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或者真正的决定时,就是机遇来到你身边了,在此时需要你做的就是立即行动起来!如果你习惯性反复思考犹豫不决,它终将失去最终的光彩,将“立即行动”融入个人价值中,就是朝理想迈进了一大步。
如果说上一篇文章是在呼吁大家把意识层面的东西落实到行动中来,强调从“想”到“动”的转变,那么这篇文章则强调行动的速度。机遇难求更难以把握,所以有些时候当你能够立即行动时就不要犹豫,立即去做你想做的事。
一天,6岁的小明外出玩耍,发现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决定带回家喂养。走到家门口,他忽然想起还没有征得妈妈同意,便把小麻雀放在门后,进屋请求妈妈。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答应了。但是,当小明兴奋地跑到门后,却发现小麻雀已经不见了,看到的是一只意犹未尽的黑猫……
身在职场中的我们,不管在什么领域里工作,当老板给了你某项工作后,你必须抓住工作的实质,立即行动起来。一旦进入行动状态后,人们就来不及多想,只有背水一战,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反而容易成功。
有一位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在探寻成功人士成功做事的经验,他发现在这样两种情况下成功率最高:一种是在严格而缜密的逻辑思维引导下艰苦工作;另一种是在突发、热烈的灵感激励下立即行动。
当可能改变命运的灵感在世俗生活中闪现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将它窒息,而后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随着惯性做着通常做的事情。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在的冲动是人类潜意识通向客观世界的直达快车。
威廉?詹姆斯说:“灵感的每一次闪烁和启示,都让它像气体一样溜掉而毫无踪迹,这比丧失机遇还要糟糕,因为它在无形中阻断了激情喷发的正常渠道。如此一来,人类将无法聚起一股坚定而快速应变的力量以对付生活的突变。”
有一次,沃尔特?B?皮特金在好莱坞时,一位年轻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住了,这一方案显然值得考虑,不过他们可以从容考虑,然后讨论,最后再决定如何去做。但是,当其他人正在思考这个方案时,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电话并立即开始向华尔街拍电报,电文热烈地陈述了这个方案。当然,拍这么长的电报所费不菲,但它转达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料的是,就因为这个电文,一千万美元的电影投资立项顺利的拍板签约了。假如他们拖延行动,这方案极可能就在他们小心翼翼的漫谈与讨论中自动流产——至少会失去它最初的光泽。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诸行动了。在他一生中,他培养了灵感,并且信赖它,将它当成他最可靠的心理顾问。
很多人惊叹他办事如此简明,然而事实是,他之所以办事简明,就是因为他在长期训练中养成了“马上行动”的习惯。
马上去做(Just Do It!)和亲自去做(Do It Yourself)是现代成功人士的做事理念,任何规划和蓝图都不能保证你成功,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根据实际需要经过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任何规划都有缺陷,规划的东西始终存在于意识层面,与实际总是有距离的,规划可以在执行中修改,但关键还是要马上行动起来。根据你的目标马上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日梦。
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做到“立即行动”很不容易,因为这样难免发生失误。但倘若你坚持,最终会发现,“立即行动”的工作态度会融入你,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当你养成“立即行动”的工作习惯时,你其实已经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秘诀。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就朝自己的成功目标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犯了一项错误,这个世界将会原谅你,但如果你未做任何行动,这个世界将不会原谅你;如果你已作了一个真正的决定,就要马上行动。你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写下开头的几个步骤:哪三件事是你现在马上可以进行,并且对你的新决定有帮助的?你可以打电话给谁?你可以做什么承诺?你可以写一封什么样的信?你可以做多大程度上的创新?将你可以立即做的事列成一张表,并马上去执行它们,现在就去做!
如果我们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要立即行动,因为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懒惰而一事无成,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啊!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废品,一百次的胡思乱想抵不上一次的行动。
所以,让自己成为那7%的群体里的人,追逐成功和梦想,立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