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吕氏春秋
吕不韦

前言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前239),由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纂。作者意在总结历史经验,为行将出现的统一全国的专制中央政权提供长治久安的治国方案。其书系统庞大,内容繁杂,“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乃至“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是一部综合百家之言,博采众家之长的书籍,在先秦学术史和哲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嬴政幼年即位,吕不韦继任相国,号为“仲父”,掌秦国实权。秦王嬴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馀万字。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计六十篇。八览各览有论文八篇,《有始览》缺一篇,共计六十三篇。六论每论有六篇,共计三十六篇。十二纪末有《序意》一篇。该书内容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道德、军事、医学、天文历法、教育、音乐、礼制等诸多领域,引用了《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以及诸子百家的众多典籍,保存了大量可贵的先秦学术资料。全书以儒家、道家学说为主,汇合了法、墨、农、兵、阴阳等各家学说。班固的《汉书》将它归入杂家。

《吕氏春秋》全书体例一致,文章结构完整。虽因出于众人之手而风格不一,但其中大部分文章短小精练,明朗犀利,故事与议论有机结合,以事说理,颇为生动。书成之后,吕不韦曾将它“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可见这部书当时在秦国已经占据了某种文化权威的地位。

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通俗读本,在不改变原著体例的前提下,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原文以1991年中华书局影印经训堂原刻毕沅辑校本为底本,注释和译文参考了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管敏义《吕氏春秋译注》等书。个别易引起混淆的字词,如“余”与“馀”;“於”与“于”;“后”与“后”等,在原文中加以区别。因各卷各篇自成体系,为方便读者阅读,注释有重复之处。译文尽量做到准确、明白、流畅,一般为直译,个别语句实在不好直译的稍做变通。为方便读者使用,末附“《吕氏春秋》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吕氏春秋》主要版本”及“《吕氏春秋》重要研究著作”。由于译注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与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张玉玲

2008年4月 yMX6eTnyNPhB66g1FIyQffkCozvHblIik+cBQfd+EXaq+mfl633Uk1iEd43waJ7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