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谦虚为人,方有大作为

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

——清·彭际清

彭际清是清朝乾隆年间人,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兵部尚书。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彭际清并没有走入仕途,而是立志学佛,度人于危难之中。他讲经说法,著书立说,从佛理上说,确实度了不少人。当然,这句禅语说要隐居,不敢再作度人妄想。这是他的谦虚之语。这也说明了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因而获得更多人的尊敬。

弘一法师非常赞同彭际清的这句禅语,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修佛参禅的日子里,他都是这样做的。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从不骄傲,不以人师自居,对待前来请教的人一直都表现得谦逊、和善。

在檀林福林寺时,许多人因仰慕弘一法师的才学常到寺中拜见他,向他请教宗教、哲学上的问题,人前人后,他都表现得非常谦虚,半点也没有流露出骄傲自满的情绪,这让人们更加敬重他的为人。

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也是这样一个人。正因为他不好为人师,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才使当时毫无名气的王粲为人所识,并成为建安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人。他早熟早慧,少年时代便博览群书,才思出众,笔下功夫不同凡响,因此,小小年纪便很有名声。当时人说王粲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一次,年轻的王粲与一位朋友同行时,见到路旁一块石碑,两人停下来将碑文读了一遍,又继续赶路了。走了一段路,这位朋友想验证一下王粲的记忆力,于是对王粲说:“先生刚刚看过的碑文,还记得吗?”王粲胸有成竹,马上背诵起来,竟然能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漏,使朋友十分佩服。

13岁时,王粲来到长安,当时的长安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大军阀董卓将汉献帝与文武百官一起劫持到长安,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性情暴烈的董卓动辄杀人,搞得大臣们惶惶不安,人人自危。长安的流亡朝廷中,有一个著名学者叫蔡邕,人称蔡中郎。蔡邕博学多才,文章独步天下,而且生性随和,儒雅大方,慷慨好施,礼贤下士,是一个人心归向的大名士。尽管时局动荡不安,但蔡邕的府邸依然门庭若市,从早到晚上门求见和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以致门前的道路,常常被来访客人的车马所堵塞。

这天,王粲也去求见蔡邕。当时蔡邕的府上宾客盈门,高朋满座,蔡邕正与来宾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这时,只见一个家人凑上去对蔡邕轻轻说了几句话。蔡邕对家人连声说:“快请,快请!”说着站起身来,慌忙之中也来不及穿好鞋,便倒拖着鞋出门去了。满座的宾客从未见过蔡粲如此紧张的神情,心里纷纷猜测起来:来人是谁呢?此公的来头可不小啊!当蔡邕把王粲带进来与大家见面时,宾客们无不流露出惊讶的目光,有几个人还下意识地用手背揉了揉眼睛,唯恐是看花了眼。原来13岁的王粲瘦弱矮小,皮肤黝黑,体格不壮,相貌不扬,非常不起眼;而此时的蔡邕已年近60岁,又是文坛的泰斗,却如此礼遇一个小孩,简直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蔡邕明显地感觉到了大家疑惑的眼神,于是,拉起王粲的手对大家说:“这位嘉宾王粲可是个举世无双的神童哩!他虽只有13岁,诗赋文章却无一不精。他才情出众,悟性极高,不用说,将来一定会超过我十倍;就是现在,在很多方面我也大不如他呀!”蔡邕环顾在座的宾客,继续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将把一生珍视、收藏的图书典籍,全部赠送给王粲,这些藏书给王粲,比放在我这里,更能发挥作用!我的话是不会错的,你们等着看吧!”自古文人相轻,蔡邕如此谦逊,难能可贵,经蔡邕介绍,座中的宾客们无不对王粲刮目相看。

16岁时,王粲被朝廷授职黄门侍郎,但他见政局混乱,朝廷徒有其名,便南下荆州,去依附地方实力派刘表。刘表的门客众多,其中不乏才智人士,但年纪尚轻的王粲,居然很快便脱颖而出,被荆州文人公推为文坛盟主。这之中也有蔡邕的功劳。

正所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即使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微薄的成就,也不能够因此而骄傲。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人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如人家。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要谦虚,千万不要产生好为人师的自满情绪。 JJ6QIzf0IEgFR6yJfzyAF3lNs9ppkQcM1CHX6fX2qaV+WN7v4dnPgc/u6GIZYvS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