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听宏观经济的故事

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理论,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他曾写道:“国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去敲钟;夜深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

但是,当西方国家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另一个经济学家凯恩斯说,那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这么萧条,股市这么低迷,失业这么严重,你们都没办法了,我有办法。我的办法叫“看得见的手”,就是让国家干预经济生活。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就从这里产生。

在上一章,我们提出了很多需要认真思考的宏观经济问题。尽管你一定很想知道答案,但是,在你真正进入宏观经济领域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相信它会带你走进宏观经济理论的殿堂,使你产生更多对宏观经济的好奇和兴趣。

人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哲学和社会科学,但经济学的历史却很短,它是两百多年前才产生的一门科学。

18世纪,英国出了一位大经济学家,名叫亚当·斯密。2007年3月13日,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肖像还上了20英镑面值的钞票。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也就是著名的《国富论》。

当斯密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他曾写道:国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去敲钟;夜深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

斯密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做“看不见的手”。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是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实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着他,其结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得多。

什么是“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指的就是个人利益驱动,就是市场机制,即价格机制。

斯密最先创立系统的经济学理论。迄今为止,经济学界依然在谈论着这只“看不见的手”。斯密3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终生未娶。斯密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带他到斯密的舅舅家去,把他放到门前,让他自己玩耍,然后就进到院子里去和舅舅说话。没想到这时来了一群吉卜赛流浪汉,抱起他就跑。舅舅听到哭声追了出来,一直追到20英里以外的一片森林,这群流浪汉才把斯密放下,逃远了。舅舅把斯密抱了回来。

当斯密奠定了经济学体系的基础,成为一个伟大经济学家时,传记中这样写道:“他的舅舅幸运地为世界挽救了一个天才,正是这样一个天才创造了经济学;否则这个社会将多了一名算命先生,少了一个经济学家。”

斯密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学家,与他从小生长在一个小渔村里不无关系。那里有一个码头,由于贸易的发展,这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中等城市。船员们出海回来就坐在那里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谈论着国际经济贸易,以及他们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斯密发现了贸易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斯密14岁就进了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得硕士学位。174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他先在爱丁堡大学任讲师,1751年担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第二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因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极富智慧的思辨而远近闻名。

1763年,他辞去教授职务,担任布克莱希公爵(Duke of Buccleuch)的私人教师。年薪300英镑加旅费,另外再加此后一年300英镑的津贴,开出的条件实在太优厚了!当他第二年陪着年轻的公爵踏上欧洲大陆时才发现,啊!原来英国这么落后,欧洲却如此发达。他们到了法国,去了德意志等各国,游历了欧洲,看到所有的一切。这期间,他结识了很多研究经济的学者。他拜访了重商学派,他们说商业创造价值;他拜访了重农学派,他们说农业创造价值。他自己则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在欧洲侍学两年半结束后,斯密回到英国,1767年他带着丰厚的报酬回到家乡。他十年深居简出,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运转的呢?经济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呢?思来想去,最后他终于发现,原来这个社会的运转靠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时,并没有首先想到社会利益,他想到的都是如何最有利于自己,所追求的是个人利益。但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拉着他,其结果比他真正想要促进社会利益要好得多得多。斯密认为自己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真正内核。他异常兴奋,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

从亚当·斯密开始,人类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所以他被称为经济学鼻祖。他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而是让经济自由发展,让价格机制自发地起作用。每个人都会自动按照价格机制并根据自己的利益去做事,这样经济自然就会发展了。

在他的思想指引下,英国经济首先得到发展,然后是西欧,之后是美国。斯密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达150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人们用他的理论来管理一个国家,政府不干预经济,让经济自由发展,政府只做个守夜人。直到今天经济学家们还在争论不休:政府究竟该不该管着经济?还是政府应该回家去?

到了1929年,我们都知道,一场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大萧条,然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陷入经济大萧条之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银行家,一天他在路边擦皮鞋的时候,擦鞋人一边给他擦鞋,一边跟他大谈股市如何赚钱。回到家后他想,连一个擦皮鞋的人都知道股市能赚大钱了,这股市不是太热了吗?他当机立断,卖出手上所有的股票。在这场灾难中,只有他这样的极少数人幸存下来,其他的人都在这场股市大崩盘中血本无归,很多人因此跳楼自杀。

纽约饭店还流传着这样一个黑色幽默故事,说一位先生来饭店开房间,工作人员问道:先生,您是住楼呢,还是跳楼?如果是后者,请您最好住一楼。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人跳下去。

这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太严重了,以至于没有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幸免。这时人们不禁要问: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哪儿去了?他不是说国家不用管,经济就可以自动发展吗?怎么现在经济不能发展了?怎么失业问题解决不了?怎么银行都倒闭了?怎么股市都崩盘了?经济到底怎么才能恢复过来呢?

这时英国又出了一位大经济学家,他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年)。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论》。这本书是经济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凯恩斯说,那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这么萧条,股市这么低迷,失业这么严重,你们没招儿了,我有招儿,我这一招儿叫“看得见的手”。

所谓“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政府没钱可以发国债,用以拉动经济,刺激经济回升。他讲过一个“挖坑理论”:雇两百人挖坑,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这叫创造就业机会。

你说,真的创造就业机会了吗?雇两百人挖坑时,需要发两百把铁锹;当他买铁锹时,生产铁锹的企业开工了,钢铁厂也生产了;当他发铁锹时还得给工人开工资,食品也有钱挣了。等再雇两百人把坑填上时,还得买两百把铁锹,还得开工资。

他举这样一个浅显的例子,是想说明当一国经济萧条时,政府不是没办法,政府应该出来做点事,用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发国债的方式把经济从大萧条中拉出来。

国家用经济学理论指导干预经济生活的历史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由此经济学理论从微观走向了宏观,从个量分析走向总量分析,所以宏观经济学是从凯恩斯开始的。

说到凯恩斯,有很多传奇故事。他是个数学神童,成绩非常好,获得剑桥大学奖学金,1902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数学系读书。可是当第一学期上下来后,他没能考上第一名,才发现自己并不是什么神童。他想,既然自己不能名列第一,就决定不做数学家。那做什么好呢?就去当文官吧,可以周游世界。于是,他决定选择走文官之路。

英国的文官考试非常严格,当凯恩斯作出这个抉择时,他要去旁听很多课,通过考试才能取得文官资格。他有幸旁听了英国另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课程。马歇尔是微观经济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教授。凯恩斯坐在后面旁听,同学们也没有注意到他,教授也没有注意到他。但是当他把考卷交上去之后,马歇尔教授突然发现了这个天才。马歇尔在答卷上这样写道:“这是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答卷,深信你今后的发展前途,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家!如果你能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我将深感欣慰。”

当时凯恩斯才18岁,一个大经济学家竟然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作出这样的评价,说如果你能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我将深感欣慰。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去参加文官考试时,各科的成绩都是A,只有经济学不及格,他还是名列第二。他非常生气地说:“典考官的经济学水平怎么能看出我经济思想的光辉呢?”

由于经济学成绩不及格,文官考试他还是名列第二,结果没有去成英国财政部,而是被派到印度事务部。没想到正是这第二名造就了他,使他亲眼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政府没有钱,拿什么去打仗呢?他看到了政府债券是怎么产生的,债券是怎么发出的,战争怎么打完了,钱是怎么回来的,他目睹了整个发债的过程。

战争结束以后,马歇尔还记着这位有经济学天赋的年轻人,把他请回剑桥大学做了经济学讲师。他从事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目睹了1929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时,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办法了,他说:我有办法,这就是“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宏观调控。

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国家可以加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把经济刺激起来,即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解决经济问题。凯恩斯认为供给不会自动创造需求,政府要去刺激需求、拉动经济,靠“看得见的手”、靠国家干预来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

正是从凯恩斯开始,西方国家的经济真的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开始复苏。美国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开始,采用了凯恩斯的国家宏观调控理论,建了很多基础设施,修了很多铁路,铺了很多公路,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

正是从凯恩斯开始,人们看经济问题也从微观转向了宏观,从个量转向了总量,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历史从此开始。凯恩斯的思想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又一次繁荣。美国、英国和整个西方世界从经济衰退中走了出来,出现了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政府都开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同今天的世界有很多类似之处。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里有石油的因素,当然还有其他的政治原因。而我们关心的是经济问题,由于战争的威胁,油价经过了一轮剧烈的上涨。20世纪70年代中东这些国家一致决定不能那么便宜地卖出石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两次联合提高油价,致使美国的油价竟然上涨了4倍。

石油和粮食一样重要,因为它是工业社会的血液,每个人都离不开油。所以当油价上涨之后,所有的物价就会跟着上涨,石油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油价上涨的时候,物价就上涨;物价上涨,货币就要贬值。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油价飙升,物价飞涨,政府再继续刺激经济时,经济并没有实质增长,只是物价在上涨,通货膨胀来了!

这时其他经济学家开始说凯恩斯的这套理论也不灵了嘛!国家用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怎么也不行了呢?当政府大量投资的时候,经济没刺激起来,物价先涨上去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经济停滞伴随通货膨胀的怪现象,人称“滞胀”。

所以,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是常青藤。这时候,很多经济学派应运而生,比较著名的是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名叫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年),他说,都是你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惹的祸,没有你的理论,经济会有通货膨胀吗?弗里德曼开出的药方是:经济发展多少,货币就增长多少,只要控制住货币供给量,就不会有通货膨胀。

在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有人建议他,你别刺激需求了,你去增加供给吧,经济就会发展起来,结果就出现了一个供给学派,当然还有新制度学派、福利学派等。

在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人去研究它,就会提出新的理论,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直到今天,如果你走进书店,你会发现经济类书籍,琳琅满目,面对这么多学派的书籍不知从何下手。但实际上经济学只有两派,一派就是我们说的新古典经济学,那只“看不见的手”;另一派就是新凯恩斯经济学,这只“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简直就像我们的左右手。两个学派一直在争论,究竟该用这只手还是该用那只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比如说欧洲经济经历了十年的低谷,欧元在向上升;进入21世纪,欧洲经济出现问题,欧债危机面临难题,欧元走势迷雾重重。日本经历了十年的经济不振,21世纪来临后,依然在低谷中徘徊。美国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高增长,在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之后,美国经济明显陷入了衰退。而我们中国的经济呢?自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步入了上升通道,最近几年经济年增长率都达到了10%。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在宏观经济问题上费思量,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说它的宏观经济没有问题。

宏观经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是一个难题。日本经济曾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一直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在发展。日本的汽车、家电,日本的所有东西,都向世界各地出口。而1989年经济泡沫破裂以后,日本经济一直在走下坡路,至今仍在进行着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的经济整整失去了20年,中国在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

这些年来日本的银行利率趋近于零,我们把它称为零利率。都这么便宜了,日本人怎么不去借钱呢?都接近零利率了,大家还去存钱,都不去借钱。因为无论借钱去办实业,借钱去炒股票,借钱去做什么,都很难赚到钱,所以,他们不去借钱。当经济一直疲软的时候,你不要轻举妄动,你动的时候经济有可能继续下降。

有经济学家给日本政府支招儿,让日本政府给国民10%的通货膨胀预期,看他们花钱不花钱!日本政府对此一直非常慎重,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当真正的通货膨胀来临,经济出现失控时,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国民,都是一个灾难。

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说它把宏观经济问题解决好了,比如说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通货紧缩问题、经济放缓问题、债务问题、赤字问题、金融风险问题、股市泡沫问题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在探索之中。

因此,宏观经济学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学科,我们将有幸融入宏观经济的大潮之中,和这门年轻的学科一起成长。 CZz9bFqhTgeTmgtsLbv3+0/8OROZc8KzsNNxLfMKEtlQ6njtgpU1g1VNHr0d2N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