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兹行以往生耳。
——清·印光法师
有些人,他们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些罪恶,想一心向佛,恐怕菩萨不收留他们。其实,菩萨对于那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是不会嫌弃的,都会一律平等地收入门下,并引导他们往生极乐世界。由此可见佛的慈悲胸怀。
对于印光法师的这句话,弘一法师是这样诠释的:其实每一个人对于犯错之人都应该予以包容、谅解。在大师眼里,包容犯错之人,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也体现了我们做人的气量和气度。做人要有博大的胸怀,特别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更应如此。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军队一举平定了斗越椒的反叛,天下太平。楚庄王兴高采烈地设宴招待大臣,庆祝征战胜利,并赏赐功臣。
文武百官都应邀出席,席上觥筹交错,热闹异常。到了日落西山,大家似乎还没有尽兴。楚庄王便下令点上烛火,继续开怀畅饮,并让自己最宠爱的许姬来到酒席上,为在座的宾客斟酒助兴。文武官员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见到许姬的美貌,便忍不住多看几眼。
突然,外面一阵大风吹来,宴席上的烛火熄灭了,黑暗之中有人伸手扯住许姬的衣裙,抚摸她的手。许姬受到惊吓,用力挣扎,慌乱之中,她抓住那个人的帽缨,奋力一拉,竟然扯断了。她手握这根帽缨,急忙走到楚王身边,委屈地说:“请大王为臣妾做主!我奉大王的旨意为百官敬酒,可是不想竟有人对我无礼,乘着烛灭之际调戏我。”
楚庄王听后,沉默不语。许姬又急又羞,催促他:“妾在慌乱之中抓断了他的帽缨,现在还在我手上,只要点上烛火,是谁干的自然一目了然!”说罢,便要掌灯者立即点灯。
楚庄王赶紧阻止,并且高声对下面的大臣说:“喜庆之日难得一逢,寡人要与你们喝个痛快。现在大家统统折断帽缨,把官帽放置一旁,毫无顾忌地畅饮吧。”
众大臣见大王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都投其所好,纷纷照办。点烛掌灯后,大家都不顾自己做官的形象,拉开架势,尽情狂欢。后来人们都管这场宴会叫“绝缨会”。
许姬对庄王的举动迷惑不解,觉得非常委屈,便问:“我是您的人,遇到这种事情,您非但不管不问,反而还替侮辱我的人遮丑,您这不是让别人耻笑吗?以后怎么严肃上下之礼呢?臣妾心中不服!”庄王笑着劝慰说:“虽然这个人对你不敬,但那也是酒醉后出现的狂态,并不是恶意而为。再说我请他们来饮酒,邀来百人欢喜,庆祝天下大平,又怎么能扫别人兴呢?按你说的,也许可以查出那个人是谁。但如果今日揭了他的短,日后他怎么立足呢?这样一来,我不就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吗?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你依然贞洁,宴会又取得了预期的目的,那人现在说不定也如释重负。”许姬觉得庄王说得有理,考虑得也很周全,就没有再追究。
两年后,楚国讨伐郑国。主帅手下有一位副将叫唐狡,毛遂自荐,愿意亲自率领百余人在前面开路。他骁勇善战,每战必胜,出师先捷,促使楚军得以顺利进军。庄王听到这些好消息后,要嘉奖唐狡的战绩。唐狡站在庄王面前,腼腆地说:“大王昔日饶我一命,我唯有以死相报,不敢讨赏!”
楚庄王疑惑地问:“我何曾对你有不杀之恩?”
“您还记得‘绝缨会’上牵许姬手的人吗?那个人就是我呀!”
楚庄王身处高位,对于臣子犯下的错误,没有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在外人看来,是有损自己的形象,可是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对于错误进行包容有时比处罚更有效果。楚庄王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会受到臣子的爱戴,进而取得成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胸怀宽广的人,受到冤枉,做清水淡饮;遇到嘲讽,笑当清风拂面;乍逢喜事,淡然不颠;突遇悲愁,泰然不惊……人生短短几十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被包容的,我们何不敞开胸怀去面对一切,做最好的自己,让人生更加的精彩,让自己从此享受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