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品味生活,幸福蕴涵于细节中1

丰富多彩的生活,会让人身心愉悦,感到充实。其实,生活的情趣体现在日常待人处事的点滴中,其丰富内涵就蕴藏在那些琐碎细小事情里,领悟了它们,才抓住了生活的精彩部分,品味到真正的生活。

1.少抱怨、多接受,生活才会幸福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要抱怨,先学会思考,如何在这里面学习和成长才是重要的。如果仅知道天天发牢骚,而不懂去改变其中负面的因素,那么结果只能是使身心受损,事情也无法得到改观。

有一个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去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年轻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陕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看了看年轻人笑了,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子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这则故事是要告诉我们,当你面对不佳的际遇、一时的坎坷时,是否在抱怨命运的不公、上帝的捉弄,而不能正视自己,冷静地审视自我,此时应问一问是否已经将自己磨炼成一块金子,一块熠熠生辉足以让人一目了然的金子了。

的确,尘世琐屑,红尘纷扰,难免遭遇凄厉的狂风,淋漓的冷雨。但是,这并不是苦难,而是恩赐,正是上天对我们生命的打磨与锤炼。因为,生命的初始,就像一块璞玉,质朴而粗糙,没有光泽,需要我们细细地打磨,耐心地锤炼。这样才能去粗存精,精益求精,显示出生命的厚重与光华。

生命是美丽的,而且也是精彩的。面对不幸,面对潦倒,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该是不断捕捉生存的智慧,承受苦难,直面打击,最终将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等到有一天,你真正将自己打磨成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子时,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灿烂夺目的光辉。

有一位神父去拜访一位久未到教会做礼拜的教友。

教友说:“教会的是非问题太多了,一堆人扯在一起,就喜欢说人的是非,我感觉非常累,我不喜欢这样的教会。如果教会不这样,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

神父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教会的是非问题很多,而这问题也持续了很久。

他沮丧地回来请教有经验的老神父。

老神父去找教友,教友又把他的话重复一遍:“如果教会是个单纯的地方,我就会去。”

老神父听完一笑,问:“你看过这样的教会吗?”

教友想了想,摇头说:“没有看过。”

老神父说:“如果有的话,我劝你也不要去。”

教友疑惑地问:“为什么?”

老神父答:“你去也只是污染教会而已。”

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不顺遂的事,许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抱怨。抱怨也并不是不好,但是,它容易令我们陷入负面的情绪中。

教友抱怨教会各种是非多,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教会一定有其他的优点,一味地专注它的缺点,就容易因放大了缺点,而忽略了它的优点。

既然这样的事只有你才能碰见,或许这是世界给你出的一份学习试题,如何在这里面学习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许多媒体到处在寻找小说界有才能的新人。所以,如果你稍具才气的话,能不被发觉吗?像前面所说的那些人,他们之所以不被重视,只能说明他们的作品还没到那种水准。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做了过高的评价,并且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并将原因归咎于运气不好的话,那么你大概就是那种只会抱怨上天不公平的宿命论者。这类人不仅在小说界,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很多人常常这样抱怨说:“公司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实力”、“上司没有眼光,所以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的赏识”、“大家都无法欣赏我的能力”,而且那些人常怪自己运气不好。然而问题是,这真的是别人的错吗?这种人就像自己没有实力却怪别人没眼光的小说家一样。

当一个人凡事都怪运气不好的时候,则很难跳出那个框框了。总之,最重要的是不要随随便便地把一切责任归罪于命运。宿命论者,大多非常的灰暗、悲观。他们越是这样,幸运女神就越不会去眷顾他们,因此他们更相信是运气不好,就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事情做得好不好基本上不是问题,成为问题的是他们总是把一切挫折、困难都推到命运上。

能够开朗工作的人,大多不会是宿命论者。如果你要相信命运的话,也请你往好的方面想。如此一来才有可能不断地帮你开运。

若想杜绝抱怨,首先必须做的就是学会接受。

2.尽量少谈“得意”事,把它装在心底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人大谈自己的得意之事,表现自己的能力。其实,这并不好。很多时候,对方不仅不会认为你是“了不起”的,相反会认为你是不成熟、喜好卖弄的人。所以,与人交往的时候,尽可能不要提及自己的得意之事。

一位女士的宝贝女儿,从剑桥毕业回国之后,在特区一家金融机构供职,每月薪水数万港元。这位女士当然相当自豪,她面对亲朋好友时,言必称女儿的风光,语必道女儿的薪俸。偶然被女儿发觉,极力制止母亲,说总夸自己的女儿,突出自家好,别人会有什么感受,不要因此伤害了他人。

女儿的话在情在理。因此,当我们在谈及自己时,要防止过分突出,切勿使别人心理失衡,产生不快,以致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两位要好的女友,甲靓,乙平平。她们一起去参加舞会,舞场上许多男士频频与甲共舞,却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识地感觉不妥,于是托辞身体不适,奉劝朋友们邀请乙,男士们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们卷入了舞池,乙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为重,不想女友被忽视,于是机智地采取一种平衡方式,使乙的心灵得到抚慰,这必定会使她们的友谊更加深一层。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纶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纶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

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的面子。无论这位对手是谁,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令人敬佩。

以上故事可以说明,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学会安抚对方的心灵,不能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的心灵也会因此安然自慰。

每个人都想被评价得高一点,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共同的弱点之一。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谈的方式。

在别人未谈得意事情之前,自己不要谈。也就是说,单方面大谈得意之事不雅,因此,先让对方发表演讲之后,自己再说,这时不良的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聪明的人总会注意到这个细节,他会对对方说:“您的见闻广博”,促使对方发表得意之事,然后若无其事地说,“我也知道这样的事”。如此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会更好。

3.正确对待家庭琐事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恰如其表,它就像是一把保护伞,替人们挡风遮雨,祛暑避寒!夫妻间只有处理好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各种小事,生活才是幸福的。

人人都在追求富足的生活,希望拥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

看看那些成功的家庭,男人事业的兴盛和发达,背后无不有一个默默无闻的贤内助在支持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而一个女人每日总是光彩靓丽和她丈夫的体贴和关怀息息相关。小蔡是个幸运的人,因为她嫁了一个好老公。她丈夫是一个公司的经理,工作繁忙,但是他从来没有要求小蔡必须照顾家庭,照顾他,而是兼顾小蔡的需求,让她干自己喜欢干的事。现在小蔡还在读硕士学位,在学校里,从她的笑容中能感受到她的幸福。她说,虽然丈夫对她没有要求,但是也要体谅他工作的辛苦,尽可能地帮助丈夫解决生活和事业上的困难。但是她在学业上并不是停步不前的。在快乐中她依旧迎风飞翔,她热爱自己的专业,而且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并且取得了很多荣誉。但是,她并没有忘记照顾丈夫。

有一次,小蔡的丈夫出差回来,她忙完学校公派的事情后,立刻脱下工作服,不顾劳累,精心准备饭菜迎接丈夫的归来。而她的丈夫一方面为她的成就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在得到她的爱护中又激起奋斗的动力。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拌嘴,但是他们的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是在一种相互欣赏中共同进步。可以说,他们的婚姻是成功的,是“家和万事兴”的一个典型。

为了做到“家和”,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要让婚姻成为爱情的坟墓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句俗语对于现代青年来说已经不再新鲜了,并且有不少人都把它当做一句至理名言,当走进婚姻的时候不免有些战战兢兢,生怕婚前的甜蜜和温馨被婚后繁杂的琐事代替。确实,婚姻是两性感情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恋爱时期感情的结束,走进婚姻的人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爱情。这种爱情已经失去了很多包装、虚幻和浪漫,而是多了更多的平淡和真实。它要求双方对感情做进一步的接触,需要更亲密、更稳定的关系,需要的是另外一种更亲密的爱情,从而做出把各自的生活完全重叠的决定。结了婚的男人无法再像往日一样,保持完全的独立,或者回到父母的家,寻求父母的慰藉。女人也不能再像恋爱时那样春风得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受男人宠爱。反之,我们要面对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琐事和不快。当我们真实地面对生活,包括无数的挫折和风雨,也包括柴、米、油、盐的生计安排时,也许会有一种挫折和气馁的情绪产生,也许再一次印证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说法。

事实上,“婚姻本身无所谓好坏,成败全在于自己”。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家庭,延续双方的爱情,并为爱情果实建立一个贮存地。在现实中,许多夫妇婚后感情与日俱增,两情愉悦,恩爱有加,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例子也很多。究其原因,全在于夫妻感情巩固、发展得法,追求一种平淡、怡然的生活。其实只要你善于经营这种亲密而现实的爱情,爱情也会继续发展、升华,绝不会被扼杀在婚姻的围城中。

(2)不要让子士在第一起跑线上错位

一个孩子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当他睁开惺忪睡眼,第一眼看到的可能就是他的家,他的父母。家是子女的第一起跑线,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爱的学校,是塑造子女健全人格的第一环境,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个家庭被吵架、暴力、酗酒、婚外情等包围,孩子受其影响是无疑的。若夫妻感情不和,家庭气氛紧张,父母不仅无心照顾孩子,甚至还会将孩子当做“出气筒”。这种家庭的孩子感情上很痛苦,精神上很压抑,健康和智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问题;而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较高。

(3)夫妻相争不是双赢就是双输

一位妇女愤愤地说:“我后悔结婚,那无休止的争吵,我已经精疲力倦了。我的性格是轻易不服输,而他居然与我一样,也从不让人,所以就没完没了地吵。譬如他认为下班回到家中,应该享受一些温馨气氛。可是他又不是不知道,我下班回家后,在厨房里又继续上班,哪有什么兴致去培养温馨气氛。这时候就得吵,他说我不像一个妻子,我说职业妇女中,没有一个真正的贤妻良母。他举报刊上的例子,我就举身边的例子,结果谁也赢不了谁,便怄气,晚饭常常吃不安。还有,当我累得要命的时候,他却异想天开,说晚饭后到闹市区去逛逛,看场电影,可我却只想睡觉。这时,准得吵。到头来他肯定不会再有兴致去看电影。可不看就不看,却窝在家里与我斗气,结果又是两败俱伤--我们都说理,都引经据典,都就近取例,企图说服对方,可最后总是分不出输赢。”

其实,夫妻双方在矛盾冲突时赛输赢是很愚蠢的,又没有听众和观众,无非是为了自尊。是不是“输”了就被践踏了自尊呢?仔细想来,并不是。在婚姻上,不是双赢就是双输,一赢一输,其实是不存在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起码的是非,而是说,从感情角度而言,企图分出输赢是不可能的。家庭生活中,有些事情无法以“是”与“非”论之,而是靠彼此的感情调节。你要赢对方,必然同时也让对方赢你。你认了输,对方亦就立刻输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输就是赢,双输亦就双赢了。

(4)家也是讲“礼”的地方

夫妻一家人还要讲客气?家庭里还要讲“礼仪”吗?有这样一个例子,小王新婚燕尔。星期天,小夫妻俩兴高采烈,改善生活,煎、炒、烹、炸,不亦乐乎。孰料,小王毛手毛脚,一转身,将一盘刚炒好的菜碰翻在地,溅了妻子一脚,险些烫伤。怨愤之气便从妻的心底陡然而生,又见小王毫无歉意、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火上眉头。于是,一席脏话出口,二人争吵不迭,结果闹得乌烟瘴气。美味还未享受,倒先闹了一肚子气。家庭和谐茫然无存,夫妻感情的“光盘”也刻出了几道抹不去的痕迹。不妨试想一下,假若小王将菜碰翻后,说句对不起,赶紧找抹布去给妻子擦一擦,并表露出极其心疼的样子,小王妻子嗔上一句:“看你,毛手毛脚的,也不小心一点。”那么,结果,又是怎样?

俗语说:家人不拘常礼。在一般人眼里,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讲礼仪,客客气气,未免太繁琐、太累了。殊不知,家庭也是个小社会,虽谈不上法制约束,但也需要礼仪规范。人世间不文明的地方,现代家庭可算一个,这里的约束机制最薄弱。

一般说来,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表现也来源于他居家的表现,也有外出是天使,在家变魔鬼;或是在家是天使,出外变魔鬼的“两面神”。这与一个健全人格乃至健全家庭的标准和要求相距甚远。

礼仪失修,家风不纯,严重的往往造成家庭乐章的不和谐。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有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夫妻关系之间出现“冷冷热热”的现象。做婆婆的常叹息:媳妇终究不是自己养的;媳妇呢,也常常恨得“理直气壮”:婆婆毕竟不是亲娘。基于这种认识,家庭矛盾又怎能不愈演愈烈呢?

家庭不讲礼仪,受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孩子。君不见,如今的一些小、中、大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来不相参、去不叫辞者很多。肆意给老师起绰号、混名,背后对教师直呼其名者也有。夏季,穿着拖鞋,出入一些庄重的公共场合的中小学生不乏其人;至于霸气、匪气、流气、俗气等不良精神气质,在一些青少年中也很常见。这些除受外界影响所致外,家庭父母不“为人师表”也难辞其咎。教育理论很看重环境对人的影响、渗透和陶冶功能的,而家庭是一个无可选择、无可规避的环境。

提倡家庭礼仪,构建家庭礼仪文化,其要旨正是为了营造一种既清纯又不失温馨的氛围。若分析而论,家庭礼仪“文化”,是特指礼仪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浓缩着整个社会。只有每个细胞都健康,才能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4.夫妻间保留点私人空间

有人认为,夫妻之间应当不再有什么秘密,毫无保留才能证明夫妻感情的真实。但是,事实上,夫妻之间如果能够把握好私人空间,并不能看做是对爱情的不忠,因为这是夫妻间和睦相处的需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段峰原来认为夫妻之间应该无所保留,可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他改变了原来的观点。

那晚,他去参加一个联谊会,与坐在身旁的一位女士相识。也许是联谊会的氛围易于使人敞开心扉,他们竟一见如故,无所不谈,彼此为结识对方而感到欣喜。

回到家后,他兴奋尚未涤尽,便与妻子谈及刚才的一切,自然免不了赞扬那位新结识的女士几句,当然言辞中绝无过分阿谀之处。他哪里料想到由此会点燃导火线,炸药爆炸了--“怪不得这么晚回家,与新朋友谈得热乎呢!什么联谊会!婚姻介绍所!”

“呵,婚姻介绍所?参加者差不多全是结过婚的人,鼓励重婚啊?”他故作幽默,尽力不想产生麻烦。

“差不多。”她虎着脸,“再去联谊联谊,老婆也用不着了。”

“你!你怎么把这么高雅的形式庸俗化了?”不悦之情开始在他脸上呈现。

“我是庸俗,没人家高雅,你找高雅去吧。”她说着,面壁而卧,明显地表现出生气。一股无名火倏地从他胸间窜上来。他想:你居然还有权利生气?仿佛我真的干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

“是的,你是庸俗,俗物,俗不可耐!”他吼叫了。

于是,一场无法断定孰是孰非的争吵拉开了帷幕,两人都愤怒了,结果两败俱伤。

这以后,他很少与她谈起其他女性,即便谈也十分谨慎,表情淡淡的,语气平平的。他发现这样使他们之间激烈的争吵逐渐消失了,他对自己说:原来有所保留有利于安定团结。这时,他感觉自己似乎成熟了不少。

然而夫妻间的安定团结与社会的一般标准不一样。自从实行某方面的“有所保留”后,他竟觉得“无所保留”部分的内涵愈来愈模糊,甚至在被吞噬。他无法妥善地处理好两者关系。渐渐地,他竟感到差不多所有的生活内容都可以“有所保留”了,因为她对他不保留的那些话题并没有多少兴趣,听时懒懒的,漫不经心的。于是,他也就经常“懒懒的”了。

他们相安无事,却过于冷漠。

他尝试着回到“无所保留的时光”,但失败了。积累许久的“有所保留”阻碍着他们走回过去。

他忽然又怀疑了--夫妻间真的应该有所保留吗?

因为眼前的一切与他向往的理想家庭境界相去甚远,该怎样改变这一情况呢?他又很茫然。段峰的这种生活经历其实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在当今的中国家庭里,特别是年轻的家庭,“过去的恋人”、“别的男人和女人”、“私房钱与小金库”,应该说是极易引燃夫妻矛盾的“三大地雷区”。这些只存在于家庭的琐事,有时弄得夫妻双方争吵不迭,沸沸盈盈,甚至家庭的解体。

到底是应该“有所保留”,还是透明无余?生活的道路上既然有了伴,还可不可以有心灵独语呢?

恐怕十之八九的新婚者,都会像段峰起初一样,赞同应该“无所保留”的观点。他们轻松地说:都二位一体了,还需要什么隐瞒避讳?

可是,话多伤人,“嗑”唠多了,无意间,夫妻二人便走进矛盾的“雷区”,走进了“猜忌”、“怀疑”的危险地带。犹如连锁反应,一枚“地雷”引爆之后,其他“地雷”也蠢蠢欲炸。从此矛盾丛生,使本来和谐美满的家庭无端增添了烦恼。

其实,说夫妻二人是“二位一体”,莫如说是“独联体”更切实际。因为在狭小的二人天地里,无论怎样“一体”,仍然是独立的、活生生的两个人,长着两个头脑,两副心肠,你愿并非全是我愿,我乐也并非代表你乐。有些话、有些事,也是该说的则说,不该说的就应缄默不言。夫妻间有所保留,这不能视之为对爱情的不忠,这是一种夫妻相处的艺术。

所幸的是,段峰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步入了“无所保留”的误区,走进了“有所保留”的新境地,备感欣慰的是成果不小,安定了家庭团结,使自己也更成熟了。然而不幸的是,他又步入了另一个误区:无所不留。虽然相安无事,生活却过于冷淡,从一种烦恼走人了另一种烦恼。

其实段峰完全可以避免这种“茫然”,完全可以寻回夫妻间从前欢乐的“影子”,那就是投其所好,寻找二人感兴趣的共同话题。诸如,持家理财,教儿育女及其他能够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这样,“爱”便会重新“火热”,家庭会重新成为有情有趣的“安乐窝”。

实际上,夫妻之间最好是要亲密“有间”。让夫妻各自保留心中的一块自由活动的绿地,谁也不要试图挖空心思地去改造对方,而是要设法适应对方,让对方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适度自由的生活圈。

欣赏一幅油画,太太近了看着并不像画,太远了像画又看不清楚,只有不远不近,恰到好处,才能看出“效果”。夫妻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生活中,夫妻间彼此要保持一个距离。有距离才有吸引,但是,千万不要太远。特别是当对方在痛苦或迷惘中沉沦的时候,你要主动去牵住对方的手!

5.耐心处理爱中的矛盾

爱情中产生的矛盾,有许多原因。而其中一方不能理解另一方,致使双方的沟通出现障碍,感情出现裂痕,则是最常见的一种因素。所以,爱的过程要尽可能多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心理倾向等。同时还要把握好解决矛盾的分寸和技巧,问题就会从容地解决了。

恋人之间常常会产生一方要把另一方改变成完美爱人的倾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往往不合实际地要求对方摈除以往的习惯和言行,以适合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

殊不知,这种情况是很难变成现实的,一个人的好多习性都是在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可能因为一场爱情整个人便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希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改造,因此,你要学着多欣赏对方,少挑剔对方,把对方看成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半成品”。

没有完美的爱,要想维持爱情,避免矛盾,就要多些欣赏,少些挑剔。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细节,否则,吃苦的只能是自己。

真爱是发自内心的,为爱付出也应是自发的、心甘情愿的,要想真正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绝对不要强迫对方为自己付出什么,那样无异于拔苗助长。感情没有到位,做了也是虚假的行为,可能还会使对方产生厌烦的心理。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为了使双方感情不受影响,一味地迁就、忍让,长期下去积怨就会累加,矛盾也可能激化,最后还是避免不了产生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正确的方法帮对方改正缺点,从而有效避免矛盾的发生。

但是,帮助对方改正缺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你把握好方式与尺度,拿捏好分寸。

(1)委婉地表迭自己的意见

如果对方的缺点是天性,直接要求对方改正,势必会使对方难堪,甚至生气。假如采取委婉的表达方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较容易使对方接受并改正。

(2)与对方倾心交谈

制止或纠正对方的某些缺点,有时需要用合情合理的方式与对方进行倾心交谈。这个时候对方的想法可能存在着谬误,做法掺杂着任性,尽管这样,只要能与对方进行倾心的交谈,只要立场占理,对方就会听从你的意见。

有时候,我们千方百计地避免产生矛盾,但矛盾还是会产生的。这时你可以保持沉默,以静制动。

对于无理取闹的人,你越是耐心地劝解或讨好,对方闹得越是凶,如果你确认对方是在无理取闹,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睬,任其发展。你最好既不劝说也不制止,对方就会渐渐觉得兴致索然,面对你的沉默,无理取闹者的头脑会逐渐冷静下来,并进行自我反省,主动与你讲和;其次要亡羊补牢、巧献殷勤。

生活中,同事、爱人、家人之间出现矛盾是常有的事。有些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会冷落了恋人,对方很可能为此生气。

这个时候女友可能会问:“工作和我,哪一个对你重要?”或者“你妈妈和我,你到底要哪一个?”这时,你不必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采取亡羊补牢的方法,通过献殷勤来弥补对她的欠缺,只要她的委屈得到了化解,心理得到了平衡,那么,双方的矛盾也就化解了。

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爱中的矛盾更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一矛盾却是不容忽视的。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会减少矛盾发生的几率,并有效地化解矛盾,使爱情变得更顺利、更美好。 uqHBrDF/xmH8ndIfOK6vfKP5g4Pc69Ws5N2/XjwdzpQQUrhl5dN4g3D1t4tYI3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