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Is This Book for You?
兵学圣经
——“最经典英语文库”
第六辑之《战争论》导读

马玉凤

克劳塞维茨( Carl von Clausewitz )生于 1870 年,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 1792 年参加普鲁士军队,次年参加反对法国革命的战争。 1803 年毕业于柏林军校。 1806 年参加反拿破仑一世的战争时被俘。 1808 年获释回到普鲁士,任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军官学校教官。 1812 年在俄国军队中服务, 1814 年重回普军。次年参加滑铁卢战役。从 1818 年起任柏林军事学校校长。 1831 年任驻波兰边境普军参谋长。著作有《战争论》《 1812 年》《 1796 年拿破仑—波拿巴的意大利远征》等。

《战争论》为军事理论研究打开了一个广阔的视角。在这部著作中,克劳塞维茨一方面总结概述了自己的研究,同时,对军事实践做了总结,为军事科学领域贡献了独执牛耳的战争理论。《战争论》探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战争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政治是孕育战争的母体,因而,战争是政治的产物;政治的性质决定战争的性质;战争对政治有一定的反作用;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2. 精神要素有着超越物质要素的作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精神要素包括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民族精神、政府智慧和作战区民心等,其中军队的武德最为重要。 3. 首次提出“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的概念,主张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 提出为彻底打垮敌人,应集中所有力量打击敌人整体所依赖的重心;要把握进攻的顶点,一方面进攻要适可而止,另一方面,进攻要以保存防御能力为限。 5. 阐述了群众武装的特点,填补了传统军事理论的空白。 6. 强调战争是受“武器决定问题”这一最高法则所支配,辩证地提出了有限目标理论。有限目标表现为夺取敌国的一部分领土,或者保卫本国的国土。进攻作战的有限目标应该是力求占领敌国的一部分要害地区,以迫使对手谈判;防御作战的有限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打击以使敌人疲惫,进而迫使其媾和,或者在抵抗的同时等待机会。

克劳塞维茨所生活的时代,是近代欧洲工业革命、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进步时代,世界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仅在德国就诞生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等代表时代精神的哲学家、思想家。这样的时代背景 , 必然对于克劳塞维茨的世界观、军事观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中最引人瞩目的“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两个概念,分别显露出黑格尔“绝对精神”和辩证法思想的痕迹。从黑格尔那里,克劳塞维茨接受了唯心主义世界观,同时也学会了辩证法。黑格尔的精神哲学阐明:在古希腊时期达到顶峰的艺术以感性的方式把握绝对精神;繁荣于中世纪的宗教以表象的方式把握绝对精神,而近代的哲学则是以概念把握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即是一种宇宙精神,它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这种“绝对精神”的“外化”就产生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克劳塞维茨的“绝对战争”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首先,克劳塞维茨以战争要素这种抽象形态为切入点,展开对战争的研究,将战争置于纯概念的抽象领域,来推导战争要素的暴烈性;其次,“绝对战争”也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而黑格尔有关发展和内在联系的辩证法思想使克劳塞维茨从“绝对战争”回到“现实战争”,并且按照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和相互联系的原则来考察现实中的战争现象,指出:现实中,战争的爆发要有一个孕育的过程;战争从爆发到结束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现实战争的结局不是绝对的,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加以改变。

《战争论》不仅影响了 19 世纪西方军事科学的发展,其许多思想观点被现代军事理论所吸收。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他的理论来自经验的总结,而且源于他的思维是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克劳塞维茨将哲学与经验相统一,研究与观察相结合,为世界贡献了一部不朽的“兵学圣经”。 8H8bSSePRkOEXsu5DSOBFuZmb1KUkmZJz5iUsy96FstmOOzPmzJZzSevnZ4FV8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