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高梁河宋师新败绩

说起北宋时期的宋辽战争,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什么“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什么《辕门斩子》《四郎探母》《杨门女将》,什么“奸贼潘仁美”“老贼王强”“萧天佐、萧天佑”“萧太后”……小说、评书、戏曲演绎了大量的英雄传奇故事,激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在我们的习惯认识中,抗辽英雄们是好人、是忠臣,屈膝投降的、主张和谈的是坏人、是奸贼,辽国人是侵略者、是大恶人……

但如果冷静客观地面对历史,则抵抗侵略、收复失地的英雄们固然可歌可泣,而两国两族从对立冲突到和平相处,也是一件值得再三深思的大事情。

979年六月,宋太宗率十万大军北征,标志着宋辽战争的正式开始。1004年十二月,宋真宗和辽国缔结“澶渊之盟”,标志着宋辽战争正式结束。这场战争延续了二十五年,宋朝换了太宗、真宗两任皇帝,辽国是景宗耶律贤、萧太后、圣宗耶律隆绪先后执政,核心人物是景宗皇后、圣宗太后萧燕燕。

宋辽的矛盾

在宋辽战争爆发之前,两国其实没有直接的矛盾,间接的矛盾就是北汉问题和幽云十六州问题。

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以后,杀害了原来准备扶持为帝的刘承赟。刘承赟的亲生父亲刘崇,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弟弟,镇守在太原。刘崇与后周郭威结下死仇之后,就在太原称帝,延续后汉王朝,史称“北汉”。因为北汉政权实力太弱,不足以与后周对抗,刘崇就与北方的契丹辽国结盟,建立了“叔侄”关系。说白了,北汉是辽国的附属国,受辽国保护。后周时期,刘崇就与契丹联合出兵,进攻潞州,在高平之战中被柴荣打败。

宋朝建立后,于963年七月,派王全斌进军北汉,夺取了位于现在山西昔阳县的乐平,又攻打辽州(今左权)、石州(今离石)等地。北汉向辽国乞援,但辽国没能及时出兵。964年正月,宋军又进攻辽石二州,辽州刺史投降,北汉再次向辽国告急,辽穆宗派六万骑兵入援,将宋军击退。

968年,宋军大举攻汉,直逼太原,包围了新即位的汉主刘继元,胜利在望。十一月,辽军再次入援,宋军只好撤退,但辽军乘胜追击,劫掠了宋朝的晋州、绛州等地。

969年二月,宋太祖赵匡胤安排曹斌、党进率军进攻太原,自己随后亲征,围攻太原长达三个多月。因为天气炎热多雨,宋军患上破腹病,又听说辽国援军即将到来,宋太祖只好下令撤军。北汉与辽国联军再次追击,宋军损失惨重。

975年,宋军再次进攻北汉,与汉辽联军发生激战。这次战争的准备是相当充足的,但因为赵匡胤的突然去世,大军只好暂时撤回。

这是两国在北汉问题上的矛盾。

幽云十六州属于历史问题。早在后唐末年,石敬瑭为了保全自己并篡位称帝,请求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入援,扶持自己为帝,回报的条件是父子君臣关系,大量岁币和幽云十六州的土地。后晋建立以后,按照盟约,幽云十六州的大片领土就很“合法”地划给了契丹辽国。这十六个州,包括现在的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山西北部各州因为在雁门关外,中原还有险可守,并不觉得问题严重。而河北各州却是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守,契丹以及后来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就可以很方便地长驱直入,进入河北平原,直达黄河岸边,逼近五代和宋朝的都城开封。这是中原各代王朝的君主、官吏、将士、百姓无法容忍的事情。

石敬瑭本人就被这个问题困扰了一生,郁郁而终。到石重贵时代,后晋政权就和契丹翻了脸,爆发了战争。中原将士奋勇作战,两次大败契丹。但因为内部统治的混乱和个别汉奸的投降,耶律德光竟消灭了后晋王朝,入主中原,在开封做了几天中原的皇帝。契丹大军进入中原后,按照传统习惯大肆抢劫人口和财物,谓之“打草谷”,破坏了中原的经济,伤害了中原的人民,严重激化了民族矛盾。虽然耶律德光的契丹大军在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下,匆匆撤回了北方,但民族矛盾却一直在升温,这“一箭之仇”是迟早要报的。

防御契丹入侵的关键,就是夺回幽云十六州这道北方屏障。另外,从统一天下、恢复唐朝旧疆的角度考虑,收复幽云十六州才算是统一事业的真正完成。但对中原王朝和各阶层人民来说,来去如风、凶猛如虎的契丹骑兵,既是可恨的,又是可怕的。要打败它,必须积蓄足够的实力才行。所以,后周时期王朴献《平边策》,提出所谓“先易后难”,就认为契丹很难战胜;宋朝初年赵普提出所谓“先南后北”,也是认为契丹很难战胜。赵匡胤本人还想用“封桩库”的金钱赎买幽云十六州,其根源也是有点“怕”契丹,不敢轻易动手。

到了宋太宗时代,宋朝的国力已经达到一个高峰,和辽国人算总账的时机似乎已经来到了。

消灭北汉

宋太宗赵光义(赵炅)虽然也出身行伍,但文化水平比较高,打仗水平比较差,和哥哥赵匡胤比起来不在一个档次上。但作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还是和文武群臣认真研究了历次进攻北汉的经验和教训,认定了辽国援军是北汉之战成败的关键,所以就精心制订了一套“围城打援”的战争计划。

979年正月,宋太宗派潘美率大军围攻太原,派田仁朗、刘绪负责侦察太原周边壕寨并检查攻城器械;派郭进在位于现在山西忻州的石岭关阻挡辽国的北面援军,派孟玄莆在现在河北镇州一带阻挡辽国的东面援军。又派几位转运使负责各路军马的后勤保障。宋太宗自己,则率一部主力,到镇州阻挡辽国南下或西援,并分兵进攻山西的一些外围州县,牵制这些地区的北汉部队,不许他们增援太原。

这是个近乎完美的军事计划,各路宋军这时的战斗力也相当强大。三月十六日,辽国派耶律沙、敌烈率大军救援北汉,在白马岭与郭进的阻援部队相遇。辽军指挥不当,不等军马到齐就抢先渡河,被郭进迎头痛击,敌烈等五员大将和一万多辽军被杀,余众仓皇逃走。辽国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带着后续部队赶到,万箭齐发才阻挡住宋军的攻势,但救援北汉的行动也告落空。北汉再次派人求援,但使者也被郭进抓住杀掉。辽景宗耶律贤因为辽军在白马岭战败,就不再向北汉派遣援军。宋军要面对的,只剩下负隅顽抗的北汉部队和高大坚固的太原城墙。

宋太宗亲自赶到太原城下,一边组织强攻,一边反复劝降,并再次引汾河水灌太原城。五月六日,汉主刘继元终于支持不住,出城投降,五代时期最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到此就算灭亡了。宋太宗是个比较缺德的人,破城以后,鉴于太原城墙过于坚固,就把城中军民迁出,放火烧城,毁了这个著名的历史名城。而未及迁出的老弱,都被烧死在城中。

高梁河之战

宋太宗进攻北汉的战争是经过精密部署的,但接下来的北征幽州,却是一次很仓促的行动。

也许,在征北汉之前,宋太宗就制订好了秘密计划,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突袭幽州,一举解决幽云十六州问题。而且,从经济角度考虑,组织一次大型战争非常复杂,要花一大笔军费,准备一大批物资。如果平北汉之后,宋军班师、休整,再从容部署、动员,战争的效果也许会好一点儿,但花费就要多几倍。所以,宋太宗在平北汉之后立即征辽,也有他的道理,所谓“搂草打兔子--捎带”,既节约时间,又节约金钱。但可惜的是,宋军在平定北汉之后,已经疲惫不堪,属于《曹刿论战》中说的“再而衰,三而竭”,并非是“一鼓作气”,辽军也不是“兔子”,可以捎带着打。

979年五月六日汉主刘继元投降,二十二日宋军回师河北,二十九日大集于镇州,六月十三日宋太宗就带领着几十万大军向北进发。客观地说,这是宋朝最强盛的时代,宋军的战斗力很值得称道。辽国的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听说宋军北侵,急忙带着大军到沙河(河北易水)迎战,被宋军很轻松地击败。六月二十三日,宋军就打到了幽州城下。和柴荣北征时一样,辽国也有很多防守薄弱的州县纷纷向宋军投降。在宋太宗看来,真是形势一片大好。

这时候的辽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是个多民族的封建化国家,辽军也不再是只会骑马冲锋的游寇,战争技术已经十分丰富。幽州城方圆三十多里,城池十分坚固,由辽国南京留守韩德让率八万辽兵驻守。守城、攻城,原本是中原汉民族擅长的作战技术,但这时候辽国的守城技术也十分成熟了。

辽国的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这时候屯兵于得胜口(今北京昌平西北),为了减轻幽州压力,耶律斜轸把败将耶律奚底的青色军旗插在得胜口,引诱宋军来攻,自己则在后设伏。宋军果然上当,轻兵冒进,败了一场。六月二十五日,宋军调整策略,只留少数兵力和耶律斜轸相持,大军全力围攻幽州。幽州兵力不足,人心浮动,有几支汉人部队竟出城投降。这时候,屯兵于燕山之后的耶律学古率军来援,才稳定了幽州城内的局势。

宋军攻幽州不成,再掉过头去打耶律斜轸,经过激战,耶律斜轸终于败退。宋军又掉转回来围攻幽州,有三百多人一度登上幽州城头,但被坚强的耶律学古击退。宋军从这年正月出征,到此已经打了半年的仗,士气已经十分低落。幽州坚城难下,也让疲惫的宋军十分泄气。

在辽国后方的辽景宗耶律贤,听说了幽州的战事之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辽国君臣对强大的宋朝也深感棘手,决定暂时放弃幽州,避开宋军的锋芒。这时大将耶律休哥站出来说:“请陛下给我一支人马,让我去救援幽州。如果失败,再放弃幽州不迟。”辽景宗也是一位英主,他同意了耶律休哥的请求,同时下令从北汉战场回师的耶律沙率军先行救援。

七月六日,耶律沙的援军赶到幽州城外的高梁河,与宋军发生激战。耶律沙的人马不多,在北汉战场上又打过败仗,也是一支疲惫之军,很快就被宋军击败。这天晚上,耶律休哥的援军已经赶到,为了壮大声势,耶律休哥命令士兵每人举两支火把,像条火龙一样突然出现在高梁河的战场上。宋军在黑暗中辨不清辽国援军有多少人马,不禁心生怯意。耶律休哥趁机和耶律斜轸会合,制订了总攻计划。七月七日,辽军兵分两路,大举进攻疲惫的宋军,幽州城里的耶律学古也率军杀出。宋军腹背受敌,战死一万多人。激战中,宋太宗中箭受伤,连忙向南撤退,一直逃到涿州。刚进了涿州,还没有来得及休息,耶律休哥的大军已经追到,宋太宗的战马跑不动,只好乘一辆驴车,连夜逃出辽国的边境。辽军主将耶律休哥当时也受了伤不能骑马,也是乘着一辆车子指挥追赶,直把宋军赶出边境为止。宋军先前夺取的州县,这时候全被辽军收复。

这次战争,辽国的耶律斜轸、耶律学古、耶律休哥都表现出名将风范,指挥若定,用兵如神。宋军将士在几次大的战斗中也表现得英勇顽强,颇有强军风范。只有宋军的主帅宋太宗赵光义,得陇望蜀、画蛇添足,在没有充分休整和认真策划的情况下就贸然决定北征,要对这次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宋太宗败回开封以后,羞愤难当,把将士们平定北汉的功劳也一笔勾销,久久不肯论功行赏。另外,在围攻太原时,有一晚军营噪动,太宗逃出大营暂时失踪,将士们找不见皇帝,有人就建议推举太祖的长子赵德昭为主。宋太宗回营后,心里就把赵德昭给忌恨上了。这时候,赵德昭找太宗问赏太原战功的事,太宗恶狠狠地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赏吧!”赵德昭心中不忿,回去就自杀了。

满城、雁门之胜

宋太宗从高梁河败回来的路上,脑子忽然清醒了,知道辽国绝不会善罢甘休,很快就会大举南下报复,就认真部署防御事宜。他命令崔彦进守关南,刘廷翰、李汉琼守镇州,崔翰守定州并节制援边诸军。但宋太宗还忘不了他的中央集权,既允许崔翰“便宜行事”,又留下一张阵图给诸将,要求诸将用他的阵图打仗。

979年九月三日,辽景宗耶律贤果然下令全面报复宋朝,派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分两路南侵。西路军由耶律善补率领,从现在的山西境内南下,东路军由韩匡嗣本人率领,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参加,从河北平原南下。九月三十日,辽军到达河北满城地区,在城西集结。

宋军因为早有准备,这时候便从容应对。刘廷翰率军列阵于满城北部的徐河,崔彦进从关南出发,绕了个圈子,埋伏到了辽军的侧后。没过多久,李汉琼、崔翰也率军赶到徐河,与刘廷翰的部队会合,共同迎击辽军。按照原定计划,宋军是要摆成宋太宗留下的“八阵图”的,但宋太宗哪有诸葛亮那么神乎其神,哪能事先预料到辽军的形势,这张“八阵图”其实是根本不符合实际的。宋将崔延进登高撩望,发现辽军十分强大,己方的阵势很不合理,大家讨论了一番,刘廷翰不敢违诏,其余诸将都表示愿意承担战败责任,这才拿定主意,由崔翰根据战场实际,将八阵改为前后二阵。双方大战一日,未决胜负。第二天,宋军定下一条诈降计,派使者到辽营商谈投降的事,让辽军放松警惕。

辽军主将韩匡嗣是个汉人,早先凭着一手看病的本事博得了辽太祖述律皇后的信任,后来又成了耶律贤的好朋友。耶律贤一做皇帝,他就受到了重用,其实他打仗根本不行。宋军的议降使者一来,名将耶律休哥就一眼识破这是缓兵之计,认为宋军队伍齐整,锐气正盛,怎么可能投降呢?就劝告韩匡嗣加强戒备,但韩匡嗣听不进去。

宋军做好准备,就发动了突袭。辽军仓促应战,韩匡嗣又不会指挥,被杀得大败,只能向西溃逃。溃逃途中,遇上宋军崔彦进部队的伏击,又是大败一场,死了很多人。辽军只得再往遂城方向逃跑,各路宋军乘胜追击,又杀辽军一万多人,缴获战马一千多匹。耶律休哥不愧是辽国的名将,他迅速收拢残兵,整好队伍,返回头来抵挡宋军。宋军见好就收,及时撤了回去。进攻山西的西路辽军,听说东路兵败,也收兵而回。

980年三月,辽国又派大军南下。这次走的是西路,进攻山西境内的代州,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雁门。宋朝的雁门守将是潘美和杨业,也就是戏台上唱的潘仁美和杨继业。潘美是宋朝的名将,他身经百战,打过南汉、南唐等战争。杨业原是北汉名将,本名杨重贵,给汉主刘钧做养子,改名叫刘继业,刘继元继位后,他又避讳改名刘业。刘继元降宋后,刘业还在城外苦战,刘继元派人招降,刘业大哭了一回才投降宋朝。入宋后,恢复本姓叫杨业或杨继业。这时他是潘美的部将,两人合作得还算不错。潘美研究了战场形势,派杨业率领本部数千骑兵,从代县西北的西径寨出关,绕小路到雁门北口,埋伏在辽军的后方。然后,潘美率主力部队正面出击,杨业率骑兵从后方出击,在雁门北岭合击辽军。这一战取得了完全胜利,斩杀辽军节度使萧咄李,俘获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战马、铠甲无数。

满城之战和雁门之战的胜利,总算把高梁河之战的耻辱给补回来了。

辽景宗的反攻

辽军在满城打了败仗,但耶律休哥再次表现出色,立了战功,被辽景宗提拔为北院大王,总管辽国南方的所有兵马,这无疑是一项比较正确的任命。

980年十月,辽景宗耶律贤决定亲征,报满城和雁门两次战败的仇。辽军大举南下,集结于河北固安,而以耶律休哥为前锋军,包围宋朝的北方重镇瓦桥关。宋太宗听说辽军南下后,一方面加紧部署防御,增兵于关南、镇州、定州等地,一方面在开封动员禁军,准备亲征。

耶律休哥的动作很快,于十月二十九日将瓦桥关重重围定,然后又积极部署“打援”策略。十一月一日,关南、镇州、定州的宋军赶来救援,趁夜晚渡过南易水袭击辽军大营。但辽军早有防备,辽将萧翰干率军将这几路宋军击退。十一月三日,宋军再次救援,被辽军阻断在瓦桥关以东。瓦桥关守将张师率众向东突围,被耶律休哥截击,张师战死,余众被逼回了瓦桥关。

十一月九日,关南宋军在南易水的南岸列阵,与辽军隔河对峙,等待着宋太宗的大军到来。可是,这次宋太宗行动迟缓,久久不能赶到前线,战争的失败就注定了。耶律休哥一向是披黄甲骑黄马,非常显眼。辽景宗担心他被宋军认出遭到围攻,专门下令让耶律休哥改穿黑色铠甲,骑白马。辽军做好准备后,耶律休哥率精锐骑兵渡河发起进攻,宋军以寡敌众,激战一场后终于支持不住向后败逃,耶律休哥一直追到莫州(今河北任丘),俘虏了几名宋将,杀伤甚多。

这场瓦桥关之战,以宋军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宋太宗的主力部队没有及时赶到。当时宋朝的防御力量还相当强大,宋军崔彦进部队强烈抵抗,给辽军造成了重创,辽军只好于十一月十七日下令班师,没有取得真正的战果。耶律休哥这次再次立功,被辽景宗授予“于越”的称号,这是辽国的最高荣誉头衔。此后,耶律休哥威名大振,宋境内吓唬小孩的话就是:“于越来了!”

982年,辽景宗耶律贤决心再发动一次全面战争。他大概也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宋朝的军队打不过辽军,就向河北、山西、陕西三处发兵,分别进攻满城、雁门和府州。崔彦进在满城、唐兴一带大败辽军主力,斩杀主将奚瓦里。耶律斜轸率军救出被包围的辽军主力,退回辽境。其他两路辽军也相继失败,被宋朝的守军打了回去。

耶律贤于这年九月外出游猎,病死于云州焦山。遗命十二岁的太子耶律隆绪继位,由皇后萧绰(萧燕燕)主持军国大事,大臣韩德让、耶律斜轸等辅政。耶律贤、萧燕燕、耶律隆绪这几位,都是辽国优秀的政治家和统治者,辽国就是在他们手里完成了封建化,走入了全盛时代。

随着耶律贤的去世,宋辽战争的第一阶段便告结束。统计一下,宋军在高梁河、瓦桥关大败两次,在满城、雁门、府州等地取胜五次,总体来说,宋军是胜多败少,稍有优势,说明宋朝初年的军事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但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角度来讲,宋朝实在是初战失利,大失颜面了。 dEz3MNZoVeLg+xbAaT9UKgX0YnkKdKyIbnA9omuZPKcC6apY0X5iKAQSaOt122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