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三 季春纪第三

季春纪由季春纪、尽数、先己、论人、圜道五篇组成。其中季春纪为《礼记·月令》之一,记述了夏历三月的天象、物候、气候、君王的衣食住行、国家政令以及应当注意的诸多事项。尽数篇为方技家的学说,论述了养生之道。先己、论人两篇系伊尹学派的学说,分别论述了为君之道和君主评价人的方法。圜道篇系阴阳学家的学说,阐述的主旨仍然是君道。

季春纪

季春之月……桐始华,田鼠化为①,虹始见,萍始生。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②。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③,赐贫穷,振乏绝④;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⑤;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是月也,命司空曰⑥:“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导达沟渎,开通道路,无有障塞;田猎弋⑦,罘罗网⑧,喂兽之药⑨,无出九门⑩。”

是月也,命野虞无伐桑柘{1}。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1},具曲筐{1}。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1}。禁妇女无观,省妇使{1},劝蚕事{1}。蚕事既登{1},分茧称丝效功{1},以共郊庙之服{1},无有敢堕{2}。

①(ru):鹌鹑之类的小鸟。

②内(na):通“纳”。收藏。

③仓(jiao):粮仓地窖。地窖。

④振:通“赈”。救济。

⑤周:周济。

⑥司空:官名。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时沿用。主管水土和营建。

⑦弋(biyi):泛指射猎。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弋,带丝绳的箭。

⑧罘(jufu):都是捕兽的网。罗:捕鸟的网。

⑨喂兽之药:诱杀野兽的毒药。

⑩九门:周代天子的都城有十二个城门,东南西北各三门。九门指东方门之外的南西北各三方九个城门。

{1}野虞:主管山川田野的官。

{1}戴任:鸟名。

{1}具:准备。(zhen):架蚕箔的横木。(ju)筐:采桑养蚕的工具。

{1}东乡(xiang):向东方。乡,通“向”。

{1}省妇使:减少妇女的其他劳作。省,减少。

{1}劝:劝勉;鼓励。

{1}登:完成。

{1}效功:考核劳动成绩。

{1}共:同“供”。郊庙:古代帝王祭天地称郊,祭祖宗称庙。

{2}堕:同“惰”。懈怠;懒惰。

季春三月……梧桐树开始开花,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彩虹开始出现,浮萍开始长出。

这个月,大自然的生气正旺盛,阳气向外发泄,有生命的动物全部出动,植物的萌芽都发了出来,勃勃生机不可敛藏。天子要施德行惠,命令主管官吏打开粮仓地窖,给予贫困的人,赈济无衣无食的人;打开府库,拿出钱币布帛,周济天下;勉励诸侯,聘用名士,礼遇贤人。

这个月,天子命令主官水土和营建的司空说:“春雨将要降落,地下水将向上翻涌,巡视国都城邑,遍察原野,整修堤防,疏通沟渠,开通道路,使之没有障碍壅塞;射猎捕捉兽类鸟类的各种网具,诱杀野兽的毒药,不得带出国都的九个城门。”

这个月,命令主管山川田野的官吏禁止人们砍伐桑树、柘树。此时,鸣叫着的斑鸠振翅高飞,戴任鸟落在桑树间。人们准备架蚕箔的横木以及各种采桑的筐篮。王后王妃斋戒身心,面向东方亲自采摘桑叶。这时要禁止妇女去游玩观赏,减少她们的其他劳作,鼓励她们采桑养蚕。春蚕养成,把蚕茧分给妇女缫丝,称量每人所缫之丝的重量,考核她们的劳动成绩,将蚕丝供给帝王祭天祭祖所穿祭服的制作,没有人敢于懈怠。

尽数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①。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②,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为聋③,处目则为为盲④,处鼻则为鼽为窒⑤,处腹则为张为翤⑥,处足则为痿为蹶⑦。

①数:这里指人的自然寿命。

②户枢:门轴。蝼:被蚁蛀蚀。

③(ju):耳失聪。

④(mie):眼眶红肿。

⑤鼽(qiu)、窒:鼻塞不通。

⑥张:张开。引申为扩张,即腹胀。(zhou):腹病;腹水。

⑦痿:身体某部分萎缩或失去机能的病。蹶:脚不能行走。

自然界生出阴阳、寒暑、燥湿。四季的更改,万物的演变,没有不利于人的,也没有不害于人的。圣人能明察阴阳变化的适中之处,辨别万物的有利一面,以此给生命带来益处,因此,精神安守在形体之中,寿命就能够长久。所谓长寿,不是说使短的寿命延长,而是活够自身的寿数。活够寿数的关键,在于避开危害。什么叫避开危害?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这五种东西充塞于人的形体之内,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喜、过怒、过忧、过恐、过哀,这五种情绪和精神交接,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过冷、过热、过燥、过湿、大风、大雨、大雾,这七种气象扰动了人的精气,那么生命就受到危害了。所以凡是养生,没有比了解养生的根本更重要的了,了解了养生的根本,疾病就无从而来了。

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蚁蛀蚀,这是由于活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精气就不流动;精气不流动气血就郁结。郁结在头部就造成肿疾风疾,郁结在耳部就造成失聪耳聋,郁结在眼部就造成眼肿眼瞎,郁结在鼻部就造成鼻塞不通,郁结在腹部就造成腹胀腹水,郁结在脚部就造成肌肉萎缩不能行走。

先己

汤问於伊尹曰:“欲取天下①,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②。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③。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此之谓真人④。

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者不於响於声⑤,善影者不於影於形,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五帝先道而后德⑥,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⑦,故事莫功焉;五伯先事而后兵⑧,故兵莫强焉。

夏后相启与有扈战於甘泽而不胜⑨。六卿请复之⑩,夏后相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1}。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1}。”

①取:治理。

②啬(se):爱惜。大宝:指精气。

③腠(cou)理:古医学术语,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

④真人:道家称修炼得道之人。

⑤响:回声。

⑥五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⑦三王:指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

⑧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国国君,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⑨夏后相:当是“夏后启”。启,禹的儿子,禹死即王位。后:君主。有扈:古国名,故址在今陕西户县北。甘泽: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户县北。

⑩六卿:古代统军执政之官。

{1}期(ji)年:一周年。

{1}涂:同“途”。路途。

商汤王问伊尹说:“我想要治理好天下,应该怎么办?”伊尹回答说:“只想着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理好,如果要治理好的话,首先要从修养自身开始。”大凡做事的根本,一定要先从修养自身开始,爱惜自己的精气。吐故纳新,腠理就畅通。精气日日更新,邪气完全退去,就能终其天年。这样的人称作“真人”。

从前,先代的圣王完成了自身修养并因此完成统治天下的大业,完善了自身道德品质从而实现了天下的安定。所以,擅长于制造回声的人不在回声而在回声产生的声源上花精力;擅长于制造影像的人不在影像而在影像产生的物体上下工夫;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注重于天下而注重于修养自身……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先明道而后行德政,所以德政没有比五帝时更盛的;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先实行教化而后实施刑罚,所以功业没有比三王更大的;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先礼让而后武力征伐,所以军队没有比五霸的军队更强大的。

夏代的君主启同有扈氏在甘泽交战,没有取得胜利。统军执政之官请求再战,夏君启说:“不行。我的国土并不小,我的人民也不少,但同有扈氏交战却没能取得胜利,这是由于我的恩德太浅,教化不完善的缘故啊!”于是夏君启睡觉不铺两层席,饮食不吃多种菜,不张设琴瑟,不排列钟鼓,子女不修饰打扮,亲近亲人敬爱长者,尊重贤人任用能人。一年之后,有扈氏就归服了。因此,想要战胜别人,一定先要战胜自己;想要评论别人,一定先要评论自己;想要了解别人,一定先要了解自己……所以子华子说:“丘陵形成了,穴居的动物就安定了;大河深渊形成了,鱼鳖就安身了;松柏茂盛了,行路的人就得到荫凉了。”

论人

主道约①,君守近②。太上反诸己③,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

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④,节嗜欲,释智谋⑤,去巧故⑥,而游意乎无穷之次⑦,事心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⑧。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⑨,贵则观其所进⑩,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1},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为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1}。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①约:简约;简单;无为。

②守:操守。指所遵守、奉行的原则。近:指自身。

③太上:最上;首先。

④适:使动用法,使……适度。

⑤释:舍弃。

⑥巧故:伪诈。

⑦无穷之次:指无限的空间,即道家所推崇的虚无境界。次,泛指所在之处。

⑧得一:得道。一,在这里指“道”。

⑨通:显达;处境顺利。礼:礼遇。

⑩进:举荐。

{1}习:近习。亲近国君的人。

{1}邑里:乡亲;邻居。门郭:指左右亲近的人。

为君之道在于简约无为,君主的操守在于修养自身。最好的方式是先返回到自身的修养,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对别人的索求越多越远,就将其与你的疏离推开更远;对别人的要求越强烈过分,你自己失去的也就会越多越快。

什么叫返回到自身的修养呢?使耳朵和眼睛所接受的声色适度,节制嗜好欲望,舍弃智巧计谋,去掉虚浮伪诈,让意念在无限的空间中遨游,让事情顺乎自然的法则与规律。像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伤害自己的天性了。而天性不被伤害就能够感知事物的精微之处,能够感知事物的精微之处就可以获知事理的神妙,获知事理的神妙就可以说是得道了。凡世间万物,得道之后才能成功。

什么叫要求别人?人与人虽属同类但智力却不同,贤能之人与庸俗之人是有区别的,但却都用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伪装自己、保护自己,这是平庸昏昧的君主所以被迷惑而贤愚不辨的缘故。凡评价人,当他官位通达时就观察他礼遇的是什么人,当他尊贵时就观察他举荐的是什么人,当他富有时就观察他供养的是什么人,当他听取别人的言论时就观察他采纳什么意见,当他闲居时就观察他的爱好是什么,当他是国君的近臣时就观察他所主张的是什么,当他窘迫穷困时就观察他所不接受的是什么,当他贫贱时就观察他所不做的是什么。让他欢喜以检验他的节操,让他快乐以检验他的癖好,让他发怒以检验他的涵养,让他恐惧以检验他是否有卓异的品行,让他悲哀以检验他的仁爱之心,让他困苦以检验他的志向。以上八种观察和六种检验,就是贤明的君主用以评价人的方法。评价人还必须用六戚、四隐。什么叫六戚?即父、母、兄、弟、妻、子六种亲属。什么叫四隐?即朋友、熟人、乡邻、亲信四种亲近的人。对内则用六戚、四隐来观察,对外则用八观、六验去衡量,这样人们的真伪、贪鄙、美恶就不会判断错了。就像是避雨一样,去到哪里都下雨,无所逃避。这就是先代圣王之所以能了解各种人的原因。

圜道

天道圜①,地道方②。圣王法之③,所以立上下④。何以说天道之圜也⑤?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⑥,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

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⑦,轸与角属⑧,圜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云气西行,云云然⑨,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一也齐至贵⑩,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圣王法之,以令其性{1},以定其正{1},以出号令。令出於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1},於民心{1},遂於四方,还周复归,至於主所,圜道也。令圜,则可不可,善不善,无所壅矣。无所壅者,主道通也。故令者,人主之所以为命也,贤不肖、安危之所定也。

①圜:通“圆”。指周而复始,环绕运行而无穷尽。

②地道:大地的自然法则。方:端平正直。

③法:效法。

④上:指君。下:指臣。

⑤说:解释。

⑥周:环绕。杂:通“匝”。循环往复。

⑦躔(chan):日月星辰在黄道上运行。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太阳和月亮所经天域)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

⑧轸(zhen)、角: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宿。属:连接。

⑨云云然:云气周旋回转的样子。

⑩一:这里指“道”。至贵:最尊贵的地位,多指帝、后之位。

{1}令:善;美好。这里用作动词。

{1}正:标准;准则。

{1}宣通:广泛传播。下究:向下发布或传达。

{1}(jian):浸润;浸渍。

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效法它们,所以设立了君臣上下的关系。为什么说天道圆呢?阴阳之气一上一下,环绕往复,循环不已,永不停止,所以说天道圆。为什么说地道方呢?万物种类不同,形状各异,都有各自的名分、职责,不能互相代替,所以说地道方。君主掌握圆道,臣子处守方道,方道圆道互不更换,其国家才昌盛。

太阳一昼夜绕行一周,这是圆道。月亮历行二十八宿,始于角宿,终于轸宿,角宿与轸宿首尾相接,这是圆道。阴阳之气四季运行,阴气上腾,阳气下降,相合而成万物,这是圆道。生物活动就萌芽,萌芽而滋生,滋生而成长,成长而壮大,壮大而成熟,成熟于是衰落,衰落于是死亡,死亡于是形迹消失,这是圆道。云气西行,周旋回转,冬夏不停;水泉东流,日夜不息。天上云气之水永远不竭,地下海洋之水永远不满;小泉汇成大海,沉重之水化作轻云,这是圆道……“道”与帝王一样是最尊贵的,没有谁知道它的根源,也没有谁知道它的端绪,没有谁知道它的开始,也没有谁知道它的终极,然而万物都把它作为根本。圣王效法它,用来完善自己的性情,用来制定自己的准则,用来发号施令。号令从君主之口发出,百官接受而施行,日夜不停歇,号令广泛传播下达,逐渐深入民心,达于四方,绕了一圈情况又反馈回来,回到君主那里,这是圆道。号令能够这样循环往复,则号令可行还是不可行,实施结果好还是不好,就会畅通无阻地反馈到君主那里。畅通无阻,说明为君之道通达。所以君主把发号施令当作命根子,因为臣子的贤良与不肖、国家的安稳与危乱都由它决定。 P/8v1uR/gEYGp6pDAdmm8Tz80IoWZebhjkFgsGsN0Rqt6jaKg+YkZEY25z4jQsz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