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如果卓有成效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就像他们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或绘画眼光一样,那就糟糕了。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些领域中,只有少数人天生就有过人的天赋。那样的话,我们不得不尽早找出拥有这种天赋的人来加以培养。但是,这种方式很难为现代社会的管理任务找到足够的人才。事实上,如果卓有成效是一种天赋,我们目前的文明将非常脆弱,甚至是无法维持的。作为一个由大型组织构成的文明,它依赖于能够大量供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然而,如果卓有成效可以被学会,问题就出现了:它的要素是什么?一个人需要学习什么?是什么类型的学习?它是可以系统地通过概念来学习的一种知识吗?还是可以像学徒那样学习的一种技能?还是一个人通过反复做同样一些基本的事情来学习的一种实践?

我问这些问题已经有好多年了。作为顾问,我与许多组织的管理者一起工作。卓有成效对我来说在两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根据定义,一个顾问除了知识以外是没有其他权威的,他自己必须是卓有成效的,否则他就什么都不是。其次,最卓有成效的顾问是依靠客户组织内的人员来完成工作的。因此,这些人员是否卓有成效,最终决定了顾问能否做出贡献并取得成果,或者他是否纯粹是“成本中心”,或者充其量是一个宫廷小丑

我很快就知道,不存在“卓有成效的人格特质”。 我所见过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在气质和能力方面,在做什么和如何做方面,在个性、知识、兴趣方面——事实上,在区分人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他们所有的共同点,就是有能力完成正确的事情。

在我所认识和共过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人外向,有人孤僻,还有人害羞到了病态的地步。有人离经叛道,有人守旧古板。有人胖,有人瘦。有人成天忧心忡忡,有人则成天轻轻松松。有人喜欢喝酒,有人滴酒不沾。有人魅力四射、热情洋溢,有人则死气沉沉。有人符合流行的“领袖”概念,有人则平淡无奇,在人群中不会引起注意。有人是饱学之士,有人则几乎不识字。有人兴趣广泛,有人则除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几乎一无所知,也漠不关心。有人以自我为中心(即使算不上是自私),有人则宅心仁厚、慷慨大方。有人只为工作而活,有人则把主要兴趣放在工作之外——在社区工作中、在教会中、在研究中国诗歌或现代音乐上。在我遇到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人使用逻辑和分析,有人则主要依靠感知和直觉。有人很容易做出决策,有人则在每次行动前都要经过一番煎熬。

换句话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此之间大不相同,就像医生、高中教师或小提琴家彼此之间大不相同一样。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无效管理者一样,每个人之间都有很大区别,他们和无效管理者不能以类型、个性和天资来加以区分。

所有这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共同点是一些实践——无论他们拥有什么,也无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这些实践使之卓有成效。无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工作,是医院的管理者,还是大学里的院长,这些实践都是相同的。

无论一个人的智力、勤奋程度、想象力或知识水平有多高,如果不遵循这些实践,那就成为不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换句话说,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也就是多项实践的组合。实践总是可以被学会的。实践看起来很简单,即使是7岁的孩子也不难理解一项实践,但我们不要因此而被误导。实践总是极难做好的。它们必须被习得,就像我们都学习乘法表一样。也就是说, 不厌其烦地 重复,直到“6×6=36”成为不假思索、条件反射和根深蒂固的习惯。实践是通过练习、练习再练习来学会的。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我年老的钢琴老师气急败坏地对我说过一句话,适用于每一项实践。“你永远不会像阿图尔·施奈贝尔(Arthur Schnabel)那样弹好莫扎特(Mozart)的曲子,但你没有理由不应该像他那样弹好你的音阶。”这位钢琴老师当时忘了补充的是(可能是因为这对她来说显而易见):即使是伟大的钢琴家也不可能弹好莫扎特的曲子,除非他们练习音阶,并不断地练习。

换句话说,具有正常禀赋的人没有理由不通过实践来获得胜任力。他可能成不了大师,因为那可能要求他有特殊的天赋。但卓有成效需要的只是胜任力,需要的是弹好“音阶”的能力。

要想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不得不学会下面这五项基本实践——五个思维习惯。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他们会系统地管理自己能掌控的那一点点时间。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专注于外部贡献。他们把自己的努力放在成果上,而不是放在工作上。他们从这样的问题开始:“我被期待取得什么成果?”而不是从要做的工作开始,更不是从要用的技术和工具开始。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人之长,包括他们自己的长处,他们的上司、同事和下属的长处,以及情境提供的长处(也就是“他们能做什么”)。他们不会用人之短。他们不会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事情开始。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聚焦于少数几个主要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卓越的表现将产生出色的成果。他们强迫自己确定优先事项,并聚焦于此。他们知道,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要事优先,而次要的事则根本不做,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5.最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这首先是一个按照正确顺序采取正确步骤的系统问题。他们知道,卓有成效的决策总是基于“不同的意见”,而不是基于“对事实的共识”的判断。他们也知道,快速做许多决策意味着会做出错误的决策。真正需要的决策为数不多,但至关重要。如果战略不正确,战术再炫目也没有用。

这些都是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就是本书的主题。


[1] 这一点在所有研究中都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在三部实证性著作中: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与B.毛瑟(B. Mauser)和B.斯奈德曼(B. Snyderman)合著的《工作动机》( The Motivation to Work )(纽约:威利出版社,1959年出版);戴维·C.麦克莱兰(David C. McClelland)的《成就社会》( The Achieving Society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Van Nostrand出版公司,1961年出版);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工作与人性》(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克利夫兰:世界出版公司,1966年出版)。

[2] 关于这一点,参见我的《为成果而管理》( Managing for Results )一书,特别是第2章。

[3] 这一点在苏内·卡尔松(Sune Carlson)的《管理者行为》( Executive Behavior )一书(斯德哥尔摩:Strombergs出版公司,1951年出版)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这本书研究了大型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真实记录了高层管理者的时间使用情况。在卡尔松教授的这项研究中,即使是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发现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他人的要求所占用,或者用于其他目的,而这对他们的卓有成效几乎没有任何助益。事实上,也许管理者被定义为通常没有自己时间的人会更为恰当,因为他们的时间总是被别人的重要事项所抢占。 RPKGU31RFOEynt485cYzkBQKqkg7Yzgp/S37kY02Cfj46hlQY8Vj77ikAfyP5aT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