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章

1、打人莫打脸,给别人留足面子,自己才会有面子

很多情况下,我们很少考虑到给别人留面子的问题,我们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孩子或雇员,而没有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想一下,要是这样,就可以缓和许多令人不愉快的场面。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也算是处世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军。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翻译总理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代表团的一位同志当场作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的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显得非常紧张。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准确地翻译出来,缓解了紧张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地同翻译单独干杯。苏驻军司令和其他将领看到这一景象,在干杯时眼里都含着热泪,那位翻译被感动得举着杯久久不放。

为什么在社交场合要特别注意为对方留面子、注意给对方“下台阶”呢?这是因为在社交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会因你使他下不了台而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甚至与你结下终生的怨恨。同样,也会因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心,而对你更为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这些,对于今后的交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恰恰是不少人所忽略的。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也算是处世的一大原则,也是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否则对方没能下得“台阶”出了丑,可能会记恨你一生。相反,若注意给人“台阶”下,可能会让人感激一生。是让人感激还是让人记恨,关键是自己在“台阶”以上不陷入误区。

由于自己的不慎和忽视,下列社交误区都可能使对方陷入难堪的境地。

(1)用对方的错处或隐处

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进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须“点到而已”。

有这样一个事例:在广州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中国大酒家,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你,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账簿上,你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会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2)张扬对方的失误

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有些失当,等等。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更不应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他的自尊心,使他对你反感或报复,而且也不利于你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的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如果把每个人的失误当成笑柄,自己也就有了制造笑柄的失误。

(3)不要让对方败得太惨

在社交中,常会进行一些带有比赛性、竞争性的文化活动,比如棋类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尽管这是一些文娱活动,但大家都希望成为胜利者。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实力雄厚”、能绝对取胜的情况下,往往并不使对方失败得很惨而狼狈不堪,反倒是有意让对方胜一两局,既不妨碍自己总体上的获胜,又不使对方太失面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连赢几盘棋后,往往会有意走错几步,让对方最后赢一两盘。与人处事正像下一盘象棋,只有那些阅历不深的小青年,才会一口气赢对方七八盘,对方已涨红了脸、抬不起头,他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喊“将”。其实,作为社交活动,并非正式比赛,对输赢不必那么认真,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否则,计较起来,会给对方造成不佳的心情。据说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极爱下象棋,又把输赢看得很重,在一次宴会后与棋艺不凡的陈景夷对弈时,本来已一比一平局,却要下第三局,在残局时被对方打了个死车,顷刻间胡汉民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又急又恼,当场晕厥,三天后竟因脑溢血死亡。

我们不但要尽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造成别人下不了台,而且要学会在对方可能不好下台时,巧妙及时地为其提供一个“台阶。”否则,很可能会由于方法不当,本来是帮助对方下台,结果反而弄得对方更尴尬。这里也有几点应注意:

--要注意不露声色

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有一则报道很能启发人。一次,一位外国客人在天津水晶宫饭店请客,请10个人要3瓶酒。饭店女服务员知道10个人5道菜起码得有5瓶酒,看来客人手头不那么宽裕。于是,她不露声色地亲自给客人斟酒。5道菜后,客人们的酒杯里的酒还满着。这位外宾脸上很光彩,感激这位服务员给他圆了场,临走时表示下次还来这里。如果服务员想让这位外宾“出洋相”是太容易了,但那样就会失去一位“回头客”。善于交往的人往往都会这样不动声色地让对方摆脱窘境。

--要注意用幽默语言作为“台阶”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一句幽默语言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和愉悦。作家冯骥才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到公寓去看他。他们谈话间,那位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大冯的床,站在上面拼命蹦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也显得自己不够热情。于是,大冯便说了一句幽默的话:“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朋友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结果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风趣。

--要注意尽可能地为对方挽回面子

有时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这时,你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为对方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会使对方更加感激你,譬如本文开头周总理对苏翻译的做法。帮助对方挽回面子,会使他对你感激不尽。

2、割掉心灵上的肿瘤--嫉妒

你的一位同学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即将出国,你是禁不住赞道:“真棒!”还是心里酸酸的,说:“咳,傻小子有傻福呗……”

你的一位同科室的女孩,嫁了一位老美,就要随夫到国外定居。你是衷心祝福她,还是在背后撇嘴:“就她那长相,也就傻老外能看上……”

某天,你听人谈起某位过去在单位不得志的同事下海几年发了,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你的第一反应是高兴,还是来一句:“没准儿是发的不义之财吧……”

和你同时参加工作的某君,现在已是处长了。每次他见了你,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你是同样大方自然呢,还是在心里暗自说道:“不就是当了个破官儿嘛,看那假惺惺的样子……”

如果你的表现是后者,那你就是妒忌了。而妒忌,以著名诗人艾青的话说,是“心灵上的肿瘤”。你要不警惕,不痛决心把它“割掉”,它就会“像锈蚀铁那样,以自身的气质腐蚀自己”(希腊、安提斯德内《片段》)。

妒忌,作为做人的弱点,几乎谁都会有那么一点。这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的一面。据研究者说,许多动物都有嫉妒的本性,一只狼会把比它多抢了猎物的同类咬死。

虽然妒忌是人普遍的也可以说是天生的缺点,但我们决不可因此而忽视它的危害性。趁着它还只是我们心灵里的小小“肿瘤”,我们就要赶快诊治它,以免它发展下去,成恶性“癌变”。

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一书中说:“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

他说:“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含有憎恨的、非常激烈的感情。有了这样激烈的感情,而不一定立刻显现于表面,这就是嫉妒。在引发事端的场合,反而是冰山一角,许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们的心中的,使漆黑的功能发酵,以歪曲的形态爆炸出来。”

妒忌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病态心理,我们不要小觑它的危害性。它平时深藏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备受精神折磨,生理上也会造成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神经衰弱,腰痛,背痛等等。但丁说:“嫉妒只会拉动风箱,扇起你的叹息。”美国剧作家佩恩说:“嫉妒者对别人是烦恼,对他们自己却是折磨。”《三国演义》里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落得自己活活气死,临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我们难道也要让嫉妒的感情时时折磨自己吗?

嫉妒这种不良情绪积压得多了,往往会因一个偶然因素或特定场合,“以歪曲的形态炸开来”。公孙子都竟会暗箭伤人,就是例子。留美学生卢刚开枪杀害自己的美国导师和中国同学,也是强烈的嫉妒心使他丧失了理智。

爱默生说:“凡是受过教育的人最终都会相信,嫉妒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嫉妒的人并不是对所有比他强的人都嫉妒,对习惯些资历和水平确实比他高的人,他并不一定嫉妒。他所嫉妒的对象,大多是同学、同事、同龄人,因为他认为他们之间应该平起平坐。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刺激,痛苦、愤怒的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正如培根说的:“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决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日本诧摩武俊说:“嫉妒能使亲密的好友翻脸,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可以说,它是一种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象征着人性的弱点与丑恶的一面。”

尽管我们都免不了会有嫉妒这个似乎“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但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它害己害人的危害性,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和控制,是可以逐渐克服它的。

明人陈继儒说,在江上行船,见到他人顺风扬帆,而自己逆风行驶,这时便对顺风者产生妒念,只能是自寻烦恼。陈继儒讲,别人顺风,是别人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和别人的生活目标不同,我做我自己的事,实在不必去和别人攀比。

有嫉妒心的人,常有一种“危机感”,就是怕别人超过了自已,显出自己的落后和平庸。因此他们常常盯着别人的缺点,对别人长处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故意诋毁。其实,这只能说明自己气量狭小。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像古人说的:见贤思齐。不是去嫉妒别人,而是虚心向别人学习,争取和别人一样有所建树。

克服嫉妒,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跳出自我,与人为善。别人取得成功,别人获得了幸福,别人一帆风顺……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哪怕我自己并不成功,并不幸福,是“逆风行船”,我也衷心地祝贺别人,像一只歌中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诧摩武俊说:“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瓜葛的社会。而且,也意味着现代的人生活在嫉妒的温床中。”

在这个充满竞争、机会和变化的时代,在我们身边,几乎天天都有成功的人、幸运的人、发财的人、创造奇迹的人。他们也许就是你原本瞧不起的同事,或者是你曾领导过的下属,你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宽阔的心态、与人为善的心态而不妒忌吗?这的确是对我们每个人品格修养的考验。

如果我们能当着我们身边的某个幸运儿的面,爽朗地或故作痛苦地高声对他说:“我好嫉妒你哟……”那就表明,我们已经战胜了嫉妒以及它带来的沮丧、失望、敌意、憎恨、羞耻、消沉等等的不愉快。我们有的是正常的羡慕,而非嫉妒。

因此,结合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对策。具体来说,应采取下列一些基本态度:

一、对待他人要宽容

一般来说,心胸狭窄的“小心眼”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只有使自己的胸襟开阔,改变器量过小的性格特点,才能时时刻刻清醒地意识到“世界是很大的,能人背后有能人,要想自己在一切方面都胜过别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自己在某一方面永远胜过别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优势是暂时的、相对的,别人超过自己,也是正常的。如果能够逐步树立起这种大度的胸怀,那么也就不会以自己的暂时优势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自己处于劣势时而“四面楚歌”了。胸怀大度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是宽厚特人。一个人如果善于以宽厚的态度对人处事,就必然能够善于容人。所谓善于容人,就是善于与任何人包括超过自己的人相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出现事事斤斤计较,惟恐委屈自己的嫉妒心理了。做人无私,胸怀宽广,坦诚处事,才能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才能避免沾染上嫉妒心理之病。

二、对待自己要客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滋生嫉妒心理,从而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带来烦恼和不安。那么,从自我修养方面怎样才能避免和化解嫉妒心理呢?首要的是培养自知之明,以便客观和公正地评价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那么他就很难不产生嫉妒心理。而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别人。

培养自知之明,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除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加强各方面修养外,还应注意在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认识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如果能够经常做到这样扪心自问和反复重新评价别人,就会迅速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战胜嫉妒心理的侵扰。

如何才能熄灭嫉妒的烈火呢?这就需要承认事实,接受事实,对自己说:“他的卓越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也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昏头昏脑地嫉妒他人无济于事,明智勤奋地扬长避短才能挥洒属于自己的光彩。”然后,努力地提高自己。事实上,凡是能够找到自己生存乐趣和生存价值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

3、不要跟小人斗气,以免被暗器所伤

你痛恨小人吗?你是不是视小人为仇敌?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人性丛林太大、太复杂,什么“鸟”都有。不依附小人,也不要得罪小人!

每个地方都有“小人”,和“小人”的关系若处理不好,你就会吃亏。

“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上“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还长得帅又漂亮,有口才也有内才,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根本让你想象不到。

不过,‘小人'还是可以从行为分辨出来的。

大体言之,“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行有以下的特色:

(1)喜欢造谣生事。他们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是以造谣生事为乐。

(2)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的不合,好从中取利。

(3)喜欢拍马奉承、这种人不一定是小人,但这种人很容易因为受上司所宠,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的坏话。

(4)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人的行事风格,他们对别人既能阳奉阴违,因此对你也可能表里不一。

(5)喜欢"西瓜倚大边”。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淮。

(6)喜欢采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们是不在乎的。

(7)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跤,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

(8)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扛罪。

事实上,“小人”的特征并不止这些,总而言之,凡是不讲法、不讲理、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人都带有“小人”的性格。

余秋雨先生在一篇散文中曾提到“小人”的问题,意思是,英雄们在临终的时候,觉得最为痛恨的人不是自己的劲敌,他们往往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小人。看来,“小人”不小,他们的能量大着呢!他们可以做汉奸、叛徒,他们可能做出种种可怜的样子,以博得你的帮助,当你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反过来咬你一口。蚂蟥的可怕之处是它以不经意亲热的方式去吸人血,小人比蚂蟥们还可怕。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人生的舞台上,时刻都有这种人存在,他们在各种环境中挖空心思地寻找漏洞,然后见缝下蛆,当蛆们长大了,爬上你的桌面时,那种滋味是让人不得不恶心的,但是,他们做得非常巧妙,不到关键的时候,他们不可能让你知道蛆的存在,关键的时候,你就是知道了,也已经来不及了,这是他们最高明的地方。

这就涉及到两个过程,一个是你先要鉴别对方是不是一个小人。再一个你要研究孤立他的方式,生硬的方式不好,他们会因此记恨你,并想出什么莫名其妙的办法来陷害你,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你要选择一个恰当距离,跟他们平等交往。时刻小心警惕,倒不是因为你怕他们,自古邪不压正,可是,从古至今很多帝王将相也确实栽在小人的脚下,这种事从来都不知道上哪儿说理。真刀真枪的干,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是明明白白的。可是暗箭就说不清楚了,来自什么方位谁射的,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就是林肯、拉宾们也不能幸免。特别是知人知面不之心,有些人在你身边生活了好多年,你也没觉察到任何阴谋诡计的蛛丝马迹。所以,你时刻都要穿好“防弹衣”,而且不要总是听某个人的话,这样才能或多或少地减少一些损失。如果你发自肺腑地讨厌小人,那么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千万别沾染任何小人的痕迹,否则,你想重新做人都很难。因为一个如果在别人的印象中是小人,他基本上就已经走出了主流的行列,因为跟他不值得交往,谁也别上小人的当,他能把你卖了,你还替他数钱。所有的小人都研究人们的心理,举一个例子来说,推销是一门艺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商家若不自我推销,怎会赢得更多的顾客?而且这里也确有学问,推销者想在赢利的同时达到商品的宣传效应,必须谙熟对方的购买心理,可是,这事让小人操作起来就不一样,他有办法让你不得不买他的东西。于是,这艺术就显得有些走样儿。

我也曾经偶遇过一例:一个穿着整洁的南方小伙儿登门推销一种微型按摩器,因其几次称“免费赠送”,不想伤害人家的热忱,我也就打开了门,在他详细介绍商品并恳请我帮他“宣传”的诚挚目光中,我同意“试用”他的商品。此时,推销者亮出了底牌:“先生,50元钱方便吗?”,我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地遭遇了小人,“对不起,不方便!”明明说好免费赠送的,怎么不讲信用?其实,他们的心里最明白,在推销之前,已经对推销场景做过几十次的没想了,非让对方乖乖掏腰包不可。你看,淳朴的老百姓,一天天地上小人的当,是多么地容易!

那么,该如何妥善处理和“小人”的关系?以下几个原则可以做参考:

一、不得罪他们

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

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里也较为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尤其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们,那只会害了你自己!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因此小人为恶,让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不要和小人作对,因为那样对自己的伤害会大于对小人的伤害。

二、保持距离

与小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方是保护自己的妙药良方。

别和小人过度亲近,保持普通的同事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过疏远,好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你就要倒霉了。所以,与小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方是保护自己的妙药良方。

三、小心说话

千万别让小人在你嘴里获得什么口风。

说些“今天天气很好”的话就可以了,如果谈了别人的隐私,谈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了某些牢骚不平,这些话绝对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有必要整你时的材料。所以,千万别让小人在你嘴里获得什么口风。

四、不要有利益瓜葛

千万不要想靠小人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会要求相当的回报。

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形成势力,你千万不要想靠小人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会要求相当的回报,甚至动着你不放,想脱身都不可能!

五.吃些小亏无妨

切莫因为吃点小亏而与小人发生争执。

“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找他们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谅他们吧!

当你认清了上述小人的特征,并坚持做到上述几点,恐怕你就能和“小人”相安无事了。切莫因为吃点小亏而与小人发生争执。

如果有个小人占了你的便宜,把他从你的朋友名单上除名,但千万不要想去报复。一旦你心存报复,对你自己的伤害绝对要比对小人的伤害要大得多。

4、做人处世要宽容,鸡肠小肚最害人

宽容是处世做人的要点。一个以敌视的眼光看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窄小,处处提防,不能宽大为怀的人,必然会因孤独而陷于忧郁和痛苦之中;而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宽容待人,能主动为他人着想,肯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则讨人喜欢,被人接纳,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韧性。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这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人往往能够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因此严厉地指责别人。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人的前提下,适宜的帮助别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人为的困扰,关键在于宽容他

处世做人不应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权利,只有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不会有亲密的朋友,人家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因此,人应当有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大河里生活的鱼,不会因遇到一点风浪就惊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鱼就不同了,一感觉到有点异常动静,立刻四处逃窜。人也是这样的。胸襟坦荡宽广的人不是这样,他们不为犹如芝麻般的小事而忙得团团转,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他们是做事稳重、态度从容不迫的人。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报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以仁恕之道推及他人,可以使人有个宽广的胸怀,容忍别人的过失。同时,也可以不因别人合理的指责自己而迁怒别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声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务。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也值得。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有人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论着就较起真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甚至严重的大打出手,或闹个不欢而散,影响团结。越是这样的人越对甘拜下风的人瞧不顺眼。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其实这种场合玩点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和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屑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了。越是你有理,越表现得谦和,往往越能显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以善良的人性为人处世,自然会获得他人的认可。

一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定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

青年人要成大事,一定要有一个开阔的胸怀,只有养成了使自己的胸襟开阔,坦然面对,包容一些人和事的习惯,才会在将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辉煌!

你要想拥有宽容忍让的习惯--做一个胸怀大度的人的法则是:

坦然面对,包容一些人和事的习惯。

5、贬损他人抬高自己,迟早会被摔个后仰八叉

有这么一句神气的妙语,它可以阻止人们辩论,消除他人产生的恶感,并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还能使对方注意聆听。那么,你是否急切想知道这一神奇妙语是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我一点不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也会与你的感觉一样。”

而事实上,有些人恰好与此相反,对于别人强过自己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通过贬损别人,说明别人并不强于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

李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人缘不好。因此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是真的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非也!原来是李先生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喋喋不休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先生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于是大家都不买他的帐,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显然,李先生人缘不好,其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纵观现实社会,像李先生这种人为数不少。

(1)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种种表现

捏造事实贬损他人。有些人为了抬高自己、贬损他人竟达到了捏造事实的地步。尽管他所说的事实是捏造的,可也是有鼻子有眼的,颇能迷惑人。面对捏造事实的指责,受害人有口难辨,无可奈何。例如唐某与李某同去某地出差。采购一种紧缺物资。他们到某地时,当地已无货供应,必须再等一个月才有货。于是唐某与李某空手而归。可是在向领导汇报时,李某竟对领导说:“年轻人就是贪睡,那天早晨如果小唐早点起来,我们可能就买到货了。”唐某说:“本来就没有货了啊,这与起早起迟有什么联系呢?”领导连忙批评唐某说:“老李说得对啊!你应该接受,以后改正啊!”唐某听了领导的批评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气,还有什么可辩解的呢?不过从此以后,唐某对李某敬而远之了。领导再派他与李某一道出差,他都借故推辞。

夸大事实贬损他人。有些人为了达到贬损他人的目的,将针眼大的事情说得比箩筐还大。某科研单位赵某应朋友之邀,给朋友帮了两次忙,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巧让本单位的黄某知道了。于是在一次会议上,黄某说:“赵某受了金钱的诱惑,不好好做本职工作,竟去从事第二职业。这种做法是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表现。”赵某仅仅帮了朋友两次忙,黄某竟夸大成“从事第二职业”,并给戴上“受了金钱诱惑”的大帽子。由此看来,黄某的境界多高啊!敢于批评坏人坏事,并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黄某的“思想”在贬损同事中得到了“升华”。

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对比贬损他人、抬高自己。一次某省高教局成人教育处组织政治经济学统考。哲学老师田某从高教局同学处获得了这一信息,于是回校对任政治经济学课的许某说:“你们政治经济学统考,你知道这个消息吗?”许某说:“我现在还没有接到这一通知。”在年终考评会上,田某说:“许某教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统考一点也不关心,统考消息还是我告诉他的,我比他还着急,许某太没责任感了。”这样一比,他似乎成为了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人了;而别人倒是一点责任感都没有了。

含沙射影贬低他人、抬高自己。舒某与兰某同在一科研所工作。舒某勤于笔耕,一年之中竟发表了20篇论文,而兰某仅发表了一篇论文。兰某心中很不服气,因而在年终考评会上自我评述说:“我今年文章只写了一篇,但质量是很高的,决不像那些写得多的粗制滥造的文章。”显然兰某这是在含沙射影地贬低舒某。

(2)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危害

为什么有些人会不择手段地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呢?其原因显然是出自于一种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虑的心理。有些人为了充分地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因此往往喜欢找参照物,自以为通过贬损他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另外;有些人对于别人强过自己,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通过贬损别人,说明别人并不强于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然而不管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出于何种心理,都是一种缺乏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危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和自我消沉。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虚荣心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思想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因而在单位无疑就会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因此无条件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尊重自己。别人一旦不服从自己、不尊重自己,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失落感。然而这种人的行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只会越来越激起别人对他的反感。这种高期望与实际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种人的自我消沉。

第二,影响团结,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这样贬损别人,势必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因为这种贬损与实际差距很大,实际上是对别人工作的一种主观的否定,所以一旦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还会严重地影响他人的正常的思想情绪。另一方面,贬损的言辞还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作为攻击或整治他人的材料,势必破坏彼此之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制造矛盾。由于这种贬损他人的行为往往戴着一种迷人的面具,甚至闪烁着某种光彩,因而很容易被一些不作调查了解的领导相信。而一旦领导相信,领导者就会对被贬损者产生一种不良看法,甚至会据此批评被贬损者,被贬损者就会认为领导不实事求是,而领导者又认为被贬损者不接受批评,这样就影响了双方之间的关系。而被贬损者一旦对领导产生了怨气,就很有可能不服从领导,甚至会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这样一来,矛盾可能越来越激化。

第四,引发民事官司。贬损他人从法律上说是一种侵犯他人人格的表现。尤其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这更是一种诽谤他人的行为。因而如果一个人经常捏造事实贬损他人,就必然地会激起别人极大的反感,而致使他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也就必然地引发民事官司的发生。

(3)怎样对付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人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确实十分令人生厌。一个单位如果有几个这样的人,大家肯定难以愉快地工作和学习。因此对待这种人决不可姑息,应该设法纠正他们这种缺乏道德的行为,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当面澄清事实,使其认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对于捏造事实贬损他人的人,受害人应该敢于澄清事实。澄清事实不需要争辩。在心平气和的心境下将事实原原本本地陈述于众,并且列举证据,证明事实真相,使捏造事实者在证据面前无法交待,从而唤醒他们的良知,在铁证面前幡然悔悟。例如某校赖老师在一次教研会议上夸耀自己如何下班后组织辅导同学学习,而批评纪老师连学生寝室都未去过。纪老师说:“对于赖教师的批评,我有必要澄清一下,班主任对下班后辅导同学的老师都作了记载,我本学期共下班辅导12次,也许赖老师没作过调查吧?那么请赖老师去看看班主任黄老师的记载吧。”在事实面前,赖老师非常难堪。

直率地提出批评,指出错误的实质。对一贯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人在年终考评中大家都应直率地对其提出批评,并分析其行为的实质,使其改变不良行为。某县委办公室干事张某一向喜欢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在年终考评中,办公室有五个干事向张某提出了意见,并指出了张某这种行为给办公室带来的不良影响。张某面对大家直率的批评,不得不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对一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者诉诸法律。因为一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对他人的身心造成了损害,因此受害人应该诉诸法律,让其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收敛这种不良行为。

总之,贬损他人,抬高自己是一种缺乏道德、缺乏修养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有这种行为的人非但不能把自己抬高,而且迟早会被摔个后仰八叉。

(全书完) yGza64EaR+1cKcz9oNCQ5ZSaM2mBBzbnO5ETDe3uIv3tbVsXgFyhsgOotRVLeF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