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章第九章察言观色,把话说透

说话的目的在于表达意见、交流思想、交朋识友、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但与人交谈时,如果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话说得再漂亮,也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现代社会追求的是效率,说话也不例外,交谈过程中,如果总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势必会影响谈话质量。别人用十分钟就能表达的意思,你却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1、话不在多,贵在精

话不在多而贵在精,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所起到的作用胜过长篇大论。只要能把所要陈述的意思表达清楚,并引起他人的共鸣,不管语句多么简练,人们都会为之叫绝。

1793年,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就职演说只有135个字;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有10个句子。他们的演说一气呵成、重点突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华盛顿、林肯驾驭语言能力的非凡之处。

尤其是林肯的演说词仅仅用了600余字,虽然他从上台到下台的时间还不到3分钟,但是却赢得了15000名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次演讲一下子轰动了全国。当时,报纸评论者说:“像这样篇幅短小精悍的演说,真是一种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而且字字句句都写得朴实、优雅,行文又流畅,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因此,他的手稿,被收藏于国会图书馆之中,他的演说词,也被铸成了金文,放在牛津大学,还把它作为英语演说中一个最经典的范例。

1984年,新当选的法国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就职演说,则更是短得出奇,有人这样描述道:“还没等人们醒悟过来,新总理已转身回办公室去了。”

他的演说词中,只有这么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的心态,拿出最大的决心。谢谢大家。”这篇演讲言辞委婉、内容精练,可谓独具匠心。

在历史上美国莱特兄弟的“一句话演说”,堪称一绝。

当他们成功地驾驶动力飞机,飞上蓝天之后,在庆祝酒会上,人们再三邀请哥哥威尔伯进行一次演说,他即兴地说了一句:“据我们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句哲理深刻的演说,博得了当时所有人的掌声。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会议或者是演讲,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往往短小精悍的会议或演讲具有艺术魅力,而且效果也是很好的。

有一个生理学家,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的人在听报告或者讲演的时候,精力集中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左右,而且最佳状态只有前15分钟,另外还和年龄、健康状况有关,身体强壮的青壮年精力集中的时间会稍长一些,但是老幼体弱的人,相对的要短一些。

所以,在讲话的时候,时间最好能够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不要拖得太长。

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说之言简洁精练呢?

首先,在演讲或说话时,要做到忍痛割爱,大刀阔斧地删除话语中那些废言赘句,也就是把“臃肿”的话,进行“抽脂减肥”。

其次,要使所讲内容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做到言简意赅。

再次,要用有限的语言,说出自己要表达的全部意思。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地加快,人们大都不喜欢那些繁杂冗长、晦涩难懂的空话或者套话。说话尤其是演讲,要达到简洁、明快。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千锤百炼,使词汇更加丰富,思路更加清晰。

如果词语匮乏,表达的时候一定会词不达意、罗嗦干瘪;如果思路不清,表达的时候会显得语无伦次,枉费一番口舌。

高尔基曾说过:“简洁的语言中,隐藏着最伟大的哲理。”

法国作家福楼拜,可以称为锤炼语言的一个典范。有一次,为了能够寻找恰当的四五句话,他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这个事例,对我们讲话和演说有很大启发。

美国学者多琳安森德图尔克穆告诉人们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还没有想好用哪个词最合适,那你就不要开口。”

在演说或说话过程中,要学会长话短说,还要学会“筛选”、“过滤”,从而选出最精辟的、能恰如其分表情达意的词句,还要尽可能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2、机言巧对,把话说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时,自己的观点分明是正确的,但是却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这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认为,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仅观点正确还不够,还要掌握巧妙的谈话技巧。

说服别人,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情服人、以礼服人。说服别人要有耐心,更要有方法和技巧。说服别人不能靠势力、权力去强压人,更不能靠投机、欺骗手段,否则,别人虽然口服但心却不服,就不会达到说服的目的。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说服别人必须要有高姿态,说服别人应当入情入理,如果强词夺理,只会让人对你产生厌恶感。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说服别人呢?以下为人们提供几条锦囊妙计:

(1)以退为进,调节气氛

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气氛。如果能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就会给人以维护自尊的机会,气氛也就变得友好而和谐,说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功了;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是很难成功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地说服而任其支配。

有一位中学老师非常善于运用调节气氛的方法来说服学生。他担任的是一个差班的班主任,而此时恰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干活的时候,这个班的学生都躲在荫凉处,不肯干活,任老师怎样说都无济于事。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问学生:“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怕热是吧?”学生们谁也不愿说自己懒惰,便七嘴八舌说,确实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活,现在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们一听就高兴了。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一些,还买了几十个雪糕让大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也接受了老师的这种说服方法,玩了一会儿,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

(2)善意威胁,以刚制刚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用善意的威胁,能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领队用一种以刚制刚的办法,说服了旅馆经理。事情是这样: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由于某方面原因,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竟没有热水。为了解决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领队说: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天这么热,大家都满身是汗,不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套房时,说好供应热水,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说: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没有人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到那去洗。

领队说: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一晚50元,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了服务水平,我们只能按照统铺标准付费,每人少付15元。

经理说:那不行!

领队说:不行就得给套房浴室供应热水。

经理说:我没有办法。

领队说:您一定有办法!

经理说: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说: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

这次交涉的结果:旅馆经理被领队说服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尽管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态度友善是关键。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三、威胁程度不要太过分,否则会弄巧成拙,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

(3)消除防范心理,以情感化

一般来说,在和被说服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成功说服,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人的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作敌人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给对方一些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暗示时,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如: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意给予帮助等等。

有一个出租车女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男青年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的样子,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我就挣这么点儿,我还有一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零用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迷惑。“的姐”继续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肯定等得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但日子还算过得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还怕谁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去学一门技术再自食其力吧!”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跑开了。

在这个事例中,“的姐”用巧妙的言语,消除了青年的防范心理,最终达到了说服目的,自己也没有任何损失。

(4)投其所好,以心换心

说服别人时,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也会给对方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惟先知彼,才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达到说服目的。

一个精密机械工厂,在生产某种新产品时,将其部分部件委托一小工厂制造,当该小厂将零件的半成品,送总厂验收时,不料,全不符合总厂要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总厂负责人只得让那个小厂,尽快重新制造,但小厂负责人认为他是完全按总厂的规格生产的,不想再重新返工,双方僵持了许久。总厂厂长得知了这件事,在问明原委后,便对小厂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设计人员工作不仔细所致,使你吃了亏,实在抱歉。今天幸好有你帮忙,才让我们发现总厂的管理中,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纰漏。只是事到如今,总要妥善解决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有好处的。”小厂负责人听完,欣然应允了。

小厂负责人所以被说服,就在于说服方站在被说服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因此才达到了成功说服的效果。

(5)寻求一致,以短补长

有些人不喜欢听从他人的意见,经常处于“不”的心理状态之中,时常会呈现僵硬的脸部表情。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很难打破他的拒绝心理。因此,要努力寻找与对方一致的地方,从而使之对自己的话产生兴趣,而后再想方设法将自己的观点引入话题,最终达到目的,使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

说服他人,要从关键入手,这就要了解对方,知道对方的喜好。但最重要的是会说话,如此就很容易说服别人了。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投奔了刘表。为了寻求人才,他拜访了荆州名士司马徽。司马徽推荐说:“此地有‘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卧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屋,耕作自养,他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亲自到隆中去拜访。

刘备一共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在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策划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也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离开了隆中。

以后,诸葛亮成了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说服他人要有耐心,而刘备为说服诸葛亮帮自己打江山,甘愿降低自己的身份而“三顾茅庐”,以自己的耐心说服了诸葛亮。其实最重要的在于刘备说话诚恳、有诚意,而不是以自己的身份向诸葛亮施威。

说服他人说难不难,可说易又不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只要在说服过程中运用一些智谋,把话说得准确、经典,就能成功地说服对方。反之,很可能出现自己有理却让对方驳斥得哑口无言的现象。

3、说话要抓住要害

说话是需要技巧的,如果不能击中对方的要害,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对于那些掌握说话技巧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不是与对方不停地周旋,而是抓住问题关键,一语中的。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恰到好处,就可以将事情办妥。

汉代有位著名丞相名叫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

上林苑是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下令把萧何逮捕入狱,予以审查、治罪。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法官廷尉便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

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还记得以前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早已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的情况下而不谋,反而会贪占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

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使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国安邦的大功。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诈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进谗言,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相信了,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被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

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未即位时,当时先皇留给您的玉玺在他手上,而且他还统率着主力部队,但是周勃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了陛下。现在他罢相回到自己小小的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想起要谋反呢?”听了这话,文帝的所有疑虑都打消了,并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可见,说话抓住关键是非常重要的。找到说话的重点,是每一个想要成大事者都必须修炼的能力,通过短短几句话,切中对方要害,从而达到说话的目的。

讲话如果抓不住重点、拐弯抹角、不着边际,容易让人厌倦。假如一个说话不着边际、洋洋万言却切不中要害的人与别人谈业务,他人肯定会疲惫不堪,甚至会感到厌烦和恼火。

有一种人,人们永远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这种人总在问题的周围绕来绕去,尽力避免问题的实质。他们的思想衔接不起来,让人无法理清他们的思路。倘若说话总是如此不着要点,会让人无法忍受。

在生活中,人们都不喜欢与说话拐弯抹角、滔滔不绝、说话不着边际的人交流。这样的人会使听话者失去耐心,即使听话者多次看手表,提示时间,他们好像视而不见,似乎没有说完的时候,这样的人讨厌至极。

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不能有这种习惯。否则,会影响事业的发展,因为这种不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敌人。凡是工作效率高、有较高管理才能的人,无不说话简练、利落、主题明确。而人们也喜欢和这样的人做朋友,他们恰恰也是事业有成、口碑极好的人。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通电话,他们不会有多余的问候和致谢,而是三言两语,直奔主题,还没有等别人反应过来,他们已经说“再见”了。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真是一种享受。他们不会麻烦人,更不会无端地耗费别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愿意穷其一生去学习科学、文学和其他各种知识,但他们却完全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常常使他们显得木讷呆板。也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造诣很高,但在社交场合,却羞于开口,沉默不语,显得无足轻重,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4、雪中送炭,把安慰话送给最需要的人

人人都晓得雪中送炭的好处,不但能让人由衷感激,还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别人遇到麻烦、遭遇病痛折磨或经历失去亲人之痛时,及时给予安慰,别人定会对你感激不尽,这才叫把话说到了点子上。

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绊绊数不胜数,就拿最简单的生病来说,人在生病以后,情绪会非常低落,有时还会胡乱猜测自己的病情。这时,如果能把贴心、安慰性的话送给他们,对病人的病情会有很大帮助,病人也会对说话者表示感激。不过,对病人说话要注意很多方面,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给病人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安慰病人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了解病情,说出有针对性的话

慰问病人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病情、目前的实际状况,以及有关疾病的基本医药卫生知识。根据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不同程度的安慰。

对于一些在医院修养时间很长的病患者,因为在医院的时间过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这时,要有选择地提炼安慰性的语言,要多说一些“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稳定病人的情绪。

有些家庭条件不富裕的病人,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医疗费用问题。此时,应劝慰他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建议他们注意调养,并与单位联系,争取适当补助。

有些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缺乏信心,尤其是身患重病的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遇到这种状况,应该给病人多举些已经康复的例子,这样,病人的担心会减少一些,使其重新找回自信,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对康复有很大帮助。

(2)选择轻松的话题

安慰病人最重要的是使谈话气氛轻松、自在,给病人创造一个开心、愉悦的谈话空间。

安慰病人的目的,就在于让病人精神放松,早日恢复健康。此时,如果与之谈论一些伤感、忧郁的话题,势必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倘若话题涉及病人的病情,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违背了安慰的初衷。

(3)注意话语声调

往往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给病人带来心灵上的宽慰,因为,病人非常在意旁人的看法,对探望者的语气语调特别敏感。在与病人交谈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点,尽量用委婉、平和、真诚的语气,与病人交流,当然,音量的高低也应有所控制,尽量使患者轻松和愉快。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恢复健康。安慰也起到了预期效果。

有一次,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去某精神病医院采访一位女患者。在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而赵忠祥认为如果以这种方式向病人发问,很可能使病人受到刺激。于是,他将直白的提问方式,变成了委婉、亲切的提问方式,他说:“您在医院住多久了?”“住院前觉得怎么不好呢?”这种和蔼可亲的问话方式,果然发挥了作用,一下子拉近了交谈双方的距离。那位病人原本是一位小学教师,由于某种原因患了精神病,她听到赵忠祥亲切、委婉的提问后,恳切地说:“最近,我快出院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学生们,真想快点治好病,能尽快回到教师队伍中去。”赵忠祥听到如此诚恳、感人的回答后,马上接口说:“您一定很快就会出院了,我也替您高兴啊!今天咱们这段谈话已经录了像,过几天就会在电视里播放,学生们如果看到您目前的康复状况,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4)交谈时,要以病人为中心

看望病人时,言谈中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切勿自顾自地夸夸其谈,要牢牢记住,你是去提供帮助、表示慰问的。所以,不能把自己当成主角,否则很可能影响慰问效果。

人在生病的时候,总希望把心中的委屈与不满发泄出来,作为探病方,应让病人一吐为快。这样,病人的不良情绪才能发泄出来,对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5)同情、怜悯性的话不要说

自尊心人人都有,生病者的自尊心更强。他们不希望遭到别人的同情,对于别人的言语也十分敏感。此时,探病方如果在言语中流露出同情、怜悯的表情,病人很可能认为探病者在嘲笑自己,误认为自己的病非常严重,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所以,在安慰病人时,同情、怜悯性的话最好不要说。看望患者时,可以说:“前两天我也生了点小病,好好休息几天就没事了,休息是良药,多休息,一定会好起来的。”这样,患者不由自主地认为生点小病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休息一下就会好起来。

探病就是为了安慰、鼓励病人,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病魔做斗争。因此,在安慰病人时,一定要注意谈话方式,周密考虑后,再把话说出口,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

人不仅在生病时需要安慰,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同样需要安慰,此时,把安慰及时送出去,就如同投资一项没有风险、无需本钱的大买卖,日后一定会得到大回报。既然如此,安慰病人时就要在言谈上下功夫,以免因言谈不慎,而达不到安慰效果。

5、找准时机发出自己的声音

与人交往时,沉默不语或不善言辞显然是不礼貌的。双方建立友谊,语言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交谈时要时刻关注对方的情绪变化,必要时找准时机,发出自己的声音。

社交高手无论在什么时间、场合,都能使自己尽快地融入别人的谈话中去。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不妨参考如下几点:

(1)适时地安慰对方

当别人与你谈论某事时,有时会担心你对他提出的话题不感兴趣,常常表现出欲言又止的现象,有时还会为此而产生焦虑情绪,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应及时安慰对方。

你可以说:“我对你说的那件事很感兴趣,能详细谈谈吗?”、“请你继续说,我认为你说得很在理。”或“我对此也是十分感兴趣的。”

这是在向对方传达一个意思:对于你提出的话题我十分感兴趣,可以继续谈下去。对方在收到这个信号以后,先前的窘迫、不安,会随着你的肯定而消失。

(2)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

交谈过程中,很可能谈到某些令人气愤的事情,当对方由于气愤而表现出心烦、愤怒等情绪时,应把握好这一良机,用体谅性语言巧妙地插入别人的谈话。

可以这样说:“我能体会到你的心情,遇到这样的事,我也会愤愤不平。”、“你似乎觉得有些心烦。”或“你心里一定很难受吧?”等。

对方听到你这么说,会对你产生“相识恨晚”的感觉,自然而然地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很可能对你倾诉一番,这时是增进感情的最好时机,也达到了与人交流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交谈过程中,不能盲目判断对方所谈内容的对错,也不能说一些片面性的话,诸如“你是对的”“他这样做实在不应该”之类的片面之语。你的目的是融入对方的谈话,没有必要评定对方的对错,至于“火上浇油”之类的语言,就更不应该说了。

(3)做好翻译工作

与语言表达能力弱的人交谈时,要做好翻译工作。有时对方可能因为急于让你知道某些事情,在言语上会出现模棱两可或语意含糊的现象,这时你应尽量去体会对方的意思,说出对方想说的话。

可以这样说:“你是说……”、“你的意思是……”或“你是想这样说吧!”

这样一来,会给对方减少心理压力。对方也会认为与你谈话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从而对你产生好感。于是拉近了双方距离,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达到了结交朋友的目的。

在插入对方谈话时,以上三种方法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对对方的谈话不妄加评判,不要将个人想法嫁接到别人的思想意识中,始终保持一种中性的态度。不过,有时在非语言传递信息中,你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但要注意语句的使用,这是一条重要规则。违背了这一规则,很可能陷入沟通的误区,不但不能很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还可能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要想插入别人的谈话,就必须找准时机“有的放矢”,在关键时刻说出有影响力的话,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6、剖析“心结”,对症下药

要想把话说到点子上,就要了解对方的“心结”所在,“好钢用在刀刃上”,才会产生更大的作用。

与人交谈时,如果只知道对方的观点和态度,而不知道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和态度,就谈不上能解决问题了。有这样一个笑话:某青年见同伴唉声叹气,说生活太空虚,活着没劲。他问:“你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事情烦恼?”

“唉,你知道,我特别爱那个姑娘。我把自己的一颗心,都掏出来给她了,可她居然拒绝了我对她的爱。”

“拒绝了?咳!你别当真!更用不着为这个灰心丧气。有志者事竟成,你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嘛!要知道,女人对男人说‘不’,常常意味着‘是’。她不一定是真心拒绝你,你又何必当真?”

“可她并没有对我说‘不’呀,而是轻蔑地对我说‘呸’!”

这下子,这位青年傻眼了。他没搞清楚对方失恋的原因,怎么可能说服对方呢?

了解别人的“心结”所在,不仅要获得对方的反馈信息,而且要对对方做出某种反应的原因、含义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否则,双方就无法进行有效地交流。有的放矢,这一点在说服中尤其重要。

李萍是一家工厂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在这方面,她有深刻的体会。她讲述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为了使工厂迅速发展,厂领导决定重新安排在岗人员。其中一位女职工因此而闹情绪,说厂长有意整人,还要求厂长立即给她办病休手续,要吃劳保。厂长给她讲道理,她一句也听不进去。这天,她又来找厂长闹,李萍叫住了她:“大姐,咱姐妹关系不错,来,到我那儿坐坐,有几句贴心话我想和你唠唠。”

这位女士一落座,就如数家珍地将她的“理”抖了一遍。只有一个意思,将她由传达室调到车间,是厂长有意整她。等她说完了,李萍才明白她的心结所在,李萍说:“大姐啊,你说厂长整你,我看可能是你多心了。厂长初来乍到,和咱无冤无仇,咋会整你呢?这次精简,机关下去20多人,你们传达室也下去了3个人,不只你一个。我看厂长决不是和哪一个人过不去。要说呢,这些年你在传达室工作轻车熟路,乍一下到车间劳动,肯定比在传达室要累。可话说回来,累也不是光咱一个。就说新厂长吧,50多岁了,比你还大几岁,不也照样下车间去干活?他图的啥?再说,精简后,传达室由5个人减少到两个人了,两个人干5个人的活儿,肯定也不像以前那么轻松了。你说是不?咱下到车间后,干活虽然累点,可是多干多得,这不比在传达室里拿那几个死工资强吗?”

李萍一边说一边观察那位女士的变化,只见她脸上的阴云,已经逐渐消失了,正在思忖,李萍又继续说道:“大姐啊,你一时生气,要吃劳保可是太不合算呀!你今年48岁,差两年就要退休了。如果你现在吃劳保,那退休后的工资只能拿70%,你不就吃大亏了?你想想,咱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就差这么几天就熬不下来了?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看你不如把这个尾巴续好,给大家留个好想头儿,自己也不吃亏!大姐你思谋思谋,我说得对不?”

没想到这话,还真管事儿,当下她脸上露出了笑模样。她拉住李萍的手,激动地说:“你算把你傻大姐给说醒了!人在事中迷,就怕没人提。我这最后一步差点迈砸了!我听你的,明天就下车间!”第二天,她当真穿上工作服下了车间,而且再也没抱怨什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定要弄清对方在“事中迷”的真正原因,针对其症结所在,申明利害,以理攻心。这样就能做到“一番话说笑了苦恼人”,甚至在重大的问题上,使说理具有一语值千金的价值。

1948年冬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平津战役。为保护历史名城北平免遭战火,中国共产党与傅作义将军进行和谈,劝其弃暗投明。但他顾虑重重,拿不定主意。傅作义将军手下的少将参议刘存同老先生,受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的委托,出面说服傅作义将军。

刘老先生为傅先生的前途着想,语重心长地劝道:“宜生,是当机立断的时候了,一定要顺应人心,和平谈判,万万不可自我毁灭,万万不可。”当时,傅作义对形势是有清醒估计的,但他主要的顾虑是怕被看成叛逆。

于是刘老先生针对其症结所在开导他,给他讲了我国历史上商汤攻桀、武王伐纣的故事。他说:“汤与武王是桀、纣的重臣,后人不但不称汤与武王是叛逆,反而赞美他们深明大义。忠,应该忠于人民,而非忠于一个人。目前国事败坏成这个样子,人民流离失所,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希望和平。如果你能顺应人心,倡导和平,天下人会箪食壶浆来欢迎你,谁还会说你是叛逆?”刘老先生这样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以情开路,以理攻心,终于促使傅作义将军答应举行和平谈判,为和平解放北平拉开了帷幕。

说服教育,只能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而用心相容、对症分析的过程,恰恰是启迪和实现这种自觉自愿的过程。不论说服什么人,都要遵循对方的心理轨迹步步深入,将自己的观点和意图逐渐融入对方的思想中去。

7、说出满足他人愿望的话

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心中的愿望而活着,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在与人交往时,如果能了解对方的愿望,并对症下药,势必会得到对方的回应。尤其是在劝说别人时,更应注意这一点。

多年来,卡耐基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骑马,以此作为消遣,像古时高尔人的传教士一样。

他很喜欢橡树,所以每当他看见一些小树及灌木被人为地烧掉时,就非常痛心。这些火不是由粗心的吸烟者所致,它们大多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引起的。有时这些火蔓延得很凶,以致必须叫来消防队员才能扑灭。

公园边上有一块布告牌,上面写道:凡引火者应接受罚款或拘禁。但这布告竖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能看见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在照看这一公园,但他对自己的职务不大认真,火仍然经常蔓延。

有一次,卡耐基跑到一个警察身边,告诉他一场火正急速在园中蔓延着,要他通知消防队。他却冷漠地回答说,那不是他的事,因为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

卡耐基急了,从那时起,他总是自愿承担保护公共场所的责任。最初,他没有了解到孩子们爱玩的欲望。当他看见树下起火时,就非常不快,急于想做出正当的举动来阻止他们。他上前警告他们,用威严的声调,命令他们将火扑灭。如果孩子们不听他的话,他就恫吓要将他们交给警察。这只是在发泄情感,而没有考虑孩子们的感受。

结果呢?孩子们虽然遵从了--怀着一种反感的情绪遵从了,但当卡耐基离开以后,他们又重新生火,并恨不得烧尽公园。

多年以后,卡耐基懂得了一些有关人际关系学的知识,于是不再命令或威吓孩子们,而是走到火前,向孩子们说道:“孩子们,这样很惬意是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当我是一个孩童时,我也喜欢生火--我现在也很喜欢。但你们知道在公园中生火是极危险的,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但别的孩子不会像你们这样小心,他们过来见你们生了火,所以也会学着生火,回家的时候也不扑灭,以致火在干叶中蔓延烧毁了树木。如果我们再不小心,这里就不会有树林了。因为生火,你们可能被拘捕入狱。我不干涉你们的快乐,我喜欢看到你们快乐的成长。但请你们即刻将所有的树叶,耙得离火远些--在你们离开以前,要记得用土把火堆盖起来,下次取乐时,请你们在山丘那边沙滩中生火好吗?那里不会有危险。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快乐。”

这种说法产生的效果就不同了,它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同卡耐基合作的欲望,没有怨恨,没有反感。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保全了面子。他们觉得好,当然,卡耐基也感觉很好,因为他在处理这件事情时,了解了孩子们的欲望,并以此对症下药,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与人会谈以前,如果对于我所要说的,以及对方似乎要回答的东西没有一个清楚的观念”,哈佛商学院的一位院士说,“我情愿在那人办公室外的人行道上踱上两小时,而不愿走进他的办公室。”

在与人相处时,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欲望,才能对症下药,说出适宜的话,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有人认为:人类的欲望数不胜数,有的若隐若现、含糊不清,还有许多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但不管怎样,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说服高手在劝说某人时,一般情况下都能清楚地了解对方心中的欲望,对症下药,进行劝说。

杰克的儿子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可是,当夫妇二人准备出发时,发现孩子正趴在沙发里哭闹。杰克大步走到孩子面前,大声说:“你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必须给我上学,赶快准备出发。”可是,孩子并没有按照他的吩咐做,反而哭得更凶了。杰克看到此种情景后,非常恼火,可又无可奈何。这时,妻子走到丈夫身边说:“孩子是不想上学,你不能用这种方法对他说话,这样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

妻子想:“假如学校里有什么人或物,能吸引孩子到学校去,那么孩子会自愿上学的。”于是,走到孩子身边说:“孩子,学校里的生活非常精彩,有你喜欢的小朋友,还可以画你喜欢的画,唱你喜欢的歌曲,老师和同学们会和你一同做游戏,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这一招果然奏效,孩子瞪大眼睛问:“妈妈说的是真的吗?”妻子坚定地点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就跑到杰克夫妇的房间,要求他们赶快送他去幼儿园。

劝说某人时,激烈的言语,未必能够起到说服的效果,而满足对方的愿望,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哈利?欧佛垂在极具启发性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写道:“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不论在商场、家庭、学校或政治上。对那些自认为是‘说客’的人,有句话可以算是最好的箴言:首先要激起别人的欲望。凡能这么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

无论是在商场、社交场合,还是在家庭生活中,与人交谈时都要时刻揣摩对方的欲望,及时说出满足对方欲望的话,这不但会使你成为说服高手,还可以赢得好人缘。

8、生动的语言最具杀伤力

生动的语言,尽管不能起到枯木逢春的作用,却可以把原本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耐人寻味,虽然不可以解决大的纠纷问题,但至少可以化解尴尬场面。

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这样说过:“没有几下子,很难当个作家!我的看家本事是,三句话叫人落泪,三分钟过戏,把读者的心放在我手心里揉,叫他噙着眼泪还得笑。”

提到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时,许多人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在她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文艺界的许多大腕都来向她道贺。电影导演谢添拉住李准说:“李准,我想当众试试你!你自称三句话就能叫人落泪,三分钟过戏,不知你能不能让常香玉哭一场,如果可以,我对你就心服口服了。”

李准皱皱眉,面带难色地对常香玉说:“香玉,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可是他偏偏让你哭,这不是难为人吗?”

常香玉说:“你今天若真能让我哭,算你真有本事!”

李准伤感地说:“香玉,咱们能有今天,实在是太不容易啦,严格地说,你可算得上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十多岁那年,家乡闹饥荒,大家都逃到了西安,就在人们快要饿死的时候,忽然有人喊:大唱家常香玉放饭了,河南人都去吃吧!大家都一窝蜂似的涌了过去。我捧着粥,泪往心里流。我那时就想,如果以后能见到这位救命恩人,我将当场给她叩个头!没想到我们的见面方式竟是如此独特。‘文化大革命’中,你被游街示众,他们让你‘坐飞机’。而我就站在旁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多想大喊一声,你们放了她吧,她是好人,是俺的救命恩人啊,让我替她游街吧……”

说到这,常香玉已经泪流满面了,对李准说:“老李,别再说了。”说罢掩面痛哭起来。大厅里的人们,都沉浸在悲伤的往事中,大家听着李准的故事,为常香玉的遭遇而难过,早已忘记了李准与谢添的打赌,就连谢添也轻轻吸了一下鼻子。

由此看来,李准并非虚夸自己,他针对常香玉特有的心理,再加上生动感人的语言,极力渲染了悲伤的气氛,使人们无一不为之感动。与人交谈过程中,如果有了李准这样的本事,还愁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吗?怎能不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使语言更生动呢?还须做到以下两点:

(1)多用感染性的话语

具有感染性的话语,比较容易抓住听者的心,可以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通过视觉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理论结合实际

没有人喜欢听那些枯燥的说理性的大道理,与人交谈时应注意这点,最好做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这样说服,效果才更明显,语言才能生动感人,具有魅力。

与人交往过程中,生动的语言,总能为自己的形象增添光彩。人们非常喜欢与说话生动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人总可以为其他人带来乐趣,这样就达到了把话说到点子上的目的。 hfmr3I3sGVe6Brz9HabrujdZBsPPT+SsL+gq08R7yqHxHbf/u6wXQp2Z9eEpWJ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