。这时,两位丈夫对那套炊具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都站了起来,想要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买得到这种炊具。

安徒先生说:“请问,现在能向你购买吗?我现在确实有点喜欢那套炊具了。”史密斯先生也说道:“是啊,你现在能提供货品吗?”推销员真诚地说:“两位先生,实在抱歉,我今天确实只带了样品,而且到底什么时候发货,我也无法知道确切的日期。不过请你们放心,等到可以发货时,我一定会记得你们的要求。”安徒先生坚持说:“也许你会把我们忘了,谁知道啊?”

这时,推销员感到时机已到,他便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订货事宜。他说:“噢,也许……为保险起见,如果你们愿意买,就先交付一些定金吧,一旦发货就给你们送来。因为这可能要等待一个月,甚至可能要两个月。”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很感兴趣,所以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人心的这一特点,那么一些困难的事情可能会变得简单一些。

只要我们打开电视、报纸,映入眼帘的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可见商家们都很看重广告这张王牌。但是要把广告做得好、做得精,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是把良机放在人们欲望的最高点,这样,产品广告就可能会发挥得更具有影响力。

领带大王曾宪梓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的广告宣传,而且十分注重广告艺术。他认为好的广告让人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大名鼎鼎的“金利来”领带最初是在一个简陋的小作坊里生产的,但它最终顺利地登上了大雅之堂,跻身于名牌之列,靠的不仅是过硬的质量,而且是别出心裁的广告宣传。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祖国大陆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西装便成为了大中城市着装热点。许多香港的厂家有计划地着手于打入大陆的服装市场,曾宪梓也开始为“金利来”领带进入大陆市场设计一着妙棋。从1981年起,曾宪梓耗资百万,开始在祖国大陆电视网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宣传,“金利来”领带很快地覆盖了大陆广告市场。人们只要打开电视机,准能听到那句意味深长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连几岁的孩童都能念诵这句广告词。然而,想乘机赚一笔的商人遍寻全国市场却没有“金利来”的影子。原来,这是曾宪梓有意造成的市场空缺,让销售和宣传有一段时空间断。根据价值规律,供不应求必然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这种情景持续了整整两年,广告宣传耗资百万,产品却难觅踪迹。曾宪梓稳坐香港,按兵不动。香港商界为之震惊,深深佩服曾氏的深谋远虑。

1983年,“金利来”不慌不忙地进入了内地市场,人们蓄积已久的购买欲望很快地迸发出来了,使“金利来”空前热销,获得了巨额利润。曾宪梓仍然采取同样的做法,对东南亚各国只按计划播出宣传广告。两年后,“金利来”又一次主宰了东南亚领带市场。

曾宪梓的“时空间断式”推销法,在香港商界尚属首创。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招妙棋。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大规模全方位广告宣传的同时,产品销售热潮便已经开始,这被认为是机不可失的“黄金时刻”。曾宪梓却将它放弃了,他有意地造成宣传与销售的时空间断,而且耐心地等待了两年之久,令消费者由好奇到寻觅,由寻觅到渴望,形成消费势能的递增蓄积,犹如大坝之于江水,人为地制造水位落差,最后形成万马奔腾之势。

曾宪梓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理,把“悬念”运用到广告上,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逆向思维,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办事情时,有时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激发起人的好奇心,这样有助于事情更顺序地发展。

5、“策动人心”,难事也会变简单

在办事过程中,有的人喜欢用“策动人心”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一般会制造一种假象,使对方觉得被暗示过,便在这种错觉中一步步行事,却不知,自己已身陷其中。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允诺什么,而对方就会做出各种“投其所好”的事情。

犹太商人一般都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不仅会说多种语言,而且还善于雄辩。这里就有一则犹太人运用语言能力说服对方的经典事例:

穷售货员费尔南多在星期五傍晚到达一座小镇。他没有钱吃饭,更没有钱住旅馆,只好到犹太教会堂找管事的人,请他介绍一个能提供安息日食宿的家庭。管事的人打开记事本,看了一下,对他说:“这个星期五,经过本镇的穷人很多,每家都安排了客人,只有开首饰店的西梅尔家例外,因为他一向不肯收留客人。”

“他会接纳我的。”费尔南多很自信地说,然后转身走向西梅尔家。西梅尔一开门,费尔南多便很神秘地把他拉到一旁,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砖头大小沉甸甸的小包,小声地对西梅尔说:“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呀?”

首饰店老板西梅尔一听黄金二字,眼前一亮,可是,今天是安息日,按犹太教规,不可以再谈生意了,但是他又舍不得让这宗送上门的大买卖落到别人的手中。他连忙挽留费尔南多在他家住上一宿,等到明天安息日一过再谈生意。

所以,整个安息日,费尔南多得到了首饰店老板的盛情款待。到星期六晚上,可以做生意了,西梅尔满面堆笑地催促费尔南多把“货”拿出来看看。“我哪有什么金子?”费尔南多故作惊讶地回答道,“我不过想问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而已。”

在这则笑话中,穷人费尔南多熟练地运用了“策动人心”的技巧:他在一个不能谈生意的时候,问了一个似乎关于生意的问题;而到可以谈生意的时候,这个关于生意的问题,又成了一个非生意的问题。

由于费尔南多一直没有明确他是否在谈生意,对问题的理解完全在于首饰店老板个人,费尔南多只不过为首饰店老板的“想象”提供了若干“参照物”,例如,他神秘兮兮的样子,还有那块“砖头”一样的东西,而所有这些参照物同样也是无法明确界定的,所以,最后只能怪首饰店老板赚钱心急,把别人的“随便问问”当作了商业谈判的引子。

摩西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由于工作很出色,公司决定提升他。但该公司有个规则,高级职员必须是天主教徒,否则不能提升。而摩西是个犹太人,所以,董事会找来一位很有说服力的神父,让他去劝说摩西信奉天主教。神父把摩西领进了一个房间。经过整整3个小时,才见神父走了出来,大家都纷纷向神父表示感谢,可神父却是一脸失望。

董事长问道:“神父,您成功了吧?”“哪里的话,看样子还需要几个小时呢!倒是摩西已经把10万元的保险推销给我了。”

这则笑话既没有交代摩西在公司业务活动中如何能言善辩,也没有描绘摩西与神父两人之间如何说服对方,仅仅让“很有说服力”的神父“一脸失望”地承认已接受了10万元的保险,来说明犹太人的策动在经销中的能力。

采用模棱两可的暗示方法来策动对方心灵的犹太商人,在经商实例中数不胜数,美国犹太实业家路易E沃尔夫森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沃尔夫森是一个移居美国的犹太商人的儿子,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时,被商界誉为金融奇才。但他的实业道路却是从负债经营开始的。他首先向人借了10000美元,买下了一家废铁加工厂,然后把它办成了一个赢利很高的企业,只有28岁的沃尔夫森仅个人资产就突破了百万美元。1949年,沃尔夫森用21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首都运输公司”,这是设在华盛顿的一套地面运输系统。

沃尔夫森有能力把亏损的企业办成赢利颇丰的企业,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这一次,公司还没有赢利,沃尔夫森就开始宣布公司将要增发红利。这种手段本身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只是沃尔夫森开始发放的红利超过了公司这一段时间的赢利额。他用贴出公司老底的代价制造企业高赢利的假象,让公众对该公司产生过高期望,从而提高公司的股价。

和沃尔夫森预料的一样,“首都运输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被大家一致看好,价格一路上升。趁此机会,沃尔夫森将其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出,仅此一举赢利额竟达原来股票价值的6倍之多。沃尔夫森的实业王国当然不是完全靠“策动人心”创建起来的,但也不能否认,“策动人心”确实加快了其公司的成长。

经商与行骗的真正区别,不在于是否有“误导式中介”,而在于这种“中介”有没有包含与实际不符的允诺。假如没有允诺,或者只存在消费者想象中的允诺,这种策动人心的方法即使不符合一般的商业道德,但也不违背商业交易的规定。因为,现代商业靠法律来约束,而不是靠伦理来约束。只要运用好这种经商的谋略,每个人都有可能像犹太人一样成为顶尖的商人。

办事如同经商,有时制造一种假象,给对方一种错觉,办起事来反而更加容易一些。

6、以人制人,性格制衡

成大事者既能高瞻远瞩,又能明察秋毫,把时局的发展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百智之首,知人为上;百谋之尊,知时为先;预知成败,功业可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是古往今来战争经验的总结,也是处事谋划者应具备的智慧。

“知彼”不易,“知己”就更难,所谓“当局者迷”,是指人们往往很难对自己做出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如果既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又能全面地了解对手,那么,办事情时就可能会顺利一些。

但在“知彼”的诸多方面中,了解彼方主帅的性格、谋略、为人、心态、志向等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明白对手,对他的意图了然于胸,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对策,也就相当于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可谓有知人之明,亦有政治家的才干。他在派大将钟会和邓艾伐取蜀国时,做了一番细致独到的分析,可谓把钟会和邓艾紧紧地捏在手心里,不论二人反与不反,都逃脱不了司马昭的控制,他采取了放纵并利用他们的策略,最终除掉了他们。

当初司马文王(司马昭)想派遣钟会征伐蜀国,下属邵悌求见文王说:“臣认为以钟会的才能不能担任征伐蜀国的重任,更不可让他统率十万军队,否则只怕会有不测,请您再考虑考虑别的人选。”

文王笑着说:“我难道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吗?蜀国给天下兴起灾难,使黎民不得安宁,我现在讨伐它,胜利如在指掌之中,而众人都说蜀不可以征伐。人如果犹豫胆怯,就会丧失智慧和勇气,这样的人即使勉强去了战场,也会大败而归。只有钟会与我的主意相同,现在派钟会伐蜀国,一定可以灭亡蜀国,灭蜀之后,即使发生了你所顾虑的事情,他又能做什么呢?凡败军之将不可以同他谈论勇气,亡国的大夫不可以与他谋划保存国家,因为他们心胆都已吓破了。倘若西蜀被攻破,残留下来的人都已震惊恐惧,就不足以与他们图谋起事了;中原的将士各自思乡心切,就不肯与他同心了,倘若作乱,只会自取灭族之祸罢了。所以,你不必对这件事感到担忧,只是不要把我的这些话再告诉别人了。”

等到钟会禀告邓艾有反叛的迹象,文王统兵亲自西行征讨,邵悌又说:“钟会所统领的军队超过邓艾五六倍,只要命令钟会逮捕邓艾就可以了,不值得你亲自领兵去。”文王说:“你忘记你说的话了吗?怎么又说可以不必我亲自去呢?虽然如此,我还是应当以信义对待他人,但他人也不应当辜负我,我怎能先对其产生疑心呢?近些日子中护军贾充曾向我说:‘是否有些怀疑钟会?’我回答说:‘如果我派遣你去,难道又可怀疑你吗?’我一到长安,事情就会自行结束。”司马昭的军队到长安时,钟会果然像司马昭所预料的那样已经死去了。

司马昭深知二人必反,但又派二人前去,这是利用其勇。的确,如果不是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偷袭成都,蜀国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攻破。正是由于邓艾和钟会两人的内外夹攻,蜀国才破于一旦。但二人皆有反心,必然相互牵制,所以钟会以反叛之名逮捕了邓艾,并将其杀死,但是自己又被部将所杀。二人取了成都,却又拱手送给了司马昭。即使钟会在蜀地反叛成功,司马昭也不害怕,因为他早已断定,蜀地人心不可用,钟会成不了大事。况且司马昭听到钟会报告邓艾反叛的消息,即起大兵西去,众将不解,其实司马昭用意不在对付邓艾,而在对付钟会。司马昭在对付钟会、邓艾时所采取的就是以人制人、欲擒故纵的谋略。

在处理一些事时,需纵览全局,将整个事情了然于心,知人知己,分析各方的利弊。这样,做起事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7、面对锋芒,“柔”为武器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难事,有时要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面对尖锐的批评与打击等,解决这些事情的最好办法是以柔克刚,以柔来化解矛盾。

东汉时期,颍川郡太守寇恂是个很懂得顾全大局又非常聪明的人,对于自己遇到的一些很头痛的事情,他总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执金吾贾复从京城洛阳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个亲信依仗主子的势力,为非作歹,在颍川郡杀了人。于是寇恂派人把这人抓来,严加审问后在大街上砍头示众。很快就有人将此事报告了在汝南郡的贾复,贾复听到这件事后,认为这是寇恂故意驳他的面子,气得骂道:“欺人太甚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寇恂这小子,我绝饶不了他!”

不久,当贾复从汝南办完事回洛阳,要到颍川郡时,他对左右的人说:“我见到寇恂,一定要教训他。”寇恂知道贾复内心不平,气还没有消,一定要找他的麻烦,于是就决定避开,不跟贾复见面。这时他手下的一个官员对他说:“难道您还怕贾复吗?如果是这样,我带着剑跟在您身边,他要对您不利,我就对他不客气!”寇恂听后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你知道蔺相如是有勇有谋的,即使是秦王都怕他,但当廉颇要与他一争高下的时候,他却让着廉颇。原因是他在为国家着想。他能做到的,我寇恂难道做不到吗?”

但贾复毕竟是京城来的大官,他从颍川郡路过,太守完全避开不见面是没有道理的。寇恂想了想,不能硬碰硬。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柔和化解贾复的怒气,他立即吩咐手下人备下丰盛的酒饭,当贾复和他的随从来到的时候,给他们每人送上两份酒食,借此安慰贾复一班人马。

当贾复的队伍进入颍川郡的地界,郡里的官员们就按照寇恂的安排,热情地献上好酒好饭,并不断地劝他们多吃多喝。当贾复手下的人酒足饭饱时,寇恂突然赶来,对贾复的到来表示欢迎,简单的寒暄之后,他就推说有病,便匆忙地离开了。贾复看着寇恂远去的背影,心理的情绪变化很大,很想发怒,但又吃了人家的酒菜,实在是开不了口,只能咽下心中的不满。

按理来说,寇恂没有任何过错,但他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不满,没有争也没有斗更没有去竭力解释,而是以博大的心胸,以柔和的态度来迎接别人的怒气与不满,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没有伤和气,其智慧可见一斑。

所以,遇到锋芒毕露的事,不要以怒制怒,大打出手,引发事端,而应用柔和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可能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记住,柔可克刚。

8、必要时假戏也要真演

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扩大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必须灵活运用一定的策略,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假戏真演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然,这里的“假”决不是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它只是展现自己的一种形式和方法。

玫林凯借钱在伦敦开了一家小型的珠宝店。创业之初,玫林凯雄心勃勃,准备以“借”干出大名堂来。怎奈含辛茹苦地经营了四年,生意仍然非常惨淡,每年的经营收入在还清银行的本息之后,便所剩无几。看到同行们的生意如日中天,玫林凯心里很不好受。她深知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先树立小店的形象,扩大小店的影响。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一时之间,玫林凯有点束手无策。不过坚强的玫林凯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她总是这样不断地告诉自己:办法总是可以想出来的。

一天,玫林凯从电视上看到一则非常引人注目的消息:查尔斯王子即将与戴安娜王妃举行婚礼。就在看到这则消息的一瞬间,玫林凯突然间灵机一动:新娘戴安娜乃英国第一美人,是英国年轻人心目中的完美偶像,也是众多王公贵族公子哥儿所追求和仰慕的对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果借助她的影响力,来装点自己的珠宝小店,不是可以马上就声名鹊起、生意兴隆了吗?主意一定,玫林凯就开始行动起来,她穿街走巷,到处奔走,企图寻找一个酷似戴安娜的年轻女子,以此来一个以假乱真。可是,好多天过去之后,她寻找的对象仍然没有出现。

就在这天,玫林凯到一个朋友的服装店,看到几个女模特儿在时装表演,偶然发现其中有一位女模特容貌姣好,酷似戴安娜,不禁怦然心动,于是她就和朋友商量聘请这位女模特。有了朋友的关照,她自然成功地聘请了这位女模特。在聘请了这个女模特之后,她请设计师依照戴安娜的照片对这位女模特做了一番精心的装扮,使她俨然成了戴安娜。接着,玫林凯特意向伦敦一家电视台散布明晚将有贵宾光临其珠宝店,特邀记者独家采访这则热门新闻。但是她还另外提出一个条件,此贵宾绝对非同一般,因有约定,所摄图像可以播放,但是不准加入解说词。

到了第二天晚上,玫林凯珠宝店装饰得焕然一新,灯光灿烂,小店门前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几个店员毕恭毕敬地在门前迎候。一会儿,一辆豪华轿车缓缓驶到小店门前,小店老板玫林凯走过去打开车门,一位艳压群芳的女子从容地走下车来,彬彬有礼地向围观的群众点头致意。突然,不知是哪位高叫了一声:“戴安娜王妃!”人群中顿时一片骚动,都争先恐后地挤上前去,想一睹神秘王妃的风采。电视台的记者也感觉到机会难得,连忙拍下了王妃莅临珠宝店、人们夹道欢呼的镜头。看到这一火爆场景,玫林凯暗自高兴,连忙迎接这位“戴安娜王妃”,并在她走进店内之后马上令店员关上大门,停止营业。围观的人站在店外,迟迟不愿离开。

次日,当人们打开电视机的时候,猛然看到戴安娜王妃莅临玫林凯珠宝店的热烈场景,全伦敦为之轰动,都认为该珠宝店的珠宝肯定非同寻常,于是争相打听该店的地址,欲前往购买一些珠宝留作纪念。玫林凯珠宝店顿时身价倍增,此后几日,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珠宝店的营业额直线上升,不到一个星期,就获利20万英镑。因新闻画面中未加任何旁白解说,并没有提到戴安娜王妃之名,事情即使闹到英国皇室,也是没有任何把柄可抓。玫林凯因此发迹起来,不到几年的时间便成了伦敦最大的珠宝商之一。

玫林凯的做事方法既独到又灵活,从始至终,她虽然没有宣扬什么,但心里却明白这是在演戏,而且演得非常逼真。所以,遇事应该灵活变通,有时,假事真做也可以取得预想不到的结果。 bkY9rjrlzfYOG02S4NDtm9NLrdGVn8MwMbOE4SDKPQ2H3zDzy0Tv3qa2Jgb7tU1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