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花钱如流水

科举入仕这条路实在是令袁世凯伤透了心,他决意再也不去问津了。但肩负着振兴家族使命的袁世凯当然不会就此罢休、心甘情愿在乡间做一辈子的庄园主。对于他来说,仕途进身之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问题只在于如何找到一条能走得通的路。袁世凯此时没有靠山,没有科场的灵气,所以他只能选择一条不占便宜的途径——捐官。

捐官有点似于现在的行贿送礼换得官职,不但需要昂贵的代价,而且还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你如果投错了门、摸错了路,财花得再多,不在点子上,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尽管如此,袁世凯还,是义无反顾,要从这条道上闯闯。因为,他已年届20,娶妻生子,没有时间再容他等待徘徊了。

捐官需要大量钱财作后盾,而此时的袁家也非昔日可比,人丁越增越多,摊子越铺越大,花费越来越多,而袁保庆、袁保恒的相继去世,却使袁家既失去了滚滚财源,又折断了通天支柱。袁家人自然是十分悲痛,但悲伤之余,他们突然发现:从袁世凯祖父那一辈在此筑寨安家开始,一直到袁世凯的父辈,几乎所有人的寿命都没有超过花甲就撒手而去,祖父袁耀东不足40,袁甲三卒年57,袁保中终年51,袁保庆不足50而亡,袁保恒也是50刚过即尾随而去,袁家人在未满花甲之前纷纷滚鞍落马,急走黄泉路,引起了袁家后代的疑问:是不是宅第风水有问题呢?

于是,袁家请来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察看之后,这位半仙铁口便一口断定:袁家宅第掌禄不掌寿,要想化解冲克,唯一的办法便是分宅而居。

这一预言具有极大的威慑力,谁也不敢再用生命作赌注去作试验。于是,父辈的短寿,导致袁家人坐地分产,另择风水宝地易地生活。四世同堂的袁氏大家族顷刻间土崩瓦解,各房均作鸟兽散。

袁世凯算是一个幸运者,他在嗣父袁保庆的名下,独得了一笔相当丰厚的家产。然而,自降临人世以来,他即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儿,早就过惯花钱如流水的富贵生活,根本不懂节俭二字为何义,诗酒风流,筹办文社,到处都是大把大把地花钱,从来都没想过量入支出的事。两年下来,名下财产已被挥霍殆尽,待到回过头来筹措资金准备捐官时,才发现腰包已是空空如也。

没钱,捐官自然无望。但袁世凯打定主意要出去了。这时,他想到了老丈人家,情急之时,借个千儿八百两银子,对于这个大户人家,应该不是难事,可他又算错了,他那位当家的小舅子不但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而且还冷言热语挖苦他:

“姐夫在外面混了十几年,也没有个结果,一现在外面又没了叔伯们的帮忙,即使带再多的钱,恐怕也是打水漂儿,我看姐夫还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在家看好几亩口粮田为好,否则,只怕我姐姐都要靠娘家人来替你养活了。”

几句话,不轻不重,噎得这个当姐夫的半天缓不过气来。

最后,袁世凯的一位远房亲戚借给他几百两银子,作为他北京之行活动的川资。这一边,嗣母牛氏和生母刘氏,爱子心切,同时也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缠,也都拿出各自的私房钱,凑起千把两银子,袁世凯这才打点行装,启程上路。

后来,袁世凯发迹,官至直隶总督时,在朝廷内外已是赫赫有名了。他的那位小舅子因遭战乱,家产被毁,无奈之下,从河南乡下跑到天津,投奔姐夫,希望能借姻亲,谋个一官半职。但心高气傲的袁世凯如何能忘记20年前那次刻骨铭心的耻辱!面对小舅子可怜巴巴的目光,袁世凯冷冷作答:

“外面没有什么事可做,你不是很善于经营田产吗?还是回家呆着好些。”

后来,袁世凯做了大总统,这位走投无路的小舅子又硬着头皮从乡下追到北京,百般哀求,袁世凯始终没有理睬,打发他的那一点钱也仅够回家的路费。

倒是那位当初借银子给他的远房亲戚,袁世凯念念不忘,发迹后,亲自派人送还给他5000块大洋。

1880年春,袁家寨外的大路边,袁世凯与母亲、妻子及刚刚会走的儿子挥手告别,开始独自一人闯世界。 D7IJVbGqVbBHfcUeIIFi6sJrYRl5dc9nMpcODb0eRWuKYND5w1mvDXQfPtljSc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