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章化公子和尚显神通,救夫人尼姑施智计

话说朱继训见和尚能医治自己已死的儿子,那里还顾得来顺手上的伤呢?当下即把和尚引到朱复死的那房里。朱复的母亲正抚着朱复的尸痛哭,心里已不免有些恨外面不识时务的和尚在这时候来化缘,打伤了人家当差的,还要人家主人亲自出去陪话。这时见自己丈夫,更把和尚引了进来。平日朱继训治家非常严肃,内外之防,丝毫不苟。和尚尼姑这类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人,尤不喜接近。朱继训一生的嗜好,就只不能听说有特别能为的人。不怕千里迢遥,不问娼优皂隶,但他听得说果有能耐,他总得去结识结识,然而,从来不曾把和尚引到内室来过。

朱夫人心中狐疑着,不觉把哭声停了。待立起躲避,和尚已将钵盂放下,合掌当胸,对朱夫人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朱继训即将和尚要化自己儿子做徒弟的话,向朱夫人说了。朱夫人这时只要有人能将已死的儿子医活,甚么事都愿答应。只见和尚用双手在朱复周身摸遍,也不用药石针砭,口对着朱复的口,度了一会气。教朱继训拿出一个酒杯来,和尚用针刺破他自己的左手中指,滴出小半杯白浆,白浆里的热气只往上腾。拨开朱复的牙齿,将小半杯白浆倾入口内,复口对口的连度了几口气。没片刻工夫,朱复的肚内就咕噜咕噜的响起来,即时双眸转动,口里随着长吁了一声,已是活转来了。把个朱夫人喜得忘了形,也不管和尚立在旁边,走过去抱着朱复,口叫着孩儿,连声问道:“你清醒了么?不觉怎么难过了么?这位大师傅救了我孩儿的性命,还不快起来谢谢。”朱继训只喜得哈哈笑道:“哪里是起来谢谢可以了事的吗?从此以后,算是大师傅的徒弟,不算是我们的儿子了。大师傅是救活了他自己的徒弟,不是救活了我们的儿子。这时刚醒转过来,总还得安睡一会,方能动弹。”朱夫人听了这话,翻着两眼望了朱继训。刚才哭儿子的时候,眼中流不尽的痛泪,又流了出来。朱继训知道朱夫人的心理,见儿子已经医活,就舍不得化给和尚了。朱继训自己的心理,也自有些舍不得将这一个单传的儿子化给和尚。但话已说出了口,大丈夫说话不能出尔反尔。并且自己的儿子已经咽了气,若不是这和尚,万无复生之理,便是舍不得,也只得忍痛割舍了。此时见自己的夫人望着自己流泪,便安慰他道:“你我的儿子,本已死了,连棺材和装殓的衣服都已备办齐全。倘若大师傅迟来一时半刻,此时不已装进了棺材吗?死了是永远不能见面。于今化作大师傅做徒弟,尽有见面的时候,还有甚么不舍得呢?”朱夫人见丈夫是这般说,和尚又立在旁边看着,不能说出不舍的话,只得问道:“大师傅是那个庙里的?离这里有多远的路呢?”和尚答道:“老僧云游天下,本没一定的庙宇,到此地暂时挂单在千寿寺里。我僧家最戒诳语,公子化给老僧之后,施主想时常见面是办不到的事。到了能团圆的时候,老僧自然送他回来。”朱复自服下和尚的白浆,陡觉精神大振,身上的痛苦,完全没有了,反比不曾病的时候强健得多。一翻身爬了起来,望着朱夫人叫肚中饿了。朱夫人想起这可爱的儿子就要化给和尚,得跟着和尚同去,一时只顾得抱着朱复痛哭。和尚端起钵盂笑道:“老僧还有事去,回头再来化公子去。”朱继训心里正自惨痛,听了和尚的话,急忙问道:“师傅去甚么地方?何时方来呢?”和尚旋向外走旋答道:“说去就去,不拘地方。说来就来,不拘时刻。”朱继训送到厅上,忽想起还不曾问和尚的名字,随即问道:“师傅的法讳是那两字?我一时心慌意乱,尚不曾请问得。”和尚还没回答,来顺已走至跟前来笑道:“我的手不治也好了。”朱继训一看,果已回复了平时的模样。和尚点头笑道:“这番是不治也好了。下次若再要无礼的动手打和尚,只怕治也不好呢。”和尚说着,径出大门去了。

朱继训因来顺走过来,把话头打断了,和尚已走,仍是不知道和尚叫甚么名字。当时急欲回房看儿子,也无心赶上去追问。回到房里,朱复已在地下行走。朱夫人也止了啼哭,见丈夫进房,忙问:“和尚如何就这们去了?”朱继训道:“和尚说了有事去,回头再来,他去哪里?甚么时候再来?他又不肯说。大约等一会就要来的。”朱夫人道:“等歇和尚来了,我自愿多送金银给他,请他去别处花钱买一个徒弟,把我的儿子留下来。他有了银钱,还怕买不着徒弟吗?可怜我四十七岁了,就只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要我把他活生生的施舍给一个游方没有一定庙宇的和尚,终日跟他在外面受雨打风吹,不是比割掉我的心还要痛吗?”说话时,丫环光明端了碗粥进来给朱复吃。这丫环年才十岁,生得伶俐异常。五岁时,被他自己的父母卖到朱家来。朱继训夫妇甚是爱怜他,替他取个名字叫光明,也含蓄着光复明社意思在内。他年龄比朱恶紫大,朱继训夫妻就教他陪伴小姐玩耍。朱恶紫也很欢喜他在一道儿玩。名分上虽有主仆的分别,实际是和亲姊妹一般。这时他端粥进来,听了朱夫人说的话,他小小的心肠就有了个主意,只不敢对朱夫人说。悄悄把朱恶紫拉打一旁说道:“夫人既不肯将公子施给和尚,何不趁这时和尚不曾来,将公子藏起来?和尚来时,不见了公子,再给他些银钱,他便不能不要了。”朱恶紫更是小孩心理,以为此计甚妙,慌忙跑到他母亲跟前照样说了。朱夫人心里高兴,即问朱继训,有甚么地方好给朱复藏躲?朱继训摇头说道:“和尚并没有强夺我们的儿子,我们自己答应了化给他。刚才他若要带去,我们也只好随他带去。他见你哭得可怜,好意等回头再来。我们若是把孩儿藏躲起来,道理如何能说得过去?并且我看这和尚的道行大得不可思量,他既能知道我的孩儿死了,难道就不能知道藏躲起来了吗?他有起死回生的本领,难道就没有把孩儿摄取去的本领吗?依我想;孩儿能得他这们一个师傅,可说是很有缘法,你不必悲痛罢。”朱夫人不乐道:“孩儿是我生的,我心痛,我实在不舍得活生生的施给人家。不是你肚皮里生出来的,你自然不心痛。是你在外面答应化给他,我是没有说化给他的话。他有道行是他的,我的孩儿用不着他那们大的道行。你没地方给孩子藏躲,我自有地方。你若怕和尚来了,道理说不过去,你也躲着莫见和尚的面,我有话回复他。那怕把家业都施给他,也没要紧。”朱复这时虽只七岁,资性却是极高。听得和尚要收他去做徒弟,要别离亲生的父母了,也知道伤心,也扭着朱夫人哭,说不能跟和尚去。这一哭,更哭得朱夫人决心要将朱复收藏了,朱继训说也无益。就在这夜,朱夫人亲自送朱复到外祖母家,整日的关在内室里,不教朱复出外。不断的打发人到家来探信,看和尚来过了没有?打算等和尚来过了,把话说明白了,和尚答应了不要化朱复做徒弟,方带朱复回家。可是作怪!朱夫人带着朱复在外祖母家足住了三个月,和尚并不曾到朱家来。打发人到千寿寺探听,也从没有这们一个和尚来挂单。朱继训也猜度不出是甚么缘故?朱夫人防范的心,也就渐渐的懈松了。恐怕朱复耽搁了读书的光阴,逆料和尚已不会来了,遂仍将朱复带回家来,朱继训照常带在跟前教读。

朱继训是个存心恢复明朝帝业的人。表面上虽坐在家里教儿子读书,象一个极闲散不问世事的,骨子里,却是一刻也不曾停止进行。两广的绿林头目和一般会武艺的江湖人物,也都拿赤心去结纳。拣其中有能耐有知识而又心地光明的,朱继训便把目己的志向说出来,大家商议发难的计划。这时洪秀全、杨秀清还不曾在金田发动。二百年承平之世,全国的文武官吏,都只知道歌舞升平。军队仅存了个模样,当兵是有名的吃孤老粮。各省都只养些老弱的废物,敷衍门面,做武官的才好借着吞吃粮饷。这时要发难本极容易。朱继训只因发难的地点踌躇不定,这日朱复在门口玩耍,忽然不见了。朱继训夫妇急得着人四处寻找都没有,料知就是那和尚化去了,寻找无益。

过了几日,又来了个化缘的老尼姑,定要进去见朱夫人。也是来顺在门口拦住,说:“我家夫人素来不接见三姑六婆的。他老人家常说,三姑六婆一到这人家,这人家就得倒霉。你若不是尼姑,倒可进去。我家的家法如此,我当下人的,担当不起。你要化钱,我给你几文钱,你要化米,我给你几合米。我家才把少爷丢了,夫人正时刻不了的哭泣。你识时务些,化点儿钱米走罢。”老尼姑笑道:“丢一个少爷算不了甚么事。只怕连老爷也丢了,才真是倒霉呢。我专来向你家夫人化缘的,谁希罕你的钱米?”来顺是一个实心护主的下人,听了连老爷都丢了的话,不由得气又撞了上来。若不因是一个尼姑,又已年纪老了,怕不又要动手打起来。随噙着一口凝痰,对准老尼姑的脸,下死劲的啐去。打算啐了这一口痰,再忿骂他一顿,好骂得老尼姑走离这里。谁知啐出口的凝痰,还不曾喷到老尼姑脸上,老尼姑已回啐一口,也啐出一团凝痰来,恰巧碰在啐来的凝痰上,一碰就激了转来,不偏不倚的正打在来顺的鼻梁上,比受了一石子还要痛得厉害。哎呀了一声,倒退了几步,几乎栽倒在地。若是换一个心里机警些儿的人,上次受了和尚的创,这回就不应再轻量方外人。并且自己啐出去的凝痰,在半途中被尼姑也用凝痰啐转回来,打在鼻梁上有这们疼痛,这尼姑不待说必是个有本领的人。自己冒昧,受了这一下,也应该悟到是不好惹的了。但是来顺生成是一个笨拙没有心眼的人,鼻梁上这一下不但没有把他打明白,反打得他的无名业火直高三丈。登时揉了揉鼻子,把两袖一捋,握着两个拳头,翻车也似的朝尼姑打去。他存心欺尼姑年老,料想打得过。叵耐尼姑只是背朝着里面退让,并不回手。来顺越觉得鼻梁痛,越一步紧一步的追打。老尼姑退了好几步,已退到了厅上,口里就大喊:“救命!”朱继训正坐在内室劝慰朱夫人,忽听得外面大喊救命,吓了一跳。连忙跑出来,见来顺发了狂一般的追赶着一个尼姑打,即大声喝住。来顺见朱继训出来,才吓得不敢迫打了。停了手,跑到朱继训跟前,气喘气促的,指着自己的鼻梁,诉道:“这妖尼姑把小的鼻梁打伤了。小的一下也没打着他,他倒喊起救命来。得老爷作主,把他捆起来,给小的毒打一顿,小的才得出气。”朱继训看来顺的鼻梁红肿了,再看老尼姑的鬓发全白,龙钟不堪的模样,不象是能打人的。而且脸色非常慈祥和善,更不象是会动手打人的。朱继训知道来顺素来喜和人打架,遂开口骂道:“休得胡说。你这东西,动辄向人无礼!你不动手打人,人家就无缘无故的,打伤你的鼻梁吗?”来顺再想申诉,奈鼻粱肿得连脸都和瓜瓢一样,一霎时两眼肿没了缝,开口就满头满脸牵扯得痛不可当。老尼姑听得朱继训责骂来顺的话,便走过来向来继训合掌行礼。

朱继训一面拱手还礼,一面端详这老尼姑:眇了一只左眼,右眼却分外的光明。身量虽极矮小,立在厅堂之上,仿如奇松古木,另有一种潇洒出尘的风度。不由得从心坎中生出敬仰之念,当即叱退来顺,让老尼姑就厅堂坐下,开口问道:“师傅法讳甚么?宝刹在那里?”老尼姑道:“贫僧受人之托,特来救施主的性命。此时大祸已在眉睫,没有闲谈姓名住址的工夫,请施主快随贫僧逃走。再迟一步,就有回天的本领,也来不及了。”说着,便立起身来,不住的回头,用那一只有光的眼向门外张看,好像怕有人追来似的。朱继训是个最有胆量,临事不苟的人。平白无故的,怎肯听了一个素昧平生人的话,就仓皇出走呢?当下仍是神闲气静的笑道:“鄙人家居,力贫食苦,无端有何大祸?逃避得了,祸必不大,师傅但请安坐。鄙人为此间土着,即果有意外之祸,亦不患不得昭白。”老尼姑神色很露出惊慌,又一连向门外张看了几眼,对朱继训长叹一声道:“天数果难逃。不然,贫僧在路上也不至有那些耽搁了。既是施主安命,贫僧救夫人小姐去罢。”说罢,便向内室走去。朱继训见老尼姑这般举动,疑心是个失心疯的尼姑,忍不住立起身来喝道:“内室不能去。”边喝边待上前去拉。

猛听得背后一阵脚步的声音,回头一看,只吓得魂飞天外。原来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潮州府的衙役。蜂拥一般的进来了十多个,一个个手中拿着刀叉,横眉怒目的,如临大敌。朱继训明知不妙,然到了这时分,只得勉强镇定着。回身大声问道:“诸位来寒舍有何贵干?”众衙役且不答白,抖出铁链来,七手八脚的将朱继训锁上。来顺跑出来看,也锁上了。有几个衙役,往内室跑。见中门关着,就举起刀背在门上就砍,口中乱喊开门。喊了一会,里面没有动静。众衙役从门缝里向里面骂道:“关着门就可以了事吗?”捉拿朱继训的衙役向那些打门的衙役喊道:“怎不劈门进去?还有甚么道理可讲呢?谋反叛逆的案子,岂同小可。”朱继训一听这话,心里就是一惊。只恨自己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将一千衙役打倒。又悔没听得老尼姑的话,趁早逃走,知道自己此时已没有逃走的希望。觉得自己儿子被那不知名姓的和尚化去做徒弟,不至一同遭难,将来或者还能继续自己的志愿。心里只着急关在内室的夫人小姐,不知能否听信老尼姑的话,作速逃生?朱继训心里这般想着,两眼望着那些劈中门的衙役,只见他们一齐动手,劈拍劈拍的砍了好一会。奈中门甚是坚厚,衙役手中的刀叉又轻又小,又不锋利,仅将那门砍得一条一条的缺口,那里砍得开来呢?

捉拿朱继训的衙役就向朱继训道“你若是一个好汉,就得值价些儿。你犯了这样的弥天大罪,你自己尚逃不了,你的老婆儿女还想能躲掉吗?把这门关了,便能没事吗?你要知道拒捕的罪,更加一等。快亲去把门叫开,免得我们劳神。我们也是奉官所差,出于不得已,并不和你的老婆儿女有仇。快去快去!”遂押着朱继训到中门跟前,逼着朱继训叫门。朱继训只得用手在门上拍着,口叫光明开门。又拍叫了好一会,里面仍是没有动静。众衙役都冷笑道:“看他们这些该死的东西,能在里面藏躲得了。后门早已有多人把守了,也不怕他们逃到那里去。我们且抬一块大石头来,那怕他铁铸的门,也要撞开他。”于是有几个壮健的衙役,跑到丹墀里,在阶基边挖出一条四尺多长、尺多宽,五六寸厚的大石来,四个人用手抬着打油榨似的向中门上抵撞。果然不到十来下,便把门闩撞断了。两个气力大的,用力把门一推,跨足进去。不提防两扇石磨,从上面打了下来,一崩打在这个的头顶心上,登时脑浆进裂,倒地死了。一扇打在那个的肩头上,哎呀一声,也昏倒在地。吓得立在后面的衙役连忙倒退,以为是有人从里面打出来的。再一看,里面并不见一人,才大胆进内。各房都是空洞洞的,没一个人影。箱箧都打开着堆在地上,衣服器皿散满了各地。众衙役都惊诧道:“居然逃走了吗?把守的人都到那里去了呢?”捉拿朱继训的几个人见满地都是衣服,便起了不良的念头,教将把守后门的人叫进来,商议先处分这些物事再说。随将朱继训捆绑在房柱上,大家动手拾衣服。把守后门的衙役走进来说道:“后门始终关着不曾开,并不见有人从那里出来。”这些衙役只要捉拿了朱继训,旁人如何逃脱,因都存心要争夺衣物,也就不再加研究了。各人把贵重的衣物都分配妥当了,抄了那些不值钱的东西,算是朱继训的家业。查抄已毕,也奉行故事的加了封条,方押朱继训主仆并扛抬着一死一伤的衙役去了。

原来有一个绿林头目,姓周名致祥,和朱继训最相得。朱继训误认他当个豪杰,曾和他商议发难的计划。不料周致祥犯了旁的案件,在惠州被捉。他原是一个脓包货,禁不起三推五问,就把朱继训的计划和盘托出的供了。在惠州的朱继训同志,因此也十九被捉。两广的绿林有一种特性:这案件不是他做的,打死他也不认,如确是他做的,问官一提起,他就立刻承认,无须乎动刑。狡赖的便不算汉子,大家都得骂他不值价,连子孙都在绿林中说不起话做不起人。那些和朱继训要好的绿林,不曾与闻发难计划的便罢,与闻过的,也都和盘托出的供了。于是惠州就慎重将事的移文到潮州,把朱继训做谋反叛逆的要犯拿了。朱继训自知狡赖不了,直供不讳。拿去没两个月,竟在广州被难了。死后没人敢来收尸。第三日才来了一个眇了一只眼睛的尼姑,说从前受过朱继训的施舍,不曾报答得,要求官府施思,许他领尸安葬。官府允许了。老尼姑就买了一口棺材,将尸首装殓停当,搬上了一条民船,不知运往何处去了,且待下章再说。 nB6xL0Hg8f6HChiqosU8rBboNtr1dztgjdRYnAK3HUfFk/RoX7HnleR/IZm4Ca2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