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人百诫
王志刚

第一章

1、不要害怕当众出丑,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蹄时

人们都想使自己聪明,都怕在众人面前出丑。这似乎是绝然对立的两件事,聪明人绝不会出丑,出丑的人必然是笨蛋。然而,实际生活并非如此。最聪明的人有时简直就像一个大傻瓜,他们当众出丑,却若无其事,他们被人嗤笑却会不以为然。然而,他们就这样聪明起来。王明读书时网球打得不好,所以老是害怕打输,不敢与人对垒,至今他的网球技术仍然很糟糕。而小马的网球打得很差,但他不怕被人打下场,越是输越打,后来成了令人羡慕的网球手,成了大学网球队队员。

聪明是令人羡慕的,出丑总使人感到难堪。但是聪明是无数次出丑中炼就的。做人不敢出丑,就不会聪明。

值得赞赏的是那些勇敢地去干他们想干的事的人们,即使有时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他们还是洒脱地说:“哦,这没什么!”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还没学会反手球和正手球,就勇敢地走上网球场;他们还没学会基本舞步,就走下舞池寻找舞伴;他们甚至没有学会屈膝或控制滑板,就站上了滑道。这一点很值得老实人学习。

再看看伊米莉,她只会说一点点可怜的法语,却毅然飞往法国去做一次生意旅行。虽然人们曾告诫她:巴黎人对不会讲法语的人是很看不起的,但她坚持在展览馆、在咖啡店、在爱丽榭宫用英语与每个人交谈。她不怕结结巴巴、不怕语塞傻笑出丑吗?一点也不。因为伊米莉发现,当法国人对她使用的虚拟语气大为震惊之状过去后,许多人都热情地向她伸出手来,为她的“生活之乐”所感染,从她对生活的努力态度中得到极大的乐趣。他们为伊米莉喝彩,为所有有勇气干一切事情而不怕出丑的人欢呼。这类人还包括那些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学习新东西的人。

生活中我们由于不愿成为初学者,就总是拒绝学习新东西。他们因为害怕“出丑”,宁愿错过自己的机会,限制自己的乐趣,禁锢自己的生活。

的确,若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位置,我们总要冒出丑的风险。除非你决心在一个地方、一个水平上“钉死”了。不要担心出丑,否则你就会没有什么出息,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同样不会心绪平静、生活舒畅。你会受到困于静止的生活而又时时渴望变化的愿望的痛苦煎熬。也许应该记住这一点,由于我们害怕出丑,也许会失去许多生活机会而长久感到后悔,而且我们也应该访记住法国一句成语:“一个从不出丑的人并不是一个他自己想象的聪明人。”大愚若智,积愚成智,生活的哲学就是这样。

2、做人不能太老实,最怕遇到难事没门路

陈师傅这一辈子,老实巴交,小心谨慎过日子,奉公守法,兢兢业业,从来就信奉“万事不求人”的原则,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去求人。除了老婆孩子,其他社会关系一个也没有。

陈师傅的儿子跟人吵架,一气之下动了手脚,把人打得头破血流,闯下了大祸,被关进了临时拘留所,等待着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陈师傅就这么一个儿子,视同心肝宝贝,见儿子蹲了班房,又气又急,直拿脑袋撞墙,饭吃不下,觉睡不着,简直感到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加上老伴儿整天以泪洗面,更使他觉得没了活路。

这时,有人给陈师傅出主意:“别这么死心眼儿了。当今社会都是人求人,有关系,什么事都能通融。你这么成天闷在家里也不是办法,为儿子着想,得赶紧出去‘活动活动’呀!”

邻居帮他分析情况,说他儿子的事弄不好得判刑,该提早到检察院“活动”。

另一个说,检察院管起诉,最后结果还得看法院如何判,所以该去法院“活动”。

还有的说,判归判,只要关系硬,搞个假释,保外就医什么的还不是很容易。你们是大单位领导有来头,面子大,求他出面作担保,把人保出来也行。

又有人说,市场上有个卖肉的某某,跟公安局某科长是连襟,可以求他高抬贵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放人算了。

甚至有人竟然出了这么个主意:牢房的滋味儿可不好受,听说某某的亲戚在看守所当管教,你得赶紧去他家打点打点,到时候省得儿子在里面遭罪……

邻居们七嘴八舌,主意出了一火车,把陈师傅搞得晕头转向。人家都是一片好心,陈师傅不能不听。于是,他横下一条心,豁出一张老脸,就求人这一回吧!与老伴儿商量了一整夜,第二天,从银行取出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2万多元钱,开始马不停蹄地奔走,今天跑东家,明天串西家,每天累得东倒西歪地回来。

邻居们给他指的路子,他几乎都跑遍了,甚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走了不止一趟,逢人便递烟、流泪、送礼、诉说。

总共算起来,陈师傅求人求了十几家,送礼送了一万多,他一天天地“跑”,一天天地等,可儿子就是出不来。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

儿子的事情就这样被耽误了。

痛定思痛,陈师傅心中很不是滋味儿,自己老老实实过了一辈子,朋友圈子小得可怜,遇到难事就没了门路,只好临时抱佛脚了。

3、不要轻易承诺别人,以免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一般来讲,承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觉的承诺,明确地答复人家,应允其请求之事;一种是不自觉的承诺,这就是自己本来并未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应允了。

其实,在应酬中轻易承诺很容易造成被动的局面。拿破仑曾说过:“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例如,一个朋友托你办一件事,而这件事在你看来可以办或不可以办,或介乎两者之间,你可应允一定为其办理,这叫自觉承诺。你也可能会说“让我想一想”,这叫不自觉承诺。在人家看来,你也承诺了。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一位老人正坐在树下歇息。突然,一个年轻人飞奔到老人面前,惊慌地哀求老人救他,说有人误以为他是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正带领一帮人追捕他,要剁掉他的双手。说罢,纵身爬到那棵大树上躲了起来,并再一次要求老人不要告诉追捕他的人他躲在树上。老人看年轻人的长相不像个小偷,便回答说:“让我想一想。”

就是老人这句不自觉的承诺,使年轻人放心了。

不一会儿,追捕的人赶到大树下,问老人:“你有没有见到一个年轻人从这里跑过去?”

谁知这个老人曾发过誓,今生绝不讲假话,便随口回道:“见过。”

追捕的人又问:“他往哪儿跑了?”

老人随手朝树上指了指。年轻人终于从树上被拖了下来,剁掉了双手。

年轻人当然大骂老人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背叛了他。

应切记,现代社会大家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从来很少用宽容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原因。我们常常在应酬中听到某位朋友说,某某分明答应为我办一件事,可是他却食言了。仔细地想一想那位朋友的话,虽然某某曾经答应过他,但那很可能只是表面上的应付,或者是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办到;其实,恐怕连那位朋友也心知肚明,他所请托之事有些强人所难。但是他会责备自己而不责备别人吗?如不细想,即使我听了,也会觉得某某不对,因为到了这地步,谁还会顾及当初某某自觉或不自觉地应允朋友时的为难境地呢!

有人不禁会问:“当着朋友面前,对朋友提出的请求非应允不可,而实际上这种要求根本就办不到时怎么办?”

日本的应酬学家掘川正义告诉我们:“我们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托完毕之后,不妨轻轻地摇头,不必强烈地表示出拒绝的态度。”

这就是说,做人不必用伤害感情的强烈言辞去拒绝,只要轻轻摇一下头,把拒绝的意思含蓄其中,朋友便可以理解。再加上你充分陈述拒绝的理由,朋友会更容易接受。

还有一些人,当朋友提出某种请求时,不是果断地回答,而是采取拖的办法,这都是不好的应酬之道,后果必然不好。

4、应酬是成功的阶梯,送礼也是一门艺术

古代,一个农民想求官老爷办件事,官老爷见他两手空空,顿时不悦,只冷冷地道了一声“难办”,就只顾埋头打瞌睡。第二天,一位精明的商人也去求官老爷办事,在官老爷未开口时,商人就从怀里掏出一个金镯子,官老爷顿时两眼发亮,将那“难办”的事办了。农民问商人为什么“难办”的事他可以办到,商人笑而不答。

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下这个“礼”字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之一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聪明精明,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取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着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如今商品社会,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不例外。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是有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特殊的交际应酬艺术。

5、意气用事不务实,恰当妥协是理性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其实“妥协”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为人处世中的争斗有很多种解决方式,“妥协”是其中的一种。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

因为妥协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日渐成为可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补的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妥协,因为他“资源”丰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子,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少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妥协。

因为妥协可以藉妥协的和平时期,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要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的果实的。因此“妥协”可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引导“敌我’’态势的转变。

因为妥协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存在”。妥协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却换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因为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相信也是值得的。

不过,“妥协”要看状况。

第一,要看你的大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战斗也无不可。但若你争的本就是大目标,那么绝不可轻易妥协。

第二,要看“妥协”的条件,若要面子就要求面子,要里子就要求里子,但不必把对方弄得无路可退,这不是为了道德正义,而是为了避免逼虎伤人,是有利害考量的;更何况,除非你把对方杀了,否则他的力量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你是提出妥协的弱势者,且有不惜玉石俱焚的决心,相信对方会接受你的条件。

总之,“妥协”可改变现况,转危为安,是战术,也是战略,搞政治的人最会玩这一套,不也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吗? 42w1Pu2fqRT4jeePAi6S48y162SLf3iDEtyRCGbBPdk9j6ozNwMb0iDgx/PB1T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