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朝传奇
王振川

第一章 赵匡胤兵变陈桥驿

960年正月初五,年仅八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殿前都点检、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后周王朝和中国历史上的五代时期一起结束,而被后人赞誉为“盛唐隆宋”的大宋王朝在这一天正式诞生。

本来,禅让篡位、改朝换代是五代时期的家常便饭,在短短的五十多年里,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许多次。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也和后周太祖郭威的行径如出一辙。但历史竟在这个时刻调转了方向,天下从此稳定下来,赵家王朝在风风雨雨中,竟延续了三百一十九年的统治。

在民间传说中,著名的陈抟老祖听到陈桥兵变的消息,竟高兴得从驴背上摔了下来,连声感叹:“天下从此定矣!”

香孩儿降生

赵匡胤(927-976),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河北涿州人,出身于军人家庭。

赵匡胤的父亲名叫赵弘殷,最初是赵王王镕部下的小军官,王镕和后唐庄宗李存勖结为盟友,派兵协助李存勖作战,赵弘殷就在这支军队中,后来一直待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禁军中。后汉时,因军功升为护圣军都指挥使。后周时,历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龙捷军右厢都指挥、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才能不够突出,运气也不够好,没有早早地出人头地,但是竟在乱世之中保全了自己,同时抚养了两个做皇帝的儿子。

关于赵弘殷,有个历史传说不能不提。五代时期,民间盛行各种语谣言,一个最明显的谶语提示,将来的真龙天子姓名中有“弘”、“冀”等字,所以吴越钱氏给子弟命名,都加了个“弘”字,如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南唐中主李璟也给长子命名为“李弘冀”。这些有意为之的“弘”字,后来证明都是“假龙”,而表现平凡的赵弘殷,长期待在中央王朝的禁军中,竟没有人疑心他有可能是“真龙”。后周时期民间又谣传“赵氏当为天子”,郭威为此杀害了有些人望的官员赵凤,竟也没有疑心到自己军营中的赵家父子。不过,民间传说有真有假,后人把它当个趣闻就是了。

赵匡胤出生在后唐天成二年,当时的皇帝是李嗣源。据说,李嗣源自卑,认为自己这个沙陀人做中原天子不够格,就每天晚上向苍天祈祷,请求早日降生真龙天子。赵匡胤生在这个年代,正好被后人附会为李嗣源祈祷的结果。史书上说皇帝降生,特别是开国皇帝降生,都会有很多瑞象。赵匡胤出生在洛阳的夹马营中,出生时红光满室,异香经宿不散,所以小名叫“香孩儿”。另外,他身体发出金色光芒,过了三天才消失。他青少年时期的神奇记载有两件。一件是调伏恶马时,赵匡胤的额头撞在门框上,从马上摔了下来。旁边的人都以为他的头一定撞碎了,可赵匡胤像没事人一样,爬起来继续追马。另一件是在土室里赌博,几只麻雀在窗外喧噪,赵匡胤不耐烦,带着人出来赶鸟,刚出来房子就塌了。

军中新贵

赵匡胤生在赵弘殷这样的军官家庭,当然有机会学文化受教育,但是将家子弟,最喜欢的还是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再就是喝酒赌博,打架斗殴。他长得人高马大,威武雄壮,又讲义气,在军营子弟中,是个孩子头儿。后汉初年,他大概已经结了婚,在开封待得烦闷,或者是打架杀人闯了祸,就带了一点盘缠浪迹天涯。这一路他做了很多行侠仗义的事情,最著名的一件就是后世戏台上传唱的《赵太祖千里送京娘》。钱花完的时候,他也去投奔父亲的同僚,弄点盘缠,但跑来跑去,总没有遇到发迹的机会。

有一年,他到了襄阳,在佛寺里暂住。有位懂术数的老僧赠给他大量盘缠,嘱咐他一直往北走,一定能够建功立业。赵匡胤依言往北,正好赶上郭威讨伐河中李守贞,他就加入了郭威的部队,发迹的机会终于来了。在这次平叛战役中,他的父亲赵弘殷随军征讨凤翔王景,左眼受伤,但立了大功,被提拔为护圣军都指挥使,赵匡胤还属于实习生的阶段,没有立明显的战功。不过,他跟了郭威就算是后周的嫡系部队了,郭威称帝后,赵匡胤做了东西班行首、滑州副指挥,算是禁军里的中下层将领。

柴荣做了开封府尹以后,赵匡胤被调到柴荣的手下做马直军使,又成了柴荣的嫡系。在民间野史中,柴荣、赵匡胤还有虚构的郑恩,三个人是结义兄弟,柴荣是白脸,赵匡胤是红脸,郑恩是黑脸,仿佛三国时代的刘、关、张兄弟。还说,三个人相约依次为帝,柴荣死后是赵匡胤即位,赵匡胤死后是郑恩即位。结果柴荣首先变心,死后传位于儿子,赵匡胤不服,就搞了陈桥兵变。即位后赵匡胤也变了心,借酒醉把郑恩杀了。野史故事有鼻子有眼的,但和历史相去甚远。不过有一点是真的,赵匡胤确实是柴荣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

周汉之间的高平之战,是柴荣即位后的扬刀立威之战,也是赵匡胤的成名之战。当时,面对北汉和契丹的联军,周军的一些重要将领纷纷逃窜,步军将士则纷纷降敌,后周阵营危在旦夕,柴荣不得已亲自带兵督战,赵匡胤等一批亲信将领这时候为主分忧,勇往直前,凭着一股子勇气,硬是改变了战场的局势,转败为胜。在随后的围攻太原之战中,赵匡胤继续努力,放火焚烧太原的城门,左臂中了流箭,还不肯退却。最后,柴荣亲自下令让赵匡胤停止进攻,班师以后,就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严州刺史、永州防御使。

下南唐

后周的征南唐之战,是赵匡胤的功成名就之战。在涡口大败南唐军一万余人,斩主将何延锡等人。又在清流关击退皇甫晖、姚凤的十五万兵马。赵匡胤追到城下时,皇甫晖派人说:“大家都是各为其主,让我列好阵再打吧。”赵匡胤笑着同意了。皇甫晖排好队伍,从容应战,赵匡胤却毫不在乎地冲上前去,砍伤皇甫晖的头部,把他和副将姚凤一起生擒回来,真有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风范。赵匡胤又在六合东面,大战南唐的齐王李景达,斩首一万余级。在寿州之战中,他攻破了连珠寨。在濠泗之战中,他又充当前锋。当时南唐筑寨于十八里滩,柴荣原计划调用骆驼来渡河,但赵匡胤骑着马就下了河,他部下的骑兵纷纷跟进,就这样攻破了南唐的军寨,又夺取战舰,攻破了泗州。后来赵匡胤又攻破楚州,破敌于銮江口、瓜步。

后周最大的军事成就就是征南唐,而赵匡胤是南唐之战的首功之臣。他在这场战争中,既有明星风采,也有名将风采。他把自己的铠甲战马装饰得鲜明耀眼,为的就是吸引敌军的注意,同时也在周军中制造自己的威信。他的父亲赵弘殷有一个晚上带兵来到城下,赵匡胤不给开门,说:“父子虽然至亲,但城门的开闭是公事,必须服从法令。”一直等到天亮了才给父亲开门。他少年时代的老朋友韩令坤攻破扬州,因为南唐援军赶到,韩令坤就想撤军,赵匡胤率军赶到六合,便下令说:“扬州兵如果胆敢跑到六合,我就砍了他们的脚。”逼得韩令坤固守扬州。南唐中主李璟了解到赵匡胤的威名,就想用反间计,给赵匡胤写了密信,并送来三千两白银。赵匡胤把银子上缴内府,很简单地就破了李璟的诡计。还有人诬陷赵匡胤弄了几车财宝,柴荣下令调查,结果发现车里全是书籍,原来赵匡胤在行军打仗的间隙还要认真读书。

因为南唐之战的军功,赵匡胤先被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后来又立了功,却没有再提拔,只改为忠武军节度使。柴荣北征契丹时,赵匡胤任水路都部署。柴荣临终前,免了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而把赵匡胤提拔到这个禁军总统领的位置上。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赵匡胤的官职是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军节度使。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操作最简单、代价最小的改朝换代事件。赵家三百多年的江山社稷,可以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959年六月,英武有为的后周世宗柴荣病逝,他和养父郭威共同打造的强大的后周王朝,一下子就变得十分脆弱。郭家和柴家的家族成员,曾经在后汉末年遭到屠杀,人丁单薄。柴荣死后,年轻的符皇后和年幼的皇子柴宗训,根本不具备继承权力的能力。从封建道德和法律上说,子承父业是天经地义的,柴宗训是合法的继任皇帝,如果朝廷中的权臣,有周公、伊尹、霍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忠心扶保幼主,代理摄政,后周天下也许就顺利延续下去了。无奈,晚唐五代以来的风气,没有培养出这样的大忠臣,实权派人物巧取豪夺、篡位禅让的事倒经常发生。

柴荣死前,为了防止身后的变乱,曾经剥夺了实权派人物张永德的军权,把地位较低的赵匡胤提拔到禁军统帅的位置上,没想到赵匡胤却是个比张永德更有竞争力的实权派人物。传统史书经过了多次的粉饰,一般都认为赵匡胤并没有取代后周的初衷,他是在喝醉了酒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禁军将士拥戴,披上了黄袍。而将士们的动机,则是因为皇帝太小,不值得大家为他抛头颅、洒热血。这样一讲述,赵匡胤仍然是后周的忠臣,品德并不存在问题,只是由于军心所向、众望所归得了天下。而另外一些记载,粉饰得不太干净,说赵匡胤用言语暗示了赵普等人,由赵普等人分头操作,做成了黄袍加身的事情。如果再深入一层,考察某些记载,则陈桥兵变完全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篡位阴谋,主谋是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三人,赵匡胤在禁军的“义社十兄弟”也是主要成员。

赵匡胤在禁军中的资历并不是最深的,但他在高平之战中英勇作战,表现突出,获得了柴荣的信任。柴荣搞禁军改革时,赵匡胤就是最重要的执行人员,他负责把军队中的老弱淘汰掉,挑选出最精锐的力量组成新的“殿前司”禁军,这项工作为他在禁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他与石守信、王审琦等一批禁军将领,结为“义社十兄弟”,也就是后世常说的结义兄弟,建立起自己的亲信集团。在后周征南唐的历次战役中,赵匡胤积极表现,屡建大功,几乎可以称是后周的“军神”,这也给自己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另外,他的父亲赵弘殷长期在禁军中任职,先后做过护圣军、铁骑第一军、龙捷军右厢的都指挥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在另一支主力部队“侍卫亲军”中有一大批人脉关系,可以让赵匡胤利用。

再说赵匡胤和柴荣的关系。柴荣是个英武能干的好皇帝,但并不是什么厚道人。赵匡胤后来曾经透露,说柴荣为了防止身后有人篡位,经常借故除掉禁军中一些方面大耳仿佛有帝王相的将领,只是除来除去,没有除到自己头上。面对这样的皇帝,赵匡胤怎么敢完全忠心?《旧五代史》专门交代过一句,南唐之战后,赵匡胤军功第一,但柴荣只是让他移镇为忠武军节度使,“赏典太轻,物议不以为允”,大家都认为赏得太轻,很不公道。赵匡胤在南唐战场上衣甲鲜明,是刻意表现想建功立业的,柴荣吝惜不赏,怎么能不让赵匡胤这帮人心生怨愤?如果说赵匡胤有异心的话,笔者觉得可能在958年南唐之战结束后就产生了。

赵普是在南唐之战中和赵匡胤认识的。因为办事能力强,受到赵匡胤的赏识。又因为悉心照顾赵弘殷的病情,和赵匡胤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后来,他就成了赵匡胤的节度判官和掌书记,是最重要的谋臣。赵光义(赵匡义)是赵匡胤的弟弟,比赵匡胤小十二岁,除了上阵打仗比哥哥差点,在其他方面都比赵匡胤更强,是赵家的另一条“龙”,这时候,他也算是赵匡胤的一个亲信谋臣。

959年,赵匡胤随柴荣北征契丹,柴荣在文书中发现了“点检做天子”的木条。后人认为这是一条预言,预示赵匡胤要做天子。但预言有很多是阴谋家制造的,这个木条无疑是在柴荣和张永德之间制造矛盾。后世有史学家猜测,这个木条可能是李重进陷害张永德的,但为什么不可能是赵匡胤集团制造的呢?柴荣在北征途中突患重病,难道就不可能是人为因素?

黄袍加身

959年的下半年,应该是陈桥兵变的秘密策划时期。具体方案是照抄郭威的,先由河北假报契丹入侵,再由赵匡胤领兵出征,把禁军拉出京城后,做一些动员策反工作,事情就成了。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争取禁军中重要将领的支持,“义社十兄弟”的成员,未必全都愿意参加,非“义社”成员未必不愿参加,这些秘密工作可能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郭威当年搞兵变时,准备仓促,没有黄袍,临时撕了一面黄旗来代替,也没有来得及保护家属,住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杀了。赵匡胤这次的准备就要从容得多,不仅事先做好了黄袍,还妥善安置家人到佛寺躲避,甚至连禅让即位的诏书也让人写好了。

960年正月初一,毫不知情的周恭帝柴宗训和朝中大臣们一起庆贺新年,河北的镇定各州突然传来战报,凶如狼虎的辽国大军和北汉大军联合南侵了。柴宗训才八岁,什么也不懂,符太后是个年轻女人,也是什么都不懂,于是就让宰相范质、王溥等人商量。范质这帮人都是纯粹的文臣,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这时候只能借重武将。当时的禁军统帅,一位是韩通,一位是赵匡胤,次相王溥早和赵匡胤暗通声气,在他的鼓动下,首相范质决定派赵匡胤出征。赵匡胤呢,开始态度并不积极,说自己部下的兵力太少,不足以抵挡辽军,范质就授权给他,可以调动全国兵马。赵匡胤得到这个授权,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韩通管理的侍卫亲军和自己的殿前司等各部禁军一起带出京城,同时安排自己的结义兄弟石守信、王审琦负责留守京城。

所谓“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匡胤出征之日,京城里就谣言四起,说兵变即将发生,“点检”要做天子。符太后和范质这帮人,除了默默祈祷千万别出事之外,实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皇室是孤儿寡妇,没有实力,朝廷是一班文臣,也没有实力。赵匡胤费这番手脚,其实还是好意,想和平地夺权,不想多杀人而已。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军出征,当晚住在开封城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他自己喝了一肚子酒安然睡觉,赵光义、赵普这帮人就开始活动。当天传出来的神话是,军官苗训(苗宗训)精通天文占候,他看见天上有两轮太阳,日光互相摩荡,就指给楚昭辅看,说:“这是天命啊!”五代时候,由将士们推举节度使的事情经常发生,推举天子的事至少发生过一次,赵光义、赵普和知情的将领们不费多少口舌就向其他将士们讲明了利害关系,群情汹涌的兵变就顺利地发生了。天快亮时,大家拥进馆驿,由赵光义进去把赵匡胤喊醒,扶到屋外,将士们拿着武器高声喊叫:“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没等赵匡胤答话,黄袍就披在了身上。大家罗拜于地,山呼万岁。拜完了,又把睡眼惺忪的赵匡胤扶上马,立即就要回开封即位。

赵匡胤这时候才开始和将士们谈判。他说:“你们拥立我做天子,能不能服从我的号令?”将士们说:“当然要服从了!”他又说:“太后和皇帝是我的旧主,你们不能伤害。朝中的大臣,是我过去的同僚,也不许你们侵扰。另外,不许抢劫朝廷府库和仕宦百姓之家。服从命令的,我会重赏。违令的,斩首!”这几句话,就是陈桥兵变的总方针,只夺权不伤人。做人要厚道,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大军回开封时,陈桥驿的守城官不给开门,赵匡胤也没有计较,绕道从另一个门通过。事后,“厚道”的赵匡胤斩了开门的官,提拔了那个不给开门的家伙。进入开封时毫无悬念,石守信和王审琦都参加了密谋,立即打开了城门,大军队伍齐整,像班师回朝一样进了城,没有遇到一点儿反抗。本来,按照命令是不许杀人的,但老将韩通是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在军中威信太高,是个变乱因素,赵光义、赵普等人就派王彦升带兵赶到韩府,杀了韩通的全家。事后,王彦升背了黑锅,受到赵匡胤的责怪,终身没有做节度使,掌军权。史书上记载说是韩通想带兵抵抗,才被王彦升追到家里杀害的。其实,大军都被赵匡胤掌握,韩通又死在家里,哪里是什么想抵抗呢?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赵匡胤让将士们回营,自己回到原来的公署。不久,将士们把宰相范质等一干人抓了过来,赵匡胤假惺惺地表示道歉,将士们大声威胁,范质等人就拜伏于地,承认赵匡胤做天子的既定事实。在商量禅位事宜时,翰林学士陶谷从袖子里掏出早就撰写好的诏书,这也证明一切都是有预谋的。赵匡胤的母亲杜氏从藏身的佛寺出来时,顺口给人说:“我早就知道儿子能成功。”这也暴露了陈桥兵变的预谋。后周的符太后和幼主柴宗训受到赵匡胤的礼遇,被封为周太后和郑王。据说,赵匡胤入宫时,还发现了柴荣的一个小儿子,他也没有杀害,而是交给大将潘美抚养,长大后做了刺史。

大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王朝,它的开创就是这么简单,像一场闹剧。 Wn+dk0zkr+mO5sKLI+kTQlxXB/GQ62s0XFo3ZTsVsEUY/8oFTkEs+qAJ8Lq1QB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