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破获盗宝奇案

“捕快头”黄炳泉为人机警,办案利落,屡有奇功。1868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一个婴孩降临人世。相士用手指着婴孩说:“这位新贵天圆地方,华高日朗,眉有青彩,功挟三山,正与易书像传应合,不是一品当朝之貌又是什么?”大家齐声附和,一片热闹。黄炳泉则说:“家有千金,才是富;荣宗耀祖,才算贵,那就叫金荣吧!”金荣出世,天真无邪,却得了个“麻皮金荣”的绰号,在他身上不知不觉就多了一种匪气。

黄金荣从他的老父亲身上遗传到了超常的打探细胞,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尽现“猎犬”般的本领。

苏州城,又称姑苏城,自古名扬天下,早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的确,苏州城内玄妙观、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美景,与城外灵岩、天平、虎丘等名山佳处,山水掩映,绿树成荫,置身其中,确有人间仙境之美感。

就在这美丽繁华的苏州城里,玄妙观外,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小巷深处是一洞石库门,油漆的黑门扇上方,钉着一块铜牌,上面涂着两个隶书体红漆大字:黄寓。

此处就是黄炳泉的豪宅。

必须要说明的是虽然苏州与杭州并列为“天堂”,而且名次还在杭州之前,可是天堂里的小巷,却并非天街玉道,而是三角朝上(小石块铺路),马桶成行,头顶尽是架着竹竿晾晒的裤子。就是在这条邋里邋遢的巷子,到了1868年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却突然面目一新:各家的马桶都收进门里去了,行人头上晾着的衣裤暂时移到别处去了,三角石块铺的路也被打扫得清清爽爽。

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苏州衙门里当差的黄炳泉,被提升为“捕快头”,为了庆祝这次荣升,拣了初七这个黄道吉日大请客。

前一天,苏州府衙门里的几个捕快就在黄家小巷里放出风来:“过两天是黄炳泉捕快头的好日子,谁将马桶移出来,衣裤晾出来,我们就砸断他的狗腿,敲烂他的脑壳。”小百姓对差人的话,谁敢不依。

这一天,干净的小巷热闹极了,那些捕快、牢子、刀斧手都拎着礼物,赶来贺喜。有一个捕快竟提着一挂长长的鞭炮,从巷头直放到黄炳泉的院子里。

送礼的,贺喜的,来来往往,拱拳作揖。黄炳泉更是喜不自禁,他在堂房和厢房里摆了五桌酒,招待亲朋好友与同行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黄炳泉的贴心哥们刘正康发话了。刘正康是黄炳泉的心腹之人,他当着苏州城南地保,是南区的一霸,南区人背地称他为刘阎王。

今天,他来得特别早,酒喝得特别凶,话最多。他喷着酒气,对同桌的酒友们说:

“要说破大案子,炳泉大哥没得说的。这两件案子,炳泉大哥破得漂亮。”

有不知案子详情的想问个究底,便问道:“刘大哥知道详细,你给我们说说。”刘正康说:“这案子是炳泉大哥破的,还是让他来说吧。”其余桌的兄弟,也齐喊道:“大哥说说吧。”

黄炳泉站起来,向大家抱抱拳:“没什么好说的,各位兄弟!”

“黄大哥不要谦虚,给我们说说吧。”大家一齐嚷嚷。

黄炳泉红光焕发,喜上眉梢,嘴里却道:“小菜一碟,小菜一碟。”

“好吧,炳泉大哥既然客气,我就来给大家说说吧,先说这第一桩案子……”刘正康止住众人的吵闹,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原来这苏州城里有条十全街,十全街有幢古式大宅院。宅主段葆青,据说是明朝后期一个宰相的后代,一生性情孤僻,爱好古玩。因他祖传有遗产,城外有田地,城内有店肆,得以坐享荣华富贵,无愧锦衣玉食。

段葆青宅内有一密室,门枢甚固,连他结发妻子也不准进入密室。室内藏有很多稀有珠玉古玩,名人书画。段葆青每次进入密室时,都要把密室的门反锁起来,独自在里面玩赏一番。

段葆青的密室里有三件价值连城的至宝,都是他祖父、父亲遗传下来的。他接过祖父、父亲传下来的遗物近几十年,也未向外露出一点口风,堪称“绍祖先,兢兢业业;守遗产,小心翼翼”。

这三件价值连城的至宝分别是碧玉如意、彩绿翡翠如来佛和荆轲刺秦王立轴。前两件玉器系明代名玉工尚九郎手碾,后一件据说是元代名画家兼书法家赵孟芾手书。

有一天,段葆青启锁到密室内观赏古玩。每次观赏时,总是从一般古玩看起,最后才赏玩那三件宝贝。当他看完一般古玩,正欲赏玩那三件宝贝时,突然脑晕头眩:那三件宝贝不见了!

段葆青这一惊可不得了,他一屁股瘫坐在地上,直过了一个时辰,他方清醒过来,他扶着墙,慢慢地站了起来。

原来这间密室的门户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密室的钥匙,一年365天,天天挂在他的腰间。密室的门和壁的门,也并非是打开锁便能开启的,还必须按准密码才能打得开。而这些密码,段葆青从不外传,只有他一个人知晓。可现在,门不启锁,墙不凿穴,壁室内依然封闭如故,这三件宝贝却不翼而飞,怎不叫段葆青惊慌失措,魂飞魄散。惊魂稍定,他准备向吴县衙门报官。

段葆青与苏州府尹称兄道弟,与吴县衙门也时有来往。他一报官,立刻惊动大小官员前来勘察,但勘察来勘察去,还是一点蛛丝马迹都未寻着,直把段葆青急得七窍生烟,五魄飘飘。

段葆青失窃案发生了将近一个月,吴县县太爷陶民全知道如果破不了此案,自己的乌纱帽将保不住。因为只要段葆青到苏州府尹那里一告,自己就要滚蛋。

陶民全将缉捕班头洪锦方叫到大堂下,限他半月为期,务要人赃俱获,否则撤职查办,决不宽容。洪锦方吃了这么多年的衙门饭,深深懂得那些有财有势,富门豪室的事是难办的,是不容稍有疏忽的。目前这宗失窃案不但眉目全无,而且限期临近,确感束手无策,但又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洪锦方与捕快、眼线化装察访城里城外、集市街巷,调查当押和所有古玩商店的进出帐册,遍访段葆青住宅周围的住户,查询段宅男仆女佣的来龙去脉,依然毫无结果,杳无踪影。洪锦方一声长叹,心想认命算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洪锦方长吁短叹之际,一颗救星从天而降。这颗救星是谁呢?他就是正班头黄炳泉。

原来,黄炳泉出门办案已一年有余,案子办完后,黄炳泉急如星火,赶回老家与妻团聚。当他得知段葆青失窃案后,立即赶到衙门报到,自告奋勇要求接手此案。

洪锦方见黄炳泉如此义气,十分感恩戴德,立即在苏州狮子楼宴请远道而归的黄炳泉,说不尽的感谢话,道不完的奉承语,直把黄炳泉乐得心花怒放。

此时的黄炳泉,年纪三十五、六岁,已在刑事班房厮混了将近十年,甚为上面所宠信,由捕快、眼线升为班头。

黄炳泉领了委帖和腰牌,穿上缉捕吏役的衣服,邀同洪锦方,轻装简从,来到段葆青家,面呈衙门复查公文,来到密室。两人在密室内整整观察了一天,把失窃过程和密室装置一一指点清楚并详记下来。

次日,黄炳泉又来到段宅,带回了两个段家做佣多年,年纪颇大的男仆女佣。这两人,来到吴县衙门,已浑身发抖,待走到三班六房,看到如此多的刑具,直吓得魂飞天外,跌倒在地。黄炳泉叫人把这男仆女佣叫进内室,用好言好语劝慰道:“你俩不是坏人,不要害怕,我决不见罪于你们。今天叫你们来此,不为别的,就是要询问询问你们主人家雇有几个佣人。你俩先喝点水,慢慢谈。”

在黄炳泉安抚诱导之下,这两人方放下心来,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段家各个男仆女佣的姓名、籍贯、雇佣日期和介绍人的来龙去脉。黄炳泉听完两人的介绍,和蔼地问道:“你家主人近几年有没有雇过临时短佣?”

女佣思索片刻,如实说道:“两年前,小奶奶生了一个小官人,没有奶水,托孙婆婆介绍一个冯姑姑来做奶妈,待到小孩断奶后,冯姑姑想辞回,因她做事利落,深得主人家喜爱,便不让辞回,想不到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她突然得急病死了。”

听到此,黄炳泉心里格登一下,便继续和颜悦色地问道:“这孙婆婆为人如何?”

“孙婆婆为人鉴貌辨色,老于人情世故,深得主人家欢心。”男仆赶快接过话头。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黄炳泉问了整整一天,到了傍晚时分,吩咐这男仆女佣回到段家。临走时,再三叮嘱他们,今天之事不得与任何人诉说。

第三天,黄炳泉暗派得力捕快,悄悄打听冯姑姑的棺木埋在何处,又派得力女捕快,装扮成乡妇模样接近孙婆婆,自己亲往段家,做再次考证。

见到段葆青,黄炳泉问道:“上次我来查看密室时,看到你先开锁后拨号,这密号倒拨、顺拨,挺复杂的,你难道不会忘记?”

段葆青随口答道:“为防忘记,我有一张拨号顺序表,放在书房抽屉的隔层里,有时忘了,就拿此表对照开启。”

黄炳泉急忙追问:“那冯姑姑生前是否来过你的书房?”

段葆青略一思索,说道:“来过。”

黄炳泉听到此处,不再询问,回到班房。此时查找冯姑姑棺木的捕快来报,冯姑姑的尸棺不见了。不多时,化装成乡妇的女捕快也来报,说孙婆婆形迹可疑,她有个干女儿名叫翠花常来去走动,行动鬼祟。

黄炳泉听完捕快的报告后,即刻下令:逮捕孙婆婆!

捕快们立即到孙婆婆家,将孙婆婆缉拿在案,经过严刑拷打,孙婆婆只得供了实情,说自己只是牵线人物,并不知实情。

黄炳泉厉声问道:“翠花是何许人也?”

孙婆婆方知底已破,便实话实说起来:“翠花是帮内人物,翠花的姘夫是帮首,但不知他姓甚名谁。”

你见过翠花的姘夫吗?”

“曾见过一面。”

“他面貌特征如何?多大年纪?”

“他身材魁梧,年约五十左右,一脸络腮胡须,仿佛右额上有一伤疤。”

黄炳泉审问完毕,将孙婆婆押入狱内,立即亲率十余名得力捕快,连夜来到翠花家,踢门而入,将翠花捉拿,并在她家搜出一部分赃物。

当夜,黄炳泉掌灯夜审,把翠花拖到刑房拷打,任你威逼利诱,就是不肯招出内情。黄炳泉计上心来,把翠花拖到另一间房里,指着壁角里一个黑乎乎的人说道:“他已招供,你为何死到临头,还不吐露实情!”

壁角里那人在阴暗不明的灯光里转过头来,口内嗡嗡发出声来:“我已被捉拿,你不如招认,何必受皮肉之苦?”

翠花虽然诡计多端,却不防黄炳泉施出偷梁换柱这一招,便认为窝巢已破,姘夫已捉,实话实说吧。

于是,翠花就把帮内情况和孙婆婆作为“引线”,以及盗窃段宅三件珍宝和谋害冯姑姑毁尸灭迹等事,一一招供出来。

黄炳泉知道时机已到,便道:“段宅的三件珍宝,现在何处?”翠花自知大势已去,交代了窝赃地点。

黄炳泉哪肯怠慢,立率捕快按址去缉拿帮首,经过种种曲折,终将该盗帮帮首万强和窝藏在地窖中的赃物,一并缉拿归案。至此,此案终于人赃俱获,真相大白。

案子已破,而此案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呢?

原来帮首万强是此案的主事者,他是青帮内的一个小头目。万强对段葆青秘藏的奇异珍宝,早有盗窃之心,但段葆青家地处热闹之地,并且锁键甚固,万一失手,翻窝砍头,难以收拾,但万强不肯放弃,一直在寻找时机。终于经过周密考虑,万强决定采取软相架这一招,好在帮中同伙,不但男女兼备,文武齐全,而且加上平时训练有素,各有专长,到时量“才”录用,听候调遣。

什么是“软相架”呢?其实,这是青帮的一个切口,他们把犯罪总称为“相架”,而“软相架”就是“带线引劫”。参加“带线引劫”的人必须谨遵帮规,严守秘密,万一走漏风声,就对“走风”之人三刀六洞,决不手软。

而冯姑姑是在该团伙中经过几年培训,是个胆大心细,慎于处事的得力干将。她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宁愿置亲生孩子于不顾,立誓效忠帮规。

冯姑姑进入段家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赢得段家上下一致称誉,段宅主人对她放弃了戒心,使她很容易地弄到段宅密室的密号顺序表。她又趁天色未明,仆佣们正在熟睡之际,来到孙婆婆家,将密号表口述于孙婆婆。

待到天明,孙婆婆又来到翠花处,将此呈告了翠花,翠花急忙去通报帮首、姘夫万强。

当天晚上,万强亲自出马,扮作一个卖夜宵的小贩,来到孙婆婆家。到了半夜时分,万强来到段宅,冯姑姑早已等候。于是,两人进入段宅密室前,冯姑姑手擎袖珍灯,万强用万能钥匙开启门锁,又在袖珍灯照明下,观各种奇珍异宝,光彩夺目,喜得心花怒放,爱不释手。他本想多窃几件,又恐携带不便,选择最有价值三件,就是上面所说的一件是碧玉如意,一件是翡翠如来佛,一件是荆轲刺秦王立轴,带在身上,然后把密室门关上,把密号弄乱,径自走了。

隔了两天,孙婆婆来到段宅串门,用暗号通知冯姑姑来到孙婆婆家,翠花正在等候。翠花便把一杯茶推到冯姑姑面前,冯姑姑不知是计,端起便喝,不多时告辞而归。

不料茶中放有毒药,待冯姑姑回到段宅,正待上床安睡,腹部突然剧痛起来,立时满地乱滚,额上豆粒般的汗珠直往下淌,没多久,便一命呜呼,暴死在地。

冯姑姑夜半暴毙,惊了段宅内的男仆女佣,睹此形状,无不惊慌失措。有人急告段葆青夫妇,待他们来到房内看时,冯姑姑已暴死多时。段葆青立命仆人们将其抬到宅后,并告诉孙婆婆,叫她的亲属速来认领尸体。

孙婆婆早在家等待冯姑姑的死讯,听到段家派人报丧,便带着一名帮内女伙,冒充冯姑姑的亲属,来到段宅,表演了一套“猫哭耗子”的把戏。

此案侦破后,段葆青为了感谢府尹、县太爷和黄炳泉及捕快们,特地拿出三千两银子作为谢意。吴县县太爷当仁不让地独得一千两,送给苏州府尹一千两,分给黄炳泉五百两,其余五百两给众捕快和眼线们。

黄炳泉自从破获了青帮这个“带线引劫”的盗宝奇案后,深得县太爷的青睐。他在吴县刑事衙门已颇具声望。但他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儿子后来在上海滩上加入的正是这个青帮。

刘正康说完了黄炳泉侦破“带线引劫”案后,喘了口气,顺手拿起酒瓶,将剩下的半瓶酒咕哩咕噜地倒进肚里,然后,拿起一块红烧猪头肉,塞进嘴里。

其余人听完这个故事后,赞声不已:

“黄大哥,你可真是个神捕呀!”

“炳泉老弟,这件事做得漂亮。”

“黄大叔,你头脑里长了个‘破案虫’吧?”

“黄大爷,你什么时候教教我们,好让我们也露一手。”

黄炳泉听到众人的夸奖,喜笑颜开,嘴里却说:“承蒙各位抬举,见笑了,见笑了。”

刘正康喝完酒,嚼完猪头肉,站了起来,他喷着酒气嚷道:“上一件案子还不算最绝的,他还有更叫绝的案子呢!” p/HdaL24CEC0E1l7oDh1U0XCvBNXm7b5Wo/5LrH5g/du5TJHnA1G0NY3S1Zc6HR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