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不速之客(下)

又过了片刻,夏闻天郑重道:“这样吧,你设法跟庞彬来同志的秘书联系一下,就说我夏闻天有事要见庞书记。”

舒伯杨脸上闪过一丝兴奋,他就知道,老领导不会袖手旁观。正要开口道谢,就听夏闻天又说:“还有一件事,你替我找一份江北大学二期工程项目规划书,这事儿要快。”

舒伯杨一愣,旋即他就明白,老头子要做什么了。

一声汽笛响过,金江码头快要到了。黎江北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上。

雨还在下,雨是昨晚一点多开始下的,一开始急,后来慢慢变小。虽已是四月,甲板上仍是凉风袭人,浓雾锁住了两边的山色,黎江北眼里除了层层叠叠的雾,什么也看不到。助手小苏说:“教授,外面风凉,还是回舱吧。”黎江北像是没听见,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又往前走几步。江水滔滔,浪花飞溅,黎江北的心也是起伏难平。

黎江北这次去江龙县,是专程去看望那个叫张兴旺的老农民的。叫老农民其实不十分贴切,张兴旺还不到50岁,尽管他已头发花白,腰也弓了,背也驼了,但年龄比自己还小几岁。半年前,黎江北到江龙作调研,巧遇了江龙上访户张兴旺。张兴旺一家六口,上有78岁的老母,下有三个孩子。五年前,张兴旺的大儿子考上了江北大学,因为穷,差点就上不起,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这个农家娃总算是到了省城,成了望天村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兴许是受张家老大的影响,一向对念书上大学不怎么上心的望天村人开始做梦,开始望子成龙。短短五年,不到两千口人的望天村,竟然出了28名大学生,还不包括那些读中专读技校的。按说这是好事,望天村人应该高兴,应该对着望天山重重磕上几个响头:这么一个山高皇帝远、几百年没出过一个秀才的穷山沟,一下子有了28名大学生,了不得的事!可谁知,孩子们的大学还没读出来,望天村人的上访之路就已开始,带头的,就是这个张兴旺。

跟老大不同的是,张兴旺的两个小儿子没超过分数线,是国家扩招后才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的,进的也不是一流大学,而是末流。这是张兴旺说的。老二读的是江北理工大学下属的育才学院,去年毕了业。老三读的是长江大学。按说“长江大学”四个字,听上去比“江北大学”还响亮,还牛,结果却不是这样。老三今年读大三,但在学校里读书的日子总共还不足两年。另外一年多的时间,被老三跟他的同学们用来告状了。

最初招生的时候,长江大学打的是江北商学院的旗号,说是江北商学院分院,等到了学校,才知道这是一所民办大学。按说读民办大学也不错,对山沟沟里的穷孩子来说,能到省城读书就很不错了,哪还能挑三拣四?谁让他们高考没能上线!理是这个理,事却不是这个事。读了还没一学期,长江大学就陷入违规办学、虚假招生的纠纷中,此后,学子们的求学路跟这所大学一样,开始七扭八歪,找不到方向了。先是租来办学的校舍被有关部门查封,学生们不得不转入一家企业废弃的仓库上学。接着,他们又被告知,他们一次性交给校方的高价学费被合伙办学者骗走,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都维持不下去了。这还不算,让学子们最揪心的是,招生时承诺的100%就业成了空头支票,第一届走出校门的学生目前就业率还不到7%。一大半学生拿着长江大学的毕业证到用人单位应聘,却被告知,这文凭是假的,国家不承认。

学子们愤怒了,跟着愤怒的,是家长!

张兴旺是第一个站出来找学校理论的人,他的三个儿子,除了大儿子目前有份工作外,老二待在家中,整日门也不出,声称自己白花了爹娘的钱,对不起爹娘。老三整天为能不能读完四年大学揪心,年纪轻轻,头发已掉了不少,都是让学校给害的。去年四月,老三跟同班同学合计,要求学校无条件退钱,并赔偿三年来的损失。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想要学校赔偿,笑话!

张兴旺先找学校,学校不理,他又接着找政府。一村28个大学生,到现在毕业了一大半,就业的,除了自己家老大,却再没一个,这不是欺骗是什么?张兴旺拿着一张状子,状子上清楚地写着每一位孩子在大学的花费,累计下来,望天村28个大学生,这些年花掉的钱,竟高达二百多万。二百多万啊,望天村两千口人的家产全部加起来,也不超过20万,为了孩子,他们竟然花了二百多万!

结果呢?打了水漂!

“这么多的钱,丢水里还有个响声,结果……”这是张兴旺跟黎江北说的原话,这个曾因儿子考上大学兴奋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的农民,如今只要一提“大学”两个字,双眼都冒火。

是不是让大学骗了?半年前跟张兴旺认识后,这个问题就一直盘旋在黎江北脑子里。这些年,围绕高校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黎江北作过不下十项调研,每一次调研,都带给他更大的困惑,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到底怎么了?

这个20世纪60年代北大的高才生、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博士、内地知名教育专家,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一次次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去年召开的江北省“两会”上,他就以《停止扩招,理顺渠道,以职业教育取代民办高校》的提案在委员界掀起巨大波澜。这还不算,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他还主动辞去江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一职,带着自己的几个研究生,深入民间,广泛取证,打算为数万名扩招进来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讨个说法。

疯子!按现任江北省政协主席冯培明的话说,他是个疯子,不折不扣的疯子!

黎江北是昨天中午接到舒伯杨电话的,当时他刚从望天村回到江龙县城。舒伯杨说:“江北,你马上回来,全国政协调研组很快就要到了,你要事先做点准备。”

“不是不让我参加吗?”黎江北问。

“是没有你的名字,但我们可以争取啊。”舒伯杨听上去很兴奋。

舒伯杨的声音难得这么激动,他是一个沉稳得一竿子插进去不起半丝波纹的人。在黎江北眼里,政府官员几乎各个如此,他们似乎没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凡事在他们眼里,都只有两个字:正常。所以他们的生活缺少激情,说话做事更是透着一股老气横秋相。“他们什么时候也能激动一下子呢?”有时候,黎江北脑子里会冒出这么一个怪诞的想法,他想,要是政府官员也跟自己一样善于激动,敢于激动,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呢?

绝不会麻木!黎江北这么想。

黎江北搞不清楚舒伯杨采用了什么高招,让他这个很不讨好的委员进了只有三个人的名单。据他了解,政协也好,省委也好,为这三个名额,可是煞费苦心。

调研组终于要下来了,黎江北脸上露出一丝轻松。高校问题,高校问题算不算国计民生?算不算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黎江北乱想着,往舱内去的步子忽然停下,莫名其妙地又掉转身子,回到了甲板上。

“世纪号”客轮是中午11点42分停泊在金江码头的,黎江北已换上一件米色衬衫,手提旅行包,跟在助手小苏后面下了船。雨早已停了,码头上人来人往,空气格外的清新。金江码头自从扩建以后,客流量和货流量较以前都有大幅增长,目前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码头之一。雨后的金江市把它美丽的身影完全呈现了出来,近处的船舶,远处的金江大桥,耸立在金江广场的国际大厦,还有更远处隐隐约约的金江工业区。望着这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都市,黎江北的心再次沸腾起来。

离开码头往停车场去的途中,一群学生的身影吸引了黎江北的目光。只见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四十多名身着长江大学校服的青年学生手拿传单,不时地拦住路人,跟他们耳语着什么。

“怎么回事?”黎江北警惕地问助手小苏。最近一个时期,他听说长江大学又在鼓动学生四处上访,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教育部门撤销对长江大学的几条封杀令,承认其学校的合法性。同时要求政府将已经出让给外资企业的原长江大学校址归还学校。

“是长江大学的学生,他们在向市民散发传单。”小苏说。

“胡闹,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的?”黎江北说着,就要往那边去,小苏赶忙拦住他:“教授,你去不得,他们要是认出你,今天又被缠住了。”

“怎么,他们会拿我当人质?”

“人质不敢,他们一定会向你请愿的。”小苏解释道。

“乱弹琴!”话音刚落,他的手机响了,是舒伯杨打来的,问他下船没有。黎江北说自己在码头外面的小吃广场,舒伯杨告诉他,车停在二号停车场,自己在车里等他。

一听秘书长亲自来接,黎江北只好打消上前阻止学生的念头,不过他的目光还是久久地盯着学生们望了半天。这一刻,黎江北的心情是沉重的,长江大学是江北省首家民办高校,一度是江北高校界的一面改革旗帜。然而,短短几年间,长江大学就沦落到如此地步,没有固定校舍,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甚至连办学资格也受到质疑。眼下几千名学生借宿在废弃的仓库,过着今天不知明天的日子……

黎江北凝视了好久,才极不甘心地收回目光,缓缓转身。过了小吃广场,就看到停车场的入口。

黎江北正要往停车场去,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黎教授,请等等。”

黎江北转过身,就见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孩子正笑吟吟望着他。

“你是--”

“对不起,黎教授,打扰您了。”女孩甜甜笑了一下,自我介绍道,“我是长江大学英语系三年级学生陆玉,我们有份请愿书,想送给您。”

“请愿书,请什么愿?”黎江北下意识地绷起脸,心中多了份警惕。

“我们只是想完成自己的学业,没别的意图。”女孩子倒是口齿伶俐,人也大方,并不因为对方是教育界名人就吓得不敢讲话。

黎江北哦了一声,同时心里责怪自己,怎么现在见了谁都怀疑?他礼貌地说了声谢谢,示意小苏接过请愿书。

这时舒伯杨已走出停车场,在向他招手了。黎江北再次打量了一眼女孩,问:“你认识一个叫张朝阳的同学吗?”

女孩热情地说:“当然认识,他是我们新当选的学生会主席,瞧,他在那边。”

顺着女孩指的方向,黎江北看到一个身穿白衬衫的青年,个子高高的,理着小平头,正在指挥着学生们有条不紊地向路人散发请愿书。

黎江北眼前闪过张兴旺那张脸。

“黎教授,不打扰您了,您请走好。”女孩说完,迈着袅袅的步子远去了。黎江北有种恍惚,感觉女孩走路的姿势很熟悉,似在哪里见过。那背影也很眼熟,只是一时记不起来了。再转身时,他就记住了女孩的名字:陆玉。

江北大学,五楼会议室。一场特别会议在这里召开。

参加会议的,除了江大中层以上领导和各系教师代表外,还有学生会的几位干部。新当选的学生会主席夏可可没能到会,据学生会的常务副主席周健行说,夏可可病了,正在住院。

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楚玉良主持,副省长周正群、省政协主席冯培明到会,参加会议的还有省委组织部、教育厅、共青团江北省委、江北省学生联合会等单位的领导,庄绪东也坐在主席台上。

周正群先是代表省委、省政府宣布了一项决定,由于孔庆云因故不能继续主持江北大学的日常工作,省委决定,江北大学的工作暂由党委书记楚玉良主持。对孔庆云被秘密带走的事,周正群解释得很谨慎,用词也颇为斟酌,他只说孔庆云是接受组织调查,至于为什么要接受调查,是不是外界传的“双规”,周正群一个字也没讲。他只强调道:“眼下正逢江北大学新校址搬迁,工作繁重,任务艰巨,希望校党委一班人能精诚团结,同舟共济,一如既往地搞好江大的各项工作。”

“一如既往”四个字刺痛了好几个人的耳膜,坐在台下的周健行发现,父亲讲出这个字的时候,坐在边上的冯培明吃惊地抬了下头,另一边坐着的楚玉良也惊愕地扬起了目光。可是父亲没理会,他简短有力的讲话只占用了四分钟时间,然后就将话筒交给了教育厅厅长李希民。

李希民从江大的重要性和在全省全国高校界的重要地位讲起,一共讲了八点,总体来说就是一句话:江大不能乱!

接着是楚玉良作表态发言,楚玉良慷慨激昂,信心十足,大有演讲家之风采。

会议开了两个半小时,期间周正群离开过会场,庄绪东也出去了一次。周健行发现,今天来的领导,除了父亲跟庄绪东外,其他人脸上都有一股掩饰不住的喜色,虽然他们一个个表情沉重。

周健行尽管只有24岁,但观察起这些来却十分在行。也许是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自小耳濡目染的原因吧。这一天他的目光跟台上的父亲有过几次对视,父亲到现在还不肯把孔校长出事的原因还有事态进展讲给他跟母亲,他和母亲心里都很焦急,尤其是他,不为别的,只因孔庆云是他崇拜的对象,是他心目中景仰的知识分子,更是夏可可的父亲。

父亲几次都率先把目光移开,周健行发现,父亲是不希望他参加今天这个会议的。

会议开到一半时,也就是教育厅厅长李希民长篇大论作论述时,他偷偷给夏可可发了条短信,就几个字:情况不明,待查。发完他就关了手机。他知道夏可可不可能给他回短信,但他更知道,夏可可正焦急地等着会上的消息。

会议刚一结束,主席台上的领导还没走,周健行便急匆匆地离开会场,朝学校食堂后面的一家小咖啡屋奔去。

夏可可就等在咖啡屋,这家名叫“廊桥遗梦”的咖啡屋是江大学生会勤工俭学办起来的,启动资金由学生会几名干部集体入股,夏可可也参与了股份。咖啡屋的收入用于学生会的日常开支,剩余部分用来资助家境贫困的大学生。课余的时候,学生会的干部轮流到这儿服务,这里成了他们日常交流的一个好地方。

周健行进来的时候,夏可可正身着工装,为两名外籍留学生服务。江北大学有三百多名外籍留学生,按周健行的话说,他们是财源,是学生会的银行。夏可可脸上染着一层淡淡的笑,样子温和可爱,看不出她的生活中正经历着不幸。周健行暗自感叹,她真能撑得住啊,神奇的女孩!

周健行咳嗽了一声,冲夏可可连使几个眼色,她才走过来。

“会开完了。”周健行说。

夏可可像是没听见,捧着盘子往操作间去。

“我说会开完了。”周健行在她身后又说了一声。夏可可似乎有些犹豫,想停下来,但她还是进了操作间。

周健行脸上掠过一层怅然。自从那晚之后,夏可可对他的态度一下子冷了下来,这些日子,夏可可几乎不跟他说话。

站了一会儿,见夏可可出了操作间,周健行赶忙跟过去,小心翼翼地说:“会上没什么有价值的消息,还是老话,具体原因他们不讲。”

夏可可没答理他,样子仍旧冷冷的,对他的话充耳不闻,她从柜子里拿出一张招贴画,想找个地方挂起来。周健行忙说:“我来。”说着抢过招贴画,四下环视了一眼:“贴这儿怎么样?”

夏可可丢下他,进包厢去了。周健行提着招贴画跟了进来:“我的大小姐,你倒是应个声啊。”

夏可可的表情动了动,几乎要开口了,却又嘴一抿,出去了。周健行沮丧地倒在沙发上,真是邪门,他哪点得罪她了?想了一会儿,周健行不甘心,急忙追出来,夏可可早没了影子!这怪物!周健行喑骂一声,丢下招贴画就往外追。校园里人来人往,四处都是青春靓丽的影子,一拨拨的学子从教学楼那边走来,往生活区这边的网吧和酒吧去。周健行看见几个熟悉的影子,是学校几位摄影骨干,正在围着一位性感的女孩在花坛那边不停地摁动照相机。那女孩是政治系大三的一位学妹,去年突然迷恋起人体摄影,还在网上开了自己的博客,传上去的尽是些撩人心魄的写真照,有些甚至半裸。没想此举令她一举成名,如今她是江大最火的一位MM,身边经常围着帅哥。

周健行看见,就在离性感女孩不远处,夏可可正被一大群男生包围,热情地议论着什么。这群男生是夏可可的粉丝,其中有两个正在狂热地追求她,夏可可能当选学生会主席,他们功不可没。

周健行心里泛上一丝酸意。

晚上,周健行回到家中。周健行平日多住在学校,只有家里有事或是对学校食堂的饭菜不满时,才回家住一宿。今天他显然是为夏可可回的家,夏可可不理他,弄得他干什么也打不起精神。下午校方召集学生会干部开会,传达上级指示,要求学生会配合校团委、宣传部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夏可可照样没参会,周健行也听得无精打采。会后宣传部部长专门将他留下,特意叮嘱道,最近金江大学生的思想又有波动,受长江大学和金江城市学院等的影响,大学生们对高校教育环境和未来就业环境大发牢骚,严重者甚至上街闹事,扰乱社会秩序。宣传部部长要求学生会拿出积极有效的措施,阻止长江大学的过激分子到江大搞非法串联。

“过激分子?这么说不大好吧,能不能换个好一点的称呼?”周健行跟宣传部部长耍了一句贫嘴。宣传部部长强中行今年四十多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周健行不大喜欢这位说起话来拿腔拿调,动辄就要上纲上线的部长。做学生工作,能不能温柔点啊,别老拿大帽子扣他们。周健行尽管也是大学生,心理上,却自觉比师兄师弟们成熟。他自己都受不了这些词,换上那些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学弟学妹,他们怎么可能听?

母亲孟荷这天也是老早就回了家。孟荷在金江市总工会工作,当个不大不小不担风险也没有多少具体工作可干的闲官,按组织的说法,孟荷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好周副省长,可周副省长老是不回家,他的时间一大半都交给了工作。所以组织上这种安排,实际上是害了孟荷。

孟荷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种坐享其成的女人,有时候她觉得是,有时又觉得不是。可事实上她就过着这样的生活。“我坐在一艘幸福的船上,一切应有尽有,只需我伸手,再无须多劳动。”她曾经这样跟夏雨描绘自己的生活。“但我觉得无聊!”她又重重地跟夏雨说。那是很久前一个淫雨绵绵的日子,她去夏雨的办公室,两人谈起目前的生活,孟荷用“无聊”两个字作了概括,惹得夏雨瞪大了双眼望着她。孟荷接着说:“看到你整天忙忙碌碌,我都觉得自己成了废人,惭愧啊。”

孟荷的日子便在日复一日的寡淡中重复着。

前阵子有同事推荐她看韩剧,说这是中年女人打发时间最好的办法。孟荷尝试了一段时间,看不进去,那些婆婆妈妈的韩剧,到了她眼睛里,就全成了瞌睡虫。一部还没看完,剧情没记下多少,体重倒是猛增了四斤,吓得她再也不敢守着电视打发空落了。孟荷喜欢风风火火过日子,就跟当初风风火火跟男朋友吹掉又快刀斩乱麻嫁给周正群一样,她认为这是自己一辈子干得最漂亮最伟大的一件事,尽管当时周正群已接近四十岁,还是二婚,可她认为值,太值了。女人一辈子能干成这么一件伟大的事,就等于把自己一生的幸福提前抓到了手上。这是孟荷以前的想法,现在的孟荷却很怀疑,我幸福吗,我真的幸福吗?有时夜半醒来,望着空荡荡的屋子,还有那张多半时间属于她一个人的床,她会忍不住问自己这么一句。

没有答案,生活兴许永远没有答案。

她真的渴望,能像夏雨那样充实而又快乐地活着。

一想到夏雨,孟荷的心就又愁上了。

这些天她给夏雨打过不少电话,夏雨要么不接,要么接起来也只是轻叹一声,说不上两句话又挂了。孟荷理解夏雨的心情,出了这种事儿,还不得把夏雨愁死?女人的风光来自丈夫,灾难也同样来自丈夫,这是她孟荷的逻辑,相信对一半女人都管用。夏雨是孟荷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中最铁的一个,她跟夏雨走得也最近,尽管两人在生活中有不少分歧,但总体来说她们还是很能说得来,加上两家特殊的关系,两人真可谓是情同姐妹。夏雨小孟荷两岁,平日却像姐姐一样关照着她。按说,孟荷应该第一个去夏雨家,送上她的关心还有宽慰。可丈夫再三跟她说,这段日子,你少往夏雨家跑,也不要到老爷子那边去。

孟荷想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阻止她去安慰夏雨,难道孔庆云真的犯了那种事儿?天啊,这可怎么办?这年头,她们这些“领导家属”,最怕的是什么?就是纪委找上门来!

在这个所谓的上流圈子里活着,夏雨听的,见的,跟朋友们谈的,无外乎两件事,一是最近又风行什么养颜瘦身术,另一个,就是最近谁谁又进去了。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种事会轮到夏雨头上,孔庆云好不容易竞选上校长,正要甩开膀子大干呢,谁知……

孟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抬头望了望表,时间还早,她想打个电话问问杨黎,庆云的事儿到底有没消息。电话拿起来,忽然记起丈夫警告过她的话,又将电话放下了。

跟夏雨家不同,丈夫周正群的话对孟荷来说,就是圣旨,孟荷纵是有一千个胆,也不敢背着周正群的旨意错行半步!不是她怕他,他们家里不存在谁怕谁,这是原则!

孟荷正心乱如麻地在家里发慌,手机响了,是办公室秘书打来的。秘书告诉她,耿立娟的母亲来了,在办公室哭闹了一下午,要借钱。

一听又是要钱,孟荷的头皮就发了麻:“她要借多少?”

“老太婆这次发了狠,说女儿的病再也耽搁不得,她要借10万。”

“谁耽搁了,不是一直在积极治疗吗?”孟荷有些生气地说了一句,说完,又觉得自己态度不好,紧跟着说:“老太太也不容易,这么着吧,你问问财务,看账上还有没有钱。”

孟荷知道那老太太,以前在金江一家企业工会干过,法律法规懂得不少,每次找单位借钱,都是她出面。不过老太太这样说,还是让她心中不快。耿立娟患病后,不论是总工会还是他们部,都在全力以赴抢救治疗,从没耽搁过。可惜这种病太麻烦,不是想医就能医好的。

过了一会儿,秘书又打电话过来,说账上有钱。孟荷想了想,道:“你再跟老太太做做工作,10万暂时借不了,医院也不需要一次交那么多,先借5万吧。”

秘书一听她答应借钱,高兴地嗯了一声,孟荷想,一定是秘书添油加醋,怕她不同意借钱给耿立娟。

怎么会呢?挂上电话,孟荷苦笑了一下。

耿立娟是市总工会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一位青年女干部,大学本科毕业,读的是法律专业,最先在工会法律部工作,孟荷调任民主管理部部长之后,硬是将她调到了自己手下。孟荷之所以能当上部长,一是有周正群这层关系,二来也跟她的亲和力有关。她属于那种遇事先让三分的人,尤其跟基层同志打交道,更是平易近人,微笑服务。替基层排忧解难,对孟荷来说是件很开心的事儿。亲和力加上特殊背景,使得她在工会成了一块招牌,每逢遇到棘手的事儿,工会就让她出面,她还真能妥妥帖帖解决掉。孟荷原想,将耿立娟这样年轻有为的人调过来,民主管理部的工作就能有新起色,她们也确实做了一份工作计划书,想把民主管理部搞成工会一个热点部门,切切实实为基层做点事。谁知耿立娟到她手下还没半年,天降不测,耿立娟竟查出患上了白血病!此后,她就开始跟医院打交道。

真是红颜薄命,多么漂亮多么能干的女人,老天爷竟让她得了这病。孟荷正在替耿立娟哀叹,儿子周健行推门进来了。看见母亲傻坐在沙发上,问道:“妈,我爸又没回来?”

“去下面了,春江市办公大楼竣工,你爸去剪彩。”

“不是上午还在我们学校吗,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周健行边换衣服边问。

孟荷已从沙发上起身,忙着给儿子拿饮料。听见儿子问,又道:“你爸的时间哪有个准儿,我连他面也没见着,是小杨打电话说的。”

“剪彩?不是不让修政府大楼吗,我爸怎么带头做起这事儿了?”周健行接过饮料,猛灌一口,问。

“听说春江市办公大楼是20世纪70年代修的,你爸在春江时那楼就在。”

“这又怎么了,不就办公嘛,凭什么要巧立名目修建豪华楼堂馆所!我爸也真是,明知道这是明令禁止的,还要跑去凑热闹。”

“不能这么说你爸,你爸去肯定有你爸的理由。”

“什么理由,不就是他在春江干过,想衣锦还乡呗。”

“健行!”孟荷猛喝一声,她没想到儿子会说这种话。在这个家里,她是坚决不允许儿子这样说丈夫的。

“妈--”看见母亲动怒,周健行一时无语,不过他转而又说:“春江是全省最穷的地级市,下面有个江龙县,不少家庭供不起学生,我们学生会年年要为他们募捐,他们倒好,修政府大楼,怕是又要花上亿的票子吧。”

“这不关你爸的事。”孟荷依旧在气头上,她批评儿子:“你是学生,学好你的功课就行,别把自己弄得跟小政客一样。”

周健行有些不服气:“我怎么小政客了,他们这样做就是不对,爸应该公开制止。”

“我说了不关你爸的事。”孟荷丢下儿子,往厨房去,顺便问了句:“晚饭还没吃吧?”

“没胃口,吃不下。”周健行忽然沮丧起脸,心事重重的样子。

“又怎么了,是不是还为竞选的事?”

他轻笑一声:“妈,你当我是孩子呀,我说过多少遍了,不是我输给她夏可可,是我不想当那个主席。”

“能想通就好。”

“可我想不通。”说着,他跟进厨房,见母亲烧了鱼,馋得伸手就抓。孟荷一把打开他的手:“不是没胃口吗,馋鬼!等一会儿,妈给你热热。”

等热了鱼,周健行边吃边说:“妈,孔叔叔到底怎么回事,爸一个字不吐,急死了。”

“你爸不说,你就别问,大人的事,你最好少管。”

“妈,我不是小孩子了!”

“怎么不是,在妈眼里,你永远是。”孟荷怕儿子继续问下去,故意拿话岔开他。谁知他不依不饶,非要追问到底。孟荷哑巴了。其实到现在,她知道的消息还没儿子多。

“妈,你帮我打听打听,至少也该让我知道,我们校长犯了什么事儿,严重不严重!”

“健行,不该知道的就不要问。”

“妈--”

母子俩斗了一阵儿嘴,孟荷终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缠硬磨,思想动摇起来。儿子向来有儿子的一套,对付孟荷,他从来都是占上风。孟荷知道,儿子今天回来,就是专程打听这件事的。自从孔庆云出事,儿子的电话打得一天比一天勤,对她的态度,也一天比一天好。鬼家伙,不敢问他老子,每次都让我做地下工作者。孟荷愁闷着脸,她真是不知道该找谁去问,这种事儿,正群不说,就证明纪律不允许。胡乱打听,要是让正群知道,还不知又要怎么训她呢。

“妈,你就帮我问问嘛,我是江大的学生会副主席,这事儿怎么也跟我有关系吧?”周健行又凑上来,搂住孟荷的脖子,油嘴滑舌地说。

“你少来这一套,我问你,是不是替可可打听的?”孟荷冷不丁问出这么一句,问完,自己先后悔了。健行喜欢可可,这是一家人都知道的,但他绝不允许她跟正群提。两个月前她无意中问了一句,惹得儿子半个月没理她。后来她跟夏雨婉转地提起这事儿,夏雨眼泪都笑了出来。原来夏雨也有同样的遭遇,也被女儿臭了一顿。夏雨后来笑着说:“孩子们还小,我们可千万不能乱点鸳鸯谱,现在的孩子,心气儿高着呢。”打那以后,孟荷再也不敢在儿子面前提可可,她怕弄巧成拙,更怕把这事儿挑明了,两家来往反而不自然。

果然,一听她提可可,儿子脸上的笑就不见了,赌气似的说:“算了,我回学校去。”

“健行,别……”孟荷赶忙拦住儿子,“妈给你问,妈心里也急。”

孟荷想了半天,终于记起一个人来,天啊,怎么把她给忘了。孟荷高兴地拿起手机,不大工夫,对方电话接通了,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听她问这事儿,对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沉着声音将她知道的情况说了出来。

对方不说还好,一说,孟荷哑巴了。她万万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

周正群竟也被牵扯了进去! 9hv1TYxPDZXoL6YoE+0sDWPSZVU1Gag6RTXK5UGpL7hJrWGVSHDHlH6HsqPTwj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