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着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的电报上说:“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回电说:“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与某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和大仲马侧重表现历史、专写历史小说不同,小仲马则专写现代作品。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桃色事件,并因此落得晚景贫困凄凉。所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成为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
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据此小说改编的话剧《茶花女》,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开端的标志,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谨严,语言流畅,富有抒情意味。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贫苦的乡下姑娘玛格丽特来到巴黎开始了卖笑生涯,花容月貌的她,被巴黎的贵族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交际花”,人称“茶花女”(山茶花女士),因为她随身的妆扮,总有一束茶花。
她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则她不会为爱放弃一切,但是她为何入红尘,做了妓女。这个使她永无翻身的地狱,是她自愿的,还是被逼、无奈?在这个只是表面华丽,里面尽显丑陋的现实社会里,人们彼此欺骗,用虚伪遮掩无耻。因此,她的存在是必然的,她的命运更是无法逆转的。或许连她自己都厌恶这一切。或许她生命里,最闪光的,就是阿芒的出现吧。他们彼此都付出了真挚的感情,都为对方做出了牺牲。但是,他们这段爱情,注定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认,得不到社会的许可。作为妓女的玛格丽特,虽然放弃了一切,但仍无法改变身为妓女这一残酷的现实。最终,玛格丽特为了阿芒,再次沦落。
玛格丽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开的雪莲,洁白无瑕,透着光亮,但这光,却显得那么微弱,那么飘渺。最终,这光还是被黑暗、被强大的邪恶力量所吞掉。玛格丽特也是一张弓,外表被剥蚀得一无所剩,内心却坚固而圣洁。但为了能将箭射得更远、更准,她只能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摧毁自己,直到被彻底扯断。
玛格丽特死了。一个好心的邻居将其入殓。阿芒重回巴黎,邻居把茶花女的日记交给了他。至此,阿芒彻底了解到那颗高尚的心灵曾经鲜活地存在过。日记写道:“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为爱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茶花。
一个悲惨的现实世界,造就了一个悲剧的人物── 茶花女。
如果您是英文爱好者中的一员,希望您通过阅读英语原文,来欣赏这部作品,这无疑是种无法替代的精神享受。
如果您是学生家长,建议您给上中学或大学的孩子准备一套“最经典英语文库”,放在书架上。它们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食粮。
如果您是正在学习的大中学生,也建议您抽空读读这些经时间检验的人类精神食粮文库里最经典的精品。一时读不懂不要紧,先收藏起来,放进您的书架里,等您长大到某个时候,您会忽然发现,自己开始能读,而且读懂了作品的字里行间意义时,那种喜悦感,是无法言述的,也是无与伦比的。您可能也会因此对走过的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关于这套图书的装帧设计与性价比:完全按欧美出版规则操作,从图书开本,到封面设计,从体例版式,到字体选取,但价钱却比欧美原版图书便宜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因此,从性价比看,它们也是最值得收藏的。
——孙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