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第七章看人说话,见机行事

与人相处,说话是第一“关口”。必须具备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才能在交际中左右逢源。也唯有摸准对方的“脉”,才能见机行事、对症下药,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从而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

1、看性格说话,见人品共事

针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说服方法,这也是人们应掌握的说服技巧之一。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说服不同的人。例如:他针对张飞暴烈、倔强的性格特点,使用“激将法”说服。诸葛亮怕张飞喝酒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而不是大费口舌去说服他;对关羽自负的性格,诸葛亮则常使用“推崇法”。如关羽提出,要从荆州到四川与马超比武,诸葛亮便给他写了一封信,说马超只能与张飞等人为伍,怎能与你“美髯公”相比呢?再说,你担当镇守荆州的重任,如若有失,罪莫大焉!关羽看了信后说:“孔明知我心也。”就不再坚持要比武了。

诸葛亮在说服关羽时,实际上是激起关羽的自尊心,关羽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后,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诸葛亮的观点。

而说服孙权与刘备联手抗击曹操一事,更充分验证了诸葛亮这种说服技巧的实用性。

当时,刘备兵败樊口,无力反击,要与曹军抗衡,必须与孙权联手,于是派诸葛亮去江东说服孙权。

如果是一般的使者,为了请求对方的援军,一定会低声下气。但是诸葛亮却相反,他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以触动孙权的自尊心:“将军您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来处理目前情势。如果您的军力足以和曹军抗衡,则应该早早和曹军断交才好;若无法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解除武装,臣服于曹操才是上策。”

年轻气盛的孙权,自认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反唇相讥地说:“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便说:“你知道田横的故事吗?他是齐国的壮士,忠义可嘉,为了不事二主,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备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我主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命,怎可向曹贼投降?”

此时,孙权的自尊心被诸葛亮充分激发起来,他激动地表示:“我拥有江东全土以及十万精兵,能受他支配吗?我意已决。”

因此,在说服他人时,要抓住对方的心理,使双方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打动对方的自尊心是第一要诀,这也是看人说话的一大技巧。

针对不同性格的人,说出不同性质的话,这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极为重要,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说话水平,为成功社交保驾护航。

2、了解对方心理,有利于把话说好

要想求人办事,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性格不同,其接受方式也不同。要想达到求人成功的目的,就要收集信息、顺水推舟。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便大举进攻赵国。于是,赵国向齐国求救。可是,齐国却说:“要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答应出兵救赵。”赵太后不肯答应齐国的要求,无论大臣们怎样进谏,赵太后都不肯采纳,她明确地对左右人说:“谁再来劝我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我就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左师触龙听闻此事后,希望面见太后,太后气鼓鼓地等着他的到来。触龙一路小跑来到太后跟前,谢罪道:“老臣脚上有病,不能快步行走。已经好久没有见您了,我私下里原谅了自己。我担心您的身体欠安,所以想来看看您。”太后道:“我要凭借车子才能行走啊!”触龙继续问:“每天的饮食没有减少吧?”太后道:“只吃些稀饭罢了。”触龙说:“我最近特别不想吃东西,每天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路,这样才稍微增加一些食欲,身体也逐渐有了起色。”太后说:“我不行啊。”此时,赵太后的怒色已经减缓了许多。

触龙又说:“我的小儿子舒祺,年龄最小,很不成器。但是,我已经老了,很是疼爱他,希望他能当一名卫士,保卫王宫。我冒死把他托付给您了。”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龙道:“十五岁了。虽然他还小,但是我希望在我临死前,把他托付给您,这样我死也瞑目了。”太后问道:“男人也宠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爱的程度更深啊!”太后答道:“女人也十分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我自认为您对燕后的爱,要超过对长安君的爱。”太后道:“您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赶不上对长安君的。”触龙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为他的长远利益考虑。燕后远嫁他方时,您拉着她的脚跟,哭泣着为她送行,认为她嫁得比较远,悲痛难耐,那情景非常伤感。燕后走后,您还时常惦念着她。祭祀时必为她祈祷祝福,希望她不要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的长远利益考虑吗?难道不是希望她的子孙能继承王位吗?”太后答道:“的确是这样的。”

触龙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赵国每一代国君的子孙被封为侯的人,其子嗣继承其封爵的,有人存在吗?”太后道:“没有。”触龙接着问:“其他诸侯国有这种情况发生吗?”太后道:“目前为止我尚未听说过。”触龙说道:“近一点祸患会落到自己身上;而远一点,灾祸就会牵连到子孙后代了。难道是因为这些人的子孙后代没有能力吗?是因为,他们虽然有尊贵的地位,但对国家却没有功劳;所拿的俸禄颇多,却毫无建树,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现在您给了长安君尊贵的地位,又把最肥沃的土地和许多珍奇宝物赐给他,可是,却不让他为国家做点贡献,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借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以为,您为长安君设想得过于短浅了,所以您对他的爱比不上对燕后的爱啊!”太后道:“好吧,你看着办吧。”于是长安君乘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了人质。齐国这才出兵,救赵于危难之间。

触龙在说服赵太后时,就是了解到赵太后的爱子心情,然后说出自己的爱子之心,使双方产生共鸣。从而顺水推舟,把太后对长安君的爱,与对燕后的爱加以对比,然后,使太后分清了利弊得失,成功地完成了进谏任务。

求别人办事时,倘若能想对方所想,了解对方的脾气、禀性,说起话来就比较容易了。以下列举四类不同脾气、禀性的人,并加以分析,可供参考:

(1)过于死板的人

与死板的人交谈,即使与之非常客气地打招呼,对方所做出的反应,也未必如人所愿。这种人通常不会在意你所说的话,甚至会以怀疑的态度对待你的客气之言。

与这种人交谈,开始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安,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人,应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了解他的兴趣、爱好、脾气、禀性等,和他随便聊些轻松的话题,只要对方能做出反应,那说明事情就好办了。接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好这类话题,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可以了。

(2)自视清高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空一切,常常以唯我独尊的架势,出现在别人面前。这种举止无礼、傲慢的行为,让人看了会产生厌烦,但是,在社交过程中,各种人等都能遇到,遇到这样的人,总不能躲着走吧!

其实,与这样的人交谈,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与这样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尽量少和他罗唆,要知道“多说无益”。

(3)心思细腻、深藏不露的人

那些心思细腻、深藏不露的人,是最难令人琢磨透的,如果要探知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大多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只要一谈到正题,他们就东拉西扯,自我防范心理极强。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和他兜圈子。如果是求他办事,直接把预先准备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最后决断。

无论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交谈之前最好先对对方有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对方是初次蒙面的陌生人,应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揣摩出其性格、爱好、脾气、禀性,这样才能顺水推舟,说出符合对方口味的话。

3、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说话是人的一种能力、一种本事、一种功夫,也是一门学问。大凡学问都有基本原理,说话这门学问也不例外。

王熙凤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是非常厉害的。作为荣国府的总管,王熙凤在与宁府内外各色人等打交道,无论对下,还是对上,她都能应对自如,做到分寸得宜,不卑不亢。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中记载着这样一段:

贾母说:“袭人怎么没有和宝玉一起来?”

王夫人忙起身笑着回答道:“她妈妈前几天去世了,袭人需守孝,出席这种场合有些不合时宜。”

贾母听了点头,不以为然地说道:“既然跟了主子,就没有了个人的自由,一切行为都要以主子的意识为转移,倘若她还跟着我,难道就可以不在这里了吗?现在我们这里的人手充足,有人可以支配,就不追究这些了,但决不能让它成了规矩。”

王熙凤见状忙笑着说:“即使袭人不用守孝,园子里也不能缺少她啊,那灯花爆竹的很是危险。这里一唱戏,园子里的人都会偷偷地过来瞧瞧。袭人心细,让她在外面照看照看,咱们也放心。更何况这戏场一散,其他下人又不经心,等宝玉兄弟回去后,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她不用来了,只照看屋子,给宝玉兄弟把茶水、铺盖准备齐全就是了。这样一来,我们这里也不担心,又可以满足她守孝的愿望,这不是一举三得吗?老祖宗要叫她,我马上差人叫她来就是了。”

贾母听了这话,忙说:“你说得很在理,比我想得要周到,快别叫她了。她妈妈是什么时候没的,我怎么不知道?”

王熙凤笑道:“前两天袭人还亲自向老太太汇报呢!您怎么给忘了。”贾母想了一想,笑说:“想起来了。我的记性不比往常了。”

众人都笑说:“老太太怎么能记得这些小事啊!”

就这样,一场风波被王熙凤的巧嘴给平息了。

贾母本有责怪的意思,显然有些不高兴。经王熙凤那么一说,便心通气顺了。

王熙凤素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她的一举三得的说法,说得贾母满心赞同。

以下同样是红楼梦里的经典片断,记录了王熙凤与刘姥姥之间的对话:

刘姥姥来拜见王熙凤,并给王熙凤跪地请安。

王熙凤说:“周姐姐,赶快把她搀起来吧,别拜了,快请坐。我还年轻,不太认得,也不知您是什么辈分,所以不敢妄加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上次提到的那个姥姥。”王熙凤点点头。此时,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

王熙凤笑道:“这亲戚们不经常走动,都显得生分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嫌弃我们,不肯常来坐坐;可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位高权重后,就看不起那些穷亲戚了,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呢。”

刘姥姥忙说道:“我们家条件不好,走不起啊,来了这里也没能给姑奶奶带点礼品,就是管家爷们看了也不太像样。”

王熙凤笑道:“这话说得叫人恶心。不过祖父虚名,作了个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个空架子而已。俗话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是你我。”

刘姥姥说:“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来看看姑太太,姑奶奶们,这也是出于亲戚情分。”

周瑞家的道:“没什么想说的就算了,如果有,尽管和二奶奶说,这和跟太太说是一样的。”一面说,一面给刘姥姥递了个眼色。

刘姥姥领会后,还没说话脸先红了起来,欲言又止,可是,今天来,确实有事相求,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天第一次见姑奶奶,本不应该说,可是我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也只能说了。”

又说道:“今日我带着你侄儿一同前来,不为别人,只因为他爹娘在家连吃的都没有了。如今天又冷了起来,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好带着你侄儿奔了你老来了。”

其实,王熙凤早就知道了她们的来意,听她不会说话,笑着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王熙凤笑道:“您老先请坐下,听我跟您老说。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其实,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应有所照应才对。但如今家事比较繁杂,太太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一时想不到的地方也是在所难免的。况且近来我接管一些事情,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些亲戚们。别看外头看着轰轰烈烈、风风光光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处啊!说了别人也未必信。今儿您老大老远的来了,又是第一次向我开口,怎好叫您空手回去呢。正好,昨天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几件衣裳和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您如果不嫌少,就先拿去吧。”

刘姥姥见给她二十两银子,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您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见她说的话很粗,便向她使了个眼色以示住口。王熙凤笑而不睬,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送到刘姥姥的跟前,说:“这是二十两银子,先给这孩子做件冬衣吧。若不收,就是我的不是了。这钱雇车坐吧。改日有时间只管来逛逛,大家本就是亲戚嘛。天也晚了,我就不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王熙凤与刘姥姥的对话,显然与贾母的有所不同,她对贾母说话可谓是投其所好,以下对上。而她与刘姥姥说话,却是以上对下,虽然如此,但也说得非常有水平,她知道自己是小辈,但自己的身份、地位都比较高,可她仍然谦辞有礼,还颇讲人情地大谈亲戚关系,这些言语,这样的接待,明显是请示过王夫人的,因此,她的言语应该属于那种即不过分热乎,又不过于冷漠;即不丢面子,又不辱没身份、过分炫耀,由此看来,王熙凤做得还是十分得体的。不过王熙凤在与刘姥姥谈话过程中,骨子里的那种高高在上和矜持,还是不经意地流露出来了。

王熙凤对贾母说话的态度、用语,与对刘姥姥说话时的态度、言语,有明显的差别,虽然她说得很婉转,但对下说话时,仍把她高高在上的气势表现出来了。这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最好例子。

人们之所以说话,其目的就在于沟通。讲话之前要掂量听众的水平、身份、地位,弄不好就会闹笑话,惹麻烦;答话以前要考虑一下问话者的人品,否则,也可能出问题。因此,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见妖人要说胡话。见人说鬼话是愚蠢的,见鬼说人话是愚昧的。

见人说人话需要艺术,讲究一点艺术就不会伤害人了;见鬼说鬼话需要些技术,然后使用一点技术,就不会被鬼咬伤了;见妖说胡话要模棱两可,稍不注意就会被妖人“忽悠”。

会说话的人,从来不会用高调说话,他们说话会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聪明的人,说话不直接说明;可有的人,话说了和没说一个样,而有的人,话没说比说了还厉害。有的人,说的话听起来是坏话,可坏话里边却表现出他的菩萨心肠;有的人,说的话听起来是好话,当把它写在纸上时,看起来全是褒义词,可是,字里行间藏的却是雷霆万钧。会说话的人,与不会说话的人说同样的话,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表面上有虚伪之嫌,但实际上,却是与人交往的一种手段,只有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才能在社交场上游刃有余。

4、说出上司爱听的话

在职场中,与上司交谈是在所难免的,话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前途。把话说到上司的心坎里,可以加深感情,获得更多的机会。

李明上大学时学的是投资管理专业,毕业后很顺利地进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任销售副经理一职。由于年轻、有闯劲,再加上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做基础,逐渐为公司打开了局面。在一段时间里,李明拓展的客户,竟占了公司新增客户总量的一半以上。老板非常高兴,过来过去总要拍拍李明的肩膀,有事没事地还拉上李明去喝酒,外出有什么活动,也会把李明带上。李明自认为与老板的关系,已经非常贴近了,再加上自己的业绩,在公司内部无人能及,所以说话也理直气壮、没大没小、没上没下了。有一次,李明在业务上出了一些纰漏,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你是公司的骨干,要为其他人做个好榜样,工作总是马马虎虎可不行。”李明却说:“我给你创造了那么多的利润,出了这点小问题,至于这样小题大做嘛!再说我的工作能力很强,走到哪里都是一块香饽饽,其他老板恐怕不会像你这般小气吧。”老板考虑到公司目前的状况,没有与李明争辩,就让他出去了。

没过多久,公司出现了人事变动,市场部经理离开了公司。按能力与业绩来说,李明本该被提升为市场部经理,可结果却出人意料,老板花高薪从其他公司市场部,挖过一个人来担任此职。李明感到非常不满,当场对老板说:“你是公报私仇,为什么不提升我,我哪点比不上那个家伙?”老板什么话也没说,直接递给他一张解聘书。

与上司谈话要讲究一些分寸,要知道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

与上司进行交谈时,怎样才能把话说好呢?以下几点内容,可供人们参考:

(1)婉转说话,把能力体现出来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没有竞争,就没有机遇和成功,可是,竞争需要以能力为前提,如果自己的确有能力,就可以将工作成绩、技能、才干和潜力摆在上级面前,以此来表现自己,让上司对自己有个充分的认识。

但是,在表现自己的同时,还要注意言词,即使业绩突出,能力强,在言语上也要显得低调一些,绝不能将骄傲的情绪表现出来,否则,上司会认为你是个好大喜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员工,这对自身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2)自谦的话要常说

谈话是一门很深刻的学问,尤其是与上司说话更不可小视。与上级交谈时,是引起上司注意的最好时机。这时候,只要能把话说得更谦卑,就能赢得上司的好感。

每个领导都喜欢谦虚谨慎的员工,此时,你完全可以虚心地向领导请教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发表一下自己对工作的认识,还可以与领导一同探讨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方向,假如能说出谦恭且具有远见卓识的话,领导势必会对你刮目相看。

如果专业能力很强,谈话时就要说得详细一点,可以主动介绍或者谈一些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东西;如自己是多才多艺的人,当上级问到你的兴趣爱好时就要主动介绍,碰到多才多艺的上级时,还可以“拜师学艺”,这样,上级一定会高兴。

除此之外,在言谈中,还可以表现出自己的忠诚与服从,在交谈上力求热情、亲切,及时给上司提出建议或意见。大凡有上进心的上司,都喜欢下属能给自己提出意见,也很愿意倾听下属申述的理由和想法,这样,既能表现下属的能力,又可使上司感到有面子。

(3)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要心平气和地与上司理论

有些时候,上级忽视了你的业绩,从而使你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在评职称、先进的时候,自己未被提名,这时候就要出头。当然,绝不能怒气冲冲地去找上司理论,而应心平气和地向上司把事情谈清楚。当上司了解到你为公司所做出的贡献时,顺便让他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交谈才有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4)用委婉的方式反驳上司

对于上级的命令,不能执行的时候要给予拒绝。但拒绝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

第一,以委婉的方式拒绝

在拒绝、反驳上司的时候,委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既可维护上司的面子,又能让他感觉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样,很容易使上司改变原来的主张,而同意你的观点。

第二,借助于他人的力量

上司要求你做某件事,以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想要拒绝时,不妨请同事和你一起到上司那里,借同事的帮助来达到拒绝的目的。

见上司之前,要与同事策划好,一方赞成,一方反对,然后与上级争论。争论一会儿后,同事再向你这一方靠拢,说:“似乎有些太勉强了。”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直接拒绝上级的尴尬了。

而且,这种方法会让上司认为“这是大家讨论之后,才得出的结论”,任何一方都不会受到伤害。

(5)有话直说

工作中,上下级难免产生矛盾,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切忌吵闹,这样只会把事情办坏,但也不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否则,很难在职场中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是与上司“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问题摆在桌面上解决。如果确实找到了上司有意为难你的证据,就可以直话直说,拿出证据与他理论,没有必要绕弯子。不管上级持什么态度,都要把道理与上级讲明,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听,都要像对朋友一样诉说,让他明白你的内心感受,明白你是一个不记私仇的人。不过,在与上司理论时,要注意一下场合。在公众场合拆穿他,会让他尴尬难堪,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上司很可能令你下不了台,虽然理在你这边,但也可能无济于事。

一名责任心强的下属,发现上司决策错误时,为了维护公司利益,应该给上司一个忠告。但向上司“进谏”之前,需要仔细地考虑清楚,该怎样说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这里有些方法值得借鉴:

第一,不要刻意否定上司的意见

下属向上司“进谏”时,可理解为两层含义。其一,从正面把自己的观点告诉上司。其二,尽量不要否定和批驳上司的意见,否则容易与上司产生正面冲突。

假设你是一公司部门经理,由于业务发展迅速,需要配一名专管业务的副手,你想选一位有经验的人,可上司却准备从其他部门派一名外行人给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话题重点放在一名副经理应具备的条件上,或你想要选拔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上,而不是去直统统地否定上司选人不准确,这样,你与上司的矛盾冲突也就避免了,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

第二,尽量私下“进谏”

在向上司进谏时,要利用非正式场合,在正式场合上应给上司留足面子,避免在公开场合向上司“进谏”。这样就不会损害自己在上司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了。同时也有利于维护领导的威严,不至于使他陷入难堪。

美国罗宾森教授曾说:“人有时会很容易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这并不是说那种看法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从罗宾森的话中可以发现自尊心人人都有,而且都想去维护。所以当你“进谏”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尽量私下“进谏”。

第三,多提意见,少下结论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如果你仅仅提出建议,而让别人去得出结论,让别人觉得这个想法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这不是更聪明吗?”他的这一结论被大量实践所证实。大凡聪明的下属要想改变领导的意见,他们不会直截了当地向上司进谏而是摆出大量的可行建议,将结论留给上司去定夺。换句话说即是:你种树、培育,领导摘果。

由于职场中上下级的关系非常特殊,所以也最难相处、最难交流,但是掌握了方法以后,会显得容易多了。现实中,各种类型的上司都有,特点也各有千秋,需要认真揣摩,在实践中找出与上司交谈的技巧,这才是最实用的。

5、对下属说话要放下架子

由于领导与员工有着地位上的差别,许多领导喜欢依仗自己的职位高,对员工颐指气使,甚至说出一些贬损或伤害员工自尊心的话,这种做法难免令员工产生看法。

在一个团队中,上司与员工虽然在职位上有高低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身为领导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发挥出凝聚团队力量的作用,这对公司发展有很大帮助。

因此,作为领导与员工讲话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说话方式,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保全员工的面子

有些公司领导依仗职位高,对下属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厉声呵斥,不给下属留一点面子。

领导需要面子,员工同样需要。新时代的雇佣关系,讲究的是人人平等,即使在职位上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面对骄横无礼的上司,员工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对下属说话时都要留些余地。

一位旅行社的领导说:“解聘别人并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但由于我们的工作季节性非常强,所以,总要面对解雇员工的现实。被解雇的人心里不舒服,我们也同样不好受。在我们这一行有句笑话:没有人喜欢挥动斧头。因此,大家都变得麻木不仁,只希望尽快把事情处理好。大多数公司在解雇员工时都例行这么一道程序,‘请坐,XX先生。淡季来临了,我们的工作相对少了,已经没有足够的工作让你做了,请另谋高就吧!’这种谈话方式,会令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卸磨杀驴’式的雇佣方式,会损及员工自尊心。所以,除非不得已,我绝不轻言解雇他人,如果被逼无奈,我会说,‘XX先生,你的工作能力非常强,与你合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公司以有你这样的员工为荣,我们非常认可你的能力,愿意永远支持你,希望你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结果被解雇的人不但没有出现过激的反映,反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并表示,如果公司有需要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赶回来的。”这就是维护员工自尊心的好处。

(2)指责员工时,切勿直截了当

任何人都不喜欢听到别人的指责,尤其是直截了当地指责,更令人难以接受。

某公司在召开生产会议时,副总裁提出了一个关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他气势汹汹地把矛头指向了生产部总监,立刻要求对方做出一个令他满意的答复。要知道,对于这样尖锐的问题,一时间是不可能回答清楚的。为了不在同事面前出丑,生产部总监采取回避的方式,转移了副总裁的问话。副总裁对此更加恼火,指着生产部总监的鼻子骂他是个骗子,说他没有能力占着总监位子。

其实,生产部总监是个工作能力非常强的人,经副总裁这么一骂,没过多久就辞职不干了。几个月后,他转到了另一家公司,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3)多些体谅,少些批评

日常工作是繁杂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地完成所有工作,作为领导,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对员工多些体谅,少些批评,这对拉近上下感情距离有很大帮助。

艾沙在一家食品包装公司当市场调查员。不久前,部门经理交给她一个新任务,让她去调查一项新产品的销售情况。她说:“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几乎崩溃了。因为我在工作中犯下了一些错误,导致整个结果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必须从头再来。更糟的是,报告会议即将开始,我根本没有时间重做这项工作。

做报告时,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当场哭出来,让同事们笑话。因为过于担心害怕,发音上明显有些颤抖,报告结束时,我向经理保证以后决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坐下后,我等待着经理的批评。

出乎意料的是,经理开口对我说,‘你在工作中的表现令我很满意,新计划难免会出现错误,并不能把所有的过错全推到你身上。我相信新的调查结果,会对公司有很大帮助的。’听到经理这么说,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法国飞行先锋和作家安托安娜德圣苏荷依说过:“我没有权利去做或说任何贬抑他人自尊的话。重要的并不是我觉得他怎么样,而是他自己觉得如何,伤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种犯罪。”

6、与同事说话不能忽视小节

阿诺德本奈曾说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冲突纠纷,大都起因于那些令人讨厌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人缘很好很受欢迎,但也有的人,却处处得罪人。究其原因出在说话方式欠妥上。同事间在进行言语交流时,应该讲究一定的技巧和说话方式。

许多人很想通过与他人交谈,增添生活情趣,他们希望借助交谈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可有些时候总是弄巧成拙、事与愿违。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自己说话时,是否注意了以下一些细节问题:

(1)语言要婉转

同事关系非常微妙,因为其中涉及利益问题,所以在与同事讲话时要掌握一定的“火候”,应当分场合,比如指正别人的错误,虽然是好意,但是场合、时机不对,可能会让对方下不了台,这样就难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2)禁忌唠唠叨叨

喜欢诉苦的人,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刚见到别人,凳子还没坐热,就开始向对方哭诉自己的不幸、抱怨人际关系复杂、领导处事不公等等。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结交。

(3)实事求是

在与同事谈话中,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扮演心理分析学家的角色,对别人的言行乱猜测,希望别人夸赞自己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人无完人,不可能事事通,能在某个领域干得出色已很不简单了。不懂装懂只会令人生厌,所以,说话要实事求是。

(4)把别人的话听完

现实生活中,具有强烈表达欲望的人很多,他们总是不识时务地打断别人的话,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管对方是否愿意听,只要自己有想法了,就一定要立刻表达出来。尤其是当别人说得兴高采烈、意思还没表达清楚时,就贸然打断,这种人自然会遭到排斥。

注意与同事说话的尺度,避免无意之中的伤害,以至于为以后的交流制造障碍。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对顺利地开展工作也大有裨益,也会给办公室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5)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

李忠在一家销售公司做业务员,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背后说别人闲话。一天,一位新来的业务员和他一起出去办事。在返回路上,李忠就与这个新人说公司这个不好那个不怎么样、同事怎样怎样、领导这个不好、那个好等等。第二天,李忠刚到公司,就被主管狠批了一顿,原因不言而喻。昨天的话,都传到同事和领导的耳朵里去了。结果,李忠差点被公司解雇。李忠的这种行为,是忌妒心强的表现。当你在某同事面前,议论其他同事时并要求他为你保密,这个人嘴上虽然满口答应,但心里一定会想:“你在我面前议论别人,在别人面前肯定也会议论我。”于是对你起了防范心理。

因此,千万要记住:不要在背后说他人是非,要想指正他人的缺点,应当面向他人说。背后议论他人是同事之间最大的忌讳,既伤害了他人,也给自己增添麻烦。

(6)语言要温和

在办公室里与人说话时,语言要温和谦恭,让人听起来觉得有亲切感。而不是刚一开口就把别人呛回去,也不要用命令的口吻与人交谈。说话时,切忌用手指指着对方,这会让人觉得你很没有礼貌,让人认为你在侮辱他。大家在意见不统一时,也不要强迫别人听从你的意见,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不是很强的问题,不必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在办公室里,不能否认,有些人的口才很好,但如果要想展现自己,可以用在商业谈判上。如果在办公室里逞一时之快,同事们会对你敬而远之,时间久了,自己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大家同处一个工作环境,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关键看怎么处理。与同事搞不好关系,会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事业的发展。所以说,为了使自己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与同事说话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小节。 O4THp25iAS/4Hfd6iMKFvQYqAOH7hTh5R64IB0vRCEGEyeZzW25W5vi0aGSzCT2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