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1、当你与人争辩一件事时,幽默常常能够使你获得惊人的胜利伟大的人,如林肯、爱因斯坦、卓别林、萧伯纳等,他们之所以能成功,能够声名显赫,除了具有意志坚强、思维敏捷、机智灵活、自信敢为等心理品质之外,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幽默感。

即使是想来可能庄重严肃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也是极富幽默感的人,他们并非是整天板着面孔的人。据说,马克思最喜欢看的小说是幽默小说,而恩格斯在1842年还写过专论幽默与政治关系的文章,列宁则利用了幽默才获得了理想的爱情,毛泽东讲话、写文章很多都诙谐幽默,邓小平善用平实朴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复杂的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大家普遍喜欢与幽默风趣的人接触,幽默风趣的人本身也快乐自在,少忧少虑,所以,培养幽默感对人对己都有好处。要培养幽默感,首先是欣赏优秀的幽默作品,在会心的笑的同时,应该去分析、总结幽默的技巧,探索幽默的心理基础。

生活不能缺少幽默,而幽默人生则是生活的一种极致。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无人不喜欢幽默、向往幽默和追求幽默。据说,欧美的女子选择爱人,条件可能多种多样,但不变的一条就是幽默。不管怎么说,和一个幽默的人生活在一起简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幽默不单单是引人发笑,而且带给人们心理上一种轻松和快慰。幽默是对他人一切过失的原谅,是对周围环境的喜剧式调侃,也是对自我困境的一种自嘲和解脱。幽默绝对是善意的,绝不夹杂半点恶意,相反,它是对恶意的一种消解和抹平。

幽默的基础是宽容和理解,宽容和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人,一切事,包括你自己,才能幽默,才有幽默。所以,幽默首先需要很高的修养和健康的心态。人要活得不低俗、不粗野、不偏激、不苛刻,幽默才能称得上幽默,否则就很容易走向讽刺。讽刺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它不是幽默。

幽默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绪反应。婴儿在发现新奇的事物时,就会开心的笑。然而,孩子在成长中,如果没有得到适度的爱,没有被适当的引导,那么很可能就会失去天生的幽默感了。

有一篇小丑的诗文,内容是这样说的:

“当我在人生道路上艰难前行之际,助我制造更多的欢笑,而不是眼泪。永远别使我变得冷漠,以致看不到儿童眼中好奇之神色。永远别使我忘记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振奋别人,让他们忘掉--至少暂时忘掉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毕竟,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但愿我能听见上帝的声音:‘在你逗我的子民欢笑的同时,你也使我莞尔开颜。’”

一个人要培养幽默感,应该先要知道,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一个人只有在被关怀、支持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学习以幽默来面对挫折。

幽默也可以用来对抗焦虑,不论大人或小孩都用得到。例如在智力、性别、宗教、政治方面,有许多你无能为力却又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以幽默来化解。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则焦虑和紧张就会常常困扰我们的身心。假如你拥有幽默,也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减轻生活中因失败带来的痛苦。

有位年轻人,一面查看那辆崭新摩托车被撞后的残骸,一面对周围的人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现在我真有了一辆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对这个年轻人来说,车被撞已无可挽回,但他并没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减轻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给围观的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还有人认为幽默还能激励士气,提高生产效率。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过调查证实,参加过幽默训练的中层主管,在9个月内生产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数则减少了一半。测验则证明了沉闷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幽默感心理调节功能和作用所在。

一是经多次心理测验证实,幽默感测试成绩较高的人,往往智商测验成绩也较高,而缺少幽默感的人其测试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明显缺乏应变能力。

二是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好的人缘,他可在短期内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赖。而缺乏幽默感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往,也会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幽默面对,就是面对困境以幽默的态度处之。幽默可以调节紧张的神经,化干戈为玉帛,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幽默是生活中和艺术中各种喜剧形式的总称,包括一切能引导人开心的表情、体态、动作和心态。幽默是一种本能,人有了这种本能才能以快乐的态度来看待世界,处理事情,即使在失意的时候,也能自我安慰,一笑了之。幽默能引人发笑,使人思路敏捷,心胸开阔,防治心理疾病,增加心理健康。

三是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幽默技巧的人,总是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据统计,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并非都是最勤奋的人,而是善于理解他人和颇有幽默感的人。

四是幽默能使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更为乐观、豁达。所以,拥有幽默感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会轻松自如,利用幽默消除工作上带来的紧张和焦虑;而缺乏幽默感的人,只能默默承受痛苦,甚至难以解脱,这无疑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显而易见,人们具有幽默感,有助于身心健康。因此,要善于培养幽默感,如有机会可参加专门的幽默训练,但更重要的还是,从自我心理修养和锻炼出发来提高自己,释放心襟,开阔心胸。不要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会善意地理解别人,正确地认识自我,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总是保持一种愉悦向上的好心情。

主动交际,缓解压力。交往是人的本能行为,主动扩大交际面,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在人际交往中,使自己交际方式大众化,与人为善,主动帮助他人,从中获得人生乐趣。

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重复单调的举动容易惹人发笑,像口吃、口头习惯、小孩子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这样一种“可笑”的论调,因为这样的所谓“幽默”只是把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定的弄成刻板的。

如果我们学会自嘲,可以对自己心安理得,对周围的人也不加苛求。明末清初的怪才子金圣叹便是一例。金圣叹所写诗文,均富于奇气,既刻薄、又幽默,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金圣叹不但为文奇趣,而其日常的生活作风,也极为奇特,生性极其放荡、喜闲暇,除游山玩水外,更喜饮酒。正由于金圣叹的性情是放荡不羁,再加上明亡以后(金氏曾发誓不进清廷的仕途),其愤世厌俗的作风,最后,金圣叹终于招致杀身之祸。行刑前夕,狱中同时受刑诸人皆纷写遗书拜托狱卒寄给妻子。金圣叹见状,自知不免,乃亦执笔写成遗书一封,留给长子。然其遗书却只有寥寥数字:“字传大儿看:咸菜与黄豆同吃,最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遗书不言他事,却教大儿子小吃之法,此真尽其幽默之能事,令人怆然莞尔不已!

许多人都以为西方人才懂得幽默,中国人是较为严肃缺少幽默感的民族。其实中国人的幽默感更是“高超”,不仅含蓄,而且是温柔敦厚的讽喻。自诗经、楚辞、诸子、国策,以致唐诗、宋词,无不充满温柔敦厚的讽喻笔调。白居易新乐府“讽喻诗”,就好像今天评论文章。庄子尤为古代幽默大师,他向朋友告贷未遂,却以“枯鱼”为喻,拒绝楚王诏命,则以太庙中锦缎包裹的死蝇为喻;与好友惠施辩论,从没有脸红耳赤过。孟子滔滔雄辩,抨击异端时,言辞比较锋利,但他劝齐宣王行仁政,却以“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来循循善诱,实在是最富于幽默的一席话。

掌握幽默的基本技巧。一是必要时先“幽默自己”,即自嘲,开自己的玩笑;二是发挥想像力,把两个不同事物或想法联系起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注重与形体语言的搭配和组合。

幽默就是力量。如果在交往中逐步掌握了幽默技巧,就会巧妙地应付各种尴尬的局面,很好地调节生活,甚至改变人生,使生活充满欢乐。

2、不求贵人相助,事业难达高峰

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可能在于缺少贵人相助。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了贵人,不仅能替你加分,还能加大你成功的筹码。

你离乡背井,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谋生,不知何处才是落脚之地,就在你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遇到一位好心人替你指点迷津,解决了你的难题。

除非你的运气特背,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

“贵人”可能是指某位身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你心仪以久或欲模仿的对象,无论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胜一筹。因此,他们也许是师傅,也许是教练,或者是引荐人。

有贵人相助,的确对事业有助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创业老板的,竟然100%全部都曾被人提拔过。

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有人说,政治圈是讲究人脉、关系现象最盛的,各路人马结党结派毫不鲜见。谁是受谁提拔的,谁和谁相互帮忙,谁跟谁彼此利益输送。若论起每个人的背景来头,几乎都有稳当有力的靠山撑腰,好像少了这层保护罩,就很难在复杂的政治圈里出头露面。

话虽如此,没有贵人比较难成气候,但若要被贵人“相中”,首要条件还是在于,被保送上垒的人究竟有没有两下子。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你一无所长,却侥幸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保证后面一堆人等着想看你的笑话。毕竟,千里马的表现好坏与否,代表伯乐的识人之力。找到一个扶不起的人,对贵人的荐人能力,也是一大讽刺。

除了真正是基于爱才、惜才之外,一般而言,贵人出手,多少都带有一些私心,目的在于培养班底,巩固势力。但也有一旦接班人羽翼丰盈之后,立刻另筑它巢,导致与师傅失和,反目成仇,这类故事自古至今屡见不鲜。

良好的“伯乐与千里马”关系,最好是建立在彼此各取所需、各得其利的基础上。这绝不是鼓励唯利是图,而是强调彼此以诚相待的态度,既然你有恩于我,他日我必投桃报李。

寻找“贵人”以下是必须谨记的。

一、选一个你真正景仰的人,而不是你嫉妒的人。绝不要因为别人的权势,而琵琶犹抱,另搭顺风车。

二、摸清贵人提拔你的动机。有些人专门喜欢找弟子为他做牛做马,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万一出了事;这些徒弟不仅捞不着好处,还可能成为替罪羔羊。

三、要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有些人在受人提拔,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想双手遮掩过去的踪迹,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靠我自己”,一脚踢开照顾过他的人。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指着鼻子大骂“忘恩负义”,可千万别做这种傻事!

有了“贵人”的提携,加之个人的能力与努力,你一定比别人捷足先登成功之梯。

3、做人不要碍于面子,羞于说“不”会吃大亏“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有的人,朋友向他借钱,总是无法拒绝,怕说了“不”,伤了对方,更怕说了“不”,与对方日后出现隔膜。他的朋友们深知他的老实,手头不便就向他开口,当然有借有还的占大部分,但有借无还的也有人在。小钱不还倒也无所谓,但有一天,有人向他借一大笔钱,说是要开店,如果无法说“不”,结果那人并没有开店,钱拿了,人也不见了。

没有勇气说“不”,往往就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要求他,拜托他--当然他并不一定会有损失,但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而最重要的是,他无法说“不”,会越来越难以说出口,而一旦说出口,常常就造成很大的得罪。

该说“不”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在什么情况之下说“不”,这才是个问题,因为如果每天每件事都把“不”挂在嘴边,那么也不必在人群中立足了。

不妨可以先从“心”来考虑。也就是,当有人要向你借钱或要求做某件事时,你要先问你自己--我愿不愿意?而不是从利害来考虑。如果你愿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相信你也不在乎,也不会后悔的;如果根本是不愿意,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一勉强自己,你就不会快乐,每天活在“当时为什么不拒绝”的悔恨当中。也许你本身并没什么损失,但因违背了你的心意,这件事反而成为你的负担。

因此,当你不愿意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说“不”也不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技巧的,因为会要求你、拜托你的,大多是身边的亲朋同事,如果技巧不好,很容易就弄坏了彼此的关系。

技巧是因各人不同而有不同,不过也有一些原则可循:

尽量委婉、平和,说明你要说“不”的原因,让对方有台阶下,也不致伤了和气。如果可能,迂回一点讲也可以,而不直接说“不”,对方如果不是白痴,应可听懂你的弦外之音,这是“软钉子”,而不是“硬钉子”。同时为了不得不,我也赞成说些谎话。

不过,说“不”要学习,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让人一见就知道你的“不”并不坚定。此外,还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则的人,那么一些无谓的要求、拜托就不会降临到你身上。当然,一切还是要先看你“愿不愿意”。

4、说话直来直去,不管场合会刺死人

有的人说话,经常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不管什么场合,也不问对象是谁,不考虑说话会引起什么后果,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直来直去,想说啥就说啥。结果无意中便得罪了别人。在客客气气的社交谈话中,直话直说是致命伤。别误解,这不是在鼓励说谎。这里讲的是一种高深艺术,一种和斗牛相似的艺术。餐桌谈话的高手能够像斗牛勇士一样,挥洒自如地应付、闪避灾难。

有这样一个善于闪躲质问的人,他的厚颜与本领令了解他的人想大喊一声“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问他:“你可曾读过《堂吉诃德》?”他会回答:“最近不曾。”其实他根本没读过,然而谁会煞风景去破坏融洽的谈话?

另有一次,有人问他可曾读过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他回答:“英文本没读过。”旁人不禁肃然起敬。他这句百分之百的真话会让人产生三种误解:他读过这诗篇,他精通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他是文学纯粹主义者,不屑读翻译本。真高明。

其实在社交谈话中有很诀窍,给那么直来直去的人作为参考:

一、寻找安全话题

预备几个够有趣的题目,侃侃而谈,但言辞须含糊,社交专家能知道你在瞎扯。不防考虑以下几项:

(1)量子物理学。

就暖昧模糊而言,这题目是数一数二的,或许连爱因斯坦都会紧张吃力。这个话题最重要的部分叫做“不确定性原理”。有位物理学家最爱以这世界的本质为题讲些令人费解的话,然后看到周围的人个个满脸愕然、面面相觑,便忍不住偷笑;你也可以学他。

(2)死海主卷。

几十年来,只有少数圣经学者能接触到这些古代经文并加以研究。他们不让别人看,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琢磨出古卷中文字的真正意思。

(3)某位不大出名的历史人物。

你选的历史人物不必有什么精彩的秘闻韵事,然而如果你不想再听某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当今的国家领导人,

这题目就很适合了。你可以说:“某某怎么样?”

那人会顿时茫然,问道:“他怎么样?”

“你刚才说的全部可以应用到某某身上,”你回答,“你看看他的遭遇。政客就是这样的。”

谁能反驳?

不过要审慎的是:上宴以前必须跟其他客人周旋一下,谈些不相干的话,摸清楚什么题目不能碰。王明有一次大谈“文化大革命”。谈了二十分钟,殊不知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是屈指可数的中国史权威。

二、用涵义广泛的形容词

所用的形容词最好能适用于几乎任何方面。

如果有人要你对你毫无所知的某本书、某出舞台剧、某部电影或某首音乐发表意见,你应该说:“我喜欢他早期的作品。作风比较单纯。”或者说:“我喜欢他后来的作品。那比较成熟。”无论对方是否同意,都不能说你错。

三、讲述一些历久弥新的趣闻逸事

你不必发表长篇大论也可以令人觉得你学问渊博。在节骨眼上讲出一桩人所罕知的事,会使人深信你满腹经纶。例如,你记住某某名作家的妻子是哪个富豪家族哪一房的正室或偏房的表亲,然后在跟人家讨论文学、商界动态、名人花絮或鲜闻的时候,装作漫不经心地提起。

四、发表别人无从驳斥的见解

闲谈中,难免会有人问你;“你认为如何?”

你不想把真正的想法说出来,原因是你刚才没有注意听。其实你一直在想的是赴宴途中你汽车发出的怪声,或者某部电影里某演员叫什么名字。不过,有三种答案适用于任何话题,而且不会引起异议:

“那完全要看情况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

“在某些地方,情况会受环境因素影响。”

五、高明地搪塞躲避

要是有个粗鲁的人竭力想戳穿你的把戏,千万别慌。你可以采纳如下几个对策:

(1)含糊其辞。马上用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所讲的:“真理有大小之分。与小真理对立的,当然是错的;与伟大真理对立的,则同样是真理。”然后,趁质问你的人还在琢磨这一番话,找个借口离桌。

(2)指着窗外大声喊:“瞧那个!”希望借此转移同桌人的注意。

(3)把一块肉放进口里细嚼,同时作思索状,仿佛是在整理你的答案。接着屏息并慌张地指指喉咙,奔出饭厅,挺着肚子朝沙发背猛扑过去,使人人以为你食物梗塞,在自行救治。然后站起来,转身对吓坏了的众人从容地说:“没事了。”

如果你演技够好,大家便会忘记使你突发急症的诱因,反而称赞你有医学知识,救了自己。

5、被别人羞辱不能听之任之,要懂得适时反击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人太老实,别人会不把你放在眼里,就会想尽办法欺负你,不管是行动上,还是在语言上。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人被别人羞辱,而他却面红耳赤,不会反击,确实可怜。

下面为列举几种对待侮辱性语言的方法:

一、“你说话之前应该先想想。”

什么人说话之前不先想过呢?对方这样说,并不是真的提醒你去运用思想,而是指责说了令他不悦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你把重点放在时间问题上:“哦,那么‘以后’该怎样呢?”

方法二,接受他的好意:“好,我尽力而为就是。不过,我一向习惯在你说话之前先想。”

方法三,采取幽默的态度,为他抱不平:“可是我想了你不想,对你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或“我在这儿想,冷落了你,太失礼了。”

方法四,报以微笑,然后默默不语,如果他不耐烦了,想再说什么,你就打断他:“嘘……!我正在想呀。”

二、“你父母是怎样教养你的?”

谈话之中突然牵扯到你的父母,这是最令人冒火的事,但是你千万别为父母受了指责而生气,对方与你父母无冤无仇,并不真打算侮辱他们,他的目标是惹你发火。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装傻充愣。你说:“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方法二,侧面躲避。你默默想一会儿,再说:“我记不得了,恐怕得麻烦你自己去问他们。”

方法三,正面回击。可以做肯定的答复回敬他:“我只记得一点,那就是不可以问这样没礼貌的问题。”

三、“我不要跟你这种人讲话。”

这样可恶的人决定不和你讲话,是你该觉得幸运的事,你就该坦白表示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啊,太好了!”“真是老天有眼。”

方法二,他这句话是对你讲的,你当然可以说:“哦?抱歉,我还以为你是在和我讲话。”

方法三,对付这种无礼言辞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假装没听见:“你说什么?”、“你是说……?”、“我没听见,你再说一遍好吗?”不管他是否肯再说,都是他输了。假如他果真糊里糊涂再说一遍,你就以牙还牙:“抱歉,你这种人说的话我听不见。”

四、“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这样的话是要你对自我认识产生疑问--你为什么说出这种话?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不要动怒,索性把他的话说清楚:“依你的意思,我要是某某人才够资格和你说话,是吗?”

方法二,谦和一点,请教他:“我倒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常常自以为是什么人吗?”

方法三,用开玩笑的方式:“我不大确定,不过我一定算是个人物吧,有不少人给我写信呢。”、“现在吗?我自以为是受害者。”、“不管是谁,反正是你没听过的人。”或者干脆指指旁边的人:“我自以为是他,你再问问他自以为是谁。”

五、“你少来这一套。”

这是不太重的话,即便是当众以不周的语气对你说了,你仍应该礼貌地答复。回答的方式不外乎一般客套:“不必客气。”“请笑纳。”

如果是你说的一句话惹怒了对方,而使他说出这样的话,你觉得他的怒意莫名其妙,你的话可以说重些:“本是你应得的,何必恭维!” XEXTqno46nRFBA4Y2RpxffitmaXn8UpQ1d5oZS9Qb1LOCkRJorIEZVwfOV3p9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