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1、不必落井下石,理解他人是富贵

在他人落魄之时,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若与你没有积怨旧恨,既使不帮助他,你也应理解他,大可不必落井下石。

落水狗可以打死,人却还要相处,所以,你大可不必跟着别人一起去打。

娟娟小姐是一家杂志社的摄影,由于她曾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行事有些洋派,在那作风保守的杂志社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偏偏她个性散漫,又常做错事,总编辑早就看她不顺眼,只因她是老板朋友的女儿,所以只好对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天,为了一些照片,总编辑和娟娟小姐起了冲突,众人见战火引燃,纷纷过去围观。娟娟小姐还要力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战场,娟娟小姐一舌难敌众口,掩面而逃。之后,众人还不约而同地联合起来打击她,挑她照片的毛病,批评她偶尔的迟到早退。后来,她辞职了。

这就是棒打落水狗,也就是对失势的人或遭遇困境及外来攻击的人再加以打击。落水狗已经够惨了,你还用棒子打它,它焉能不死?说起来很残酷,但却是社会真实的一面,这种情形在有人的地方就会发生,而且你自己也有可能碰到。

棒打落水狗在人性上是有根据的,因为人具有求生存的本能,求生存除了靠一己之力外,也要靠他人的提携及团体的庇荫,因此人总是向力量强大的方靠拢;有钱人朋友满天下,穷人连朋友都没有,道理就是在此。这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是人类的本能。因此当你成为落水狗时,你在同仁眼中已失去了价值,而别人为了和你划清界线并向占上风一方示好及表态,当然也要打你一棒,也许他无意伤害你,但常常在非理性的状态下这么做。

当然,落水狗还会被打尚有其他原因,例如平常和别人不易相处,锋芒太露,引人嫉妒,妨碍了别人的利益等等,这都会使人有把你除之而后快的心理,所以棒打落水狗除了人性的因素之外,个人在团体中的作为关系也很大。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行事原则也不见得能让所有人满意,因此你绝对有成为落水狗的可能。成为落水狗还挨打,除了忍耐,别无他法;只要能上岸,你仍能像平时一样凶猛,到当别人成为落水狗时,除非你和他积怨颇深,非加上一棒把它歼灭,否则大可不必加入棒打的行列。落水的狗可以打死,而人了不起换个地方,只要他有本事,他一样可以再站起来,这时,曾经打过他的你将如何自处?冤家路窄,棒打落水狗,这会成为你人际关系的负债。那么,要不要去同情或救这落水狗?如果你有这个勇气,不怕别人一并把你打下水,则大可在精神上支持他,只要你认为你的做法是对的,而这对你绝对是有益的。至于袖手旁观,这当然是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

2、不要盲从别人: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因袭的人

一个民间笑话:一场多边国际贸易洽谈会正在一艘游船上进行,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游船开始下沉。船长命令大副紧急安排各国谈判代表穿上救生衣离船,可是大副的劝说失败。船长只得亲自出马,他很快就让各国的商人都弃船而去。大副惊诧不已。船长解释说:“劝说其实很简单。我告诉英国人说,跳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告诉意大利人说,不那样做是被禁止的;告诉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告诉法国人说,那样做很时髦;告诉俄罗斯人说,那是革命;告诉美国人说,我已经给他上了保险;告诉中国人说,你看大家都跳水了。”

这则笑话令我们捧腹之余,不难引发有关各国文化差异的思索,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是比较喜欢盲从的。这个笑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中国人喜欢盲从的特点在现代生活中也不乏实例。

前几年流行事物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于山地自行车的青睐,该车型适宜爬坡和崎岖不平的路面,对于平坦的都市马路毫无用处。山地车骨架异常坚实沉重,车把僵硬别扭之至,转向笨拙迟缓,根本无法对都市复杂的交通做出灵巧的应变;一天折腾下来,腰酸背痛;加上尖锐刺耳的刹车声,真正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放着好端端的轻便车或跑车不骑,却要弄上一辆如此的蠢拙之物,好像一个人丢下良马,偏要骑那笨牛一样。时髦先生们头戴耳机,腰挎“随身听”,脚踩山地车,一身牛仔服,表面上自我感觉良好得一塌糊涂,然而这份潇洒的背后,却有许多无奈。

但是,假如把时髦比喻成一座令人心旌摇荡的山峰,山地车的功能便昭然若揭了。追赶时尚,大约就像骑那山地车一样,即便累你半死,也是心甘情愿。究其根源:“为什么这样?”必答曰:“别人都这样!”

缺乏自信心、盲从他人,往往给自己带来损失或伤害;而要想在生活中、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摆脱盲从众人的不良习惯,善于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做出人生的抉择。

3、凡事往好的一面去想,这种习惯比收入千镑还好

有一个10岁的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已经练了三个月了,师傅还是只教他一招,小男孩有些不理解。

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术?”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还是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不久就变得有些急躁了,小男孩连着用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有一度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打算终止比赛,判对手赢,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师傅,我怎么就凭这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每个人有优势也有劣势,你应该做的是扬长避短。

小男孩充分发挥了他的优势,并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这就是他成功的关键。

4、自卑是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碍,自卑者多失败

一位叫凯瑟琳的小姐,年当25岁,大学毕业,健康美丽,温雅贤慧,家境富裕,服饰也入时,打扮得体,人们都说她几乎拥有幸福和成功的全部条件。可就是有一条缺陷,她自卑,没有社交才能--于是,她所有的幸福和成功的前提都被这一缺陷抵消了。

后来,凯瑟琳去找心理医生,医生运用精神分析疗法刨根究底,找出她产生自卑的毛病的根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使她渐渐精神解放,卸下了心理负担,克服了缺乏社交才能的缺陷,从此大步地走上了成功之路。

自卑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常常脸红,说不出话来。不敢进舞厅,不敢在所有公共场所抛头露面。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不敢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往,怕别人张望。不敢在公共场所讲话,即使是本班组、本车间、本科室内的讨论会上发言,也心惊胆颤,手脚不知怎样安放,局促不安,不时地摸脑袋,嗽喉咙,摸领带,拉衣服。总害怕自己说错遭人讥笑,总以为在场许多人都比自己高明,不敢发挥自己。女性总是爱用厚厚的一层脂粉唇膏遮掩自己的本来面目。总以为别人在看你、注视你。老记挂着自己身上的某一处缺陷,比如鼻梁上有颗痣,并总是忧虑于此,总想设法掩盖它。不敢与异性交往,老想着自己的性别。

所有患自卑毛病、感到难为情的现象,都可以追究到心理的原因,因为自卑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心理感觉。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就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产生自卑的两种原因,一是孩提时代,都有自己是“弱小”的感受;二是社会对男女体格、品格有一种过于完美的追求倾向,使每一个男孩女孩都有一种自愧不如的自卑感觉。还有一些实际产生自卑的原因,如从小家境不好,教育不当,或是受压抑,身心不畅,或是受蒙昧,身心未得到开发,很少有条件和机会培养自信心,以致后来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过多,感到自我的渺小和无奈,因而怀疑自己的力量,产生自卑感。

自卑的特点是感觉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轻视怀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5、战胜自卑就是战胜自己

战胜自卑的心态,其实就是战胜一种丧失信心的自我。

丧失自信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前面所说的暂时性丧失信心,一种则来自从小养成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若不加以克服,则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自卑感并非无法克服,就怕你不去克服。反观这世界,许多成功者都是在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后走向成功的。

给“自卑感”所下的定义是--一种阻碍自己成功的心理障碍。自卑感是无形的敌人,你必须设法战胜它,否则它所造成的危害及丧失信心、自我意识过强、不安、恐惧等种种并发症,都会为你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自信与自卑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激素。

自卑是一种自己放弃的心态,是一种无所作为,什么都不敢尝试的心态。

我们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业,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会阻碍他们的缺陷,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

不错,很可能密尔顿就是因为瞎了眼,才能写出更好的诗篇来,而贝多芬也是因为聋了,才作出了更好的曲子。

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有光辉的成就,也就是因为她的瞎和聋。

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么地痛苦--而且他那个悲剧性的婚姻几乎使他濒临自杀的边缘--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悲惨,他也许永远不能写出他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生活不是那样地充满折磨,他们可能永远也写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说。

“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残疾,”那个在地球上创造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的人写道,“我也许不会做到我所完成的这么多工作。”达尔文坦白承认他的残疾对他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达尔文在英国出生的那一天,另外一个孩子生在肯塔基州森林里的一个小木屋里,他的缺陷也对他有帮助。他的名字就是林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得到学位,而又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的话,他也许绝不可能在他心底深处找出那些在匹茨堡所发表的不朽演说。他不会有在他第二次政治演说中所说的那句如诗般的名言--这是美国的统治者所说的最美也最高贵的话:“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恶意,而要对每一个人怀有爱……”

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在他那本《洞视一切》的书中说:“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人有一句俗话,我们都可以拿来鼓励自己,北风造就维亚半岛人。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有一个很安全而且很舒服的生活,没有任何困难,舒适与清闲,这些就能够使人变成好人或者很快乐呢?正相反,那些可怜自己的人会继续地可怜他们自己,即使舒舒服服躺在一个大垫子上的时候也不例外。可是在历史上,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幸福,却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好的、坏的,只要他们肩负起他们个人的责任。所以我们再说一遍:北风造就维亚半岛人。”

假设我们颓丧到极点,觉得根本不可能把我们的柠檬做成柠檬水。那么,下面是我们为什么应该试一试的两点理由--这两点理由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只赚而不会赔。

理由第一条,我们可能成功。

理由第二条,即使我们没有成功,只是试着有化负为正的企图,也就会使我们向前看而不会向后看。所以,用肯定的思想来替代否定的思想,能激发你的创造力,能刺激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忧虑那些已经过去和已经完成的事情。以下是如何克服自卑的几点方法:

(1)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

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者的前途,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其实,比起狂妄自大的人来说,自卑者更加讨人喜欢。因为,自卑的人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自卑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位置,增加生活勇气和信心。还应认识到,你若克服了心理上的这种障碍,将更有前途。

(2)正确地评价自己。

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即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谁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能够想方设法克服缺点和不足就行。这样就会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扔掉包袱轻装前进。

(3)正确地表现自己。

有自卑感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并竭尽全力争取成功。成功后,及时鼓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当面对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豁出去”的自我暗示放松心理压力,反倒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成功。

(4)正确地补偿自己。

为了克服自卑感,可采取两种积极的补偿途径。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赶不上别人,就不要再背思想包袱,而应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勤奋努力,多下功夫,下苦功夫。二是扬长避短。有些残疾人虽然生理上缺陷很大,又失去了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似乎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但有志者事竟成,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的成功之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她身残志不残,酷爱音乐、医学、文学,以十倍于常人的毅力在几个方面都有所建树。

(5)要正确对待挫折。

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就忘,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那么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死、太高,不然就容易受挫。

总而言之,方法应尽量与众不同,最主要的是要能充分表现自己。这样你对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你也就会以崭新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一切消极的思想,再加上重复的回忆,就能发展成心理畸型。并且,为自信心的丧失和严重的心理问题埋下了隐患。

不管心理障碍的大小,我们总有灵验无比的“药方”来对待它,这个“药方”便是停止消极思想,多回忆一些积极的事情。

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是给你的人生增添一步成功的途径。一个想成大事的人,首先要战胜自卑感,树起信心,充实而坦然地面对生活。 Y2bHNcnvx6vKMnIgQFrLfoIN5qGrfB3nGQ9uVHdTPuhXOM9A0AlA/ihEzK9HL0/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