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大器,一定要谦虚勤奋

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

——明·莲池大师

“伊庵权禅师在佛学研究方面很是用功,每到晚上,还是会流泪自责,说自己又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时间,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什么收获?老禅师常常坐在众人之间,从来不与别人交谈。”

我们可以看到,伊庵权禅师是一个多么谦虚的人,对待佛学是多么的用心,对自己要求是多么的严格。弘一法师非常欣赏伊庵权禅师这种刻苦勤奋、不自满、谦虚的学佛精神。弘一法师常常提及伊庵权禅师苦学的事,意在让人们领悟:成大器,一定要勤奋学习,要多读书。

“人生有涯,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学问有多大,都要有一种谦虚勤奋的精神,都应当“活到老学到老”。宋代的朱熹就是这样一个谦虚勤奋、终生坚持学习的人。

朱熹是一位对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有影响的理学家。他从小聪明过人,刚刚学会说话,父亲朱松就指着天空告诉他说:“那是天。”可是,小朱熹并没有满足什么是天,还想知道天以外是什么。他接着问父亲:“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呢?”这一下子把他父亲问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8岁时,朱熹开始从师读书。他那聪明好学,勤思多问的态度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完一遍后,在书上写道:“不这样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

14岁时,父亲病逝,从此家境变得艰难起来,朱熹不得不投靠到父亲的朋友刘子羽门下生活。后来,为了维持生计,他以教师为职业,但教师的收入极其微薄,家里仍然是一贫如洗。尽管常常揭不开锅,但他却以苦为乐。学生看到老师生活如此窘迫,就把煮熟的米饭,熬好的菜汤端给他吃。

朱熹以教书为职业,但仍刻苦学习。他父亲的朋友们大多是有学问的人,家里藏书很多,朱熹由此得到了充分的读书机会,凡是书房里有的书,他见一卷读一卷。

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朱熹考取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可他仍感到自己学问不足,决心拜一位最有学问的人为师。

当时,福建延平有一位远近驰名的学者李侗,几年前,朱熹去同安县任主簿的途中,曾去拜见过他。李侗知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朱熹非常渴望得到这位老师的指导。于是,朱熹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决心步行去见李侗。当时李侗在延平,朱熹在崇安,两地相隔几百里,山水阻隔,路途艰险,可是一心一意拜师求学的朱熹也顾不得这些了。他觉得这样做,正是表达自己的诚心诚意。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朱熹疲惫不堪地到了延平。

当天夜里,朱熹来到了李侗的家。为了不打扰李先生,朱熹就在李侗家的大门外打起盹来。清晨,李侗出门散步,见在路边打盹的是曾来拜访过自己的朱熹。急忙问道:“朱进士,你从哪里来,怎么睡在这里?”朱熹听见李先生问他,急忙整理一下衣服,恭恭敬敬地给李侗行个礼,说:“先生早晨好,我从祟安来。”“你是进士了,为什么不坐轿乘驮?”李侗有些吃惊地问。朱熹诚恳地说:“我是特地来拜您为师的,怎能骑马坐轿呢?请收下我这愚鲁的学生吧!”朱熹的话语真情切,诚意感人。“先别说什么拜师,快到家里去。”李侗把朱熹引进家门,让他洗漱就餐。

朱熹换了衣服,吃了饭,精神倍增,就滔滔不绝地同李先生谈论起禅学来。李侗见朱熹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就严厉地批评说:“你谈的都是些空话,现实问题却懂得很少,这样求学不行啊!”说罢连连摇头不语。

朱熹一听这话,“扑通”一下,跪在李先生面前,说:“李老师,您说得对,从现在起,我就改掉夸夸其谈的毛病,请收下我吧!”李侗见朱熹说得很诚恳,又愿改掉缺点,就收下了他。

从此,朱熹就在李侗门下潜心学习。李侗见朱熹勤奋好学,有时还有新见解,越来越喜欢,还特意给他起了个字,叫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涵的人。

朱熹如此谦虚、勤奋、好学,终使他成为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自己的才能越来越高,越来越强。朱熹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巨大的成就?就是如此。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抱有一颗谦虚的心,终生坚持学习,这样才会成大器,取得大成就。 PalMIwfodX1iBo1bu8xcGVjIZvm06IRSvLm9d5vlk8HU9IluF4PRks9KC6b36z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