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改换门庭攀附大树好通天

袁世凯的政治投机可谓即准且毒,李鸿章失势之后,他想方设法结交荣禄、李莲英、李鸿藻等朝中大佬,千方百计地为掌握督练新军之权而奔走。

1894年7月22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后,在北洋散居闹曹,无所事事,经常对朝鲜问题指手划脚,遭到许多白眼,人们把他视为奸雄,戏呼之为“曹操”。他不以为怪,漫然应之,不以为耻,反觉其荣。

7月25日,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海面突然袭击中国军舰和运兵船只,不宣而战,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28日日本又向中国驻牙山的军队进攻。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战争一开始,中国军队遭受严重损失。对此,袁世凯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因为他情报搞的不准,为日本所骗,曾电阻清军入朝,使日军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但李鸿章以其发过讨救急电,日本蓄意开战,未加归咎。

此时,战事已成当务之急,但是李鸿章主张投降妥协路线,与广大人民大唱反调。

在这种失败主义思想支配下,袁世凯不是积极筹办粮饷军械,而是消极应付,观察形势,准备逃跑。在清廷和李鸿章的投降路线指导下,中国的陆海军连连败北,日本军队很快渡过鸭绿江,侵人中国东北。袁世凯闻败讯即逃,由鸭绿江边的九连城而凤凰城,而辽阳,而新民厅,一直退到山海关。

日军的咄咄进逼,清军的全面溃败,迫使清廷要求停战议和。1895年2月,清廷免去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命其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去日本办理投降交涉。3月14日李启程去日本马关。对这个“闻败则喜,闻胜则怒”的卖国贼,全国人民无不切齿痛恨。袁世凯则倍加崇敬,一听到李在马关被刺的消息,心如刀绞,火急发电慰问,表现出无限的关切。

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按照这个条约,中国要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等等。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消息传出,全国人民悲愤至极,纷纷要求拒和废约,坚决与日寇血战到底。正在北京应试的举人康有为等上书废除和约,发出改良政治、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呼吁。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僚也大为不满,有的提出杀李鸿章以谢天下,废约再战。袁世凯也被人们当作引起战争的罪人加以斥责。李、袁二人同病相怜,感情更加融洽了。四月下旬李回到天津,因受舆论谴责,藏在家里不敢出来。袁不避嫌疑,当即向督办关外军事的刘坤一销差,赴津谒李。李大大夸奖了他一通。许以保荐他再高升一步。

甲午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出中国旧有军队的腐败无能,显示了日本洋枪洋炮的厉害。清政府从陆军的惨败和水师的覆没看到,完全依赖原来的军队维护统治已无济于事,必须重新编练新的反动武装。各方面的人士都痛切地感到应速改革旧军队、建立新军队。

甲午战争后虽然人们认为李已是一只死老虎;但即使如此,李在清廷的余威仍在。李鸿章的爱护对袁世凯日后的发展当然不会无用,不过袁世凯这时认为自己的前途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头,还必须广结同党。

当时,北京有清流派,甲午战争以来,非常活跃,控制了当时舆论。北派清流首领以李鸿藻、张之洞、张佩纶为中坚;南派清流首领是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袁世凯结识李鸿藻,是他的老朋友徐世昌引荐的。

在甲午战争中李鸿藻曾多次接到袁报告战事的信札,对他十分赏识,现在又觉袁提出的整军计划有“可取之处”,于是在1895年6月将其调至北京,并得皇帝上谕:“交吏部带领引见”,派充督办军务处差遣,以备顾问。

督办军务处是1894年10月成立的中央军事机构。以恭亲王奕为督办,庆亲王奕劻为帮办,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李鸿藻、步军统领荣禄、右翼总兵礼部左侍郎长麟会同商办。这其中,奕新、奕劻是皇族,素不知兵;翁同龢、李鸿藻是文人,本无军事知识和经验;长麟亦无甚表现。惟荣禄自以为将门之子(荣禄祖父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塔、父总兵长寿),野心勃勃。加上是西太后的宠臣,所以督办军务处的核心,就在荣禄。

袁世凯不甘心在军务处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差委,他一心向往文人知兵而出将人相。自诸葛亮以至曾国藩、李鸿章,莫不是以书生而统御雄兵。所以他积极促请清廷编练新军,后得知朝廷编练新军,从北洋试办人手,正在物色人物。便赶紧靠上有实力的荣禄,企图双管齐下,借以达到目的。

荣禄为人识见不高,爱金钱,好恭维,袁世凯投其所好大下功夫。荣禄有野心,想培植自己的势力,看到袁世凯还是有点才能,就毫不犹豫接纳了他。

至此,袁世凯在通往京师练军的人际公关方面,一切进展顺利。

练新军,必须有新军知识。于是,袁世凯邀集幕友,在他的“嵩云草堂”里译撰起兵书来。不久,即成书12卷,取名《观海楼谈兵》。袁世凯利用其叔祖父和堂叔在京的关系,遍送京城各大要员。

此举果然为袁世凯博得了“知兵”之美名。加上他在朝鲜督练新兵,安定朝鲜乱局的表现,他便俨然以“文武双全”而见重于那个时代了。

荣禄读了兵书,十分赏识,不但答应提携袁世凯,而且还收袁为自己的门生,命袁世凯拟出新建陆军的各种规章制度,准备推荐。于是,袁世凯参照曾国藩、李鸿章早期编练湘军、淮军的办法和德国的军制,拟定《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和《募订洋员合同》,呈报军务处。

尽管如此,袁世凯却不是惟一的当然人选。

早在袁世凯之前,淮军官僚、长芦盐运使胡燏棻积极主张清廷重建陆军。胡曾将英使所交来的《应时练兵说帖》求宁波王修植编修代拟条陈。王文辞敏捷,对新政素有研究,遂成两稿,第一稿以英使说帖为蓝本,第二稿加以文字渲染。胡以第二稿送至京师督办军务五大臣和荣禄,并借此资本得以在1894年冬练定武军10营。

袁世凯闻知胡燏棻练兵经纬,遂又动了心思,天天去拜访王修植,并与王结成盟兄弟。为哄得王编修开心,袁不但常常宴请,而且请北京侯家巷的名妓来陪玩。过惯了清苦日子的穷书生编修猛然享受到花天酒地、日掷千金、天天有人奉承的奢侈生活,云里雾里,眉开眼笑起来。袁世凯看火候差不多,就求王代拟一练兵条陈。王这才发现天下没有白得的好处,吃人家的嘴软,于是把曾代胡拟的第一稿,即英使练兵说帖交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得到“练洋操各种办法”,如获至宝,早晚朗诵,紧记要点,然后缮正,求荣禄代奏。荣向袁逐条详询,袁亦逐条对答如流。荣禄很高兴,带袁谒见醇亲王和庆亲王,袁亦能从容应对,并较胡燏棻能抓住要点,加以胡是绍兴人,官话不如袁流利,因此,军务处的亲王们对袁印象加深。

11月19日,督办军务处的奕劻、李鸿藻、长麟、翁同龢商议决定军务三条:一、胡燏棻改任津芦铁路督办;二、袁世凯练洋队;三、荫昌挑选旗兵入武备学堂。

12月初,军机处议论变通军制,讨论确定在天津创建新式陆军的合适人选时,袁世凯成了各方接纳的宠儿,最早赏识袁世凯的李鸿章自不必说,荣禄亦极力主张任用袁世凯。

李鸿藻认为袁“家世将才,姻熟兵略,如令特练一军,必能矫中国绿防各营之弊”。

翁同龢表示:“此人不滑,可任也。”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劻有了荣禄引见时的一番应答,也甚满意,在奏折上说袁世凯“朴实勇敢,晓畅戎机,前驻朝鲜,长有声望;其所拟训练洋队办法及聘请洋员合同暨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均属周妥”。

为集中火力,袁又请出了对他有好感的地方总督张之洞、刘坤一、张、刘先后上奏折,说袁“年力正强”,“志气英锐”,“胆识优长”,“任事果断”,是少有的“知兵文臣”。

平日相互掣肘,纷争不息的各方各派大臣现在如此一致推荐同一个人,连光绪皇帝都感到诧异,心想既然袁世凯如此众望所归,定然不错,袁虽非满人,但汉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曾一样使清室中兴,遂放心地将清室整军经武的工作交给这个袁世凯了。 5dDfNkMjbrzeOjg9onsfetsti6ltXuXIwbPT7p+TPga0Q3LUwrCZIV9nv5oVCJ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