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第二章多摆事实,以理服人

俗话说得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即使有一张巧舌如簧的嘴,不用事实说话也很难让人信服。这就要求与人交谈时,必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这样才能说出令人信服的话,才能把话说得更到位。

1、用数字说话,把理说透

说理过程中,数字是最有力的依据,再能狡辩的人,在大量的数字面前都会感到回天无力。这说明数字是说理的重要依据,用数字说话更能把道理陈述透彻,说服别人赞同自己的意见。

几年前,飞机的出事率非常高,世界各地的飞机经常发生事故,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事实。经常外出的人,每提到乘坐飞机就感到万分恐惧。

一次,一位旅客前往航空公司咨询飞机目前的飞行情况,他幽默地对售票员说:“小姐,我想乘坐飞机出行,但我担心飞机会出现事故。如果真的碰上了,那我可算真的玩完了。”

售票员不以为然地说:“先生,飞机出现事故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那简直是太不寻常了。它不像交通事故那样频繁。所以,出一次事故便惊坏了旅客。其实,飞机的出事概率连百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比中大奖还要困难得多,奖券每期都有中大奖的!难道每班飞机都会出事故吗?”

那位旅客默默地点点头,说:“有道理。”

售票员见状继续说道:“近年,有关部门对飞机失事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飞机出事率已经相对地减少了许多,飞机比以往更加安全可靠了,确切地说,其出事比率已连十亿分之一都不到了。乘坐飞机出行是人们的最好选择。”

售票员一席话,使那位乘客的不安全感一扫而空,在确凿的“数字”事实面前,该旅客痛快地订下了机票。

售票员说服旅客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用数字说话,她以数字为依据,一语中的地化解了旅客所顾虑的问题。这一说服方法的确令人钦佩,值得人们学习。

数字是最有力的事实论据,很多人都愿意相信数字。五年前在美国专门为企业、个人提供数字依据的公司多达350家,许多规模较大的公司其本身就设有调查部门,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市场调查,得出一些准确的数据,辅助领导者做出重大决策。英国政治学家迪斯莱说过:“谎言有三种,单纯谎言、令人讨厌的谎言和数字。”

推销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因为,客户与推销员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怀疑心理。如果推销员不能拿出有利的事实论据,任凭他们说得口干舌燥,也不能打消客户的怀疑心理。这时候如果推销员能够拿出一系列统计数字,用数字来说话,相信客户是很容易被说服的。

一名出色的推销员,应该学会凭借数字的魔力,来介绍自家产品,让客户在确凿的事实面前无法说不。

常州标业机械厂的推销员就是利用大量数字论证,说服了河南密县一位开汽车跑运输的个体户,把装载机成功地卖给了该个体户。当个体户向推销员询问装载机的好处时,推销员说:“现在,使用装载机的地方很多,但拥有装载机的人却很少,如果能买上一台装载机,不但不会赔钱,反而会大赚一笔,自己不用时,还可以把它租出去,以市场价来看,出租一台机器每小时不低于60元,照这样算,一天的纯收入大约是500元。以此类推,只需要8个月,买装载机的本钱就赚回来了,以后不就可以赚钱了吗?这不比你跑运输更合适吗?”个体户立即改弦更张,跟常州标业机械厂的推销员签下了订单。

用数字来做生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关键就看人们能不能将数字与口才连接在一起。

在一家专营地毯的商店里,一位顾客走到一块地毯前,向营业员询问价格。营业员答道:“每平方米24.8元。”顾客听后随口说了句:“太贵了。”转身便想离开,营业主管把这一过程看在眼里,走过来对顾客说:“您好,我是这里的主管,使您的卧室铺上地毯,只需1毛多钱。”顾客好奇地问:“1毛多钱,这怎么可能?”主管解释道:“您想想看,如果您的卧室是10平方米,地毯每平方米的价格是24.8元,但地毯的实际寿命是5年,每年按365天计算,这样算来您每天只需花1毛多钱就可以了。”

顾客听完,没再犹豫,立刻买下了这块地毯。

由于人们的思维逐渐趋向于理性,这是造成推销行业,越来越难做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句话说得好:“用数字来支持你的观点,将更有说服力。”这就要求人们在说服他人时,要用数字说话,这样才更能起到说服效果。

2、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在说理过程中,要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这就要求人们推理要严密,说话要谨慎。特别是在说服别人时,更应注意这一点,以免别人在你所陈述的道理中发现破绽,影响说服效果。

《史记》中记载了“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鲁仲连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犀利的口才、严密的逻辑推理,达到了说服目的。

秦国军队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魏王暗地里派遣晋鄙将军援救赵国,可是魏国与赵国都惧怕强大的秦国,所以,魏国的军队就驻扎在与赵国接壤的地方,不敢前行。魏王又派遣辛垣衍偷偷地潜入邯郸,劝说赵国尊秦为帝。辛垣衍到了赵国后对平原君说:“秦国之所以加紧对赵国的围攻,是因为以前齐国与秦国相互逞强称帝,但后来齐国取消了帝号,所以,秦国也取消了帝号。现在,齐国的实力已不比当年,势力逐渐地衰弱下来,但秦国的势力逐渐壮大,凭它在诸侯中的地位已可以称雄称霸了。由此可以推出,秦国的真正目的并非想要邯郸这座城池,而是想以此称帝。倘若,赵国能派遣使者向秦国表达尊崇之意,秦王必定会非常高兴,撤去对邯郸的围攻。”平原君犹豫不决。

正在这个时候,鲁仲连来到了赵国,听说秦国正在围攻赵国,且得知魏王有意让赵王奉秦国为帝,便前去参见平原君,说:“事情怎么样了?”平原君说:“以赵国现在的情况怎么还敢谈战事呢?赵国的百万大军在长平一战中落得惨败下场,秦军现在乘机围攻邯郸,我们能有什么办法使他们退兵呢?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劝说赵国尊崇秦国为帝,现在辛垣衍就在邯郸,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仲连说:“起初我一直认为您是天底下最贤明的贵公子,如今我才知道您并不贤明。魏国的客将军辛垣衍在哪里?请让我替您出面斥责他,使其返回魏国。”平原君说:“那我就叫他与先生见上一面吧!”

平原君见到辛垣衍说:“齐国有位先生叫鲁仲连,他现在在我这里,我希望把他介绍给将军您。”辛垣衍说:“我听说过鲁仲连这个人,他是齐国的贤德之士。我只是魏王的一个小部下,并且今日出使贵国还有要职在身,不方便见鲁先生了。”

平原君说:“我已经告诉他将军已在此地了。”辛垣衍无奈之下,只得点头同意见鲁仲连了。辛垣衍见到鲁仲连后便说:“据我观察,凡是被围困在这个城池里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但由鲁先生的仪容相貌来看,并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那么,为什么还留在这里呢?”

鲁仲连反驳说:“世人都认为周朝隐士鲍焦,是因为不能自我宽恕而死,其实,这些看法是不正确的,鲍焦的真正死因,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抗议当时的社会。如果秦王称帝,暴虐地统治天下,以权术驾驭臣下,像奴隶一样对待百姓,那么我也会像鲍焦那样赴东海死去,不能温顺地做他的臣民。我之所以要见将军,真正的目的是想帮助赵国。”

辛垣衍说:“先生怎样才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继续说:“我将让燕国和魏国发兵前去救赵,而齐国、楚国也会向赵国伸出援助之手。”辛垣衍说:“燕国帮助赵国这倒是有可能的,至于魏国,我就是从魏国来的,先生怎么知道魏国一定会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假使魏国看到秦王称帝的害处了,就一定会出兵救赵的。”辛垣衍问:“秦国称帝的害处何在呢?”

鲁仲连接着说:“以前,齐威王曾施行仁政,带领各诸侯国去朝见周天子,当时,周朝势力薄弱,各诸侯国没有谁去朝拜,只有齐国朝见他。后来周烈王死了,各国诸侯都去吊丧,齐国的使者是最后一个到的。周朝大臣非常生气,回复齐国说,‘天子驾崩,各诸侯都去吊唁,齐国是最后一个到的。’齐威王勃然大怒说,‘呸!你妈也不过是个奴婢罢了。’结果这成了天下的笑柄。齐威王之所以在周朝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拜他,而死了却要唾骂他,是因为受不了周室那些过分的要求。然而,作为天子,本来就是这样,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辛垣衍说:“先生没有见过奴仆吗?十几个人跟随一个人,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力量和智商比不过主人吗?不是,那是因为他们害怕主人的权利。”鲁仲连问:“照此说来,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就是主仆关系了?”辛垣衍说:“是的”。鲁仲连接着说:“既然是这样,我就可以说服秦王把魏王煮熟后剁成肉酱。”

辛垣衍非常生气地说:“咳!先生所说的话太过分了,您怎么能让秦王把魏王煮熟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可以,听我说给你听。以前,鬼侯、鄂侯、文王三个人都是纣王分封的诸侯,鬼侯有个漂亮的女儿,因此被招进宫,但纣王却认为该女相貌丑陋,因此把鬼侯剁成了肉酱。鄂侯因为替鬼侯说了几句话,被纣王杀死后制成了肉干。文王听说后,长叹一声,纣王把他关了100天,还想将其杀死。那么为什么这些称王称帝的人,最终落得个被制成肉干的下场呢?”

辛垣衍这时才说:“魏国不过是秦国的奴仆,赞同秦国称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其实,鲁仲连的意思是告诉辛垣衍,讨好有野心的帝王,是不会得到好下场的。正如魏王讨好秦王一样,最终会落得鬼侯和鄂侯的下场。

鲁仲连接着说:“齐闵王要去鲁国,夷维子随行。到了鲁国,夷维子问鲁国人,‘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礼节招待我们国君呢?’鲁国人说:‘我们准备用十太牢的规格来招待他。’夷维子生气地说,‘你们怎么能用这样的方式招待我国国君呢?我王巡游各诸侯国,其他诸侯都将寝宫让给我王居住,还要交出钥匙,自己带着衣服、捧着几案,在堂下伺候我王吃饭。我王吃完饭后,各诸侯才能退去处理其他政务。’鲁国人听完夷维子这番话后,立刻关上了大门,没让他们进去。齐王没能进入鲁国,于是他想到邹国去吊唁刚死去的邹国国君,声称要以天子的身份出现,邹国上下都不同意他的要求,并威胁说,如果那样他们将伏剑自杀。”稍作停顿,鲁仲连又说道:“邹鲁两国的大臣,都很贫穷,活着的时候领不到俸禄,死后却得不到很好的安葬。齐闵王还想在他们面前实行天子之礼,所以才落得个不被接待的下场。

现在秦国兵强马壮,魏国也同样如此,彼此都有称王的名分,秦国仅仅打了一次胜仗,就要称帝,由此看来,赵国、韩国、魏国的大臣还不如邹、鲁二国的臣子啊!如今秦国是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梁国也是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都是万乘之国,相互间都有称王的名分。如果只看到秦国仅在一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就想从此尊秦为帝,你是想让三晋的大臣,连邹鲁的奴隶都不如。再说秦王的野心日益膨胀,一旦秦国称了帝,势必会变更各诸侯国的臣子,将他认为没有能力的人替换下去,把职权授予他认为有才能的人,也就是他最亲近的人。他们又将把自己的子女和善说坏话的小妾,许配给各诸侯充当妃姬,这些人日夜在魏王面前谗毁。这样一来,魏王的皇宫里能安静下来吗?而将军您又用什么来保住自己的地位呢?”

鲁仲连的推理句句缜密、无懈可击,深深击中了辛垣衍的要害。

辛垣衍猛然站起来,给鲁仲连行过礼后说:“起初我认为先生只是一个平凡人,现在我才发现先生足智多谋、目光深远啊!请允许我离去。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提尊秦为帝的事了。”秦国将领听说这件事后,也退兵50里。

鲁仲连的一番宏论,使辛垣衍佩服得五体投地,既揭穿了秦国称帝的阴谋,也劝退了魏国的说客。可谓一举两得。

从鲁仲连劝说辛垣衍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鲁仲连所使用的说服方式。用其他诸侯国和大臣的具体实例,推及魏国与秦国间的关系,借以唤醒那些投降派们的斗志和勇气。在推理过程中,言辞激烈、逻辑缜密,把所有的事实,都摆在了辛垣衍的面前。在大量的事实面前,辛垣衍再也无话可说,对鲁仲连既钦佩又感激。

古人在说服他人这方面的成功案例,现代人可以借鉴。应用推理方法、用事实说话,只是说服别人的方法之一。要想使自己的口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必须学会向古人学习,将说服他人的方法琢磨透彻。

3、分析利弊,把理讲清

说服别人时,把事情的利与弊向对方分析清楚,把道理摆在对方面前,这是说服的一个手段。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面对“道理”,权衡一番利与弊之后,都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毛遂自荐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毛遂用其精妙的言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那么,毛遂是怎样利用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去说服别人的呢?

秦国的军队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派遣平原君作为使者,向其他国家请求救助,去楚国签订“合纵”盟约之前,平原君决定带领二十名随从。平原君说:“如果能说服对方,是最好的结果。如果说服不了,只能以武力使对方签订‘合纵’盟约。这样我们才能返回赵国。现在,我在门下挑选二十名贴身随从吧。”遗憾的是,平原君只凑了十九人,又没打算在外面挑选,没办法凑足二十人。正在这时,门外有个叫毛遂的人,前来求见,他走到平原君面前说:“我听说先生要去楚国求救,希望与之签订‘合纵’盟约,随从人员未能凑足二十人,希望先生能把我毛遂算做一员。”

平原君问:“先生来赵国几年了?”

毛遂说:“到目前为止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达开明的人就像锥子一样,即使装在口袋里,锥子尖也会穿透口袋,露出锋芒。现在,你已经在赵国呆了三年,而周围的人却没有称赞你的,我也没有听到过赞美你的言辞,这就说明你的才能不足。先生不能随我一同前往,请留下吧!”

毛遂说:“那是因为我今天才请求进入囊中。如果能让我早入囊中,我就会像禾穗一样,整个锋芒都显露在外了,不单单是穗尖露在外。”

平原君被毛遂说服了,决定带领毛遂入楚。毛遂到了楚国以后,在与其他十九个人争辩过程中,大家都由衷敬佩他的说服才能。

当平原君与楚国谈“合纵”盟约时,反复说明利害关系,从太阳升起开始谈起,直到太阳落山也没决定下来。这时,那十九个人建议毛遂去与楚国谈判。

毛遂手握剑柄登上台阶,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非常清楚,只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可现在已经说了一天,最终还没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

楚王向平原君询问道:“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他是我的门人。”

楚王大怒,斥责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正在同你们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

毛遂手握剑柄,前进一步说:“大王之所以敢斥责毛遂,是因为这是在楚国,你们人多势众。但现在,我与大王只有十步之遥,轻易就能取大王性命,所以,大王的命正悬在我的手里。在我君侯面前,大王为什么斥责我?况且,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人多吗?其实,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做,凭借的是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有土地五千里,手持长矛的士兵有上百万,这就是霸王的资产呀!以楚国的势力,天下没有人能抵挡,白起不过是竖子而已,率领着几万人马,就来和楚国交战,一战就攻下了鄢、郢,二战就烧毁了夷陵,第三战就侮辱了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是令赵国人都感到羞辱的事,大王却无动于衷。这‘合纵’的事情,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赵国,在我君主面前大王为什么要斥责我?”

楚王说:“是,正如先生所说,是为了我的江山社稷才订立‘合纵’盟约。”

毛遂进一步问道:“‘合纵’的事情决定了吗?”

楚王说:“就这么定了。”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后,对毛遂刮目相看,从此毛遂名声大噪。

毛遂自荐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看过这则故事的人,通常佩服毛遂的勇气与胆识,其实,最令人赞赏的是他的谈话智慧。要知道,敢于推荐自己本身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气,但成功与否,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谈话才能了。

从毛遂说服楚王签订“合纵”盟约这件事看,毛遂每句话都说到了楚王的心坎里,他把“合纵”的利弊,分析得非常透彻,把大道理摆在了楚王面前,楚王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才答应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毛遂的案例说明,精妙的口才有时能抵得上千军万马的威力。

在说服过程中,咄咄逼人的语言气势、清晰透彻的利弊分析,往往可以使说服者变被动为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单凭那三寸不烂之舌,已不足以说服他人了,在说服过程中,还应加入事实作为依据。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说服他人只需要具备能把死人说活的本事就可以了。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现代人,大多都比较理性,在对自身利益不利的情况下,是不会被说服的。所以,这就要求说服者在规劝别人时,一定要用事实说话,以道理来使他人信服。

说服别人时,应该学习毛遂这种善于分析利弊,把理讲清的说服方式,促使对方醒悟过来。讲事实摆道理,冷静地分析、全面而深刻地进行判断,这样才能有效说服对方。

4、理、据结合,脉络清晰

用道理说服他人的方法之一,就是理论与事实相结合,这样更容易使人接受。

《战国策》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姚贾面对韩非的诽谤,言辞应变,用理论与事实相结合的方式,驳斥韩非的谤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燕、赵、吴、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了大臣和宾客们商讨对策。

秦王说:“目前四国已经结成联盟,对秦不利,我国目前正处于财力衰竭的状况,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纷纷逃到其他国家去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大臣、宾客们都默不作声。姚贾说:“我愿意出使四国,破坏他们的阴谋,阻止战争爆发。”

于是,秦王为姚贾准备了百辆车和千两黄金,并且,让他穿着自己的衣服,佩带自己的剑。于是,姚贾辞别秦王,拜访四国。姚贾此次出行,不但阻止了战事发生,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秦王对此非常满意,并封他为上卿。

韩非得知此事后,对秦王说:“姚贾用金银珠宝等贵重的礼品,出使荆、吴、燕、代等地,长达三年之久,这些国家未必是真心与秦合作。姚贾是想用大王的钱财,私自结交诸侯、权贵,请大王明察。再说,姚贾身份低微,只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有过偷盗的行为,虽然在赵国当过官,但是后来因种种原因被驱逐出境了,这样一个人,怎么能让他参与国家大事呢?”

秦王将姚贾叫来说:“我听说你私下里用秦国的财产,去结交各国诸侯、权贵,有这样的事吗?”

姚贾说:“有这样的事。”

秦王一听,顿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面目来见我?”

姚贾说:“昔日曾参孝敬父母,任何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子胥尽忠报主,每位诸侯都希望得到这样的臣子;贞女擅长女工,每一位男子都希望娶这样的女子为妻。我对大王忠心耿耿,可大王却不知道,如果我不把珠宝送给那四个国家的诸侯,怎么能让他们归顺秦国呢?大王再想想,如果我对大王不忠,那四个国家的国君又怎么能相信我呢?夏桀因听信谗言,而杀害了忠臣良将关龙逢,纣王因听信谗言,而杀了比干,结果国破身死。现在,大王又听信谗言,以后还会有忠臣为您出力吗?”

秦王说:“我听说你是魏都大梁一个看门人的儿子,而且有过偷盗行为,虽在赵国做过官,但最后却被赵国驱逐出来了。”

姚贾不卑不亢地回答:“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驱赶出家门、连猪肉都卖不出去的齐人,在荆津时,即使做劳力都没有人雇佣,可最终却建立了丰功伟业。管仲只不过是齐国边界的一个小商贩,在南阳的时候非常贫穷,在鲁国时曾经被囚禁,最后却帮助齐桓公建立了霸业。百里奚只不过是虞国的一个乞丐,其身价只值五张羊皮,穆公任用他作为宰相,而使西戎各少数民族诚服。文公任用中山国的盗贼,而打了胜仗。这四位贤人,都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出身也并非高贵,甚至是曾被命运抛弃,可最终却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主要原因是得到了明主的重用。倘若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那样,谁还能心甘情愿为国效命呢?因此,英明的君主是不会计较臣子以往的过失、不会听信他人谗言的,他们只会考验臣子们的能力,然后加以重用。大凡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人,不会听信谣言,不会封赏没有功绩的人。这样,臣子们就不敢用虚名欺骗国君了。”

秦王说:“的确如此。”于是,保留了姚贾的职务。

诽谤他人,被认为是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而诽谤他人的人,会受到人们的谴责。

在无稽的谣言面前,许多人保持沉默,认为时间是验证真理的良药,谣言在时间面前会显得暗淡无力。要知道,谣言本身没有一定的根据,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查无实据,所以许多人可以信口开河、极尽诬陷之能事,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采取理、据结合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才能令人信服,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

姚贾并没有被诬陷吓倒,他知道要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必须为自己辩白,否则,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因此,他采取了理、据结合的说服方式为自己洗脱罪名,秦王在道理与依据面前,自然无话可说。

人们都喜欢与说话有条有理、脉络清晰的人打交道,这样的人在说话过程中,擅用理、据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话不但让人无法反驳,反而会改变他人的看法,从而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这一准则在谈判场合上尤为适用。

有人可能会产生误解,认为这样的说话方式有些教条,缺乏变通,中国的语言文化如此广博,如果再用这种呆板的说话方式讲话,势必会招人笑话。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虽然中国的语言文化极其广泛,但是其根本还是要讲究一个清晰、易懂、条理分明的原则,这就要求人们在说话时要把道理讲清楚,把话说透彻。这样才容易说服他人。

说服别人本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掌握一定的说服技巧,也能将难事变成易事。

5、通情达理,灵活变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原则,与人交谈过程中,当别人提出的要求触犯了某项原则时,应谨慎处理。把道理给对方讲清楚,在维护原则的同时,还应让别人感受到温暖,这就达到了通情达理的要求了。

有一患者的姐姐来到办公室,想请求护士长特许妹妹使用自备的微波炉:“护士长,我妹妹病得好可怜,她想吃点热饭热菜,我把微波炉带来了,请您允许我使用!”

护士长说:“我也很同情你妹妹,但病房是不允许使用电器的!否则,很容易发生事故。你看,我办公室用的微波炉也需要有用电许可证才能使用,这样吧,你妹妹的饭菜拿到我办公室来热,这样可以吧?”

患者的姐姐说:“我已经把微波炉带来了,你就允许用吧!”

护士长说:“不好意思,我真的不能违反规定!”

患者的姐姐说:“那就麻烦你了!”

护士长说:“没关系!应该的!”

护士长在说服患者家属时,通过与其交流,既说服对方遵守规章制度,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解决了患者的实际困难。

举例来说:

某个住户到管理处,要求在自己家里装防盗网,作为管理处负责人,首先,要礼貌地接待住户;

其次,要认真倾听他的意见、申请的内容;

第三,虽然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但在回绝住户时,不要直截了当地说:“不行,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以免引起住户的反感。

应该平静、温和地说:“先生,实在很抱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已认真地讨论过。有关部门已明确规定不允许在外墙安装防盗网。”

还要让他从外观上考虑,如果每家每户都安装防盗网,整个大厦的外观肯定不好看,另外要让他相信,你们会把这座大厦的治安做好,请他放心。

这样不但从道理上让他理解,同时也给他做了一个保证,这样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坚持原来的想法了。

讲道理时,要善于用商量的语气来引发听者思考,使别人感到你不是强迫他接受你的意见,只是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而已。

用道理说服人,不要唠叨不停。否则,别人会感到厌烦,甚至听不进去,也不会达到说服的效果,只要做到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段经验之谈,他说:“我暗自立下一条规矩,我在说服他人时,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太武断,我甚至不允许自己在文字和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将‘当然’、‘一定’、‘无疑’改用‘我想、假设说’,‘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者‘目前我认为如果……’。当别人陈述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不会打断他,也不会立即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在回答的时候,先表达他的意见在某些条件下没有错,再说出目前稍有不同,等等。这样,谈话的气氛就会很融洽。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会减少一些冲突,这样即使我有错也不会有难堪的场面。而如果我是对的,别人也较容易赞同我。”

富兰克林是美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副好口才,很会说服他人。

他说服别人的方法被人们称为富兰克林说服法,被推销人员广泛地运用到推销中去。那么,富兰克林说服法是什么呢?

有一位女子刚结婚,就回家向父母诉说丈夫的缺点。父亲边听边微笑,等姑娘说完后,拿出纸笔说:“你丈夫有一个缺点你就在纸上点一个点。”

女儿点呀点呀,点了很多点,说这些都是丈夫的缺点。父亲问:“除了上面的点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女儿说纸上没有别的东西了。

父亲说:“你换一个角度再看看。”这时候女儿明白了,上面除了点之外,更多的是空白。

父亲说:“那些空白的地方正代表着你丈夫的好处,比比看,是点多还是空白多呢?”受到父亲的启发,女儿果然想到丈夫还有许多优点。

在故事中,这位父亲就是用富兰克林说服法劝慰并说服了女儿。很多时候,当某个人做错事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认定对方不正确的话,对方就会产生一种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意识,从而进行自我辩护或固执己见,而不接受别人的劝说。在说服他人时,如果人们以平静的心态,以事喻理,用共同探讨的方式去沟通,人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说服人时,除了要以理服人外,还要做到“人性”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所要说服的人,必要时还要变通说话方式,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6、举实例说实理

举例说明是说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劝说过程中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改变不利形势,变被动为主动。

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就是一篇出色的辩解书。宋玉采取举例说明的劝说方法,使楚王相信了自己的人格,破解了他人的无稽之谈。由此可见,语言已成了一种维护自己尊严的武器,能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能给伤害自己的人有力一击。

登徒子是楚国的一名大夫,他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说:“宋玉相貌美丽,擅长言辞,生性好色,大王千万不要让他出入后宫。”楚王用登徒子的话问宋玉。宋玉说:“相貌美丽这是父母给的;擅长言辞,这是跟老师学习的结果。至于好色,臣没有这一毛病。”楚王说:“如果你不好色,为什么别人会这么说?”

宋玉说:“天下的美女,没有谁能比得上楚国的女子;楚国的美女,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家乡的女子;而我家乡最美丽的姑娘要数我邻居家的女子。从身材上讲,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从身高上讲,多一分则高,低一分则矮;从肌肤上而言,如果涂上胭脂水粉则显得太白,加些朱红则显得太赤,真可谓是恰到好处。眉毛如同翠鸟的羽毛,肌肤如雪一样白,腰身纤细得如同裹上素帛,整齐的牙齿如同一连串小贝。她笑起来足以使阳城下蔡一代人为之倾倒。这样的女子趴在墙上窥视我三年,我都没有答应与之交往。而登徒子却并非如此。他的妻子蓬头垢面、耳朵痉挛、嘴唇外翻、牙齿参差不齐、既弯腰又驼背、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的,就这样一位丑女人,登徒子还与之结为夫妇,还生有五个子女。大王认为我们俩谁才是好色之徒呢?”

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提到“登徒子”一词便会联想到好色的卑鄙小人。由此看来,“登徒子”一词已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描述的登徒子,实际上是一个专门喜欢在背地里诽谤他人的奸佞小人。在为自己辩白过程中,宋玉以邻女之美而不为其动心为例,说明他并不好色。又以登徒子的妻子奇丑无比,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为例,反驳了登徒子诬陷他好色的说法,从而使登徒子的诬陷不攻自破。

究竟什么是口才?根据字面上的意思,或许能说出个道理。但是,就其实质而言,口才的含义非常广泛,只要能把话说得动听,把道理讲得透彻,把诬陷自己的话用另外一种方式,还给诬陷自己的人,就证明你有一副好口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赞赏。

7、就事论事,因势利导

有些人在求人办事或说服他人时,喜欢讲一些“阿谀奉承”的言语,不把事情真相当做说服他人的主要例证,一味地讲些别人爱听的话,不免有溜须拍马之嫌,应该说,不会起到多好的效果,所以,不应被提倡。然而就事论事、据理力争,则是说服他人的有效方法。

闻名遐迩的齐宣王好大喜功,爱讲排场。他不但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欣赏300多人一起吹竽的热闹场面。于是,这支乐队里就混进一个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而且还一直混到齐宣王驾崩之后,才被爱听独奏的新齐王吓得逃之夭夭。

据《孟子》记载,齐宣王还喜欢狩猎,为了寻欢作乐,曾在临淄城郊建了一个方圆40里的猎场,专门畜养麋鹿等珍禽异兽,以供他狩猎之用。这么大的猎场,在当时的诸侯国中,可算是破格的了。但是,即使这样,齐宣王还嫌猎场小,又恨齐国老百姓反对他建猎场。

于是他问孟子道:“当年周文王的猎场方圆70里之阔,有这事吗?”

孟子一到齐国,就知道齐宣王建猎场的事,而且了解到齐宣王滥杀进场百姓的残酷行为。当齐宣王询问他关于文王的猎场时,他立即答道:“听说是有的。”

齐王听罢,又进一步问道:“果真如此,那他的猎场算不算大?”

“很大,但老百姓还认为它太小!”

齐宣王一听,马上说:“可是我的猎场才40里,老百姓却嫌它太大,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一见齐宣王满腹牢骚的样子,便乘机进言道:

“文王的猎场虽有70里,但他多放养幼小的动物,而且与民同猎,老百姓嫌它太小,不是正常的吗?我来到齐国,一进国门,先要问有什么禁忌然后才敢入内。又听说你建有40里的猎场,倘若有人捕杀其中的猎物,罪同杀人,处以重罚。所以虽说只有40里,却像一口深深的陷阱,立于国中,老百姓认为它大,不也是正常现象吗?”

齐宣王听完这些话,低头想了好一会儿,认为在理。从那以后,他不再觉得猎场小了,也不再禁止百姓入场捕猎了。

孟子此次游说齐宣王,为什么能成功?应该说,与他善于就事论事、运用因势利导的技巧有很大关系。孟子来齐国的目的,就是让齐宣王废旧制、开放猎场,与民同乐。但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形下才能实现游说的目的呢?恰好,齐宣王主动征询他关于文王建猎场的事。于是,他针对齐宣王好大喜功、好讲排场的禀性,还根据齐宣王经常以周文王的故事为引证的心理,就事论事、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地回答齐宣王提出的问题。

这样做,一来顺着齐宣王的提问,展开问题的讨论;二来也能逐步顺着话题,引出齐宣王抱怨本国老百姓嫌40里猎场规模太大的不满情绪,将两个截然相反的猎场,形成鲜明的对比,使齐宣王极想知道下面的答案。至此,孟子第一步游说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他有条不紊地继续说下去:你不是喜欢效仿古代圣王之事吗?但你要知道文王的70里猎场,是与民同乐的地方,所以老百姓嫌它小!而你齐宣王呢?猎场虽只40里,然而有“杀其麋鹿者罪同杀人”的虐民法令,犹如一口深深的陷阱立于国中,老百姓能不怨其大吗?齐宣王终于明白:猎场面积不在大小,而在于其是为己还是为民。于是,齐宣王欣然接受了孟子的劝说。

某公司老板陈先生资金周转不灵,如不及早将应需资金筹措到位,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意和声誉。他本想向银行贷一笔款,但是,却遭到银行婉言拒绝。

万般无奈,陈老板只好去找朱先生帮忙。此人是一个纺织公司的董事长,但却非常吝啬,如果照常理推断,钱是绝对借不到的,不过陈老板还是想试试看。

陈老板深知:如果用一般的方法来向他借钱,绝无成功的可能。经过片刻思考后,他就下定了决心,便打电话给朱先生,约好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到了约定那天,陈老板很早就搭车前往,在离朱先生家还有150米时,他就下了车,快步跑向朱先生家。

那个时候正好是夏天,陈老板跑得满身大汗。朱先生见了他,便非常诧异地问:“咦!你怎么搞的?”

“我怕赶不上约定的时间,只好跑步赶路!”

“那你怎么不坐计程车呢?”

“我很早就出门了,是坐公共汽车来的,不过,因为路上发生了车祸,便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我又怕时间来不及,只好下车跑来了,所以才会满身大汗的呀!”

“像你这种人也会坐公共汽车吗?”

“怎么?您不知道我是个吝啬之人吗?我怎么会去坐计程车呢?坐公共汽车既便宜又方便。父母赐给我的这双脚最好了,碰到赶时间的时候,只要用它跑就可以,既不花钱,又可强身,多好呀!我这种吝啬的人,哪会像你们大老板一样坐计程车呢?”

陈老板已经事先调查过朱先生并没有私家轿车。

“我也很小气啊!所以,我也没有自家的车子。”朱先生谦逊地说。

“您那叫节俭,我这叫小气,所以才有‘小气鬼’的绰号。”

“但是我从来没听说过你是这种人。其实,我才真的被人认为是吝啬鬼!”

“朱先生,人不吝啬的话,是无法创业的,所以,人不能太慷慨。我们做事业的人,都是向银行或他人贷款来创业的,当然应该节俭,千万不能随便地浪费钱啊!”

“我们要尽量地赚钱,好报答投资人。钱财只会聚集在喜欢它、节省它的人身上……我经常对下属这么说。”

陈老板的这些话,使朱老板产生了共鸣,于是,朱老板很反常地把钱借给了这个相见恨晚的陈老板。

面对一个吝啬的人,就必须说明吝啬的好处,以引起对方的同感,这样才有可能办成事。陈老板游说的成功,便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就事论事的方法,正是这种对症下药的说服方式,成了挽救事业的关键所在。

当你看到别人寥寥几句话,就能够做成一件大事的时候,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恰到好处的语言魅力是无穷的,如同一坛陈年美酒,岁月越长,越有醇香。 i9KezVJTH1oZlXDEJA8WZD8UNUI7pTttbkPwtzsVpnvLRejgdlUx2K9g6hEghy2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