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身体里真有那么多“毒”需要排么?

‖佟彤说:张子和又名张从正,是金元时期人。他因为医术高做过皇帝的御医,但这人很有个性,很快就因为委屈不了性情,拂袖离去。他的治病方式和他的个性也很像,用药大刀阔斧,主张用出汗、泻肚甚至呕吐的方法,把身体里的“毒”排出去。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当时的人嗜补,只要治病,不问虚实,一通儿温补,和现代人的营养过剩有几分类似。但即便是好东西,消化不了,过剩了,就会转化为毒,不泻不吐,蓄积在身体里的毒就出不去。

“排毒”是现在很时尚的词,这个“毒”包括“内生之毒”和“外来之毒”。“外来之毒”就是指环境中的毒素,包括大气污染、农药残留。“内身之毒”主要是自己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都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毒”确实已经作为一种病因存在着,所以,我从多年的临床医疗上总结出一个经验,全面地说应该是“排毒”、“解毒”、“调和”和“补虚”,这才是正确的治疗和养生,不是仅仅排了毒就能养生的。中国在金元时期有“金元四大家”,其中的张子和是最先主张通过出汗、呕吐,通过泻下的办法来治病的,看起来他的做法有点极端,但是非常有道理,因为排出体内的毒素对治疗非常重要,所谓“以攻为补”就是这个意思,把脏东西排干净了,人体自身的正气就恢复了,相当于进补了。当然,现代和古代不同,单独地用上吐、下泻的办法肯定不行,病人也不干。

关于“排毒”,我最早发表的论文是《从毒论治》。我的观点是,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体内本身就有一个“排毒”、“解毒”体系,如果排出通道有障碍,就会闹病。中医有一个观点,“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什么不通?就是生物管道不通,所以医生也就是一个“管道工”,把管道打通,毒素可以排得出去,身体里没“毒”了,病也就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医生治病就是要设计一个排毒、解毒的管道,维持人排泄体系的通畅性,如果这个人出汗不畅,大小便不通畅,健康肯定就受到威胁。至于是不是需要排毒,是有明确症象的。

体内毒素蓄积的信号

1.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精神不能集中。

2.疲劳乏力,昏昏欲睡。气短,面色无光泽。

3.食欲不振、口臭、腹胀、腹痛、便秘、排便费力或不爽快。

4.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脱发,臭汗,过早衰老。

只要有上述几组症状中的1~2个,就说明体内已经有毒蓄积,需要及早治疗调理。 h6TH0m0MaB/7heLan4+6ui/FFTmyzZ47QXhZObYUJ/ABWAj64g2vvdgfJ6ajHEL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