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本纪1

1秦始皇本纪(节选)

这是《史记》中第一篇以人物为中心的编年体帝王本纪,上起公元前244年,下迄公元前207年,记载了秦始皇一生的政绩。二世短祚,其事亦附于后。如将吕不韦、李斯、韩非、王翦、蒙恬等人的传记与本篇合看,则俨然是一部完整的秦帝国王朝史。篇幅有限,本书节选至秦始皇逝世。对有关碑文等亦作节略。选文主要表现秦统一战争的复杂过程,以及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的重要改革。叙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是研究秦始皇与秦帝国的珍贵史料。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①。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②,见吕不韦姬③,悦而取之④,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⑤。及生,名为政⑥,姓赵氏⑦。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⑧,越宛有郢,置南郡矣⑨;北收上郡以东⑩,有河东、太原、上党郡{1};东至荥阳{1},灭二周{1},置三川郡{1}。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1},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1}。蒙骜、王硏、公等为将军{1}。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略)

①秦庄襄王:秦孝文王中子,公元前249年至公元前247年在位。原名子异,后因取悦于孝文王的宠姬华阳夫人,定为继嗣;又因华阳夫人为楚人,故改名子楚。

②质子:春秋战国时,两国间为表信任,互派子弟或重臣留居对方国内,称人质。以儿孙为人质的称质子。秦昭王五十年前,子楚在赵国做质子。

③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曾为阳翟(di,今河南省禹县)大商人,到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经商,遇子异,以为奇货可居,竭力为其谋取君位,终获成功。庄襄王即位,吕不韦任国相,被封文信侯。秦始皇即位,尊其为相国。后因硏事件免官。公元前235年被迫饮鸩而死。详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姬:本为妇人美称,周末始称妾为姬。

④取:同“娶”。

⑤以:在。

⑥政:一作“正”,二字相通。嬴政生于正月,故名为政,秦人避始皇讳,始将正月之正读做征音。

⑦姓赵氏:上古贵族有姓有氏,姓是族号,氏是子孙繁衍后每个分支的特有称号。至秦汉姓氏不分,以氏为姓。秦人祖先为嬴姓,其远祖造父曾因有功被周穆王封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后代以赵为氏。始皇生于赵,故姓赵氏既是秦族本姓,又以地望表示尊荣。归秦后,亦称嬴政。

⑧巴:古国名,在今四川省东部及湖北省西部一带。秦置巴郡,治江州(今四川省重庆市)。蜀:古国名,在今四川省中部和西部,秦置蜀郡,治成都,即今四川省成都市。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秦置汉中郡,治南郑,即今陕西省汉中市。

⑨宛:指宛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郢:战国时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置南郡: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取郢,置南郡,治郢城。

⑩上郡:秦郡,治肤施,在今陕西省榆林县东南。

{1}河东:秦郡,辖今山西省西南部。治安邑,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太原:秦郡,辖太原四周地区。治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上党:秦郡,辖今山西省东南部。治长子,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

{1}荥(xing)阳:秦县,在今河南省荥阳市。

{1}二周:战国时由周王族分封出来的两个小诸侯国。周考王(前440—前426在位)封其弟揭于王城(今洛阳市水西)故地,称河南公,即西周桓公,其封国称西周。周显王二年(前267),赵、韩两国又支持西周威公的儿子班在巩(今河南省巩县西南)独立,称东周君。此二周先后为秦国所灭亡。

{1}三川郡:秦郡,辖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地区,因境内有黄河、洛川、伊川,故称三川郡。

{1}封十万户:吕不韦的封地在洛阳,有10万户缴纳赋税的民众。

{1}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曾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入秦投吕不韦门下为舍人,后受秦始皇重用,官至廷尉、丞相,曾佐秦始皇扫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后为赵高陷害而死。详见《史记·李斯列传》。舍人:战国时,贵族显宦之家所养门客之中,派有职事,与主人更为接近的称做舍人,相当于机要办事人员。

{1}蒙骜(ao):秦大将,齐人。与其子蒙武、孙蒙恬三世均为秦国名将。王(yi):又称王(he),秦大将。(biao)公:封于地的大夫,故称公。其事不详。

封为长信侯①。予之山阳地②,令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③。事无大小皆决于,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国④。九年,彗星见,或竟天⑤。攻魏垣、蒲阳⑥。四月,上宿雍⑦。己酉,王冠,带剑⑧。长信侯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⑨,将欲攻蕲年宫为乱⑩。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1}。战咸阳{1},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1}。车裂以徇{1},灭其宗{1}。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1}。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1}。是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1}。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1}。十年{2},相国吕不韦坐免{2}。桓硏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2},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2}。”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2}。

①硏(laoai):吕不韦舍人,冒充宦官入宫,与秦王政母私通,大受宠信,有家僮数千人,食客千馀人,权势很大。

②山阳:地名,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因其地处太行山南,故曰山阳。

③苑囿(yuanyou):帝王养禽兽、打猎及种植花木的地方。恣:任凭。

④河西:应是“汾西”,太原郡在汾水之西。

⑤九年:即公元前238年。彗星见:彗星出现。或竟天:有时布满天空。按:古人迷信,以为彗星出现是灾变之兆,故作郑重记载。据研究,此次彗星见即哈雷彗星的出现,它是一颗著名的周期彗星,每隔76年出现一次。我国保存着它在2200多年内出现29次的完整观测记录。

⑥垣:魏邑,在今山西省垣曲县境。蒲阳:亦称蒲邑。魏邑,在今山西省隰县北蒲水之北,故曰蒲阳。

⑦雍:秦旧都,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从雍地迁都至咸阳,但在雍仍有旧宫殿,如蕲年宫等,行大礼时即在此。

⑧王冠(guan):秦俗,男子年满22岁举行冠礼,戴上簪发的冠,表示成年。带剑:行冠礼后,按礼佩剑,以壮威仪。君主行冠礼佩剑,同时意味着独立掌权,故有下文硏作乱的产生,实际上是一场权力之争。

⑨矫:盗用。县:古代称帝王都城及其所辖地区为县,即王畿。县卒即都城卫队。卫卒:指宫城卫队。翟:同“狄”。戎翟君公即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

⑩蕲(qi)年宫:宫殿名,在秦旧都雍地,嬴政举行冠礼就在此宫进行。

{1}昌平君、昌文君:都是封号,名已佚。据下文,昌平君本楚公子,相于秦。后迁于郢。项燕反秦时曾立他为荆王。秦王政二十四年,秦破荆,昌平君死。

{1}咸阳:秦孝公以后的秦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1}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竭、肆、竭、齐均为人名。卫尉,秦宫廷卫队长官。内史,京师地区行政长官。佐弋(yi),掌君王射猎的副长官。中大夫令,是散职,中大夫的主管官员,职务略同于卫尉。枭(xiao)首:古极刑,斩首后悬首于木上以示众。

{1}车裂:即磔(zhe)刑,缚人体于车上而曳(ye)裂之。

{1}灭其宗:满门抄斩,断其宗嗣。

{1}鬼薪:秦汉徒刑的一种,为宗庙(鬼)打柴,刑期三年。

{1}房陵:秦县名,属汉中郡,在今湖北省房县。古属巴蜀之地,故云“迁蜀”。

{1}杨端和:秦将,后文所提端和安即为此人。衍氏:魏邑,在今河南省偃师县。

{1}从斗以南八十日:在北斗星南持续出现80天。

{2}十年:即公元前237年。

{2}坐硏免:因受硏案件牵连犯罪而被免职。坐,表示因某事而犯罪。

{2}母太后:指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因为硏案被始皇囚禁了起来。

{2}倍:同“背”。

{2}甘泉宫:秦都咸阳的南宫,非汉代云阳之甘泉宫。

大索,逐客①。李斯上书说②,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③。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④。大梁人尉缭来⑤,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⑥,此乃智伯、夫差、王之所以亡也⑦。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⑧,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⑨,长目,挚鸟膺⑩,豺声{1},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1},得志亦轻食人{1}。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1}。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1},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1}。(略)

①逐客:驱逐客籍的官员。此事由韩国水工郑国到秦为间谍一事被发觉而引起。秦王认为各国游士来秦活动不利于秦,于是颁布逐客令。郑国事见《史记·河渠书》注。客,客卿,指非秦人而在秦做官的人。

②李斯上书说(shui):李斯上《谏逐客书》一文加以劝阻。详见《史记·李斯列传》。

③恐:恐吓、吓唬。下韩:降服韩国。

④韩非(前280?—前233):战国韩诸公子。与李斯同师事荀卿,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建议韩王变法,不被采用,于是到秦国游说秦王,秦王大为欣赏。李斯忌其才,诬陷其使入狱,逼令自杀。韩非尝作《孤愤》、《五蠹》等10馀万言,即今传《韩非子》20卷,为战国法家的重要著作。详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⑤大梁:战国魏都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尉缭(liao):缭为人名,姓失传。入秦为国尉,史称尉缭。尉缭在吕不韦免相后,前来游说秦王,为秦王亲信,终佐秦王统一六国。著有军事著作《尉缭子》传世。

⑥翕(xi):收敛,此处指六国联合起来。

⑦智伯、夫差、王:此三人均为春秋战国时人物,因自恃强大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智伯,即荀瑶,春秋末晋国执政卿,势大骄横,被韩、赵、魏三家合力攻灭。详见《史记·赵世家》。夫差,春秋末吴国国君,曾先后打败越、齐两国,又与晋争霸中原,骄傲自大,终为越王勾践所灭。详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王,战国时齐国国君,一度与秦昭王争为东西帝,后被燕将乐毅率领的诸侯之兵所击败,王也被楚将淖(nao)齿所杀。详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⑧亢礼:行平等之礼。原指宾主相见,相对行礼,以示地位平等。后来用以表现平起平坐,相互对立的意思。亢,通“抗”,对等。

⑨蜂准:鼻头高耸如蜂肚。准,鼻。

⑩挚鸟膺(ying):胸部像鹰一样突起。挚,通“鸷”,猛禽。膺,即胸。

{1}豺声:声音像豺狼的叫。

{1}居约易出人下:穷困时很容易降低身份与人相处。约,困境。

{1}得志亦轻食人:得志时也会轻易伤害人。

{1}身自下我:自身甘居我之下。

{1}国尉:后称太尉,最高军事长官。

{1}用事:主持国事,即当权。

(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①,令丞相、御史曰②:“异日韩王纳地效玺③,请为藩臣④,已而倍约⑤,与赵、魏合从畔秦⑥,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⑦,庶几息兵革⑧。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⑨,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⑩,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1},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1},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1},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1},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1}。”丞相、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1},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1},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1},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2}:‘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2},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2},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2}。”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2},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2},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①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

②丞相:秦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处理国政。御史:全称为御史大夫,掌文书记事,管监察、执法,地位仅次于丞相,又称副丞相,其下属称御史。

③效玺:献出印玺,表示交权。

④藩臣:古代称分封或臣服的各国为藩国或藩臣,意为守卫边疆的臣属。

⑤倍:通“背”。

⑥畔:通“叛”。

⑦寡人:古代君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⑧庶几息兵革:差不多可以停止战争了。

⑨李牧(?—前228):赵将,长期防守赵国边境,曾有效地遏制了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进犯,深得军心。赵王迁三年(前233)率军向秦反攻,大败秦军,赐封武安君。后赵王受秦反间计,杀害了李牧。详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⑩青阳:县名,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

{1}阴令:暗中指使。贼:行刺、暗杀。

{1}后胜:齐国相。

{1}眇(miao)眇:渺小、微小。

{1}辜(gu):罪。

{1}其:语气副词,此处作命令语气。

{1}丞相(wan)、御史大夫劫、廷尉斯:丞相王、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廷尉,执掌刑狱的最高长官,九卿之一。

{1}五帝:说法不一,《史记·五帝本纪》所称为传说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1}侯服、夷服:按周制,天子直辖的地方方圆千里,称作王畿,此外为天子藩属,分作九服,由近及远,每隔500里,定一个名称。九服的名称是: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此处以侯服、夷服概括各服。服,服事天子之意。或朝或否:有的按规定朝请述职,有的就不朝请。

{1}海内为郡县:把全国划分成郡和县加以管理。海内,指四海之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周有海环绕,故称国内为海内。郡县,春秋战国时各国逐渐兴起的地方行政建制。秦自商鞅变法即推行郡县制,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博士: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时,掌典籍,备顾问,参政议政,教授生徒。

{2}天皇、地皇、泰皇:即所谓“三皇”,传说为五帝前的中国君长。泰皇,又称人皇。

{2}昧死:谦词,冒昧而犯死罪。这是臣下进言时表敬畏的套语。

{2}朕(zhen):秦以前的自称之词,相当“我”。秦始皇开始定为皇帝的专称。皇后亦可自称为朕。

{2}谥(shi):封建时代,人死后,根据他生前行为,按《谥法》给他追加的一种称号。这种制度,始于周,废于秦,汉重用,直至清末。相传《谥法》为周公姬旦所作。

{2}无谓:没有意义。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②。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③,朝贺皆自十月朔④。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⑤。数以六为纪⑥,符、法冠皆六寸⑦,而舆六尺⑧,六尺为步⑨,乘六马⑩。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1}。刚毅戾深{1},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1}。于是急法,久者不赦{1}。

①终始五德之传:古人把复杂的自然现象概括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生相克的转化制约关系,如金克木、木生火之类,叫做五行说。战国时代邹衍一派以此说解析人事,说明改朝换代的规律,也是以金、木、水、火、土依次相承、终而复始的,叫做终始五德之传。秦始皇采用此说,在于说明秦政权的合理性。

②德从所不胜:代周之德是周德所不能克胜的德,即水德。因为五德说认为黄帝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代周,故其德必为水德方能克灭火德。

③改年始:岁首正月为年始。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岁首,秦以建亥之月(农历十月)为岁首,故曰改年始。

④朝贺皆自十月朔:朝贺的活动全在十月初一进行。朔,阴历每月初一。按,封建时代,每年第一个月的初一是元旦,朝臣要表示庆贺。

⑤旄旌(jing):以旄牛尾做杆饰的旗。节旗:用旄牛尾装饰的符节,使者所持的凭证。按,此两词应作“旄节旌旗”理解,旄节是使者所持的符节,旌旗是仪仗用以壮威或将领用以指挥的旗子。上黑:崇尚黑色。上通“尚”。照五行说,水为北方,色黑,秦以水德王,所以崇尚黑色。

⑥数以六为纪:一切计量单位以六为标准。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序数: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的顺序排下来,水克火是第六,秦为水德,故秦尊数六。

⑦符、法冠皆六寸:作为官方凭信的印符和御史所戴之惠文冠,都长六寸。法冠,据说原为楚冠,秦灭楚,以之赐执法御史服之,以后就定为了法冠。

⑧舆六尺:车子宽度为六尺。

⑨六尺为步:古人一举足为跬(kui),再举足为步。以步的长度定为计里程和地亩的单位。一步为秦的六尺,约合今1.4米。

⑩乘(sheng)六马:天子车驾用六匹马。

{1}“更名河曰德水”二句:改黄河叫德水,因为水德在五德相克中为第一位。

{1}刚毅戾(li)深:刚强果断,暴戾苛深。戾,狠,暴。

{1}然后合五德之数:这样才符合五德之数的性质。这是秦始皇为加强专制统治寻求的理论根据。认为水德主阴,阴主刑杀,秦为水德,所以以刑杀为主,不讲仁爱恩惠和道义。

{1}“于是急法”二句:于是以贯彻法令为急务,犯罪年久的人也不加赦免。

丞相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②。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③,相攻击如仇雠④,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⑤。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⑥,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⑦,是树兵也⑧,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zhen)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那些地方。填,通“镇”。

②便:有利,合适。

③后属:后辈,后代。

④仇雠(chouchou):互相仇视敌对。

⑤易制:容易控制。

⑥以有侯王:因为有侯王。

⑦立国:指实行分封,设置诸侯国。

⑧树兵:树立兵戈,即导致战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①,郡置守、尉、监②。更名民曰“黔首”③。大④。收天下兵⑤,聚之咸阳,销以为钟⑥,金人十二⑦,重各千石⑧,置廷宫中⑨。一法度衡石丈尺⑩。车同轨{1},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1},西至临洮、羌中{1},南至北向户{1},北据河为塞{1},并阴山至辽东{1}。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1}。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1},作之咸阳北阪上{1},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2}。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①三十六郡:依裴《史记集解》说为: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以及京师咸阳所在地的内史郡,共36郡。郡下面辖若干县。郡守与县令由中央任命,随时可任免调动。这是在全国开始推行郡县制的建制,以后增至46郡(不包括内史辖区)。

②郡置守、尉、监:每郡设置郡守、郡尉、郡监三个长官。郡守是最高行政长官。郡尉为副职,掌军事。郡监,称监御史,负责监察。

③更名民曰“黔首”:改称老百姓叫黔首。战国时就有称平民为黔首的,此时正式颁布为对平民的法定称呼,从国家法律上确定了平民的社会地位,从奴隶状态中脱离出来,成为新的阶级关系的标志。黔,黑色。首,头。可能当时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④大硋(pu):大规模酒宴。硋,合聚饮食。

⑤兵:武器。

⑥钟(ju):悬挂钟的架子,其两侧的柱叫。

⑦金人十二:十二尊铜铸人像。

⑧重各千石(shi):每个金人重12万斤。石,重量单位,每石120斤。

⑨廷宫:宫廷。

⑩一法度衡石丈尺:统一度量衡标准。一,统一。法,标准,规范。度,指测量长度的量器及单位,丈尺属于度。衡石,测重量的容器及单位。

{1}轨:车轮行迹。

{1}暨:同“及”。

{1}临洮(tao):秦县名,属陇西郡,在今甘肃省岷县。羌中:羌人聚居区,指今青海省东部、甘肃省西南部、四川省西北部地区。

{1}北向户:也称北户,秦地名,地在今越南顺化一带。

{1}北据河为塞:北边依据黄河设置关塞。塞,关隘,边防要塞。

{1}并阴山至辽东:沿着阴山一直到辽东。并,同“傍”,沿着。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中部。辽东,秦郡名,在今沈阳市西南、锦州市东南境。

{1}章台:秦故宫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隅。上林:苑名,为秦王室的园林,地在今长安县、周至县、户县界。渭南:渭水以南。

{1}写放(fang):模画仿效。写,描摹。放,同“仿”。

{1}咸阳北阪(ban):咸阳北面,九(zong)山等山的南山麓,即今之咸阳原。阪,山坡。

{2}雍门:旧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高陵县内。复道:殿屋间上下有道,两旁张有帷幔,不与外人相杂。周阁相属(zhu):周围楼阁皆相连接。

二十七年①,始皇巡陇西、北地②,出鸡头山③,过回中④。焉作信宫渭南⑤,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⑥。自极庙道通郦山⑦,作甘泉前殿。筑甬道⑧,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⑨。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⑩,立石{1},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1}。乃遂上泰山,立石,封{1},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1}。禅梁父{1}。刻所立石,其辞曰(略){1}。

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碖{1},穷成山{1},登之罘{1},立石颂秦德焉而去{2}。

南登琅邪{2},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2},复十二岁{2}。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2}。曰(略)。

①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20年。

②陇西:秦郡名,治狄道,即今甘肃省临洮县南。北地:秦郡名,治义渠,在今甘肃省庆阳县西南。

③鸡头山:即大陇山,在今甘肃省平凉县西。

④回中:秦宫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⑤焉:乃,于是。信宫:即长信宫,在今咸阳市境。

⑥天极:北极星所在的星区,古人认为是星空的中央,为天帝所居,故称天极。秦始皇建极庙以象征天极,是给自己预立的庙,表示最高权威。秦二世改极庙为皇室祖庙。

⑦郦山:一称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⑧甬(yong)道:犹如夹道,两旁筑墙,在甬道中来往,外人看不见。

⑨驰道:供皇帝巡行的大道。路宽50步,高出地面,路中3丈宽的部分,种树为界。秦所修驰道通达全国各重要地区,使中央对地方能够有效控制。

{1}邹峄(zouyi)山:又简称作邹山、峄山,在今山东省邹县北。

{1}立石:立碑刻石。有关刻辞原文未载。

{1}封禅(shan):古代帝王祭告天地、表彰政绩以示受命于天的祭典。到泰山顶上祭天称为封,再到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称为禅。望祭山川:遥望全国的名山大川以祀其神。

{1}封:堆土为坛以祭天叫做封。

{1}五大夫:秦的军功爵共20等,五大夫为第9等爵。

{1}禅梁父:在梁父山举行祭地典礼。梁父山,小山名,在今山东省新泰市西。

{1}其辞:指泰山刻石上的铭文。铭文的内容主要为颂扬秦的统一战争和统一政策,虽有一定史料价值,但限于篇幅,故略。后边琅邪、之罘等刻石的铭文亦作节略。

{1}黄:秦县名,旧治在今山东省黄县东南。(chui):秦县名,旧治在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南。

{1}穷成山:登上成山顶峰。成山,即今山东半岛最东端的成山角。

{1}之罘(fu):岛名,即今山东省烟台市西北的之罘半岛。

{2}焉:兼词,表示于之,即在此。

{2}琅邪(langya):山名,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2}琅邪台:指山东省胶南县南的琅邪山,因其山形如台,故又名琅邪台。传说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曾在此筑高台以观海,后坍毁,秦始皇时又作了重建。

{2}复十二岁:免除了十二年的赋税劳役。复,免除赋税劳役。

{2}明得意:彰明对获取成功的自得满意。

既已,齐人徐等上书①,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始皇还,过彭城②,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③。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④。浮江,至湘山祠⑤。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⑥。上自南郡由武关归⑦。

①徐(fu):齐国方士,后远渡日本。五代后周时的《义楚六帖》记载了公元927年渡海到洛阳的日本弘顺大师的话说:“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即)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于此国。”录以备考。

②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

③欲出周鼎泗水:想从泗水中捞出周鼎。周鼎,西周国器,共九只,后为秦昭王所得,但其中一鼎飞入泗水中,故秦始皇企图打捞上来。泗水,流经彭城的淮水支流。

④衡山:秦郡名,治邾(zhu),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

⑤湘山祠:传说,舜晚年南巡,死于苍梧(今湖南省宁远县)。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踪到洞庭湖边,知舜死讯,南望痛哭,自投湘水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在湘山立祠。湘山,又名君山、洞庭山、青草山,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洞庭湖中。

⑥赭(zhe)其山:使山光秃,露出山石之色。赭,通“赤”,即红色,此作动词用。湖南地区的土壤属红土地带。

⑦武关:关名,在今陕西省商南县南。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①,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②。登之罘,刻石,其辞曰(略)。旋③,遂之琅邪,道上党入④。

三十年,无事。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⑤。赐黔首里六石米⑥,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⑦,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⑧,见窘⑨,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⑩。米石千六百{1}。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1},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1}。刻碣石门{1}。坏城郭,决通堤防{1}。其辞曰(略)。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1}:“亡秦者胡也{1}。”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1},略取河南地{1}。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贾人略取陆梁地{2},为桂林、象郡、南海{2},以棻遣戍{2}。西北斥逐匈奴{2}。自榆中并河以东{2},属之阴山{2},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2}。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2},筑亭障以逐戎人{2}。徙谪,实之初县{2}。禁不得祠{3}。明星出西方{3}。

三十四年,棻治狱吏不直者{3},筑长城及南越地{3}。

①阳武博狼(lang)沙:阳武县的博狼沙地方,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曾与力士在博狼沙阻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故云“为盗所惊”。博狼沙,一作“博浪沙”。

②天下大索:在全国大搜捕。

③旋(xuan):转回。

④道上党入:取道上党回到咸阳。

⑤更名腊曰“嘉平”:把腊月改称为嘉平月。腊月,即夏历十二月。传说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派人求仙求药,偶然听到一首歌谣,其中有“帝若学之腊嘉平”,因此改腊为“嘉平”。

⑥里:秦、汉时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25户为一里,又有50户、80户、100户为一里的说法。里上为亭,亭上为乡,乡上为县。

⑦微行:隐瞒身份,化装成普通人,秘密外出。

⑧兰池: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又一说为秦始皇开辟的园林名,亦有说是护城河的名称。

⑨见窘:被困迫。

⑩关中: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的泾渭大平原地区称为关中,古来建都之地。

{1}米石千六百:粟米价为每石1600钱。

{1}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南临渤海。

{1}羡门、高誓:传说为碣石山上的两个仙人。

{1}刻碣石门:直接在碣石山前岩壁上刻碑文,不另立碑石。

{1}坏城郭,决通堤防:拆毁关东诸侯的旧城墙,挖开阻碍交通的堤防。郭,此指外城。

{1}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用鬼神的事侍奉皇上,顺便献上了有关谶纬的图书。录图书,记载谶纬的书籍。秦汉间方士多伪造此类书来传达所谓的“天意”。

{1}亡秦者胡也:灭掉秦朝的将是匈奴。胡,指匈奴。秦亡之后,谶纬家又附会此“胡”字实指胡亥。实际上是始皇帝为进击匈奴,托言谶纬之说的一种口实。

{1}蒙恬(前?—前210年):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曾领兵抗击匈奴,卓有功绩,后被秦二世逼迫自杀。详见《史记·蒙恬列传》。

{1}河南地:秦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一带。

{2}发诸尝逋(bu)亡人、赘(zhui)、贾(gu)人略取陆梁地:征发各种曾经逃亡的罪犯、沦为奴隶的赘婿、商人去攻取五岭以南的地区。逋亡人,因逃避徭役及其他事出走而获罪的人。赘,贫民把儿子典押给富人为奴,称为赘子,过期不赎,主人给他配妻,仍旧为奴,改称赘。同“婿”。贾人,商人。逋亡人、赘婿、贾人等这几种人,在秦代社会地位低下,凡有苦役、戍边等事,首先征发他们。陆梁地,泛指五岭以南地区。这些地区多山地,开化晚,民性强梁,故古人称其为陆梁地。

{2}桂林、象郡、南海:都是秦在岭南设置的新郡。桂林郡,治中留,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西南。象郡,治临尘,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县。南海郡,治番禺,即今广州市。

{2}以墈遣戍:发配有罪受贬谪的人去守卫,墈,通“谪”(zhe),流放,充军发配。

{2}匈奴:即上文所说之“胡”。为战国、秦汉时期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的少数民族。

{2}榆中:地区名,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西河套地区。

{2}属(zhu):连接。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长约1200公里,海拔1500米~2000米。

{2}城河上为塞:在黄河岸上筑城作为阻塞。

{2}高阙: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东北,阴山山脉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如门阙,故名。阳山:秦汉时称阴山最西的一段为阳山,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的狼山。当时黄河主河道为今乌加河,阴山在河北,阳山在河南。北假: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

{2}亭障:边疆险要处供通信、防守用的堡垒。

{2}徙谪,实之初县:迁徙罪犯去充实新设置的各县。初县,新设置的县,即上文所说“四十四县”。

{3}禁不得祠:下达禁令,不得祭祀。

{3}明星:彗星。

{3}墈治狱吏不直者:贬谪不正直办理狱案的司法官员。

{3}筑长城及南越地:修筑长城或戍守南越之地。南越之地即指桂林、象郡、南海郡等地。该地区原属古越人所居地,故统称之南越地。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①。仆射周青臣进颂曰②:“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③,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④,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⑤。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⑥,卒有田常、六卿之臣⑦,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⑧,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⑨,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⑩。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1}?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1}。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1},百姓当家则力农工{1},士则学习法令辟禁{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1}。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1},是以诸侯并作{1},语皆道古以害今{1},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2},以非上之所建立{2}。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2},私学而相与非法教{2},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2},出则巷议{2},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2},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2},党与成乎下{2}。禁之便{2}。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3}。非博士官所职{3},天下敢有藏《诗》、百家语者{3},悉诣守、尉杂烧之{3}。有敢偶语《诗》、者弃市{3}。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3}。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3}。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3}。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3}。”制曰:“可。”

①前为寿:上前祝酒。

②仆射(ye):秦官名。仆,主持。古代重武,官吏都要学射,仆射就是主持督课射礼的官员,后来指称一般官员,此处指诸博士的班头。

③以诸侯为郡县:把诸侯的封地改置为郡县。即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

④殷、周之王(wang)千馀岁:商朝、周朝统治天下各千馀年。实际上殷政权是500多年,周政权是800多年,“千年”只是约数而已。王作动词,即作王或统治天下的意思。

⑤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殷、周以天子为中心,将土地分封给子弟及功臣,使他们像树枝辅佐树干、夹木辅佐车轮一样辅弼王室。枝辅,树干的旁出叫枝,车轮的夹木叫辅,都起辅佐作用,这里喻子弟功臣的作用。

⑥匹夫:庶民,指没有爵位和权势的平民。

⑦卒(cu)有田常、六卿之臣:如果猝然出现像田常、六卿一类的乱臣。卒,同“猝”,突然。田常,即陈恒,谥成子,春秋末年齐国执政大夫,他杀掉齐简公另立齐平公,从此齐国由陈氏掌权。到战国初期,又夺取了齐国君位。六卿,指春秋末年晋国大夫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家。六家势力强大,经过斗争剩韩、赵、魏三家,终于在公元前453年瓜分了晋国。

⑧师古:以古为师。

⑨面谀(yu):当面奉承。重陛下之过:把皇上的错误说成优点,使错误加重。

⑩“五帝不相复”五句:五帝的制度都不重复,三代的举措都不因袭,各自因时制宜地治理国家,不是他们有意不同,而是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时代。

{1}何足法也:哪里值得当做固定的模式加以效法呢?

{1}厚招游学:用优厚的待遇招徕游学之士。游学,指战国时以自己的学说游说诸侯的人。

{1}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是统一制定的。

{1}当家:治理家业。力农工:努力从事农业手工业。

{1}辟(bi)禁:刑法禁令。

{1}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用来非议现行政策,使百姓思想混乱。

{1}莫之能一:没有谁能统一。

{1}并作:全都起来割据称霸。

{1}道古以害今:称颂古代制度用以诋毁现行的法令。

{2}私学:个人的学说,指战国以来诸子的流派与学说,其中主要是儒家学说影响大。但秦政权定法家学说为公学,则儒家及其他各家就都成了私学。

{2}以非上之所建立:用来反对朝廷以法家思想制定的政策、制度。

{2}别黑白而定一尊:分别各种学说的是非,决定只尊崇法家一家。

{2}法教:法律、教令。

{2}入则心非:进入朝廷时,心怀不满。

{2}出则巷议:走出朝廷时,就在街巷议论。

{2}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夸耀所信奉的学说来提高名望,标新立异以显示不凡。

{2}主势降乎上:皇帝的权势从上降下来。

{2}党与成乎下:宗派集团在下面形成。

{2}禁之便:取缔禁止他们是合适的。

{3}史官:指诸侯各国史官所写的史书。

{3}非博士官所职:不是博士官所应当研究保存的国家藏书。

{3}百家语:诸子百家的言论,即上文所说之“私学”。

{3}悉诣守、尉杂烧之:都送到郡守、郡尉那里全部焚毁。杂,一并,一齐。

{3}偶语:互相谈论。弃市:古代酷刑。在闹市上当众处死。

{3}见知不举者与同罪:知情而不揭发的人和犯罪的人同罪处理。

{3}黥(qing):古代刑罚,在犯人额颊上刺字,并用矾石涂抹,变黑后永不褪去。被黥的罪犯,往往派往边地服劳役。城旦:秦代劳役的一种,四年为期,晚上筑长城,白天守卫边境。

{3}所不去者:不被焚烧的。卜筮(shi):占卦吉凶。用龟、甲占卜叫卜,用蓍草称筮。种树:种植、栽种。

{3}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如果想做官学法令,可找官吏做老师。

三十五年,除道①,道九原抵云阳②,堑山堙谷③,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④,武王都镐⑤,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⑥。先作前殿阿房⑦,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⑧。周驰为阁道⑨,自殿下直抵南山⑩。表南山之颠以为阙{1}。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1}。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1}。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1},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1},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1}。发北山石椁{1},乃写蜀、荆地材皆至{1}。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1}。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2},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2}。

①除道:修治道路。

②道九原抵云阳:取道九原,直抵云阳。九原,秦郡名,郡治九原县,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云阳,秦县名,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

③堑(qian)山堙(yin)谷:开凿山岩,填塞沟谷,以接通道路。堑,挖断。堙,填塞。

④丰: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

⑤镐(hao):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沣河东岸。

⑥营作:建造。上林苑:皇家苑囿,供皇帝春秋打猎。

⑦阿房(epang):宫名,建址在今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尚存殿基夯土台址,东西广约二公里。阿,指屋顶四角的弯曲处,房,通“旁”,即近旁的意思。这座宫殿四阿宽广,又位于咸阳附近,故临时称之为阿房。

⑧建五丈旗:树立五丈高的旗子。

⑨周驰:周围的行车大道。

⑩南山:终南山。

{1}表南山之颠以为阙:在终南山顶上建立起一对高耸的建筑物作为帝宫大门的标志。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建筑物,形如阁楼,左右各一。

{1}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让阿房宫建筑群与天上的北极星、飞渡银河抵达营室的阁道星等星空格局相吻合。阁道,古星座名,指仙后座内的六颗星,古人认为象征飞阁之道,是沟通银河两岸的天桥。汉,银河。营室,即营室星。此句意谓,将阿房宫比拟做天极星,渭水比做银河,阁道比做天桥,咸阳比做营室,由阿房宫渡过渭水到咸阳,就如天上的北极星经阁道渡银河到达营室一样。

{1}令名:美好的名称。

{1}作宫阿房:阿房宫建在咸阳宫附近。

{1}隐宫:即宫刑,又称腐刑。阉割男子的生殖器时需住在阴暗之室养息百日,故称“隐宫”。其室温密,如同蚕房,故又称“下蚕室”。

{1}作丽(li)山:在骊山为秦始皇建寿陵。丽,同“骊”,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1}石椁(guo):作椁的石材。椁,外棺。

{1}写蜀、荆地材:运出蜀、荆地区的木材。写,通“泻”,又同“卸”,输出、运走。

{1}关外:指函谷关以东地区。

{2}立石东海上朐(qu)界中:在东海郡朐县境内建立石门。东海,临接东海的秦郡名,郡治郯(tan)县,在今山东省郯城北。朐县在郯城东,临海,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旁。

{2}皆复不事十岁:全都免除赋税徭役,十年之内不用缴纳。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①,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②。方中③,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④。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⑤。真人者,入水不濡⑥,入火不硋⑦,陵云气⑧,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⑨,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⑩,帷帐、钟鼓、美人充之{1},各案署不移徙{1}。行所幸{1},有言其处者,罪死{1}。始皇帝幸梁山宫{1},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1}。中人或告丞相{1},丞相后损车骑{1},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1}。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2},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2}。听事{2},群臣受决事{2},悉于咸阳宫。

①芝奇药:灵芝一类的奇特之药。灵芝,真菌的一种,古人认为是仙药,服之可长生不死。

②类物有害之者:大抵有危害芝奇药和仙人的事物,即指下文之恶鬼。类,大抵,好像。

③方中:指仙方及方术之书。

④真人:道家所谓修真得道的人,即仙人。

⑤害于神:对神有危害,故而不能遇见芝奇药和仙人。

⑥濡(ru):沾湿。

⑦(ruo):燃烧。

⑧陵:通“凌”,凌驾。

⑨恬(tiantan):即恬淡,清静无欲。

⑩宫观(guan):供帝王游憩的离宫别馆。观,指高大的宫廷建筑物。登高其上,可以眺望,只有皇宫和道院的高建筑物才称观。

{1}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在每个宫观里都设有帷帐、钟鼓乐器和后宫的美女。

{1}各案署不移徙:各个宫观里的器物设备和美女等,都按照部署固定下来。

{1}行所幸:巡行到的地方。幸,帝王恩临。

{1}罪死:判处死刑。

{1}梁山宫:秦行宫,在今陕西省乾县东。

{1}弗善:不高兴。

{1}中人:宫中太监。

{1}损:减少。

{1}案问莫服:按察审问,没有谁承认。

{2}诏捕:下诏令逮捕。

{2}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从此以后,没有谁能知道皇帝行幸到什么地方。

{2}听事:处理政务。

{2}群臣受决事:群臣接受的是皇帝已经决定了的事情。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①:“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②,起诸侯③,并天下,意得欲从④,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⑤。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⑥。上乐以刑杀为威⑦,天下畏罪持禄⑧,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⑨。秦法,不得兼方⑩,不验辄死{1}。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1},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1}。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1},日夜有呈{1}。不中呈不得休息{1}。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1}。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1},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1},今闻韩众去不报,徐等费以巨万计{2},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2}。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2},或为妖言以乱黔首{2}。”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2},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2},诸生皆诵法孔子{2},今上皆重法绳之{2},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2}。

①相与谋:互相商议谋划。

②刚戾(li)自用:刚强暴戾,自以为是。

③起诸侯:以诸侯身份起家。

④意得欲从:意志实现,欲望满足。

⑤特备员弗用:只是挂名充数,并不起作用。

⑥倚办于上:依照皇帝的决定办事。

⑦乐以刑杀为威:喜欢用刑法杀戮来建立自己的威严。

⑧畏罪持禄:害怕得罪,并且还得保住自己的禄位。

⑨慑(she)伏谩(man)欺以取容:臣下因畏罪而屈服,说假话以求得容身之地。

⑩兼方:兼行两种以上方术。

{1}不验辄死:方术不应验就往往处以死刑。

{1}候(hou)星气者:观测天文星象的方士。

{1}端言:直言。

{1}以衡石量书:用秤称量公文。衡,秤杆。石,秤锤。书,文件。当时无纸,公文写在竹简或木简上,故以重量计算。

{1}日夜有呈:一天一夜有一定限额。呈,通“程”。

{1}中(zhong):符合规定。

{1}亡去:逃走。

{1}文学:指文学士,即馆读经书的儒者。方术士: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天文、历算、地理、医药、农业技术的人;一类是讲神仙、阴阳、卜筮等的术士。

{1}练以求奇药:通过炼丹求取不死之药。练,同“炼”。

{2}巨万:万万,极其多。

{2}徒奸利相告日闻:只是天天都有他们非法取利的事情报告上来。奸利,奸诈取利。

{2}廉问:私下查访、察问。廉,胡三省曰:“廉,察也。”

{2}妖言:邪说。

{2}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儒生们互相揭发彼此牵引以免除自己的罪。

{2}集:顺服。集,通“辑”。

{2}诵法孔子:诵读并实践孔子的学说。法,效法,实践。

{2}重法绳之:用严厉的刑法来处置他们。绳,捆缚,名词作动词用,意为依法严惩。

{2}监蒙恬于上郡:到上郡蒙恬部队中做监军。监,监视。古时皇帝派将军领兵外出,往往另派自己的儿子或亲信随军监视,叫做监军。

三十六年①,荧惑守心②。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③,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④。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⑤,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池君⑥。”因言曰:“今年祖龙死⑦。”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⑧。”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⑨。”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⑩。迁北河、榆中三万家{1},拜爵一级。

①三十六年:即公元前211年。

②荧惑守心:荧惑星侵入心宿星区。荧惑即火星,因它的亮度受运动方向的变化而变幻不定,使人眩惑,故名。心,二十八宿之一,也叫商星,由天蝎座内的三颗星组成。古人迷信,以天象附会人事,认为心宿三星分别象征天王及其太子、庶子,而荧惑是妖星,荧惑运行到心宿所在地,就预示地上帝王将会灾祸临头。下文又记载陨星坠地。这两种现象被视为秦始皇将死,秦王朝将乱的预兆。

③逐问:挨个盘查。

④燔(fan):焚烧。销:毁灭。

⑤华阴平舒道:地名,在今陕西省华阴县西北六里地的渭水边上。

⑥为吾遗(wei)(hao)池君:替我赠送给池水神。遗,赠送。同“镐”,池在长安西南,镐水所出。池君,指池水神。

⑦祖龙:暗指始皇。祖,人之先,即始意;龙,人君象,即皇帝意。祖龙,即始皇帝。

⑧山鬼:指使者在平舒道遇见的持璧之人。全句意为山野之鬼怪道行(heng)不深,也不过预料一年之内的情况,过了今年就没有危险了。所以有下文“游徙吉”,外出避灾的打算。

⑨祖龙者,人之先也:祖龙,是指祖先。这是秦始皇心畏此事,有意避开自己,另作解释,实是自欺欺人。

⑩卦得游徙吉:占卦的结果是,只要外出游动、迁徙,就会吉利。此为下文出游张本。

{1}北河:古地区名,指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北岸一带。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①,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②。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③,望祀虞舜于九疑山④。浮江下,观籍柯⑤,渡海渚⑥。过丹阳⑦,至钱唐⑧。临浙江⑨,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⑩。上会稽{1},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略)。

①十月:秦历以十月为岁首,此指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的首月。

②右丞相去疾守: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咸阳。秦以右为上,故右丞相高于左丞相,皇帝外出,右丞相留守都城。

③云梦: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大致包括今湖北省长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及一部分丘陵地带。

④九疑山:即今湖南省宁远县南的苍梧山,相传虞舜南巡死于此,故作望祭。

⑤籍柯:地名,今地不详。

⑥海渚(zhu):或以“海”为“江”之误。江渚一名牛渚,即采石矶(ji),秦时属丹阳,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长江东岸,为渚山突出江中而成。

⑦丹阳:秦县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

⑧钱唐:秦县名,属会稽郡,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⑨浙江:江名,今钱塘江及其上流的总称。

⑩狭:指狭窄处。

{1}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传说大禹在此山上大会各路治水诸侯计功,后死于此,山上有禹穴及禹庙,故下文曰“祭大禹”。

还过吴①,从江乘渡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③,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④。”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⑤,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⑥。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⑦,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①吴:秦县名,会稽郡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

②江乘:秦县名,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为重要渡口。

③鲛(jiao)鱼:即鲨鱼。

④连弩(nu):装有机栝,可以连续放箭的弓。

⑤占梦:指专门解释梦的博士。

⑥候:征候,征兆,迹象。

⑦荣成山:即成山,在今山东省荣成县。

至平原津而病①。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②:“与丧,会咸阳而葬③。”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④,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⑤。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⑥。棺载车中⑦,故幸宦者参乘⑧,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⑨。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⑩,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1}。语具在《李斯传》中{1}。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1},以乱其臭{1}。

①平原津:平原县境内的黄河渡口。平原,秦县名,在今山东省平原县南。津,渡口。

②玺书:盖有皇帝印章的文件,相当于诏书。

③与丧,会咸阳而葬:参加我的丧事,到咸阳会齐后再举行丧礼。

④中车(ju)府令:秦官名,太仆属官,负责掌管皇帝的车辆,往往以宦官(中人)充任。赵高即以宦官出任此职。行符玺事所:掌管符节、印章的地方。行,代理,兼职。符玺事,指符玺郎所掌之事,赵高此时为中车府令,兼管符玺郎的工作,即他们所拟诏书必须加盖玺章才能生效,故称“行符玺事”,是临时应急的措施。

⑤崩:古称皇帝之死为崩。沙丘平台:巨鹿郡沙丘行宫的平台。沙丘宫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

⑥不发丧:不宣布死亡的消息。

⑦(wen)车:又称,密闭曰,旁开曰,是一种封闭严密而又通风较好的卧车,后世成为丧车的专名。

⑧故幸宦者参乘:派始皇生前宠信的宦官作陪乘。幸,宠爱。参乘,古代乘车,主座在左,驾车的居中,另一人居右陪坐作警卫,叫“参乘”。

⑨可其奏事:批答大臣们奏呈的公事。

⑩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赵高从前曾经教授过胡亥书法以及狱讼法律等知识。赵高著有书法著作《爰历篇》,“书”盖指此。

{1}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shu)以罪,赐死:另外写了诏书给公子扶苏、蒙恬,列举他们的罪状,赐令自杀。

{1}语具在《李斯传》中:有关矫诏的记述,都在《史记·李斯列传》之中。

{1}鲍鱼:湿的咸鱼,气味腥臭。

{1}以乱其臭:混乱尸臭与鱼臭的气味。

行从直道至咸阳①,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②。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③,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④。令匠作机弩矢⑤,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⑥,上具天文,下具地理⑦。以人鱼膏为烛⑧,度不灭者久之⑨。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⑩。”皆令从死{1},死者甚众。葬既已下{1},或言工匠为机{1},臧皆知之,臧重即泄{1}。大事毕,己臧,闭中羡{1},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1}。(略)

①直道:秦驰道名。始皇三十五年,命大将蒙恬主持修成。北起九原,南至云阳,道路较直,故称直道。

②郦山:指郦山陵墓。

③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墓室深达地下水层,炼铜水浇铸,然后才放置棺椁。三泉,三重泉水,形容很深。

④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在墓冢内建造了陶制的宫室、塑造了文武百官的殉葬俑,各种珍奇宝贵的陪葬品,都埋藏到里边。臧,同“藏”。

⑤机弩矢:由机械控制的弩矢。

⑥机相灌输:用机械转动,使筑有百川江河大海模型的水银流动起来。

⑦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墓室之内,顶上布满日月群星,底下是全国的山川地势。

⑧人鱼膏为烛:用人鱼脂肪作成燃烛。人鱼,即大鲵(ni),俗称娃娃鱼。膏,脂肪。

⑨度(duo):预计。

⑩后宫:指后宫中的嫔妃。出焉不宜:放出去不合适。

{1}皆令从死:全都让她们殉葬。

{1}葬既已下:棺木已经下葬。

{1}为机:制作机械。

{1}臧重即泄:陪葬品贵重就会泄露给外人。

{1}闭中羡(yan):工匠们正在关闭神道的中门。羡,通“埏”,即墓中隧道,有三重门,中羡为中间隧道,外羡为最后一段隧道。

{1}树草木以象山:在墓冢上种植草木,以使其像一座自然的山。

2项羽本纪

项羽又称西楚霸王,终其生为诸侯级别,司马迁却将其立于专写朝代与帝王的本纪之中,其匠心所在有三。第一,纪实。项羽对灭秦应居首功,分封诸侯时“政由羽出”,说明其在秦楚之际据有号令天下的地位,实有帝王之尊。第二,通变。项羽上承始皇,下启刘汉,完成了历史的转折,有贯通古今之变的作用,否则在本纪系列中就会有时间上的缺环及关键人物的遗落。第三,示褒贬。刘邦是成功的政客,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将二人均立本纪,便于对他们的习性品格、功业成败作出褒贬比较。

在如椽大笔之下,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又有催人泪下的悲剧情节;有英雄的顶天立地,又有政治庸人的粗鄙短见,项羽起伏跌宕的经历和多重性格的展现都跃然纸上,因此这篇大传成为千古传颂的上乘之作。

项籍者,下相人也①,字羽。初起时②,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⑤。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⑥,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⑦,去⑧;学剑⑨,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己。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⑩,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1}。项梁尝有栎阳逮{1},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1}。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1}。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1},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1},以是知其能{1}。秦始皇帝游会稽{1},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1}!”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2},力能扛鼎{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2}。

①下相:秦县名,县治在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南。

②初起时:指最初起兵反秦之时,即秦二世元年(前209)。

③季父: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作兄弟排行,据此“季父”又指最小的叔父。

④项燕:楚国名将,曾击破秦将李信军20万。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前224),秦将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楚王被俘后,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楚又称做荆),驻兵淮南。第二年,王翦击破楚军,荆王死,项燕以自杀殉国。

⑤为秦将王翦所戮:被秦将王翦所杀戮。据《史记·秦本纪》载,项燕本属兵败自杀,这里说成被王翦所杀,意在突出项羽反秦的原因,亦有报秦杀叔祖之仇的目的在。王翦是秦大将,曾帮助秦始皇灭赵、灭楚,其事迹详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⑥项:古国名,至秦为县名,县治在今河南省项城县东北。

⑦学书:学习认字和写字。

⑧去:舍弃,指丢开学书之事。

⑨学剑:学习剑术。

⑩兵法:治兵布阵、克敌制胜之军事学。

{1}竟学:完成全部学业。竟,终了,完毕。

{1}栎(yue)阳逮:因犯罪被栎阳县抓捕。栎阳,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

{1}“乃请蕲(qi)狱掾(yuan)曹咎书”二句:于是项梁请托蕲县狱掾曹咎写了一封说情的信,送到栎阳狱掾司马欣处,事情才算了结。蕲,秦县名,县治在今安徽省宿县南。狱掾,典狱长。书,写信。抵,送达。曹咎、司马欣,人名。二人事详后。

{1}吴中:泛指春秋时吴国地。吴,秦县名,县治即今江苏省苏州市。

{1}大徭役及丧:指筑城、筑路等大的差役和重要的丧事。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中以军事组织部署自家的门客和子弟。

{1}以是知其能:此句有两种理解,一是人们由此知道项梁的才能;一是项梁由此掌握了人们的才能。两解均可。

{1}会稽:山名,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前210)东南巡行时,曾登临此山。

{1}毋妄言,族矣:不要胡说,要灭族的。族,古代一种刑罚,即一人犯罪,全家被杀。

{2}八尺馀:约合今公制1.9米。汉代1尺相当今23厘米。

{2}扛鼎:举鼎。

{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dan)籍矣:即使是吴地的豪族子弟,也都畏惧项籍了。惮,畏惧。

秦二世元年七月①,陈涉等起大泽中②。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③:“江西皆反④,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⑤。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⑥。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⑦。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⑧,梁籍曰⑨:“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⑩。门下大惊{1},扰乱{1},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伏{1},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1},谕以所为起大事{1},遂举吴中兵{1}。使人收下县{1},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1}。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1}。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2},徇下县{2}。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2},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2},乃渡江矫陈王命{2},拜梁为楚王上柱国{2}。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2},使使欲与连和俱西{2}。陈婴者,故东阳令史{2},居县中,素信谨{2},称为长者{3}。东阳少年杀其令{3},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3},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3},异军苍头特起{3}。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3}。今暴得大名{3},不祥。不如有所属{3},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3}。”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3},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4}。凡六七万人,军下邳{4}。

①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

②大泽:乡名,时属蕲县,在今安徽省宿县东南刘村集。

③会稽守通谓梁曰: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殷通,人名,当时为会稽郡的代理郡守。

④江西:长江从九江到南京一段,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曲折而流,故古代人称今皖北一带为江西,而称皖南、苏南一带为江东。

⑤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我听说先动手就可控制人,后动手就会被人控制。此言先发制人的道理。

⑥亡在泽中:逃亡流落在江湖山泽中。

⑦诫籍持剑居外待:吩咐告诫项籍要持剑在外边等待。诫,叮嘱,告诫,实指面授机宜。

⑧须臾:不一会儿。

⑨梁(shun)籍:项梁给项籍使眼色。同“瞬”,即转眼,以目示意。

⑩印绶:指郡守之印章。绶,穿系印纽的丝绳。

{1}门下:侍卫人员。此指会稽郡守衙门内的卫兵。

{1}扰乱:(衙门内)一片混乱。

{1}(she)伏:惊惧地趴在地下。惊惧,同“慑”。

{1}故所知豪吏:平素相好的地方豪强和官吏。

{1}谕以所为起大事:告诉豪吏们杀郡守反秦起义的原因。

{1}遂举吴中兵:于是征集组织了吴中地区的军队。举,征集组织。

{1}收下县:收服了会稽郡所属的各县。

{1}为校尉、候、司马:担任了校尉、军候和司马等官职。按秦军制,将军营下分部,部设校尉;部下分曲,曲设军候。司马,执行军法的军官,即军法官。

{1}伏:通服,即佩服。

{2}裨(pi)将:副将、偏将。

{2}徇:夺取,攻略。

{2}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广陵人士召平当时正为陈王夺取广陵县。召平,人名。于是,在这时。陈王,即陈胜,时称大楚王。广陵,秦县名,即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

{2}且至:即将到来。

{2}矫陈王命:假托陈胜王之命令。

{2}拜梁为楚王上柱国:任命项梁为大楚王陈胜的上柱国。拜,封授,任命。上柱国,陈胜延用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上柱国位同丞相。

{2}东阳:秦县名,县治在今安徽省天长县西北。

{2}使使欲与连和俱西:派遣使者表示想和陈婴联合起来,一起向西进军。

{2}令史:县令属下的小官吏。

{2}信谨:诚信谨慎。

{3}长者:宽厚有德之人。

{3}少年:古代称30岁以下的青年男子为少年。

{3}无适(di)用:没有恰当的人可任用。

{3}便为王:不待上奏自行决定称王。便,便宜行事。

{3}异军苍头特起:用青巾裹头,标明是新起的军队。异军,与其他军队不同。苍头,青巾包头做标记。特起,新起,即新建之军。

{3}先古:上世,祖先。

{3}暴得:突然得到。

{3}有所属:归属别人,即做别人部下,不做首领。

{3}非世所指名也:不是社会上数得上的知名人物。

{3}淮:即淮河。

{4}黥布、蒲将军:黥布,原名英布,六县(今安徽省六安县)人,因受过黥刑(面上刺字),后称做黥布。秦末率刑徒起兵,先依附项羽,被封为九江王;后投靠刘邦,被封为淮南王。汉初,举兵反叛,战败被杀。蒲将军,不详。

{4}下邳(pi):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邳县西南。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①,军彭城东②,欲距项梁③。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战不利,未闻所在④。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⑤,逆无道⑥。”乃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⑦。嘉还战一日⑧,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⑨。项梁己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章邯军至栗⑩,项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1}。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项梁乃引兵入薛{1},诛鸡石。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1},襄城坚守不下。已拔{1},皆之{1}。还报项梁。项梁闻陈王定死{1},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1}。

①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秦嘉已经拥立景驹为楚王。当时陈涉被章邯打败后,下落不明,所以秦嘉另立景驹为楚王,以之作号召。秦嘉,凌县(今江苏省宿迁县东南)人,《陈涉世家》中说“秦嘉,广陵人”。为秦末起义将领之一。景驹,旧楚王之同族。

②彭城: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③距:同“拒”,指抵御。

④未闻所在:不知在什么地方。

⑤倍:同“背”,指背叛。

⑥逆无道:即大逆不道。

⑦胡陵:秦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南。

⑧还战:回军交战。

⑨景驹走死梁地:景驹逃跑,死在梁地。梁地,指战国时魏国管辖的地区,因为魏国的国都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所以称梁地。

⑩章邯:秦末大将,率军镇压以陈胜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后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自杀。栗: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夏邑县城。

{1}别将:分统别支军队的将领。

{1}薛:秦置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1}襄城:秦置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襄城县。

{1}已拔:攻克。

{1}亚之:坑杀了他们。亚,同“坑”。

{1}定死:确实死了。陈涉于公元前208年在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的下城父聚)被杀。

{1}沛公:指刘邦。刘邦在沛(即今江苏省沛县)起兵后,被推举担任县令,故称沛公。楚国县令称公。往焉:前来参加会议。

居人范增①,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②,楚人怜之至今③,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④。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午之将皆争附君者⑤,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⑥,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⑦。陈婴为楚上柱国⑧,封五县⑨,与怀王都盱台⑩。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①居(chao):古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南。

②怀王入秦不反:指战国时楚怀王熊槐(前328—前299在位)应邀与秦昭王会盟,被秦兵劫至秦国,逼迫割地,怀王不从,竟死于秦一事。反,同“返”。

③楚人怜之至今:楚国人至今爱怜他。

④楚南公:一说为泛指楚国南方的老人,即老一辈的人;一说确指楚国的一个阴阳家,可预知废兴。姓名不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此句话是当时流行的谶语,“三户”一词有三解:一指三户人家,即楚人对秦怨恨最深,即使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一指楚国王族昭、屈、景三大姓;一指地名,指漳水上的三户津,因项羽在此地击破秦军,故有此说。三说中多取第一说,第二、三说较勉强。

⑤翤(feng)午:群蜂纵横交错,形容各将领蜂拥而来的情景。翤同“蜂”;午,物相交横的样子。

⑥心:指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民:即民间,同“间”。

⑦从民所望:以其祖父之谥号命名其亦称怀王,是为了顺从民望。

⑧上柱国:官名,战国楚制,立有斩将败军之战功的,可封官为上柱国。

⑨封五县:封赐五个县做采邑。

⑩盱台(xuyi):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台,乃“眙”字之省。 sNNdITxm1Y6l7uoKEJZMkz/2hE+uUyjsaoTbaS8U0H+HhAxAv2JxwcOvHY3efG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