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孟子
孟子

前言

关于《孟子》一书写作的时间,最早见于《史记·孟荀列传》,文曰:孟子和“万章之徒序《诗》、,述仲尼之志,作《孟子》七篇。”这应是孟子晚年的事情。孟子晚年仕齐,因劝谏齐宣王伐燕事不被听从而辞职。这时孟子感到失望,同时也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主张又不能实现,于是归隐乡里,不再出游,从事著书。

司马迁只是说“作《孟子》七篇”,但东汉应劭在其所作《风俗通·穷通篇》中却说: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孟子》十一篇”。关于“《孟子》十一篇”,东汉赵岐在其所作《孟子章句》中说“又存《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枉也。”赵岐因为外书是伪造而不予作注,以后读《孟子》的人,也不去读它,这样,就逐渐亡佚了。

孟子生前名气并不很大,到汉朝人们也是把《孟子》看作子书的,如《汉书·艺文志》就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但也应看到孟子及《孟子》一书在汉朝逐渐得到重视,如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就曾说:“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又说:“《论语》者,五经之錧硏,六艺之喉衿也。《孟子》之书则而象之。”把《孟子》和《论语》相比,可见《孟子》在赵岐心目中的地位。

先秦诸子所作,如《墨子》、《庄子·内篇》、《荀子》都每篇各有主旨,篇名也与主旨相应,而《孟子》各章都没有逻辑联系,只是积章而成篇,篇名只是撮取第一句的几个字,无关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相同,而不同于《墨子》、《庄子》、《荀子》,赵岐所谓《孟子》拟《论语》而作,从表面看即就此而言。

从内容看,《论语》既是“五经之錧硏,六艺之喉衿”,而《孟子》是“拟圣而作”,那《孟子》也就成为经书之传记了。对此,东汉人王充在其所作《论衡·对作篇》说得更为明确,文曰:“杨墨之学不乱传义,则《孟子》之传不造。”而《汉书·刘向传》、《后汉书·梁冀传》、《说文解字》等书或书传中,所引《孟子》的话都称之为“传曰”。又汉文帝曾对《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各置博士,名曰“传记博士”。可见在汉朝把《孟子》视为经书之传记,将《孟子》与《论语》并提是很普遍的。

唐代颁行《五经正义》,《孟子》不列入其中。到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毋昭裔楷书《论语》、《孟子》、《仪礼》、《周礼》、《礼记》、《左传》、《谷梁》、《公羊》、、《诗》、《易》十一经刻石。入宋以后,太宗又加以翻刻,这样,《孟子》就被列为经书了。到南宋时,朱熹从《礼记》中取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从此,《孟子》一书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明清两代,在科举考试中规定八股文题目从《四书》中选取,并要求“代圣人立言”,于是,《孟子》就成为读书人必读和熟读的书了。

《孟子》自问世以来,注释很多,其中著名的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和清焦循《孟子正义》等。赵岐为东汉经学家,字邠卿,初名嘉,字台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任并州刺史,因党锢被免职,后任议郎、太常等职,撰有《孟子章句》,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是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所著《孟子集注》为其经学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之一。焦循,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家传《易学》,但对《孟子》也有研究,著有《孟子正义》,该书以东汉赵岐注为主,搜集清代学者考订训释的成果,汇编而成,是清代《孟子》注解中最详备的一种。

除上述外,研究《孟子》的主要著作还有《孟子正义疏证》、《孟子音义》、《孟子外书》等。《孟子正义疏证》,清戴震著,共三卷,内容从考据训诂阐发“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权”等哲学范畴的根本意义,以反对“宋以来儒书之言”为主,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孟子音义》,宋孙奭撰,二卷,内容补充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缺少《孟子》的不足,可以据校今本东汉赵岐注的失误。《孟子外书》,相传《孟子》七篇之外,另有《外书》四篇,后亡佚,今本系明人伪造。

《孟子》一书因广为流传,字句早已清楚可诵,所以此次整理出版,原文依据通常流行本,从简化字时也做到审慎考虑,如《公孙丑下》中的“蚳”一词,查证有关字典,与“蛙”同,因写作“蚳蛙”。断句主要依据作者自己的判断,个别地方参考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如《尽心下》中有“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一句,对其中“间介”的理解是断句的关键。孔广森《经学卮言》:“间介,盖隔绝之意。径,路也。蹊,足迹也。”参考此,即将该句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注释方面,在自己判断的基础上,主要参考吸收了东汉赵岐注、宋朱熹注和清焦循注,及一些有关文献,力求简洁达意。译文方面,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文字的通顺和典雅。本书还在每篇之首加有题解,以便读者对该篇先有个大致的了解。书后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思想史研究室研究员梁涛先生所撰之“孟子行年表”、“《孟子》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孟子》重要研究著述”,以方便读者使用。疏漏之处,祈望方家指正。

译注者

2008年4月 QxTW3EBa8q10GipibSiLHrHOSZqWHuW6idwGIgKjn+iE35/c3G5pwkx0vPuDcp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