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做事先做人,会做人才能成大事

古人说:“身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他自身的修为品德,只有别人喜欢他,才愿意与他共事,他才有成事的可能。所以,做事先做人,会做人才能成大事。李嘉诚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是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人,但是他不单单是经商、做生意,更多的时候,他是通过做人为自己树立金字招牌,传扬自己的好名声。这样,他自然而然得到了人们的认同,生意自然而然地找上门来。

1.要做事先做人,要经商先立德

一个人的修为品德,决定了他做事的风格,决定了一个人一生行事是善是恶、是美是丑。作为商人,既要有商道,更要有人道,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先做人后做事,通过做人促进做事,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成功才会水到渠成。

表面上,经商与做人是两回事,因为经商是做事,经商要多变、狡猾,商场中充满了弱肉强食,对别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而做人要诚实,要保持本分,要对人厚道。那么,这两者矛盾吗?李嘉诚认为,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做事和做人,就好比一个是颜料,一个是笔,颜料调得好,才能画出美丽的风景画。

在李嘉诚看来,做生意要巧妙地运用诚实。在适当的时候,要讲人情;做生意要敢于暴露自身的弱点,不要显得什么都行;做生意要有谦卑的态度,与客户谈判时要谦卑,求人办事时更要谦卑;做生意要了解别人,发现别人的特点,找出他引以为傲的特长来,通过抬高别人赢得别人的好感。

李嘉诚的修养和品德通过其兼并、收购其他公司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他曾经说过:“一生之中,我还没有强迫收购过一家公司。到今天为止,我所收购的公司,都是友好的,大家商量好的。”由此可见,他从来没有恃强凌弱,以大欺小,他讲究的是一种人道的、两厢情愿的兼并、收购方式,所以他才能深得人心。

说到收购、兼并,不得不提到三个人,一个是包玉刚,一个是刘銮雄,一个是李嘉诚。他们三个人兼并、收购其他公司的方式有非常明显的不同。

包玉刚属于海派作风,他收购其他公司时,往往一掷千金,速战速决,用实力和对手较量,用绝对的优势压倒对手。因此,他的收购代价往往很大,几乎是“惨胜”或“残胜”,甚至会“负创取胜”。刘銮雄是典型的“恶意收购者”,他对香港证券业有过历史性的推动作用,但他一贯坚持恶性收购。

李嘉诚奉行善意收购,每一次收购,他都会与对方进行友好协商,尽可能心平气和地与对方谈判。如果对方坚决反对,他也从来不用情绪化的语言与之争吵。一但遇到阻力,李嘉诚就会权衡利弊,该放弃的时候,他会果断地放弃。

正因为如此,无论他收购成功不成功,通常都会使对方心悦诚服。如果收购成功了,他也不会像很多老板那样,将企业原有的高层管理人员“一锅端掉”,相反,他还会挽留原企业的管理者,照顾小股东的利益。如果收购不成功,他从来不用要挟、逼迫的方式逼人屈服。

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商战中,李嘉诚的个人魅力如同黑夜里天空耀眼的星星。每一个与他打过交道的商人,都会敬佩他的为人和品德。因为他诚信、友善、平和,与奸商的形象沾不上半点关系。

常言道:“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基础都是做人。如果连做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做事呢?李嘉诚认为,做人是做事的根本,一个人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做事才不会误入歧途,做事才不会走极端。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艺术。一个人的品德高低贵贱,决定了其成事的大小。只有品德高尚,受人敬重的人,才有希望成就一番大事业。

作为企业家和商人,在做人方面一定不能打折扣,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高尚的修养,还要有诚信的品格。少赚一点钱不要紧,如果信誉受损,那么损失就大了。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往往决定了经商的成败。

在这个世界上,不朽的精神确实存在,对于商人而言,不朽的精神就是自己的修为德行。你所说的每句话,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你德行的体现,都会对你周围的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你的客户、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员工。如果你的言行举止能让别人喜欢你,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你在事业上的成功也会随之而来。

2.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

美国哲学家马登曾经说过:“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职业中做出成绩来,还要在自己的做事过程中,建立自己高尚的品格。在你做一名律师、一名医生、一个商人、一位职员、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者一位政治家时,你都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要做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能有重大的意义。”

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一个“人”,活着的一天,就要做一个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才会被人喜欢。正如李嘉诚曾说过的一样:“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作为一个驰骋商场50多年的大人物,李嘉诚也是一个人情练达的行家。他做生意的信条是:诚信中有灵活,多变中不失本分。在他看来,商道实质是人道,经商就是做人,交易就是交心,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要做一个受人敬重的好人。这是他和小商、中商最大的区别。

有句话说得好:“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意思是,小商小贩只知道勤勤恳恳地工作,埋头苦干,把事情做好,也许他们可以成为商人,但永远很难把生意做大;中商懂得把生意做大一些,还懂得研究市场,但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大商重视人道,懂得如何做人,就像李嘉诚那样,深知经商就是做人,交易就是交心。

事实上,小商做事,中商做市,大商做人,还可以解释为:小老板靠手腕做事,中老板靠谋划经商,大老板靠修为立业。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想把生意做大做长久,仅仅勤勤恳恳地工作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堂堂正正做人,做诚实与精明兼具的商人,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这样才能成为大商。

作为大商,李嘉诚虽然成就斐然,但他依然谦虚、低调、与人为善,放下身段。他经常说:“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如此低调谦虚,如此会做人,他怎么会不成功呢?在中国历史上,魏文侯也有这般低调,才得到了段干木的辅佐,开创了魏国的兴盛历史。

魏文侯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他对待部下或贤人时,从来不摆君王的架子。当魏成子将段干木推荐给他时,他得知段干木的才能出众,平生不为功名利禄所惑,于是决心邀请他来辅佐自己。他亲自带着随从,来到段干木的家门前,而且亲自叩门,但段干木不想出来做官,他翻墙躲避起来。

第二天,魏文侯又来找段干木,他把车子远远地停在村外,步行来到段干木的门前求见。没想到段干木又躲起来了。就这样,整整持续了一个月,魏文侯每天都来求见,最后终于打动了段干木。魏文侯把段干木邀请上车,一同回国都共商国事。在段干木的辅佐下,魏文侯把国家治理得兴隆昌盛。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在做人方面比别人高明。他们不会居功自傲,不会盛气凌人,不会任意摆架子,不会过分地突出自我,蔑视他人。以李嘉诚为例,他为了赢得别人的合作,所做的是想办法赢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是凭借自己的财力迫使别人屈服。这样让他吸引了更多生意上的伙伴,使他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相比之下,小商、中商就没有这么高的做人境界。在他们眼里,金钱财富是最重要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声誉和形象。为了赚更多的钱,可以不顾员工的利益。而有些商人虽然给了员工不错的待遇,但却不尊重员工,对员工呼来喝去。他们认为,只要有钱,人才就会来。却不知,薪水虽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去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上班呢?因为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高薪,还有李嘉诚的个人魅力,以及卓越的领导才华。李嘉诚认为,如果把员工当成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是一种失败的领导方式。对企业而言,只有让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他们才愿意为公司尽心尽力。因此,企业家要努力给员工营造快乐的工作环境,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出团队的战斗力。

人格的作用是商人成功不可忽视的力量,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人格都是一个人最大的财产。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商人,无形中就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与人相处中,对商人而言,每天都要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言行要得体,行为举止要友善谦和,既不要逞强,也不要显派,举手投足间要有绅士的风范。这对你经商做生意是大有裨益的。

商场如战场,作为一个商人,仅有精明、老练、算计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别人敬佩你,为你折服,你才是最大的赢家。为此,你应该厚道做人,诚信经商,与人为善,如此方能赢得信赖、理解和支持,从而财路广开。

3.有些生意,利润再高也不能做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时代,很多人认为如果讲道德,就不要涉足尔虞我诈的商场。为此,人们还特意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商人中的险恶,叫:“无商不奸。”但是在李嘉诚看来,商人应该有自己的经商之道,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曾有媒体记者问李嘉诚:“商人只有赚钱才是道德吗?或者说,你认为商人的道德应该是怎样的?”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商人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赚钱。我觉得人不应该唯利是图,应该有商人的道德,因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最重要的道德是兑现承诺,也就是商誉和信用。”

在李嘉诚的价值观里,追逐财富、期盼发家是人之常情,对个人而言,追求金钱也是自身发展、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作为商人,赚钱要走正常的门道,而不能唯利是图,以身涉险。

李嘉诚在巴拿马投资时,拥有集装箱码头、飞机场、旅馆、高尔夫球场以及各种建筑,是当地最大的海外投资商。巴拿马政府为了对李嘉诚为其国家所做的贡献表达谢意,特别拿出了可以赚大钱的赌场牌照,作为酬谢礼物。要知道,开赌场一直是很多商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李嘉诚却说:“旅馆的客人要到哪儿我不管,但我的旅馆里绝对不开设赌场!”

面对送上门的钱财,李嘉诚拒绝了,他告诉巴拿马政府官员:“我对自己有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一般的商人往往会把利润算到每一厘每一毫,但他们只能称得上是小精明,而李嘉诚却不为眼前利益所诱惑,看到的是长远的大利,这才是经商大智慧。

在李嘉诚眼里,黄、赌、毒这些都是不义之财,即便再多也是祸害,而不是福气,所以,李嘉诚经常用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中的一句话来教导部属:“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意思是,取不义之财的人,就像饿了吃发霉变质的肉充饥、喝毒酒解渴一样,还没吃饱喝足,死亡就将来临。

作为商人,赚钱无疑是最大的目标,但真正行得远,做得大的商人却始终坚守“仁、义、利”的经商哲学。有一段话是这么描述有成就者的:“见到有利可图,也不忘乎所以,把道义良心丢在一边,做到这点,就可称为人杰。”由此可见,李嘉诚真乃“人杰”,这也是他的生意持续5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所在。

诚如李嘉诚所言:“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我都做。”有些生意,就算利润再高也不能做。比如,黄、赌、毒等。一般来说,以下几种生意最好不要做:货物来路不明的生意不要做,违反法律的生意不要做,违反社会道德的生意不能做,损人利己的生意不要做,坑蒙拐骗、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不要做。李嘉诚告诫人们,不要想着不劳而获,不要想着短期暴富,因为天下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诚信经商,踏实苦干,这样才有希望成就一番事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包含了两种含义:一种是有形之道,一种是无形之道。所谓有形之道,指的是法律、规范;所谓无形之道,指的是道德和良知。有些人认为,只要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生意,就可以去做,这是合乎“道”的行为。其实他们忘了,除了要符合有形之道外,还应符合无形之道,即在经商赚钱的同时,要兼顾社会责任、道德良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首先应该本着诚信的道德原则。没有诚信,固然能小骗得手,却无法长久地发展。其次,还应懂得散财。因为财富取之于社会,也应该回报社会,尽一份责任和贡献,这是企业家自我形象宣传的重要方式。再者,求财时要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不要被钱财迷惑,失去了分辨是非的双眼。如果一个商人能做到这几点,那么他就称得上是君子商、儒商,李嘉诚无疑是这种商人的典范。

4.绝不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说天下的君子都爱财,二是提醒君子们:爱财要取之有道,即用正当的方式赚钱,而不能为了获得金钱不择手段。尽管这句话是在两千多年前说出来的,但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对当代人充满警醒意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些人为了金钱不惜违背良心,背弃道义,不顾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无商不奸”的商人,更是一切向“钱”看,不顾他人如何评判。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经商真的有必要不择手段、丧尽天良吗?

作为天下熙熙攘攘追逐利益的商人中的一员,李嘉诚经商自然也是为了获得利益,但他却恪守一条“铁律”——义在财先,他说:“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也不做。”李嘉诚这种为商的姿态是值得敬佩的,他一生致力于“做大蛋糕”,而不是“多分蛋糕”,通过其人格魅力和个人努力,赚的是干净钱,而不是昧着良心坑蒙拐骗、违背社会道德赚取“黑心钱”。

李嘉诚曾经说过:“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他认为,经商者应该是有利可图,但并非唯利是图,因为公众只尊重那些用正当合法手段诚实经商的商人,而鄙视那些用不公正、不光彩的手段积聚财富的商人。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到头来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李嘉诚在一次演讲中,讲到“奉献的艺术”。在演讲中,李嘉诚提到几千年来,从政治家到学者,都用贬义词来评价商人,说商人是唯利是图的人。可是,李嘉诚庄严地表示:“我的金钱,我赚的每一毛钱都可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不白赚来的钱。”

在几十年的经商生涯中个,李嘉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从1950年开设塑胶厂开始,到后来成为“塑胶花大王”,再到20世纪60年代末投资地产,成为地产界的大亨,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收购了英资和黄,进军货柜码头,之后又进入了电子行业……一路走来,李嘉诚积累了巨额财富。

不过,让李嘉诚更为欣慰的是,他还拥有一笔“在资产负债表之中看不到但价值无限的资产”,那就是他个人以及企业的良好信誉。

在香港那个复杂的竞争环境中,通过不正当手段发家致富的商人不少。真正像李嘉诚这样,完完全全清清白白赚钱的商人,真算得上是商界的楷模。

李嘉诚认为,经商之道,在于公平竞争,在于正道经营,在于诚信经营,唯有恪守商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卖干净货、赚良心钱,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大赢家。双爱集团的创始人陆宗琴就是这样的商人。

2000年,陆宗琴为了筹建帕源化工厂,倾其所有征地250亩。当时有人主动提出与她合作一个年收益超过千万的大项目,但是这个项目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陆宗琴守住了经商的底线,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她说:“做人应该有良知,做企业应该有道德底线。”后来她把投资方向锁定在没有污染、高附加值的自主创新项目上。然而,经过整整两年的技术攻关,依然没有取得成功,最终损失了400多万元。

对于这次失败,有人说陆宗琴是傻子,放弃千万元的收益不要,硬要损失400万元,两者相比,差额巨大,而陆宗琴却要走弯路,冒风险,最后还失败了。对此,陆宗琴的解释是:“如果污染了环境,影响当代还要害了后代,我将终身悔恨。”

尽管帕源化工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让双爱集团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但是陆宗琴依然咬牙坚持下来了。她说,即使不为赚钱,也要为追随自己多年的员工想一想。幸运的是,上天是公平的,勤奋的陆宗琴找到了北京一家科研院,又花了两年时间,开发了世界上只有三家企业能够生产的化妆品中间体,产品问世之后,就受到了美国、德国知名用户的青睐。

人活着不能只为了赚钱,身为商人,即便你是以赚钱为目的,即便你要养活手下的员工,即便你有千百万个理由,都不足以支撑你不择手段地赚钱的心理。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在不择手段赚钱之后,被人戳着脊梁骨怒骂“无德”,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在不择手段赚钱之后,被合作伙伴诉诸法庭,对簿公堂,闹得不欢而散。

所以,请不要带着罪恶的想法去经商,不欺骗他人,不占他人便宜,对他人厚道一点,你会得到别人更好的对待。就像李嘉诚那样赚干净钱,坦坦荡荡做人,实实在在经商,在赚钱的同时,赢得美名,何乐而不为呢?

5.生意人必须学会维护自己的名声

金钱可以买来很多物质享受,但是买不来好名声;财富虽然使人生活富足、显贵,但却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李嘉诚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做生意要从做人开始,而做人的重点就是为自己树立金字招牌,维护自己的好名声。当你拥有好名声时,你就会被人信任,生意也会随之而来。

李嘉诚就是这么做的,他在成功的过程中,把遵守诺言、与人为善等视为人生格言,目的就是给自己打造一个好名声。在与人合作中,他总是悉心照顾别人的利益,他说:“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做人上的成功,让他在生意上财源广进。

在生意场上,李嘉诚的成功得益于他重视个人修养,这既表现为保持良好的名声,也表现为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和每个人融洽相处。他认为,在做人方面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就容易赢得合作,从而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反之,如果四面树敌,整天担心遭人暗算,生意做得再大,也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在与人交往上,李嘉诚非常重视谦和待人。自古以来,就有“和气生财”的说法,大家关系好了,才有合作与共事的可能。所谓“和”,指的就是与人为善,相互帮衬。如果你这样对待别人,你自然可以树立好名声。在这点上,红顶商人胡雪岩与李嘉诚的做法是相似的,他们都重视先给别人留下好名声,然后再通过好名声来做生意、赚大钱。

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有“胡大善人”的美名,成就他这一美名的是因为他创办了“典当行”和“胡庆余堂”。为什么创办了典当行和胡庆余堂之后,胡雪岩就赢得了美名呢?这是因为他对待穷困人十分仁慈,他甚至可以不赚钱,无偿地帮助别人。在众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慈善家、大善人。

然而,没有人比胡雪岩更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贫困的慈善家、大善人,也没有不赚钱的典当行和不赚钱的药铺。不管是做什么生意,开典当行也行,开药铺也罢,都不过是一种生意。一个好的名声对做生意来说,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胡雪岩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他才会那么重视维护自己的名声。他是个商人,并不是道德家,不同的是,他是一个懂得维护自己名声的商人。同治三年(1864年),胡雪岩尝试投资水运,他一次性投资了10万两银子,在浙江(如今的钱塘江)离望江门渡口不远建了一个穿渡码头。码头建好之后,胡雪岩居然对来往的旅人分文不收,免费载他们渡江。但这一做法使胡雪岩的美名流传得更广,很快他的码头就取代了原有渡口的地位。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反之,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名声所带来的好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作为商人,一定要牢记一句话:有一个好的名声,你永远不用担心没有生意做。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你有好的名声,你也不用担心自己贫穷。

自古以来,名利名利,“名”与“利”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名与利是一对时刻相伴的孪生兄弟,它们不曾分过家。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名利这个词,“名”在前,“利”在后,由此可见,是先有了美名,才会有利的。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难想象,为什么胡雪岩那么重视弘扬自己的美名,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李嘉诚那么重视维护自己的名声了。

在维护自己的名声时,李嘉诚有很多种做法。比如,当社会需要他时,他会义不容辞地站出来,通过捐款来表达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在与人合作中,他总是照顾别人的利益,甚至还会特意让利于人,因此,与李嘉诚合作的人从来不担心吃亏上当,大家都信任他;对待客户、下属时,他重视与之建立融洽的关系,结下良好的人缘。

哪怕是对待陌生人,李嘉诚也会充满慈悲和友善,不摆富商的架子,更不会居高临下,看不起别人。这些谦和的做人姿态,让他十分受人欢迎。当他的人际关系融通了,什么都顺利了,生意自然也就红红火火。这就是维护好名声带来的好处。

6.成功没有定式,但一定要有原则

经商50多年的李嘉诚,对做生意、当老板有很深切的体悟。面对生意场上错综复杂的关系,他能经受住激烈市场竞争的考验。那么,他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呢?对此,李嘉诚是这么回答的:“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的确,每个人眼中的成功都是不一样的,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但是这种看法,并不能称之为“成功的定式”,最多只能说是成功的原则。李嘉诚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生意经,他说:“正正当当做一个商人是不容易的,因为竞争越来越大。如果个人没有原则,从一个不正当的途径去发展,有的时候你可以侥幸赚一笔大钱,但是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同时后患无穷。”

李嘉诚成长的年代,香港生活艰苦,那个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有求学的机会,贫穷就像一种无期徒刑。但贫穷不一定是缺少金钱,而是对希望及机遇没有憧憬,很多人害怕一辈子无法冲出这种弱势的局限。李嘉诚也理解这些恐惧,但是出路在哪里呢?

那时候,每个晚上他都会思考人生的出路,14岁时李嘉诚已经要照顾一家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可依靠的人脉,他很怀疑只凭刻苦耐劳和一股毅力,是否能够度过难关。他经常问自己:“是不是一家人的命运是注定的?”

后来,李嘉诚发现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重要的是,要把能掌控的因素区分出来。如果成功是自己的目标,那么驾驭一些自己能力内可控制的事情,就是扭转逆境的关键。他认清了贫穷的枷锁——疾病、愚昧、依赖和惰性,并找到了摆脱这些枷锁的方法。

李嘉诚认为,成功虽然没有定式,但是也有一些内在的可以遵循的原则,比如人无信不立、因地制宜、脚踏实地等。这些原则是李嘉诚在经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必须坚持,不能抛弃的。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有些人能抓住更好的商业机会,赚很多钱,而有些人只能忙碌地维持生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关键就是因为人们在奋斗的过程中没有坚持好大的原则问题。

那么,李嘉诚成功过程中,坚持了哪些原则呢?总结出来,大概有这样一些原则:个人的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处事原则,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独特的做人做事的原则,懂得照顾别人的利益等,这些无疑增加了李嘉诚在商业上建功立业的成功机会。

事实上,不论是经商、做生意,还是做别的事情,要想成功,都需要坚持一些共同的原则。比如,勤奋和坚持。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莎士比亚也说过类似的话:“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的石头堆砌而成的。”也许你在某些方面很有天赋,那是上天对你的青睐,但如果你没有勤奋的练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你的“天赋”就可能成为你的“天敌”。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古希腊开始,很多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就开始断言:让人在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1609 344米)的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为了突破这个目标,有些人曾让狮子追赶自己以练习奔跑,有些人曾喝过老虎的奶,以提高身体素质,但都没有突破这个目标。于是,人们搬出“科学道理”,比如,人类的骨骼结构的问题、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太大等,都成了人类不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路程的理由。

然而,到了1954年5月,一个名叫罗杰·班尼斯特的年轻人突破了人类体能和心理上的极限,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历史性的成绩是3分59秒4,这被认为是20世纪田径运动的重大成就之一。

曾经被认为是一项无法超越的目标,在被班尼斯特打破之后,至今已有两千多人跨越了4分钟的门槛,目前的世界纪录比4分钟整整缩短了16秒。那么,当年班尼斯特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其实,班尼斯特没有什么秘诀,他只不过花在训练上的时间比较多。1954年初,他甚至连午餐的时间都在训练,他在一名澳大利亚教练的帮助下,在英国田径运动员克里斯·布拉舍和克里斯·查塔韦的陪练下,最终成功跨越了4分钟1英里的门槛。

班尼斯特的故事告诉人们,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如果非要有,那么只有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勤奋和坚持,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勤奋是最好的捷径,坚持是最好的窍门。很多时候,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真正的障碍不是客观上的,而是主观意识上的,那种障碍不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爱迪生说过:“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也许你有好的想法,也许你一开始找不到出路,就像李嘉诚当年那样迷茫,不过,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在勤奋中,你会渐渐看清人生的方向,最后,你的人生将会发生巨变。

7.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

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这句话放到经商上来,就是“人气决定财气”,“人脉决定财脉”。在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商业竞争中,如果你有较好的人脉,那么在竞争中,你就会占尽优势。凡是有智慧的商人都重视与人结善缘,通过善待他人来结交朋友,从而让自己在生意场上如虎添翼。李嘉诚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说:“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

在商业帝国扩张的过程中,李嘉诚与汇丰银行这个大财神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嘉诚感激汇丰的支持,汇丰银行也感谢李嘉诚的力助。那么,汇丰银行怎样看中李嘉诚,为何愿意与李嘉诚长期合作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在虎豹别墅这件事(收购虎豹别墅的地皮,在上面建造大厦,但因游客批评大厦与整个别墅风格不一致,李嘉诚停止了在这个地方大兴土木,尽量保留别墅的原貌)上,李嘉诚的表现深得汇丰高层的认可和赞许。后来汇丰银行在发展华人新兴的出租业务时,将李嘉诚定为合作商。

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李嘉诚成功收购了和黄,之后,李嘉诚又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汇丰银行通过参股来支持扩张中的李嘉诚财团,最为引人瞩目的事件是1988年,汇丰银行投向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国际货柜投资达6.25亿港元,获得5%的股权。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汇丰银行对李嘉诚更加有信心,再次表示会长线投资其旗下的卫星电视等项目。

汇丰银行之所以如此支持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扩张,与汇丰银行董事局主席沈弼有很大的关系。他与李嘉诚私交甚好,他十分欣赏李嘉诚的精明能干,正派诚实。他也注意到,李嘉诚是中国政府所信赖的爱国者,可以在汇丰银行与中国政府沟通方面,起着某种特殊的作用。纵观汇丰银行与李嘉诚的合作,从李嘉诚商业帝国的迅速扩张上,我们可以发现,汇丰银行当事者当年的决定是多么高瞻远瞩。

李嘉诚认为,在生意场上,如果你去找生意做,这是比较难的。如果生意跑来找你,那就容易做了。怎样才能让生意来找你呢?答案是靠朋友。怎样结交朋友呢?李嘉诚的观点是: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

有时候,李嘉诚为了结交朋友,宁愿付出巨额金钱。在他看来,做生意只要有门道就可以赚到,而友谊却很难用金钱来购买。因此,如果能通过付出金钱赢得朋友,他甘愿这么去做。常言道:“同行是冤家。”但李嘉诚却不这么认为,他从来不会因为赚大钱而忽略了与同行的交情,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对手,他也不会仇恨对方。

20世纪80年代,包玉刚见九龙仓股票发展势头迅猛,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他决定吃掉这块“肥肉”。然而,李嘉诚早已动手了,他一举夺得20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不久之后,九龙仓的股价从10港元每股上涨到40港元。原本李嘉诚可以大赚一笔,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主动以每股36元港币的价格把这些股票全部转让给包玉刚。

对于李嘉诚的这一做法,其下属、朋友都十分不解,因为把到嘴的肥肉送给别人,这是非常傻的表现,但是李嘉诚有自己的观点:“做生意是为了赚大钱,只要有门道就可以赚到,而友谊却很难用金钱来购买啊!”很明显,李嘉诚通过让利行为,想与包玉刚交朋友,这一行为既表现了他的豁达胸襟,又凸显了他的商业智慧,更表现了他对结交人脉多么重视。后来,包玉刚与李嘉诚成了好朋友,他们合作起来,有钱一起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同行能够保持良好的友谊,能够有钱一起赚,那么生意将会越做越大,越做越长久。反之,如果同行之间互相争斗,互相压榨,互相排挤,只会闹得两败俱伤。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嘉诚的做法是非常有远见的,充分彰显了他的博大胸怀。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为了达到“有钱大家赚”的和谐境界,英明的商人应该学会放下身段,与对手握手言和。这才是经商的大智慧。那么,具体而言,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学会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有智慧的商人往往宁愿失去利益,而不愿意失去良好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结交一个冤家,等于一辈子堵住了自己的财路,而包容一个对手,往往等于多交一个朋友。所以,如果你想化敌为友,不妨学会以德报怨,如果你想赢得客户的支持,同样需要以德报怨。这样你才能赢得人心,吸纳财气。

其次,理智地对待竞争,不要仇恨别人。

经商是为了求利,求利就会有竞争。作为一个生意人,你在生意场上肯定会碰到敌手。面对敌手,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呢?也许很多人会仇视、排挤对方,但真正聪明的商人,往往不会仇视对方,他会把竞争看得很平常,在制定竞争策略时,不会受到主观上仇恨情绪的影响,更不会采用报复的手段,背后使诈。相反,他们有一种平和的心态,遇到竞争时,他们会想办法与敌手合作;遇到矛盾时,他们会想办法与对手求和。对于误解,他会用宽容的姿态去化解。总之,他们会在别人心目中留下心胸宽广的印象,这样可以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NbmDGsq/7XUPrgzM9tiMacAg1IZsJoTCw5sYMz5S+sbm5jmS2YIa4rWYBSj30K2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