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 居里夫人
刘万毅;王伟 |
本书由山西出版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伯恩纳德·诺贝尔生于1833年,逝于1896年。
这位世界著名的瑞典化学家、发明家、实业家、黄色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奖的设立者,生在一个富有特色的时代,有着与众不同的家世。这两个时间与空间的环境,为阿尔弗雷德的生活与事业打上了深深的印迹。
19世纪30年代初,在欧洲正是新工业兴起,革命风云变幻的时候。一方面,新工业的兴起,蒸汽机的普及,铁路的诞生,纺织工业的发展,呼唤着科学去解决现实生产中的一个个问题;另一方面,为加快资本积累与积聚的步伐,资产阶级向封建的专制统治进行了猛烈的攻击。1830年7月爆发的资产阶级巴黎革命,就是这种斗争的一幕。它像风暴一样震撼、冲击着整个欧洲,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地处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的瑞典,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一向平静的斯德哥尔摩也发生了政治动乱。这个当时仅有8万多人口的滨海城市,不少工厂倒闭,商业萧条,资金匮乏,加上全国性的农业歉收和可怕的霍乱病,这一切在人们心中布下了忧虑的阴影。不少人为了谋生,开始背井离乡,流亡国外。正在这时候,阿尔弗雷德来到了这个世界,走进了斯德哥尔摩一个机械师、建筑师兼建筑承包商的家庭,开始了他的艰难而又辉煌的人生。可以说,这个时代的特点,给阿尔弗雷德的童年带来了说不尽的苦难,既为他的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掺杂了不少的艰难、挫折和复杂的牵扯。
阿尔弗雷德有着令人钦慕的家世。上溯到几代前他的先人,有一半是资产者,有一半是农民。家族中虽然没有出现过声威显赫的达官显贵,却也有着令人羡慕的荣耀与平静。先人们都有自己的事业、良好的家教,而且富有智慧。阿尔弗雷德同他的父亲一样,对家谱不感兴趣。他重视自己的奋斗,不愿站在先人们的荫庇下、躺在先人们的名望上生活,虽然他的先人中不乏流传于世的人物,奥洛夫·鲁德伯克(1630—1702)——阿尔弗雷德的曾外祖父——就是其中的一个。
奥洛夫·鲁德伯克是位杰出的瑞典科学家。他曾改革了瑞典著名的乌普萨拉大学,并担任过校长。他具有艺术方面的天赋,通晓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化学、植物、动物、解剖学、建筑、炮兵科学及烟火制造术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大学教过这些课程。这位博学多才、被他的后人引为自豪的科学家,在23岁(1653年)时,发现了淋巴腺及其功能,补充了英国著名医学家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这使他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在1679年至1702年,他出版了巨部历史考古学著作《大西洋》,这使他成了世界知名人士。阿尔弗雷德一生热爱科学,尤爱化学,醉心于发明创造,他的血里流淌着与这位先人一样的天赋。
阿尔弗雷德的曾祖父奥洛夫·珀森·诺贝利叶斯(1706—1760),就是奥洛夫·鲁德伯克女儿的小儿子。奥洛夫·珀森·诺贝利叶斯继承了外祖父奥洛夫的艺术天赋,擅长绘画,是位很有成果、很有名气的纤细画家。他的儿子,即阿尔弗雷德的祖父老伊曼纽尔·诺贝利叶斯(1757—1839),是位外科医生,曾在军队当过军医,在家乡耶夫勒当过地区卫生官。他在军队服役时,将他的姓改为了诺贝尔。阿尔弗雷德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他的大儿子。在阿尔弗雷德的家庭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父亲和母亲卡罗莱娜。
伊曼纽尔·诺贝尔(1801—1872)继承了先人们的天才禀赋,是位很有特点的人。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概括他: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富于想象,勤于思考,雄心勃勃;身材魁梧,体格强健,脾气暴躁;有着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异乎寻常的精力。他没有进过正规学校,是自学成才。14岁那年,他就去当了水手,随远洋帆船出海在外闯荡,曾到过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和远东。他在一次海难中险些被淹死,脱险后,结束了三年充满风险的生活,于1818年回到故乡。
伊曼纽尔天资聪颖,对机械、建筑与化工颇感兴趣,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凭着直觉、观察和亲身实践,就显露出了这方面的特殊才能。就在他回到家乡不久,国王查理四世和他的随从要路过他的家乡耶夫勒,那时他正在当地接受建筑方面的学徒训练。为了迎接国王,伊曼纽尔凭着在埃及接触到的建筑知识,以及他对到巴黎看过且曾令其激动不已的凯旋门的记忆,就依样造了一座,向国王表示致敬。这座在短时间内仓促而成的建筑令国王及随从感到惊喜,伊曼纽尔也因这一才能的展现,受到了瑞典两位杰出建筑师的关心,他们资助他进了斯德哥尔摩建筑学院建筑系学习。
这座学校是座专为成年人深造而设立的夜校。伊曼纽尔在这里一边学习一边设计,他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天赋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他善于钻研,领悟得快,学习成绩优异,年年都获得了学院的奖学金。同时,他所设计的活动木屋和螺旋形楼梯模型,也因新颖别致、富有创见获了奖。学习期间,他还兼任了这座学院机械系的设计员和助教。后来,他又转入了工程学院学习,这也是座夜校。在这座学院学习期间,他又因亚麻精整机的设计而获得了年度奖。这两座学院虽然都属于帮助成人深造的夜校,但几年的学习,却使伊曼纽尔受到了良好的专业训练,为他以后走上发明创造之路打下了基础。1828年,他发明的“诺贝尔机械运动”(一种机械转换器)获得了专利,从此,他作为一名发明家开始显露头角。
伊曼纽尔的一生,是勤劳而充满奋斗精神的一生。一生中,他完成了为数众多的发明。在侨居俄国期间,他曾发明了室内用的暖气设备,设计制造过地雷、水雷和舵船用的大马力蒸气引擎,因此而获得了沙俄皇帝尼古拉一世授予的帝国金质奖章。回国后,又因研究硝化甘油的引爆,与阿尔弗雷德一起荣获了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金质奖章。这是瑞典政府对于在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的最高奖赏。
然而,在成功与荣誉的背后,伊曼纽尔所走过的路却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作为一名机械师、建筑师和实业者,他曾于1833年和1859年两次遭到破产,尤其是第二次破产,使他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与艰难之中。他感慨地说,这次损失使他“仅存的微弱的生机都毁灭了”。可以想见,伊曼纽尔当时的心情该有多么的悲凉。这时的伊曼纽尔已年近六十,在俄国苦心经营20余年的事业毁于一旦,一贫如洗,不得不拖着疲惫多病的身体,在妻子的陪同下,带着小儿子埃米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斯德哥尔摩。受到了这样的打击,对一个老年人来讲,似乎事业已走到了尽头,不可能东山再起了。然而对于坚强而充满不屈不挠精神的伊曼纽尔来讲,却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他又从跌倒的地上重新站了起来,重整旗鼓,全心投入了引爆硝化甘油的研究。这对于正处在科学入口处的阿尔弗雷德和刚遭破产之危的全家来讲,无疑都是个巨大的鼓舞。当年,阿尔弗雷德正是接到了他的信,才从俄国返回了斯德哥尔摩,加快了他对引爆硝化甘油炸药的研究的。
作为一名发明家,伊曼纽尔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打击。他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全家人都跟着冒着极大危险,但却没有得到当局和时人的理解,嘲骂、讽刺、责难、侮辱接踵而来。1837年,他为了提高黑火药的爆炸威力,研究了一种新配方,试爆成功却遭到了邻居的围攻和当局的禁止;他试验成功了地雷与水雷,瑞典军方却不买他的账;如此等等。而对他打击最重的一次是在1864年9月,在试验生产硝化甘油中,一次意外的大爆炸摧毁了他们父子刚刚建立起来的硝化甘油生产车间,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他的小儿子——刚刚进入大学读书的埃米尔。这场灾难,震动了全城,在各国引起了恐惧与惊慌,也给他们的家庭与事业带来了一连串的麻烦。他险些入狱,当局的粗暴干涉,强大的舆论压力,失去亲子的悲痛,使伊曼纽尔受到了有生以来最严重的打击。他心力交瘁,积郁成疾,由此而得了中风倒下了。此后,他在病榻上度过了八载的有生之年。然而,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使伊曼纽尔意志消沉。这位意志坚强的人,在科学研究与发明的道路上,并没有罢手停步。他的身体不能动,但头脑仍然清醒,智慧的火花并没有熄灭,精力似乎也没有减弱。在病榻上,他继续完成了几项富有远见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异想天开但很有合理成分的设想。他将这些设计与设想绘成了精美的插图,汇集在他的三部著作和一本小册子里。这三部著作是:《我国道路的经济防御(地雷)》《群岛的经济防御(水雷)》《对本国国防的建议》(1871年元旦给瑞典人民的献礼)。
这三部著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它们“包含着一种在现在和未来,保卫我们亲爱的祖国免受强敌蹂躏的思想与办法,而这种办法又不需要代价高昂的防御工事和人力物力的巨大牺牲”。
那本小册子,是针对瑞典当时由于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贫困,向北美移民多达全国人口三分之一的状况而写的。瑞典是欧洲的大国之一,面积与法国相近,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面积占了全国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伊曼纽尔根据本国林业资源丰富这一特点,提出了将锯木厂的木屑和废木材压制成胶合板的设想,以创设一种新的工业,解决全国的就业问题。他认为,仅此就可以制造出几百种商品,包括从摇篮、家具到房子和工业用品。这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设想,然而,在当时却被世人认为是纯粹的空想。在他逝世后,这些想法逐步变成了现实,尤其是在今天,瑞典已成为世界上出口纤维板最重要的国家之一,而在现实的人们生活中,各种压缩板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现在再来评价,伊曼纽尔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这些想法是多么具有远见之明的伟大创见!它表明了伊曼纽尔丰富的想象力、超凡的精力、积极的进取精神、炽热的爱国热忱和为民着想的赤诚之心。
伊曼纽尔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发明事业,这位正直、善良、严厉,具有永不知疲倦的开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醉心于事业的父亲,于1872年9月3日逝世了。他没有给儿子们留下什么家产,却给儿子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他的开创精神、坚韧不拔的性格、善良正直的人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阿尔弗雷德的一生,受到了他的巨大的影响,接受了他的全部精神财富,而阿尔弗雷德与之相比,虽然身材没有他那样魁梧,体格不如他那样强健,但在聪明与才智上,却又超过了他。
阿尔弗雷德的母亲卡罗莱娜·安德烈特·阿尔塞尔(1803—1889),出生于瑞典南部多山的斯莫兰省的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她身材苗条,勤劳善良。1827年她与伊曼纽尔结婚,婚后与伊曼纽尔在一块度过了几年幸福美满的日子。1833年伊曼纽尔破产,继而又离家侨居俄国,在这5年间,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凭着勤劳与善于理家的本领,在斯德哥尔摩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她把全部的爱献给了丈夫、孩子与家庭。在丈夫处于顺境的时候,她支持、帮助丈夫开拓事业,用自己的才智完善着丈夫的一个个计划;在丈夫处于逆境的时候,她理解丈夫的心情,鼓励丈夫去战胜困难,谋求新的发展。她精力充沛,富于智慧和幽默感,乐观快活,谦虚有礼,这些品格,使她成了沟通父子关系与感情的纽带,在孩子心中树起了崇高的形象。阿尔弗雷德自幼身体不好,她对阿尔弗雷德倾注了全部、伟大的母爱。这是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的阿尔弗雷德能够活下来,并在一生无数次的打击、挫折与孤寂中得到安慰的重要因素。母亲是在品德与情感上对阿尔弗雷德影响最深的人。
阿尔弗雷德与母亲的情感至深,他深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母亲也“深为上天能赐给她这样一个好儿子而感到自豪”。在他父亲逝世后,母亲不肯随着他们,仍独居斯德哥尔摩。于是,他就向两个哥哥建议,每年母亲的生日都要一块儿回来看望母亲,以慰老人家之心。两个哥哥当然表示赞同。自此之后,他除平时经常回来看望母亲之外,每年的圣诞节和母亲的生日这天,都会与哥哥们回到母亲身边。母亲把这一年一度的全家聚会看作是自己晚年最大的荣耀与快乐。望着都已功成名就的孩子们,看着他们承欢膝下,倾听他们诙谐幽默地诉说着思乡之情,她感到了极大的满足。阿尔弗雷德了解母亲,尊敬母亲。在父亲活着的时候,为了使双亲能够生活得舒适,他每年都汇来大量的钱。就在1864年9月那场大爆炸后,父亲得了中风,为了使父亲的身体状况能有好转,母亲的精神能得到安慰,身体能得到恢复,在1865年6月,他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忍痛将自己在挪威的一项专利以现金形式出售,筹集到了一笔钱,叫父母到诺达耶矿泉疗养院去疗养,这使父亲的身体状况得到一定的恢复。父亲逝世之后,阿尔弗雷德依旧每年要汇给母亲一笔巨款,让母亲安享晚年。作为一个百万富翁的母亲,卡罗莱娜依旧过着比较简朴的生活。她将阿尔弗雷德寄来的相当数量的钱都用来接济穷人或捐给慈善事业,对此,阿尔弗雷德非常高兴,他愿意看到母亲在接到他的巨额汇款时高兴得透不过气来,他希望母亲能在接济穷人和资助慈善事业中得到快乐。这充分表明了这对母子一脉相通的助人为乐的善良本性。
卡罗莱娜与伊曼纽尔的结合,被公认是最幸福的婚姻。他们共同生活了45年,度过了互相理解、互相体贴、患难与共的一生。在伊曼纽尔卧床不起的8年里,卡罗莱娜竭尽全力进行照料,尽到了一个一般妻子所不能尽到的责任。一生中,他们共有过8个孩子。第一个和最后的3个孩子都夭折了,活下来的只有4个,即罗伯特、路德维格、阿尔弗雷德和埃米尔,而埃米尔也没有超过21岁。
罗伯特(1829—1896)和路德维格(1831—1888)分别是阿尔弗雷德的大哥与二哥。埃米尔(1843—1864)则是阿尔弗雷德的小弟弟,这是诺贝尔家中唯一上大学的人。他聪明好学,性格沉稳,体格健壮,外表有点像父亲伊曼纽尔。他对父兄们的研究、发明很感兴趣,成了阿尔弗雷德和伊曼纽尔研究黄色炸药的有力帮手。正当青春年华,表现出杰出才干的时候,他死于赫勒内堡那场灾难性的大爆炸。他的英年早逝,给阿尔弗雷德和他的父母及全家,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和沉重的打击。
罗伯特与一位芬兰姑娘结了婚,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芬兰;路德维格与他的表妹明娜·阿尔塞尔结了婚,婚后住在俄国。罗伯特和路德维格自小都很聪明,后来都成了有名的技术家、商人和具有求实精神的创业者。他们在青年时期就与父亲在圣彼得堡创办了“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厂”,之后,罗伯特在芬兰从事商业,路德维格又在俄国开办一家兵器工厂。1873年,他们在高加索的巴库开办了“诺贝尔石油公司”,这家公司有过艰难的创业经过和辉煌的时期,后来成为俄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公司。阿尔弗雷德也是这家公司的一个股东。他们的成功,不仅对俄罗斯帝国的工业化及其国防建设有着巨大的意义,也为诺贝尔家庭赢得世人的尊敬、扩大知名度,增添了影响。当时曾有这样的说法:“除了高效炸药之外,便利的油轮,是世界应该感激诺贝尔家族的一项影响最大的成就。”他们兄弟三人各具特点,用父亲伊曼纽尔的话说:“罗伯特具有从事商业的魄力和能力,路德维格最聪明,而阿尔弗雷德最勤勉。”
阿尔弗雷德与两个哥哥间有着深厚的手足情谊。这两位哥哥都先于阿尔弗雷德去世,给阿尔弗雷德孤独的晚年带来了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